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XX电子政务总结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电子政务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化工园区认真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着力在“深化应用、加强整合、提升绩效”上下功夫,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
(一)着力推进机关协同办公平台应用。自年初开始,积极做好新版“OA办公系统”建设工作,认真编制标书,把前期工作重点放在工作模块设计及工作流程上,后期工作按计划推进,现在新版“OA办公系统”正在建设中,预计2017年初完成。开展机关工作人员协同办公平台登录使用、公文流转操作等主题培训活动,为园区下一步推进全系统使用协同办公平台、进行公文无纸化传输打下了良好基础。完成重大项目模拟审批系统,实现重大项目落地前先行模拟审批。
(二)着力推进机关办公无纸化进程。深刻认识无纸化办公对于提升单位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的重要意义,在加快信息流通的同时,着力建立健全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使工作人员责任明确,权限分明,具体事务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彻底消除信息传递中的阻塞、延误、失真,做到反应正确、及时。
(三)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拓展信息公开形式。坚持把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在政府信息网站公
—1—
开栏目设置了领导机构、部门职能、内设机构、工作动态、法规政策等多个栏目,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一是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公开时效。对机构职能、领导信息、规范性文件、工作制度、业务动态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截止目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80余条,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3条,未发生一例因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而引起的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二是强化保密意识,严格审查制度。正确处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与贯彻落实《保密法》的关系,做到既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又严格遵循保密规定,严禁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及其他按规定不宜或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外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审批制度,对拟对外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严格审查把关。
(四)改善信息安全环境,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坚持把改善信息安全环境、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规范政务用户管理。一手抓对政务工作人员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检查,增强机关人员信息安全意识,一手抓政务用户注册。目前园区所有的政务人员,都已由信息中心管理员在服务系统中进行用户登记,实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和单点登陆,规范了政务用户管理。二是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在各应用系统的服务器端上安装了杀毒软件,防范计算机病毒,利用防火墙和ids的技术措施防范网
—2—
络入侵和攻击破坏,接入政务网的终端机器上全部安装杀毒软件,目前未发生泄密和信息系统受到非法入侵现象。三是改善信息安全环境。加大投入,规划设计和改造园区机关机房信息安全设备设施,全面改善了信息安全环境,提高了机关信息保障水平和安全效能。
今年以来,园区电子政务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便捷性还不够,在线办事和公众交流互动需要加强。二是电子化归档工作需要加强,公文跨系统流转还未实现,业务系统应用还有差距。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开展规划的力度不够以及人才、资金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下一步工作努力加以改进与提高。
二、2017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园区电子政务工作将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公开平台建设,着力加强网站性能设计和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加快跨部门应用系统研究,着力拓展公文流转面和质量;进一步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着力打好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着力规范电子政务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普及工作,着力提高区社机关公务员运用电子政务开展工作的整体能力。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按国办发„2014‟57号文件规定,设计新网站架构,与OA办公系统对接,突出“服务”这个中心,突破单
—3—
一宣传的“黑板报”模式,积极迎接国务院、省市对政府网站的检查。
(二)根据市信息中心要求,对园区行政单位网站进行整合。
(三)完善园区OA办公系统,增加部分审批、服务模块,并与政府网站对接,使网站不仅仅是宣传平台,也是个人、企业的在线服务平台。
(四)完善园区政务公开工作,使政务公开工作流程严谨而科学。
(五)积极对接市机要局、信息中心的网络建设,两个上级机关17提计划完成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停用政务网;园区将积极做好相关子平台建设、数据迁移与维护工作。
(六)根据市机要局安排,建设市电子公章二级平台。
(七)根据省软件测评中心检测出的园区网安问题,对网络及系统进行整改,做好中心机房安全策略编程、网络架构重设与网络准入、系统数据备份等工作。
(八)根据市网安办、市网警分局要求,对园区企事业单位进行网安培训,加强网安教育。
—4—
第二篇:电子政务资料总结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展现状
一 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共识,为实施电子政务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电子政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三,在重点业务系统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第五,电子政务与IT产业的互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市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六,学术界在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问题及三大难点
1.电子政务一体化即业务关联性较强的政府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一体化
2.数字鸿沟的出现同样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建设。随着政府“E化”的加深,电子政务反而可能进一步强化社会不均,因为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是那些无法上网、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弱势群体。
3.电子政务计划成功率的低下同样困扰着建设者。作为一个新兴项
目,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初期,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也还在探讨之中。
三大滞后
1.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滞后。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2.电子政务统一规划滞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都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3.对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明显地滞后于电子政务实践。
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首先,电子政务将继续保持当前这种较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信息资源整合将成为未来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重点 第三,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政府门户网站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将因此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要求电子政务获得其他方面的法律地位和保障;
第三篇:电子政务实验总结
电子政务实验总结
