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

时间:2019-05-12 18:5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

第一篇: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

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

编者按

随着行业中式卷烟的发展、卷烟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和卷烟降焦工作的推进,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被提到了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今年,“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作为行业重点攻关项目被列入了国家局XX年科技开发计划。

11月6日至7日,由国家局科教司组织、郑州烟草研究院主持的“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郑州召开。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烟草研究院和云南瑞升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项目承担单位,XX、上海、XX、将军、XX、常德、淮阴、新郑、龙岩等9家协作单位和9家特邀单位的代表共计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被提上行业发展议程。11月27日至28日,XX年卷烟调香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烟草研究院等来自国内外的调香专家再次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卷烟调香技术相关问题。

“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项目主要是对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进行全面攻关研究。项目第一批计划包括“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作用评价方法研究”、“代表性香料单体转移行为研究”和“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技术研究” 3个课题,着重期望首先在烟用香精香料技术基础和行业调香技术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明后年计划在香味物质致香机理、香味成因和香精香料技术检验体系等香料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重点布局研究。

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核心技术,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之所以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是因为香精香料技术对中式卷烟尤其是对低焦油中式卷烟风格特征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卷烟品牌集中度的大幅提高,这种作用发挥得正常与否将会影响到行业品牌乃至企业的运行安全性。鉴于此,本版自本期开始,将陆续刊发有关香精香料技术探讨性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镜头回放

XX年1月,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携8位正副司长到郑州烟草研究院视察工作时,语重心长地对科研人员说,摆在中国烟草面前的主要问题是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整体竞争实力,保持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在一些企业开发卷烟产品完全委托出去,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很不利。姜局长此番话至今想来仍是振聋发聩,既是对全行业敲响的警钟,更使行业科研工作者感受到强烈的责任与压力。今年以来,姜局长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香精香料是战略问题的思想,香精香料技术作为形成中式卷烟品质特点、打造中式卷烟核心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理应成为行业 关注的焦点。姜局长对烟草科技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给予的关注可见一斑,对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的重视可见一斑,对香精香料研究给予的期望可见一斑。

对于香精香料的研究而言,无论是烟草还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等,凡是涉及香精香料的,似乎都很神秘。再加上销售过程中灵活的促销手段,使得香精香料问题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香精香料之所以给人以神秘感,除了经济的、贸易的、加之人为设置壁垒的原因外,归根结底,是因为烟草行业以往对烟用香精香料研究甚少,知之甚少。因此,真正解决烟用香精香料核心技术问题,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用技术的手段,从系统研究、点滴积累入手。

点击现状

要实现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香精香料的问题,首先要用科学的态度审视香精香料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在烟用香精香料技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形成中式卷烟香气和吃味特征作出了贡献。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是从满足中式卷烟发展的需要来看,以往的烟用香精香料技术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目前的研究和推广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香精香料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对香料缺乏系统研究。比如,行业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香精香料质量与风格的技术平台;对香原料及其同系物的性质掌握不足、不准等等。

2.可供选择的香原料品种不够丰富。香原料合成和天然香原料提取技术研究严重不足,基本停留在一般常用香料的合成和常规提取方式的层面。即使一些研究单位对高端香料进行了研究开发,但基本处于实验室规模,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3.卷烟企业缺乏烟用香精香料方面的技术人才。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们烟草行业未能有效掌握烟用香精香料核心技术,过度依赖香精企业,一旦香精企业或其产品有所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国内品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进而对烟草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

把握战略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未来烟用香精香料的研发应在三个大的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基础性、规律性研究,包括对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作用及在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卷烟风格特征及消费需求研究等等。二是香精香料应用技术突破,即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技术、分类加料技术以及卷烟保润、增香、提高舒适性等方面的研发。三是在加香加料方式上的探索,即除了在常规的烟叶和烟丝上施加香精香料外,还应对滤嘴、盘纸以及小包等加香加料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要实现技术方面的三大突破,需要科研院所、重点卷烟企业和香精香料企业等多个层面的力量协同作战,资源共 享,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实现技术突破,构建行业香精香料技术支撑体系。

——要在郑州院、云南院建设开放性的烟用香精香料重点实验室,重点投资,重点装备,重点培养科研人才,进行烟用香精香料应用基础研究和对行业烟用香精香料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并逐步把重点实验室建成烟草行业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要借助行业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重点开展烟草香料科学的学科建设,在烟叶、卷烟以及香精的香味特征的香味物质的致香成因、香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中国烟草行业的香料自主知识产权。

——要重点扶持并加强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烟用香精香料实验室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烟草行业烟用香精香料技术开发体系;针对卷烟产品侧重于开展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烟用香精香料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建立香精香料质量风格评价体系和香精香料质量检验体系;逐步培养企业的香精香料专业人才。

——要鼓励香精香料企业积极参与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开展高端合成香料和特色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丰富烟用香原料的品种,满足中式 卷烟特色风格对香原料的需求。同时逐步摆脱对国外香精香料技术的过度依赖,真正成为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技术支撑体系的一个重要层面。

