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公务员交流

时间:2019-05-12 18:4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2章 公务员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2章 公务员交流》。

第一篇:第12章 公务员交流

第12章 公务员交流

第一节公务员交流制度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单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公式:B=f(PE),式中:B——个人的绩效,p——个人的能力和条件,e——所处环境。

勒温的场论指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即他的“场”)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处于一个不利的环境中,比如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恶劣,心情不舒畅等等,则很难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而且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不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去工作,这就会造成人员流动,因此,勒温的场论是研究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之一。

对心理场的解释

环境。用文字来解释这个公式的话,就是说行为是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的人对同一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如果情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对同一个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勒温的这种描述显然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状况。为了更确切地具体分析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勒温提出了心理环境这一概念,心理环境也就是实际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理事实(有时也称事件)。这些事实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准物理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对他当时行为能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二是准社会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对他当时行为能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三是准概念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他当时思想上的某事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有可能与客观现实中事物的真正概念之间存在差异。在这里勒温提出了所谓的“准事实”,他是想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影响人行为的事实并非客观存在的全部事实,而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情境中实实在在具体影响一个人行为的那一部分事实。这一部分事实有时候可能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吻合,也有时候可能不吻合。勒温的这一思想实际上反映了他的整体论的观点。

一.公务员交流的含义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职务关系的活动和制度。

1、交流形式是法定的(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范围、对象及其相应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2、公务员交流范围的广泛性。公务员,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可以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不同的机关之间交流(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外部交流)

所谓“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它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管理性,即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里的公共事务比较广泛,既可以是国家事务,也可以是社会事务,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文体、卫生、科技以及同社会秩序有关的各种事务的管理。

二是具有国家代表性,即这种活动是代表国家进行的,它是一种国家管理性质的行为,而不是代表某个人、某个集体、某个团体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活动是国家权力或其派生权力的一种体现。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群众团体是由国家拨款建立或者拨款设立并维持运转的,这些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实际上属于国家委派经管国有资产或者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员,他们的活动会影响到国家管理职能,在工作性质与公务员接近。因此,本法规定公务员可以与之进行交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法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务员的交流,既包括不同机关、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位之间的交流,也包括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

3、公务员交流的原因:一是工作需要,二是照顾公务员个人的愿望。

4、公务员的行政职务关系(可能会改变公务员的职务的性质和内容、人事关系、工作地区)。

5、基本上都是同级或相关职务的平调。(职务的级别不得变化,不得以交流程序代替公务员的职务升降程序,不能以交流为手段,变相地晋升或降低某公务员的职务或者级别。否则,会冲击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制度。改变公务员职务级别的交流其实就是公务员职务升降,公务员职务升降的程序条件和公务员交流的条件程序是不同的,职务升降比公务员交流的程序和条件严格的多。)

二、交流制度的作用

1、有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更新知识。

公务员的交流可以使公务员熟悉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工作,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避免因长期在某一岗位任职而造成的目光狭窄、僵化保守、因循守旧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公务员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保持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2、有助于防腐倡廉。

公务员长期在一地工作,容易形成近亲繁殖,或陷入某些关系网中在这种环境下,权力缺乏监督和约束 容易被滥用或滋生腐败。公务员交流则是一种解脱,务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人熟了,关系多了,有些事碍于情面,难以做到秉公办事。交流使公务员从矛盾中解脱出来 更换工作环境,突破各种关系网,可以公正地行使职权。同时,交流轮岗也是一种监督,因为离任前一般要进行离任审计,这既有利于做出公正的评价又有利于发现问题。因此交流也是对公务员严格要求,关心爱护的有效措施。

3、有利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部门、单位之间经济实力存在差异,加之目前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各地区、单位和部门人才分布与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普遍存在 市区机关人才多于县和乡镇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多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一方面 有的地方 部门和单位 人才供不应求 而具备较高素质 能够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难寻 即使有人才也很难留得住 另一方面 某些地区 单位又存在着人才大量积压和浪费的现象交流轮岗则能较好地改变交流轮岗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的现状 促进公共管理人才在各地区部门以及各行业之间的合理配置。

4、能帮助公务员解决一些个人的实际生活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夫妻两地分居、居住地过远、赡养老人等等公务员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都可能影响到公务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关心公务员的工作,同时也要关心公务员的生活。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公务员交流可以帮助公务员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可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更加投入的去工作。可见,公务员交流制度是法,但是同时它也是很人性化的。三 公务员交流可能带来的问题

1、公务员交流容易引起经验乃至人才的流失

一个称职的公务员,在一个业务部门工作多年,熟悉掌握国家或上级机关的有关政策、规定 对于本部门业务得心应手,对本单位所分管的工作,有关项目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发展前景思路清晰,与上下、左右、内外有关单位或人士建立了良好沟通与协调方式。显然,这是经验的积累是一个熟练公务员在业务工作上的经验优势,然而,在一个部门工作时间长了也容易使人产生惰性、靠经验吃饭、目光范围狭窄、在一些权力或涉及某些利益的部门还可能产生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这不利于干部的培养,也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务员交流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但同时也可能引起管理经验的流失就公务员个人而言 参加公务员交流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人而异 因此 会对工作带来不同的影响 公务员交流到满意的岗位 往往心情好 会比较乐意做好交接班工作 这样 经验的流失相对较轻 对公务员交流不满意者 则要靠责任心了 责任心不强或心情不好者 大多不认真或不会做好交接班工作 不可避免会使有些工作中断或搁置

2、公务员交流容易打断原有的工作思路

公务员在一个部门工作若干年 对承担的工作有了经验 对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并形成工作思路 公务员交流轮岗容易打断原有的工作思路 就算公务员交流者有高度的责任心 做好交接班工作 并把自己的想法 思路告诉接任人 接任人也会因为对新部门工作认识的限制 不一定会真正理解 或许 接任者有自己的新的思想和新的做法 不一定愿意参考别人的思路走 无疑 新人会带来新的思维 新的作风 但由于他们短期内对新岗位的了解不够 他们所想 所做的不一定是切合实际的 也不一定是更好的 从了解熟悉一个岗位的工作到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是有时间过程的 更是需要逐步积累的

