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生态建设阶段工作总结10.22

时间:2019-05-12 18: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生态建设阶段工作总结10.2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生态建设阶段工作总结10.22》。

第一篇:2007年生态建设阶段工作总结10.22

|

苏尼特右旗2007年度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旗委《关于对2007年度全旗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实行责任推进的通知》(苏右党发[2007]15号)文件精神,继续围绕全盟围封转移重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上规模,上档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认真贯彻盟委、旗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工作力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相关责任制,有序推进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现将生态建设完成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生态建设工程任务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建设总规模14.45万亩。其中:封山(沙)育林4万亩,围栏封育10万亩,暖棚建设2.3万平方米,饲料机械500台套(折合大、中、小型机械15台套),水源工程53处(打井26眼),节水灌溉37处(折合大型2处、小型13处),小流域治理0.45万亩(3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70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91万元,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18万元。国家投资中营林造林投资280万元,草地治理投资845万元,水利水保措施投资150万元,工程管理费16万元。

2、生态移民工程

工程总任务700人、175户。工程总投资782万元,其中:国家生态移民工程专项资金350元,配套自筹432万元。

主要是我旗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北部苏木、101省道和浑善达克沙地北缘生态防护带两侧和砷中毒地区所涉的牧户。涉及草场面积为108.8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25%。总户数为175户、700人。

-1-|

|

安置方式:一是对家庭有2个以上劳动力,具有一定自筹能力,到城镇后能够常年从事体力劳动或经商的牧户,在赛汉镇内提供面积约70平米的住宅一套(100户、396人)。牧户入住后自行与企业或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就业。二是对其他自愿迁入赛汉镇、朱日和镇、二连浩特市和呼和浩特市的移民户(75户、304人),享受一次性补贴每人5000元。

二、项目布局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边片、综合治理,上规模、上档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项目主要布局在旗东南部的桑宝力嘎、赛汉乌力吉的两个苏木。

1、封沙育林4万亩,建设地点:①桑宝力嘎苏木1万亩;②赛汉乌力吉苏木3万亩。

2、围栏封育10万亩,建设地点:①赛汉镇4.23万亩;②朱日和镇3.77万亩;③桑宝力嘎苏木1万亩;④赛汉乌力吉苏木1万亩;

3、暖棚建设2.3万平方米,建设地点:①桑宝力嘎苏木1万平方米;②赛汉乌力苏木1.04万平方米;③额仁淖尔苏木0.26万平方米。

6、饲料机械500台(套),根据国家投资标准,共折大、中型机械15台(套),建设地点:①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2台/套(折大型机械1台);②桑宝力嘎苏木2台/套;③赛汉乌力苏木1台/套;④赛汉镇6台/套;⑤朱日和镇4台/套。

7、水源工程53处(26眼),建设地点:①额仁淖尔苏木2眼,②桑宝力嘎苏木12眼,③赛汉乌力吉苏木12眼。

8、节水灌溉37处(折大、中型15处),灌溉面积为990亩,建设地点:①额仁淖尔苏木4处;②桑宝力嘎苏木6处;③赛汉乌力吉苏木4处;④赛汉镇1处。

--|

|

9、小流域治理0.45万亩,建设地点为桑宝力嘎苏木。

三、进展情况

1、京津风沙源治理

已完成14.45万亩,其中:封山(沙)育林4万亩,围栏封育10万亩,暖棚建设2.3万平方米,饲料机械500台套(折合大、中、小型机械15台套),水源工程53处(打井26眼),节水灌溉37处(折合大型2处、小型13处),小流域治理完成了0.45万亩。

工程总投资170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91万元,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18万元。国家投资中营林造林投资280万元,草地治理投资845万元,水利水保措施投资150万元,工程管理费16万元。

2、生态移民

移民任务700人(175户),迁出区主要选择在我旗生态环101省道和浑善达克沙地北缘生态防护境极度恶化的北部苏木、带两侧和砷中毒地区所涉的牧户。分别为乌日根塔拉260人、桑宝力嘎140人、朱日和镇100人、额仁淖尔80人、赛汉镇80人、赛汉乌力吉40人。涉及草场面积为108.8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25%。

