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好科技特派员 引领果农共同致富
当好科技特派员
引领果农共同致富
马 玉 亮
2010年12月20日
我叫马玉亮,今年49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系淳化县十里塬乡马家山村农民。
自从我被任命为县科技局村级科技特派员之后,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牢记使命,以振兴果业为己任,组织带领广大果农大力实施“科技兴果”战略,狠抓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本人曾被国家、省、市、县四级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咸阳市劳动模范,多次被评为市县级“致富标兵”和“科技示范户”,所创建的基地被省级科技厅评为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被市科技局,市科协分别评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并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人才创业基地”。
几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刻苦学习钻研,争当科技行家能手。“打铁先得本身硬”,为此,我采取多种办法不断充实自己:一是订阅报刊杂志。多年来我坚持订阅《西北园艺》《山西果树》《瓜果蔬 1
菜报》《农业科技报》《果业科技报》等报刊杂志,一有空闲时间就认真阅读,用最新科技成果武装自己。二是外出参观学习。几年来,我曾去北京昌平、山西、渭南、洛川、旬邑、甘肃等地参观学习,仅北京昌平就去了两次,以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三是参加各类培训班。无论是县科技、果业等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我只要接到通知或知道消息,便排除阻力一定参加。无论是听课还是专家现场指导,我不放过和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以获得农技师职称,并在全县果树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二、大力开展科技宣传,提高果农的科技意识。为了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从2005年开始,我牵头先后成立了果业协会和高原果业合作社,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科技宣传活动:一是积极配合市县科协开展科普阵地“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目前已在全乡建设科普活动站5个,科普宣传栏10个,果业科普宣传员10人,经常开展活动,定期更换内容。二是争取省市科技部门支持,投资10万元在十里塬马家山村建立了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站,配备电脑、投影机等设备8台(件),聘用信息员10名,科普宣传培训、信息咨询等项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协会和合作社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和任务目标,多次邀请果树专家张文和、赵志励、郭民主等来十里塬讲课,并依托十里塬园艺场果树专家星火大 2
院的优势,组成“三结合”(果树专家、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技术服务队,每年举办培训会10余场次,培训果农500人次。三是积极组织果农或会员参加杨凌农高会,陕西苹果年会、市县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动员果农参加各种科普讲座、专家现场答疑会,县电视台《果乡大观》等专栏节目,并组织果农300多人先后去山西、北京、甘肃庆阳等地参观学习。果协和合作社会同县欣盛公司大量发行科普刊物,每年发行果业科技报1万余份,印发资料2万余份,发放光碟和科普书籍5000余套,营造了浓厚的科普和学习氛围。
三、抓好示范园建设,推动现代果业发展。一是树立榜样,示范推广。我把自家13亩果园当成“样板图”来抓。果园改形前亩收入老在1000元左右徘徊,从2002年开始我顶着压力实施果树大改形,并落实拉枝、施肥等关键措施,使果园效益节节提高,已连续3年亩产值稳定在1万元左右,09年总收入达到18万元。我致富不忘乡亲,带动周边群众200多户,连片改形1000多亩。果园株施肥达30元左右,亩施有机肥300元之多,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为果农指引了方向。二是抓好示范园建设。协助乡政府建起千亩示范方3个,在马家山、肖家等村建起标准化示范园38个,面积达1320余亩。目前全乡90%以上果园实施了大改 3
形,落实果园生草3.7万亩,果实套袋8亿只。据不完全统计,果协和合作社通过示范园建设,使示范方总产达到400万斤,总收入达700万元,分别增长30%以上。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果农认真学习《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标准》、《淳化县苹果标准化技术规程》等文件,和示范户签订责任书,每10户果农成立一个互助组,推选中心户长,督促农户落实标准化技术规范,落实果园“五配套”(果、草、牧、沼、水)技术。2006年9月,十里塬乡被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苹果基地,360亩绿色苹果基地得到省级认定。十里塬苹果由于质量好、安全系数大而闻名遐迩,其售价在淳化县首屈一指。四是推进现代果业建设。积极争取并大力配合科技果业等部门开展现代果业及生态果园建设,目前已在示范基地架设防雹网200余亩,果园微灌200亩,发展养殖户300多户,生猪存栏1300多头,建起沼气池70多座诱虫灯、带、板普及应用达90%以上,使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高。
四、搞好科技服务,帮助果农增收。开展科技服务是科技特派员的重要职责,为此:一是开展农资服务。针对农资市场比较混乱的现状,我牵头在马家山和肖家村设立农资专供点,考察购进符合《绿色果品使用准则》的可靠农资,实行专供制度,并登记造册,确保效果。二是搞好产中服务。年初给果农发放果树管理年历,根据物候定期发布果园管理 4
“派活单”。牵头成立病虫害机防队,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方案、统一采购、统一作业”。三是实施产后服务,搞好果品销售。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信息灵通,点密线长的优势,组织销售队伍100多人,为客商在苹果包装、仓贮、运输、上站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仅09年就帮果农销果5000余吨2010年果农基本销完,价格好,受到果农的好评。
第二篇: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张掖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多年实践表明,张掖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在科技,抓经济必须抓农业,抓农业必须抓科技,因此,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新路子。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重大机制创新。我市在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形式:
1、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市、县区共选派564名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科技推广力量。