3、公务员交流容易使工作延续性受影响

在严格实行定岗定编后 大部分公务员都同时担当着多个工作项目 而且每一个工作项目都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与不同的部门发生着各种联系 有些项目时间性很强 必须及时跟紧有些工作涉及好几个部门 必须按时 按程序进行 公务员交流后 新的接任人因为对新的工作不了解不熟悉而不一定能很好地承接 容易导致某些工作和项目的执行 实施受到延误或中断 这不单是某个部门管理上的问题 还可能影响到其它部门的运作 以及有关工作的开展应当看到 以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正确引导和适当培训 经历公务员自身努力和一定时间的适应 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周密科学的公务员交流制度,坚持科学的交流原则、条件和程序,发挥公务员交流的积极作用,避免或者减少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四、交流制度的实施原则

1、法制原则

公务员交流制度对公务员交流的各种形式及其适用的情况,各种交流形式的程序、条件都有明确规定。在开展公务员交流时,必须严格安装这些规定进行,不得随意变更。如交流资格的要求,编制及职位空缺的要求

2、适才适用 每一个公务员,由于其受教育的程度和成长道路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不但具有思想和性格上的差异,也形成了能力和业务专长方面的差异,而工作职位对每一个任职者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成功的交流工作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将每一个公务员安排到最适合发挥其特长的职位上,使他们的才能乃至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实现适才适用,人尽其才。公务员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必须在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实施前提下,尽可能把公务员交流到适合其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做到适才适用,人尽其才,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3、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它是一个庞大有序的整体,而每一个公务员则是构成这一整体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公务员有义务服从组织的管理,服从组织上因工作需要而作出的各种交流安排。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公务员加强个人服从组织和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各种调动安排,按期到任就职。公务员对于交流安排如有不同意见,可向组织提出,但不能借此拖延或拒不服从安排。

经济发达地区人人都想去,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人人都躲着。

4、合理原则

公务员的交流,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效率问题,也关系到公务员的切身利益,如果不注意到这一方面,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反而对工作更为不利。因此,交流工作在充分考虑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也要适当考虑到公务员的个人利益,在不违反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地、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尽量做到合情、合理,并且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交流安排,投入新的工作。

第二篇:公务员交流制度

干部交流制度存在弊端 将使官官相护局面更普及? 有必要从整肃吏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这个职位还没坐热,下面情况还没摸清,又得交流到其他地方,无法真正安心做点事。”日前,本刊记者一位在南方某县干部交流任期将满的朋友,显得困惑和无奈。

据介绍,我国干部交流制度,是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调任、轮换、转任、挂职等形式,对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交流。

“实施干部交流制度的初衷,除培养、锻炼干部外,还在于防止出现任人唯亲、用人失误、考察失真、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龚维斌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调查中却了解到,近年来,干部交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不该有的一些负面效应,其“派生”的某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交流力度在不断加强

中央1990年发布的《关于实行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规定》,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1994年,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了干部交流的重要性,并从多个层面完善领导干部交流制度。2002年7月9日,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领导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其中对任职回避分为事务回避、亲属回避和地区回避等三种,其中以地区回避面最广,影响也最大。2006年8月6日,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领导干部交流规定方面又作了细化和完善,而其中的“交流、回避”,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中,已成为第十一章的条文内容,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目前,干部交流制度主要是在上下级机关之间、地区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之间以及沿海与内地、经济比较发达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进行交流。”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对本刊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在以往各地干部交流中,实施对象基本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有统计资料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方交流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超过100名。从2003年到2006年底,全国共交流各级领导干部139.4万人,其中地厅级0.9万人,县处级13.5万人。

近来,各地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力度还在不断加大。比如重庆市级机关启动千名处级公务员轮岗交流;浙江省嘉兴在市、县两级机关大规模“换岗”,开展了中层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湖南省株洲县启动“一般干部大交流”,等等。

“大规模干部交流,还可让干部了解地方实际情况,加强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让干部不脱离群众,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便利沟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毛寿龙分析认为。

交流任职的“另一面”

一般来说,对地方经济最有影响力的县级领导,在一个地方交流任职年限大多为3年至5年,他们今后的去向与其政绩紧密关联,而其政绩的评价标准,又直接掌握在对其有任命权的上级领导和党委手里。

多位受访者认为,这种“向上负责”的利益取向,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极少考虑地方或部门的远景发展规划和群众的长远利益;而立竿见影的政绩、短、平、快的项目相对受到青睐。

“如果不在交流任职的地方深入地对该地进行调查研究,是绝不可能胜任主要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尹韵公研究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些领导干部„乱放炮‟、瞎指挥的现象很普遍,以至造成一些重大的决策失误,这与干部交流制度存在的弊端不无关系。”

受访者还反映,尽管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干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裙带关系网的形成,但有些干部利用交流的机会拉帮结派,为自己以后的升迁编织良好的官场关系,反而使官官相护的局面更为普 1 及。

“这些干部异地任职,由于来路不明,社会关系不透明,当地群众和干部对其不敢监督,也无法监督,无形中也加大了干部腐败的机会。”北京大兴区的年轻公务员小王这样告诉记者。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干部借调整之机,通过暗箱操作,使一些亲属、亲信、朋友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不动声色地安插到如意的地方或职位上,为自己将来发展布局人际资源网络。

“领导干部交流是一个集体大动作,既有平级调动,也有明升暗降含义的区域性调动,个中微妙鲜为人知。”尹韵公研究员认为,“为了避免被交流到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和职位,有些领导干部将有调整权力者视作供奉对象,交流之前加强„联系‟,催生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市场。”

