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
31、龙粳
36、龙粳
37、龙粳
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
24、龙庆稻2号、龙粳
27、龙粳
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
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
1、根白而旺。
2、扁蒲粗壮。
3、苗挺叶绿。
4、秧龄适当。
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
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
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术。74.7%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九)收获技术标准。
(1)直收时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 cm。(3)技术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4)收获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获损失: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
第二篇: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稻谷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丰市其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中稻谷生产的有关定义、生产技术以及收获、运输、贮藏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丰市无公害稻谷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1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116—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3.2安全排水期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4 一般要求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116—2002的规定。4.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本地审定并在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4.3 肥料使用准则
4.3.1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3.2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4.3.3 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附录A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示。
4.3.4 安全排水期7天。4.4 农药使用准则
4.4.1 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附录B规定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禁用农药品种;附录C列出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4.4.2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4.4.3 安全排水期5 d~7 d。4.5 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稻谷栽培应注重以下技术要点。5.1 选用抗性强水稻品种
选用抗虫、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并注意定期更换。本公司种植品种主要为淮稻5号。
5.2 合理稀植
本公司水稻种植采取移栽方式。种植密度一般肥沃田、前作蔬菜田,每亩插1.8-2万丛;泥砂土田、肥力中等田,每亩插2-2.2万丛;易跑水跑肥田,靠插不靠发,每亩插2.5-3万丛。一般要求亩最高茎蘖数为28-30万苗,每亩有效穗18-23万穗,成穗率70-80%。
5.3平衡施肥
5.3.1 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5.3.2 施肥方法
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蘖肥各占50%。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专用复配肥料在平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但在砂壤田不宜采用。
水稻追肥,应做到“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后健不早衰”,穗肥适当早施,一般不施粒肥。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根
据土壤肥瘦,分蘖肥一般亩追施尿素8-10kg,加硫酸钾5-6kg。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等)和以硝态氮肥作基肥生产的复(混)合肥作追肥。大力推广叶面喷施微肥、生物钾肥、有机液肥。
5.3.3 安全间隔期 15天以上。5.4 合理灌溉 5.4.1 灌溉水质要求
应符合NY 5116—2002的规定。5.4.2 灌溉方法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浅水活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深水孕穗,干湿壮籽,达到叶青脚秀,谷黄秆绿,穗大粒多的高产长相。插秧时,水不宜过深,防止漂秧。秧插完后适当将水灌到5cm深。移栽后35-40天进入分蘖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应撤干田水晒田,沙壤土土层薄,不可晒开裂;耕层厚、土质肥沃田要重晒,晒至田泥开鸡爪裂为宜。孕穗期是需水关键阶段,灌水10cm,不可脱水。抽穗期至成熟期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有利灌浆结实,籽粒饱满。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6.1 农业防治
6.1.1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6.1.2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6.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6.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6.4 药剂防治 6.4.1 主要病害的防治 6.4.1.1 稻瘟病
依据GB/T 15790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667 m2用三环唑20 g~25 g或稻瘟灵28 g~40 g喷雾防治。
6.4.1.2 稻纹枯病
依据GB/T 15791的规定,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667 m2用井岗霉素10 g~12.5 g加水50 kg喷雾1~2次,低于此指标可以不施农药。
6.4.1.3 白叶枯病
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于发病初期每667 m2用叶枯唑30 g~4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之后,水稻叶片受到损伤,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病情暴发。6.4.1.4 恶苗病