工程总投资782万元,其中:国家生态移民工程专项资金350元,配套自筹432万元。

集中在富华小区建移民楼100套,目前,移民楼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10底前竣工;其他方式移民75户,既对自主转移、自谋出路、自行解决居住根据移民意愿,享受一次性每人5000元移民补贴。目前,各苏木按照分解任务

-3-|

|

落实移民相关工作。

四、项目管理“六制”执行情况

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建设“六制”,从规划设计、物资采购、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都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程序严格执行。

1、领导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进一步落实生态建设工程质量责任、技术责任、管护责任等责任制。

2、招投标制。为确保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质量、进度及项目资金的高效使用,生态建设各项目所需的各类物资、材料、设备采购及各项目工程的施工建设,按照生态建设的有关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通过委托盟生态办统一进行招投标外。土建工程组织了自行招标,进一步规范了生态建设采购的工作。

3、合同制。为确保工程实施的质量和进度,项目建设从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都依法签订合同,合同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责任、权力和义务更加明确。

4、工程监理制。由内蒙古大禾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采取经常、不定期地跟踪监理,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认真负责地把好了各个环节的施工,较好地发挥了监理、监督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

5、资金使用报帐制。资金严格按照“三专一封闭”的要求,实行资金使用报帐制。各项目建设的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都经过项目技术责任人、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责任人共同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报帐。坚决杜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失浪费、-4-|

|

截留挪用现象,保证生态建设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6、竣工验收制。对完成的工程,经施工单位申请后,由旗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专业技术责任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各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手续齐全、程序规范合理。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部分项目受旱施工难度加大。从去年至今,我旗降水较少,旱情较为严重,土壤墒情较差,增加了项目建设的施工难度。尤其是封沙育林、小流域治理工程生物措施;部分项目区内的生物措施还未实施,已实施的地区,前期出苗及长势情况良好,后期受干旱影响,各项目区苗木的出苗率、成活率都大辐降低,部分地块出现苗木大面积枯死。

2、项目区管护工作难度加大。受旱情影响,我旗草场基本没有返青,一些旱情严重地区,虽做了大量的管护工作,但还有牲畜进入项目区的现象,造成项目区不同程度的破坏,项目区管护难度明显增加;同时,进入冬季以后,牲畜越冬也影响建成的项目区的禁牧成效。

建议各有关部门、苏木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配合,落实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后续工作,做好验收移交准备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区的管护工作,提高项目建设成效。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生态办的职能作用,积极与农牧林水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大各项工作力度,圆满完成2007年生态建设任务,确保项目的高起点、高标准、成规

-5-|

|

模、集中投入,打造项目精品。并及时向上级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解决。

2、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项目区的管理、管护、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本着谁开发、谁使用、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巩固和提高建设成果。

3、加强项目建设的工程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工程监理的作用,加紧对竣工项目的进行自查验收,确保各项工程建设质量。

4、加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宽移民安置渠道,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做好移民宣传动员工作,组织落实好搬迁工作,完善移民各项保障措施,切实保证移民利益。

5、做好2008年项目申报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办积极争取建设任务,预计2008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投资达2400万元左右。目前,我办正在对各有关部门和苏木镇上报计划进行汇总整理。

二○○七年十月二十日

-6-|

第二篇:2011生态建设总结[定稿]

2011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开发区城市管理办公室 2011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生态办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为深入实施开发区“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总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办严格按照《2011年开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结合市政、绿化、环卫各项作业的具体情况,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注重细节,力求实效,全面完成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

现将我办2011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活动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根据生态目标责任书,区城管办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本部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与生态考核联络员,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既定目标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2011年按季度召开了4次办系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交流会,及时向区生态办汇报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加强精细服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道路保洁、垃圾分类、绿化养护、截污纳管等生态建设项目都是我办日常城市管理服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我办围绕市政、绿化、环卫全面推进精细化服务作业。

(一)加大城市保洁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1、细化环卫保洁标准,落实保洁责任制。根据杭州市环卫行业标准化管理要求,对原有的环卫保洁标准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将区内市政道路分为四类八级,明确规定了各类各级道路的环卫保洁定额和标准:超一类实行24小时保洁;一类道路实行18小时保洁,每日洒水5次,机扫3次,每周清洗2次;二类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每日洒水4次,机扫2次,每周清洗1次;三类一级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每日洒水1次,机扫1次;三类二级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每日洒水1次,冲洗机扫面积增加了148万平方米。