电子政务是指在国家政府机构的政务活动中,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技术有效集成,并对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来为什会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限制的全方位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这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电子政务这门课程,主要有理论课讲解和上机实践操作组成。通过短短一学期对电子政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实践学习中,主要了解了电子政务的几大模块,以及怎么操作和实践,基本掌握了电子政务操作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对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了了解,对电子政务的整体有了认知。
第一 对“电子政务实践平台”的整体认识
我们上机选择的电子政务实践平台是奥派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奥派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包括政府信息门户、政府办公系统、招标采购平台、公文传输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多套软件系统。
系统按照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让学员在模拟环境下,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和情景式教学方式,使学员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政府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方式。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对电子政务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从而感受到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能够初步掌握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该电子政务教学软件旨在构建一个虚拟的各级政府机构的一个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交互与应用平台,通过营造一个真正快捷、共享、安全的政务工作环境,建立“一站式”的政务服务体系。系统具有网上申报、登记、审批、查询等行政管理功能。在网上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机构、申办条件、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办理材料,有条件的可以实现网上查询、申办、登记和审批。
总体来说,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第二:对主要实验模块操作的理解
我们选择的该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包括政府信息门户、政府办公系统、招标采购平台、公文传输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一)政府信息门户模块
政府信息门户分为前台与后台。
前台包括政府信息门户栏目的规划和设计、信息资料的发布、信息资料的发布、专题的规划和设计、内置组件。系统的生成与管理、链接的使用、首页的规划与生成、访问统计系统的使用、权限的设置与管理。后台信息查看、信息搜索、留言板的使用、反馈系统的使用、调查系统的使用、资料的下载。
刚开始操作这一模块的时候主要习惯前后台的切换,前台要设计、规划、信息资料的发布等。这一模块并不难,所以做起来相对轻松。二)政府办公系统模块
政府办公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人事管理、考勤管理、公文流转、会议管理、工作流管理、信息中心、日程管理、工作计划、办公用品、车辆管理、档案管理。属于政府内部的一个办公平台,负责系统管理政府内部各个组织体系的主要事物和其他方面,如系统的初始化操作,公文流转和工作流程管理等。也能考擦政府日常办公的一些主要内容,如信心中心的信息,对于组织的考歏管理,日程管理等。相对来说,政府常用的一些管理功能基本上都能过在上面找到。
三)
招标采购平台模块
招标采购平台包括供应商、采购商、专家、政府采购管理部门。
这部分是我认为实践环节最复杂最困难的环节,当然是相对于其他环节来说。这一模块有四个角色需要互换,所以增加了实践的复杂性,简单描述就是政府为企业的采购进行项目招投标,采购公司添加并提交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评标等。四)
行政审批系统模块
行政审批系统包括行政部门、企业或个人、政府部门、办事者。
行政部门包括维护上交基本资质材料、办事项目的添加与维护、行政部门审批、行政部门吊销企业许可证等。
企业或个人包括申请的项目、提交各项资料以办理申请、查看办事过程。
政府部门包括设立行政部门、设立办事项目、设立基本材料、设立相关法规、设立办事项目关系。
办事者包括基础设置、网上办事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审批项目并反馈、查看结果。五)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模块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包括工作人员、资产管理员、领导。
工作人员包括资产录入申请、资产变更申请、资产注销申请、资产入库/出库、查看资产分布情况、资产综合查询、查看公共信息等。
资产管理员包括资产录入审批、资产变更审批、资产注销审批、资产综合查询、查看资产分布情况、系统基础信息维护、异常上报、信息发布、信息编辑、资产入库/出库、查看公共信息等。
领导包括资产综合查询、查看资产分布情况、异常情况处理、系统基础信息维护、信息发布、信息编辑、资产入库/出库、查看公共信息等。
第三:实验收获
通过这次学期电子政务这门课,我学到、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政府在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政府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决策都比较重要。本课程追求全而务实,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了解了政府内部办公和为公众服务方面等的学习。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安全性能,政府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防止被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导致财产资源流失。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了解了政府的办公模块,把政府的办公过程搬进了课堂。在课堂上了解办公内部流程和实际业务,从而真正了解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第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系统缺陷
一:系统存在缺陷与不足,有些步骤操作不了,系统在维修当中,以致会影响有些步骤的操作。
二 :课堂老师讲授过于简略抽象,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有些复杂的系统,比如招标采购这个系统较为复杂困难,操作起来很费力。
三:各个模块之间独立没有联系,角色过于单一。导致我们做下一个系统实验时却对上一次的实验操作内容有所忘记。形不成一个整体的思维和记忆。
四:平台出现的问题,有些模块操作不了,比如公文传输系统就操作不了,所以在上面我也没有叙述这一模块的操作内容,还有国有资产管理的资产综合查询也操作不了等等。
第四篇:电子政务重点总结
第九章:
1,本书所指的“法律法规”并不仅仅指严格意义上由国家立法部门制定并颁布实行的“法律”,也包括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行政规章
2,从广义上看,我国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行政规章;⑦特别行政区的法;⑧国际条约。
3,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的行政程序、电子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电子签名的管理等问题
4,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 这部分内容包括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电子政务安全三个方面。
5、所谓“技术中立原则”,是指电子政务立法对其所涉及的有关范畴应保持开放、中立的立场,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实际需要,而不应将其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技术形态。
6、技术中立原则的体现: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电子认证、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制度等都是以密码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持为基础的。
7、我国的电子政务立法工作进展缓慢。这里有体制的原因,有观念的因素,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
8、两部重要法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9、《电子签名法》应用范围很有限,仅限于电子商务领域,至于政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规定的部门依据该法制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具体办法。
10、从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法律规范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说明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11、无纲领性立法,无明确的立法规划,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