构建平台

要实现“满足中式卷烟的发展需要,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式卷烟的香精香料核心技术体系”的总体目标,需要建立三个平台,即人才平台、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人才平台是指行业要拥有一批能够进行卷烟叶组配方、会调香的掌握专有技术的顶尖人才;技术平台是指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精香料核心技术;产品平台是指由烟草行业掌握专有技术的顶尖人才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精香料核心技术开发出相关卷烟产品,从而使我国烟草行业把烟用香精香料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的启动,走出了三大技术突破的第一步,一些具体研究内容已列入项目实施计划之中;走出了多层次联合的第一步,研究单位、卷烟企业及技术中心、香料企业坐在了同一个圆桌旁,分配任务,落实分工;也走出了构建三个平台的第一步,在项目启动会上,与会专家们对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技术细节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有精辟的阐述,有深刻的分析,有经验之谈,也有一些质疑。但毫无疑问,正是这些专家思想的沟通,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也正是这些专家智慧的传递,使研究方案和技术细节更趋完善。

战术研究

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满足中国广大卷烟消费者对卷烟的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等方面的要求为目标,提高卷烟的品质,提升加香加料技术的针对性和可控性水平,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式卷烟的香精香料核心技术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应对以下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

1.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开展国内外烟叶和卷烟的香味特征研究,掌握不同品质、不同风格的烟叶和卷烟的香味特征,找出中式卷烟香味特征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2.开展香料单体在卷烟中作用的基础性研究,建立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评价体系。研究代表性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作用阈值,在卷烟主流烟气、侧流烟气和滤嘴中的转移行为规律;实现对香料单体的理性掌握。

3.开展香味前体的热裂解机理研究,准确把握香味前体在燃吸过程中的致香行为,提高香料的利用率,以适应低焦油及超低焦油卷烟发展对加香加料的质量和精度的要求。

4.开展新型烟用香原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对重要烟用合成香料特别是与香味特征有关的重要高档合成香料进行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应用研究;利用一些新型的加工方式开发 天然香原料新品种,以丰富烟用香原料资源。

5.开展香精香料技术与原料、工艺以及产品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系统研究,重点对低焦油卷烟的香味补偿技术以及对卷烟滤嘴、卷烟盘纸和铝箔纸等加香方式,对不同方式的适用对象、香料选择以及与其他相关技术的结合进行研究。

6.通过引用、延伸或创建的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烟用香精香料质量检验体系。应用基于主成分的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指纹图谱等先进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香精香料进行质量风格评价,提高对香精香料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控制能力。【

第二篇: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2 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3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对“细密画”的背叛亦或拯救?——从《我的名字叫红》看文明冲突下的阵痛 5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7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8 Culture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9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1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13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16 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17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19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 20 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 22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24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25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26 中美家庭教育与个人能力培养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 28 《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31 中外教师教学体态语的意义差异研究 32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33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埃德娜: 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35 科技英语中模糊数词的翻译策略

重压之下的人之风采——以海明威《老人与海》为例 37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38 浅析中英恭维语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1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43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 45 Social Causes for Tess’s Tragedy 46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48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50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51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53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55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57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 58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59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6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 62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63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 64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 67 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与对策 68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70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从《喧哗与骚动》中看复合式意识流手法 72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7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5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76 意象图式研究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78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80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8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美国梦和母女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84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探索《小王子》中主人公的性格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7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88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 89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91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 92 英语使用中展示的性别语言差异 93 现代英语演讲中的范式分析

《傲慢与偏见》折射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 95 On the Pursuit of Ideal Home in Cold Mountain 96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97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 99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 100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 101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103 女性主义视野下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研究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10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 106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107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 109 《紫色》中“家”的解读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 111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112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Desperate Housewives 115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6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 117 试论美国第二代女权主义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119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20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21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122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ceberg Principle in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24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 125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127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29 V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130 浅谈高中英语练习课教学 13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132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 133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Enhance Listening Aptitude through Music 135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36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8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13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惨命运 140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42 对《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及其女儿们的人物评论 143 培养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44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 146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 148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 149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 151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52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153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154 刍议美国情景喜剧中的美国俚语

155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156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57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158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 159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160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

161 Beyond Language, Toward Nature: A New Reading of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62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163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16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5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166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

167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16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169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170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

171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2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in RAP Music and its Influence 173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17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卡斯特桥市长》 175 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76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77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178 白鲸中的自传元素

17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悲剧的成因分析以及对当今青少年的启迪 180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81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182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183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 184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 185 浅谈《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186 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187 浅析跨映射视角下的歇后语意义构建

188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人鼠之间》中的美国梦(开题报告+论文)189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 190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191 从对等功能理论看《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比喻修辞 192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193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194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195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196 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197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198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 199

200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第三篇:从普通逻辑学角度审视鲁迅的文学与出汗(写写帮整理)

从普通逻辑学角度审视鲁迅的《文学与出汗》1

张孟根

内容提要: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大师,但是他的一些杂文的逻辑严密性却是值得探讨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逻辑学教学实践,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若干逻辑知识,冷静细致地分析了鲁迅杂文《文学与出汗》在批驳梁实秋文学人性论中的几个逻辑问题,指出该文的逻辑说服力是不强的。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其实没有被驳倒。