采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溶液浸种。6.4.1.5 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667 m2用井岗霉素10 g~12.5 g兑水50 kg 对穗部进行喷雾。6.4.2 主要虫害的防治 6.4.2.1 稻飞虱
依据GB/T 15794的规定,当百丛虫量达1 500头~2 000头,每667 m2用噻嗪酮7 g~10 g或吡虫啉1.5 g~2 g兑水50 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6.4.2.4 稻纵卷叶螟
依据GB/T 15793的规定,掌握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头~85头、孕穗期40头~6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杀虫双、杀虫单;此外,也可用毒死蜱32 g~40 g兑水50 kg喷雾稻株中、上部。
6.4.3 杂草防治 6.4.3.1 秧田杂草防治
于播种后0~10 d,每667 m2用杀草丹乳油100 g~125 g、禾草敌乳油96 g~140 g或丁草胺30 g或苄嘧磺隆1.5 g~2 g兑水30 kg喷雾。
6.4.3.2 移栽前杂草防治
可在移栽前2 d~10 d,每667 m2百草枯20 g~40 g兑水50 kg细喷雾,杀灭田间杂草。6.4.3.3 本田杂草防治
于移栽后5 d~10 d,每667 m2用禾草丹乳油100 g~125 g或吡嘧磺隆6.25 g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 g~30 g拌化肥或细泥土30 kg撒施。收获、运输、贮藏及副产品处理要求 7.1 收获
实行无公害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
7.2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7.3 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7.4 副产品处理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垄糠、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稻糠稻作;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
本规程从2012年1月起开始执行。
第三篇:宿迁市2012年水稻生产技术总结及2013年生产技术意见
2012年水稻生产技术总结及2013年生产技术意见
宿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今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在省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干群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生产投入,进一步强化实施“水稻四改”工程,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全市水稻生产再创佳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生产特点
(一)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我市实收水稻325.04万亩,比上年增6.36万亩,增2.0%;单产595.9公斤/亩,比上年增31.9公斤/亩,增5.66%;总产193.68万吨,比上年增13.87万吨,增7.7%。其中,籼稻85.89万亩,比上年减10.83万亩,减11.2%;单产591.9公斤/亩,比上年增35公斤/亩,增6.28%;总产50.84万吨,比上年减3.03万吨,减5.6%。粳稻238.85万亩,比上年增17.01万亩,增7.67%;单产597.3公斤/亩,比上年增29.8公斤/亩,增5.25%;总产142.67万吨,比上年增16.78万吨,增13.33%。
(二)穗粒结构“四增”
全市水稻亩平均成穗22.3万,与去年相比,增0.5万,增2.3%;每穗粒数129.6粒,增0.4粒,增0.31%;结实率91.3%,增4.0%;千粒重27.0克,增0.2克,增0.75%。其中杂交籼稻亩平均成穗15.5万、每穗粒数185.6
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7.8克,分别比去年减0.2万、增7.5粒、增2.3%、增0.6克;粳稻亩平均成穗23.9万、每穗粒数121.1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6.8克,分别比去年增0.1万、增3.4粒、增3.7%,增0.2克。
(三)气候条件总体有利
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对水稻生长利多弊少,水稻栽插期干旱,水源紧张,栽插推迟,生长中期气温较高,生育进程加快,生育后期温光适宜,灌浆充分,产量增加。
手插稻育秧期间(5月10日至6月15日),日平均气温22.9℃,比去年高0.9℃,比常年高1.0℃,降雨量较常年偏少,仅有39.0mm,比上年少19mm,比常年少31.2mm,部分高岗地区秧田受旱。机插稻育秧在5月下旬开始,降水少,气温高,一部分田块因缺水导致出苗不齐。
今年我市水稻普遍在6月15日开始栽插。由于前期降雨偏少,缺少水源,6月底至7月12日连续阴雨,严重影响栽插进度,尤其是机插稻,沭阳县西南部和沂河以北、泗洪县西南岗等地区水稻栽插推迟到7月15日才结束,比往年栽插期推迟10天左右。
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分蘖期,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积累营养物,为分蘖成穗和形成大穗打下基础。7月10日至8月10日平均气温29.1℃,比常年高1.9℃;日照时数234.2小时,比常年高33.8小时。
8月中下旬(8月11日至8月31日)水稻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温度正常、雨水偏多、光照偏少,但能满足水稻生产需求。此期间日平均气温25.7℃、日照时数82.1小时、降雨量130.3mm,分别比常年低0.1℃、少48.7小时、多26.8 mm。
8月底至9月上旬是水稻抽穗扬花期,此阶段日平均气温22.8℃,比常
年低0.8℃;降雨18.9mm,比常年少27.0mm;日照58.1小时,与常年持平,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水稻抽穗扬花。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10日-10月20日)是灌浆结实期,温度适宜、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增加粒重。此阶段日平均气温19.3℃,比常年的高0.4℃;降雨22.9mm,比常年减少49.4mm;日照244.8小时,与常年持平。由于气温偏高,有利于水稻后期产量形成,水稻千粒重增加,特别对于迟熟的水稻品种和直播稻,后期生长较为有利。
(四)病虫害偏轻发生
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6月12日秧田一代灰飞虱虫量达到高峰,与常年时间相当,全市平均58.2万头/亩,重发田块虫量高达300万头/亩。6月底二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203.2头/百穴, 比去年高25.6头/百穴。7月下旬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302.1头/百穴, 比去年高114.2头/百穴。由于防治措施到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降低,平均病株率低于0.5%,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2.61万亩,比去年少13.84万亩。是近几年最轻的一年。