3、运用科技化手段,加强道路保洁作业。今年,我们对区内11辆新增环卫作业车辆(机扫车、洒水车、清洗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将其纳入开发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进行监管,对道路保洁、全区主要道路进行定期清洗,并每月进行通报,扩大了水冲洗机扫面积,确保清扫质量。

4、加强河道保洁力度,改善河道水质。我办切实做好工业企业、小区、高校等截污纳管排查及整改工作,积极配合河道办做好河道水质改善工作。

(二)加强绿化管理,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1、加快绿地建设,圆满完成杭州市扩绿指标。为进一步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2011年开发区管委会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着力点,完成了绕城高速(开发区段)沿线景观整治工程、高沙河渠、2010年新建道路一标等建设任务,共计新增绿地40余万平方米。

2、打造绿化精品工程,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在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区城管办在“美化家园”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合理配臵、特色鲜明、景观提升”的原则,从方案设计、施工招标、现场管理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困难,鼓足干劲、狠抓落实,突出“最”字标准,真正做到点上抓靓点、线上抓看点、面上抓重点,“彩化、亮化”特色明显,出色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的建设任务。我区的“美化家园工程”项目因独特的创意、巧妙的构思和精彩的造型得到了市文明办、绿化办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美化家园工程”验收组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在所有城区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多项奖励。其中3号大街荣获杭州市“美化家园工程”道路类第一名,沿江渠获得市“美化家园工程”河道类第一名,月雅苑社区获得“美化家园”社区类第二名,新加坡科技园获得“美化家园”窗口单位类第三名。

2、立体花坛获杭州市评比二等奖。为喜迎建国六十二周年,庆贺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喜迎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召开,市城区绿化办组织各区开展了以休闲---提升生活品质”、“运动---增强健康体魄”为主题的2011年国庆立体花坛创作竞赛活动,我区的参赛作品“浪的情怀”获二等奖。通过连续几年立体花坛评比制作,为我区积累一定的立体花坛制作经验,为今后争取更好的成绩打下了基础。

3、自然花境、时花花坛评比创作竞赛活动成绩喜人。5月份我区参展的自然花境“新天地”、时花花坛“城市之星”在杭州市 “五一”自然花境、时花花坛评比创作竞赛活动,以新颖的设计、错落的植物配臵,得到专家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分别荣获自然花境二等奖、时花花坛三等奖。

(三)加大对纳管企业排入城市下水道的监管及整治力度,确保排入水质达到标准。

1、做好新建企业接管审批。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对新建企业排入市政下水道的接管进行审批,共审批 家纳管企业。

2、继续做好《城市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为切实加强和规范城市排水管理,根据2010年《城市排水许可证》发放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发放效率,年初,我办主动与环保局、执法大队沟通联系,转变工作思路,化被动为主动,由企业被动监测转变为主动为企业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做好排水证发放工作,排发放水证 件。

3、加大整治力度,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按照杭州市区庭院改善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要求,在管委会领导的支持下,2011年,我办完满完成了住宅小区30处、7个道路、12所高校的截污纳管工作,开发区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四)落实雨水预留井巡查队伍及污水水质检测单位,确保水质质量。

1、年初,由我办起草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污纳管长效管理实施办法》统一下发至各相关部门,并成立开发区街舞那关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府采购形式确定污水水质检测单位,健全管理台帐,并定期对企业污水排放进行检测,截止2011年10月底,共检测企业XX家,确保开发区水质。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自行车慢行系统、污水泵站设备提升改造等工作也是生态建设考核的重点之一。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和统一部署,在区委员会的全面领导以及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办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已完成自行车慢行系统1800辆自行车的投放工作,并完成高教西区、1#泵站设备提升改造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方便辖区群众,奠定基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生态建设

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51-论文网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51-论文网

生态意识文明

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51-论文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51-论文网

生态行为文明

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51-论文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51-论文网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51-论文网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51-论文网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51-论文网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51-论文网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51-论文网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1-论文网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51-论文网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51-论文网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51-论文网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51-论文网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

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51-论文网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51-论文网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51-论文网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四篇: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校本管理特色发展

—— 创建“海洲湾渔文化”特色学校的思考与探索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董淑松

“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有教育专家曾如此表述如今许多学校之间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从办学目标到教育理念,从改革策略到具体措施,“办学雷同”使学校之间缺少差异、个性日益模糊。

