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科技园年度工作总结
农业科技园年度工作总结
农业科技园年度工作总结
一、总体概况
XX省XX市芦溪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地处XX省XX市XX县,位于赣江水系的袁河上游,交通区位优越,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浙赣铁路横贯东西,距XX市区30公里。核心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208平方公里,辐射区域60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种植经济作物 8.4万亩。核心区位于东经113.55′— 114.16′、北纬27.25′— 27.47′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雨量1622mm,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各种农业生产。核心区总人口5.2万,下辖1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7万,农村劳动力1.8万。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XX县“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创特色、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活流通、促增收”的思路,以现代工业化经营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化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化知识武装农民,围“123456”发展战略(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依托三大抓手,坚持四个瞄准,实现五个转变,壮大六大产业),做活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文章,全力推动农业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建设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2年,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3元,同比增加28.04%,带动3000余户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形成了农业产业规模和产业水平日益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7月示范园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通过网民投票被评为“XX市场十大放心食品”。
二、工作进展和成效
自2009年创建以来,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核心区内有经济作物15.79万亩,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其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1家,有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6家,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56个。2011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通过网民投票被评为“XX市场十大放心食品”。到目前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道路设施
一是中心线道路的改造。全长15公里,概算投资600万元,涉及沿线各村,因修建高铁被损坏,与县交通局一道加强与高铁项目部的衔接,已基本落实,确保明年年底完成。
二是隆盛生态-大富乳业-和平生态园通道公路建设。全长5公里,涉及墨溪村、何家圳村,投资1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
2、水利设施
一是墨溪苗圃排水渠道修复。总长4公里,概算投资160万元,涉及墨溪村,通过县农工部已立项。
二是神塘(杜仲公园)的维修加固。投资50万元,今年11月底完工。
三是两个小
(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已立项,即将动工。
3、生态绿化
主要是中心线和杜仲公园神塘山绿化。投资250万元,目前杜仲公园完成了大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区入口景观石及附属绿化工程投资30余万元已完成,中心线待公路改造后完成。
4、环境卫生
主要是中心线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垃圾填埋场,新建了3公里水泥路。
(二)、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速
1、企业的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
通过院企、所企合作大大提升了企业科技水平。由XX省大富乳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XX胚胎研究所合作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南方丘陵奶牛胚胎性控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检查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由XX省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杜仲开发项目,引进上海科研所配方技术,通过与XX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合作,开发出保健饮品—杜仲茶、杜仲饲料、杜仲酒等产品,饲养的格林美特杜仲生猪获得国家活体生猪绿色认证,为全国第一例,公司以生态、科技、保健、服务为宗旨,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有上海五丰集团和深圳茂峰集团与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的大型养殖场成了沿海市场的生猪供应基地。由公司与南昌大学贾仁安教授合作的养殖场猪尿粪处理和利用项目正在实施。利用沼液生产薇藻,用薇藻提炼生物柴油项目正在实施。也是杜仲公司开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中的一个项目。
2、服务机构科技示范和推广
全年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25次,发放种养技术资料2万余份,聘请专家担任企业技术指导。建立了以专家和教授为主的科技人员挂厂驻点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银河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承担了国家、省、市农业推广项目多项。以敖家坊村1000亩粮田为中心的国家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以水稻核心区为平台,以推广主导品种和推广技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为支撑,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促进示范区单、双季稻均衡增产,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承担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展示了17个中稻苗条品种即r01-17号。今年以来转化和推广的种植类项目有:工厂化育秧技术、双季水稻抛秧技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玫瑰茄生产和加工技术、水稻的统防统治、武功紫红米生产技术等;养殖类项目:清洁生产技术、草饲喂养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产量和效率。基层综合服务站新增农业科技图书阅览室45平方米,新添3000余册图书。
首页12尾页
(三)、产业规划和发展方面
一是结合核心区发展实际,精心制定方案。年初制定了《2012年现代农业示范区银河核心区工作方案》,突出核心区建设“123456”发展战略,即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依托三大抓手,坚持四个瞄准,实现五个转变,打造六大产业。目前,已按照方案重点打造了一条中心观光线路,已完成了入口景观石、标示牌、指示牌等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城镇街道的划线。
二是突出核心区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布局。与XX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一道,投资30万元聘请拥有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经验的XX三星咨询公司,完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设计。规划制订了杜仲产业园(包括杜仲公园、杜仲休闲园、杜仲产学研基地)、银河生态休闲园、大富乳业养殖基地、河下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牛栏塘养殖小区、乌石特种稻米及水稻高产创建基地布局图。同时,按照我镇现已形成的农业产业格局,突出产业优势,重点打造杜仲研发、杜仲种植、杜仲养殖、杜仲加工、杜仲养生休闲五大示范基地,围绕基地打造成集展示、推广示范、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杜仲循环经济园,以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杜仲产、学、研示范园区,将银河打造成为“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代农业样板。