12、标准是:“得到一致(绝大多数)同意,并经公认的标准化团体批准,作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文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
14、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
15、法律法规标准往往只能的宏观上起导向作用,与微观实际结合得不多下到微观的操作层面,往往还需要电子政务的业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
第八章:
1、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系统的运行结果,包含有经济、效率和效能的含义。
2、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在内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 是在电子政务“投入”角度所产生的网络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及其表现形式——政府网站等电子政务产出的评估,二 是电子政务在“政务”角度所实现的职能,包括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及经济调节等电子政务影响的评估
4、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加强内部管理与监控、提高服务品质为宗旨的内评估; 另一类是以外部评价、排序比较为主的外评估。
5、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治理创新
6、FEA包括五个参考模型:
绩效参考模型(Performance Reference Model,PRM)、 业务参考模型(Business Reference Model,BRM)、 服务组件参考模型(Service Component Reference Model)、数据参考模型(Data and Information Reference Model,DRM)
技术参考模型(Technical Reference Model)。
7、“绩效参考模型”内容:包括任务和业务结果评估、用户结果评估、业务流程及业务活动评估、人力资本评估、技术评估、其他固定资本评估。
8、我国现阶段的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1)政府机关绩效评估
(2)行业组织绩效评估。
(3)专项绩效评估。
9、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缺位严重
(2)缺乏绩效评估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估活动流于形式
(3)仍然没有脱离传统行政效率测量和干部政绩考核的思路
10、电子政务测评主要都是以网站分析、外部评价、排序比较为特点进行,属于电子政务绩效外评估范畴。
11、在当前开展电子政务研究的国际机构中,联合国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埃森哲(Accenture)、布朗大学等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12、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工程,应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进程,从系统的视角,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起“全面改革”的战略规划。
第七章:
1、日常工作主要包含两部分: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处理。
2、数据输入包括数据的收集、校验及录入三个环节。
3、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包括:例行的数据更新、统计分析、报表生成、数据的复制与保存以及与外界的定期数据交流等。
4、记录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效率、信息服务质量、系统维护修改情况和系统故障情况等。
5、系统维护目标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
6、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1)可理解性:表现为外来读者理解系统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2)可测试性:表现为对系统进行诊断和测试的难易程度。(3)可修改性:表现为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
7、系统维护主要包括软件维护、硬件维护和数据维护三个方面
8、系统投入运行后,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确定进行维护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化的过程,并建立一套适用于具体系统维护过程的文档及管理措施,以及进行复审的标准。
9、当对系统的修改不再奏效,修改的困难很多且工作量很大,或者改进、完善的内容远远超出原系统的设计要求时,就应提出研制新系统的要求,从而开始新系统的开发。
10、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目标
(1)可用性目标:可用性就是要保证用户在需要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时就能够正常使用。(2)完整性目标:完整性目标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完整性,(3)保密性目标:保密性目标是指不向非授权个人和部门暴露私有或者保密信息。(4)可审计性目标:是指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如实记录一个实体的全部行为。(5)保障性目标:是指提供并正确实现需要的电子政务功能
11、网络实体的安全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
12、安全管理包括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管理、安全机制管理、安全事件处理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和安全恢复管理等内容。
13、密钥的管理主要涉及密钥的生成、检验、分配、保存、更换和销毁等。
14、行政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立、安全人事管理、安全责任与监督等。
15、安全组织机构的任务是:统一规划各级网络系统的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协调各方面的安全事宜等。
16、对人员的安全管理主要有:人事审查和录用、岗位和责任范围的确定、工作评价、人事档案管理、提升、调动和免职、基础培训等。
17、瞬时复制技术就是使计算机在某一灾难时刻自动复制数据的技术。
18、远程磁盘镜像技术是在远程备份中心提供主数据中心的磁盘影像。
19、数据库复制技术是产生和维护一份或多份数据库数据的复制。
20、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因素可以被划分到如下五个层次的安全中去:物理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以及安全管理
第六章: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以用户至上为原则,按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原型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它首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
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这一阶段一般称为面向对象分析,简称为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2)整理问题。这一阶段一般被称为面向对象设计,简称为OOD(Object-Oriented Design)。(3)程序实现。这一阶段一般被称为面向对象的编程,简称为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4、类图就是用来表示系统中类和类之间的这些关系,它是对系统静态结构的描述。
5、对象图是类图的变体。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对象图表示的是类的对象实例,而不是真实的类。
6、包: 将许多类集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单位,形成一个高内聚、低耦合的类的集合。
7、组件图显示软件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8、配置图描述系统硬件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在此结构上执行的软件。
9、状态图用来描述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及其引起状态转移的事件,表示单个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行为。
10、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11、协作图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关系。
12、活动图依据对象状态的变化来捕获动作(将要执行的工作或活动)与动作的结果。
13、客户所定义的“需求”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产品概念,而且可能是一个从商业角度来定义的概念。
14、需求捕获的重大意义在于获得系统需求,建立待开发系统的模型,而用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需求并以规范化的格式进行描述。
15、分析人员需要及时地记录这些原始想法,把它们作为候选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的系统建设中有选择地实现它们。
16、系统环境是系统所处的业务、技术环境的综合描述,包括对环境中的重要概念和过程的描述。
17、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系统规划规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18、域类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是“概念模型”和“顺序图”