从以往报道来看,不乏此类大案。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案,河南省原漯河市委书记刘炳旺卖官案,安徽阜阳“白宫书记”张治安买官卖官案,陕西省商洛市原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卖官案,等等,这些权钱交易不少是以“干部交流”方式来完成的。

挑战家庭稳定系数

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龚维斌教授曾挂职江苏省海门市副市长一职,对干部交流情况比较熟悉。

“大多数时候,被交流的干部家属的调动与安置问题往往得不到同步解决,给夫妻生活、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造成不小的影响。”龚维斌教授坦言。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交流任职干部长期夫妻两地分居,双方情感交流与夫妻生活处于极端不正常的状况,不但影响夫妻感情,也为婚外情与婚外性的发生埋下伏笔;有的直接危及到家庭稳定,甚至发生刑事案件。

这是一个震惊全国的案例——原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义和,当年异地交流任职时住在宾馆里,把自己所住宾馆的服务员柳海平发展为情妇。后来,因为柳海平贪得无厌而关系恶化。2007年7月9日,段义和雇凶在济南闹市区引爆柳海平驾驶的汽车,将其当场炸死,由此也把自己送上“断头台”。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群众对干部交流的成本问题也颇有微词。由于异地交流任职,干部要经常回家与家人团聚,很多地方解决干部探亲的交通问题,普遍做法是安排公车接送,加剧了公车私用现象。“干部回家探亲,一般不愿意与普通人一样去挤公共交通。”在云南省某市做市长秘书的朋友告诉记者,大多时候是专职司机长途往返接送,也有些领导自己开公车来往,汽油费、过桥费、过路费等加起来,每年开支惊人。“这些费用由领导干部个人承担不太现实,自然也就公款报销了。”

也有基层群众向记者反映,有些交流任职干部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同老婆孩子团聚去了,当地若有急事很难找到他们。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干部交流任职,觉得三年或五年就走,也就不太愿意带家属。大多数交流干部,基本被安排在当地档次较高的宾馆住宿。由此产生的费用,也是公款报销。比如平均每夜的住宿费在300元上下,每人每年下来的费用也是个惊人的数字。

据报道,2009年1月6日,安徽省长丰县宾馆发生火灾,导致4名县领导1死3伤。从资料来看,死伤的4名县领导都是从外地来长丰县的交流任职干部,他们一直住宿在宾馆。

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多位受访专家和干部向本刊记者反映,目前干部交流制度存在的漏洞,说明有必要从整肃吏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稳定大局、促进交流、保证政令畅通的积极作用。

“对干部交流应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尹韵公研究员认为,“考核时不但要看重上级的评价,更要看重群众评价。只有彻底改变交流干部„唯上‟的心态,他们才能安心扎根基层,诚心为群众办事实。”

为此,尹韵公研究员建议:“对交流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要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有机结合,加大激励力度。对业绩突出,特别是在艰苦地区做出业绩,且群众公认的交流干部,可优先提拔使用。对完成任 务较差,经考核基本不称职的,要视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在采访中,受访者普遍建议,为便于当地群众和干部监督,交流任职干部的基本信息应进行公示。包括:公布交流任职干部的知识背景、从业履历、工作实绩及岗位职责以及任职承诺;另外,在落实《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要公布其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

“要使年轻干部在基层真正沉下心、扎下根,不但需要对交流干部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加强民意考核,还要积极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逐级遴选干部的制度。”龚维斌教授认为。

多位受访专家还认为,党委主要领导可异地交流任职,但政府主要领导应尽量在当地产生。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在熟悉当地情况的前提下,才能作出深思熟虑的长远规划。这样可在保证党委统揽全局的前提下,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调动班子干部的积极性。

据专家介绍,美国是选举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但各州宪法都规定州长候选人,须在本州居住有一定年限,如《佛蒙特州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任何至选举日以前非在本州居住满四年者,不得当选为州长或副州长。”

“针对异地交流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配套对策。”齐善鸿教授认为,“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原则上应带家属,接受地要妥善解决好交流干部家属、子女的入学和工作安排问题,在政策范围内统筹解决好交流干部的住房问题;不便带家属的,则给予适当的探亲补助费。至于其他生活、探亲等纯属个人私事的,单位一律不得买单,严格控制公车私用的现象。”

在受访专家看来,要减少干部交流任职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并引入竞争择优机制,改进交流人选产生方式,这是治本之策。

我国公务员交流管理之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公务员队伍是人才队伍中行使公权力的特殊群体,是治国理政的主体,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和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加快,从提高行政效能和促进公务员个人发展而言,非常需要探索更为灵活的交流方式,激发公务员活力、提升公务员能力,促进公务员人才合理配置。本文主要针对公务员的交流管理进行研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加强公务员交流管理,健全公务员交流机制的对策。

一、我国公务员交流管理发展过程扫描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一定层次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交流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可以合理调剂调配人员,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政府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机关的活力。构建公务员交流机制,对于保证公务员执行公务的公正性,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改善机关的软环境,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公务员的交流管理制度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所形成的新的制度环境下,克服传统干部人事的弊端上发展起来的。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完全通过行政手段对国家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分配。1984年,我国开始全面改革国家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并着手管理制度的整体创新,人才在一定范围内有了流动的选择。1990年7月中央制定《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以来,干部的交流工作迈出了较大的步伐。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此后,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主导,包括近40个配套单项法规和实施细则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公务员交流的制度逐步形成规范。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作出了新的规定。相较于1993年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体 现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首先扩大了公务员的范围。列入公务员范围的有中国共产党、人大、行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机关这七大类机关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范围的扩大对交流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对于七大类机关的工作人员如何进行系统有效的交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规定公务员可以与公务员队伍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充分体现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像西方文官系统那样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是一个不能对外交流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对外实行交流的开放系统;第三,把原来的轮换(也称转岗)并入了转任。用转任来代表所有的内部交流的形式,从而使各种交流形式的概念明确,界限清晰,便于实践操作。

