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师德 问题 对策
摘要:教师的师德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提高育人质量的直接问题。本文就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大学教师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者,学校和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者,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教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因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在不同文化和思想交流的碰撞中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广大教师的观念和思想进一步解放,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给师德建设提供正面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师德师风建设产生种种负面影响。
1.1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但是,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各种西方文化,思想观念不断涌入,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交流来大力推行其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使少数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被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占据了头脑,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缺乏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对担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缺乏自觉性。
1.2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奉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一些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
高理想的一项事业。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再加上工作条件的限制,一些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受利益的驱动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或者因职称问题“潜心”科研而无心教学,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副业。
1.3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教书育人,它是教师的天职,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一概置之不理。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有的教师缺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漠不关心,育人意识淡薄。
1.4 为人师表意识相对淡薄
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在各种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有的教师不太注重仪表,平时不修边幅;有的上课迟到,课上抽烟,接听手机或发短信;有的在课堂上讲课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发牢骚,观点偏激;有的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知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1.5学术道德的缺失
部分教师学术道德自律意识不强,在教学和科研中违背基本学术道德: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请他人代写文章,影响了学术声誉,阻碍了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2、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部分教师师德师风缺失,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教育引导,以改善高校师德状况。
2.1 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新时期教师肩负着培养政治思想上合格之学生的艰巨任务。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决定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立场、观点对学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也就是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保证教师政治思想上的坚定性,即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最突出的核心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努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培养新世纪“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2]。
2.2 领导和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接班人,良好的师德师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二、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水平,还必须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精神、人文情怀和敬业奉献的高尚品格。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在校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缺少良好的师德师风,就无法营造团结协作、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学术精神与风尚。第四、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潜在影响力。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情操、健康精神的培养均具有较大的教育影响作用。
2.3 建立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科学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证。
一、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
二、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2.4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树立典型与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体,以典
型带群体,以群体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达到宣传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从而树立正气、凝聚人心,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5做好三个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在师德建设中,切实注意关心教师的实际利益,将师德师风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站在教师的角度,以教师为本,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与安排,创造条件,使教师愿意来,留得住,干的顺,成长快,使之心情舒畅地全身心地投身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第二、思想素质要求与业务水平的提高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素质,做到又红又专。所以,无论是考核、职务晋升,还是日常的培养教育,要较好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第三、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素质。另外,面对高素质的学生,教师也能感受到自己更高的责任和应当具有更高的人格境界。因此,要注重抓学风,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优良的学风和高素质的学生群体促进学风和师德师风的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赞誉,是对教师的期待,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只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自觉进行自我修炼,通过学习丰富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马健华.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6):75-76
[2] 翟国静,杨莉.加强师德建设 推进以德治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59-61
第二篇: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农村基础教育任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其行为应具有示范性和先进性,因之关系着农村的未来。但是受历史条件和教育内部本身存在问题的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上的松懈,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教师自身不能严格要求,导致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教师队伍参与赌博现象十分严重,甚至部分教师通宵达旦的赌,严重影响工作,损坏教师形象。
教师赌博影响极坏,既造成社会对教师的不满,严重损害教师形象,又严重阻碍科学教育观的执行,因科学教育观更需要言传身教方能促效。
其二,一部分年轻教师对党和国家大事缺乏关心,职业思想不稳定,得过且过,伺机改行,难以做到严谨治学。
