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州市安宁区企业科技特派员
兰州市安宁区企业科技特派员
甲方:乙方:丙方:派驻协议书
兰州市安宁区科技局(驻点企业)
(科技特派员)兰州市安宁区科技局制 2010年5月 日
经甲、乙、丙叁方共同协商,经乙方同意,甲方委派丙方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赴乙方考察、调研,参与科技创新工作,并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派驻期限:为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第二条 派驻期间,乙方为丙方在本单位内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并负责向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三条 派驻期间,丙方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根据乙方生产技术领域的基本状况、生产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研究制订乙方技术发展规划,并完成乙方认可的调研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思路或改进措施。
第四条 派驻期间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需要,乙方和丙方可另行签订技术保密协议,双方应严格遵守。
第五条 派驻期间,丙方在乙方的工作形式、工作时间等具体事宜,由乙、丙双方协商确定。
第六条 派驻期间,乙方可向丙方支付基本交通费、误餐费等生活补助,已支付数额不计入甲方向丙方支付的工作补贴数额内。
第七条 派驻期满,丙方在完成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甲方根据丙方提交的调研报告和工作总结,结 合现场审核情况,向丙方支付相应的工作补贴。
第八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第九条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派驻期满之日。
第十条 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三方各执壹份,甲方存档贰份。
甲 方:兰州市安宁区科技局
乙 方:(派驻企业)
丙 方:(企业科技特派员)
签订日期:2010年 月 日
第二篇: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
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
关于将各项惠民政策向农村计划生育户倾斜
实行与人口计生部门会签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需求,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提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健全以“奖励、优先、优惠、帮扶、救助、保障”为主体,以“财政投入,部门联动”为方式的利益导向机制。通过实行与人口计生部门会签,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与部门职责相互衔接,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投入到位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规范生育行为的作用,使之成为调节生育行为的重要举措,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会签制度
(一)会签内容及部门职责
会签内容: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所含概的“奖励、优先、优惠、帮扶、救助、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以部门职责为依据,凡涉及到能够体现党和政府心系群众、关怀群众的各项政策均为会签内容,重点解决和办好目前群众比较关心的各项惠民政策。
部门职责:
1、财政部门要合理运作,及时、足额拨付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确保2007年人均投入达15元,力争在“十一五“末人均投入达30元的标准。协助区政府做好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正常运转。
2、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严格履行职能职责,制定和完善着眼于长远,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利益导向机制。
3、教育部门负责优先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及二女结扎户子女入学、升学加分有关手续,全面落实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及二女结扎户子女“两免一补”政策。
4、卫生部门负责优先提供生殖保健和其他医疗保健等项服务,给予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对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及二女结扎户个人筹资时给予适当优惠。
5、民政部门负责优先为计生困难户提供各项社会救济,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在农村通过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采取政府与集体补一点,个人拿一点等途径,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优先推荐就业和劳务输出,优先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保险事业等。
7、科技部门负责优先提供各类技术培训,优先推广科技成果和新品种,优先安排科技立项和资金扶持。
8、农业部门负责优先提供致富信息和科学种植技术,优先安排科学技术示范项目,优先办理种子和提供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培训和农业低息贷款。
9、人事部门在学生毕业分配时,优先安排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及二女结扎户子女。
10、建设、妇联、旅游、文体、司法等其他政府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立足各自职责,积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
凡涉及以上政策规定的项目均为会签内容。
(二)会签程序
凡涉及以上政策的部门在落实有关非物质性奖励政策
时,实行主办单位与计生部门会签办理制度;凡涉及以上政策的部门在落实资金奖励政策时,应由主办单位与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共同会签,并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批落实,涉及资金额度过10万元以上的,在三部门会签完毕后,报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落实。
(三)督办落实
在会签完毕后,由主办单位负责督办落实,由人口计生部门实行监督,在涉及资金奖励的政策落实时,财政部门与人口计生部门共同监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明确会签工作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切实做到谁经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把关谁负责,谁会签谁负责。严格按会签程序办事,坚持原则,将每一项会签都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各街道、各部门要以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为职责,要尽可能的加大对各项政策落实的资金投入,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全面监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三)加强检查,强化监督考核。将会签工作与各部门目标任务考核连挂,把会签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目标任务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对会签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强化自我监督,实行民主监督。
第三篇: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张掖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多年实践表明,张掖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在科技,抓经济必须抓农业,抓农业必须抓科技,因此,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新路子。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重大机制创新。我市在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形式:
1、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市、县区共选派564名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科技推广力量。