我国公务员制度也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干部管理十分注重领导成员的交流。2006年8月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更严格具体地规定了领导干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交流是领导干部全面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交流是使班子机构合理重组的有益方式,能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预防腐败行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二、我国公务员交流管理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分析

自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实行交流制度以来,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各地在推行公务员交流工作中,探索出不少好的办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也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但是公务员交流作为一项制度真正健全起来,并很好地坚持下去,还有诸多难点问题。长期以来,机关公务员“部门、单位所有”的“单位人”意识比较强,相对于社会上人才流动比较活跃的态势,公务员内部的交流显得滞后,非常不利于公务员视野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而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公务员的交流管理也日益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在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阻力,交流范围比较狭窄,力度不够大等问题。

1、公务员交流实施机制存在缺陷。

实施机制是制度落实的保障。目前《公务员法》对于交流管理的规定都是原则性的,缺少具体可行的标准、措施和办法。而自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实行交流制度以来,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交流的配套政策措施并不健全,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因此公务员交流管理的实施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公务员交流的一系列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包括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监督机制,以及公务员交流范围的详细界定,交流的具体标准等等。

2、交流方式单一,跨部门、跨系统交流较难。

公务员交流还主要限制在本系统或本部门之内,交流渠道不够多,交流范围比较狭窄,力度不够大。跨部门、跨系统交流较难,交流方式单一。据上海市人事局统计,2003年全市机关仅有2.16%的公务员进行了轮岗交流,其中,市级机关的交流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74%。大部分交流是在本单位内部进行的,范围比较局限。

跨部门、跨系统流动难的原因在于交流主要是组织调配派遣,通常根据组织和工作的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定夺公务员交流的去向和职位,而个人申请交流较少,因而缺乏在一定条件下自主流动的动力和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岗位的权利。利用市场机制或社会调节机制为公务员交流搭建平台的情况也比较少。通过交流对公务员进行培养的机制还不够灵活。

3、对于交流存在误区和狭隘认识。

不少公务员把交流与职务升降等同对待,对交流的意义认识并不明确,存在思想误区。在一些中层干部中,“人往高处走”的观念根深蒂固,担心交流打破自己成长的环境圈,同时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别、单位差别、岗位差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流者的心态。此外在当前就业压力加大、人才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由于将公务员岗位视为稳定而且待遇优厚的“金饭碗”,因此公务员自身也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更不愿意向事业企业单位交流。

4、公务员交流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公务员交流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对于被交流公务员在经济待遇、房改措施、医疗保障和养老的社会化保障等落实方面措施还不到位,不足以消除一些交流公务员的后顾之忧,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此外,公务员交流工作受地区、部门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别、单位差别和岗位差别的影响,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流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目前的公务员交流的保障机制还不能完全从制度和措施上消除这些客观差距。

三、加强公务员交流管理的对策研究

加强公务员交流管理,健全公务员交流机制,必须以《公务员法》有关交流工作的规定为基准,以激发活力和提升能力为主线,根据公务员岗位的特性,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探索组织安排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渠道,实现组织配置交流与个人自愿交流相结合,工作安排交流与培养交流相结合,系统内交流与系统外交流相结合。坚持交流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注重人的需求和成长规律。健全制度、形成体系,努力形成有序、合理、健康交流的长效机制。

(一)以健全公务员交流制度为抓手,形成刚性的制度环境。

1、加快研究制定《公务员交流实施办法》。根据《公务员法》中交流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快研究制定公务员交流的具体实施办法的步伐,以便加强对公务员交流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实施办法中应遵循分类交流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对象,详细界定公务员交流范围、方式,明确交流标准。注重长远规划,逐步建立起各项具体操作规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

2、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增强公务员交流的动力和活力。健全公务员交流的激励机制,把交流工作与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奖惩、培训及工作福利待遇等挂钩。把交流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对经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锻炼,特别是交流到基层、艰苦地区和困难单位工作,自觉接受锻炼和考验且实绩明显的优秀公务员,要优先提拔使用。

完善公务员交流的社会保障措施。为解除那些被交流到艰苦地区或经济效益较差部门的公务员的后顾之忧,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在经济待遇、房改措施、医疗保障和养老的社会化保障等落实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创造条件,缩小地区、单位之间客观条件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保证公务员交流顺利进行。对那些主动自愿交流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应让他们在经济待遇方面得到较好的保证,真正调动公务员流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进行安置性交流的公务员,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或者让他们在退休时以公务员身份退休。

3、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保证公务员交流工作公开、公平和透明。采取绩效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交流公务员的跟踪考核,对特别有培养潜力的交流公务员,实行动态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个人业绩档案制度。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考核公务员的学业、经历、职位、业绩以及诚信,对个人的真才实学、真实能力和水平进行记录、总结和鉴定,为公务员交流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健全和强化交流的监督机制。交流必须严格按程序和要求进行。加强对公务员交流工作的事前监控和事后监督。可以规定各部门在年初上报本的交流计划,年底上报总结,由人事部门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建立个人交流申报制度。由各部门定期公开发布交流需求和信息,个人提出申请进行交流,经过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务员所在机关同意之后,进行公告。同时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或其他方式定期公布本部门的交流计划和实际交流情况,使广大公务员充分了解交流的情况,以保证交流工作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二)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建立交流工作的信息中枢。

1、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公务员信息库和信息平台,使公务员交流的各种信息:如职位空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拔、后备干部竞争选拔等举措能通过网络全面向社会传递。建立完备的信息库数据更新制度和流程,保证各种交流信息的动态性和时效性,极大地提高公务员市场化配置的技术水平。