2、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围绕十大工程技术需求,组建湿地保护、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现代示范农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着力解决“十大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选派科技副乡镇长。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农、林、水、牧、农机等部门选派了60名事业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特派员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培育树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户、典型户、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协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开发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4、选聘民间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115名农村中具有技术特长的农技人员、畜牧兽医人员、防疫人员、家畜配种员和农村其它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在当地农林水牧等领域靠科技致富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农村技术能人为民间科技特派员。民间科技特派员的选聘不仅弥补了国家层面技术力量薄弱,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激活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求,固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初步形成了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技项目拉动和专业协会联动等五种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抓点带面,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高台县民间科技特派员夏玉聪,每年自费订阅农业科技报刊20多种,引进新特品种菜70多个,创出亩收入上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各类示范点带动下,初步建成城郊精细蔬菜、荒漠地区设施农业、冷凉灌区设施葡萄、肉牛规模养殖、现代节水灌溉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日光温室面积达到5.4万亩,设施蔬菜5.25万亩,设施葡萄1196亩,钢架大棚5万亩,暖棚养殖700万头,制种70万亩,高效节水65万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
2、利益共赢,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甘州区大满镇紫家寨村科技特派员董杰,把全村养鸡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技术和销售难题,2008年,合作社总产值达4750万元,养鸡纯收入48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市场份额占张掖地区销售的60%以上。市委书记陈克恭实地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董杰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经验。
3、强化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特派员常年活动在生产第一线,深入到乡村千家万户,田头地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需求,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和“四到户”的要求,深入浅出地开展培训,全市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达4.2万人。
4、项目带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科技特派员驻村后,围绕当地优势产业,把寻求项目、争取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当地特点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近三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7550万元,实现年利润1000多万元。
5、创新机制,解决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断层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着重解决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法人科技特派员着重抓典型示范和共性技术推广;
科技副乡镇长着重抓农民技术培训;民办科技特派员就近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二)近年来,我市在科技特派员试点和推进过程中,按照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一批先进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科技能人、提升一批优势产业、引领一批农民致富的“六个一”要求,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对下派科技人员在编制、职务、工资、职称、考核、机构改革、提拔使用、社会保障等各环节都制定相应政策,主要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申报科技项目、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聘任技术职称。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奖励,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抓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初步形成 “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研项目拉动、院地科技合作、专业协会联动”六种运行模式。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检查督促、协调配合”五个到位,从而确保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市的顺利推行。
3、抓纽带,实现利益双赢。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型、技术入股型、资金入股型、中介服务型、法人创业型、带动产业型等六型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把自身的利益与农民、企业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得利,农民得利,特派员得利,形成长效的利益回报机制,实现“双赢”。
4、抓对接,实行双向选择。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同,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是挑选最优秀的科技人员下去;二是乡镇提出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要求;三是实行双向选择,供需对接。