2、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围绕十大工程技术需求,组建湿地保护、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现代示范农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着力解决“十大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选派科技副乡镇长。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农、林、水、牧、农机等部门选派了60名事业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特派员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培育树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户、典型户、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协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开发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4、选聘民间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115名农村中具有技术特长的农技人员、畜牧兽医人员、防疫人员、家畜配种员和农村其它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在当地农林水牧等领域靠科技致富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农村技术能人为民间科技特派员。民间科技特派员的选聘不仅弥补了国家层面技术力量薄弱,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激活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求,固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初步形成了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技项目拉动和专业协会联动等五种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抓点带面,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高台县民间科技特派员夏玉聪,每年自费订阅农业科技报刊20多种,引进新特品种菜70多个,创出亩收入上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各类示范点带动下,初步建成城郊精细蔬菜、荒漠地区设施农业、冷凉灌区设施葡萄、肉牛规模养殖、现代节水灌溉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日光温室面积达到5.4万亩,设施蔬菜5.25万亩,设施葡萄1196亩,钢架大棚5万亩,暖棚养殖700万头,制种70万亩,高效节水65万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
2、利益共赢,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甘州区大满镇紫家寨村科技特派员董杰,把全村养鸡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技术和销售难题,2008年,合作社总产值达4750万元,养鸡纯收入48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市场份额占张掖地区销售的60%以上。市委书记陈克恭实地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董杰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经验。
3、强化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特派员常年活动在生产第一线,深入到乡村千家万户,田头地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需求,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和“四到户”的要求,深入浅出地开展培训,全市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达4.2万人。
4、项目带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科技特派员驻村后,围绕当地优势产业,把寻求项目、争取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当地特点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近三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7550万元,实现年利润1000多万元。
5、创新机制,解决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断层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着重解决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法人科技特派员着重抓典型示范和共性技术推广;
科技副乡镇长着重抓农民技术培训;民办科技特派员就近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二)近年来,我市在科技特派员试点和推进过程中,按照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一批先进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科技能人、提升一批优势产业、引领一批农民致富的“六个一”要求,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对下派科技人员在编制、职务、工资、职称、考核、机构改革、提拔使用、社会保障等各环节都制定相应政策,主要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申报科技项目、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聘任技术职称。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奖励,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抓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初步形成 “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研项目拉动、院地科技合作、专业协会联动”六种运行模式。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检查督促、协调配合”五个到位,从而确保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市的顺利推行。
3、抓纽带,实现利益双赢。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型、技术入股型、资金入股型、中介服务型、法人创业型、带动产业型等六型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把自身的利益与农民、企业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得利,农民得利,特派员得利,形成长效的利益回报机制,实现“双赢”。
4、抓对接,实行双向选择。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同,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是挑选最优秀的科技人员下去;二是乡镇提出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要求;三是实行双向选择,供需对接。
5、抓根本,提高人才素质。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十分强调综合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三农”和专业技能工作;二是精通某一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三是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四是要求广大科技人员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遇,在创新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对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支持配合协调不够,比较偏重行政推动,缺乏导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办法,缺乏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的措施和手段;部分科技特派员仍然沿用过去蹲点跑面示范指导的做法,没有实行有偿服务,服务责任与个人利益结合不够紧密;下派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改革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县区农技推广站为指导、民间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这些年,关于乡镇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分分合合,科技服务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问题在于乡镇农技站不能摆脱乡镇的统配。为了使基层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取消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根据区域特点,设立县区农技推广分站,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选聘力度,建立一支离农民近、技术过硬,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赤脚型”、“永久型”民间科技特派员队伍。县区农技站负责培训民间科技特派员,提高知识水平,民间科技特派员直接面向农户开展服务,以此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2、创新机制,推动实体发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农民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专长,做好供需对接,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形成面向市场发展的结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直接导入产业基地和农户,与服务对象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把项目实施与培育农村生产力相结合,通过特派员创业,把生产、技术与市场连接起来,为农业发展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奠定基础;注重团体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尝试鼓励大学生就业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化。对新考录的掌握一定农业基本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分期分批下派为科技特派员;支持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创办实体、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返租倒包、科