2、建立“内部交流信息中枢”。在公务员系统内部建立一个“内部交流信息中枢”,提高交流工作的效率,优化系统内部的人员配置。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交流信息,定期公布各部门职位空缺通告,个人可通过“信息中枢”查询空缺职位,提交个人交流申请;单位和部门可以通过“信息中枢”审查个人提交的申请,确定空缺职位的候选名单。使“信息中枢”起到公务员内部人才“蓄水池”式的作用,调节公务员流动。

3、规范交流信息公开制度。公务员交流信息的公开有助于破除交流的神秘感,畅通公务员正常的交流渠道。规范公务员交流信息公开制度,对各单位岗位编制限额,岗位缺员情况、专业岗位与非专业岗位设置等情况进行跟踪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公务员交流的需求和动态,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或通过公开渠道适时适当公布各种交流信息。

(三)探索各种灵活的交流方式,加强公务员交流管理

1、注重使用,实施选拔培养性交流。公务员交流是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机关中年轻优秀公务员岗位交流跨度小、经历单

一、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限等问题,采用系统内公开选调、自愿报名和挂职锻炼等手段,以有培养发展前途、素质能力较强的年轻公务员为重点,进行培养性交流,全面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知识。坚持交流与培养使用相结合,注重选拔使用。采取有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探索在部分机关中进行试点,贯通市、区(县)两级的纵向交流通道。

2、引入竞争,推行竞争淘汰性交流。采用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对一些肩负重要职责,掌握财权、人事权等重要权力的职位;或者在同一地区、同一部门任职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各种人际关系的职位,特别是中层领导职位,加大竞争上岗力度,择优汰劣。把参与竞争的对象向一般公务员延伸,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级,只要符合岗位职责要求,都列入中层岗位预备人选范围,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

3、健全措施,开展保障安置性交流。对于那些具备丰富管理和实践经验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资历较高,但是面临退休,受机关职位、职数的限制,缺乏上升空间,可以在充分保障其权益,并尊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开展安置性交流,安排到企业有关行政管理岗位任职或是担任高校的教职,如MPA教学岗位等,充分发挥他们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专长和经验。同时可以让这些公务员在退休时以公务员身份退休,解决其后顾之忧。

4、发挥特长,实行岗位适应性交流。定期对各部门公务员的结构进行分析,切实发挥能力配置的核心作用,根据个人专业经历、自身特长、工作经验等,实行轮岗适应性交流。适应性轮岗可以为短期轮岗(6至12个月),使公务员通过多岗位锻炼,找准定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让个人特长和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采取指令性选调、挂编挂薪等手段,有计划地积极推进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轮岗适应性交流,每年轮岗交流的人数不少于本单位干部总数的十分之一。

5、提高素质,探索提升补缺性交流。为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对于那些需要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公务员,尤其是一些从学校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在三至五年的事务性工作中综合能力提升不多的年轻公务员,根据岗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公务员的职业培训计划,安排他们进入高校相关专业或者专门的行政学院进行为期6个月至一年的培训交流,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6、分类、分步实施公务员跨部门、跨系统交流。

探索公务员特别是公务员中党政机关人才的跨部门、跨系统交流机制,可以分步实施。每年根据机关部门编制数,以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一些人员进行交流,参与交流的人员接受分类培训,然后进行统一的转岗安置。同时,积极探索组织安置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办法,拓宽交流人员的交流渠道。参与交流的人员,可以自主择业和创业,也可以接受统一组织的转岗培训和任职再培训。通过培训重新上岗或转岗,促进党政机关干部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流动。各行政机关要遵循“出一进一”的原则,服从统一的转岗安置安排。新组建的行政部门机构,应首先从交流的人员中选择。

探索公务员不动编交流的柔性流动模式,即交流人员在不转移人事关系、编制还在原单位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方式为其他部门和单位服务,包括承担课题、提供咨询、参与技术攻关、讲课讲学等,并制定确保交流人员、在编单位、服务单位三方合法权益的办法。

公务员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公务员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公务员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近年来,公务员的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公务员已成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青年争相报考的热门职业。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及其待遇的不断改善,对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导致了公务员队伍交流减少,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目前公务员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交流工作认识不足,交流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公务员对交流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思想误区,把交流理解为分流,把交流与职务升降等同对待,只有提拔了才愿意交流出去。在一些干部中,“人往高处走”的观念根深蒂固,只想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或单位去,不愿交流到基层去。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加大、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务员岗位被视为“铁饭碗”,有的同志对公务员身份看得很重,担心交流出去会失去公务员身份,所以不愿意交流到企事业单位去工作。此外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别、单位差别、岗位差别、条件差别、待遇差别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务员交流的积极性。

(二)交流机制不健全,公务员队伍活力不足。《公务员法》颁布后,对公务员交流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公务员法》对公务员交流只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条件标准、岗位要求、交流期限、交流形式和交流办法等都没有统一的操作程序规范,不易于操作,所以除了领导干部交流相对多一些外,普通公务员交流力度不大,公务员队伍整体显得活力不足。比如有的同志在机关和基层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甚至十几年,没有机会参与交流,一直原地踏步,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领导干部因而思想禁锢,墨守成规,毫无创新;有的公务员在一个单位或同一岗位一呆就是三五年或甚至干到退休,对工作缺乏激情,单位人员老化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乡镇工作的一般公务员,由于乡镇不设非领导职务,晋升无望,既上不去,也出不来,工作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

(三)交流方式单一,跨部门交流较难。目前公务员交流还主要是在本系统或本部门之内,交流的渠道不多,范围较窄,力度不大。跨部门、跨系统交流较难,交流方式单一。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主要是组织调配派遣,通常根据组织和工作的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公务员交流的去向和职位,而个人申请交流较少,因而缺乏在一定条件下自主流动的动力。此外,一些部门和岗位专业性很强,对人才有特殊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公务员的跨部门交流。