(四)、农民增收和培训情况
全年开展了各类培训12次,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全示范区安排本地农民工3560余人,工资水平均在1000元/月以上。截止11月底销售农产品10.6万余吨,交易总额达8.2亿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预计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超万元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民收入
各龙头企业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的规模化流转,使基地上规模,通过企业的加工形成产业,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转化为本地的经济优势。企业通过合作社发展与农户的链接机制,农户通过企业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瓶颈问题。另外,企业尽可能的招收本地农民,解决了农民工的就业,将农民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增加了农户收入。同时,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真正把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每年的土地流转租金就成了他们的生活保障金。
(二)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企业产品价值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和项目建设,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林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绿化宜林荒山荒滩荒地。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12年通过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平原绿化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2012年通道绿化320亩,荒山造林4270亩,栽植大苗樟树1.2万株、杜仲350亩。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治理工业、生活及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的污染,保护园区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创建全市环境卫生示范镇,园区农村环境大大改善。随着环境的优化,企业产品的 “创绿”不断增多,绿色食品成了企业产品的一张重要名片。园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个。杜仲公司的格林美特生猪获全省第一例活体绿色认证。
(三)夯实基础,筑槽引凤
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银河农业示范区内有石塘水库、落塘水库、七棚水库、陇塘水库、旱塘水库、东风水库等七个水库,在规划期内建设一批防洪除涝骨干水利工程,搞好大型灌区节水和续建配套、山丘区微集雨(水)工程、河渠整治、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产权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民自发建设水利的积极性。对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回笼水利建设资金,用于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旧设施的维修。
2、搞好“六小工程”建设
通过进一步增加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充实其建设内容,扩大其建设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3、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快水利用步伐。
(四)、突出特色,发展“一村一品”种养基地
1、万亩优质杂交水稻基地
在何家圳、敖家坊两个片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投资500万元,引进杂交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规整农田水地基本设施,打造万亩优质杂交水稻基地(其中制种基地2000亩)。2、5000亩优质紫红米基地
依托特种稻米研发中心,在紫溪、何家圳两片之间,投资500万元,规整农田水地基本设施,建设3个标准化种植示范点,打造5000亩优质紫红米基地。
3、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依托苏记供港蔬菜公司,在陇田、天柱岗和河下三个片区之间,投资500万元,建设10个标准化种植示范点。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4、万亩杜仲种植基地
依托杜仲公司,在邓家田、天柱岗两片区,投资500万元,引进杜仲新品种,建设20个标准化杜仲种植示范点,打造万亩杜仲种植基地。5、30万头杜仲生猪养殖基地
依托杜仲公司,在何家圳、河下、敖家坊三片区,投资7000万元,建设10个标准化杜仲生猪养殖示范小区,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30万头银河杜仲生猪养殖基地。
(五)、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组织,依靠加工增值
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连接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的发展,为了农产品加工,着力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力强的产业群。规划区内投资2000万元扶植并发展壮大1个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争取上市,培育3个省级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加大对蔬菜、禽畜、种植等协会的项目的扶植与建设的力度,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进产业化经营,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带动辐射的能力,在规划区内实现8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专业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
(六)、大力发展农业服务和支撑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按照“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其它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财政要给予保障,一般性技术推广工作和经营性服务项目,通过兴办科技示范点、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方式,逐步走向市场。
2.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在XX县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基础上,加大银河园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把现有的网络体系尽快延伸到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生产基地等功能节点上。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开发农业信息体系资源,加快农业自然资源、农村政策法规、种子种苗、农药及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土壤、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农业科技成果等信息收集和相关数据库建设,进而提高获取农业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1、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以造林绿化等为手段的生态建设;
2、用电、用水、通信方面的改善必须有电力公司、通信公司的积极参与;
3、出台园区的具体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
4、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争取引进年产值超10亿元的科技型农业企业。
五、明年工作安排
1、扶持并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杜仲公司,争取两年后上市;
2、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农产品的粗和深加工技术;
3、加强对园区的扶持,加大资金的倾斜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力量进驻农业科技园。首页12尾页