5、抓根本,提高人才素质。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十分强调综合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三农”和专业技能工作;二是精通某一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三是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四是要求广大科技人员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遇,在创新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对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支持配合协调不够,比较偏重行政推动,缺乏导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办法,缺乏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的措施和手段;部分科技特派员仍然沿用过去蹲点跑面示范指导的做法,没有实行有偿服务,服务责任与个人利益结合不够紧密;下派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改革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县区农技推广站为指导、民间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这些年,关于乡镇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分分合合,科技服务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问题在于乡镇农技站不能摆脱乡镇的统配。为了使基层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取消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根据区域特点,设立县区农技推广分站,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选聘力度,建立一支离农民近、技术过硬,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赤脚型”、“永久型”民间科技特派员队伍。县区农技站负责培训民间科技特派员,提高知识水平,民间科技特派员直接面向农户开展服务,以此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2、创新机制,推动实体发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农民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专长,做好供需对接,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形成面向市场发展的结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直接导入产业基地和农户,与服务对象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把项目实施与培育农村生产力相结合,通过特派员创业,把生产、技术与市场连接起来,为农业发展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奠定基础;注重团体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尝试鼓励大学生就业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化。对新考录的掌握一定农业基本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分期分批下派为科技特派员;支持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创办实体、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返租倒包、科
技中介、技物结合、组建协会、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取得合法收入。
3、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探索农民科技特派员职称评定办法,对他们的技术服务给予肯定;把科技特派员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给予完成项目奖励或者下派期间上浮工资等奖励政策,成绩突出的可选派为科技副镇乡长,做出特殊贡献的可给予重奖;对聘用为科技特派员,特别是扩充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对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上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录用中可给予加分或者破格录用,逐步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保障经费,支持创新创业。设立科技特派员团队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推广和重点项目的引进及对民间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表彰奖励和服务手段的改善等。鼓励科技特派员和所在镇、村、民营企业联合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发项目投融资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服务,确保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技项目能够启动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涉农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尽可能将农业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5、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定期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的专家为科技特派员举办知识讲座,不断丰富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召开汇报会、现场观摩会、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去进修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6、加强管理,建全考核制度。修改完善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政府领导下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公室和各下派单位双重管制,下派单位要与科技特派员签定责任书,科技特派员要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双方承诺制并作为考核依据。积极探索涉农事业单位改革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由组织人事及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年终考核,评
优者不占用原单位优秀指标。把科技特派员的管理纳入到人才管理范围,完善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职称评定、评优等优惠政策。营造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创新机制、服务农村的创业环境,使科技特派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三篇:当好中心户长养猪共同致富
当好中心户长养猪共同致富
——记中心户长张艳玲、卢兴泰
我是一名养猪专业户,名字叫张艳玲,从1997年以来从事养猪业,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如今我已拥有一座占地50亩,职工11名,场户180间,一套发电机组,一套饲料加工机组的养猪场。每年都有出栏上三千余头鲜猪运往上海、连云港等地的市场,同时有50万多元的现金收入。从2000年以来,我以我的养猪技术带领、扶持本村20多户一孩户发展养猪事业,然后以我村为基点,将养殖技术辐射到周边7个乡镇。2009年初,我办的养猪场被县计生协定为“国家计生妇女发展项目点”我本人先后被市评为“养殖大户”、“致富状元”、“青年科技兴农标”、“新长征突击手”和“优秀中心户长”等称号。回顾10多年来我当中心户长帮助群众致富的过程,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管理出效益,技术辐射一孩户