二代稻纵卷叶螟零星发生,无明显迁入峰。三代稻纵卷叶螟8月7日出现蛾高峰。亩蛾量8-3500头,平均260头,田块之间差异大。8月下旬普查,田间卷叶率为0.1%左右,是近几年来最轻的一年。
四(1)代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系统田6月25日始见,比去年早28天。8月7-9日大田普查,全市五(2)代白背飞虱虫量2-8000头,平均737头,虫量为近几年同期最高。
褐飞虱迁入迟、虫量低。9月下旬普查,虫量2-150头,平均百穴13.1头,是近年来虫量较低的一年。
水稻纹枯病是我市常发性主要病害,与常年发生相同,栽插田发病早,直播田发病迟、扩展快,9月下旬病情稳定,9月18日普查,病穴率2-100%,平均45.5%,病株率0.5-76%,平均19%,与常年持平。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加重,密度5-350株/平方尺,平均为16.5株/平方尺。草相复杂,其中危害较重发生数量较多的杂草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异型莎草、瓜皮草、鸭舌草等。水旱兼生和旱地杂草向直播稻田蔓延,如狗尾草、牛筋草、双穗雀稗、游草在局部地区发生趋势加重,面积扩大。杂草稻在新直播稻区发生趋势加重,宿豫区、宿城区等地直播稻田杂草稻穴发生率达60%以上,最高的达90%,损失较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今年我市除了继续实施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和水稻直补之外,在水稻籼改粳地区又以良种物化形式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农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县区都成立了支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广播、电视、走村串乡等形式广泛开展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宣传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市、县(区)分别成立了惠农政策落实检查小组,自下而上,严格核查,核对补贴清册内容与核定的农户水稻种植面积、金额是否一致、是否公示等。通过精心组织,逐级布臵,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个环节,使惠农政策对稳定和发展我市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农民加大了种田投入,据调查,本稻田每亩地用工和物质投入比去年增加了近百元,商品良种率达100%。
(二)深入开展“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高产技术普及化
今年,全市落实水稻籼改粳面积60万亩,直改栽面积10.5万亩,旱
改水10.2万亩,手改机42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按照“扩量增规模,提档上层次”的思路,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三改一创建”活动,全市共落实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52个,较上年增加17个,其中整县制推进1个(沭阳县)。为切实做好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自项目下达后,各项目县(区)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各示范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了专家技术力量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积极争取资金开展自创自建工作。按照“一推四普及”和“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各示范片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观摩、黑板报、广播、电视和技术明白纸等形式,组织农技人员下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强示范片的宣传力度。我市宿城区,在各个乡镇均建立书记、镇长指挥田,实行每月观摩一次,考核评比通报一次,对于落后乡镇,由镇长做表态发言。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观摩评比制度。据统计,在实施过程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316期、召开现场观摩119次、投入技术人员285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6万份、扶持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716个、培训农民21.7万人次、辐射带动120万亩。同时市级农业部门也成立了督查小组,定期督查指导,并通过简报形式通报督查结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项目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各项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根据田间测产,全市52个万亩示范片有12个达到A级标准。
(三)建设综合展示基地,加快技术创新与转化
今年我市继续抓好水稻综合展示基地建设,始终把展示基地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载体,除了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展示基地之外,泗阳、泗洪、宿城区也都建有展示,各项目组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为目标,集中展示了一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和杂交粳稻,结合
当地实际和生产上的需要重点做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技术、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等新技术示范,大力开展育秧产品、育苗基质和后期叶面喷施调节剂等示范。同时为提高展示基地知名度,扩大展示基地辐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各项目组以展示基地为样板针对当前限制我市水稻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分地区、分阶段举办技术培训班,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召开现场观摩会。
(四)优化品种布局,加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的推广 为加快水稻新品种更新、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规模化生产、增强稻米产业化开发水平,今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 “高产、优质、多抗”为方向,不断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宣传。从2月份开始,我们联合有关种子企业,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加强优质良种的宣传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全市形成了粳稻品种主要以连粳7号、武运粳
21、宁粳4号主体,搭配徐稻5号、连粳6号等品种;籼稻品种主要以II优系列为主体,两优系列等品种。2010年全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273.3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4.1%。