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思想教育的力度不够。年轻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初期,仍需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与培养。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一般都注重行为的管理,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大都要追求经济利益。教师职业在目前来说还不是经济利益最好的职业,但相对于其他一些变化比较大的职业而言,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因而,一部分人尽管在思想上不很乐意当教师,但还是选择了教师职业。他们在工作中也就难以按教师职业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其三,教师对学生有详细了解的并不多,偏爱学生的现象也存在。
这主要与教师的教育理论欠缺有关。有的教师就特别申明他不是班主任,不必了解学生。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了解学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其四,教师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对教师集体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教师只强调做好自己承担的那一份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劳动和努 1
力的结果。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源于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还不能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其五,以教谋私、乱收费、体罚学生、言行出格、横向攀比、厌教厌生、造假作秀等现象滋生蔓延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
不道德或缺乏职业道德的各种行为,如以教谋私、乱收费、体罚学生、言行出格、横向攀比、厌教厌生、造假作秀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生活作风、思想道德、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其六,中学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的比例较低。
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强调了教学工作,而轻视了教育。因而,怎样从教育的角度来加强自己的工作,则认识不够。中学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比例较低,主要源于教师对联系家长的认识不够,教师一般认为联系家长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又常常认为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
其七,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懂教育法规或不能做到依法执教。
这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从学校来说,学校在组织教师对教育法规的学习上缺乏经常性,流于形式,教师并没有深入领会教育法规的内容和实质。从社会来说,有法不依,无人监督执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一些地方在学生开学时搭车收取各种费用或保险费时,以学生为要挟,家长不交费,则不让其子女上学。
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的生产力状况以及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的愿望,更需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但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所存在的如上所述的师德问题极不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的需要,因此必須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的师德建设。那么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应如何进行师德建设?笔者以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明确阐释师德建设的内涵,科学界定师德建设的底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的内涵进行了最好的阐释。具体地说来,每个教师在加强师德修养方面应遵从“立足岗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关心集体”等规范和精神修身,重塑自身师德形象。教师敬业爱岗,热爱教育事业,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教师热爱、忠诚、献身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敬业、乐业、勤业是最起码的师德修养;事业决定教师要用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对学生传播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师表,作学生的表率是师德最核心的要义;除此以外,教师还要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精通专业知识,有处理、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素养和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必须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和不断的拼搏进取,才会使整个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师德的底线是什么?首先是教师的言行要符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能自觉地用《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师德要求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其次是热爱职业,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应该是对社会、对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责任感;用自尊、自爱、自重的真实和诚信维护自身的人格,不倾斜师德的天平,公平又公正,永远用爱心关爱接受教育的每一位学生,在他们的心间撒播点点滴滴的爱,既能雕凿白玉般地优等生,又能细刻顽石一样的差等生,用良好的师德不断实现人生自我的价值。
三、明确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教师认识。
当今世界都在快速发展,要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抢占科技领先的制高点。我们国家响亮地提出并不断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的兴旺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振兴又离不开教师。全国千百万教师担负着民族复兴,系于后代教育的伟大工程,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伟大的事业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重塑自我良好的师德形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并能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接轨的人才。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四,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机制,锻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部门应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队伍整体规划的议事日程,专人主抓,专人负责,抓紧抓细抓实,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挑选有真才实学、职业道德良好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和岗位,做到岗前、岗中的师德培训教育,始终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堵住源头和工作中漏洞,不让师德出现丝毫的破绽和漏洞。
提高监督力度,师德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遵,有范可守,建立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师师德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加大评价、奖励、监督力度。把个人师德与师德档案、考核、人事改革紧密挂钩,重奖励,严监督,实行师德不良者一票否决。建立健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评价机制,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让校园内的不良师德师风败坏者无滋生之地。
五,坚定师德信念,提高使命意识。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学习师德理论和案例,帮助教师树立重塑良好师德形象的信念,提高师德模范的使命感,坚定师德信念不动摇、不灰心丧气,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培训教育,廉洁自律,强化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六,积极搭建师德建设的平台,提高活动效率。
实践证明:围绕师德建设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是开展师德建设的最好方法。如开展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演讲赛、师德格言征文、书画比赛、文艺晚会等;又如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媒体,如校报校刊、校园广播,专版、专栏、专题,宣传师德形象,弘扬师德正气;组织教师为师德建设献献计献策活动等,以促使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接受培训,接受教育。通过搭建平台,不断挖掘潜力,整合师德建设的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教师的人格,真正守住师德的底线,强化师德形象,做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教师。
七,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推行首问责任制,工作中出现问题,各部门负责人做到准确答复,及时解决,不向上移交矛盾,不向下推卸责任;二是实行岗位职责公示制。三是强调岗位意识。四是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总之,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应在弄清内涵和底线的基础上,发扬我国师德教育的光荣传统,在大胆正视现实问题的同时,积极思考,正确应用对策,齐抓共管,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参与,共筑师德建设的防线,才能使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美起来、亮起来,家长、学生、社会也才会满意!