说起养殖业,原先我心里也没多大把握,只是1997年在县举办的畜牧知识培训班学点知识。可我总想干点事业,只要坚定信念,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没有钱,我从朋友那里借来2000元,没有养猪场,我先在自己家中的平房上顶搭猪舍。没有养猪经验,我就凭着在学校所学有关养殖知识和虚心向附近养殖户请教。就这样,我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换来最初的收获。我在养猪过程中,经历了一万元
成长、十万元发展、百万元扩张的三个阶段。在强化管理出效益的同时,我想首先是“以人为本”。自2001年我被选为中心户长后,我觉得我身上的担子加重了。为了尽到一个中心户长的责任,我在聘用饲养职工时,首先考虑一孩户进场做工,全场21名职工,有10个是一孩户。我想以我的技术指导她们,让她们稳定他们只生一个孩子的思想,实现了我当好中心户长的第一个心愿。
二、依靠科技求发展,精心扶持一孩户。
养殖业是一个风险较大的事业,稍有不慎,将会贴尽老本,全年覆没。我坚持用科技指导生产,先后订阅了《中国家禽》、《禽业科技》、《中国畜禽报》等十几种报刊杂志,边学习、边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延长产蛋期的路子。为把自己的养猪技术传授给父老乡亲,传授给一孩户。我经常到镇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学校讲授科学养猪法,并且编了科学养猪的小册子送给一孩户家庭。使他们掌握了科学饲养方法,尽管近年来养猪行情下滑,但他们养每只猪仍然可获得10元以上的利润。
三、计生协会扶持我,我得想着一孩户
俗语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祝福”。2002年春天,当我的猪场正扩建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刮倒了我20多间猪舍,舍内笼具、笼架等基础设施人武部毁坏,损失了十几万元的资产,这场天灾使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我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在我一筹莫展的进修,是政府给送来温暖,是市、镇计生协会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政府给我送来温暖,是市、镇计生办会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市计生协领导及时给我送来了2万元扶持款,真是雪中送炭。没有这2万元的扶助,也没有我今天的2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
上级政府和计生协对我的扶持,也增加了我这个中心户长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我与爱人商量说:“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路。”计划生育是造福全民的甜蜜事业咱们当中心户长的致富后应当回报社会、扶持、指导一孩户共同养猪致富,也算咱对计划生育事业的一点奉献,爱人非常支持我。
由于我以养猪为基地,带动一孩户少生致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觉得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前,人们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还有一定差距,我这个当中心户长的,愿做桥梁和纽带,缩短人们生育意愿与政策上的差距,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让愈来愈多的人富起来,走上少生快富之路,为计划生育的宏伟带来贡献我的一切力量。
二00六年
第四篇:永丰乡科技特派员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永丰乡科技特派员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永丰乡把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采取办学授课引领、基地示范引领、协会带动引领、技术服务引领的方法,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以科技人才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兴产业、促增收,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办学授课引领。为提高农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乡党委政府根据科技特派员自身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的需求,把他们的专业特长与各村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围绕特色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利用科技远程教育系统等载体,大力组织科技特派员为农民送科技“快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科技特派员以从事的产业需求为培训内容,以全乡农户为服务对象,在全乡14个行政村有针对性地巡回开展科技培训。据统计,2009年该乡科技特派员在全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期次,培训4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余份(册)。他们利用掌握的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瞄准市场发展新兴产业、朝阳产业。除将自己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外,他们还注重用外地农村、农业、农民的科技进步成果来启发引导农民,使农民能用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拓宽了干部群众的视野,促进了农民观念的转变和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观摩、科技示范、点对点、一对一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传授和培训,不仅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能人大户,而且使项目扶持户的科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使文化欠缺的农户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得到提高,使技术欠缺的农户掌握了新型农业种养实用技术,农民提高了科技素质,增强了致富信心,减少了后顾之忧。
协会带动引领。该乡鼓励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资金,以技术或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基地和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科农携手双赢”的科技服务形式和投入回报机制。2009年,全乡科技特派员已创办实体2个,建立利益共同体4个。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积聚资金,组建农产品产、供、销协会组织,广泛吸收相关农户为会员,实行实体创业、订单生产、全程服务,带动广大农户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致富之路。他们围绕特色产业,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接受农民咨询,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他们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型农用药剂,并采取措施保护产品回收价格,带领农民勇闯市场流通领域,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在全乡形成了“横联纵紧”的科技服务网络。通过利益驱动机制,农产品降低了市场风险,农民收入增幅不断上升。
