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宁县效能建设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长宁县效能建设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曾从钦
自2008年5月份全面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个别单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极应付,“跟着走、走着瞧、等结束”的问题;一些单位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找不着北”、“摸不着脉”的问题;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不够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特别是在体系构建、机制建设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效能建设平衡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一、切实理清效能建设的总体体系
效能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构建一个健全的体系是效能建设有效开展的前提。但在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往往由于对效能建设体系认识不清,难以有效把握效能建设的内在规律,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不住关键和重点,工作成效不明显,出现了“就效能抓效能”、“干着急”的情况。只有理清了效能建设体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效能建设的客观规律,找准并抓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效能建设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即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单位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效能执行体系。即明确效能建设抓什么、怎样抓,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挂帅亲自抓、作表率,领导小组抓部署、抓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抓指导、抓督促,各部门齐抓共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监督评议体系。即坚持内部整顿与开门整风相结合,构建组织督促、自我纠错、群众评议、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多维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并不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效能建设不走过场、取得更大实效。四是绩效评估体系。即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健全效能建设考核办法和政绩评估体系,确保考评结果能充分体现工作实绩、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各项工作。五是制度约束体系。即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通过建章立制并严格执行来实现靠制度管人管事,使效能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二、当前我县效能建设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组织领导体系方面。一是极个别单位仍然错误地认为效能建设是一次整风运动、一吹就过,因而消极应付;或是错误地认为效能建设已经结束或将要结束,因而“刀枪入库”等结束。二是个别单位错误地认为效能建设是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而与本单位无关,或是自定性为无行政审批和执法职能的“非重点单位”,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但求检查考核过关就万事大吉。三是少数单位因人员调动或人手不够,频繁调整效能建设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造成工作掉档、断层、脱节,没有切实做到长抓不懈。
(二)在效能执行体系方面。一是极个别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将效能建设搞成了形式主义。二是个别单位借口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缺等原因,以发文件、报信息代替效能建设工作。三是少数单位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调研不够、理解不深,因而未能将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单位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措施不力,效果不佳。一些单位特别是具有行政审批和执法职能的部门存在“中梗阻”问题及业务骨干难管、“小鬼难缠”的问题。四是效能建设参与不够充分。一些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和一些县级部门的下属机构、基层站所,由于其自身参与积极性不高和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成为效能建设的“真空地带”;少数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以及乡镇事业人员,由于历史遗留和现行体制的原因,还未被效能建设所覆盖。这些单位和个人在老百姓眼中仍然是政府管的单位、政府管的人,行使着公共权力,代表着政府形象。如何让这些单位和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事关效能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效。五是效能监察、督办、问责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和县效能监察室“三室”间力量整合、信息互通不够;效能监察、督办、问责三者间结合不够紧密、成果转化不够充分,存在脱节现象。
(三)在监督评议体系方面。一是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不够大,对一些典型的作风效能案件曝光不够。二是督查督办力度还不够大。对一些作风、效能方面的不良现象、细节问题查办不够;对重点工作、重点案件跟踪督查、症结分析不够;对群众投诉案件、信访案件和“12345”市民热线交办案件督办解决问题不够。三是有的单位担心家丑外扬对本单位造成不良影响,讳疾忌医,因而不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对存在问题不是坦然面对并积极整改,而是极力掩盖和推脱。四是效能评议与民主测评、工作评价等结合不够,力度不够大,评议结果转化、运用不充分,对干部的触动作用和对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四)在绩效评估体系方面。一方面,效能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不够科学。效能建设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都还需要作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政绩考评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不够科学。不少单位反映,当前我县目标考核过程中,单项考核奖惩重,而综合考核偏轻,特别是目标责任书过多且动辄“一票否决”,条块检查过多,疲于应付。
(五)在制度约束体系方面。当前制度建设中主要存在配套不够、执行不力、随意性大、操作性不强、相互交叉和冲突等问题。例如精文简会、节约行政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成效不高;在许多单位,上班迟到早退、上网聊天、打游戏等现象依然随时可见。
三、对进一步完善我县效能建设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效能建设主体及其责任,确保领导到位、充分参与。效能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付诸实行,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公共管理职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失信,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公共资源最有效的配置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效能建设主体应包括全县各级机关、人民团体、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或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大力督促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加强行风建设、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各单位的基层站所和下属单位也要充分参与效能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将部分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抽调到重点项目工作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作风和纪律整顿等形式,着力解决部分机关事业人员“未退而休”的问题,实现效能建设“无缝覆盖”。