(四)交流的科学性不强,交流效果不理想。

有些地方或单位虽然也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但执行得不够好,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单位只是注重公务员交流的形式,把公务员交流变成领导内定或协商性的岗位交换,走一下过场。有的单位领导不是从干部培养、结构需要、工作需要、整合资源的角度来考虑交流干部,只想将能力不强、表现欠佳或“不听话”的同志交流出去,然后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听话”的人交流进来,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这样的公务员交流只能是败坏作风,事倍功半。有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公务员的能力、特长和家庭等具体情况,随意、频繁交流干部,致使干部交流到新的地方或岗位后,人际关系陌生,协调能力下降,工作难以开展,无法照顾家庭,产生逆反心理,干部交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社会上所讲的“干部交流、浪费汽油”。

二、进一步推进公务员交流工作的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端正交流态度。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一定层次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交流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是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人盘活了,积极性就会得到调动。实行交流制度,对于合理调配人员,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增强机关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公务员交流的意义,端正态度,切实抓好公务员交流工作。

(二)健全公务员交流制度,规范公务员交流工作。

1、制定公务员交流的实施办法。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公务员交流的具体实施办法,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对象,明确公务员交流范围、比例、方式、条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努力形成有序、合理、健康交流的长效机制。

2、建立公务员交流的激励机制,把交流工作与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奖惩、培训及工作福利待遇等挂钩。把交流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对经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锻炼,特别是交流到基层、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工作,自觉接受锻炼和考验且实绩明显的优秀公务员,优先提拔使用。

3、完善公务员交流的社会保障措施。要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地区、单位之间客观条件的差异,改善交流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对那些主动自愿交流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应让他们在经济待遇方面得到较好的保证,真正调动公务员流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创新交流工作思路,推进多种形式的交流。要根据公务员的需求和成长规律,通过组织配臵交流与个人自愿交流相结合,工作安排交流与培养交流相结合,系统内交流与系统外交流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务员交流。

1、进行转任交流。公务员在同一岗位或同一职务工作时间较长,容易产生工作麻痹,甚至滋生腐败,应该进行届满交流。单位内部要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以不同岗位来锻炼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交流的重点应是各单位管人、管钱、管物等重要岗位,交流的时间可视各地的实际及岗位职务特点来设定,一般应不超过5年。

2、进行挂职交流。为解决年轻优秀公务员经历单

一、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限等问题,可根据公务员个人专业经历、自身特长、工作经验等,通过公开选调、自愿报名或组织选派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年轻干部安排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方或先进发达地区、上级有关部门去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让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交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3、进行竞争性交流。对一些重要岗位、敏感岗位,或者在同一地区、同一部门任职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各种人际关系的职位,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传统观念,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促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4、进行安臵性交流。对于那些经验丰富、临近退休、缺乏上升空间的公务员,特别是在乡镇机关工作的一般公务员,可以在充分保障其权益,并尊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安排到既便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能力特长和工作经验,又便于照顾家庭的地方或企事业单位去工作,让他们心情愉快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

第三篇:公务员管理工作交流发言

公务员管理工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区按照“抓实基础、分类施策、规范管理、保障权益”的工作思路,以创新举措抓日常、强化激励树导向、突出考核严管理,严把政策保权益四项举措,聚力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打造全区公务员新时代担当作为真本领。

一、创新举措抓日常。

以“制定一个考核办法、建立一个管理平台、实行绩效化管理”目标为指导,创新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科学制定《办法》。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经区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制定印发了《**区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提供政策指引。打造便捷平台。投资34万元,创新建立了公务员平时考核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平时考核,公务员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考核全过程,实现程序优化、简便易行和考核移动化。目前,**区公务员平时考核管理平台已全区推广实施。严谨考核程序。将公务员平时考核管理平台同《**区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相结合,按照“周纪实、月小结、季考评、年鉴评”的考核流程,依据公务员德、能、勤、绩、廉日常表现,精准、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拓展提醒对象。将干部不足提醒促成长制度贯穿于平时考核全过程,实现了干部不足提醒促成长制度提醒对象由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拓展延伸覆盖。

二、强化激励树导向。

深化结果运用,树立正确导向激励干部。选人用人导向。灵活运用“三项机制”等制度,严格落实“凡提四必”“三个不上会”“两个不得”和“五个不准”等要求,树立起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风向标,不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待遇落实导向。全面执行《关于调整公务员奖励奖金标准的通知》《*高新区(长青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补贴实施方案》,落实626名公务员嘉奖奖金93.9万元、163名记三等功公务员奖金48.9万元、高新区工作人员所在镇区2倍工作补贴,执行带薪年休假等制度。按照所在镇区离城距离,执行400元、500元、600元乡镇补贴待遇差异化政策。关心关爱导向。创新建立夫妻双方在镇机关工作台账,将工作年限5年以上且家庭有实际困难的28人纳入范围,将夫妻一方优先调回城区工作,切实解决镇机关工作人员家庭生活实际困难,对因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重大变故等情况导致生活困难的2名公务员分别给予5000元补贴。

三、突出考核严管理。

以“知事识人”为核心,坚持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聚合发力、考准考实。明晰权责补短板。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严格考核内容、标准和程序,控制优秀比例,对科级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分类审批优秀名额,有效杜绝领导干部占用一般公务员指标名额。2021,全区参加考核1498人,审批优秀405人。注重一线促活力。将7名驻村优秀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1名单位连续三年目责考核优秀等次的主要领导干部直选考核优秀,不占用本单位代秀指标名额。严把程序促公信。对各单位申报的考核优秀等次人选意见,严把资格条件审查关,3名目责考核为良好单位主要负责人取消评优资格,4名受党政处分.3名病事假超过半年人员,考核确定为不定等次。创新机制优培育。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渠道,持续实施年轻干部配备“3+5”计划(年内至少配备3名30岁左右的正科级、5名28岁左右的副科级领导干部),择优选派年轻干部赴信访维稳、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一线岗位锤炼锻造,扎实推进“走出去”“1331”党政人才培养活动走深做实,努力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四、严把政策保权益。