关键词:逻辑学

审视

《文学与出汗》 文学人性论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大师,他的杂文《文学与出汗》历来作为高中和师范生学习驳论的范文之作,评论家也一贯认为该文思想深刻,逻辑严密,很具驳论特色,其写法很值得仿效。笔者20多年前在师范汉语言专业就读,老师也是如此分析该文。我也真为其犀利得似匕首、似投枪的语言所折服。然每每读到“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却何从看见”,“人性„„脾气”,“香汗„„臭汗”之处时,总不免产生疑窦,似乎觉得鲁迅不讲道理。但疑惑之余,也未深究,总觉自己平庸之辈,水平低下,对一代文豪的作品不理解。抑或认为嬉笑怒骂就是杂文特色。以至在后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一直人云亦云地把这篇文章当作驳论的典范之作来教。近几年,在电大教了几轮《普通逻辑学》,忽又想起《文学与出汗》,并以逻辑学的若干知识认真细致地审视了其中的逻辑性,越发感到此文确实存在着一些逻辑问题,在此提出来请教同行,以期受到更大教益。

一、梁实秋文学人性论的中心意思和逻辑力量

根据鲁迅杂文全集介绍,《文学与出汗》是反驳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的,针对的是他的《文学批评辩》中的这么一段话:“物质的状态是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域的试验。《依里亚德》在今天尚有人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现在还有人演,因为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作品的基础”。这段的中心意 1 该文2007年9月发表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见梁实秋《文学讲话》 9 见梁实秋《百兽图与讽刺文学》 10 见诗经《关睢》

鲁迅以“脾气”批驳了“人性”之后,再接下去,以“出汗”的生理现象为喻来说明文学审美观的转变,从而论证没有永久不变的人性。他写道:“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呢?”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这是把相容的选言判断误用为不相容的选言判断11:

请看:“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呢?”,它的意思是要么描写香汗,要么描写臭汗,两者只能选其一。

这是典型的阶级论。其实,从美学角度来看,不管是描写“香汗”还是“臭汗”,不管是描写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只要是反映真善美普遍人性价值而且艺术性好的作品,都可长久流传。两者完全可以相容。当然,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说,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美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但这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实践证明,凡以阶级性为主要内涵而不以普遍人性为主要内涵的作品,是经不起时代和地域考验的。放到世界范围来看,杨朔,刘白羽,秦牧20世纪上半叶恐怕连三流作家也算不上;同一个曹禺,当年的《雷雨》何等盛大,后期的《王昭君》、《胆剑篇》大为逊色;就连鲁迅本人,创作《呐喊》时,根本不知“阶级性”为何物。所以,“香汗”“臭汗”一说在论证上也是苍白的,是不能撼动梁实秋文学人性论的命题的。

五、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其实没有被撼动

行文至此,笔者主要从逻辑角度分析了鲁迅对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的批驳过程和方法。从而看出《文学与出汗》的严谨逻辑性是值得质疑的。鲁迅没有从逻辑上真正驳倒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

也许有人要说,笔者根本不懂杂文,杂文用不着像一般议论文那样起承转合,烦琐地推理和演绎。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果是这样,那我要说,杂文既是议论文,就必须首先要遵守逻辑规则,不能为了写出文艺性,用禁不起逻辑推敲的引申和想象来说理。毫无疑问,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是语言大师,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谁也不能否认,但他的一些杂文的逻辑严密性却是值得商榷的。再说,抓住一点,也要真正抓到要害之处。而《文学与出汗》中,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的“要害之处”却是鲁迅通过引申加给他的。因此,11 见中央电大《普通逻辑学》120、121页

这样的批驳梁实秋肯定不会服气的。

事实上,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在一定观察尺度上还是正确的,因为在一定的范围内,人性确是不太会变的,人的审美准则也是不大会变的。鲁迅曾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和焦大的人性会一样么?其实,他们对真善美的审美观又何尝会不相同呢?他们谁会不喜欢真诚和善良呢?近年来,金庸小说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文人学者赏识,吸引那么多人研究,被称为“金学”?就是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深入体察与精微刻画。最近,《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公布了2007年世界十大文学名著的排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荣获榜首12,这充分反映出作家和读者的共同偏好是那些生动刻画了令人难忘的人物的爱情和生死的作品。换言之,是反映了人性的作品。随着时代的推移,当年被鲁迅痛斥的“新月派”的作品也越来越放射出它的人性美的光辉。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成林主编

《普通逻辑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第四篇:从科学的角度考察什么是酒和酒文化

从科学的角度考察什么是酒和酒文化?喝酒就是喝酒,喝酒有文化吗?提酒文化是否滥用了“文化”的概念,有损学术的严肃性?一个“酒”字能做多少文章?据调查,11.4%的北京人认为酒量一种麻醉剂,11.9%的人认为酒是酒精和水组成的物质,22.8%的北京人视酒为一种高级饮料,24.6%的人认为酒是造物主赐予人间的爱物,29.2%的人认为酒是一种商品。在这里,既有实用的眼光,也有传说的影响;既有经营的观点,也有某些常识性的判断;既是公众对酒与酒文化的认识程度的反映,也是学术界尚缺乏统一、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概括的一种表现。实际上,从学术角度看,酒既是一种含有机化合物乙醇(酒精)、并能对人的肌体产生各种化学作用的饮料,又是一种能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和影响人们行为的物质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实体,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酒科技相对而言,酒文化则主要是一个从社会科学角度提出的研究范畴。虽然从广议的文化概念来讲,酒科技也可纳入酒文化范畴,但人们一般不采用这一分析角度。所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弄清什么是酒文化以及它的内涵,不仅对于酒文化理论本身是重要的,对于文明饮酒这一关系到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也很重要。从我国有关酿、酤、饮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酒文化应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值得研究。

