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

时间:2019-05-12 19:1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

第一篇:《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

《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

最新修改并于今年3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取消了沿袭已久的股东出资验资制。原《公司法》第29条关于股东出资须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的条款明确废除。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4月24日又对《刑法》第158条、第159条关于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缩小范围“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自此,出资、验资的规则彻底改变。

股东设立公司无须验资。疑问:过去的虚假验资,能做到既往不咎吗?作为虚假验资的银行或信用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民事责任,是否从此免除?

我们知道,“从旧兼从轻”是《刑法》重要的适用原则。但在一般民商事法律领域,除非立法或司法解释特别作出明确规定“溯及既往”,那么,没有规定情况下,都适用不溯及既往原则。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验资机构,在《公司法》废除验资程序后,其民事责任并不会消失。

同时,我们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的三个司法解释仍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7年6月15日法释〔2007〕1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2002年2月9日 法〔200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1998年7月1日法释〔1998〕13号)。

我们还注意到,与修改后的《公司法》几乎同步出台的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27类暂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这27类行业在成立公司时,仍需要验资。这也与前述《刑法》最新修改条文适用的特定范围相一致。

但可预见的是,《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的改革,取消验资制的举措,对之前虚假验资责任的认定及责任承担,即便在适用法律上无法回避,亦会在裁判结果处理上趋于和缓:更多的裁判角度及理由,将有助于虚假验资责任的减轻或免除。基于两点:一是虚假验资责任制度本身的法律规制存在诸多弹性;二是认缴资本制的大势所趋,使得注册资本及验资制度本身对债权人的微弱影响功能在司法实务上形成共识。更重要的理由是,过去的相关指导性裁判规则,这样的责任弱化处理,亦不鲜见。

本期天同码,我们回顾虚假验资机构的民事责任承担。

〔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一般均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专题:虚假验资—银行—法律溯及力—司法解释—司法政策

案情简介:1995年,房地产公司与实业公司成立联建指挥部,该指挥部又与物资公司联合成立共同开发指挥部。因联建指挥部发包工程给建筑公司工程队引发纠纷,被法院判决由建筑公司支付实际承包人各项费用100万余元。1997年12月,建筑公司据此起诉房地产公司、实业公司、物资公司,并以房地产公司1992年设立时,银行出具验资报告后的第二天注册资金才到账,银行属于出具虚假验资报告为由,要求银行在1000万元不实注册资金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2000年,该案第一次由江阴法院再审。2001年,无锡中院就再审一审作出终审生效判决。2003年,无锡中院作出第二次再审判决。2004年,江苏高院作出第三次再审判决。2009年,本案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审。

法院认为:本案施工合同因联建指挥部和建筑公司工程队均不具有法定主体资格应认定无效。同时,房地产公司开办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但银行出具验资报告载明验资结果后,翌日才有相关进账,由此可认定银行出具验资报告时,房地产公司并无开办资金,该验资报告应认定为不实。虽然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2月9日法〔2002〕21号通知第4条规定:“企业登记时出资人未足额出资但后来补足的,或者债权人索赔所依据的合同无效的,免除验资金融机构的赔偿责任。”但因该通知为司法政策而非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效力层次低于司法解释,且本案二审期间,该通知尚未公布。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该通知不具有溯及力,只能适用于其施行后的民事案件。因本案一审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1月13日已发布法释〔1997〕10号《关于验资单位对多个案件债权人损失应如何承担责任的批复》规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不实的验资报告或者虚假的验资证明,公司资不抵债的,该验资单位应当对公司债务在验资报告不实部分或者虚假资金证明金额以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审理本案应适用当时生效的司法解释,如果后来的通知与前面的司法解释不一致,法院可据此改判过去的案件,将会使大批案件进入再审,显然不利于维护判决的既判力和稳定性,不利于树立司法权威。故判决银行应在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证明资金1000万元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实务要点:司法解释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以特别规定为例外。作为效力层次低于司法解释的司法政策,更不能赋予溯及既往的效力。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某银行与某开发公司等施工合同纠纷案”,见《建筑工程承包合同被认定无效后,银行为开办企业出具不实的验资证明应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沙支行等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途停建纠纷再审案》(张进先,最高院民一庭),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解析》(201004/44:209)。〔债权银行主张出资不足责任不免除其虚假验资责任〕

专题:虚假验资—银行—双重主体—出资不足

案情简介:2002年,企业成立后,曾为该企业提供虚假验资证明的银行向该企业发放了贷款。当银行诉请企业出资人在出资不足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时,出资人责任能否因银行虚假验资过错而免除或减轻?

法院认为:在金融机构为虚假验资人同时又是债权人情况下,作为债务人的企业不能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仍可向出资人主张出资不实范围内的赔偿责任,出资人民事责任不得减轻或免除。同时,这也并不妨碍其他债权人对其主张虚假验资的民事责任。即尽管该金融机构可向出资人主张在补足出资范围内对其承担民事责任,但其仍不能回避向其他债权人承担虚假验资民事责任的风险。

实务要点:在金融机构为虚假验资人同时又是债权人情况下,作为债务人的企业不能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仍可向出资人主张出资不实范围内的赔偿责任,金融机构承担的是一种后位于出资人出资责任的补充赔偿责任。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答复重庆高院某赔偿纠纷案,见《在金融机构为虚假验资人同时又是债权人的情况下其虚假验资的过错不影响出资人在欠资范围内对其承担民事责任》(王宪森),载《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庭推精要》(200202/2:105)。