19、概念模型是对问题域中的概念或对象的描述,它将展示应用系统涉及领域的有意义概念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它是面向对象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和产出,是下一步面向对象设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20、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中,首先要识别职责,其次要根据一定的模式或规则来分配职责,即把职责分派给合适的对象。
21、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就是要提出合理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技术方案,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满足用户需求。
22、系统设计的工作主要包括系统构架设计、用例设计、系统静态结构设计(主要是类图设计)和动态行为设计(主要是顺序图设计)四个部分,23、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用例设计、交互图设计和类图设计。
24、交互图包括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和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两种。
25、在UML中共有四种主要关系:关联、依赖、泛化和实现,其中前三种主要体现在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上,第四种主要体现在类与接口、用例和协作上。
26、系统实施阶段则要继承此前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技术设计转化成为物理实现,因此系统实施的成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工作的结晶和体现。
27、系统测试,是系统开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最后关口,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
28、系统实施也可以成为编码或称程序设计,是按照详细设计阶段产生的有关文档,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源程序,开发整个系统。
29、系统测试是系统质量可靠性保证的关键,也是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的最终评审。30、数据准备是从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中整理出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即把原来的系统中的文件、数据加工成符合系统要求的数据。
31、系统初始化包括进行环境和资源设置、控制参数设定、数据加载以及调整系统与业务工作同步等内容。
第五章:
1、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无信息系统战略阶段。
第二阶段:第一代——需求驱动型(demand-driven)战略规划。第三阶段:第二代——方法论型(methodological)战略规划。
第四阶段:第三代——整个机构型(organization-wide)战略规划。
第五阶段:第四代——IT系统和战略相互作用型(interaction)战略规划。第六阶段:第五代——整合型(integrated)战略规划。
2、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是电子政务系统(E-Government System)建设,具体包括战略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等阶段,其中战略规划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
3、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4、政府战略与电子政务战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战略决定电子政务战略,电子政务战略的实现程度反过来影响政府战略的实现,只有做好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才能保证政府战略的实现。
5、政府战略与电子政务战略的关系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政府战略决定信息技术战略,政府战略决定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的设置又是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战略的物理原型,信息技术战略本身是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但作为一种存在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子政务战略规划。
6、广义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战略目标集设计和执行计划集制定。狭义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则只包括战略目标设计。
7、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战略、评价标准三个元素。
8、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中,Nolan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分成六阶段,即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控制阶段、综合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9、电子政务发展到第二个阶段进入到第三阶段时,是作战略规划的最好时机。
10、管理的功能可分为五个方面:确定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的制定;组织与人事;协调;调整与控制。
11、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利用一个组织内的分层结构,进行纵向的沟通和横向的协调,尽量使组织内的分层结构,进行纵向的沟通和横向的协调,尽量使组织内每个个人和每个单位的目标同整体目标协调起来,使整个组织达到最大的正功效。
12、战略管理(Management by Strategy—MbS)。是对目标管理的补充,即在考虑组织的每一层次目标的同时,要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战略。
13、组织目标是组织系统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14、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简称KPI)。关键性能指标是用于衡量行为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15、CSF是一个由组织目标、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性能指标组成的复合概念体系。管理者可以根据组织目标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制定描述相应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性能指标,紧紧围绕关键成功因素工作并凭借关键性能指标评价管理工作成效。
16、组合规划是指对未来的信息系统投资的数量和范围的决策。
17、通常规划的核心团队应包括业务分析人员、系统软硬件专家、技术架构师、以及其他相关的业务和技术人员。
18、战略规划过程的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过与政府领导层的沟通确定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的目的、规划的范围、规划的过程以及规划人员的组织。
19、业务战略分析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的分析。包括宏观业务分析、微观业务流程分析和、组织机构分析。
20、信息技术战略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外部环境分析、信息技术的内部环境分析、组织内支出与积压项目分析。
21、信息技术总体框架实际上是电子政务建设中到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活动的统一体,粗略地可以划分为系统基础结构、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服务基础结构三部分。
第四章:
1、基础设施层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两部分组成。
2、信息资源服务层一般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公众服务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和涉密政府办公网几大部分。
4、对整个系统内部的安全域划分提供了清晰的界定准则:和接入平台以及Web服务的门户系统直接相连的网络系统为非安全的网络,除此之外,其余的内部网络系统均可视为安全的网络系统。
5、安全和非安全网络系统之间的边界网络及其设备将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也是系统安全策略的主要实施者。
6、网络信任域技术是为实现信息安全的最终目的——确保数据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抵赖性和授权服务,提供安全保障的。
7、网络信任域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统一的PKI机制,建立分布式的、逐级可信的信任域管理。采用策略一致的PKI证书发布及认证机制,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网络的规模和网络的分布状况,为整个系统建立多级信任域管理的分层模型,并实现每个信任域架构服务于本信任域的信任域综合管理系统;而位于系统上层的信任域可以接收底层信任域所采集的业务数据,负责对底层的信任域提供系统管理和信任服务,通过分层管理可以构建范围更广的网络信任域。
