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西县2011年创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总结
维西县2011年创业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工作总结
2011年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始终坚持把推动创业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大投入,利用自身优势,多渠道培育创业主体,开拓自主创业渠道,提高自主创业层次,充分发挥自主创业对就业工作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结合绩效指标考核如下。
一、项目概况
根据云财绩【2012】63号文件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创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通知,根据实际情况2011年共扶持创业人员74人,比上级下达任务30人多完成44人,完成率为247%,共发放贷款金额466万元,涉及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创业人员,覆盖到全县各个乡镇、村委会。各类创业人员在享受不同程度的创业培训,在创业过程中创业人员不同程度享受相关税费减免和贷款免息等优惠政策。2011年所发放贷款因在下半年并根据云财社【2010】163号文件,还款时间为贷款后第7个月开始,所以在2011年末创业贷款人员均未到还款时间,所以还款率为0。
二、资金拨付情况
在创业人员贷到贷款后,我局按文件政策规定按时向财政申请贴息资金,并有财政按时拨付承贷银行。
三、对创业人员服务情况
在承办创业贷款的同时,我局为创业人员提供“一条龙、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服务,为申请贷款的,实行统一担保,对创业者实行免担保,建立创业者个人档案信息,在导师配置上,我县相当欠缺。
四、采取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实行贷前项目审查,项目评选、评审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备用联系人必须是行政事业单位且具有一定信用的工作人员,督促创业人员按时还款扎实创业。
五、取得成效
从2009年“创业贷款”发放以来,最大强度发挥了创业促就业的新局面,为社会创造了利益,解决了创业者本人就业且带动了其它失业人员就业。
六、存在的问题
1、后续服务跟不上。原因是我县多山区交通不便,就业局工作人员较少,不能一对一帮扶。
2、导师配置跟不上,在我县多数创业成功人士属外来人员,对本土新创业人员有利益上冲突,所以不愿意提供帮扶。
3、创业人员在贷款时信用联社手续繁琐未能及时贷到 所需资金。
4、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创业人员大多属于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虽然提供了创业培训扶持,但是在创业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情况。
七、意见建议
1、建议信用社放贷时简化手续。
2、建议信用社在最后把关时实地考察再放款以及加大催款力度。
维西劳动就业服务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第二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为社会普遍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福建省财政厅采取省市联动、分级评价和全省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8个地市(不含厦门)及所属县(市、区)就业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
本次评价对象是2009年福建省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的支出绩效,结合2007年、2008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全省各市、县(区)的就业专项资金数据为基础,资金来源包括中央、省、市和县(区)四级财政安排的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用于就业服务支出的资金,涉及包括各级财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部门在内的公共服务部门和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市场机构以及城乡就业群体。
2009全省就业专项资金支出25914万元,其中职业技能培训7727万元、职业介绍2567万元、职业鉴定1125万元、社保补贴1269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1804万元,据了解,评价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绩效、预算执行绩效、产出结果绩效、持续发展绩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以福建省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依据,对照《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分值,最终得出福建省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分结果为83.4分,资金项目总体绩效良好。该项目在组织、实施、管理、产出等方面整体表现较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就业和创业。分地市看,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25分,显示出区域间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差异比较大。
具体来看,目标责任明确,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政策落到实处,资金保障更加有力;财务制度健全,资金管理水平提升;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就业服务保障得力;专项资金使用有效,促进就业方式多样;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通过评价也发现,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预算资金管理不够科学,部分项目执行效果有待提高,一些政策规定已与现实状况脱节,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为了提高就业专项资金效益,评价报告建议加大舆论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预算资金投入科学性;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就业资金效果;增强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就业资金落到实处。
第三篇:关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长治县富鑫供热有限公司关于县城集中供热 一期工程环保资金支持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请示
县环保局:
县财政局:
为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建设美好家园。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2006年组建了富鑫供热公司,对县城实施集中供热。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底完工,11月15日投入运行。
一、一期工程投入资金6000万元。
其中:〈1〉股东投入1900万元。
〈2〉政府配套1784万元。
〈3〉2006年省环保局拨付环保资金600万元。〈4〉2006年9月25日市环保局拨付150万元。〈5〉尚欠工程款11566万元。
二、一期工程项目
1、热源厂土建工程投资约1304万元。
(1)供热主厂房、风机房、烟囱、厂内管网818万元。
(2)辅助间、煤仓、煤廊、变电所、灰水池486万元。
2、一次网土建工程投资约2151万元。
(1)一标段、热源厂至光明路北侧(原厂址)511万元。
(2)二标段、光明路北侧(原厂址)至县城各换热站1640万元。
3、主要设备及安装费约610.5万元。
(1)站热水锅炉及安装费521万元。
(2)两台麻式除尘器56万元。
(3)软化水设备33.5万元。
4、辅助设备及材料投资约851.6万元。
(1)电器设备(包括电缆)232万元。
(2)管材费389.6万元。
(3)阀门费32万元。
(4)抓斗机、鼓风机出渣机、刮板机、煤斗闸等约123万元。
(5)水泵费75万元。
5、四个换热站(包括用户二次管网)约800万元。
6、配套建设费约300万元。
以上一期工程投资项目资金中包括山西省财政拨付600万元和长治市财政拨付的150万元环保资金。
三、绩效评价:
一期工程经过一个采暖期的试用行,该项目的热源厂主机及已投入的四个热换站设备运行正常,效果明显,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并且替代小锅炉30余台,小火炉1000余个。减少烟尘排放量200余吨,2007年冬季县城空气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目前集中供热项目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该项目预计投资2000余万元。2008年冬季供热面积规模80万m2,县城入网供热用户达65%,现专呈申请贵局对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一期供热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专此请示
长治县富鑫供热有限公司
2008年8月6日
关于对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的说明
县环保局:
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大、战线长、任务重。2007年10月底完工,11月份进行调试,11月15日投入试运行。由该项目整体工程还没完成,去年冬季又是试运行,没有申请市监测站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现在处于停运时期,待今年冬季投入运行后,专呈申请市监测站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
此致
长治县富鑫供热有限公司2008年8月6日
证明