〔金融机构故意提供虚假的资金证明应承担赔偿责任〕

专题:虚假验资—信用社—虚假出资

案情简介:1996年,为垫付设立养殖公司所需注册资金,工贸公司向信用社贷款3300万元,并以其他公司名义打入养殖公司设在信用社的验资专户。信用社出具的《银行存款证明书》承诺养殖公司领取法人营业执照后,由其负责将上述资金划入正式的银行账户。但在该款进入验资专户次日,信用社依工贸公司申请,以退验资款名义,用内部特种转账支票,将该款划回工贸公司账户,并最终划回到信用社。2个月后,养殖公司取得营业执照。资产公司以此诉请信用社对其债权1320万元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认为:在《银行存款证明书》中,信用社不仅明确证实3300万元验资款已到位,且承诺养殖公司领取法人营业执照后,由其负责将上述资金划入正式的银行账户。但信用社违反该承诺,在3300万元验资款进入养殖公司验资专户次日又将其转出,并最终划回自己账户。在未取得有关部门出具的撤销该公司注册申请通知或证明情况下,该划转企业验资账户内注册资金的做法,违反了国家有关验资专户管理规定。信用社明知其出具了存款证明却又将款项转走的做法,违背了金融机构职责和信誉要求,属于故意提供虚假资金证明的行为,该行为侵犯了与养殖公司进行正当交易并对其依法享有债权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依《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验资单位对多个案件债权人损失应如何承担责任的批复》(法释〔1997〕10号)相关规定,信用社应在出具虚假资金证明即3300万元范围内,向资产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故判决信用社赔偿债权人损失1320万元。

实务要点:金融机构为公司出具不实的验资报告或虚假资金证明,公司资不抵债的,该验资单位应对公司债务在验资报告不实部分或虚假资金证明金额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二终字第113号“某资产公司与某银行等侵权纠纷案”,见《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杭州办事处与杭州市商业银行等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审判长姜伟,审判员于松波,代理审判员王宪森),载《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裁判文书选登》(200202/2:407)。

〔权利人未充分追索债权导致无法确定银行补充责任〕

专题:虚假验资—银行—不实资金证明—补充责任

案情简介:1996年12月5日,银行为投资公司开办的实业公司出具投资款到账证明,显示实业公司资本金账户收到500万美元。审计师事务所据此出具实业公司收到500万美元的验资报告。但该账户截至1996年12月31日实际上并无投资款到账。2000年3月,生效判决认定实业公司应支付钢铁公司570万余元,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2000年7月,钢铁公司以银行资信不实为由诉请赔偿。

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法发〔2002〕21号)规定,银行承担的不是担保责任,而是补充赔偿责任,即银行应对债务人、开办单位、担保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清偿债务的部分,由其在虚假资金证明金额范围内,根据过错大小承担责任。本案除了主债务人实业公司外,还有其开办单位投资公司及担保人。钢铁公司未向实业公司开办单位主张权利。判决生效后,钢铁公司一直未向法院申请执行。开办单位有无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主债务人有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均无法得以证明,担保人亦因超过申请执行期限被免除责任,由此导致银行应在多大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无法确定。且银行向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虚假资金证明不具有验资报告性质,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才是验资报告。审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验资报告承担何种民事责任尚未确定,此种情况下银行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亦无从确定。因无法确定银行出具虚假投资款到账证明对实业公司债务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故对钢铁公司追究银行民事责任的主张,法院应予驳回。

实务要点:权利人未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及法定执行期间,向债务人、债务人的开办单位、担保人主张权利,导致无法确定出具不实资金证明的金融机构补充责任的范围及数额,故权利人主张难以得到支持。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监字第374-5号“某银行与某钢铁公司等侵权赔偿纠纷案”,见《权利人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以及法定执行期间未行使权利导致失权,对其要求出具不实资信证明的金融机构要求承担民事责任的主张不予支持——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与中国银行重庆南岸支行资信不实赔偿纠纷申请再审案》(于松波,最高院审监庭),载《审判监督指导·案例评析》(200801/23:94)。

〔银行提供虚假资金证明承担责任的当事人资格前提〕

专题:虚假验资—银行—资金证明—受害人资格

案情简介:1994年,供销社申请开办注册资金为800万元的美食城。同年,美食城更名为商场,同时注册资金增至1200万元。1996年,商场向银行借款550万元。2000年,银行将该不良债权转让给资产公司。2002年,商场注销。2006年,投资公司从资产公司受让该债权。2008年,投资公司以美食城工商登记档案材料附件中银行1994年8月31日出具1200万元的《资金来源证明》为据,诉请银行承担出具虚假资金证明的民事责任。

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法〔2002〕21号)第1条规定“出资人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但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不实、虚假的验资报告或者资金证明,相关当事人使用该报告或者证明,与该企业进行经济往来而受到损失的,应当由该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对于该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由出资人在出资不实或者虚假资金额范围内承担责任”;第4条规定“企业登记时出资人未足额出资但后来补足的,或者债权人索赔所依据的合同无效的,免除验资金融机构的赔偿责任”。本案中,投资公司作为不良金融资产的受让人,其主张权利时商场早已被注销主体资格,故投资公司从未和商场有过经济往来,更未因经济往来遭受损失,且银行加盖公章的《资金来源证明》系用于商场基建项目报批,而并非用于商场的注册验资。故银行不应作为验资机构为供销社的出资不到位行为向投资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实务要点:不良金融资产的受让人主张权利时,虚假出资主体早已被注销主体资格,受让人从未和该企业有过经济往来,更未因经济往来遭受损失,不应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法〔2002〕21号)第1条规定的“与该企业进行经济往来而受到损失的”的相关当事人。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136号“某银行与某资产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案”,见《当事人出具〈资金来源证明〉的性质认定及是否应为出资不实承担责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溧阳市支行与江苏耀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溧阳市供销合作总社、溧阳众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审判长宫邦友,审判员朱海年,代理审判员张雪楳),载《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7·公司与金融卷》(2012:14)。