一、酒论

在学术上,酒文化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有它自己的理论。酒论的酒文化理论,要回答酒文化的定义、源头、分类、内容、结构和性质,以及它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人们对待酒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等等。与自然科学对酒科技的研究一样,社会科学也有许多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酒文化。酒文化理论中的一些问题,如酒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酒的文化属性中的民族性、综合性、两面性、渗透性、升华性和医疗保健性等,不仅对酒文化自身的研究有意义,对其他学科研究也有参考与借鉴作用。

二、酒史

任何事物都有其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酒与酒文化自然也不例外。酒史既包括各类酒起源的历史,也包括酒文化起源的历史,还包括历代名酒文化和历代酒政等方面的历史,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之间酒文化交流的历史等。在这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酒的研究相互有交叉。自然科学在研究各类酒的科学技术时,必然会涉及及各类酒的历史发展;同样,社会科学在研究酒文化的历史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探讨诸如传统酿造发展的历史。综合地考察,把传统酿造术主要归于社会科学,把现代酿酒科技归于自然科学研究,并积极地待二者的交叉,看来是比较适当的。

三、传统酿造术

与现代工业酿酒的科学技术不同,在民间传统酿造术是代代相传的。人们长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有关酒的技艺文化,也是酒文化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它的存在与发展既反映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也反映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成果;既是民族民间酒文化赖以存在的一种基础,也是现代工一酿酒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可供汲取的营养源泉之一。在我国,许多民族或地区的一般家庭都能自行酿造的甜米酒,既方便食用,又富有营养,有的还把它当作产妇的滋补品食用。这种既简单又珍贵的酒文化成果,就是直接由传统酿造术这一要素决定的。

四、酒具

酒具是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中,酿酒器具属于生产工具,虽也可纳入物质文化范畴,但主要仍应属于酒科技,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研究其意义与价值;饮酒器具则属于生活工具,是酒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历代饮酒器具有自然酒具、陶制酒具、青铜酒具、漆木酒具、瓷酒具、名贵酒具、奇异酒具和娱酒器具等类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古朴简易的自然酒具常就地取材,反映出一种返朴归真的审判情趣和文化意蕴。历史悠久的陶制酒具是我国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华贵高雅的青铜酒具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和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青铜冶炼技术发展的水平。它们类齐全,造型讲究,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礼器,而且在使用上已出现了奴隶主贵族与奴隶、平民之间的阶级差异。

庄重典雅的漆木酒具历史也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到秦代便开始真正取代了青铜酒具,到汉、魏和两晋才盛行起来。直到今天,彝族的酒具也多有各种漆饰彩绘的。东晋时著名的有关“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和叙怀的记载和描写,就是伴随着漆耳杯的使用而产生的。

轻盈俏美的瓷酒具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瓷器的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瓷器具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历代造型不断演变,形成种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匀称秀丽,有的轻盈俏美,有的质朴大主,有的色彩灿如晚霞,有的莹润堆脂,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上釉后精细幽雅,有的艳丽匀润,有的翠绿晶透。最有代表性的景德镇的青花瓷、成化斗彩瓷和祭红红釉瓷这三种瓷酒具,都有许多成为传世珍品。

名贵酒具系用玉石、金银、象牙、景泰蓝等名贵材料制成。自商代以来,多为统治者或富有者使用或多用于宗教祭祀。有的艺术造诣颇高,如元朝广寒殿里有一只可贮酒30余石的黑玉缸,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酒具“牙雕山水人物银里碗”;有的是等级与身份的一种象征,如金爵、金卮等;有的富有文化蕴涵,如元至正五年以白银铸胎然后雕琢而成的银质龙槎,造型构思取自仙人乘槎凌空上天河的神话故事,高雅华贵,名扬海内外。

奇异酒具常给人们以不同凡响的美的享受。香木椽杯,有雕刻精美的花纹,用以斟酒,清香霭然。蓬菜盏有蓬来,方丈、瀛洲海上三仙山造型,斟酒时三仙山被淹没,饮酒时三仙山又逐步显露,另有一番情趣和韵味。舞仙盏有仙人漫舞其上,奇巧别致。洞天瓶从屋梁上给鹿肠灌酒以饮客,号称“洞天圣酒将军”,构思玄妙。由西母觞(合起来系一巨桃,分开两瓣形异)、皂绿天(酷似香蕉)、高士觚(状如梧桐)、古锦囊、洞庭波、鉴湖冠、黥涛露珠明、一卷书和瘿斛,共10件组成的“竹木套觚”,大开、形状各异,命名雅美,韵味各别,用以飨客,堪称奇绝。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酒行为中的一定的审美文化心理。自然,像那种与南唐以来女人裹足的陋习有关的、在女人绣花弓鞋里放置酒杯以行酒的鞋杯等,则是一种畸形审美观的表现。此外,还的劝饮取尔的娱酒器具,如类似“不倒翁”的酒胡子。这本身往往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用以饮酒取乐,既简单又风趣,促使宴饮气氛热烈和谐,兴味盎然。上述精美酒具在人们饮酒时能给人们以精神、文化上的美的享受,意蕴深长。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文章出处:彝学网(网聚彝学)http://222.210.17.136/mzwz/news/21/z_21_6538.html

