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2 18: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05月13日 共1,386次浏览 暂无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5日在广州市番禺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区长 楼旭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番禺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在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广大人民群众、驻军和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番禺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2013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发展促转型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23亿元,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98亿元,增长15.7%;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198.91亿元,增长20.9%;工业总产值1737.33亿元,增长17.2%;农业总产值42.91亿元,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64亿元,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72亿元,增长15.3%;进出口总额169.45亿美元,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增长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0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326元,增长10.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206元,增长12.9%。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都会区经济特征更加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9:35.1:63.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成效显著,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占全市47.6%。19家企业的22个产品获2013年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称号。全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00.87亿元、增长115.1%,广汽乘用车第二个10万辆/年产能扩建顺利推进,广汽菲亚特项目落户化龙,现代产业园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雏形初现。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百度(中国)广州分公司纳税超亿元。成功举办2013年广州国际美食节,积极筹建“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区接待游客2627.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8亿元,分别增长13.8%和17.2%。都市型农业发展平稳,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

“三个重大突破”[1]强力推进。100个“三个重大突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1.9亿元,增长39.4%。广州国际创新城完成启动区控规修编,成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城市”合作园区,成功引进中国技术交易所华南中心等项目。广州南站商务区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奥园都会广场等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石壁一村、四村留用地开发项目启动建设。万博商务区各项目工程顺利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为广州市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工程。金山谷创意产业园一期、化龙国际临港物流基地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广州中粮制罐有限公司将于今年3月试产。南大干线、地铁七号线一期、广明高速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以“五个一批”[2]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暖企行动”常态化,着力促进925家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成立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及镇街服务队伍,出台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试行方案和商业房地产、重点基建项目联合(并联)审批试行方案。成功举办“投资番禺 扎根番禺”2013年企业投资推介会和广州国际创新城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达400亿元。

(二)城乡建设管理力度加大

城市功能整体提升。编制《2013年番禺区建设方案》,“四区一轴”[3]都会区功能布局建设加快。完成“三规合一”[4]成果上报,初步实现“一张图”管控。重点地区规划调整取得进展,编制番禺湖森林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全面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完成117条行政村现状摸查和村庄分类,取得“一书三图十四表”[5]阶段性成果。完成大学城提升计划27项近期工作任务,启动市桥中心城区综合提升行动计划,市桥街东郊村及周边成片更新改造方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宜居城乡加快建设。金山湖文化公园和莲花山世界名花园开园迎客。完成番禺大道、亚运大道绿化升级改造,新建成绿道35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绿道贯通相连。完成镇街景观样板路建设15条、14.83公里。河涌清淤15.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完成江鸥、屏一等5条村二次水改。加强环境监管,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对528家环境违法企业立案处罚,依法关停88家。完成49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新增13条公交线路。投入资金3.96亿元,完成21条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186个,市级名村创建点南村镇坑头村、石楼镇大岭村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新增广东省卫生村6条、广州市卫生村4条。

城市管理不断改进。深入开展“六乱”整治,长隆旅游区周边等重点片区市容环境明显改善。严查严控“两违”,清拆违法建设1005宗、面积18.11万平方米。区长专线受理市民投诉14万宗,办结率99.2%,市民满意率91.7%。火烧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进度的80%。试点推行市桥街“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推进清河市场有机垃圾处理示范基地建设。

(三)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民生实事全力兑现。一是实施公交票价优惠,羊城通优惠金额达8296万元。二是免费发放番禺民生卡8万多张,提供民生档案、广电应用、金融服务、卫生医疗等服务。三是增建区培智学校康复楼和幼儿教学楼,区残疾人就业展能基地竣工,特殊教育职业高中班开学。四是实施妇儿关爱工程,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2万人次,为3万人次实施出生缺陷三大重点病种筛查,成功对43例重症缺陷胎儿进行有效干预,区儿童公园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五是培训各类人员4.97万人次,完成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首期建设。六是完成各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任务。七是完成市桥街石街社区、桥南街御院社区市幸福社区试点创建,17个市级首批、3个区级幸福社区试点通过中期评估。八是“一号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6]上线试运行,实施区长专线“1小时服务”承诺。九是桥南街省级居家养老示范中心、7间日间托老机构投入使用,建成60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十是在农村、社区新增金融自助终端设备113台。

“智慧番禺”为民惠民。获国家住建部授予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四个民生”[7]工程,已建立我区222万全员人口的民生档案,番禺民生卡获“国家金卡工程2013年度金蚂蚁奖”,在全国率先试行计生积分管理,13个部门开展民生积分兑现服务活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如期建成,“天河二号”运算速度世界第一,大夫山电子公务云计算中心建成使用。启动实施星海通协同创新行动计划[8],开创“云服务+智能终端+星海金卡”的服务模式。智慧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和星海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上线运行。在36所学校161个班级推广使用“电子书包”,8400多名师生试用受惠。市桥街光明路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纳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成果清单。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项目62.42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4.6%。新扩建学校(园)41所,接管房地产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12所,每个镇街开办中心幼儿园。高考、中考成绩继续居全市前列。接收3323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入读公办学校。“健康番禺十大工程”[9]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新增省市级重点专科5个,全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大项39子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处方值下降9%。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1.2%,新农合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430元提高到510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累计建成平价商店(专区)40家,超50万人次受惠。新筹建公租房500套,建成718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3户。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成功举办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总决赛、第八届星海艺术节、番禺美丽乡村民俗文化节。南村镇获“中国岭南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举办第十四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等33场次区级群众性体育赛事,新增公共体育场地1.26万平方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17条“政经分离”试点村完成理事会选举,其中16条村提前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

平安建设卓有成效。深化平安番禺建设,成功打造四大“平安细胞”[10]示范点。规范、整合治安辅助力量7300多人。10.8万栋64.3万套出租屋纳入安全星级管理,覆盖率达94.4%。开展地铁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治安整治。全区发生刑事治安警情下降6.2%,实际破案数居全市第二位。南村镇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推进番禺节能科技园、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市级“两建”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措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3.6%、22.8%、25%和30.6%,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人口计生、民族宗教、海防打私、双拥、武装、外事、侨务、统计、档案、保密、气象、慈善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获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五五”普法先进区,成功创建广州市法治政府示范区。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和科学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区政协提案131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8.8%。

行政效能有所提高。完成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和备案事项分别压减42.1%、42.4%。网上办事大厅试运行,90%以上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在镇街全面推广使用“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综合得分连续十年居全市各区(县级市)首位。

政风建设有效加强。深入推进廉洁番禺建设,初步建成三大智能防腐信息系统[11]和农村“三资”管理平台[12]。主动公开部门、镇街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配合开展政府性债务审计,强化干部履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比率不高,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强,垃圾处理、路桥建设、公建配套等相对滞后。三是志愿组织、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发展薄弱,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执行力有待提高,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改进解决。

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第2页

2014年05月13日 共1,388次浏览 暂无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

二、2014年工作意见

2014年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和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优服务、惠民生,突出优化主导产业、发展平台、基础设施,突出提升文化实力、民生实事、生态品位,建设宜业宜居、现代文明、价值凸显的时尚创意都会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农业总产值增长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番禺经济升级版

大力推动“三个重大突破”。紧紧结合科技、金融、信息等产业服务要素,加快广州国际创新城建设,重点推进中欧城镇化合作项目。积极争取省、市在广州南站商务区共建广东省大中型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华南大中型骨干企业新业态经济总部基地。加快万博商务区骨干项目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地下商业空间出让试点工作。加快编制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带规划,精心举办2014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建设长隆旅游区三期。加快发展番禺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华创动漫产业园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广汽乘用车第二个10万辆/年产能扩建、广汽菲亚特广州分厂、鞍钢广州高强度热镀锌板、广汽传祺零部件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促永旺梦乐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开业。全力引进国家级珠宝玉石交易所,建设市10大产业项目之一的大罗塘珠宝交易中心。积极优化南大干线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加快推进省妇幼医院至莲花大道路段建设。加快建设地铁七号线一期、广明高速、景观大道、莲花大道、光明大桥、南浦三桥等项目。