(二)进一步加大监察、督办、问责力度,确保执行到位、工作落实。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和县效能监察室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力求步调一致、力量与效果最大化,避免各唱各调。一要制订全年作风效能重点工作督查方案,“三室”分工负责、各有侧重;二要结合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实行“三室”每月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互通信息、协调一致;建立健全效能监察、督办、问责“三步走”、“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对重点工作的全程督查和“点对点”督查,以及对机关作风的不定期明查暗访,发现问题,认真查处,从严问责,标本兼治。要着力避免“雷声大、雨点小”和“棍子高高举起、轻轻打下”的情况。三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部署落实到位,从严查处行政审批“明减暗不减”、“明进暗不进”和超期办件等现象;四要对“三项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精文简会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重点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五要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推诿扯皮等工作推进方面的问题,以及上班迟到早退、上网聊天、打游戏和服务态度恶劣等纪律遵守方面的细节问题,要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严格实施“五步问责”,以防微杜渐、以儆效尤;六要对典型案例深挖根源,找出共性,公开曝光,举一反三,惩前毖后。
(三)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便民服务,确保行为规范、高效便民。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行权,切实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 积极推进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与行政职能部门脱钩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民主集中制、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社会公示与社会听证、决策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以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为抓手,进一步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之间的职能关系,着力解决机构重复、职能交叉、互为前置的问题;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政府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行政审批项目和流程标准化、政务服务类型和模式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标准化等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功能和领域,逐步将更多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同时,严格按照“四定”要求(即定人员、定地点、定项目、定时间),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乡镇政务便民服务站,积极探索在村(社区)建设政务服务全程代办点,努力延伸政务服务覆盖范围。
(四)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评议和投诉办理,确保监督到位、群众满意。一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大力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改进政务公开方式,拓展政务公开平台、领域和层次,并加强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力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和乡镇视频会议系统,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网上审批”,不断提高办公效率。二要大力推行公开承诺服务制度,结合亲民惠民行动,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认真开展承诺服务,大力办理承诺实事,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实际行动实惠于民、取信于民,并积极探索制定违诺、失信问责办法。三要认真办理信访案件、作风效能投诉案件和“12345”市民热线交办案件,着力构建社情民意快速表达、反应机制和矛盾纠纷快速化解机制,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案件办理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跟踪问责,着力提高信访投诉案件办理效率、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严格执行重点信访、投诉案件和“12345”市民热线交办件限期办结制度,对未认真办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或未按时办结的,严格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责任人和具体经办人责任。四要认真开展群众评议活动。结合民主测评和社会评价,组织普通群众、“三会”代表、企业业主等各方面人士对全县各级机关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机构作风和效能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奖励惩处和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开展发展软环境监测活动,确定一定的企业(项目)作为全县优化发展软环境监测联系点,对各相关单位为企业(项目)引进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长久管用。健全的制度是实现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并长久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必须把建立健全管人管事制度贯穿于效能建设的全过程。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真正以人为本、讲究实用,特别考虑可操作性、可执行性。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管人管事制度体系。坚持用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公开承诺服务制来明确服务目标;用政务公开制、办事公示制、民主评议制来推进民主监督;用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同时,全面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不断铲除影响行政效能的制度性屏障,为依法执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和优质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绩效管理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指标、督查办法、评价方式、成果运用等,切实减轻被考核负担,力求客观体现实绩,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
第二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疑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针对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问题;对策;农业技术
中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行政推广体系特征。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其运行也是非常有效的,它为我国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种以国家推广机构为主忽视农户效益的推广体系也己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市场进程的要求。
目前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如动植物检疫、畜禽水产品检验、农机监理、农民负担管理等等。二是纯公益性工作,如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组织防治,无偿对农民的培训、咨询,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对农药、动物药品使用安全进行监测和预报,参与当地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对灾情、苗情、地力进行监测和报告等等。三是带有中介性的工作,如农产品和农用产品的质量检测,为农民提供产销信息,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等等。四是经营性服务,如农用物资的经营,农产品的贮、运、销,特色优质产品生产及品种的供应等等。