评价答案

好:1 不好:1 原创:0 非原创:0

知足

回答采纳率:24.3% 2010-12-03 09:52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 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 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 “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 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 , , 化”“姓氏文化”等等., 《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 , 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 “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 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 19 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 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 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 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 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 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 强调了文化的演 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 信仰, 艺术, 音乐, 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 样式.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 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 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 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 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 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二)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的很多学者认为文化的核心是哲学,西方学者认为是宗教,哲学只是附庸.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文化的核心既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文化的核心应 该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一个人,一个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才 会创造什么样的文化.离开了人,就不会有文化,所以,人才是文化的根基和核心所在.正因为如此,文化的核心精神是文化精神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要素, 它构成一个时代或者民族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是一种根本活法,是一种时代魂和民族魂.(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生存智慧.在论及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上,有人认为是专制皇权文化,有人认为是史官文化,这在一定 层面揭示了文化的反映性特点,其实专制皇权属于制度层面,而史官文化属于社会层面,都 不是从纯文化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有一种提法,从《易经》中引出一个句子:“天地之大德曰生.”于是说中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就是生的文化.但是当问到中华民族何以生生不息的时候,它就无法解释了.要论及传统文化的核心本质, 必须要回答中国何以千年强盛不衰, 但为何遭受了百年屈 辱的原因, 这个原因, 正是人们一直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不足, 才造成的一种文化无意识, 这种文化无意识造就了中国的千年辉煌, 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无意识的无意识逆转, 造成了 中国的百年沉沦.这种文化就是所谓的“中和”文化, 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和”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二, 传统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传统中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华夏子孙特有的一种 民族心理和民族.中和具有多元意义.执中致和是其基本意义.中和结构上不偏不倚,数 量关系上无过不及, 是指的一种最佳的比例结构和数量关系.而和则是由中而来的一种事物 存在发展的最佳的功能状态.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主要原因: 1, 中和是中华文化一以贯之,久远不歇的“道统” 中和文化是儒释道的核心精神.无论儒家,道家或者佛教,其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 或者范畴都是中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仁为前提的“中庸之道”“中 , 和”的境界上.中庸之道及中和精神一直是儒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某种哲理境界和审 美情趣;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 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而提出的.荀子也说: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 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道家中讲“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 而不争” ,处世态度是: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2, 中和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提供了最 一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何生存”与“如何生存”的问题.中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的核心.中和是大本达道,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之道.中和范畴构成为传统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中和辩证法体现了传 统辩证法发展的最高水平.3, 中和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质和实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母题,而天人是由中而和合一体.中和构成为天人 合一的内在精神实质.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4, 中和是中国传统真善美统一的精髓.中国传统的真善美本质上表现为:主体认识中和以求真,主体实践中和以求善,主 体鉴赏中和以求美.《中庸》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择善,即选择真善 , 美,鞭挞假恶丑;固执,即坚持的更高一层境界,内涵是反复实践,不达目的不罢休.三, 中和文化作为传统中华民族生存样式的两重性 传统中和文化作为传统哲学文化的核心, 始终以中华民族基本的生活样式或者 “活法”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基本的指导性作用.传统中和文化一方面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和最高生存智慧, 积极推动着中华民族几 千年来生生不息, 绵绵不已的生存和发展, 它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 大精神支柱.中和精神构成为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至今依然在发挥着不可 忽视的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传统中和文化在现实发展中也不可忽视地呈现出了落后的国民性的一面,构成了某种丑陋的国民性.这主要是历史上消极的老庄“中和思想”在传统的小农 经济和专制政治的双重挤压下所形成的.这种消极落后的中和或者中庸思想就以思维方 式和生活方式的形式成为一部分国民劣根性或者劣行“活法”.消极的中庸式 “活法” 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 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是不讲原则, 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由此形成调和主义,活命哲学;二是随大流,跟风头,嫉出风头 以及变形的好走极端的做法.这是两种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人们消极落后的“活法” , 这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格格不入,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 视并彻底根除.四, 传统中和文化精神的现代意义 传统中和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 在剔除其消极的影响面的同时, 其中的诸多因素依然可 以整合到现代文化体系之中,依然可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 发挥其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一),中和文化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和的伦理智慧是一种面对多元冲突的智慧,是一种避免“过”或“不及”以及由 此造成两极分离或对立的智慧,其以“和谐”为其最高旨归,它着眼于“实践型”真理 或原理而展现为一种现实的合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和文化有着直接的启迪 意义,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其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实质上就是“致中和” ,即以和为最高价 值追求,以中为根本的方法论.这依然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对于当前我国 和谐社会之构建的伟大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三),中和文化有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中和哲学或者中和 观本质上就是中国传统的发展哲学, 是传统的发展观.它所强调的就是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和谐平衡协调的发展.中和文化在方法论上与科学发展观有共同性.这一 文化可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帮助人们处理 好各种矛盾关系.(四),中和有助于解决当今困扰世人的全球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文化霸权主义,文化认同危机,文化冲突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考验各国政府政治智慧的 大问题, 而中和方法论依然是一种基本的选择方案, 致中和依然是化解全球性问题的智 慧型答案.中国传统的中和文化中所具有的普世性元素,如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中庸 之道,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在这个背景下,中和文化的普世性决定了它具有适应现代 化和全球化, 进而成为安定人类社会的基石和世界大同的推动者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能 够为建构全球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做出必要的贡献,和谐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 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冲突,维持人类和谐安宁做出 贡献.说起酒来,我个人对酒是无比的厌恶!所以尽量不去沾,就象对待毒品一样远离它。有些人借酒消仇、喝酒解闷,也有些人开心饮酒,喜庆饮酒等等,这些都无可非议。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提到酒,中国的饮食之中最有文化渊源的当首推这杯中物。酒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灵魂的一部分应该算是诗歌。传说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国君,似乎这诗和酒一出生就象是一对孪生兄弟。伴随着渊源流长的酒文化,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韵味。大诗人陶渊明也是嗜酒如命,在他的组诗《饮酒》中,更是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风光和美酒琼浆的无限神往与喜爱。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当然还要数唐代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李白与酒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醉草吓蛮书、斗酒诗百篇,他在长安居官三年,政治抱负虽未得施展,却得到了御赐遍饮天下名酒的特权,就连最后辞世,据说也是乘酒兴投江邀月溺水而亡。我读过所有李白的事迹几乎都与酒有关。可以说酒与诗人是形影不离,酒助诗兴,诗扬酒名,诗仙与酒鬼相得益彰,所以酒也被中国历代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内涵。

