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市)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
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⒈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
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⒉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⒊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
环境案件件,处分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年共受理各类案件件,审结件,结案标的额达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多万元,减负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件,提起抗拆多件,查办经济犯罪件,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⒋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
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万元,减免排污费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
政策文件份多条;共清理文件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
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
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人,自收自支的人,差额拨款的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
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亿元的。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元,在全省排第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⒈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
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⒉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
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⒊抓服务,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⒋抓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起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核心的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统一监督系统,形成有效配合、协同并进的运行机制;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亲临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依法取缔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诈骗、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双评”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程序,严肃评议纪律。
⒌抓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大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经过业务技能培训的,不能安排上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对一些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要砍掉那些为安排子女就业、送人情而设置的机构和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献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业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从执法岗位上撤下来。
第二篇: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市)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2003]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2002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02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2002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2002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
第三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调查报告
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市)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2003]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2002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02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2002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
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2002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
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2432.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17.6(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35)。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3、抓服务,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1] [2] 下一页
第四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
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
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
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
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
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
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
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
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1 2 下一页
第五篇: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巩固成果入手,继续开展舆论、服务、法制等五个环境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市委的要求,环境办结合我市实际,重新调整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使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宣传报导,编制印刷了宣传画册、拍摄风光片、做电视广告,通过信息网多次发布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信息,使在互连网上充分展示,抓住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紧扣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主题,不失时机地报道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全面宣传我市经济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借助日报、农村报等10 家新闻媒体对进行全方面宣传报导,为扩大的影响力、展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与特色城市品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产品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问题的处理力度。共调查处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6件。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2 起,对3人进行了党政纪处分。政法系统大力推进了“平安”创建活动。活动的开展,稳定了我市的治安环境,保障了我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民商案件做到了从快处理。目前法院共受理民商案件240件,结案210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80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打、盗、抢案件的侦破力度,破获“二抢一盗”案件112起,抓网上逃犯32名,其中重点逃犯6 名。有效地震慑了犯罪,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建设局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四是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一些部门变服务被动性为主动化、变服务单元性为多元化、变多头性服务为一体化、变督查间接性为直接化、变受理原始性为智能化。年初以来,广电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国税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好事50多件。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招商企业,继续按照谁招来谁领办原则,实行 2 领办制,积极为外来投资商办理项目投产前审批注册登记、办证照等事项,提供全程服务。卫生局、水务局在为宝泉宝源植物制油责任有限公司办证过程中
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交通局加大了对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修进厂路,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五是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继续推进 “六项制度”,制定完善了“规范执法人员行为的规定”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涉企检查报告制度,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奖励制度,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在办理手续、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对有的招商企业实行了超常规审批的优惠政策。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共引进落地项目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20项,总投资额14.0亿元,到位资金2.56亿元,同比增长75%。意向项目19项,投资额近17.0亿元。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从前一阶段环境建设工作情况看,环境工作开展的不平衡,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有个别单位存在中、梗、阻的问题;部分执法部门存在着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仍然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抓好舆论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抓环境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大力宣传各部门在环境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果、创造的新经验、发生的新变化,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服务环境建设。一是深入推行“六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制约。实行检查企业报告制、处罚企业备案制,监督涉企部门的行政行为,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行风建设,改进服务作风。组织开展 “面对面点题式 ”活动,促使各部门能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除民优,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基层和企业关注的环境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干扰、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进一步抓好正反典型工作。对为经济建设服务意识强、支持企业发展、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为个人和小团体而损害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