〔会计师事务所应就虚假验资报告承担过失赔偿责任〕

专题:虚假验资—会计师事务所—实物增资—发票

案情简介:1999年,股东为蔡某和洪某分别占95%、5%股份的制衣公司由100万元增资至350万元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实物出资的验资报告,作为实物增资122万余元的设备发票开出单位经查询属子虚乌有。2001年,债权人陈某以虚假出资和虚假验资要求蔡某、洪某、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连带赔偿其55万元货款债权。

法院认为:制衣公司股东以实物增资时,提供了未经注册登记的公司开具的假发票三份,作为实物增资根据,不管发票项下实物是否存在或投入,发票的虚假性意味着实物的权属和来源存在问题,权属和来源不明的财产依法不能作为出资,故可认定该公司股东在增资过程中虚假出资,因该三份假发票金额均分别超过洪某实物出资数额,显系蔡某提供,故认定洪某实物出资虚假证据不足。虽然会计师事务所限于职业或专业技术手段局限无法鉴定发票、银行进账单、单据的真伪而造成的虚假验资时,会计师事务所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当发票表面载明信息足以引起人们对发票项下实物权利归属产生注意时,会计师事务所应进行必要的查询和验证,否则即有过失。判决制衣公司支付陈某货款55万元本息,蔡某在虚假出资122万余元范围内对上述债务承担赔偿责任,蔡某不足清偿部分,由会计师事务所在虚假验资122万余元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实务要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虚假验资报告与妨碍债权人实现债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案例索引:福建厦门中院2002年12月25日判决“陈某与某会计师事务所等虚假验资纠纷案”,见《陈汉滨诉鸿双辉公司、蔡禧福、洪顺利、永大会计公司因虚假出资、虚假验资应支付买卖合同货款案》(黄冬阳、黄振源),载《人民法院案例选》(2004/商事·知识产权专辑:15)。

〔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不一定因此导致赔偿责任〕

专题:虚假验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因果关系

案情简介:1995年,冶炼厂与美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合同约定,冶炼厂应在领取营业执照后8个月内全部投入完毕。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一份1年零8个月前的资产评估报告出具验资报告,同时将该冶炼厂作为出资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合资公司已接收的其他财产作为冶炼厂出资,附件上说明“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手续待办”。2000年,仲裁裁决书认定因合资双方均未依约定期限继续投入后续出资,导致合资公司不能继续经营,双方均构成违约。2005年,美国公司以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验资要求赔偿因合资公司不能继续经营导致的损失120万元。

法院认为:冶炼厂虽未将国有土地使用权过户至合资公司名下,但依合资合同约定,冶炼厂应在领取营业执照后8个月内全部投入完毕。合资公司据此在委托验资前,接收冶炼厂交付的前述土地作为出资,但未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并不违反合同约定,且验资报告附件上说明“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手续待办”,故应认定会计师事务所恪守了客观原则,其针对案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出的验资结论与客观事实相符,具有真实性。冶炼厂所投入财产,均记载于由合资公司加盖公章的“确认接收单”上,故验资报告对该部分投入资本确认具有真实性。但会计师事务所依冶炼厂提供的一份超过时效的无效资产评估报告,认定冶炼厂出资到位,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3条关于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在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规定,以及《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第20条关于经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有关资产价值的底价或作价依据,该资产评估结果自评估基准日起全年内有效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依据评估基准日为1994年7月31日的资产评估报告,距离验资报告作出时间已有1年零8个月,违反了上述规定及合法的验资程序,故该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第42条“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第2条“鉴于其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行为,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先由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会计师是其证明金额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规定,该赔偿责任应为侵权责任,要求损失与过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生效裁决书认定合资公司不能继续经营,系因合资双方均未依约定期限继续投入后续出资,均构成违约所致。美国公司主张的损失与案涉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对美国公司的赔偿诉请不予支持。判决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驳回美国公司诉讼请求。

实务要点:会计师事务所依据委托人提供的无效资产评估报告进行验资,违反相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导致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但利害关系人所主张的损失与该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索引:四川高院(2005)川民终字第319号“某实业公司与某会计师事务所损失赔偿纠纷案”,见《美国蓉美企业公司诉四川捷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确认验资报告不具有证明效力及损失赔偿案(验资不实、赔偿责任)》(颜桂芝),载《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6商事:577)。

第二篇:新公司法验资报告

新公司如何办理验资报告

引言:公司创立之初,作为注册资本数额的合法证明和申请注册资本的根本 依据,验资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刚刚踏上创业之路的您,或许还不甚了解验资报告的申办流程,或许还在苦于不知如何面对申办时的条条框框,想您之所想,急您之所急,现在就请您跟我们一同探讨如何办理验资报告吧!