8、数字证书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CA)、审核注册中心RA(Registration Authority)、密钥管理中心KM(Key Manager)都是组成PKI的关键组件。
9、密码技术是最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10、根据所基于的数学难题来分类,有以下3类系统目前被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大整数因子分解系统(代表性的有RSA)、椭园曲线离散对数系统(ECC)和离散对数系统(代表性的有DSA)。
11、PKI通过证书进行认证,证书作为一个通信双方均信赖的第三方证明,通过它,通信双方可以安全地进行互相认证,而不用担心对方是假冒的。
12、PKI能够通过良好的密钥恢复能力,提供可信的、可管理的密钥恢复机制。
13、信任服务体系主要是为网络信息空间提供一个信任的基准,即在用户实体和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用户角色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以便能将现实物理世界中的信任关系移植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去。
14、对于整个国家的信任服务体系而言,信任服务的基准体系将包括自然人证书认证体系、机构证书认证体系和设备证书认证体系,15、国家电子政务认证和管理中心是整个信任服务体系的信任源点(Source of Authentication,SOA)和信任基准点,也是整个信任服务体系的最终信任源和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证书策略的管理、CA根证书的发放与管理、下级CA的设立审核及管理、信任服务体系业务的规范化管理等。
16、CA是信任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业务节点,CA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各类证书的发放和管理、证书撤销列表的管理、下级RA的设立审核及管理等。
17、RA中心负责提供信任服务体系内的证书受理审核和注册服务,18、CA业务受理核发点其主要职责包括:证书请求的接收、用户资料的初级审核与提交、用户证书的物理介质制作等。
19、PMI(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是一个由属性证书、属性权威、属性证书库等部件构成的综合系统,用来实现权限和证书的产生、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等功能。
20、授权服务体系主要是为网络空间提供用户操作授权的管理,即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用户角色与最终应用系统中用户的操作权限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
21、PMI技术通过数字证书机制来管理用户的授权信息,并将授权管理功能从传统的应用系统中分离出来,以独立服务的方式面向应用系统提供授权管理服务。
22、信任源点(SOA中心)是整个授权管理体系的中心业务节点,也是整个授权管理基础设施的最终信任源和最高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授权管理策略的管理、应用授权受理、AA中心的设立审核及管理和授权管理体系业务的规范化等。
23、授权服务中心AA:AA中心的职责主要包括:应用授权受理、属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以及授权服务代理点(AA代理点)的设立审核和管理等。AA中心需要为其所发放的所有属性证书维持一个历史记录和更新记录。
24、AA代理点的职责主要包括应用授权服务代理和应用授权审核代理等,负责对具体的用户应用资源进行授权审核,并将属性证书的操作请求提交到授权服务中心进行处理。
25、访问控制执行者的主要职责是:将最终用户针对特定的操作授权所提交的授权信息(属性证书)连同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公钥证书)一起提交到授权服务代理点,并根据授权服务中心返回的授权结果,进行具体的应用授权处理。
26、元数据(Meta 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其抽象定义为“关于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描述一个资源的属性的数据、关于数据的信息”。
27、元数据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数据文档建立、数据发布、数据浏览和数据转换等。
28、资源目录体系是数据、文档等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是记录资源结构和资源属性的数据体系。资源目录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资源结构和资源属性。
29、政务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和业务标准规范。
30、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政府信息的采集、登记、维护、交换公开制度及工作流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交换和共享管理制度。
31、如何把分析型数据从事务处理环境中提取出来,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建立单独的分析处理环境,以适应分析、决策的需要,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正是为了构建这种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技术。
32、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是对分布在政府内部各处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加工、分析的过程。
33、数据仓库根据它的工作过程分为:数据的抽取、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表现等三个基本方面。
34、数据抽取在技术上主要涉及互连、复制、增量、转换、调度和监控等几个方面。
35、数据中心其核心内容是“数据集中存储管理、提供共享和交换平台,提供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36、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目录体系可以分为共享存储资源目录体系、交换资源目录体系和各下属单位自有资源目录体系3大类。
37、按信息的应用属性,一般可将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础数据库类和业务数据库类。
38、基础数据库类作为国家统一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数据库,应包括基础支撑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
39、显示标准一般采用W3C推荐的层叠式样单CSS、可扩充式样单语言XSL。
40、业务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而根据数据库的操作性、数据的语义,可以将业务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分为三大类: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库即关系数据库(DB)、供综合业务系统和门户使用的面向主题的操作数据库(OSD)、供决策者使用的数据仓库(DW)
41、XML数据库提供的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模块、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块、数据挖掘分析模块、数据导出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五个模块,42、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的概念是指服务的提供者针对特定的用户群,通过网络提供一个有统一入口的服务平台,用户通过访问统一的门户即可得到全程服务。
43、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框架的基本设计思路为:在统一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可信Web Service技术提供政务应用的基础运行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需求,搭建统一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框架。
第三章:
1、我们可以把公共管理看成是,在公共组织中,依法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社会资源,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地计划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组织目标与宗旨的识别与确认,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选择与战略管理,为了实施战略而进行的公共政策设计与选择
3、公共管理的组织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组织机构的设置、公共权力的配置、公共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及公共资产的配置与管理等。
4、公共管理的领导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领导的效能、体制与环境的匹配,公共激励方式的选择,公共沟通机制的建立,冲突的协调与解决,公共关系的协调等。
5、公共管理的控制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监督与公共责任机制,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与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政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等。
6、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7、政府竞争力是由政府决策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和政策监控能力3部分构成