酒中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怀,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豪情,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有“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无奈,有“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洒脱。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男儿如此,女子亦不逊。近代的著名爱国女诗人,鉴湖女侠秋瑾就曾唱出过“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时代强音。喜悦时酒成了人们助兴的选择,悲伤时酒又可以帮助人释怀烦恼。酒可以遥寄相思,也能够排遣孤独。昂扬奋进时诗人用酒壮行色,没落挫折中诗人以酒解忧愁;失意时诗人在酒中寻找解脱,苦闷时诗人在酒中寻找慰藉;黑暗中诗人借酒麻醉自己,逃避现实。顺境中诗人施展抱负的同时也不忘畅饮抒发豪壮情怀,逆境里酒更成了诗人愤世嫉俗、对抗黑暗社会的最好工具。在诗中酒似乎化作了诗人的热血豪情,铸就了诗歌激昂澎湃的生命,变成了牵动诗人艺术哲思、引发诗人艺术灵感的灵丹妙药。难怪有人戏称中国的诗人大都是些“有文化的酒鬼”。

也不知这杜康老先生当年是何用意,好端端的粮食却酿出这辣辣的带有刺激挑逗情趣的圣水来。他更没有想到这滴滴圣水,竟然如此的渊源流长汹涌澎湃,从黄河到长江,从南疆到东海,人们无不把它奉为至宝。高兴时助兴,烦恼时解愁,出门要送行,归来要接风,娶媳妇嫁女儿,金榜题名、升职长工资等等等,各类名目让人叫苦不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什么鸿门宴,开国大典,无一不对酒兴味盎然。俗话说得好,酒壮胆亦大,所有的灵感都浸润在酒精之中。不知有多少人,被酒腌制的扭曲了灵魂,走向与社会为敌的歪路;又有多少人,酒后失态,出卖了自己的灵与肉;又有多少家庭成为酒的受害者,葬送了美好的人生......这酒说到这里,真的不愿意再谈及“文化”俩字了,随着人们在酒场里千锤百炼,摸爬滚打,酒瘾也随之增大,说大话的也就多了;会饮的多了,能步入酒场的人也就多了。无论白干,还是茅台,好酒孬酒都是一种辣辣的感觉;大家相聚的多了,真情却少了;随着酒徒的增加,随着酒的用途的拓宽,这酒的生意空前的好了,货真价实者有,为了利益的趋使,造假、地下工厂勾兑,图财害命者更多。我国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已日趋年轻化,呈直线上升趋势。关键的一项就是饮酒,饮酒过量,将对身心有着很大的伤害。十几亿人乃至于整个世界,将被迫陷在杜康多年前为人类设下的陷井里,不光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浪费,还将把人们引向歧途,酗酒、打架斗欧将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还谈什么文化。可悲啊!渊源流长的酒文化。