第三篇:《新时期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提纲
深入开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下面谈一点浅显的看法,错误和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策理论水平较低,与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较好地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方式转变进程较缓,与转变工作方法、服务群众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以人为本执政方式的转变,原来的工作手段已不适应新的需求。
(三)受资源、区位、环境限制,乡镇差异较大,乡镇领导班子自主创新意识不浓,发展经济途径不多与农民迫切要求富裕愿望不相适应。
(四)随着广大群众思维观念转变和法治观念强化,许多干部知识严重透支,现有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变化,与处理各种矛盾能力不相适应。
(五)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面对深刻变化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与处理农村各项矛盾的能力要求不相适应。
二、当前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对策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必须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双向努力,从外部加强培训,注重指导,提高素质;从内部强化学习,建全制度。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忠实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能力,使乡镇领导班子始终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屏障和战斗保垒。
(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审时度势,找准突破口,始终突出以人为本,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
(三)以深邃的眼光关注不断深刻变化的农村形势,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耐心化解人民内部产生的各种矛盾,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调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要自觉地深入群众中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建立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结合起来。
加强理论武装,深入推进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心组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三结合”学习方式,切实加强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经济、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为方便乡镇党委中心组开展学习,县委讲师组列出了近期学习重点篇目,并专题编印了学习资料送发乡镇所有班子成员。换届以来,各乡镇党委中心组先后就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等专题组织了2次以上的集中学习,做到有辅导,有笔记、有心得、有解决的重点问题,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质量。
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换届后,为尽快将干群的关注度和心思转移到日常工作上来,各乡镇都召开了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主题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把会议质量关,通过会前广泛征求意见,会中深刻剖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狠抓整改措施的制订和落实,切实提高班子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进一步明确分工。换届后,各乡镇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班子成员的性格、气质、专业知识等特点,及时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工,做到职责分明,每个成员按分工步调一致开展工作,较好地形成了工作合力。
提升整体素质,切实加强班子能力建设
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有计划地选调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目前已有2名乡镇长、1名党委书记分别被安排到上海市金山区挂职学习和省委党校培训。县直各单位召开的2011工作会议上,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了集中培训,使新进班子成员能尽快熟悉业务、掌握工作标准、要求,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
注重深入实际,提高决策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站所、乡镇干部驻村制度,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见真情”活动,所有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近期都到所联系单位调查研究2次以上,摸清情况,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工作决策部署打牢基础。
注重岗位锻炼,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针对职位提升不等于能力提升的问题,各乡镇都有意识地安排新进班子人员分管或协管土地管理、集镇建设、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重难点工作,让他们置身于各种复杂问题和复杂环境中,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尽快成熟起来,担当重任。
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完善班子制度建设
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乡镇党委建设的突出位置,一方面总结工作经验,对原有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一方面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摸索和创新。换届后,各乡镇都结合实际,对议事决策、干部选拔、工作运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更新变换、调整充实,力求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推进了乡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自觉率先垂范,扎实抓好班子作风建设
扎实推进乡镇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求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到“四带头”,即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深入一线、带头扎实苦干、带头勤俭节约,以班子作风建设的实效带动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落实政风行风评议和督查通报制,对不良倾向和问题及时进行查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乡镇班子成员的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第四篇:新时期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郑)
对照新《规范》分析当前教师在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郑永华