(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农民种田科技含量和产量水平,今年市、县、乡各级农技部门借助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实施机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召开生产现场会、印发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推广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稻、肥床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等稻作技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详细讲解关键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修正不规范操作程序,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推广麦秸还田机插稻188万亩、精确定量栽培162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13万亩次、分别比上年增加42万亩、26万亩、108万亩次。
(六)创新形式,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
为确保水稻生产健康发展,我市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为农服务机制,引导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当地种植大户和部分农民成立了水稻育秧、水稻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服务组织队)25家,鼓励有经验的农户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据初步统计,今年新增50亩以上种植大户300多户,流转土地近10万亩。专业合作社(服务队)按照“五有”(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整的服务档案)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收)专业化服务,每个服务队根据服务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标准;与农户签订了服务合同,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档案,对服务农户、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农户评价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
三、2013年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水稻“四改”和高产创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水稻生产的茬口安排和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单产提高至610公斤,总产达200万吨以上,品种优质化率达95%以上。
(三)主要措施
1、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粳稻品质优、产量高、出米率高和价格
高等比较优势,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全市 “籼改粳”步伐,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种植粳稻,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全市水稻品种布局为:粳稻品种以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1为主体,搭配连粳6号、连粳9号等;籼稻品种以II优系列、两优系列为主体。杜绝“一县多品”、“一乡多品”甚至“一村多品”和“籼粳插花”种植现象,发展规模化生产、订单种植,推动产业化经营。
2、提高技术到位率。重点提高机插稻、秸秆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栽培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抗灾减灾技术的到位率,控制直播稻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机插稻、麦秸全量还田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组装集成适宜于当地的高产实用栽培技术体系。
3、继续推进水稻四改,提升高产增效创建层次。今年全市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市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2013年是我市实施的“水稻四改”三年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将巩固前两年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水稻四改”规模,提升高产增效创建水平,通过增加示范点和示范面积,提高高产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步伐,推动我市水稻生产水平的再提高,实现粮食高产的普及化。
第四篇:黑河金三角煤矿井下水害事故总结报告
黑河金三角煤矿井下水害事故总结报告
根据黑河市煤安全字{2011}102号文件要求,我矿在6月25日早班举行了井下事故演练,现将演练情况报告如下:
一、井下水害事故演练记录 演练项目:井下水害事故应急救援 演练时间:6月25日早班 水害事故地点:西翼运输平巷
6时30分值班技术矿长李万昕汇报(模拟):西翼运输平巷发生工作面透水事故,巷道水量增大,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限,人为无法控制。
矿调度员白玉兰接到事故汇报后,6时31分用电话通知:跟班井长明龙把工作面工人带出来。6时32分通知矿总值班陶常洪6时34分通知水泵工马洪波坚守岗位不能停泵。6时35分调度员白玉兰接到现场汇报电话
6时37分跟班井长明龙汇报:我们的人全部撤出来了。
6时38分用电话通知矿长丁兆友、6时40分通知机电矿长代文龙、6时41分通知安全矿长唐志辉。
7时00分矿水灾总指挥到调度室,接着副总指挥和矿各部门领导依次到位。7时14分医院、救护队、矿机电、安监、生产各部门依次到位。
7时05分发生事故工作面班组的班长汇报:我们的人全部撤出来了。7时10分救援组组长贾德芳汇报:应急救援队12人全部集结完毕待命。
7点35分通知矿调度员白玉兰,水灾演练结束。救灾指挥部工作会议上各部门汇报: 技术组汇报:-170水平,涌水量50m³/h 副总指挥汇报:西翼采区10人,安全员1人,瓦检员1人共12人全部撤到地面。
安监汇报:井下跟班安全员历承宝协助人员撤离,安全员辛明军在副井井口进行上下井人员监控,安全员田得连在矿调度室待命。保管员汇报:已经准备好100条蛇皮袋。
二、演练成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亲临实战部署
矿领导对此次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高度重视,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模拟演练,都进行了具体部署亲临实战。
矿长丁兆友、安全矿长唐志辉、生产矿长陶常洪坐镇调度室,督导演练。
由贾德芳带领的救护小队能快速到达指定地点。
(二)演练目的明确,预案策划周密
从我矿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井下水灾事故的应急演练。
演练校验:
1、应急人员对水灾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2、调度系统对接听电话、记录等的规范、时效。