农技推广体系为各时期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组织推广了大批动植物新品种和重大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增加了粮食、禽蛋、肉类、鱼类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系统平均每年立项推广技术6万多项次,面积20亿亩次;畜牧业技术推广系统每年推广瘦肉型猪等重大技术10多项;水产业技术推广系统每年推广稻田养鱼、网箱养鱼、水产名特优品种的健康养殖技术及对虾病害防治等重大技术,新增水产品120多万吨;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每年推广各类作业机具260多万台件;农村经营管理系统每年管理的农业承包合同和农民负担卡均超过2亿份,调解、仲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90多万件。
一、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机构设置分散,管理落后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需若干职能部门直接的密切配合,各个专业协同作战,才能形成共同的合力。然而我国现行的各个推广机构设置分散,彼此之间自成体系,分属于林业、农业、水产、畜牧、水利等部门,各个推广体系分别对农户实行农业科技推广,各大农业推广体系间缺乏合作,难以发挥体系的整体效益使各项科技很难综合运用于生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加剧了经费紧张的程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难以发挥其整体优势。
1.2农技推广体系人事制度不完善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低下与国家的在职教育制度、推广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用人制度和职称评定的不完善、不健全有关。有漏洞的资格认证制度,使许多不具备资格的人蒙混过去;而现存的在职教育制度也使许多推广人员的知识逐步老化:当前残缺的用人制度和职称评定,使许多人思想懈怠,也挫伤了他们积极奋斗,敢于开拓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这种制度来约束并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1.3农业推广方法落后,手段单一
农业推广即被动的接受上级的行政命令,之后再写一个推广操作规章流程,借助行政的力量,由农村的基层干部遵照试验、示范、推广的严格程序,要求我们的农民照章行事,而农业推广机构及相关人员却只需要搞好技术指导就可以了。这种也就是目前农业推广中仍被普遍采用的推广方式,只是这种推广体系所起到的作用却越来越小了。
1.4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其经费来源情况较为不足也极为复杂,它一般包括自我创收、上级财政拨款以及同级财政拨款三部分。市、区级的推广经费主要用来发工资。乡镇级的很大一部分农技人员缺乏稳定的工资收入,其工资主要是靠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获得的盈利来发放,这些乡镇的农技推广人员只能仅仅通过经营求生存。
二、对策
2.1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对在职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推广工作水准的有效方式,这样可以摆脱传统的农技推广的约束。提高农技推广效果是现行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发展、建设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逐年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力度。
2.2完善项目经费的投入机制
完善项目经费投入机制,要体现政府投资的突出特点。为了确切保证项目经费的正确使用方向和投入效率,要建立系统的资金监督审计制度,使农技推广项目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并且要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内部实行项目管理制度,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同利益分配密切挂钩。
2.3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要创新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我们必须要积极引进人性化思维,要充分体现农民至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这样做很有利于及时并深入细致的了解农民的现实需求。农业技术服务必须由之前的推广什么农民接受什么逐步转变为农民需要什么推广什么。要讲给农民们听、教给农民怎么学,使农民的农业科技意识增强;可以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地,示范给农民看,带着他们干,让农民看到模板样子;可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需要随时提供需要的详细信息;逐步把农业技术广泛培训、非常规农业教育作为今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流方式。
2.4改革机构设置 提高管理
我们应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内的部门之间相互隔离、农业技术不能相互交流的僵局,这种改革也已经开始在重庆市农业结构推广中实行。应改变原有的干部一张嘴,群众就跑腿的农业推广体制为群众一张嘴,政府就跑腿的农业推广体系。要把县乡农技推广中心作为一个基础平台。这样做有利于理顺区、县与乡镇之间推广机构的关系,实现垂直管理。既可解决项目经费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又可以避免乡(镇)政府对基层农业推广机构资产、人事等方面的干预。
三、结语 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以及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如何实现农业科技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近年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现存问题的政策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05(2)[2] 曾福生,刘战平.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农业技术经济.2006(2)[3] 刘佛翔等.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模式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5)
第三篇: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工作中,县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力度,取得可喜成绩。实践证明,惩防体系建设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工作规划》抓落实,才能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但是,在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中常见的存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常见的存在问题
自2007年以来,县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分解责任,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细化工作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惩防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情况纳入重点工作督查,建立工作进展台帐,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促进《工作规划》的落实。
但是,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领导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认识有差距,没有把惩防体系建设提升到是巩固反腐倡廉工作成果,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型,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认为惩防体系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没有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进行谋划部署;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对惩防体系建设统领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围绕惩防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谋划部署工作,推动工作抓不住重点,落实任务抓不住关键,工作成效不明显。二是分解工作任务和目标不及时。州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下发后,少数单位没有及时研究制定构建惩防体系的工作意见,有的直至2008年底才制定《实施办法》。三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创新不够。