一、办理验资报告的流程准备

1、选择一个银行,开个公司的临时帐户: 所需资料:名称核准单,股东身份证原件,股东私章,会计师事务所的“银行询征函”。

2、按股东的投资比例,以各个股东的名义分别打进银行(缴款单上要注明是投资款),保存好缴款单回单

3、存完钱,问银行柜台打“银行对帐单”,并填好“银行询征函”找银行客户部盖章(具体可以问柜台)

4、找会计师事务所做验资报告:

5、委托人委托验资机构验资需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填写委托书。

二、办理验资报告的必要资料

1、公司章程;

2、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投资单位上月末资产负债表;

4、投资人的合法身份证明;

5、各类资金到位证明:①以货币出资的应提交银行进帐单。②以非货币出资的,应提交经有法定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的报告书和财产转移手续。

7、公司的地址证明(租赁合同,或房产证,购房合同)

8、验资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验资后,验资机构应出具验资报告,连同验资证明材料及其他附件,一并交与委托人,做为申请注册资本的依据。篇二:新公司如何办理验资报告

新公司如何办理验资报告

引言:公司创立之初,作为注册资本数额的合法证明和申请注册资本的根本依据,验资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刚刚踏上创业之路的您,或许还不甚了解验资报告的申办流程,或许还在苦于不知如何面对申办时的条条框框,想您之所想,急您之所急,现在就请您跟我们一同探讨如何办理验资报告吧!

一、办理验资报告的流程准备

1、选择一个银行,开个公司的临时帐户:

所需资料:名称核准单,股东身份证原件,股东私章,会计师事务所的“银行询征函”。

2、按股东的投资比例,以各个股东的名义分别打进银行(缴款单上要注明是投资款),保存好缴款单回单

3、存完钱,问银行柜台打“银行对帐单”,并填好“银行询征函”找银行客户部盖章(具体可以问柜台)

4、找会计师事务所做验资报告:

5、委托人委托验资机构验资需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填写委托书。

二、办理验资报告的必要资料

1、公司章程;

2、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投资单位上月末资产负债表;

4、投资人的合法身份证明;

5、各类资金到位证明:①以货币出资的应提交银行进帐单。②以非货币出资的,应提交经有法定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的报告书和财产转移手续。

7、公司的地址证明(租赁合同,或房产证,购房合同)

8、验资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验资后,验资机构应出具验资报告,连同验资证明材料及其他附件,一并交与委托人,做为申请注册资本的依据。

上海祥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篇三:新三板挂牌股改是否必须出具验资报告

新三板挂牌股改是否必须出具验资报告---中银律师 曹英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的修改:删去第二十九条。股东缴纳出资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的规定将彻底成为历史。

但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涉及新修订《公司法》相关条文适用和挂牌准入有关事项的公告(股转系统公告[2014]13号)

三、公司申请挂牌时注册资本须缴足,主办券商、律师、会计师应依法核验股东出资,评估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评估工作的规范性,确保申请挂牌公司的出资真实、足额。针对2014年3月1日前申请挂牌公司的设立、增资等,主办券商、律师、会计师应按照既往规定核验出资并提供验资报告;针对2014年3月1日后申请挂牌公司的设立、增资等,股东应按照修改后《公司法》第二十八条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办理出资手续、履行出资义务,主办券商、律师、会计师应加强股东出资的核验工作,核查股东是否按公司章程规定出资,制作核查出资工作底稿,提供出资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验资报告、打款凭证。评估机构应依法开展评估业务,提高评估工作的规范性,提升估值的合理性。

且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申请文件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附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申请文件目录中也有列示提供历次验资报告。

在上述规定中,有的人对“提供出资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验资报告、打款凭证。”这句话的理解产生了歧义,认为“包括但不限于”当然包含,且依据申请文件目录的要求,必须出具验资报告。现实中,大部分公司为谨慎起见,在股改中仍由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

本律师认为:“提供出资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验资报告、打款凭证。”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为:出资证明文件必须提供,但出资证明文件的体现形式不限于验资报告这一种形式,打款凭证也可以作为出资证明文件的核验依据,至于挂牌申请文件目录列示的历次验资报告也可以用打款凭证予以替代。

结论性意见:新三板挂牌股改可以不出具验资报告,但如出具验资报告更具有权威性。篇四:对新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几点思考

对新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几点思考(2014-7-1 14:26)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新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现行公司法的12个条款。对公司法所做的修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新公司法的出台源于2013年10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该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次公司法修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首先,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也就是,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有另行规定的以外,取消了关于公司股东(发起人)应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在五年内缴足出资的规定;取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转而采取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章程的方式。其次,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除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另行规定的以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分别应达3万元、10万元、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以及货币出资比例。

第三,简化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出资额、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

据了解,此次修法为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制基础和保障。下一步,工商总局将研究并提出修改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建议,同时积极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并完善文书格式规范和登记管理信息化系统。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

场主体加快发展;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新公司法的实行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过,新公司的设立以及年检将发生一定的变化,风险控制部在对交易对手、项目审核方面也应相应的做出调整。以下我们归纳了新公司法及改革对项目审核、股权相关的信托计划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并提出了有待讨论的问题。不周之处,还忘大家指正。

一、项目审核问题。

新公司法的实施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为项目审核时提供的基础材料以及审核内容都带来了变化,具体改变如下:

1、基础材料 2014年3月1日后新设立的公司作为交易对手的(除上述金融机构等),将不再提供验资报告,其营业执照上也将没有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金额。

交易对手从2014年开始不再进行年检,无需提交企业年检报告,企业营业执照副本上将无年检戳记。

交易对手应提供企业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司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情况、资产状况等,但目前对企业报告内容尚无详细规定。

2、审核内容

(1)、需加强关注实收资本的真实性的审查。

以往尽职调查、风控审核依赖验资报告来判断公司资本的到位情况,并常常以此为依据作为公司财务报表中实收资本的参考。特别是对于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以此作为依据考察所有者权益部分。