首先,要弄清楚师德的含义。师德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具有两层含义。广义的师德是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如教师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自身道德;而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分别为三个层次,即:常德、美德、尚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了这三个层次的要求。】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对照新《规范》要求,对当前教师在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师中出现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乱推销物品等现象;没有贯彻好国家教育方针,课程计划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出现没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出现随意调课,随意占课,该上体育课而上成数学、语文课的现象,缺乏严格的课程标准规范意识。【出现随意调课,随意占课,现在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家常便饭,这种行为从来没有人去想,他是一种违规的行为。】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规范》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中国传统道德中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相应的道德要求,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敬业”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全心全意,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敬业”需爱岗。敬业是由爱而敬,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的感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我们主动地选择了这一神圣的岗位,就要有一种虔敬的态度,靠自己的敬业精业和职业能力,燃烧自己,让真理的光芒照亮年轻一代美好的心灵。
“敬业”就是要恪尽职守。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基本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主动、自主、自觉的履行教师崇高的道德责任,专心务实,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精益求精。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在科学技术进步迅速,信息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工作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必须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敬业”就是要视责任为生命。“师之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视责任为生命就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岗位责任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孜孜不倦地做出成绩,就能把岗位责任和社会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把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我们追求的崇高而伟大的人生价值目标。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而且它还是如何在本质岗位上干好工作的一种方法。我们有的教师,对“爱岗敬业”没有作认真分析,理解不深刻,认识有偏差。认为我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尽心做事,我只要把成绩提高了,我就“爱岗敬业”了,不去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不去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不去沟通家长,就用自己的老经验,死搬硬灌,结果学生厌学,家长反感,联名告状。所以作为教师,你把学生教来不要你教了,家长都告你,强烈要求把你换了,那你再“爱岗敬业”又有什么用。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规范》要求: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规范》要求: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童心母爱”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自己七十多年教学生涯得出的为师真谛。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
师爱,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热情鼓励;师爱,是学生遭受挫折时,老师的亲切微笑;师爱,是学生获得成功时,老师的真诚赞许。
师爱,乃师德之灵魂。“亲其师”,才“信其道”。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
老师的爱,是鼓励,是尊重,是信任,是鞭策。当爱的暖流穿越那些淳朴的心田时,必将会发生神奇的教育效果。而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须知“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爱学生,就要倾听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用赤诚的爱心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爱学生,就要服务学生。老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我们今天所无法预知的未来。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老师的鼓励;他们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发现,需要 老师去挖掘。
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得到爱的回报。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体会爱的价值。
可是我们的教师存在教育观念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观念主要是教育质量观念和师生观念,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意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书上,忽视了教师的第一天职——育人。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把 “关爱学生”抛之脑后,由此诱发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诸如:罚站、罚抄、罚饿、罚款、罚留堂,甚至打骂侮辱学生等违反师德的现象,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写检查→讽刺辱骂→体罚→叫家长,成了少数教师对待差生的“四部曲”。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师生情感受到伤害。
有的教师就特别申明他不是班主任,不必了解学生,更不需要去关爱学生。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关爱、了解学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另外传统的、关爱学生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家访工作逐步淡化。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强调了教学工作,而轻视了教育。因而,怎样从教育的角度来加强自己的工作,则认识不够。教师的家访工作淡化,主要源于教师对家访的认识不够,一般教师认为联系家长、搞家访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又常常认为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或去家访,同时由于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更弱化了家访工作。
四、“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规范》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身为教师,承传着人类文明,理当具有完善的公德意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或社会,都应该自觉地提醒自己讲文明、讲礼貌,真正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堪称文明礼貌的楷模。那些对学生谈起“明礼”来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时则“对不起,忘了”的教师,是不是应该经常对自己提个醒? 身为教师,更应养成自觉“明礼”的习惯。教师在教育学生“明礼”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只要我们能够从热情回应学生的一声问候和主动给老弱妇孺让个座这样的一言一行开始。从不乱扔废物和不随处抽烟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处做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养成自觉“明礼”的好习惯。