少数单位满足于成立工作机构,把任务分解进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没有结合实际,创新监督方式,从强化廉政风险防范入手,围绕风险排查、制度构建、预警处置、责任追究等重点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监督措施,积极构建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四是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信息报送和经验总结不及时。多数单位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举措少,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善于总结经验、推广做法的力度还不够,工作的亮点和看点还不明显,工作创新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五是少数单位领导“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干部作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极少数干部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中仍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少数基层干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案件时有发生;极少数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六是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统筹能力不够强,个别重点工作、创新工作项目进展缓慢,监督检查需进一步加强;面对日益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工作痕迹资料管理不规范。很多单位往往把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档案归并在一起,没有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资料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档案中分离建立档案,导致对两项工作进展情况混为一谈;在开展工作的会议记录、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图片资料收集、影视资料制作上没有做到及时归档。
二、解决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是探索发展反腐倡廉路子的核心和龙头。解决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必须采取七项对策措施:一是统一思想,提高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认识。认真学习州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充分认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关系,按照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的工作要求,把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重点工作,抓好各阶段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典型引路,创建惩防体系联系点。加强对惩防体系建设联系点工作的指导,帮助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惩防体系建设联系点达到“九有”:有《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工作方案及目标任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监督、纠风、改革、惩处等相关工作制度;有岗位标识及工作职责牌;有廉政文化“七进”活动相关图片、字画;有规范的行政权力运行图示;有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专栏及完整的公开内容记录;有惩防体系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台帐;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有惩防体系联系点工作档案。把惩防体系联系点建设成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阵地、制度建设的样板、权力规范运行的标杆、展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窗口,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积极推广惩防体系建设联系点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解决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面上的工作。三是完善制度,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步伐。各级各部门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抓手,认真整改检查考核和督促中发现的存在问题,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健全完善制度。按照州委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要求,加强教育、监督、纠风制度的健全完善,构建预防有效,惩治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整体推进。以加强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的监督为重点,围绕风险排查、制度构建、预警处置、责任追究等环节,切实加强风险预警监督制度建设。四是把创新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动力。大胆探索本地 “特色、特点、做法”的惩防体系模式,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显现亮点、提升水平、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重点工作有推进、常规工作有创新、亮点工作有特色、难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按照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的要求,扎实抓好《分工方案》的落实,使“本地做法”成为亮点,把特色寓于普通之中,让创新成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动力和灵魂。五是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履职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比学习,创一流队伍,在提高能力上争先;比服务,创一流作风,在保障发展上争先;比特色,创一流品牌,在开拓创新上争先;比实干,创一流业绩,在强化效能上争先;比操守,创一流形象,在清廉守纪上争先。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五严守五禁止”,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奠定坚实基础。六是查缺补漏,做好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和提升,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提高绩效,进一步明确职责,抓好牵头、协办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七是规范档案,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痕迹资料管理。按照州委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分工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认真梳理各工作任务,督查任务落实情况,建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管理台帐,并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工作档案。做好工作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断丰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档案内容。
第四篇:机关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月18日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这“四风”的问题。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关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对于集团公司度危求进,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我就机关作风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剖析:
一、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机关作风主流是好的,作风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群众反响也普遍较好。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机关干部作风还很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一些老的问题以新的形式重新抬头,一些新问题冒了出来,有些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机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三个层面。
(一)领导干部层面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创新。表现在思想不够解放,服
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意识淡薄。有的满足于于既有成绩,抓发展缺乏动力,争先进没有锐气;有的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有的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乐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
2.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表现在民主意识不强,主观臆断,听不进下属的意见;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强迫命令;不负责任,说了不办,定了不干,对基层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答复时讲的很好,却迟迟没有解决。
3.关心下属不足和不敢管、不敢抓并存。有干部反映,有些领导不好接触,不易交流,除了要求下属工作外,对他们其它方面的情况漠不关心,没有进行很好的交心谈心,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对下属的一些不正之风是听之任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抓严了怕得罪下属,“老好人”思想严重。
(二)机关干部层面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1.学风不浓。有的干部缺乏学习紧迫感、自觉性和主动性,脑子空空,素质平平。有的知识结构老化,学用结合不紧,造成与实际工作脱节,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有的把大部分业余时间忙于应酬,玩风太盛。
2.精神不振。部分机关干部感到提拔无望,缺乏奋发向上的动力,放松对自己的党性修养,人生观出现偏差,利己思想严重,见好处就争、见好事就上,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有的对全局不关心,对大局不热心,对发展不尽心;有的有思想情绪,上班混日子、出 2
工不出力;有的工作标准低,做工作差不多即可,干事业不创一流、过得去就行。
3.观念不新。主要表现在开拓创新意识不足,思想因循守旧,缺乏锐气,满足于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习惯于依样画葫芦,不善于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善于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的业务不熟,难以提供有效服务。
4.责任心不强。有的同志不珍惜自身岗位,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怕担责任,动辄拿制度规定推诿了事。有的对工作热情不高,行政不作为,遇到矛盾不是积极主动去解决,而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
5.作风不实。表现为缺乏民本观念,服务态度生硬,作风松懈散漫。有的习惯于生搬硬套、“文山会海”,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文件发得多,具体落实少;会上讲得多,会后落实少;限制“不准”多,监督处理少。
6.效率不高。有的机关干部打着按程序办事的幌子不作为,形成“领导急,群众急,一些办事人员不急”的现象。群众办一件事要往返跑几趟还没有着落,感觉工作效率太低。
(三)机关层面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会议多、文件多、检查评比多。忙于参会,忙于发文,忙于应付检查成为许多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检查评比接二连三,内容大同小异,基层忙于招架。
2.行政行为随意性大。依法行政的理念不强,讲关系不讲制 3
度,曲解政策规定。有些职权部门监管就是罚款,且处罚弹性大,存在着随意性。只懂得用足权力,不懂服务指导。
3.铺张浪费比较严重。有些干部节约意识淡薄,在用水、用电、办公用品等方面仍存在极大的浪费。会议规模越办越大,行政成本越来越高。
4.机关纪律比较松懈。有的机关考勤制度形同虚设,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比较普遍,脱岗、虚岗、串岗问题纠而不绝。有些同志不务正业,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市行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机关工作作风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弊端。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吃的是大锅饭,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数,甚至是做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矛盾,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
(二)管理考核疲软。机关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制度,没有一套“奖优罚劣,褒勤贬懒”的奖惩考核体系,没有形成“能者留,平者让,庸者走”的机关人员流动制度。机关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做事的人是少数,议论事的人是多数,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没有目标追求,没有精神寄托。有的机关人员在一个岗位十几二十年不变,工作年年打不开局面,但仍然稳坐钓鱼船,可谓是“铁打的军营不动的兵”,严重影响并挫伤了想干事者的积极性。
(三)主观思想被动。有些人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的、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我行我素,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过多地考虑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对工作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影响了机关工作的秩序,败坏了机关工作风气。
三、加强关作风建设的对策措施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要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创新思路和手段,持续改进机关作风,不断提升机关效能。为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反“四风”的要求,集中研究和解决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把机关作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一)把重点锁定在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上。思想作风建设是机关作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要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机关作风建设的全过程,使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意愿,以机关好的思想作风建设,促进集团现代化的进程。
(二)把突破点选择在提升机关效能上。效能效率是机关服务水平的直接体现。抓效能效率,就是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效能效率,就是抓党、政的执行能力。机关各部门要把效能效率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要确立机关效能建设的标准,就是“群众满意、基层满意”。机关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如何,要由群众来发言,由基层来评议。要通过年底民主评议、综合考评等方式,结合平时考评情况,对机关部门进行分类综合评估,评议结果要同奖惩机制及干部选拔机制挂钩。
2.要突破机关效能建设的难题,就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是最大的失职,慢作为是最大的弊端,乱作为是最大的腐败。各部门都要进行自查自纠,纪检监察要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人员的查处力度,追究当事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3.要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的重点,就是“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强化监管”。一是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流程。机关各部门要对行政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再造,全面理清各部门内部的关系,对管理过程或办事程序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落实并公开各岗位的办事项目、内容、程序、期限,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程序,提高效率和质量。二是进一步推进效能监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过程管理,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责任追究等制度,用健全的制度规范机关干部行为,保证机关工作有序运行。