目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新设立的公司的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也不再显示在营业执照上。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发起设立公司时,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新公司法对公司实收资本问题只字未提。据了解,外商投资企业一贯以来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及实收资本备案制相结合的,新公司法实行之后,实收资本是否需要备案尚不能确定。

尽职调查时必须认真研究公司章程,了解公司注册资本的认缴安排,并分析判断注册资本认缴情况,特别是对未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实收资本部分进行核实,必要时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尽

调或审计,防范企业虚增实收资本,虚增资产规模等行为。

(2)、注册资本不再是公司偿债能力、担保能力的标志。

由于以往采用注册资本实缴制,注册资本成为公司信誉、规模及实力的标志,也常常作为公司是否具有偿债能力、担保能力的参考。企业是否具备偿债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净资产,与登记的注册资本金额没有必然关系,加之目前采用注册资本认缴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与公司实际的资产状况无关,该指标的参考意义减弱。必须更为关注公司的净资产、治理结构和竞争力等与偿债能力有直接关联的要素。

(3)、加强关注企业经营的规范性,考察企业市场信用。

国发〔2014〕7号文要求改革检验验照制度。将企业检验制度改为企业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应当按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企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司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情况、资产状况等,企业对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企业报告公示内容进行抽查。经检查发现企业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并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通报公安、财政、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报告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将其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提醒其履行报告公示义务。企业在三年内履行报告公示义务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超过三年未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其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不得恢复正常记载状态,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据《企业检验办法》(总局令第23号),原企业年检的主要的审查内容为:

(一)公司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公司名称,改变名称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二)公司改变住所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三)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四)公司有无虚报注册资本行为;股东、发起人是否按照规定缴纳出资,以及有无抽逃出资行为;

(五)经营范围中属于企业登记前置行政许可的经营项目的许可证件、批准文件是否被撤销、吊销或者有效期届满;经营活动是否在登记的经营范围之内;

(六)股东、发起人转让股权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七)营业期限是否到期;

(八)公司修改章程、变更董事、监事、经理,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九)设立分公司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是否有分公司被撤销、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

(十)公司进入清算程序后,清算组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十一)一个自然人是否投资设立多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若采用企业报告公示系统,则以上信息披露均由企业自己完成,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由企业负责,目前尚无对企业年检报告内容的详细规定,并缺少及时的检验监督机构。则在进行交易对手审核时,首先,需要审查企业的报告,并判断报告信息与尽职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是否有出入;其次,考察企业有无虚报注册资本行为,股东、发起人是否按照规定缴纳出资,以及有无抽逃出资行为,经营活动是否在登记的经营范围之内营业期限是否到期,股东、发起人转让股权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等内容,判断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另外,要查询企业是否在“经营异常名录”。据最新消息,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上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苏)”已正式开通,可查询到企业的注册号码、名称、企业类型、成立日期、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住所、经营范围、发照日期、营业期限自、营业期限至、登记机关、经营状态等信息,但目前仅提供江苏省内注册的公司信息,暂不能查询省外的其他企业。

二、股权相关问题。

新公司法的实施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除了对项目审核上带来变化以外,主要影响的是股权类项目,包括股权增资、股权转让以及涉及股权质押等内容。针对上述内容,我们有如下归纳。

对于股权增资,《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即股权增资未必是公司实收资本的增加,而是认缴新增资本,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根据公司章程自主约定。但信托计划的股权增资是实收资本的增加,若公司章程所约定的方式不符合信托计划的要求,则公司章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备案。对于股权转让,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章程尚未实缴其认缴的额度,可以进行股权转让。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也可能转让了股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受让人对此知道或应该当知道的,公司可以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对于股东根据公司章程尚未实缴其认缴的额度,受让人应根据公司章程,履行相应的出资义务。对于股权质押,若股东持有的是出资期限届满而未仍出资的股权,涉及虚假出资行为该类股权在通常情况下无法为质权人带来实质性的财产利益。对此类股权,需要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成为无瑕疵的股权后才能出质。若股东持有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属于认缴而非实缴到位的股权股权,有意见认为,股权作为一种私权利,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是否具有价值及可否用于出质,应当由质权人自行判断和决定,而不是登记机关应当考量的问题,而且认缴未实缴的股权未必不具备价值。但如《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就明确投资者不得质押未缴付出资部分的股权。因此,从保护质权人利益的角度考虑,未实际缴纳的认缴部分的股权不适宜用于出质。

对于注册资本减资,原公司法规定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新公司法取消了最低限额,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减少注册资本。

三、有待讨论的问题。

1、注册资本认缴,公司股东应当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公司股权增资分期到位的项目,是否可以直接认缴项目总规模,在公司章程中进行出资的安排,从而免去频繁办理工商登记的手续的麻烦。但由于信托计划存在实际募集金额与认缴金额不一致的问题,该问题是否能在法律文件、公司章程中解决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2、新公司法的修订要求我们对公司章程的关注度加大,目前公司章程需要在工商局备案,并且需要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但如何鉴别交易对手提供的公司章程的真实性,如何判断该公司是否按照公司章程进行认缴,如何依靠会计事务所对公司实收资本进行审计等问题,都是后续需要关注的问题。

3、新公司法的调整也相应的对其他法律法规造成了影响,涉及工商登记机构、质检单位、税务机构等等。目前相关制度之间也存在矛盾,亟待更新。比如,组织机构证年检的管理办法中规定,质检部门,要求企业提交营业执照的年检结果后,对组织机构证进行年检。据悉,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将尽快修订《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我们也需要继续关注此类法律法规的更新。