我监理公司第一项目部受长治县供热公司的委托负责监理的长治县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锅炉房、煤仓、清渣池、辅助间、锅炉安装;一标、二标管道安装;二次网的换热站土建、安装等)。经现场分部分项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质量验收合格。
特此证明
长治市信誉民工程监理公司
(1)项目部
总监:李宪法
2008年8月5日
第四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基本格式
附件2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基本格式
一、基本情况
1、本地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基本情况。
2、各项目实施单位绩效目标。
二、各项目实施单位专项资金绩效报告情况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评价目的。
2、绩效评价原则、方法。
2、效评价工作过程。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件:项目实施单位绩效报告
第五篇:墙体材料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墙体材料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专项资金和项目基本情况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设立时间:2014年
设立依据:《关于开展2013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的通知》(建办科函[2013]715号)、《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部分重点工作综合检查的通知》(鲁建节科字【2013】33号)、《关于开展全省建筑节能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鲁节减办字[2013]12号)、《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在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检查的通知》(青建办字【2014】49)、《青岛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青财综【2008】55号)、《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设定用途:主要用于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对经过查验和认定合格的建设工程,进行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还等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
(二)绩效目标。
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推动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耕地,推进
1、专项资金安排项目基本情况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安排项目种类、项目数量、项目承担单位等。2016年预算共安排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及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两大类别,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包含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建筑节能调研;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项目支出六大类。全部由我单位负责推广、实施。
2.各项目绩效目标。
2.1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3320万元。
2.2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展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平台,对全市所有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用能监测,从而为下一步制定用能限额和用能加价制度提供依据,为进行节能改造奠定基础。
2.3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印发各类宣传材料、举办有关技术讲座和论坛、在媒体上进行报道等活动,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减排。
2.4建筑节能调研: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做好新修订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实施工作。着力抓好新建建筑在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开展
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区试点。强化民用建筑规划阶段节能审查、节能评估、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能效测评标识等制度。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继续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督促完成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水平,进一步做好省级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学校、医院等公益性行业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管理。研究制定我市分类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建立基于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能效交易等节能新机制。推进区域性清洁能源(除天然气外)规模化应用,总结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经验,扩大自发自用光伏建筑应用规模。继续抓好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县(区)规模化应用,推动资源条件具备的区、市针对成熟的清洁能源(除天然气外)应用技术尽快制定强制性推广政策。加强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工作,修订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加大对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的指导监督力度,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贯彻实施的培训,出台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启动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发布绿色建材目录,组织研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应用,总结中德秦皇岛
和哈尔滨示范工程经验,在中德生态园、蓝色硅谷等区域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建筑种类。做好清洁能源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工程,开展有关专项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建设行业科技成果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建立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建设信息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领域技术公告、推广应用目录、技术指南。
2.5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检查,督促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提升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水平。检查结果将向全国通报。通过核查,将及时纠正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验收及国家补助资金到位奠定基础。通过检查、督导,督促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进程及其他工作任务落实,发现建筑节能及墙材革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市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对全市建设项目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各地墙材革新情况、墙改基金征收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节能工程质量。通过检查,对建设项目的建材应用、建材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可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6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出台绿色建筑奖励资金管理文件,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按照前述文件的规定予以奖励。鼓励引导我市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和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
料研发,通过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和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研发项目进行奖励,带动全市绿色建筑事业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环保。预计全年完成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7万平方米。