由于长期形成的办学模式是在陈旧教育观念支配下形成的融课程、教学、评价、选拔为一体的完善体系,这种体系的惯性,使教育工作者容易墨守成规,产生守旧的惰性。只有突破原有的单一模式,努力创造一个领域的卓越,彰显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方可激发学校的活力,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就兴起了“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建设的热潮。应该说,校园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校园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或仅仅涉及学校德育工作,忘却了对学校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校园产化”研究与建设走向“学校文化”研究与重建,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关照,从而使得“学校文化”比“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办出各自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向中小学提出的办学要求。近年来,我们赣榆县石桥二小以创办“海洲湾渔文化”特色学校,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生态建设,校本管理,特色发展,逐渐构建了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了“环境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实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化,渔文化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科研引领课题化,特色活动系列化、知行教育养成化”的稳定的特色教育架构。

一、发挥优势定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长的“沃土”。我们在特色学校实践中,综合分析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地域特点,经过精心论证,开展海洲湾

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从而确定开展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体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主要是考虑:

1、黄海之湾有这丰富的渔文化资源,沉淀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优质的教育资源。许多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的灵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小学生,关心自己的家乡,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提示,这样才可以让传统的乡土文化给孩子的成长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

2、乡土资源具有的优势。石桥二小地处黄海之畔,父辈都是以打渔为生,在打渔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优秀的风俗;同时黄海渔产丰富,给我们了解丰富的海洋世界提供了很多现成的资源,都是我们进行传统渔文化教育和海洋文化教育的优势资源。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独特办学个性、风格和气质,体现于学校整体风貌。创办

特色学校是特色教育的生态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生长”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学校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强化特色教育领导,不断提升管理品位,把实施特色教育与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办学水平上台阶。

二是整体规划特色创建。我们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对特色创

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各阶段安排,予以具体规划,以保证特色创建科学、顺利、有序进行;学校计划和部门计划把特色创建纳入主要内容,予以安排落实。

三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教师是特色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逐步成长的特色教育师资队伍,是特色教育的重要任务。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②研究特色教育业务,构筑“海英草系列活动”。以教师综合实践课为学习、研究、交流的载体,发放《海是我家乡》特色教育书籍,组织教师阅读,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高特色教师素质。

四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为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我们从文

化环境、教育渠道、教育科研、特色活动、提高育人效果等方面整体规划,研究提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并逐步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化、经典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科研引领课题化、特色活动系列化、知行教育养成化”的稳定的特色教育架构。

三、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以特色教

育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支撑夯实特色教育,基本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并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整合。

1、稳定设置特色课程。根据新课程改革和稳定特色教育的需要,我们在“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为每个年级每周设置了课程,间周设置了 “主题教育”课程,每周安排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以充分保证教学需要,保障课程的稳定。

2、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是教育内容稳定的保证。

我们专门组织学校骨干力量,到民间走访、调查,搜集海洲湾渔文化的民风民俗,还派老师多次去日照、岚山学习,再集中研讨,编写了《海是我家乡》这一校本课程教材,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3、制订校本课程纲要。课程指导纲要是校本的课程标准,是校本课程建设

体系的要求。为此,我们研究并制订了学校《海是我家乡导读课程指导纲要》,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原则”、“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做出了具体规定,印发每位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检查、评价教学的基本标准,促进了特色课程的实施。

4、刚性管理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同样是课程,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几

年来,我们将校本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加强对其计划制订、备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流程管理,纳入教学巡查、常规教学检查、期末考核和总结以及档案资料建设范围。

新一轮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才刚刚起步。石桥二小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是

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我们将通过系统整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让思想之河生生不息,让人才宝库源源不断。

学习、反思、促进

——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反思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董淑松

2011年4月9日~11日,很有幸,参加连云港市教育局组织的省校长培训班

送培到市的学习,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经过归纳,主要总结如下:

一、反思:

学习后,通过对学习情况的梳理,对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反思,总的感到,专家的讲座中所提到的做法,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都有类似的做法,甚至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比方说,在情感投入方面,近年来我校一直把“以人为本,创建合谐校园”为办学理念,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我校也把“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精细化,上水平”写入工作计划,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并且在德育管理、教学常规等各个方面制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案,狠抓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与有效教学方面,我校按照区教研室关于有效教学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四本合一”的改革探索,虽然,我们的做了,但是距离名校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落实”与“到位”上存在问题,管理在“高、严、实、恒”上打了折扣。