积极培育经济新业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汽车与装备制造、商贸旅游、信息文化等主导产业。全面推广电子商务,加快建设岭南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电商园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模式。依托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与华大基因临检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合作共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发展面向健康、金融、物流、医药、动漫、科技等领域的大数据服务业。发挥星海通协同创新产业联盟作用,全面实施星海通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星海通“云服务+智能终端+星海金卡”服务产品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大力发展信息文化服务业。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鼓励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华南地区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引进以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新业态龙头企业,加快冯氏集团华南总部建设。

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广州大学城孵化器集群,加快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三资融合”[13]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民营科技园区,构筑“一城多园”创新经济发展新格局。落实村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办法,鼓励科技创意、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入园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搭建政银企协合作平台。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

加快推进质量强区。大力实施品牌、专利、标准三大战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力建设“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力促新增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健全知识产权研发保护体系,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实《番禺区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14-2020)》,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和联盟标准的制(修)订。发挥广州市质量技术检测园支撑作用,重点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检验检测及认证服务。

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实施“五个一批”扶企举措。全面梳理、完善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土地等问题。加强企业服务队伍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和引入企业管理咨询中介机构,切实帮扶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深入开展“两建”工作,大力推进“番禺信用网”和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探索运行“星海通直销商城”[14],促进番禺企业的品牌化、标准化。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积极培育行业协会,为营商环境注入正能量。

(二)更加注重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建设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区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快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巩固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开发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并联审批系统,推进网上办事大厅二期建设。积极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村居政务服务工作站建设。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实施新一轮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建立科学的财政绩效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商事主体实行“宽进严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行工商登记注册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等制度,构建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全面推行网上登记服务。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健全完善市场监管模式,强化商事登记后续监管。加快建设涵盖企业档案、企业卡、企业积分、企业服务的“四个企业”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整合组建更大规模更加专业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加大水务一体化的整合并购力度。明晰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实施分类管理和考核。改革国有企业监管体制,理顺出资人职责与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关系,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稳步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廉政风险保证金和任期责任追究制度。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及股权多元化,加快引入广州产业基金、国有企业产权投资基金,加大二、三级企业进退流转力度。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以“四个民生”工程和社区网格化管理为重要抓手,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增强公民自信,提高公民自觉,促进公民自律,发展公民自治,享受公民自由。完善民生档案建设,加强数据采集、共享和安全管理。推广应用民生卡,作为市民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智能凭证。加快民生积分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系统建设,创新“政府+社会”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民生服务范围。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以小谷围街和新造镇为试点,加快推进全区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改革,整合党建、社会服务、平安创建、村居自治等事项,实行精细化社区管理。

(三)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着力建设美丽番禺

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深化“三规合一”,完善村庄规划,优先安排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制定全区节约集约用地一揽子方案。全力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和市桥中心城区综合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提升。大力推进“三旧”改造,着力实施东郊村、桥南街、新造镇、金山湖等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落实“一镇街一新社区”选址,加快建设一批集农民公寓、拆迁安臵房、公租房于一体的新社区。

加快花城绿城水城建设。推进莲花山世界名花园二期和绿道网升级建设。启动建设大夫山森林公园二期。完成区级景观示范路、一镇街一样板路和东新高速等生态景观带建设任务。加快建设番禺湖森林湿地公园。开展前锋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力争年内完成27公里污水管网铺设、27条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条行政村供水设施改造。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从严查控“两违”,加强城市管理监督考评,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扎实推进国省道、高快速路沿线及城市出入口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以整治“六乱”、强化“五类车”管理为重点,提升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持续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网络建设。完成火烧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渗滤液处理厂、沼气收集发电厂等配套设施,完善覆土复绿和降臭措施,高标准管理填埋场。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配合推进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环保”三期建设,进一步做好PM2.5等污染指标监测,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

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都市型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水产、花卉等优势产业,推进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等重大项目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完成第二批市级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深入开展区内扶贫,认真做好贵州省独山县对口援建,积极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和增城区派潭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更加注重信息惠民,着力建设智慧番禺 建立高度整合的信息文化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务流程,建设区信息文化服务中心、镇街信息文化服务分中心、村居信息文化服务站。以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为媒介,完善区、镇街、村居、家庭四级信息文化网络,进一步扩大信息文化网络覆盖面。

完善四大平台和五大数据库。以区政务数据中心为基础,加快推进电子公务、数字大城管、民生卡、数字家庭四大信息服务平台及人口、法人、产品、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整合各职能部门业务数据,打破部门数据分隔,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实现协同办公、齐抓共管奠定数据基础。

拓展智慧番禺应用领域。加快信息惠民工程,继续完善“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和“一号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城市服务管理功能的智能化、精细化。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和智慧社区试点,扩大智慧健康和智慧教育的应用服务。完善“机顶盒+迷你电脑+星海金卡”运营模式,加快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组建信息化专业技术团队。强化统筹协调,向重点部门、镇街派驻信息化助理,直接参与基层信息化建设,提高应用服务水平,逐步建设信息全面感知、资源高度整合、服务更加智能的现代智慧政府。

构建政务信息化专网。采用实名制垂直管理分级建设体制,整合改造政府光纤网、有线电视网等,完善政务信息化专网。以民生卡为“钥匙”,市民通过机顶盒、迷你电脑等终端查询民生档案、了解民生信息、办理政务服务,实现可控可管可信的在线服务、在线支付,实现政务专网提供的网络安全、终端安全、支付安全的信息文化服务。

(五)更加注重民生服务,着力建设幸福番禺

用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加快番禺儿童公园建设。“6〃1”儿童节前儿童乐园部分建成开放,年底前全面建成。二是继续免费发放番禺民生卡。向全区18周岁以上的户籍人员和登记在库的流动人员等发放100万张民生卡。三是拓展“一号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领域。利用“一号通”平台打造集紧急呼援、信息咨询、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在内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并率先向全区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推广。四是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实现公办幼儿园占比30%以上,规范化幼儿园占比75%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民办幼儿园总数60%以上。完善区幼儿特教机制,完成培智学校幼儿部首批残疾儿童招生。五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请高水平医学专家坐诊,提供延时服务的占比从50%增至75%以上,可使用药物品规数从600个增至1000个。六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3家创业基地,实现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85%、充分就业村覆盖率7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80%以上。七是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各镇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和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体育活动场所。建成20个村居健身活动点。八是治理交通拥堵黑点。以市桥中心城区、大石街、洛浦街和南村镇等区域为重点,打通断头路,加快交通信号灯改造,实施番禺大道等主干道平交渠化改造工程。九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服务进村(社区)。新增80台金融自助终端设备,建成6台民生卡自助终端设备。十是新增10家平价商店。引导和扶持平价商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向群众提供质优价平的农副产品。

滚动实施健康番禺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创建国家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中医示范区。继续推进“健康番禺十大工程”,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明显提升市民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推进区属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共同构建医疗联合体。以老年人、婴幼儿等人群及医疗保险普通门诊选点参保人为重点,试行全科医生契约式服务[15]。扎实推进“健康包进家庭、健康小屋进社区、健康通配医生”等工作,优化智慧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星海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为居民免费提供预约挂号、慢性病防治、健康养身咨询等信息服务。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街医院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高民生质量。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通过“积分制”入学等方式,进一步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抓好35岁以下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6%以上。完善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投入运行,加快区级职业培训学校建设。进一步实施幸福家庭“五优”促进工程,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确保15%社区完成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加强本土督导人才培养,培育专业化社工队伍。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00张。