4、自2013年3月起,广东省部分城市开始试点(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启用新版营业执照,设置“重要提示栏”,提示查询经营范围、出资情况、营业期限和许可审批项目、年报及监管等信息的方法,并将信息公示在工商局网站上。目前上海自贸区的第一批营业执照也下已经下发。我们将关注此类城市试点的效果,并吸取经验。

新公司法传达出的信息是:监管方向从对注册资本的程序性审核转向对公司股东、董事、高管,以及公司运营,纳税等综合信息的监管。风险控制部对交易对手的审核,也应从程序性审核转向关注公司信用、净资产、治理结构和竞争力等与企业实力相关的实质性方面。并将持续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的更新。

(风险控制部吴羽乔)

认缴登记制采取公司股东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章程的方式。

有人担心既然认缴登记不需要实缴资金,那么可能会有人注册公司时进行“天价”认缴。对此,刘俊海表示,认缴注册资本虽在公司成立之时不必缴纳,但迟早要缴纳。

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后,是不是就不用再缴纳注册资本了?认缴多少资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

对于这些企业最关心的话题,市工商部门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认缴资本并不等于不缴出资。实行认缴制后,公司的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但公司股东还是要缴纳注册资本的,只是不再像原来一样进行强制性规定并要求限期缴纳,自由度会更大,缴纳的时间由企业通过章程自主约定,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主决定在一定的期限内缴纳。篇五:新老公司法条款对比

新老公司法修改条款对照 发布日期: 2014-02-21 发布者:manage 页面功能: 【字体:

大 中 小】 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现行公司法的12个条

款。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对公司法所做的修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2处修改:

(一)删去第七条第二款中的“实收资本”。

(二)将第二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三)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

资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

其规定。”

(四)删去第二十七条第三款。

(五)删去第二十九条。

(六)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股东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

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七)删去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的“及其出资额”。

(八)删去第五十九条第一款。

(九)将第七十七条改为第七十六条,并将第二项修改为:“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

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

(十)将第八十一条改为第八十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缴足前,不得向他人

募集股份。”

第三款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将第八十四条改为第八十三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第三款修改为:“发起人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向公司登

记机关报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十二)删去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三款。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这次公司法修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首先,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也就是,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有另行规定的以外,取消了关于公司

股东(发起人)应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在五年内缴足出资的规定;取消了一人有

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转而采取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

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章程的方式。

其次,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除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另行规定的以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分别应达3万元、10万元、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以及货币出资比例。第三,简化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出资额、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

据了解,此次修法为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制基础和保障。下一步,工商总局将研究并提出修改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建议,同时积极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并完善文书格式规范和登记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三篇:公司法修改20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

2013-12-29 8:07:53 来源: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

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修改

(一)删去第七条第二款中的“实收资本”。

(二)将第二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三)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删去第二十七条第三款。

(五)删去第二十九条。

(六)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股东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七)删去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的“及其出资额”。

(八)删去第五十九条第一款。

(九)将第七十七条改为第七十六条,并将第二项修改为:“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

(十)将第八十一条改为第八十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第三款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将第八十四条改为第八十三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第三款修改为:“发起人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十二)删去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三款。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所作的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所作的修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29日 03 版)

第四篇:关于虚假验资责任的有关司法解释

关于虚假验资责任的有关司法解释

1996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6]56号复函的出台,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引起了极大震动,围绕注册会计师虚假验资责任的争论一直未能平息。

注册会计师虚假验资如何承担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厅1999年12月出版的《经济审判指导与参考》(1999第1辑)“问题与答复”中刊出了对法释[1998]13号“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的说明。

在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6]56号、法释[1997]10号、法释[1998]13号三个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和存在问题后,该说明阐述了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验资承担民事责任的两个要件,界定了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和赔偿顺序,提出了对个别法院执行法函[1996]56号出现的偏差应当予以纠正,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有限性,并同时指出,法院在追究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责任时,应当将法释[1998]13与法释[1997]10号结合起来一并适用。应该说,这个说明是多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士与法律界人士沟通的结果。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厅在《经济审判指导与参考》出版的卷首语中指出:该书是“对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和请示答复的制定过程和适用进行再说明”。鉴于这一说明为注册会计师正确理解三个司法解释提供了权威的解答,对维护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特转文示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的解释说明

一、问题的提出

1996年4月4日,本院以法函[1996]56号复函答复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请示的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全文如下: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4)川高法经请字第ll号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德阳市会计师事务所为德阳市东方企业贸易公司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并在证明中明确承诺“以上货币资金及固定资产业经逐项验证属实,如有虚假,由我单位负责承担证明金额内的赔偿责任。”因德阳市东方企业贸易公司注册时,事实上并无资金和财产,因此,德阳市会计师事务所应依其承诺对德阳市东方企业贸易公司的全部债务在其证明金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在山西太原南郊化工厂诉德阳市东方企业贸易公司购销合同货款纠纷案中,山西太原南郊化工厂申请追加德阳市会计师事务所为诉讼当事人,并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符合法律规定。经审理判定德阳市东方企业贸易公司承担债务后,所清偿债务的不足部分由德阳市会计师事务所在其证明金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即使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虚假验资证明无特别注明,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亦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此复

本院法函[1996]56号复函下发后,就如何正确适用该复函,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1997)鲁法经78号请示中提出了两个问题:

1.会计师事务所在1994年1月1日前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2.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分歧意见

第一个请示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即

一种意见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简称《会计师法》)于1994年1月1日起生效。该法第42条明确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但在此之前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简称《条例》)仅有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因此,1994年1月1日前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1994年1月1日前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亦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理由有二:1.原《条例》已废止,不能再适用。应适用《会计师法》。2.依据《民法通则》诚实信用原则,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不应机械去设定一个界限。

第二个请示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讨论一致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证明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应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债务人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债务。因为与债权人发生直接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债务人,债务人应当首先以自己的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所清偿债务的不足部分才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证明金额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本院答复的内容与解释

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请示的问题,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以法释[1998]13号“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予以答复。全文如下: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7)鲁法经第78号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会计师事务所系国家批准的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验资证明,属于依据委托合同实施的民事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1994年1月1日之前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会计师事务所与案件的合同当事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鉴于其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行为,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当先由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证明金额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此复

本批复第一条规定的是1994年1月1日《会计师法》生效前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设立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

我国企业法人实行的是确定资本制,即企业法人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载明其资本金额,并在申请工商登记时交足。为了保证企业资本金在设立时如实到位,法律特赋予具备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设立验资的权利,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验资报告(证明)必须合法、真实、可信,以证明申报设立的企业是否具备了企业法人应具备的物质条件,证明申报设立的企业注册资金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法定资本金额。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证明)是企业申报设立时向工商局递交的必不可少的证明文件,是工商局审查及发放《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重要依据。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中确认的企业资本金额一经工商注册登记,公告并载明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即公示于社会公众,成为经济交往中该企业对外经济实力的信誉担保。尽管企业法人设立后其资本金总是处于变化状态,但其注册资本的增加与减少不是随意可以变更的。只有在达到一定量的程度,尤其对公司法人而言,还须征得股东的同意,经过一定程序,才能向工商局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在办理变更登记前,工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公示的注册资本金额对该企业法人经济实力仍起着信誉担保作用。同时,企业注册资金或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的货币体现,或是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货币体现,是企业法人对外债务的一般担保。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设立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证明),其后果不单是帮助不具备法人物质条件的企业取得合法的身份,尤其是当载明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作为企业资信证明使用,骗取他人信任,签订合同,最终损害的还是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设立出具验资报告(证明),系会计师事务所依据委托合同实施的民事行为。《会计师法》生效前,它不仅受《条例》的调整,而且也受《民法通则》的调整。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设立出具虚假验资,表明其在履行委托合同中的违约或违法,由此给委托人、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鉴于本院法函[1996]56号复函已经解决了《会计师法》生效后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验资的法律责任问题,为避免重复,本批复第一条仅对《会计师法》生效前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作出规定。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与合同当事人是否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并非会计师事务所为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证明)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会计师事务所为虚假验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二:第一个要件是会计师事务所在主观上负有过错。发生虚假验资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是出于委托人的授意,也有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故意所为。但无论哪一种,会计师事务所均存在过错。前者,会计师事务所违背了职业道德,与委托人构成共同故意,后者,会计师事务所是故意违法。如非会计师事务所主观上的过错,如因银行出具的假进帐单,委托人提供的假发票、假单据等等,会计师事务所限于职权或者专业技术手段的局限无法鉴别其真伪造成的虚假验资,会计师事务所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二个要件是建立在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验资基础上的企业注册资本,确实作为该企业资信证明使用,并给合同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对该企业经济实力产生错误的判断,导致因该企业从成立时起就无力或无完全能力偿债而损害合同一方当事人权益的事实发生。如属于出资人抽逃资金、转移财产,或者企业设立时资金到位,设立后因经营亏损等原因造成的企业法人无力或无完全能力偿债的,则会计师事务所不承担民事责任。以上两个构成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也是人民法院正确理解和适用本批复的关键。

第五篇:新公司法修改要点汇总 新

新公司法修改要点汇总 新《公司法》的主要修改内容归纳如下: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大幅降低,且可分期缴纳。根据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至3万元,股东出资可以分期缴纳,但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且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3万元,其余部分的出资,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这是本次修改公司法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扩大了股东的出资方式。除可以用货币出资外,还可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例如:债权和股权等。同时取消了对非货币形式出资的比例限制,仅规定货币出资金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即可。

三、分红和责任承担 由于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出资可分期缴纳,故对股东的分红与责任承担,也做了相应的修改。新《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股东按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第三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四、一人公司的特别规定 新《公司法》首次引进了一人公司的概念,即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不可分期缴纳,应一次缴足。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人公司,但一个法人可设立多个一人公司。一人公司不设股东会,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即除非股东能证明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是独立的、非混同的,否则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五、问责机制

(一)扩大了股东的知情权。旧《公司法》仅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查阅权,而新《公司法》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股东对公司章程、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的查阅权,除此之外,对上述各文件股东还享有复印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法》仅规定了股东可以查阅、复制董事会会议决议和监事会会议决议,对于这两会的会议记录却未做任何规定。根据新《公司法》的立法精神推断,该两会的会议记录是不可以查阅的。因为两会是公司的运作机密,属于商业秘密,若允许查阅,可能会发生破坏会议记录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扰乱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故从保护股东权益、维护董事和监事权威的角度出发,两会记录是不允许查阅的。