二、促进

通过学习反思,结合学校实际,认真修正学校管理工作,强化工作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从现在开始的以后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的宗旨,以师生发展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总抓手,努力推进“合谐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情感激励,把教职工真正视为学校的主人,把

教职工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焕发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引导教职工对学生倾注更多情感关怀。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全体教师教等到成功,让诸位乡亲都得到尊重.努力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声誉高”的学校。

其次,强化管理的精细化。对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定具体可行、操

作性强的精细化方案,抓实抓细,真正做到高、严、实、恒,提高管理效能。

再次,遵循教学规律,引导全体教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教学,认真研究怎样才能高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把高效落实到扳书、提问等每个小环节,促进我校“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学习借鉴别人学校的教科研经验,降低教科研重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低耗高效”上,力争把教学每个小环节都做细做精,为提高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要成为一所强校,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因为外出学习、进修只能是少数人参加,只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才能让全体老师受益。他们的做法是首先从培训教师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抓起,让老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其次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采取和名家联合、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和多种形式造就了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这次考察使我深深认识到学校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和名校、名人、名家联合,把他们请到我们的学校或带着教师去他们那里学习,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人如果没见过高山,就不知道自己是平原;一个人如果没见过大海,就不知道自己是小河;一个人如果一生中没见过几个真正有学问的名人,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平凡渺小。”培训已结束,学习和工作还须继续,努力让我的教育充满思想和爱,让思想和爱充满智慧,让我的平凡变得不平凡。

回顾三天的学习,感受是深刻的,收获是丰富的。衷心感谢省师资培训处为我们准备的丰富的培训内容,为我们每一位的的学习、成长提供机会、创建平台。三天的学习,开阔了办学视野,提升了学校管理理念,明白了教育真谛,让我终身难忘。

第五篇:生态建设情况

五一员 二责 三护 四主中大连池市四项措施抓好生态市建设

是加强社会各界对生态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人的业务水平。

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目标任状确定的工作任务。

是加强媒体宣传与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是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把生态市建设的要内容与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之。(黑龙江省政府网站 编辑:胡胜波)

关于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生态办主任

徐畅成

主 情

协深态力 究面生的题深态成基务生城大各暨全的任 况的入经改 更提态对和推文果础进态镇项地生年成、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汇报今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人大、政督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开展节能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发展生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行业污染整治、着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市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研加深入。由王辉忠书记亲自领衔的重点课题《宁波全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研究》基本完成,对制约宁波文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化研究,提出了解决策和措施。市生态办针对当前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大气环境评价指标调整后制约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向纵进的主要问题(PM2.5),组织开展了《制约宁波生明建设的突出矛盾及破解对策》课题研究。这些课题,为下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任展顺利。年初制定下发了《2012年宁波市加快建设文明工作行动计划》,确定了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产业升级、环境质量提升和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目为抓手,加快促成新一轮重大生态项目建设高潮。各部门把这些目标任务有机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监督执行和跟踪反馈,112个生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生态创建取得新果。坚持把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鄞通态全下生 核抓《要集调准专波色强境得境核范 更为节减农推将染在组机波号取计理厂模排展州过区部了态 工区宁求中会备家市、综基到保查城 加重能排村进全减大脱组钢催多划厂二8指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发挥创建示范效应。慈溪市、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宁海县顺利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江北区、北仑区创建省级生工作正加快推进,全市应该创建的9个县(市)区可望成功完成省级生态创建,为市本级创建省级生态市打扎实的基础。此外还推荐申报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乡镇(街道),充分调动了各级生态创建的热忱。

(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顺利通过。以“创模”复作为载体,推动各地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狠域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环境执法与监管能力。按照波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攻坚阶段工作任务书》,逐一对照复核指标,分析查找差距,协调解决问题,力量做好复核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共召开各类专题协、工作会50余次,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落实、充分。2012年7月19日至21日,国家环保部复核组对我市的“创模”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后一致认为:宁的创模持续改进工作重过程、重实效、重惠民,有特有成效。坚持科学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加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加大环保投入,环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强化城乡统筹,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模”档案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国家环护模范城市26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下阶段将根据组的反馈意见,抓好整改,确保再次荣膺国家环保模市称号。