基地示范引领。该乡按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可学”的原则,结合科技特派员的自身特长,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知识优势、信息优势,采取“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的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和资金,建设规范化的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提高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基地实行订单农业,由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化肥、新农药、新品种,统一赊销给示范户;同时以基地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对种植技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为增产增收提供保障。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在基地现场传经送宝,通过集中授课讲解、实地观摩咨询、现场示范操作、解答农户疑惑等形式,对农户给予耐心的技术指导,向农民灌输新观念,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在全乡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带动了广大农户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户的种植水平、生产规模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农业特派员何顺贤带动全乡群众种植纽荷尔脐橙,基地面积现已发展到800亩;在畜牧科技特派员何永志的带动下,全乡涌现了25户养殖专业户。
技术服务引领。为提高科技示范辐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农村先进生产力的结合,该乡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为农村经济发展架设“金桥”。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科技特派员与驻村干部一起走进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立足地方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调出规模、调出特色,走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的路子。一年来,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2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个,形成龙头产业2个,带动农户增收300元,成为了该乡农业科学技术的播种机、孵化器,助燃了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星星之火”。
他们与村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农民交流,了解农民需求,掌握基层情况,开展技术指导,既转变了群众使用新化肥、新农药、新品种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又为政府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他们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养一批致富典型,提高科技服务的效果。通过引进新品种,全乡的小水果品改工程已基本实现,由原先的奈李向水晶梨、纽荷尔脐橙、椎粟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该乡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为该乡带来了农业科技的技术更新、观念更新。
他们变过去农民找科技为科技找农民,无论周六、周日,他们24小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他们经常走村串户,到科技示范户家中上门服务,为群众开展农业技术、化肥农药配制等咨询活动。他们的手机成为了农民“科技专线”,随时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种养技术问题、农药使用技术问题,让示范户减少投入成本,提高使用效率,避免经济损失。在服务中科技特派员得到收入回报,在服务中农户与企业科技素质、产业效益得到提升。
现在,该乡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与各村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带给农民,把科技之火洒向农村,把产业经营知识传播给农民;他们引进技术、引进市场、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带动农民掌握技术;他们心系示范户,服务千万家,把科技植入农村,把温暖洒向农民。在科技特派员的引领带动下,全乡产业结构优了,农民思路宽了,路子活了,钱包鼓起来了。农民群众说:“科技特派员就是我们的财神爷!”
第五篇:科技特派员协议书
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
甲方(驻点企业):
乙方(派出单位):
丙方(科技特派员):
按照《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及《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围绕我企业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市科技专家在项目中的指导和服务的作用,为我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就实施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行动合作项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⒈丙方作为乙方派出人员到甲方任科技特派员时间为1年,从2011年8 月至2012年8 月。2.服务项目名称
天麻有性繁殖无土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3.服务方式
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4.派驻期间,丙方在甲方任天麻有性繁殖无土栽培技术指导及顾问,主要任务为:
⑴ 提供栽培技术指导 ⑵ 项目调研
5.派驻期间,乙方确保丙方原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岗位不变,工资、职务晋升和岗位变动和乙方在职人员一样进行,丙方任期届满考核及格则视同完成乙方规定的各项工作量。
⒋派驻期间甲方承担丙方的食宿和基本交通费,为丙方提供必须的生活、工作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补助。
6.丙方应认真履行《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科技特派员职责,完成本协议商定的工作任务。
7.派驻期间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甲方和丙方签定了技术保密协议的,双方必须严格遵守。8.协议未尽事宜,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9.本协议签定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 2012 年8月31日。10.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丙三方以及贵阳市科技局各一份。
甲方: 乙方: 丙方:(派驻企业)(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