大力提升文化实力。加快推动区文化艺术中心、金山湖文化体育中心等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实现各村居文化室达到200平方米建设标准。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做好全国文化先进区复评迎检工作。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继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举办2014年星海合唱节、番禺民俗文化节,继续抓好粤曲私伙局等文化品牌建设,广泛开展多层次、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创建平安番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规范各级辅警和村级治安联防队伍管理。优化“一队三中心”[16]服务管理体制,厘清管理权责,探索建立镇街、部门双向考核机制。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加强维稳处突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圆满完成2014年村居换届选举。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大力推进“两个普遍”[17]工作,广泛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活动,规范劳动用工,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完善食品、药品、产品安全监管网络,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狠抓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更加注重整治“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大建议、提案的办理力度。科学统筹督查督办工作,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办理时限,实实在在用心做事,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严控文件、会议和考核检查评比数量。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各项制度。

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区建设。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政府决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打造服务型政府。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留用地、拆迁安臵房兑现为重点,切实坚持为民,保障群众利益。

坚决反对享乐主义。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强化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提高廉洁行政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整治“慵懒散奢”。切实简化政务活动安排,严控庆典仪式类活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加强自查自纠、暗访曝光、查处整改力度。

坚决反对奢靡之风。继续推进财政公开,从简规范公务接待,深入推进公务卡消费和廉洁文化“三化”[18]工作,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切实清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严控财政供养人员。以智能防腐、信访防腐、文化防腐、风险防腐、机制防腐和作风防腐为抓手,推动廉洁番禺建设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上级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把番禺建设成为广州时尚创意都会区而努力奋斗!名词解释:

1.三个重大突破:在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三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2.五个一批:选择引进一批企业、加快建设一批企业、重点发展一批企业、积极扶持一批企业、大力宣传一批企业。

3.四区一轴:“四区”是指时尚创意区、时尚购物区、时尚休闲与高端服务区、时尚生活区。“一轴”是指时尚创意轴。

4.三规合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并落实到同一个空间规划平台上,部门信息联动共享。

5.一书三图十四表:“一书”是指番禺区村庄规划现状摸查工作总结报告。“三图”是指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图、村庄“三旧”标图建库图斑分布图、村庄现状建筑分布图。“十四表”是指户籍人口数据摸查表、非户籍人口摸查表、村庄人口增长摸查表、现状集体经济项目摸查表、财务收支情况摸查表、村域土地利用现状摸查表、村域土地征用地情况摸查表、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情况摸查表、已纳入“三旧”标图建库摸查表、村民住宅情况摸查表、村域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情况摸查表、村庄历史文化现状调查摸查表、村民住宅建设需求摸查表、村庄近期建设需求表。

6.“一号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数字大城管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打造统一受理、统一监管、号码唯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政策咨询和投诉举报等。

7.四个民生: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

8.星海通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利用计算与通信一体化、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和认证与支付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提供“云服务+智能终端+星海金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构建以机顶盒、家庭网关、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电视棒微型个人电脑、自助终端等六大智能终端为载体,集传媒、政务、健康、教育、安防等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文化大平台,发展信息文化服务业。

9.健康番禺十大工程:全民健身、全民体检、医保提升、设施完善、妇儿关爱、老人颐养、慢病防控、智慧健康、食得放心和中医治未病等十大健康工程。

10.四大“平安细胞”:平安车站(广州南站)、平安市场(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博览城)、平安社区(番奥社区)、平安农村(甘棠村)。11.三大智能防腐信息系统:党政机关智能防腐信息系统、公有企业智能防腐信息系统、农村基层廉情预警智能防腐信息系统。

12.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平台。

13.三资融合:土地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发展。

14.星海通直销商城:集中全区品牌企业,打造统一的电商平台,构建展销系统、支付系统、物流系统等,让企业以直销的方式在线销售产品或服务。

15.全科医生契约式服务:一个全科医生对应辖区内一定数量的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16.一队三中心:“一队”是指镇街社会综合管理大队。“三中心”是指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17.两个普遍: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18.廉洁文化“三化”:镇街公务接待食堂化、青年婚庆礼仪简约化、廉洁教育形象化。

第二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番禺区支会

番禺区贸促会组织企业考察越南、柬埔寨市场

为积极贯彻番禺区委、区政府实施的推动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2008年5月1日-7日,番禺区贸促会组织有关单位和部分民营企业一行16人赴越南、柬埔寨开展经贸考察和交流活动。考察团成员包括区贸促会、区外经贸局、经贸局等单位的有关人员以及区电子、贸易、服装、房地产、电梯装饰等行业的代表。

在胡志明市,考察团一行应邀出席了2008越南国际房地产暨建材建筑科技展的开幕式,并参观了该展览。是次展览区贸促会组织了大广铝材、番禺电缆、波迪照明、高比电梯装饰材料、秀珀化工等企业参展。这些企业都获得比较良好的参展效果,在展会上找到越南的经销商和用户,拓展了越南市场。

考察团一行随后拜访了胡志明市中国商会,与商会的领导就越南市场以及越南的投资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商会秘书长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由国内公司与越南方面共同投资建设的铃中工业园区,了解了园区的建设情况以及企业投资情况。应番禺实业家的邀请,考察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他们在越南投资的企业—佳力集团公司和新大越公司,了解中国投资者在越南的机遇与困难。

代表团接着转到河内市拜访河内市中国商会,并与商会领导以及国内在越南投资的实业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越南的投资政策,并对胡志明市和河内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

2006年年底,越南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0个成员国,越南的经济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中越全面友好的合作关系也正在所有领域发展,并给双方带来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及进口市场之一,中国产品成了越南人的首选。

本次经贸考察活动,番禺区贸促会为企业搭建了一个了解越南、柬埔寨市场及投资环境的平台,通过拜访越南的中国商会和在越南投资的企业,听取商会领导以及在越南投资企业家的详细介绍、双方进行的深入交流,使考察团成员对越南的投资环境、市场情况、以及在越南营商的注意事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到第一手市场资料,扩阔了视野。企业家们认为投资越南,开拓越南市场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表示回国后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部署。

二○○八年五月十四日

第三篇: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6日 陈建华)

2012年01月20日 18:15 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11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履行职责,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严峻挑战,全力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惠民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市十三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80亿元,同比增长11%,是2006年的1.8倍。预计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5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18.1%,分别是2006年的2.3倍和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0亿元,同比增长16.5%,是2006年的2.4倍。预计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800亿元和17800亿元,是2006年的1.93倍和2.05倍。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产业高端发展,全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1︰40.2︰57.7 调整为2011年的1.6︰36.9︰61.5。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5%,比2006年增加3.7个百分点,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更加凸显。汽车、造船、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50亿元,同比增长12.5%,是2006年的2倍。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3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比2006年提高10个百分点。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农业总产值349亿元,同比增长3%。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提高。

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预计2011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5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4%,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市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退二进三”和“双转移”成效明显,关停、转移、淘汰各类企业6119家。五年累计安排重大产业项目89个,投资总额5005亿元,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预计2011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以上,各项减排任务均可超额完成计划。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5%,比2006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合作建设11个国家级、2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2个产学研创新平台,形成了新型显示、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网等10个百亿级创新集群。完善人才政策,发挥留交会平台作用,引进13个国际领先科研创新团队和25名领军人才,拥有各类博士后工作站55个,比2006年增长111.5%。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8172件和3146件,同比增长25.7%和58.2%,是2006年的3.0倍和4.5倍。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946,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基本实现网络化,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城市前列。2011年荣获“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称号。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外贸易平稳发展,预计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是2006年的1.8倍;其中出口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是2006年的1.73倍。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8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9.2亿美元,其中预计2011年吸收合同外资67.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42.6亿美元,同比增长7%。世界500强企业有224家落户我市。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招商推介会,共签约400多个项目。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市企业五年累计对外投资23.66亿美元,境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穗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化,建立了穗港澳合作协调长效机制。南沙开发区成为全省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