技中介、技物结合、组建协会、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取得合法收入。
3、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探索农民科技特派员职称评定办法,对他们的技术服务给予肯定;把科技特派员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给予完成项目奖励或者下派期间上浮工资等奖励政策,成绩突出的可选派为科技副镇乡长,做出特殊贡献的可给予重奖;对聘用为科技特派员,特别是扩充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对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上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录用中可给予加分或者破格录用,逐步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保障经费,支持创新创业。设立科技特派员团队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推广和重点项目的引进及对民间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表彰奖励和服务手段的改善等。鼓励科技特派员和所在镇、村、民营企业联合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发项目投融资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服务,确保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技项目能够启动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涉农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尽可能将农业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5、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定期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的专家为科技特派员举办知识讲座,不断丰富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召开汇报会、现场观摩会、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去进修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6、加强管理,建全考核制度。修改完善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政府领导下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公室和各下派单位双重管制,下派单位要与科技特派员签定责任书,科技特派员要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双方承诺制并作为考核依据。积极探索涉农事业单位改革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由组织人事及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年终考核,评
优者不占用原单位优秀指标。把科技特派员的管理纳入到人才管理范围,完善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职称评定、评优等优惠政策。营造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创新机制、服务农村的创业环境,使科技特派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四篇: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
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
入驻企业(甲方):
派出单位(乙方):
科技特派员(丙方):
根据《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精神,经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丙方作为乙方派出人员到甲方任科技特派员,时间为2年,从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派驻类型为
(全职或兼职)。
2.派驻期间,丙方在甲方任
,主要任务为: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3.派驻期间,乙方确保丙方工资、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变动与乙方在职人员一样进行。
4.派驻期间,甲方承担丙方的食宿和基本交通费,为丙方提供必须的生活、工作条件,并提供每月
元生活补助,丙方可享受
次甲方承担交通费用的探亲。
5.丙方应认真履行《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科技特派员职责,完成本协议商定的工作任务。
6.派驻期间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甲方和丙方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的,双方必须严
格遵守。甲方应保障丙方派驻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安全。
7.协议未尽事宜,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8.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 2020 年 3 月31 日。9.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以及市科委各一份。
甲方(入驻企业):
乙方(派出单位):
丙方(科技特派员):
月
月
月
年 日年 日
年 日
第五篇: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才服务广东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国科发政〔2009〕1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2008〕50号)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科技特派员(以下简称“特派员”)是指立足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选拔,派驻到广东省内的相关企业、专业镇、高新区、民营科技园区、产业转移园区等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科技人员。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三条 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是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引导国内外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架起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创新资源与广东企业、产业、区域合作的桥梁,切实解决企业各类技术问题,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把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工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新学科建设思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企业科技特派员助理(以下简称“特派员助理”)工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第四条 重点任务
(一)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协助制定企业技术发展战略。根据技术和行业发展的趋势,特派员要在充分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基础上,收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信息以及国内外市场动态信息,掌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和资源布局,分析和研究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协助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
(二)协助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特派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发展战略,面向国内外寻找优势科技资源,努力促成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和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参与企业研发,解决企业生产和新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问题,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充分利用派出单位的科研、教育、人才等优势条件,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充分分析企业的技术需求,研究产业重大共性技术问题,整合产业和科技优势资源,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
(四)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服务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争取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或联合建设国家级或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优化企业研发团队,联合培养人才。通过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推动企业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奖教金等形式,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科技人员。