评价答案

好:0 不好:1 原创:0 非原创:0 Cloud Crane

回答采纳率:33.2% 2010-11-30 22:26

第五篇:从领导科学角度看干部容错机制

从领导科学角度看干部容错机制

摘 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把“容错”应用于管理领域,旨在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消除“为官不为”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为此,必须构建科学的容错机制,在顶层设计和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容错纠错,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容错机制;纠错机制;干部 引 言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1]如何建立集激励和容错纠错于一体的制度体系,成为当前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论语·子张》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说的是君子之过,但对现在之干部管理却有借鉴意义。现今,各级各地纪委部门都在探索容错纠错的举措和方法。笔者认为这是相当必要的。一是基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必要性。人人都会犯错,即使是党员领导干部也一样。既然在犯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的前提下,自然应当出台应对的措施。重要的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错误中反思和前行,在试错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改进方法,总结经验,取得创新性的成果,谁不知道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呢?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育,笔者认为,无论是人也好,政策也罢,都应该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既然犯错难以避免,就应该有对善意的错误的包容。二是基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必要性。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快餐式的社会,匆忙的上班,匆忙的下班,匆忙的发展,很快,但不够健康。忙碌中,为他人考虑的心情淡了,工作中抱着“不做不错”的思想大有人在。因此,是时候慢下来了。只有在适度的“慢”中,才能有 闲情去思考、去钻研、去考虑他人、考虑群众,领导干部也需要“匠人”的精神,去考虑长远,而不仅仅是当下,是科学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快速的发展。只有思考得多了,有了沉淀,才能有灵感的火花。

一、容错机制内涵

容错是计算机行业的专业术语。所谓容错,是指“尽管发生一个或若干个故障,程序或系统仍能正确执行其功能的称谓。它往往包括三方面的功能。第一是约束故障,防止故障影响继续扩大;第二是检测故障;第三是恢复系统。”[2]如当电脑出现“程序未响应”的情况时,几秒钟后会恢复正常状态,这就是容错机制在发生作用。从上述定义来看,容错机制应当包括纠错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宽容错误。容错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在航空航天、医疗、银行等领域的系统中广泛应用。飞机的双引擎系统就是最常用的容错方法。

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便把“容错”应用于管理领域。容错机制的含义应该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宽容改革创新者在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通过相应的机制,控制风险的进一步传播,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保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对相应的责任人实施豁免。[3]通过这样的容错机制,才能激发创新者的创新热情,让创新者解放思想,大胆试验,推进中国经济的振兴发展。理解容错机制,需要厘清几个问题:一是容错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建立容错机制?

首先,是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适用于容错机制呢?显然不是。容错机制的“错”是指在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非主观性的错误,是政策、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的错误。[4]实践不是改革创新者随心所欲的实践,是在一种科学的决策机制下、一定的制度框架内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索性实践是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而不是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是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践中的错误,而不是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行为,是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而不是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因此具有很强的 针对性。只有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改革创新者发生的错误或偏差才可以受到宽容和免责处理,才适用于容错机制。

其次,容错机制构建的意义在于:一是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消除“为官不为”行为。当前,虽然部分干部大胆创新、敢作敢为,在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或者得过且过、无所作为,懒政怠政,或者因惧怕犯错而不敢担当,为官不为。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效推进。因此,构建科学的容错机制,有助于培育各级领导干部的良好思想作风,使之不仅为官有为,而且善于担当。

二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创新活力。在推进改革、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对这些规律认识不足而出现一些差错,如果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创新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受到挫伤。因此,构建科学的容错机制,允许试错、犯错、改错,能够鼓励和保护改革创新者,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三是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全新道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改革更是一场全新的探索性试验,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问题与答案、处置方式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确定性。这种非确定性因素决定了尝试和推行理论或政策的主体,会因为理论或政策本身的缺陷乃至失败而导致其决策行为失误。因此,需要构建科学的容错机制,允许试验性改革失败,让改革创新者在实践中不仅得到培养和锤炼,而且激励和保障他们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从而引领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二、容错机制的科学构建

一是科学定责立清单。容错机制是基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有限性和客观上的不可抗力而设的。容错的本质是激励。必须抓住责任边界这个关键,科学定性哪些错能容、哪些 错不能容,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指引干部自觉在机制框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按以下五大原则来列好容错清单,科学界定免责或减责情形。[5]规守纪原则。如,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在决策中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行政决策、“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规定,充分评估和积极防控决策风险,最大限度实现决策公开透明的;根据现有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管用的微观制度,或者对尚无明确规定的领域和事项主动做好制度设计,并严格按制度办事的。二是服从部署原则。如,符合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为保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任务顺利实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是鼓励创新原则。如,有利于改革创新、有利于发展大局的;立足全局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为解决改革难题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四是干净干事原则。如,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积极防止队伍出现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行为的。五是主动纠错原则。如,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可以运用一票否决原则来设定不予以免责或减责的情形。如,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后仍然有规不依的;打着改革创新和为民服务等旗号谋取私利的;严重阻碍改革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是规范析责建机制。容错机制是基于“有责必履、失责必究、问责必严”可能出现的“洗碗效应”“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而设的。容错的前提是问责。必须抓住程序规范这个核心,公正辨析错误的主客观原因、减免责的适用条件,才能更加有效避免容错机制演变成少数干部犯错卸责、失误逃责的“挡箭牌”。[6]从三个方面规范操作,推动容错机制从虚悬的提醒变成现实的规制。一是规范化受理。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容错处置程序,明确从提出到最终认定的受理部门、办理依据和处置时间。相关单位和个人因改革创新出现工作失误受到追责时,单位或本人认为符合免责或从轻处理条件的,即可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按干部管理权限向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依据。相关部门应该在规定期限内明确反馈答复。二是动态化评估。在明晰干部岗位职责、工作职责的 基础上,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干部决策产生的失误、影响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估,并强化动态性考量评估,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整体性错误与阶段性错误区别开来。三是民主化认定。经调查核实,须给予免责或从轻、减轻处理的,实事求是出具书面调查报告,形成结论性意见,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集体研究决定,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进行反馈和报备。对暂时难以定论的,可暂缓做出决定。