第二篇:农业科技园
农业科技园
农业科技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规范和引导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的健康发展,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
申报农业科技园(区)的条件:
1.满足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要求,园区具有一定规模,总体规划可行,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综合效益显著;园区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较强的科技投入力度;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园区有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建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
2.已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经过了2年以上建设。
3.园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4.已经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并已建立健全的园区管理机构。
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办公室以及专家委员会,对农业科技园行使宏观指导、考核以及论证、评审等管理职能。
第三篇:科技园2013年工作总结
科技园2013工作总结
2013年科技园按照《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划要求,以《吉林大学2013年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方案为重点,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创建一流大学科技园为目标,全面完成了科技园本的工作任务。在科技园园区建设、协同创新、制度建设、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一、2013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优化环境,拓展孵化空间,大力推动硬件环境建设 1.完成了2012年省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专项资金的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及工程施工工作。工程共计完成绿化面积65776平方米,栽植各种树木1626棵,绿篱306平方米。工程完工后,迅速改变了园区环境不整、脏乱差的局面,提升了园区整体形象,改善了招商引资环境。
2.组织实施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经过申请、答辩,专家评议后,成功获得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资金100万元,从资金上进一步保证了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3.积极拓展孵化空间,按照科技园大厦运作的成功模式,与长 春吉大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拓展新的孵化空间——吉林大学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大厦,大厦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投资1.2亿。目前大厦已基本竣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这将大大增强科技企业孵化的力量,为全校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大厦建设过程中,在赵继副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协调长春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政策,免缴了吉林大学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大厦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12万元。
(二)努力提高孵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软件环境建设
1.积极做好各类项目申报辅导服务,让我校师生和入园企业更详细、全面了解国家和地方给予的支持,并协助符合条件师生和企业申报相关的项目计划。今年协助长春瑶光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申报了吉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资金项目计划,共获得项目资助29万元。自2009年吉林省科技厅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以来,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组织申报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累计获得该项资助120万元,为我校大学生创业企业争取到初创期的资金支持,确保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顺利成长。
2.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从实际出发,在项目、场地、资金、导师、培训等方面积极支持和服务大学生创业,扶持了一批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今年我校的马德印博士(长春博岸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被评为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
(三)协同创新,加强与地方合作,积极推进科技园分园建设 经过多次论证、协商,4月18日上午,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平分园开工典礼在四平经济开发区顺利举行。科技园为四平经济开发区提供了吉林大学科技园四平分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园区共分精密制造业产业基地、直升机系留装置系统项目基地、信息及生命科学产业基地等,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30公顷,目前各项建设进展顺利。这是继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烟台分园后,我校科技园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又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四平分园建设完成后,将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撑,是吉林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四)依法解决了土地纠纷,维护了学校及科技园合法利益 由于四通驾校租赁的科技园练车场地的租用场地协议已到期,科技园书面三次通知四通驾校迁出,但四通驾校拒不搬迁。为了早日收回非法占地,科技园向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正式对四通驾校提起诉讼,经多方举证,法院裁定我方胜诉,并补偿我方经济损失,维护了学校及科技园合法利益。
(五)推进股权转让工作,维护学校利益最大化
长春木兰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769.6万元,科技园以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813.6万元出资,持股比例为17.06%。由于经营等原因,2006年末木兰公司已资不抵债,2007年后公司处于停产状态。为防止国有股权继续贬值,科技园拟转让所持有的木兰 公司17.06%的股权。2006年12月14日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原则上同意此项股权转让事宜,会议明确此问题要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2007年1月6日经吉林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会第21次会议决定同意转让其股份,但转让资金不能少于1000万元。2007年科技园与长春赛纳纳米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协议价格为1000万元。国有股权在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交易需教育部进行审批,但由于公司发展期间,公司增资等经济行为的审批和备案手续存在不完备的情况,股权转让审批和挂牌工作一直未开展。为了维护学校利益,盘活资产,使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反复与产权交易中心和教育部进行沟通、咨询和协商,目前已从政策上清除了国有股权在交易中心进行挂牌交易的障碍,现正在积极推进中。通过资本的投入、撤出、再投入,促进资本的良性循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园区和谐稳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吉林大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吉林大学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精神,深入到入园企业:东荣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长春黄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吉林金源北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科技园动力中心、吉林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吉林大学科技园集中孵化区等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传达了学校有关安全隐患大排查的工作精神,要求企业贯彻“以人为 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工作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全面落实各项安全责任。通过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排查整治入园企业的安全隐患,抓紧、抓实、抓细排查工作,突出重点,务实求效;全力做到无遗漏、全覆盖、无死角,无后患。坚决防止了园区重大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园区和谐稳定。