经济增长极带动作用增强。广州开发区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增城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预计2011年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55亿元,占全市43.5%,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国际生物岛等自主创新核心载体建设取得突破,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空港经济区等产业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

五年来,举全市之力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城市影响力显著增强。

“两个亚运”圆满精彩。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举全市之力精心筹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精彩绝伦,赛事运转顺畅有序,安保维稳万无一失,服务保障周到细致,筹办工作廉洁高效,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广州亚运精神,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广州城市精神内涵。“两个亚运”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极大提升了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城市凝聚力和市民自豪感。

城市环境面貌实现“大变”。抓住筹办亚运的有利时机,以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环境面貌“大变工程”。落实“空气整治50条”和“新31条”措施,空气质量连续5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1年优良天数达到360天,摘掉戴了10 年的重酸雨区帽子。对全市127条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建成白云湖、海珠湖,新建污水处理厂38座,铺设截污管网1234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比2006年提高16.36个百分点,珠江广州段水质从劣五类提高到四类标准。建成西江引水工程,中心城区自来水出厂水质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新标准。实施交通改善措施30条,新开通公交线路263条,市民出行条件逐步改善。对1500个社区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7个“城中村”改造方案,猎德村、黄埔古村等“城中村”改造已见成效,10万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施《花园城市行动纲领》,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和城市绿化升级改造,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24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41.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建成1862公里绿道网。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大力实施“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形成涵盖城乡家庭、社区乡村、企业单位、城区街镇的多层次文明创建网络,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2008年荣获首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历经13年矢志不渝的努力,2011年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民生水平大幅提高。制定实施“惠民66条”及17条补充意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300元和14700元,比2006年提高14449元和6912元,五年年均增长11.6%和13.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市居民。五年共帮扶36万名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201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城镇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467元和377元,分别比2006年提高45%和118%。五年共资助14.45万社会申办退休人员、8.15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257万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逐步缓解。完成1.64万户农村危破房改造。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全面兑现,惠及15万群众。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2006年的77.88岁提高到2010年的79.04岁。

民生实事全面兑现。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2011年十件实事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开展北部山区镇、贫困村对口帮扶工作,206个贫困村已有180个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81%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二是市财政安排4600万元,全面落实本市户籍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等事项。三是预计2011年五大险种新增参保人数178万人次,超过新增82万人次的目标要求;全市111万35岁以上农村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四是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00元和230元,新农合实际人均筹资额371元。五是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17%至25%;建立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惠及近16万困难群众。7.7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和重度残疾人获资助参加新农保;孤儿养育标准调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六是筹集建设90281套保障性住房,完成目标任务的106%,提前一年解决在册的7.72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七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1公里,新建人行过街设施27座。增设公交专用道超过70公里,在城乡结合部新开通100条公交线路,完成24个公交站场建设改造任务。八是80岁以上长者长寿保健金分段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范围扩大至本市户籍70岁以上老年人和驻穗部队离退休干部,免费为80岁以上老年人安装“平安通”紧急呼援服务系统。九是完成5万盏农村路灯建设任务,全市30%的农村道路实现“亮化”。十是新建240处社区健身路径、188个社区篮球场和一批健身广场,新增绿道802公里,超额完成500公里的绿道建设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84.51%,全面实现省教育强市、强区、强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建成基本覆盖城乡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广州大剧院、辛亥革命纪念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落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基本建成。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中国音乐金钟奖,文艺创作精品纷呈。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广州被评为“最中国文化城市”之一。公益法律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五年来举办国际赛事57 项,我市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勇夺2项奥运冠军和65项世界冠军,获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广州足球首夺中超联赛冠军。圆满完成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和威州镇灾后重建任务,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投入帮扶资金16.86亿元,对口帮扶梅州、阳江、茂名三市,贫困户脱贫率达98.96%。我市行政首长连续两届当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UCLG)联合主席,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增至41个。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及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连续6 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扫黄打非”和打击走私成效显著。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连续五年被授予“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国家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工作先进单位和“爱心广州”等称号。民族宗教、司法行政、妇女儿童、侨务、贸促、对台、口岸、统计、档案、保密、参事、文史、修志、气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

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深化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编制完成《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十区,完成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地区、白云新城、白鹅潭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地区、广州南站、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并陆续推进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已经启动,南沙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五年共投入2300亿元用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南沙港区二期工程,预计2011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47亿吨和1440万标箱,分别居世界第6 和第7位。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预计2011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400万人次,位列世界前20名。五年共新开通120公里地铁、216公里高速公路、22.9公里快速公交(BRT)线路和1860公里市政道路。广州南站建成运营,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广州塔、花城广场等一批地标性建筑,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完善以区为主体、多部门综合治理的城市管理机制。整治违法用地,依法拆除违法建设和户外违法广告招牌,实施“三线”下地,加强沙井盖与泥头车管理,有效遏制“六乱”现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稳步推进,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明显,食品供应和价格调控有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遏制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规范出租屋管理,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建立覆盖全市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社会面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各类暴力犯罪案件持续下降,市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成功化解2008年春运公共安全危机,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预计五年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涉农资金272.51亿元。完成113万亩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整治“五小”水利工程285宗。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全部行政村实现“五通”。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初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运和无害化处理。

五年来,重点领域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突破,科学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共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近3000项,市级审批项目精简率达66.1%。实施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推动64项事权下放。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有效解决地方金融机构历史遗留问题,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市属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8家文艺院团全部实行转企改制,组建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大力推动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街道“一队三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扶持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社区承担社会服务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增强。增城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依法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满意度测评和专题询问。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共组织实施17项代表议案决议,办理1792件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2500件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开展“三级大接访”活动,完善市领导接访制度,畅通市长热线,开通“中国广州发布”官方微博,积极回应市民群众诉求。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连续3次荣获全国普法先进城市称号。五年共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19项,出台政府规章52项,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81项,法治环境更加完善。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政务公开,充分尊重民意,出台《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试行办法》,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实施百项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工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进一步改善。在全国率先公布政府部门预算,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实现“三公”经费零增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推动广州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敢想会干,创造性地谋划广州的发展;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以抓落实论英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把民生幸福当作最高追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着力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形成建设幸福广州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增创体制新优势,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廉洁高效,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仍不够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违法建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服务管理还不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与市民的期盼还存在一定距离;政府自身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广州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编辑

第四篇:广州市番禺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广州市番禺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番市政函„2006‟225号

关于正式受理余泥渣土排放、运输、受纳证的函

区建设局:

为了对番禺区内的余泥渣土排放、运输、受纳实施有序管理,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102项、《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广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州市余泥渣土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散体物料管理的通告》(穗容环[2003]78号)文精神,我区已成立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所,负责对辖区范围内余泥渣土排放、运输、受纳实施管理,该所暂设在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市容环卫科内。

为了有效遏制我区建筑垃圾运输中的各种超载、超速、野蛮行驶、撒漏余泥污染道路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影响市容环境等违法行为,落实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责任,区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所从2006年12月13日正式受理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和建筑垃圾准运证副证业务,请贵局给予大力协助,责成各建设单位到区余泥渣土管理所办理余泥查土排放(受纳)证,聘用证照齐全的散体物料运输车辆运输余泥渣土。

附:

1、余泥渣土排放(受纳)业务办证材料和办理程序

2、余泥渣土运输业务办证材料和办理程序

(联系人:姚敏,联系电话: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84611739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业务办证材料和办理程序

一、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的办理程序

(一)申请资料的送审与受理

建设单位(个人)按要求准备材料,送工程所在地的区余泥管理所申请办理余泥渣土排放证或受纳证,区余泥管理所对申请单位交来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验收,材料齐全即予以受理并开具受理通知书,不齐全的不予受理并开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其中符合减免建筑垃圾处置费的工程,建设单位另填写《建筑垃圾处置费减免审批表》,提供有关减免依据,向工程所在地的区余泥管理所(机构)提出申请,区余泥管理所(机构)受理后并在审批表上加具意见,再由建设单位携带审批表向市余泥管理处申请审批,经批准后再按程序到区余泥管理所办理余泥渣土排放证。