8、提升政府竞争力的途径无非有3条:提升信息能力、提升策略能力、提升支付能力。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政府竞争力的这三大要素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以信息能力为基础、为核心。
9、供应链管理的管理理念打破了企业原有的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结构和边界,使整个系统价值链即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协作,信息共享,形成供应商、企业、销售渠道的价值联合体,实现三者的利益统一。
10、电子政务的价值链模型:该模型由立法、行政以及司法功能组成,体现了政府的3个基本管治领域,即立法统治(legislative governance)、行政资源管理(administrative resource management)和服务传送管理(service delivery management),每个领域又分成3个层次:战略构建层(strategic-constitutional level)、战术调解层(tactical-intermediation level)和操作交互层
11、流程管理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强调政府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配合,强调对管理过程的协调控制。
12、这里我们可以将业务流程理解为是由一系列相关活动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发生的,具有某种特定输出的业务过程,即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第二章:
第五篇:电子政务总结重点资料.doc
3.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电子政务的网络体系,电子政务
资源体系,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政府门户网站,系统维护管理体系,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4.我国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基本框架:三网为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政府内网);与政府内网有条件关联,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务专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务外网);一库即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政务资源数据库。
5.中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6.中间件及其类型: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
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
类型:事务式中间件,过程式中间件,面向消息的中间件,面向对象的中间件,web应用服务器,web services中间件
7.云计算及其特点: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潜在的危险性
应用形式:SaaS(软件即服务),实用计算,网络服务,平台即服务,MSP(管理服务提供商),商业服务平台,互联网整合8.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简单的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主要功能:工作流引擎,工作流过程建模工具,流程操作,工作流客户端程序,流程监控,表单设计器,与表单的集成,与应用程序的集成。
9.密码技术分为:对称密码技术和非对称密码技术
实施密码技术的目的:防止信息被剽窃,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10.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
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中,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特征: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表现性
11.一站式服务:利用计算机对传统政务进行业务流程重
组和再造,以便将其职能通过网络来实现
12.办公自动化: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13.公文流转模式:直流 分流 合流 回流
14.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P11)
相同点:支撑体系是同一个结构,开展电子政务是为了实现政府的办公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业务流程上:电子政务是政务流程再造,电子商务是商务流程再造;
客户关系管理上:电子政务是政务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是商务关系管理;
信息门户网站上:电子政务是政府的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是企业的信息门户;
跨部门合作 上: 电子政务协调政务,电子商务协同商务;不同点:
(1)主体不同: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电子商务的主体是企业;
(2)目的不同:电子政务是为了让政府更好实现自己的职能,让政府更好为大众服务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联系:都是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实现,都是为了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具有业务往来的。
17.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现状:
缺乏全国性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很差,独占很强;重硬件,轻软件
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统筹规划政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开放的运行机构,探索符合我国的信息资源的开发模式。
15.电子政务基本模式和功能:
基本模式: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例如:电子公文,电子办公,业绩评价),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电子采购与
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电子税务)。功能:
1.降低工作成本,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2.加快部门整合,有利于政府部门优化; 3.提高工作水平,便于公众监督;
4.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5.提高了行政监管的有效性,加强了政府部门对经济监管的力度;
6.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从另一个方面,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了企业的决策速度,促进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1.政府改革运动是电子政务的政府发展背景。
(1)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危机和社会发展停滞的社会局面,开始了一场影响比较广泛的政府改革运动。
(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迅猛发展,为政府改革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革命与政府改革运动开始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政府改革运动的发展。
(3)
以最早提出电子政务概念的美国为例,其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就是政府改进、完善其行政方式的过程。
(4)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在政府计划经济计划和统计汇总等方面的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设重点放在了“金卡”、“金卡”和“金税”等“三金”工程的建设上。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别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5)
可以说,政府改革不仅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环境背景,还是电子政务发展的 内在动因之一。
2.金卡、金关、金税是“三金”工程,是电子政
务与社会信息化融合的产物。
3.变革传统政务关系中业已存在的G to G(governmenttogovernment)、G to B(governmenttobusiness)、G to C(governmenttocustomer)等联系方式和运行结构,以支持高效率的政府运行。
4.政府的四大职能: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5.从外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我们可以
得到哪些经验?
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来看,由于国情和发展重点不同,各国在电