(三)节能减排向纵深延伸。一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善。深入推进以“节能改造年”和“淘汰落后产能年”点的节能行动计划,落实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目标责任。研究制定全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将节能工作机制向交通、建设和农村、农业等领域延伸,把、农业污染减排考核内容纳入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体系,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加强与电力部门的协调沟通,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纳入重要用电保障单位,保证污排设施稳定有效运行。二是重点减排工程加快实施。气污染物减排方面,台塑热电2号15万千瓦燃煤机硝工程正式投用,大唐乌沙山电厂2号60万千瓦燃煤低氮改造和炉外脱硫设施旁路取消工程建成投用,宁铁有限公司43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工程和镇海炼化1化裂解再生烟气脱硫脱硝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采种措施,强力推进各大火电厂“十二五”脱硝减排工程,进度为全省最快。在水污染物减排方面,新舟污水处处理负荷进一步提高,达8万吨/日;南区污水处理期扩建工程开始进水调试,为8万吨/日;日处理规万吨的鄞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为全年减标的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减排项目运行监管不断强化。重点加强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信息公开和通报制度;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一期和象山浙江一漂污泥干化设施投入使用,上半年全市共产生污泥26.1万吨,规范化处置率达90%以上。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两高一资”行业规模,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与污染减排绩效、环境质量等指标相挂钩的工作机制。经省减排办核定,上半年我市COD下降6.39%,NH3下降3.89%,SO2下降2.55%,NOX下降3.54%,为4项指标均完成考核目标的4个城市之一。

(四)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是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编制完成《宁波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实施。结合《全省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要求,排查各类水库127座,发现风险源19个,其中依法取缔5个、限期整改14个;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名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源名录》、《饮用水水源交通事故点位隐患名录》等工作台帐,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进一步落实。继续推行跨行政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工作,定期通报各地主要河道水质功能达标情况,督促各地政府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重视。编制了《宁波市湿地保护规划》,建立9个湿地类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建成17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四是生态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在生态公益林建设、水资源保护、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转移支付等领域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不断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特别是自2003年启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以来,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已扩大到341万亩,补偿标准从每亩7元提高到25元;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大中型水库生态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0元,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5元。

(五)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加强。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紧紧抓住当前我市用煤总量大,大气中颗粒浓度高、特征有机物排放增快等主要问题,推动煤耗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强力推进城市“禁燃区”二期建设、机动车排气和重点区域有机废气治理等综合防治。积极推进市区公交车、出租车、港区集卡车改用天然气工作。开展宁波国家石化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提升工程,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为下阶段延伸至临港工业片区特征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治理奠定基础。二是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目标进一步落实。基本完成印染行业和电镀行业原址整治任务,全市158家印染企业达到整治验收标准;通过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等手段,全市225家电镀企业,关停11家,搬迁10家,其余204家原地改造企业大多完成整治并进入验收程序。三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太阳能生化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安排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80多座生活垃圾太阳能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可达400多座,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进程;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安排分散式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00多个,年底可提升行政村覆盖率5%以上。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深度治理,年内实施“三沼”处理提升工程21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一是狠抓专项执法。全市环保系统分别开展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绿剑”系列、春季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并对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和涉重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了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二是提高经常性日常执法监察频度。上半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4863人次,检查企业6536家次,立案查处企业531家,罚款总额达2384万元,全市共依法取缔、关闭企业108家,限期治理企业114家,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人,继续起到了环境执法对违法排污行为的震慑作用。三是巩固辐射安全及固废监管成果。结合“放心放射源”、“放心熔炼企业”创建复查工作,共核查辐射单位500多家,确保被检企业限期整改并规范运行。推广应用全市危险废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企业创建工作。推进电子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宁波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的电子废物处置设施通过环保部资质验收。

(七)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完善。累计建成地表水监测点位80个、自动监控点位3个,建成乡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35个、自动监控点位4个;二是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有效提高。建有大气自动监测站28个,各县(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成率达100%。同时,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快相关监测设施和网络建设,3月25日起开始发布中心城区PM2.5监测数据,6月5日起发布现有5个国控点位PM2.5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确保到今年12月31日前发布所有8个国控点位PM2.5、PM10、臭氧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和AQI指数,以科学、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水平。三是机动车排气检测能力初步建立。正式运行市六区四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加快5县(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步伐,其中余姚、慈溪和象山三地的检测站即将完成土建工程,宁海检测站进入土建阶段,奉化检测站也即将开工建设。