二、绩效评价结论
(一)专项资金整体评价结论 1.专项资金实际到位和支出情况。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本年预算资金582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820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3320万元;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70万元;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50万元;建筑节能调研30万元;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100万元;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2250万元。
2016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实际使用4619.33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4525.95万元;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58万元;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14.05万元;建筑节能调研12.27万元;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9.06万元。
2.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或未完成原因分析。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2016年预算资金5820万元,实际使用4619.33万元,未完成预算计划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一是贯彻条例宣传培训、建筑节能调研、国家省市三级检查等项目主要以使用上结转资金为主,所以使本年预算资金未使用。二是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房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本年因政策调整等原因未进行使用,使预算申报金额结余。
(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论(按项目分别编写)1.各项目预算安排数、预算执行数、资金使用结构。1.1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
2016年我办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还预算安排数3320万元,预算执行数4525.95万元,全年共70 个项目,涉及面积6056709.51万平方米,分 3批次返还企业。
1.2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7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58万元。根据《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7条规定: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广、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民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农民自建住宅节能、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和奖励等。
我市自2008年起开始建立“大型用能监管平台”,目前已经
初步形成。该平台的建成,将会对全市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掌握第一手数据,为今后的用能限额制定及用能加价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下一步节能改造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此外,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为宣传、展示我市的节能成果及新材料、新技术,我办拟租用花园大酒店敬宾楼部分面积作为展厅,展示用能监管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
通过展示,一是确保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平台正常运转,为下一步的用能加价制度的实施及节能改造的启动奠定基础。二是通过平台,展示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引导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关注,自觉实施行为节能。三是通过展示新技术、新材料,为企业搭建交流的平台,推进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1.3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5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4.5万元。主要用于参加绿博会青岛市展台布置工作9.40万元,其他宣传材料的购买、印发等。
1.4建筑节能调研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3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2.27万元。主要用于单位对相关示范性项目的考察调研工作,以及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会议、展览、讲座等学习。
1.5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10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9.06万元。主要用于对建筑节能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1.6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2250万元,实际未发生支出。2.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或未完成原因分析 2.1新型墙体材料基金返还
2016年我办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还预算安排数3320万元,预算执行数4525.95万元。本年实际返还金额超出预算金额的主要原因为根据政策文件要求,对符合返还条件的项目进行返还。
2.2青岛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督平台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展厅租赁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7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58万元。本年主要因为展厅租赁费调整使预算资金未完全使用。
2.3贯彻条例宣传与培训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5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4.5万元。本年未组织有关技术讲座和论坛、媒体宣传等活动,使预算资金未完全使用。
2.4建筑节能调研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3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12.27万元。该项目主要使用上年结转资金,所以本年预算资金未完
全使用。
2.5国家、省、市三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100万元,预算执行数为9.06万元。该项目主要使用上年结转资金,所以本年预算资金未完全使用。
2.6绿色建筑推广、生态城市、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项经费
该项目本预算安排为2250万元,实际未发生支出。本年因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调整,使资金使用方式发生变化,预算资金未安排使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思想重视,健全机构
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我单位对内控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由单位负责人牵头成立了内控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业务部门及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保证了内控工作的全面性,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共同协调,更好地促进内控工作的开展。
2.强化分工,明确责任
小组各成员根据自身所在业务部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共同商讨制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风险点,明确各内控风险点的岗位职能和岗位责任,充分认识到关键风险岗位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存在的潜在风
险要及时通过制度等进行规范梳理,对于因内控管理不尽职导致的工作失误,要严肃追责。
3.建章立制,做好防控
通过对关键岗位和关键工作的梳理,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职能进行划分,依据各业务部门职能,制定与实际业务相联系的内控管理制度,用合理规范的制度来明确各岗位职能,明确分工,用制度来约束责任人的行为,深挖内控风险点,将制度防范做到前面,严防制度漏洞,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本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下一步将预算目标和绩效目标进一步精细化、具体化,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保证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