子政务的具体建构方面有许多差异。但一些共同特征还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如: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相应地制定了电子政务由易到难、分段实施的发展原则;多管齐下,努力缩小数字鸿沟;重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整合;把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的目的。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1).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影响:a,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变化;b,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新要求;
(2).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影响:a,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目标的影响;b,电子政务削弱以致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c,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政府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3).电子政务对行政方法的影响;改善现有行政方法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行政措施
(4).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影响:a,中间管理层的缩减;b,管理幅度的增宽;c,行政组织绩效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当前 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功能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它可以减缓甚至是杜绝传统组织形态下经常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消除信息传递的障碍;
(2)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政府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改变了传统政务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先进生产力来解放管理能力,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3)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通过政府公务活动的电子化,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流程向社会公开,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了解到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规程,并获取相关信息。
(4)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社会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它可以通过灵敏有效的网络渠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5)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能力。比较充分的电子化、网络化,使政府可以有切实的手段和措施为社会有关方面建立或者促进建立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三金工程的实施,在客观上极大地加强了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
(6)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因此,电子政务也就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发展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网上信息资源,而且成为社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17.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民主理念、法
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20.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
(1),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4),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
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通过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促进了经济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若干“金”字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都证明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物价,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俄和保障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2).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网上建立的虚拟机关、虚拟办公室、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简化的管理程序等,减去了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方便地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节省了人们的精力和时间,降低了行政费用支出,提高了办事效率。(3).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电子政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了更多高效便捷的沟通联系,推动政府理顺整体的工作流程,为政府机构处理事务提供了优化方案,从而显著提高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5).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是电子政务发展关键性的第一步和启动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效益更直接的体现 31..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一是统一规划,共建共享;二是分阶段,分层建设;三是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四是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五是充分发挥多种机制作用。
32.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政府信
息资源的规划;二是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管理;三是政府信息资源的分类;四是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五是建设信息资源库。
29.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
大资源。
2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是:(1)在使用对象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定位比较广泛;(2),在功能范围上,较为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包括传统的公文处理,还会包括文档资料管理,各种行政事务处理功能,日常办公管理功能,以及辅助领导决策的功能。(3),在信息内容上,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管理事务管理信息,而且可以和具体的业务系统相结合,直接对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兼顾了决策信息的管理。(4),在表现形式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以web端作为普通客户端,通过web端让普通用户直接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这种开发模型也具备了相当的灵活性、安全性。
功能是:.提供电子邮件服务,(2).具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3).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共享能力,(4)优化政府工作流程,(5)具有完备的安全特性 23..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管理职能:
外化知识、内化知识、中介知识、认知过程
根据公务处理系统覆盖范围不同,专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专门机关系统、专门部门系统、专项业务系统、专项功能系统四类。24.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1).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改革公共服务。一个政府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进展,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衡量器。
(2).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全心全“E”为公众服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化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它的水平与效果,就是电子政务的水平与效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必须重视且花大气力发展电子化公共服务。