(八)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加快搭建各种宣教平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等中心工作,继续组织了“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环保•故乡•山江海”、世界环境日、“等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今年还特别专题组织了“宁波作家生态行”活动,主要目的是以生态文化的繁荣推动宁波生态建设事业向新的、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态文化作品宣传,唤醒公众的生态环境伦理意识,借助生态文化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起符合自然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规范,使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美丽庭院”创建和文明餐桌行动,培育公众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筹建宁波市环境保护促进会、继续充实生态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培育壮大环保组织。精心组织市级媒体,抓住《政府工作报告》中“保环境”这一关键词加以精辟解读,使生态环保持续成为市民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热点焦点话题,正确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生态环保,广泛营造全社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化解: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与公众的期望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改善宁波生态环境的最大困难是大气污染问题,这几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在控制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方面公众满意度较低,某些区域有机废气污染、臭氧复合污染以及灰霾天气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公众焦点。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当前,宁波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化工趋势加速显现,带动了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的刚性增加。从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看,非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太小;从电力生产结构看,火电所占比例过大;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原煤消费总量持续攀升,全市年原煤消费总量已经接近5000万吨。加上逐年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排气污染,宁波的大气污染压力有增无减,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前景堪忧。二是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生态功能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矛盾日趋尖锐。多年来,为保护好全市的生态环境,部分生态功能敏感地区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资源开发受控、产业发展受限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机会丧失严重地制约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余姚、奉化农临好是建主的境态是农对重投污性向资未

和结下 域金农的印升价过域 为控区整治源加效、有较有农的要环效创在村象经入染不农源成《合六 走属副环染任格剩发 抓制等治等地强果宁海、鄞州等饮用水源地为了保护好水资源,导致山山不能开,有树不能伐,企业项目不能落地,发展面大困难,社会稳定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个问题解决不可能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间的矛盾冲突。三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生态创瓶颈因素。当前,生态创建面临的难点、矛盾和困惑体现在基层生态创建工作不扎实。许多生态创建要求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到位,或者是建而不用,实际环益不高。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各地的生建进程,进而影响市本级的创建进程。问题的根源还于:生态文明理念尚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然被人们视为生态环境资源取之不尽、不计成本的。从管理层面看,不少领导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济发展、轻生态环保的倾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对基层村镇的生态创建配套扶持不力;从主体看,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节能减排的积极高,环境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不少污染项目从城市村转移;从社会层面看,具体表现为公众对农村生态的高品质要求与恣意获取,而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尚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下步主要工作安排

紧紧围绕《2012宁波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2012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任务书》,中远期生态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主要抓好以方面工作:

(一)以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区上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抓好电镀、印染、表面酸洗、再生有色金属熔炼、造纸、化工、铸造、产品加工、废塑料加工、化纤等十大重点行业为代表境整治提升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铅酸蓄电池、电镀和行业的治理任务,三年内完成其他八大行业的整治提务;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强化总量控制、倒逼、指标约束等“组合政策”的实施力度,防止产能行业扩张和重复建设,腾出发展空间和容量,助推区展和转型升级。

(二)以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绿色村镇等行动手,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煤耗总量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建立健全临港工业片区、化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有机废气、城市“禁燃区”建设、机动车排气及城市扬尘污染防工作,着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强化饮用水保护,巩固内河整治成效,注重生态治河、科技治河,水体调控,实施水质常态维护,提升内河水质和景观。深入推进森林宁波建设,大力实施植树绿化工程,改善丰富林相,提升林地质量。

(三)以适应新形势下节能减排需要为标准,着力提升环境执法与监管水平。继续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减排措施。持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及“绿剑”系列等专项行动,严格监管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通过节能减排信息公开和通报,强化公众监督。加快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市环保数字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环境执法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重点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辐射及危险废物处置等涉及公众安全的环境监管工作。全面优化全市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切实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在今年年底发布全市8个国控点位PM2.5、PM10、臭氧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和AQI指数,以科学、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