(二)现场勘查

余泥管理部门受理后,安排时间对工地进行现场勘查,并做好如下工作:

1、核对用地红线与用地范围;

2、核对地形地貌,确定现场标高;

3、核查工程有否违章对外排放(受纳)余泥渣土;

4、检查验收工地现场围蔽、洗车槽和洗车设备的落实情况。对各种原因造成不能设置洗车槽的,按如下要求办理:

(1)设置活动式钢筋洗车架;

(2)市区内市政维护和管线施工工程无法设置洗车槽的,应有保证路面卫生的具体措施;

(3)受纳场地没有水源或电源的,必须分设出入口,出口处须保证有5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属于重点区域的受纳场可用石粉面代替。

(三)计算余泥排放(受纳)量

经办的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建设单位(个人)提供的基本资料、图纸及现场勘查情况进行计算余泥排放(受纳)量。其中:

1、建筑垃圾计算按建筑总面积乘以2%折算为立方米;

2、拆屋余泥排放量计算:依据用地红线图上房屋类型,按A类型为1.0立方米/层.平方米;B、C类型为0.8立方米/层.平方米;D类型为0.6立方米/层.平方米等折算为立方米。

(四)初审和复审

经办人按要求将现场勘查情况、计算结果及审核意见输入电脑业务系统内相应栏目,并提交领导审批。

(五)审批

余泥管理部门对一般的建设工程应在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对符合《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试行)》的工程应在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并通知建设单位前来领取缴款通知书。不予审批的,应提出理由并告知建设单位。

(六)缴款和发证

建设单位凭余泥渣土管理部门开出的缴款通知书,到工商银行缴交建筑垃圾处置费,交费后凭银行的发票和缴款通知书回单,到余泥渣土管理部门领取《余泥渣土排放证》或“临时余泥渣土排放复函”。属于申办余泥渣土受纳手续的,不需缴纳费用,待审批后直接到余泥渣土管理部门领取《余泥渣土受纳证》或“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复函”。

(七)归档及资料备案

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应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已发放余泥渣土排放证或受纳证的案件进行登记归档,并将每个案件土方计算表及图纸资料报市余泥处备案。

(八)案件的抽检和复查

根据穗容环[2006]67号文件精神,市余泥管理处按照本规定和羊城市容环卫杯检查标准,对各区余泥管理所(机构)受理审批的案件进行抽检和复查。二、一般建设工程申办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应提交的材料

建设单位(个人)需要排放(受纳)余泥渣土的,应在排放(受纳)前携带相关资料一式两份到工程所在地的区余泥管理所(机构)申办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

(一)基建施工工程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介绍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坐标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临时施工复函。

2、图纸

总平面图、四至图、首层平面图、地下室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等,以上图纸应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基坑支护平面图、支护大样图、(桩)基础平面图、(桩)基础大样、(桩)承台平面图、(桩)承台大样图等,以上图纸应为正式施工图。

(二)房屋拆卸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个人)介绍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房屋拆迁许可证》。

若属于单位自有产权的房屋拆卸工程可用《房地产权证》代替《房屋拆迁许可证》;若属于个人自有产权的房屋拆卸工程可用《房地产权证》代替《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2、图纸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的红线附图(即红线图)。若属于单位自有产权的房屋拆卸工程没有红线图,可用《房地产权证》附图代替;若属于个人自有产权的房屋拆卸工程可用《房地产权证》附图代替红线图。

(三)平整场地(含劈山)工程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介绍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临时施工复函。

2、图纸

红线图、竖向规划总平面图或平整设计说明。

(四)市政建设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管线、地铁工程)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介绍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临时施工复函。若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图的,可用《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或《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许可证》或借地施工协议代替。

2、图纸

土建施工图全册(含:施工平面图、工程纵和横断面图、(管坑)剖面图、各类型施工井图纸、挡土墙图纸、渠箱图纸、(桩)基础平面图、(桩)基础大样图、(桩)承台平面图、(桩)承台大样图;属于地铁工程类还要提供基坑围护、出入口、风亭风道施工图纸)。

(五)房屋室内外装修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个人)介绍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若房屋室内装修工程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以用《房地产权证》代替。

2、图纸 装修施工图纸。

(六)市政设施维护维修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介绍信、建设单位申请报告、《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

2、图纸

可计算余泥排放量的施工图纸或施工任务单。

(七)受纳余泥工程类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介绍信、《建设用地通知书》(或《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若没有《建设用地通知书》可以用《建设用地批准书》代替。

2、图纸

红线图、竖向规划总平面图或回填余泥设计说明。

(八)余泥渣土排放证或受纳证延期

余泥渣土排放证或受纳证的有效期已到期,而工程又未完工,还需对外排放(受纳)余泥渣土的,建设单位(个人)应持以下资料到原发证的余泥管理部门办理申请延期手续。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个人)介绍信、申请延期报告、原余泥渣土排放证或受纳证原件。

2、图纸

工程提供的图纸未满保存期并还保在在余泥管理部门的案件,不需重新提供图纸。否则,按首次办理的要求提供图纸资料。

未能提供上述各类型工程资料和图纸的,应提出合理的书面解释。如遇特殊工程或上述资料和图纸不能满足计算余泥排放(受纳)量需要的,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提供其他相应的资料和图纸。已完成“三通一平”工程的,在办理建设阶段余泥排放证,还应提供前期办理的《余泥渣土排放证》或《余泥渣土受纳证》复印件。

三、市重点工程申办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或临时余泥渣土排放(受纳)复函应提交的材料

资料、图纸齐全的市重点工程申办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按前述“一般建设工程申办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应提交的材料”到工程所在地的区余泥管理所(机构)办理。

申办“临时余泥渣土排放(受纳)复函”工程必须符合《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试行)》有关规定,被市建委列入“广州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的重点工程。申办“临时余泥渣土排放(受纳)复函”工程应在排放(受纳)前,携带相关资料一式两份到工程所在地的区余泥管理所(机构)申办。

1、基本资料

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申请表、建设单位介绍信、建设单位申请报告、建设工程用地文件、临时施工复函、中标通知书、招投标的有关土方量预算文件(或余泥排放量的情况说明)。

其中用地文件可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临时施工场地的复函”或《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或《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许可证》或“借地施工协议”。

2、图纸

参照上述各类型建设工程所需要提供的相关图纸办理。若没有正式的施工图纸可用招标图纸代替。提交的图纸资料不齐全,建设单位需提交情况说明。

未能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纸,应提出合理的书面解释。如遇特殊工程或提供的资料和图纸不能满足计算余泥排放(受纳)量需要的,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提供其他相应的资料和图纸。已完成“三通一平”工程的,在办理建设阶段余泥排放证,还应提供前期办理的(余泥渣土排放证》或《余泥渣土受纳证》复印件。

四、建设单位领取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许可文件后管理规定

(一)严格遵守《广州市余泥渣土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二)未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施工许可文件,不得对外排放(受纳)余泥渣土。

(三)在排放余泥渣土之前,必须到工程所在地余泥管理机构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并上报余泥渣土排放计划。

(四)严格监管施工单位聘请办理了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的车辆运输余泥渣土,严禁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超载运输。如运输车辆违章超载,建设、施工、运输单位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全部责任。

(五)严格监管、督促施工单位对运输余泥渣土和出入工地的车辆进行认真冲洗,冲洗不干净的车辆严禁上路,保证工地出入口和周边马路不受污染。

(六)主动配合余泥渣土管理机构的检查,服从管理。

(七)应在余泥渣土排放(受纳)证规定的有效期内排放(受纳)余泥渣土,过期无效。(八)办理了“临时余泥渣土排放复函”或“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复函”的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及相关图纸资料后,应尽快到区余泥管理所办理结案手续,领取余泥渣土排放证或受纳证。