25.按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电子化公共服
务可以被划分为:对公众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对企业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对其它政府部门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26.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政府网站而言,其所提
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政府公开信息的提供;二是在线办理相关事务;三是为社会公众参与政务特别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条件。
27.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
(1).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
(2).政府门户网站可以成为全社会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窗口,进一步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3).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对整个电子政务建设与运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和拉动的作用
28..三网一库是指:(1)机关内部办公网,机关内部
办公网(简称“内网”);(2)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办公业务资源网(简称“专网”);(3)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简称“外网”)。
34.当今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二,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三,有力地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四,充分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
36.制约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
(1),相应政策法规供给不足;(2),现行体制下部门利益泛化;(3),信息资源获取的不对称性;(4),政府数据管理混乱问题严重。
37.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
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政务活动对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和要求。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来自于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也取决于信息化背景下政务活动的特点和方式。
一,电子政务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电子政务环境
中的安全威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2),技术系统因素,(3),安全管理因素,(4),自然因素。
二,电子政务安全方面的需要和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电子政务整体有效运行和行政秩序的需求,(2)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的需求,(3),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安全的需求,(4),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需求。
38.电子政务安全目标:
(1),通过技术自主化保障安全;(2).保护信息资源;(3).持续安全保障;(4),电子政务功能指标。(保密性指标,完整性指标,真实性指标,可用性指标,可塑性指标)
39.电子政务安全的总体策略是:国家主导、社会
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
1、反病毒系统
2、防火墙系统
3、虚拟专用网络(VPN)
4、入侵检测系统(IDS)
5、物理隔离系统
40.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关电子政务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法制环境建设,主要是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
一,关于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二,关于惩治信息犯罪与信息安全的维护;三,关于政务信息公开;四,关于电子商务;五,关于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41.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发展的基本原
则:
(1),突出重点,层层推进;(2),在立足现实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3),保持必要的动态适应性;(4),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228)广州市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43..政府流程最为重要的属性是:约束性,确定
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44.政法流程的种类:
(1),依照其法定的效用,可分为强制性与选择性两种
(2),依照其效力范围,可分为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两种
(3),依照工作行为的性质,可分为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流程三种
(4),依照其精细的程度,可分为一般流程、作业流程、动作流程三种。
45.政府流程设计的程序:
一,明确目的、任务,制定计划 二,认真调查研究 三,分析评价既有流程 四,规划新流程
五,实验平价审批新流程方案 六,正式确定新流程
46.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
一,政府流程优化前的准备工作
二,政府流程优化中认识改进必要性的方法技巧 三,政府流程优化中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政府流程优化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8..与此相适应,所制定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也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二,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49..同时,这份重要的中国信息化纲领性文件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还对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规定了具体的指标性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三,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四,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0.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法律政策基础、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信息基础设施、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基础。
51.与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基础应当具有如下特征:
一,树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管理理念 二,熟悉并正确运用新的管理方式 三,全面实施管理的规范化。
名字解析:
1.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OA)或者是办公信
息系统可以看作是政府信息化或者电子政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解决政务过程与流程问题的信息化方式,可以提供自动化处理政务信息的技术功能,可以认为是政务活动的技术应用方式和技术组织方式。
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和结果。
3.电子政务的实质是: 电子政务既是社会信息化
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改革政府体制机制形成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这就是电子政务的实质。其中,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二是电子政务是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三是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4.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为了提高政府
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政府机关向社会公开有关政府信息的过程或行为。
5.政法流程:是指政法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
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