(四)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化解生态创建的瓶颈要素。一是多方合力筹集资金。积极主动申报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市本级加强配套,引导社会各方加大投入;以行政村为单元、乡镇为节点,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炒一盘菜,共享一桌宴”的思路,多部门通力合作,集中财力投向,连片推进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二是规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作。结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规范农村 “以奖代补”、“以奖促治” 环境整治项目的运作。各地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以将整治项目上报,市本级定期组织专家评审,将评审合格的项目按优先等级及时入库排序,一方面作为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综合整治项目备选,另一方面也作为市本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的依据。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鄞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公司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日常运行管理机制,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太阳能减量化处理的公司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有关县(市)区畜禽养殖“三沼”物流配送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总结提升,创新完善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专业化日常运行监管机制,切实发挥好现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效用。

(五)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契机,着力开创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一是强化生态创建机制。以各类生态创建为导向,努力发挥创建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宁海和象山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镇海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北仑和江北创建省级生态区等区域生态建设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环境交易的市场调控机制。深入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发放制度,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健全企业良激巩持态进 透传网制易好教各业社做通便上线求 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分类监管,支持环保行为好企业优先享受专项资金补助、上市核查、各类评优等,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三是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在固生态公益林、水资源、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结对支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工作基础上,抓好慈溪饮用水源地生补偿试点,努力在生态补偿标准、内容、区域等方面作一步探索研究。

(六)以培树全民生态文明理念为根本,着力构建渗力强、覆盖面广的宣传教育网络。突出抓好环境新闻宣,积极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充分运用报纸、电台、电视、络等载体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因人宜、分层分类推进环境宣传主题活动,以公众喜闻乐见、于接受的形式,积极营造环境宣传的良好氛围。突出抓环境教育培训,积极构建学校、社区、企业和社会公益育等在内的环境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党校、行政学院对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专题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开展行职业环境教育与培训,着力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企业、区和农村。突出抓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公开内容,到信息公开常态化,把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过新闻发布、媒体宣传等方式,公开政府环境信息,方公众了解和监督;督促企业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对市企业定期公开环境信息报告,对重点污染企业利用在监控系统定期公布污染排放情况,对舆论关注、公众诉的企业环境问题及时予以响应。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三是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自全年没有重大破坏生态

事件和环境污染事故。四是议案重视,处理率达 100%,做到了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

三、主要建设成效

1、生态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推进了开展,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得到

觉行动。

提案处理工作得到了高度

落。

全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明显的改变,镇辖区生态环境等13个指标和5项基本条件均已达到省级考核指标的考核要求,使全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城乡环境质量得到善改

针对省级生态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3、环保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在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方面,以创建生态乡为契机,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渠道市场化运作,实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XX镇把创建省级生态镇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农业目标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环境建设向规划化、制度化迈进。

5、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在创建生态乡村过程中,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生

态建设促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 量,从而增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

过发动群众提议、建设等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运用新闻

舆论、公益广告、洁美乡村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培训班等,提高

公众对创建生态镇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创建省级生态镇营造良 好的社会氛围

下载2007年生态建设阶段工作总结10.2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生态建设阶段工作总结10.2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建设(★)

    三峡人家风景区的创新型发展之路(上) 2010-6-9 创新投资开发模式 湖北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创造性地实施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开发模式。与......

    2004年林业生态建设总结

    2004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在旗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和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旗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工......

    年林业生态建设总结

    年林业生态建设总结 ××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在旗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和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旗战略,集中力......

    白杨村生态建设总结(精选5篇)

    白杨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 白杨村位于平泉镇东北部,距县城 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左右。全村土地面积亩,耕地面积亩,林地亩、 果园地亩,全村分......

    2009年林业生态建设半年总结

    麻家集镇林业生态建设半年总结 党的十七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之明的新论述,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生态建设在科学发展,和谐......

    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

    镇党委政府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镇是蠡县人口最少,占地面积最小,而经济总量占全县第=,基层党建、财政收入等各项工作贡献突出,成绩卓越,有着很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乡镇。全......

    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

    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 镇党委政府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 *镇是蠡县人口最少,占地面积最小,而经济总量占全县第=,基层党建、财政收入等各项工作贡献突出,成绩卓越,有着......

    生态建设班会

    生态建设班会 主题名称: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活动背景:重建绿色家园 活动目的: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活动形式:知识问答、观看视频图片等 活动地点:二二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