(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转变作风
为了全面贯彻依法治校的精神,结合科技园的工作实际,一年来先后制定了《吉林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厉行节约实施办法》、《科技园服务师生便民措施》、《科技园办公室(科技园发展中心)“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出资企业报送报告管理办法》和《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出资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进科技园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的机关建设,推进科技园和谐环境和团队文化的建设。
(八)积极参加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吉林大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认真组织科技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等 形式,广泛的征求了意见,对收集到“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并顺利召开,班子成员之间都紧紧围绕着如何能将科技园工作健康发展这一目标,进行了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相互批评帮助。民主生活会后,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并进行了集中整改。建立健全了包括《科技园办公室(科技园发展中心)“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等五项规章制度。通过参加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今后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的干部队伍,为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生早日成才
组织科技园全体同仁自2011年起从每个人的工资中捐款,累计1.62万元,向学校交通学院2010级本科生柴畅同学提供无偿资助,鼓励其能够继续刻苦努力,健康成长。柴畅同学已被同济大学保送录取,攻读硕士学位。通过这次活动,使柴畅同学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也同时增强大家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对科技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积极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科技园党的建设
科技园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各项活 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高元禄同志牵头申报的“加强党组织生活对职工吸引力的探索与实践”获吉林大学2013年基层党组织活动方案立项。
二、存在的问题:
对急于入园的师生在办理入孵手续上不够及时、到位;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有时不够及时;密切联系群众还不够,对学院及教师科研成果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孵化企业和入园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2014主要工作设想:
1.努力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每周三进行政治学习,每周五进行业务学习,每学期进行总结,每年对学习内容做出规划,切实落到实处。
2.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克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3.在工作中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大胆开拓、不断创新。修订科技园中长期发展规划,务实构建科技园发展的远景目标,并明确各阶段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充分调动全体同仁的争创业绩、争作贡献的朝气蓬勃的工作干劲,加快推进科技园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4.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是科技园的重要功能之一,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经常深入各学院、实验室、研究所,乃至课题组,了解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状况,掌握可转化成果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加大转化和孵化的力度,每一名班子成员带领主管科室,每学期至少深入到两个学部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完善学习调研制度。
5.拓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建立和引入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吸引社会企业向园内技术创新项目和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推动国外风险投资公司进入科技园,利用国内外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融通资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
6.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改善园区环境和条件,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建设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在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入园创业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7. 建立联席会制度,坚强协同创新。做好顶层设计,与科研处、教务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学院等部门实行联动、信息共享,努力把产学研集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业孵化、大 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8.在已出台的制度基础上,继续制定《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等事项决策、资产管理、廉政防控、业绩考核等制度。
科技园办公室 2013
年12月24日
第四篇:淮北市马家湾农业科技园简介
淮北市马家湾农业科技园简介
淮北市马家湾农业科技园位于濉溪县百善镇丁楼村,园区为百善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地,占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面600亩,土地780亩。2009年7月淮北市马家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取得土地经营权。马湾农业科技科技园是濉溪县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丁楼村生态农业园建成以水产、禽类养殖,苗木花卉果树种植,高科技农业生产为主,融农业生产、田园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科技观光园。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理念,2009年计划投入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园区规划,办公用房建设,苗木花卉及鱼苗禽类引种,大约用三年时间完成农业科技园一期工程建设,使丁楼村生态农业园初具规模,总投资计划安排资金5000万元