三是联动免责用结果。容错机制是基于理论依据具备和现实情况需要,在不放任、不袒护的前提下为合理保护干部而设的。容错的内涵是保护。必须抓住结果运用这个杠杆,推动不同部门合力营造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推动有为、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联动打破从“为官不易”到“为官不为”的消极生态链。[7]可从三个角度来强化结果运用。一是消除选任受阻的顾虑。在形成容错适用结论性意见后,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向申请单位和个人反馈,根据应予以免责或减责的情形,明确在干部提拔、重用、交流中是否作为参考,并进行专门备注。如确定免责,则在干部提拔任用党风廉政审查中免予一票否决;如确定减责,则具体说明在干部选任中存在的影响及时限。二是消除考评受限的顾虑。明确要求干部所在部门、相关考核部门在考核评比中对确定免责干部一视同仁。如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免予扣分,免予一票否决;需要行政追责和效能问责的免予处分;需要追究党政纪责任的免予处分。对减责干部可酌情从轻、减轻处分。三是消除声名受损的顾虑。注重结果反馈的方式方法,可采取关爱提醒谈话、发放关爱提醒单等方式,让干部安心工作、轻装上阵。对于确定免责的干部,应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指责干部造成干部声名受损的,联合执法执纪部门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依法依纪追究,着力营造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容错机制的几点思考 容错纠错机制解除了广大想干事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只要是愿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因客观条件导致创新失败的,可以免予追责。[8]也有人担心,这一机制在执行中是否会出现错误的标准因人而异?是否会成为某些人逃避责任的“保护伞”?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意即出于公心,为国为民谋利而犯错获罪,要勇于承受;心存私念,以权谋私,为个人捞取好处的罪责,一定要避免。[9]容错是容因公事敢于作为和改革中的错误,不作为或乱作为并不在容错范围内。一定要把因受客观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工作失误与“不作为、乱作为”区分开;要把先行先试中因缺乏经验而导致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法乱纪问题区分开来;要把创造性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分开来;要把先行先试中因缺乏经验而导致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法违纪区分开来;要把上级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与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行为区分开来;要严禁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名行徇私舞弊之实,对群众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造成侵害的行为等等。

二、容错纠错机制是为了给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提供保障,不能沦为部分党员干部犯了错误就躲进去的“保护伞”。在执行容错纠错机制的时候,应该先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过相关部门调查后进行认定。相关部门在调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查清错误原因、不良影响,只有查明行为确属可免予追责的范畴才下定论。相关在调查时不能卖人情、讲关系,要以公平的心态来调查处理。

三、容错机制虽然是针对干部的,但是在制定具体细则和操作准则时,要邀请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听听他们的心声,看看在他们心中哪些错误可以被包容,提高机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地细化具体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容错机制虽然针对的是领导干部,但是容错机制启动后,除了按照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政府需要公开容错纠错的对象、事件、原因等,给干部和群众一个交代,接受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四、总结

总之,有为敢为取向是关爱容错的价值之核。关爱出活力,宽容促敢为。让干部有为敢为是容错机制最核心的价值关切。容错清单框定的容错情形实质就是鼓励干部主动作为的干事清单,从机制上明确干部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大胆干事、勇敢探索、积极创新。[10]因此,容错清单不应包含日常工作中的一般性偏差和失误,而应将容错着力点放在改革创新的探索性工作、攻坚克难的重点工作中,因涉足领域和事项政策界限不明确或受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发生的失误上。必须始终明确容错机制的有为敢为取向,通过容错清单的正面引导和取向激励,推动更多干部敢于冒着风险前进、突破常规推进、矢志创新奋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6(2):4-8.[2]郑家亨.统计大辞典[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063.[3][4]刘宁宁.新常态下如何科学构建容错纠错机制[N]人民论坛,2016-04-11.[5]周鸿程.“三步”促进“容错机制”起航 [J].先锋文汇,2016-05-13.[6]胡赣江.“

[EB/OL].http://,2015-04-27.[7]周志发.容错性民主理论建构——基于“摸着石头过河”和“容错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2016-02-18.[8]肖娟.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应做好三件事[N].检查日报,2016-03-15.[9]王大治.健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6-05-18.[10]唐建明.“容错”方能更好“有为”[N].永州日报,2016-02-29.7

下载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式卷烟香精香料核心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