(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推动企业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技术管理制度,把企业培育成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发挥特派员所驻企业的典型示范效应,加快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带动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五条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全年接受申报,分批审核认定。第六条 派出单位应为高校或科研院所,并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2008〕50号)的精神制订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第七条 申报特派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高校或科研院所拟重点培养的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
(二)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
(三)具有扎实的相关产业领域专业知识,较强的研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四)对广东相关企业、产业创新有浓厚兴趣,有志于参与广东产 学研合作。
第八条 申报驻点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粤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二)自主创新意识强,为特派员安排合适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提供相应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信用良好。
第九条 派驻单位、派出单位、特派员应签订《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以下简称《派驻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派驻各方可根据需要签订知识产权、利益归属以及其它协议作为《派驻协议》的补充法律文件。
第十条 特派员派驻企业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派驻时间和派驻形式由派驻单位、派出单位、特派员三方协定。派驻期满后经三方协商同意,可向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办”)、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院合作办”)申请办理延期。延期的特派员纳入当特派员管理。第十一条特派员申报和对接。科技人员和企业通过网上申报和对接,企业与特派员签署《派驻协议》,经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派出高校或科研院所科技主管部门、省部产学研办和省院合作办网上审核通过,在线打印书面材料盖章后提交。
第十二条特派员认定。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根据《派驻协议》,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给予审核,对符合条件要求的特派员给予认定,并颁发“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
第十三条特派员退出机制。特派员进驻企业3个月内,如果特派员与企业双方确认无法履行《派驻协议》,可协商解除协议,并形成书面材料,经所在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单位签署意见后,报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备案。特派员和驻点企业可重新选择建立派驻关系。已联合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支持的,按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 特派员助理
第十四条特派员助理是特派员的助手,在驻点企业协助特派员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生产经营等工作,并在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第十五条特派员助理的派驻应以各方自愿为原则,特派员助理既可以是特派员研发团队里的其他科技人员,也可以是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派驻数量和时间由派出单位、特派员与驻点企业协商确定。第十六条特派员负责特派员助理的选拔和管理,确保企业科技特派员助理派驻期间的安全,发挥团队作用,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宽应届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特派员助理在驻点企业实现就业。
第十七条驻点企业要把引进企业特派员助理作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发挥好企业科技特派员助理的作用。
第五章 特派员工作站
第十八条选择已积聚一定数量企业科技特派员和有较好省部、省院合作工作基础的大中型企业、高校与地方合作建立的研究开发院、省级专业镇、省级以上高新区、产业转移园区等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凝聚一支稳定、高层次、高水平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形成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长效机制。第十九条设立工作站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粤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二)具有一定的科研、生产或经营规模,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三)制定明确的研发目标,任务分工合理,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四)为进站特派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生活条件及薪酬待遇。
第二十条各地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积极支持工作站建设工作,把工作站作为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的重要平台,作为面向区域产业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鼓励和支持工作站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择优对工作站给予支持。
第六章 组织与保障
第二十一条教育部科技司、人事司,科技部政体司,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共同组成“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工作指导小组”(以下简称“指导小组”),负责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指导和协调,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十二条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要组织做好行动计划的推进工作,对经认定的特派员及其特派员助理团队与驻点企业联合申报的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和重点支持。
第二十三条各级科技部门应主动关心特派员及其助理的工作和生活,督促驻点企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通过本级科技计划优先支持特派员及其驻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第二十四条派出单位要认真选派合适人员担任特派员,为特派员完成派驻任务积极创造条件。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确保派出的特派员原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岗位不变,工资、职务晋升和岗位变动享有与原单位在职人员同等待遇。第二十五条驻点企业应积极创造特派员及其助理开展工作的便利条件,认真履行协议的承诺,把特派员及其助理团队作为企业创新资源,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第七章 考核与奖励
第二十六条特派员工作的考核分为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其中任职期满考核由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负责组织实施。重点考核特派员工作实绩和成效,特派员助理的管理和工作情况纳入特派员的考核范畴。考核结果送派出单位,并报请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部门或派出单位主管部门备案。考核由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结果报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备案。对派驻时间为1年的特派员,只进行任职期满考核。
第二十七条对任职期满考核优秀的特派员,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给予通报表彰,对优秀特派员及其驻点企业联合申报的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持续优先支持。
第二十八条鼓励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企业等对入驻本区域、本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特派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九条特派员派出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特派员要给予优先提拔任用。
第八章附 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