余泥渣土运输业务办证材料和办理程序

一、根据《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证程序。

二、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包括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正证及副证。

申领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正证必须以运输公司为单位申请。正证由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对车辆审验合格后发放;副证由运输单位根据车辆所承运的工程,提交相关资料,到工程所在地的区余泥渣土管理机构或通过网上申请的形式申请办理。

三、申领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正证的程序及相关要求

(一)需提交的资料

运输单位应提供准运证正证业务申请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道路运输证》(即营运证)复印件、车辆技术参数表、车辆资料列表。车辆资料列表应以A4纸张说明车牌号码、车型、车架号码、发动机号码、载重吨位、国家发改委汽车目录编号等内容。以上证件必须提供原件进行核对。

(二)申请车型的要求

l、国家发改委汽车目录所列的车型;

2、领取了公安交警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行驶证》;

3、符合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关于车厢密闭性能的要求(上盖板为平盖)。

(三)申办准运证正证的受理

市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受理条件对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受理和不受理的决定,并发出受理或不受理通知书。受理凭证将说明审验安排的时间、地点和技术标准;不受理凭证将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四)申请车辆的审验 车辆审验合格标准如下:

1.车厢上盖完整,没有破损、变形或孔洞;

2.车厢上盖合闭后,与车厢旁板或左右上盖之间没有超过1厘米的缝隙; 3.尾门完整、牢固、无变形,设有防漏槽,合闭后没有超过1厘米的缝隙; 4.尾板的左右尾钩和液压自动尾钩完整、牢固、无变形; 5.车厢档板保持出厂原样,不得擅自增高;

6.车身没有超过10厘米x10厘米的大面积锈迹或油漆脱落; 7.车厢底板没有超过直径1厘米的孔洞; 8.车身颜色为黄色;

9.车门统一喷涂运输公司的名称、准运编号、联系电话和载重量; 10.上述标准如有变动,以市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为准。

(五)准运证正证的发放

市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车辆审验后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车辆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审验合格的车辆发放“广州市建筑垃圾准运证正证”,审验不合格的车辆发出“不同意核发建筑垃圾准运证的通知”。

四、申领建筑垃圾准运证副证的程序及相关要求

(一)已领取建筑垃圾准运证正证的运输公司到市余泥管理处申领“广州市余泥管理办证申请卡”,并提交申请报告及网上申请准运证副证责任书。

(二)向工程所在地余泥渣土管理机构申领准运证副证需提交以下材料:广州市余泥管理办证申请卡、准运证副证申请表、准运证正证、余泥渣土排放证(或临时余泥渣土排放复函)复印件、运输合同。

(三)网上申领准运证副证办法凡已在余泥渣土管理部门办理过准运证副证的,凭广州市余泥管理办证申请卡、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正证,自行购置A4彩色打印机、读写卡器,登陆www.xiexiebang.com/ic网上办理准运证副证。

(四)办理准运证副证后的有关要求

1.车辆领取准运证副证后,必须由运输公司加盖公章并与准运证正证同时使用,方才有效。

2.准运证副证的有效期限不超过承接工程排放证的有效期限和准运证正证的有效期限。

3.运输公司和车辆必须按照准运证副证规定的内容进行运输和处置建筑垃圾。

五、建筑垃圾准运证正证和办证申请卡的补办、报废、过户、年审管理办法

(一)遗失准运证正证和办证申请卡,需要补领新证的,必须以运输单位名义在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后,向市余泥管理处提交准运证正证业务申请表、遗失报告、报刊的遗失声明等材料。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遗失准运证正证的按首次办理准运证正证程序补办;遗失办证申请卡的按办证申请卡办理程序补办。

(二)损坏准运证正证或办证申请卡,需要换领新证的,运输单位应向市余泥管理处提交准运证正证业务申请表申请换发,交回损坏的准运证正证或办证申请卡。市余泥管理处接到申请后,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批后,予以换发。

(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因自然或事故等原因造成报废的,准运证正证随之失效。使用单位应在报废的十天内提交准运证正证业务申请表、车辆报废手续证明、准运证正证等资料,报市余泥管理处备案并审批注销准运证正证。

(四)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过户的,必须以双方运输单位名义向市余泥管理处提出申请,填写准运证正证业务申请表,并提供已在交警部门过户的行驶证原件和复印件,交回准运证正证。市余泥管理处受理申请,经逐级审批后,予以换证。

(五)已领取准运证正证的运输车辆必须参加每年两次定期的审验,审验的时间和内容以审验通知为准。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在有效期内参加审验,应以运输公司名义向市余泥管理处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原因,提交准运证正证业务申请表申请补验。市余泥管理处接到申请,经研究同意其申请补验后,按车辆首次审验程序对车辆进行审验,合格后予以办理续期手续。

第五篇:广州市番禺区国家税务局2005工作要点

广州市番禺区国家税务局2005工作要点

2005年是番禺国税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税收工作能力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谋划‚十一五‛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局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局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征管质效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番禺国税为动力,依法治税,优化服务,精细管理,协调发展,努力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

贯彻好上述总体要求,做好我局2005年的税收工作,必须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和抓好‚八项‛工作:

——正确理论指导与税收工作实践相结合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在2005年,我们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落实‚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时期税收工作主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税收工作,树立宏观征管的观念,求真务实开展各项工作,夯实税收征管基础,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坚持用科学人才观保障税收工作,以人为本,调动好人,发挥好人,为干部搭建一个干事创业的大平台;坚持用正确的政绩观评价税收工作,实事求是,精抓细管,做与纳税人和广大干部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好事,要以税收征管的精细化程度和征管质效水平的提高作为评价我们

工作的主要标准。

——实施精细化管理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相结合 精细化管理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加强税收工作的着力点。目前我局实施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要以人为本,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切实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注意解决好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矛盾,增进干部职工间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努力建设和谐国税;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协税护税网络的构建等措施进一步释放税务人员工作精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解决好精细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保证我们各项工作得到切实、有效地开展。

——夯实基础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管理基础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前提,也是加强征管的出发点。作为基层单位,我们更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要针对去年整顿工作暴露出来的管理上或制度上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同时,应该发挥基层单位身处税收征管工作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研,认真思考,寻求一套与我们工作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并升华成功经验,为税收工作大局献计献策。

按照以上要求,我局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为主题,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今年市局下达我局的税收收入任务为239,500万元,比去年增长11.97%。为确保完成上级交给的税收收入任务,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抓好每一月、每一季的收入组织工作,坚持三个到位。

(一)组织收入观念到位。为国聚财是税务部门的光荣使命,在新时期开展组织收入工作,必须严格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不能为追求税收收入的增长及预测准确率征过头税或人为放松执法尺度,要以营造一个法制健全、执法规范、公平纳税的税收环境为目的,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发展。

(二)收入分析预测到位。要及时开展2005年税源调查,计划在1月份对全区的税源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做好收入任务的预测和分配。完善‚两层三级‛税源监控管理系统,于一季度内完成征管软件有关重点户指标的录入工作,扩大征管软件对重点税源的自动监控能力。

(三)组织收入措施到位。一要做好各税种的征收管理。要继续按照总局‚一四六小‛的工作思路做好对增值税的管理,狠抓金税工程的质量,尤其要强化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制度,选取重点行业加大稽核力度,在完善电子申报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网上认证、网上申报等项目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商贸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落实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各项管理措施;要继续做好2005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加强对取消部分审批事项的后续管理和指引,严格把好税前扣除审批关,按时完成审批工作;