从严从实执行政策规定,加强公务员管理,保障公务员权益。自查政策落实。对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落实情况开展全面自查自评,制定印发了《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机关工人人事管理和工资福利管理权限的通知》,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机关工人人事管理和工资福利管理权限进行规范调整,确保各项福利待遇政策有力落实。深化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创新建立“基础分+加权分”的计算办法,对符合晋升条件干部按任职年限、考核等次、奖惩等逐项量化打分,降序排名,有效化解了区级机关晋升矛盾突出问题,实现了应套尽套,审批名额内应升尽升。严格奖惩机制。严肃执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关于受党纪处分公务员考核有关问题的答复音见》等相关规定,对称职以下等次人品严格执行扣发相关津补贴的规定,近三年执行25人次,有效激励了基层公务员担当干事的热情。

第四篇:第13章 公务员交流

第13章 公务员交流

二、单选

1、公务员内部的交流,只是工作职位和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化,但不涉及(A)问题。

A、公务员身份;

B、公务员职务;

C、公务员岗位;

D、公务员级别。

2、公务员不能为交流而交流,必须在充分考虑(C)实施公务员交流的前提下进行。

A、个人意愿;

B、生活需要;

C、工作需要;

D、领导意愿。

3、公务员对于交流安排如有不同意见,可向组织提出,但不能(B)。

A、服从组织安排;

B、借故拖延或拒不服从;

C、服从组织管理;

D、提起申诉。

4、公务员的调任工作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杜绝调任工作中的(A),切实保证调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A、主观性、随意性;

B、偶然性;

C、人为因素;

D、主观性、偶然性。

5、调入的首要条件是要有(D)。

A、编制空缺;

B、职数空缺;

C、任职资格;

D、职位空缺。

三、多选

1、公务员交流制度包括公务员()进行交流。ABD

A、在公务员队伍内部的流动;

B、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C、与私营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与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从公务员交流的具体形式和性质看,一般有三种方式,即()。ABD

A、调任;

B、转任;

C、晋升

D、挂职锻炼

3、为使公务员交流达到预定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施公务员交流制度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BCD

A、依法进行的原则;

B、适才适用原则;

C、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D、合理的原则。

4、我国交流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曾颁发以下()哪几个文件来进一步促进交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ABCD

A、《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

B、《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C、《公务员法》;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5、依照我国的《公务员法》,调任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ABC

A、依法原则;

B、计划原则;

C、严格考察与必要时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D、职数原则。

6、调入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A、在编制和职位允许的情况下,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公务员调入计划,提出拟调入人员的要求和资格条件,确定报名范围;

B、如有必要,对符合条件的人进行考试;

C、对初选合格的人员进行严格考察,考察确定的人员报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确定资格;

D、报任免机关进行任命,有的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方可正式到岗任职。

7、公务员的转任只意味着()。ABCD

A、公务员职务关系的变更;

B、不涉及职务关系产生和消灭的问题;

C、不涉及进出公务员队伍;

D、不改变转任者的公务员身份。

8、实施挂职锻炼应注意哪几个问题?BCDA、考核挂职锻炼人员的素质;

B、掌握好挂职锻炼的时间;

C、要使锻炼工作落到实处;

D、加强对锻炼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五、简答

1、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2、简要概括交流制度的实施原则。

3、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适用于转任的情形主要哪几种?

4、挂职锻炼的特点是什么?

六、论述

1、论述公务员转任的条件和要求。

答案

五、简答

1、答案: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1)有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丰富公务员的实践经验,更新公务员的知识,提高公务员的管理水平。(2)可以对公务员的工作和职位进行必要的调整,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3)有助于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防止公务员久居一处而形成各种关系网。同时还可避免因公务员长期在一处任职而易出现思想因循守旧、封闭僵化现象,以利于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进取心,更好地开创新的工作局面。(4)能够帮助公务员解决一些个人的实际生活困难,解除公务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答案:交流制度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公务员交流制度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进行的原则

(2)适才适用原则

(3)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4)合理的原则

3、答案: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适用于转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工作需要,有组织、有目的地选调人员充实或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这种转任具有指令性,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必须服从。

(2)根据工作需要与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公务员积极性的原则,通过转任对公务员进行职位调整。这种调整既不涉及晋升,也不涉及降职,更不是行政处分,只是同级间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就是通过转任来进行的。

(3)对超编人员的调整和空缺职位的补充。

(4)为满足公务员的自身发展,更好地发挥公务员的作用而进行调整。(5)通过转任帮助公务员解决个人、家庭的实际困难。

4、答案:挂职锻炼与调任、转任相比,具有下述特点:

(1)不改变公务员身份,不改变公务员的隶属关系。

(2)有时间性。

(3)内外混合型交流形式。

六、论述

1、答案:公务员的转任要受一定的条件限制,要符合以下相应的要求:

(1)转任必须在公务员机关系统内进行,在法律规定的公务员范围之内进行。

(2)转任必须符合拟转任职务所规定的条件要求。为保证公务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国明确规定了转任者要具有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及相应的资历、经验等,规定了接受转任的单位必须对其进行认真考核,确认转任者是否具备拟任职务所需的资格条件。

(3)转任是一种平行调动,只能在相同级别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不能以转任程序代替公务员的职务升职程序,不能通过转任随意地提拔或降低公务员的职务。

(4)转任必须符合规定的编制员额和职位结构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职位空缺,不能在满编或超编以及违反职数比例的情况下接受转任的公务员。