3、救护队、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
4、应急物资材料的准备情况。
三、演练存在的不足
(一)现场演练的回报环节不逼真,没有达到实战的理想效果。
(二)部分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不熟悉,演练时应用的不太熟练,各归口分工还不太明确。
(三)调度系统在接听电话、汇报记录方面不完整没有把演练的详细情况写清楚,演练时没有把井下具体人员的姓名写清楚,电话通知顺序没有按规程执行。
(四)救护队没有接受任务的记录,人员没有按规程规定的线路撤到安全地点,没有分析井下受威胁人员的撤离范围。井下受威胁地区没有及时断电,在演练期间没有给下井人员发放入井许可证。
(五)应急材料,工具没有准备齐全。
第五篇:中国东盟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总结报告
中国—东盟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总结报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财务司和种植业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下,在东盟秘书处的协助下,在来自东盟办事处、文莱、印尼、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21名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中国—东盟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于6月23日报到,24日开班,并于7月5日顺利结束。现将培训班的准备工作、运作情况及主要收获等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做好各项准备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在培训项目批准之后,我中心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我们借鉴国际培训经验,按照国际水准,严格要求,制定了2周的详细培训计划,制作了200多页的英文讲义/教案、国家报告和资料,安排了5个参观点和访问单位。有关邀请函、机票、住房、培训教室、教具和培训实验及参观访问基地的安排等在开始培训前全部落实。
二、严格按国际培训标准运作
培训开班时,全体学员有幸参加部里举办的东亚农业论坛。之后,由我中心组织了开班式,种植业管理司分管副司长到会讲话。我们按国际培训的高水准,进行运作,将整个培训分为四个部分:
1、国家报告
培训前期,我们请来自东盟各国的21名学员作了国家报告,交流了各国水稻种植和杂交水稻生产情况,共同分享了各国在水稻研究与栽培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交流,大家了解了东盟各国水稻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也使我方授课人员了解了学员的需求,增强了授课的目的性。
2、专家讲课
培训中期,我们安排中方专家介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水稻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杂交水稻种子繁殖、制种;杂交水稻栽培、水稻抛秧及杂交水稻IPM技术等。通过中方专家的讲课,各国学员较全面了解、学习了我国杂交水稻生产技术,特别是学到了抛秧和旱育秧等新技术,学员们很感兴趣。
3、访问科研和教学单位
培训中后期,学员们访问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了解了我国旱稻栽培和育种情况。参观访问了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品质所,了解了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的保护情况。
4、实地参观考察
培训后期,为增加大家对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实践的了解,我们组织学员们访问了湖南省农业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参观访问了浏阳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以及亚华种子集团。在湖南期间,大家有幸亲自聆听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有关科研人员的讲课,了解了我国杂交水稻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生产、制种情况。各国学员对能亲自聆听袁隆平院士讲课感到非常高兴。
两周的培训与考察,学员普遍反应很好,觉得收获较大,共享了水稻生产与栽培的经验,增加了对中国杂交水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了解,增进了东盟各国与我国的友谊。在结业式上,来自各国的学员都希望我们明年还能举办类似的培训班,也希望能与我国科研、推广、教学单位及科学家加强水稻科研和生产方面的技术交流。我们相信,这次培训与交流活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水稻育种与生产及农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促进我国与东盟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优质做好各项服务
该班学员来自东盟10个国家。各国风俗习惯不一。如何因人制宜做好服务,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我们深知,即使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也有可能因一点小事考虑不周,导致影响培训成效。
在教室和教具的准备上,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培训教室,并准备了书写投影仪和多媒体投影仪,有线与无线扩音设备,便于上课生动形象的交流与讲课。
在住房和饮食方面,确保住在三星级以上宾馆,自助餐与中餐轮换,宾馆就餐与外面就餐轮换。为照顾5位穆斯林学员,我们在饮食方面,尽量选择适合菜谱,每顿都有鱼和海鲜。
为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授课效率,开班式、结业式以及中方专家讲课全部使用英语,仅一位专家用了翻译。所有教案和国家报告全用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在车辆交通方面,安排了一辆26座的尼桑面包车随团,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接、送站准时,不晚点。
由于各方面工作和服务都比较周到、全面,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员的肯定,保证了培训、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最终评估中,各国学员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四、几点建议
1、明年再承办一期水稻生产培训班。学员们普遍反映,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世界领先。此次培训对于他们掌握技术、开拓思路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名额限制,来华培训人数有限。希望明年再办一期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特别是抛秧技术等),以加快杂交水稻技术在东盟国家的推广,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
2、此类培训涉及国家多,各国办事效率不一,各项准备工作要适当提前。
3、学员机票可购票邮寄。因PTA票手续繁琐,票价也贵。
4、目前,国内专家讲课费较高,该方面预算应相应提高一些,另外,培训总预算中应加入税金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