上班期间有教师参与赌博、饮酒的现象,甚至个别教师通宵达旦的赌,严重影响工作,损坏教师形象。教师赌博影响极坏,既造成社会对教师的不满,严重损害教师形象。
教师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对教师集体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
教师只强调做好自己承担的那一份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劳动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之间存在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意识差。甚至在“应试排名”,将学生分数与教师工作、资金等挂钩,滋长了少数人的名利观念和文人相轻的恶习,教研活动很难畅所欲言,批改考卷作小手脚,还有在分班、接收学生方面,为争成绩好的学生或推成绩差的学生时,老师之间反目吵架,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发生矛盾等现象。
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上责任心、事业心弱化,纪律松弛,课余时间偷懒,不愿多做事情,怕挑重担,躲任务,想钱要多拿事要少做,有利益就往前冲。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工作缺乏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开拓精神不强,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工作安排,不能主动创新。
又的教师受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教师的个人利益观念加强,在金钱的诱惑下,搞起第二职业,进行有偿家教,办起辅导班等现象,被“金钱万能”的利已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俘虏,导致价值观念扭曲,严重影响教师的形象。
五、“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规范》要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 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树立和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信誉,提高教育工作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好”,教材要“透”,授课要“热”,构思要“新”,方法要“活”,要求要“严”,辅导要“细”。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新课改理念下继续穿新鞋走老路,还继续死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份教案(应付检查的教案)和一堂课老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对有些问题自己都不懂,给学生越讲越糊涂,自己也不钻研,整天在学校无所事事。更有甚者两手空空进课堂,上课吹牛、瞎扯,白白浪费学生的光阴,在无形中残害学生。
六、师德教育工作自身的不足。
一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看教学成绩,轻师德考核;二是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考核时重教学成绩、轻育人成果,有的学校干脆认为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对教师道德、情操降低要求,甚至不提要求;三是在重分数的“诱导”下,很多老师认为我只要抓好教学,提高学科质量,我就是好老师,我就做到了“爱岗敬业”。这种“重绩轻德”的做法,导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担负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肩负此重任。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坚守师徳底线。
师德的底线是什么?首先是教师的言行要符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能自觉地用《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师德要求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其次是热爱职业,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应该是对社会、对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责任感;用自尊、自爱、自重的真实和诚信维护自身的人格,不倾斜师德的天平,公平又公正,永远用爱心关爱接受教育的每一位学生,在他们的心间撒播点点滴滴的爱,既能雕凿白玉般地优等生,又能细刻顽石一样的差等生,用良好的师德不断实现人生自我的价值。致教师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放松,无心对师德素养的学习,对教育方法的研究。总之,由于教师在乱收费、有偿家教、乱定教辅资料、参与赌博、参与考试作弊等行为上,造成社会对教师不满,极大地损伤了教师的整体形象,降低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所以,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美起来、亮起来,家长、学生、社会也才会满意!
第五篇:9687532《新时期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提纲
深入开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下面谈一点浅显的看法,错误和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策理论水平较低,与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较好地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方式转变进程较缓,与转变工作方法、服务群众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以人为本执政方式的转变,原来的工作手段已不适应新的需求。
(三)受资源、区位、环境限制,乡镇差异较大,乡镇领导班子自主创新意识不浓,发展经济途径不多与农民迫切要求富裕愿望不相适应。
(四)随着广大群众思维观念转变和法治观念强化,许多干部知识严重透支,现有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变化,与处理各种矛盾能力不相适应。
(五)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面对深刻变化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与处理农村各项矛盾的能力要求不相适应。
二、当前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对策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必须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双向努力,从外部加强培训,注重指导,提高素质;从内部强化学习,建全制度。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忠实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能力,使乡镇领导班子始终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屏障和战斗保垒。
(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审时度势,找准突破口,始终突出以人为本,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
(三)以深邃的眼光关注不断深刻变化的农村形势,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耐心化解人民内部产生的各种矛盾,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调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要自觉地深入群众中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建立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