(5)公务员的转任必须按规定办理人事调动手续。

第五篇: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

滴水成海 求进虚怀

——三年工作心得体会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走上公务员这个工作岗位已经三年了。三年很短,弹指一挥间;三年又很长,我经历很多,实践很多;有苦有乐,有付出有回报;有思想上的洗礼,有工作上的历练。在领导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由一名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行内人,回顾三年来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主要体会如下:

一、要乐于提升自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自己有的是满腔的激情,缺少的是满腹的经纶,专业知识不熟悉,业务技能不精通,开展工作总觉得缺少底气,效率不高,“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让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学习者,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本领域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做到“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为此,我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一是向书本学。读书可以启智,只有站在智者的肩膀上,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纷纭混沌的现象,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工作的新路径, 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找到突破口和垫脚石。二是向他人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能让我们更好地快速成长。在工作中,我虚心求教、细心观察,身边的同事在工作当中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方式方法,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向他们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快速熟悉工作。三是向实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在工作中,我经常跟随同事深入到民政工作的主战场和基层最前沿。无论是访贫问苦、信访接待还是调查研究,我都非常珍惜深入实际的机会,坚持多接触群众,多了解社会,多研究问题,不放过每一个调查对象、线索、数据、情节,做到“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实践中获取新知,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勇于磨砺自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刚刚作为加入机关队伍的年轻人,接触基层少,联系群众少,缺乏艰苦环境磨练和社会实践经验,虽然有学历、有想法,但看问题、办事情容易纸上谈兵,化解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更要利用一切工作机会磨砺自己。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具体的就是善办小事,乐办苦事,敢办难事,最终使自己能办大事。善办小事: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只有能够把握细节的人,只有能作好小事的人,才能把握宏观,才具备作好大事的扎实功底。工作中,对于会务管理、文件印刷、跑腿送信等小事,我都能认真完成,绝不马虎。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磨练了我的意志,养成了做事周全、考虑问题全面的思维习惯。乐办苦事:办公室事多人少,除了自己负责的文字工作外,各类台账整理、内网运行、文书档案整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我也都积极主动去学习,去完成,正是乐于做苦事,我很快熟悉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敢办难事: 我的切身感受是只有敢于做难事,才能积累真本领。2010年,领导要求我独立完成《民政专版》的组稿任务,因为涉及到各科科室的业务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各个科室,文字要求又比较高,一开始我有些退缩,后来,我把这件事当做“天

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磨练,积极跟各科室对接,敲定特色亮点工作,组织材料,反复推敲,最终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心智也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积极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以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要敢于超越自我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离开了开拓创新,不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去大胆地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能导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衰落。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也不能固步自封、默守陈规,要弘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更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工作中,我感受到了社区“大党建”对提升社区管理的作用,感受到了居家养老,第一,思维方式要创新。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力求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项决策的提出,都有前瞻性、科学性。第二,服务内容要创新。要把握需求,主动设谋。要全面了解机关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领导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针对领导的工作需求,主动地参与谋划,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提出可操作性强、有参考价值的几种预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我区大学生村官徐俊正是善于创新,立足于社区实际,独立研发出“镜面传媒系统”,成功投入市场运营,成为社区主体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要向实践学习。突出抓调研,不断提高参谋服务水平。要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勤于并善于调查研究,要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和意见,力求调研到关键处、参谋到点子上、服务到决策中。要坚持实践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问题重实际,不主观臆断;反映情况说实话,不报喜瞒忧;解决矛盾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向群众学习,用服务员的态度解决问题。

四、要甘于奉献自我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自怜,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就是一种奉献。三年来的工作经验也告诉我,奉献自我,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只要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

民政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困难群众,社会竞争能力弱,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深刻地认识到群众的疾苦,因此,我能从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对待每一个上访群众、每一个咨询电话、每一封群众来信,我都能做到热情接待、热心解答、认真回复,始终满腔热情地解疑释惑,直到群众明白,对于不属于自己部门解决的问题,能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的我也积极帮助协调了解,明确地告诉群众该到哪个部门,带哪些手续,不让群众来回跑;在接待思想偏激、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低、情绪激动、期望值又高的上访群众时,对其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违反国家政策的要求,我也能认真解析,做到用真情去融化、用耐心去劝说疏导,直到群众理解、宽容,等等。看到残疾人员找到工作、困难家庭得到补助、孤寡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展露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意义。其实,每一位公务员都一样,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诚心诚意去完成每一项工作,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到细心听、用心记、认真办,直到群众满意为止,时刻竭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以上是我三年来的工作心得,掩卷而思,深知有些想法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有些做法也尚待继续身体力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名新兵,应该要做、必须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上下求索,坚定前行。

下载第12章 公务员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2章 公务员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交流方式有哪些

    公务员交流方式有哪些?公务员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

    第13章 公务员交流案例(模版)

    第13章 公务员交流 材料一: 从2008年开始,打破公务员“部门终身制”的合肥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将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自5月26日动员大会以来,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历经动员......

    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一、公务员交流的含义与意义 公务员交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

    公务员培训交流发言[合集5篇]

    公务员培训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和同学,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发言,下面我就这次培训情况,向领导和各位同志们作一下汇报,为期15天的培训就要结束了,在这期间我感触......

    公务员轮训心得体会交流发言材料

    公务员轮训心得 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学员xx。很高兴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与大家交流本次轮训的心得。 很荣幸参加本次公务员轮训,在这紧张、充实的培训中,在......

    2010 1118 新进公务员座谈会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学们: 下午好!我是来自政法委的周蔚。首先感谢区委组织部、区公务员局和区委党校为我们新进公务员创造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自己进入公务员单位两......

    公务员每两年岗位交流一次

    为解决公务员一次分配、一岗终身制带来的种种弊端,安徽省合肥市积极探索公务员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建设,率先在全国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实现了公务员交流轮岗的法制化、常态化。今......

    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9.1公务员交流、回避的含义与意义 1.【简 答、多选】公务员交流的含义?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