(三)把着力点放在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上。机关服务能力强不强、服务水平高不高,关键在队伍,关键在素质。机关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1.切实增强服务发展的本领。当前,我们机关干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机关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新理论、新法规、新知识为重点,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服务发展的本领。每位机关干部都要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加强专业知识、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为服务发展奠定知识基础。
2.切实增强争先创优的活力。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作风和效能建设情况列入绩效考核、考核。要强化考评机制的激励作用,创新干部考察考核办法,把争先创优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干部考察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形成“工作争先、干部进位”和“有为就有位、无为就退位”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3.切实增强勤政廉政的意识。廉洁和高效是机关运作的基本要求,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从业规范。不廉政是腐败,不勤政也是腐败。全矿机关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名位观,不断强化服务发展、乐于贡献的宗旨意识,始终做到潜心于政、精心于业,服从大局,忘我工作,使管理体现在服务中,奉献落实到行动上,为职工群众多做好事、多做实事。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化廉洁文化进机关活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各级干部在制度约束下干事,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的顺利健康发展。
(四)把根本点建立在健全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上。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坚持以效能建设为核心,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探索一套能够真实反映干部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办法,形成稳定、长效的作风建设监督、评价运行机制。
总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并切实推进。
鲍店煤矿纪委廉政室审理室主任 杜辉
电话:***(5)922491 8
第五篇:浅论纳税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以及日常掌握的各种涉税信息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及有关涉税事项进行系统的审核、分析、确认和评价,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申报行为中的异常情况,促进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的管理活动。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迫在眉睫,作为深化改革中的新生事物,纳税评估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使其更好地为深化税收征管服务,已成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试就纳税评估工作运行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评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实施纳税评估以来,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纳税评估工作把纳税人大量的一般性申报问题解决在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业务辅导和税收政策法规宣传,从而促进了纳税人的真实申报,提高了依法纳税的意识,税源管理得到了加强,异常申报率不断下降;同时在评估过程中使纳税人的税收违规行为及时得到改正,减少了纳税人税收违法被处罚的发生,从而减少征纳双方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进一步融洽税企关系,也为稽查提供了部分案源。但与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对照,尚有明显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纳税评估工作缺乏法律依据,评估工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有关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方面,目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的规定。仅有一个200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的规范性文件,且评估通用的分析指标较为复杂、繁锁,无统一标准,操作难度大,对中、小企业帐务核算不健全的难以适用。正因如此大家普遍对纳税评估的认识不足,就如何开展纳税评估思路不清,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致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工作的质量难以全面提高。
2、对纳税评估执法方式认识不一致,评估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不少人认为纳税评估仅是一种案头的税务审计,评估人员对疑点问题,通过约谈来解决,任凭纳税人自圆其说,评估定性方面评估人员也有主观意断行为,评估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
3、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约束了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的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看看表、翻翻帐、对对数的浅层次上,评估通用分析指标还不能充分运用。
4、评估机构建立参差不全,岗责不明确。目前多数县级地税局以下还没有专门的纳税评估分局,只是在各个分局内部设立了纳税评估岗位或股室,但是由于设立时间不长,通用分析指标还未统一,岗位职责不明确,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及业务考试工作制度仍未健全。
5、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等环节衔接、协调不足。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手段,与征收、稽查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评估工作是建立在深化征管改革的基础之上,若没有一定征管基础,纳税评估将是无源之水,而评估工作反过来又对加强税收监控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评估工作是介于征收与稽查间的“过滤网”,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稽查“重点打击”作用的充分发挥。但目前评估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在与征收、稽查等环节的联系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有时以评代查,以补代罚,使得纳税评估的中心监控地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
6、纳税评估指标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体系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如果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资料不全,相关信息不足,但被测算的指标在正常幅度内,难道就算真实申报了吗?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开展方向。
7、纳税评估当中发现违法行为的处理权限问题,直接影响着纳税评估的效力。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允许评估环节让企业以自查申报的方式补缴税款,极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和稽查的执法权力错位。总局关于商贸企业评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在评估中“其中任何一项内容属于异常,即须移送稽查部门进行检查。”,但对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