(二)公司帐务的原始凭证不能被查阅。为进一步保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实现,新《公司法》还赋予股东查阅公司会计帐簿的权利,但对该权利的行使也予以了一定的限制,即若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帐簿有不正当目的的,可拒绝提供查阅,但必须说明理由,股东可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由此可见,新《公司法》将查阅公司帐簿的最终决定权归于法院所有,由法院来判决股东查阅帐簿的合理性。但根据立法精神,公司帐务的原始凭证不应包括在会计帐簿内。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查阅会计帐簿。根据新《公司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表。并未规定有公司会计帐簿的查阅权,这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在知情权上存在的最大差异。

(四)大大增加了监事会的职权。在旧《公司法》中,职工监事代表的比例是由公司章程规定的,而新《公司法》虽然也沿袭了职工监事代表的比例由公司章程制定这一规定,但却限制了最低比例,即职工代表的比例不能低于1/3。新《公司法》还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监事会的职权: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会有提出罢免的建议权;在董事会不履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监事会有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的权利;监事会有向股东会会议提出议案的权利;以及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的权利。另外,监事会因调查、行使职权而产生的费用,全部都由公司承担。

(五)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过错推定责任。

(六)直接诉讼机制和派生诉讼机制。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对股东代表诉讼进行了规定(股东派生诉讼),第一百五十三条对股东诉讼进行了规定(股东直接诉讼),股东以个人名义诉讼,但诉讼成果归公司。关于诉讼费用,新《公司法》中未做规定,从实际来看,若公司败诉,则诉讼费用由公司承担,若公司胜诉,也可适当承担部分诉讼费用。

(七)会计师责任

1、强制审计 新《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2、解聘陈述权 聘用和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由公司章程规定,未做规定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都有权决定。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款规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

3、配合义务 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了公司有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义务,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

4、采取过错推定责任

(八)律师违法违规的责任:过错推定责任

(九)删除法定公益金制度,改为自愿式而非强制式

(十)删除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规定。[color=Blue]新《公司法》的几大特点:

一、鼓励投资的服务型公司法

(一)大幅下调公司注册资本(不区分产业性质)。

1、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

2、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为10万元。

(二)允许分期缴纳注册资本。

(三)实现出资形式的多元化。“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应符合:

1、对公司有商业价值;

2、可以用货币估价;

3、可以依法转让(即有人愿意购买的);

4、法律、行政法规等强行法不禁止的。由以上标准,可分为六种:

1、所有权:包括有主物和无主物;

2、他物权:例如,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

3、股权: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4、债券:包括对公司的债权和对第三人的债权;

5、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6、其他 其中股权是瑕疵投资/风险投资,因股价是不稳定的。禁止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四)彻底废除了旧《公司法》第十二条关于转投资的限制。

(五)允许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包括向社会公开募集和向特定对象募集。

(六)进一步下调上市公司的门槛:对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给予股市融资的机会。

(七)依法允许公司当合伙人(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公司对外投资的数额不再受限制。

(八)引进一人公司制度。

二、鼓励公司自治的市场型公司法

(一)公司自由度排行榜由2004年的128位上升至2005年的112位。

(二)鼓励公司章程自治:公司章程个性化,应考虑各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再依赖于工商局的章程范本。

(三)出资比例与分红比例脱钩。

(四)出资比例与表决权脱钩:由公司章程来规定按何比例行使表决权,若未规定,再按出资比例行使。

(五)优先股:按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六)经营范围制度改革:公司在经营范围外签订的合同有效。

(七)放宽公司担保能力。

三、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的平等型公司法

(一)立法宗旨。

(二)旧《公司法》第七十五条,在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为5人以上的同时,破例允许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少于5人,甚至是1人,但在新《公司法》中,已取消这样的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为2—200人。

(三)旧《公司法》在公司上市门槛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歧视性待遇。

(四)发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对等。

(五)一人公司的制度设计。

(六)对国有公司的改革。

(七)关联交易的限定:新《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四、弘扬股权文化的保护型公司法

(一)股东主权思想。

(二)股东资格的确认与保护。

(三)自益权与共益权。

(四)小股东的五大救济途径:查账;分红;转股;退股;解散公司的诉权。

(五)股东代表诉讼(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1、原告资格:持股连续180天以上,持股份额(单独或合计)在1%以上

2、被告范围

3、竭尽公司内部救济的原则

4、公司诉讼地位:公司为被告

5、胜诉的利益归属:归公司

6、调解方案的司法审查

7、股东代表仲裁

(六)累积投票制:股东大会选举时实行累积投票制(新《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条)。

(七)瑕疵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诉讼无效确认与撤销确认:新《公司法》22条,会议内容违法则无效;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法,内容违反章程则可申请撤销。

(八)股权转让更便捷: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30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九)股东资格的确认:

1、基础证据:股权出资证明书或继受取得股权的转让协议;

2、效力证据:股

东名册上的股东被自然推定为股东;

3、对抗证据:工商局的登记资料(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五、董事长的削权“革命”与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创新

(一)从根本上剥夺了董事长的决策权。

(二)保留了董事长的两项职权: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董事会改革:新《公司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

(四)董事长不再是当然的法定代表人:新《公司法》第十三条规定,执行董事或总经理也可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六、监事会制度创新 监事可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建议。监事会因调查、行使职权而产生的费用,全部都由公司承担。

七、注重社会责任的人文法律(以人为本)

八、职工权益保护

(一)职工监事制度:职工代表的比例不能低于1/3。

(二)职工董事制度:国有独资公司、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中应当有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中可以有职工代表。

(三)职工持股计划

(四)限制破产与裁员政策

(五)国有公司的职工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

九、注重可操作性与可诉性的公司法[

下载《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法》修改,虚假验资能既往不咎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