要强化日常监管和实地检查,做好亏损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尤其落实对长期亏损企业的评估制度以及加大对减免税企业的检查力度;要大力清理往年欠税,严格控制新欠产生。二要切实开展各种专项检查,今年重点是对废旧物资和收购农产品两个行业开展专项检查,做好汽车销售行业专项检查的跟进整改工作,选取疑点较多的珠宝企业进行重点检查,规范珠宝行业税收行为。三要积极推进反避税工作实现新突破,认真总结经验,收集信息,做好避税嫌疑企业的筛选工作;完善反避税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反避税调查审计的两级联动机制和案件审理进度月报制度,规范反避税工作规程;创新反避税工作的方式方法,力争在预约定价方面取得突破。四是加大审核评税力度,规范对非正常户直接定性处理的审核和管理,在审核评税中引入‚企业自查‛的做法,正确引导企业根据自查提纲开展自查,使税务机关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审核评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切实降低审核评税工作量大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使其真正发挥加强税源监控,提升管理层次的作用。

二、以完善为目标,大力深化征管改革,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

要以稳步实施征管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运行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

(一)规范系统机构设置。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置 明确职责分工的意见》(国税发【2004】125号)和上级局的批复精神,坚持规范和统一的原则,调整区局内设机构、直属机构、事业单位和派出机构的设置,科学合理界定机构设置,明晰部门职责分工,并调整业务流程,重新修订《征管规程》,做好业

务的交接。

(二)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征管查良性互动机制。一要落实完善征管查系列间的信息情报交换、案件移送协查、情况建议反馈等工作联系制度,如《信息传递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征管建议制度》等,使征管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制约,又有协调,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二要加强对简政放权后的基层分局的税政业务抽查力度。建立税政管理建议书制度和重要税政事项通报制度,一方面督促和指导基层分局规范业务操作,把着力点放在按章作业和政策贯彻到位上,另一方面通过将有关数据和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指导基层关注重点企业、敏感行业和重要涉税事项,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三要在已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并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贯彻‚前后台分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前后台征管业务的衔接。调整分局内设机构职能,探索征收分局‚大前台‛管理模式,在明确岗责的基础上,规范办税服务厅接收、登记、传递、分析、反馈、办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前后台工作的衔接。四要应用信息技术,扩大资源共享,强化协调手段。做好三大系统整合后的推广及维护工作;充分发挥‚一户式‛信息管理的效用,改变纳税人信息重复报送、重复录入的局面,提高办事效率;应用软件实现对征管查三大系列审批业务流程的质量和效率的监管;整合三大系列的信息传递途径,减少手工登记和纸质资料的传递,提高传递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征管业务流程。今年的业务流程重组工作,要在2003-2004年两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扩大重组的广度和深度,对全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的评估和分析,除了流程

本身的重组外,还扩大到流程与流程之间的归并、优化;二是实事求是地开展基层调研,积极把基层的实际情况和重组的要求向上级反映,使流程的重组得以自上而下的顺利开展;三是树立正确的重组观念,不能为了简化而简化,对于一些政策性强、确需加强管理的工作还应增加监督的环节和力度。

(四)稳步推进协税护税工作进程。在总结2004年在城区、大石、大岗等三个分局初步构建协税护税网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2005年我局协税护税网络的构建工作。把好代征单位的资格审核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委托代征工作;完善和落实协税护税网络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代征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监控考核制度、代征手续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协税护税人员的管理制度等;逐步建立起‚区、街(镇)、居委(村)、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四级协税护税网络,通过把不涉及执法权限的事务性工作委托协税护税人员完成,以进一步释放我局的人力资源,投入到精细化税收管理的工作中去。

此外,要建立协税护税信息传递网络机制,加强与海关、外经局、工商局、地税局以及镇、村、街道的沟通与联系,拓宽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各行业、各类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切实增强税源监控的效果。落实国、地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地税局稽查信息沟通,推进联合办案。

(五)加强内部协调统筹。要对机关科室之间、科室与各分局之间的指导、申请、交流、反馈机制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要继续落实完善我局督办工作制度、统筹工作制度及会议管理办法等各项内部工作的统筹办法和协调机制;通过定

期联席会议和专题联席会议等形式,统一工作口径,明确部门职责,避免互相推诿的现象;要继续利用好‚征管论坛‛等手段,对日常工作或突发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保证基层工作顺利开展。

三、以细化为抓手,大力夯实管理基础,全面提升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要适应形势和任务变化,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手段,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基础。

(一)落实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的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指引,定期汇编税收政策指引,夯实管理基础,切实做好简政放权和取消审批各涉税事项的检查跟踪,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落实。另一方面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加强对各分局管理员的培训,分类管理,责任到人。建立管户与管事,人管与机管,案头管理与实地巡查,税源管理与纳税评估,税务检查与纳税服务五方面有机结合的新型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对纳税户的税源管理工作与承办征收税款、审批减免缓税、进行处罚等事务的分离机制,实行税收管理员的定期轮岗制度,切实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

(二)加强征管资料档案管理。征管资料的收集管理是夯实征管基础的最基本的措施,要加强信息录入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税收征管资料专人整理、集中管理;分局及区局两级要定期分别开展征管软件数据的清理工作;要结合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对数据采集质量的跟踪分析,落实对采集人员的奖和罚,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信息采集人员的责任感;要选取个别分局作为试点,开展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要在属地管

理的基础上,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和纳税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建立行业分类管理资料。

(三)积极推行科学的税收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体系。要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量化的行业平均利润、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及纳税人异常经营指标等纳税评估体系,利用软件综合分析纳税人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涉税经营信息,由计算机生成异常信息提示,减少纳税评估的主观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税源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四)发挥发票控管税源的作用。要做好全国新版普通发票的换版、核销、验旧供新的宣传工作;完善网上办理购领发票申请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和协调工作;加强对一般纳税人使用普通发票计算机稽核录入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加强对纳税人发票领、用、存情况与其纳税与申报情况的核对;计划在2005年第一季度对全局各征管分局的税收票证管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五)推进基层和基础建设。要按时按质完成我局各项基建任务,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做好各分局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维护、更新、应急替换的工作,改善办公条件,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努力使我局的‚两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好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工作;加强对分局业务人员的指导培训,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以规范为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要从依法行政,依法征管的思想出发,全面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切实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始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一)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学习和落实。要更深入地

开展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将有关政策和操作要求进行整理,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坚持依法公示,一窗对外,进一步简化税务许可流程;及时落实上级部门根据《行政许可法》对税务行政审批业务做出的调整;发挥主动,收集税务行政许可实施以来基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积极向上级反映,以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和要求,便利基层操作。

(二)发挥稽查整顿税收秩序的威力。选案环节要加强对已选案件的督办、管理,在完成各类举报、协查、专项检查工作的基础上,每月确立一定数量的自选案件;稽查环节要继续做好对大要案的查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如涉外企业税收专项检查等,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税务稽查执法监督的意见,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做好案件的稽查工作;审理环节要加强审理案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审理案件的时效性和监控力度,对符合案件移送标准的涉税案件,应及时移送和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并及时予以曝光;执行环节要加大执行力度,积极利用税收保全等措施,抓好稽查成果的落实。在认真总结去年‚稽查一体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探索适合番禺地区特点的稽查运行模式;加大对已查办案件的复查、监督力度,配套建立稽查人员办案回访制度,对企业开展税务稽查实现程序透明化,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深入贯彻出口退税新机制。指导企业抓紧退税申报及做好2004的清算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审核进度;建立每月退税审核情况汇报制度,加强内部监控;优化出口退税审核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出口退税检查的力度,严防骗税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推广远程预申报,拓展网上正式申报、网上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办理等业

务,为最终实行无纸化的退税模式踏出重要的一步。

(四)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要发挥去年整顿工作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做好税务稽查处罚、减免税审批、定额核定、两票管理、退税管理和审批等所有涉及自由裁量权及审批权的环节的监督。今年要重点强化征管权限的管理。一是建立一套与岗责体系相匹配的科学的权限指标体系,不同的岗责要对应使用不同的征管软件权限,岗位权限指标的设置要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既要满足工作需要,也要体现权限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二是严格把好权限配置的审批关,征管权限的开放和取消必须经过必要的审批流程,实行统一集中的管理;三是加大信息化的支持,不单权限管理的审批流程要实现电子化信息传递,权限管理的操作也要实现自动化,以减少传递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