在县、镇、村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目前园区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园区已放养各种鱼类40万尾;完成养鸭场一期工程建设,引进康贝尔鸭2万只,从西安杨凌高科技农业园引进价值10万元的柱状苹果2000株,园区规划已请安徽农学院制作,目前已出台初稿,正在组织规划评审工作。目前园区各项投资合计已达到110.5万元,带动丁楼村近50余人就业。园区下一步重点工作是今冬明春的苗圃建设工作及百果园建设工作,园区计划从各地引进苗木及果树5万余株,总投资150万元左右。
第五篇:农业科技园带动新农村建设分析
远景设计研究院
农业科技园带动新农村建设分析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引导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实现技术密集与资金密集结合,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对引导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和成效
我国农业科技园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不太规范到逐步规范、成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活力。“首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和应用。其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据远景设计研究院了解大部分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运用“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和引导周边地区农民应用农业新技术成果,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再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园区建设和产业带动,大大促进了周边地区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最后,引进和卵化出大批科技型龙头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业科技园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原理分析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2.1产业带动——“生产发展”的原理分析
通过在园区进行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休闲观光等产业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设施管理,掌握高科技农业的技术操作概念,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在周边地区发展高效种养业和休闲观光业打下基础。园区通过发展种子种苗产业,为周边地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蔬菜、花卉种苗,使农民通过发展园艺产业而增加收入。
园区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建立农业专家大院,发挥园区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产业带动,为带动周边地区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在园区建立和发展主导产业,包括设施农业、种子种苗、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等农业产业。
在农业专家大院的指导下,园区建立农业生产和中试示范基地,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和中试示范基地进行技术示范,园区对周边地区的农民实现产业带动,都是通过园区内的示范农田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千家万户农民,根据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来进行的。
2.2收入带动——“生活富裕”的原理分析
农业科技园区通过产业带动,在园区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中试基地建设,吸纳周边地区的农民来园区就业,促进农民向农业向关联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市场需求带动,开展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农民通过培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农业设施管理方法。园区以产业带动和市场需求带动的形式,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其进入市场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带动,园区产生收入效应并作用于当地农民,为农民提供实现高效经营、就业、创业等的平台,最终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3示范带动——“社会发展”的原理分析
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园区龙头企业的主体地位,依托农业专家大院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一是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循环农业,改变村容村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了周边农村的“村容整洁”;二是通过挖掘农村文化、开展农民培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进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而推进了“乡村文明”;三是通过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增加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农村“管理民主”。农业中介组织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3、总结
农业科技园区带动新农村建设,是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产业带动、收入带动和示范带动三方面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发挥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在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的显著效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农业科技园区视作区域农村发展的增长极,发挥着优势产业集群的组装集成功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和机遇,充分利用自身集中优势资源的能力,转化先进要素为现实生产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作为龙头企业组装集成和孵化培育的平台,农业科技园区在带动一、三产业发展方面,能够联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形成工业带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联动和工农业融合发展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园区内的各类产业的吸纳和带动下,农业科技园区能有效吸收当地农户向非农产业转移,改善农村当地非农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和示范的平台,农业科技园区对当地区域的科技带动作用明显,主要采取农业推广体系和专家大院等形式,提高大多数农户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
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区域带动作用下,园区内核心区可以与示范区和带动区乃至更广阔的周边地区进行技术、产业、资金的对接和交流,达到影响和辐射周边地区农户的目的,并显著提升周边农村地区的社会效益。
此外,为了保证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各级政府应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外部政策环境。同时,园区要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各地区应确保园区资金投入结构的合理性,并积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总之,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发掘各地的园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示范和区域带动作用,这将成为今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方向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