五、以利民为宗旨,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纳税服务体系。

要优化服务手段,健全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形象性服务向实效性服务,由低层次服务向高层次服务的转变。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抓好主题,创新形式,继续开展好‚税收宣传月‛活动,通过召开税企座谈会、公布重大涉税违法案件等大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典型,曝光涉税犯罪典型案例,震摄不法分子,教育广大纳税人,不断增强公民的税收法制观念和依法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继续在各分局推行每月税法公告会制度,加深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丰富番禺国税网站的内容,加快网站内容的更新率,扩大网站影响,使国税网站成为纳税人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税收政策,获得各项税收服务的窗口。

(二)切实抓好办税服务厅建设。一要根据各分局税收服务的需要,适时推开‚全功能一窗式‛的征收模式的应用面,进一步方便纳税人;二要推进各分局大厅改造工程,统一各分局征收大厅的宣传栏及番禺国税口号、标志设计,加大办税事项的公示力度,树立番禺国税良好形象;三要尝试为下岗再就业人员以及符合其他税收优惠条件或纳税信誉高的纳税人、纳税户设立‚绿色通道‛,切实体现税务部门对再就业人员的关怀,鼓励从业人员诚信纳税;四要积极推进办税信息化建设,调整多元化申报结构,大力推进电话报税和网上报税,拓宽办税途径,积极推行网上办税新功能。

(三)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政府及工商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调研,研究方法,促进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好总局对高新技术企业、软件、集成电路企业等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扶持此类行业的精神,使广大纳税人切实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

六、以务实为根本,大力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要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和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确保队伍平安,全面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

(一)重点抓好班子建设。一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开展‚五好班子‛创建活动,抓好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工作,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保证领导班子协调高效运行。二要重点抓好中层干部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采取相应措施,科学选择锻

炼方式,让领导干部承担起与其职位相应的工作和任务,安好位子,压好担子,加强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领导科学、方法的学习,提升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各项政策的执行力。三要加强调研,转变工作作风。及时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努力解决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二)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积极按照省委、省局及市局的部署,从1月到6月扎实开展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四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做好该项工作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主线,明确‚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落实、突出学习讨论主题、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提高服务效率‛四项要求,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优化服务水平的目标、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的四个结合,积极探索广东省委提出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具体形式,力求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出实效,努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作用。二要加强党建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将思想觉悟好,符合条件的干部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的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三要规范党务工作,推行《党支部工作达标量化考核方案》,用制度规范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从思想作风建设、业务素质提高、党员队伍管理、支部工作成效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考核

内容和标准。通过考核,促进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党员评议工作。

(三)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一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队伍反腐倡廉意识。继续做好党的‚两个条例‛的宣传工作;做到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剖析相结合,法治纪律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抓好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实现反腐败工作关口前移。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保证作用。继续推行纪检组长谈话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和开展巡视检查;出台实施《执法监察员工作制度》,保证执法监察工作有效开展;结合《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实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制度,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内部互相监督的作用。三要强化检查,突出监督重点。要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通过巡查、抽查、联查、通告等形式,强化监督手段,加强监督效果。要大力加强外部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落实特邀监察员制度。

七、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完善激励机制,搭建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等文件精神,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选人、用人的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一)推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一要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于2005年第一季度正式推行绩效管理制度。二要坚持以激励、引导为方针,从税收业绩、纳税人满意度、内部管理效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对干部实行全方位考核。每季度结束后对绩效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完善。三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争取2005年底前真正建立一套以电子信息化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手段,有效评估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管理型绩效管理制度。相关配套措施主要包括:岗位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议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绩效配套软件,包括全程服务系统、电子考勤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绩效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信息管理库;工作人员再培训管理制度等。

(二)加快能级管理制度建设的前进步伐。坚定改革的信心,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度,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能级管理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编写岗位说明书,重置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把绩效考核、能级培训、岗能匹配、职业生涯设计等配套制度明确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为搭建适合我局实际的能级管理制度总体框架探索经验,逐步建立以能为本、人岗相适、能岗相适的选人用人机制,将人的能力、责任与利益挂钩,进一步激发干部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信心和潜能。

(三)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我局干部管理制度。总结近年来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经验做法,进一步规范干部交流轮岗、竞争上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继续推行毕业生多岗位锻炼工作,培养我局干部队伍新生骨干力量。

(四)规范临时工队伍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临时工队伍作用。一是严格执行我局的《临时工管理暂行办法》和《临时工能级管理暂行办法》,总结经验,完善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加强管理,充分发

挥临时工队伍的作用。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对平时工作主动性不强、组织纪律意识淡泊、工作能力和业绩欠佳的人员,对其考核要动真格,要拉大差距,对群众反映强烈、屡不悔改的坚决辞退,以增强临时工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三是增强团队意识。通过让临时工参与各种活动,提高队伍凝聚力,增强他们对国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加大临时工培训教育的力度。计划争取市局支持,将临时工纳入网上培训管理系统,让临时工能通过市局的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同时计划组织临时工分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老师进行授课,并通过考试保证和提高培训的效果。

八、以创新为手段,大力弘扬国税文化,营造和谐番禺国税氛围。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在全系统形成齐参与、共创建的合力,推进我局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

(一)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今年要继续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做好NIT培训和考试、湖南大学网络学院远程教育及各种政治理论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干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继续聘请高水平专家进行讲座,要大力推广‚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在收集各单位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上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全体人员培训全过程的管理。要加强对基层一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如‚一户式‛、审核评税的技巧、行业分类管理经验交流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切实提高基层税务人员的管理业务水平。实现培训目标从传授知识向提高综合素质的转变;培训机制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培训手段从传统方式到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转变;培训主体从教师到学员的转变;培训形式

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二)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办好两份刊物。一要继续认真完成市局下达调研课题的组稿和研讨工作,结合我局各时期中心工作的开展,拟定课题,发动各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和研讨工作,提高调研成果向实际工作的转化率。二要继续办好《禺山税谈》和《禺山税讯》两份刊物。要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多借鉴兄弟单位优秀之处,结合我局实际,丰富两份刊物的内容及形式,使其更紧跟形势,更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税务干部的思想,力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充分发挥舆论阵地和宣传堡垒的作用。

(三)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构建和谐团队。继续推进和参与文明单位、先进单位、青年岗位能手、文明示范窗口等各种创建活动,营造‚树标兵、当标兵、赶标兵‛的竞赛气氛,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融洽干部间的关系,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结合基层建设,推动各分局‚青年文化中心‛即文化室的筹建及相关工作,为广大干部提供工作之余的学习、休息场所,增强干部对我局的归属感。

(四)健全内部制度,加强后勤保障。要加强对《政府采购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关于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狠抓我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落实和完善,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推进‚阳光理财‛;要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建立使用跟踪台帐,实施精细化管理,解决好固定资产重购轻管的问题;要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做好房产物业的盘活和管理工作,及时做好新办公大楼的使用规划及管理定位;要加强车辆管理,做好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

下载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一、自然与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位置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至23°05′、东经113°14′至113°42′之间......

    广州市番禺区国家税务局2008年工作总结

    广州市番禺区国家税务局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番禺国税在实现组织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迈步‚从头越‛、再谋新发展的重要一年......

    广州市番禺区大岭学校简介

    广州市番禺区大岭学校 一、学校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岭学校是一所经番禺区教育局批准,区民政局备案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学校坐落于番禺区石楼镇“中国历史文化......

    201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4月12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张广宁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1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万庆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8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25日 09:55 来源:广州日报 2008年2月17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广宁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

    2007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6日 11:39 来源: 2007年1月29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张广宁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

    200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0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3月21日在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代市长 张广宁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6月起,至今任期届满。我代表广州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