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19:0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创新和很大的成就。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

1.1在实验教学的引入上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着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同学们大部分会热情高涨。

1.2结合当今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前可以介绍当代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前沿成果;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可以加入糖尿的测定和糖尿病治疗上的一些前沿理论,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课后他们大多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1.3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思维科学证明:思维活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创新学习应从学会质疑开始。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不要急着给结论,甚至是一些没有结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究。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观察的部位是什么?②解离试剂是什么?解离有何作用?解离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其他浓度或其他药品行不行?等等这一类的问题,同学会带着问题去实验、去探究、去创新。

2.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教材上的实验无论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药品的配置使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都有较为合理完善的安排,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但我们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恰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要把生物实验课上成实验验证课,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2.1实验材料多样化,力求创新。

同一个实验,各实验小组可以准备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我们可以准备菠菜、甜菜叶、萝卜叶等。甚至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选用。再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可以尝试用花瓣、白菜叶、紫甘蓝叶等。可见,在选取不同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多种实验材料,得出多种实验结果和结论。在启发动员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熟练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对不同实验材料出现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自己也会做科学。对课本实验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观,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还可以从对课本实验的实验结果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再次实验的尝试,培养学生做科学的能力。实验器具和药品的创新使用亦如此。

2.2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的创新。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一步步的操作,最终得出结论,毫无创造性而言。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讲解改为让同学们自己另外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学生拓展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例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材料和用品,自己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和用品。同学们会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查阅资料,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法。

3.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记录,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3.1通过分析实验程序和现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出现的每个现象,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处理的效果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创造性的提出改进方案。

3.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有明显的,不明显或失败的,老师应指导学生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色素颜色过浅,有的色素带分离不明显,有的色素带弯曲等,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生物实验教学的观念,改变过去以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倡导学生注重过程并积极地参与,倡导学生创新,倡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和实践。让学生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探究新知识的科学求索精神。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来源于网络 2010-10-15 09:3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摘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

理念。

当今,广泛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热切关注,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一个热点问题的是有关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

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

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篇: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创新和很大的成就。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1.1在实验教学的引入上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着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同学们大部分会热情高涨。

1.2结合当今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前可以介绍当代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前沿成果;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可以加入糖尿的测定和糖尿病治疗上的一些前沿理论,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课后他们大多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1.3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思维科学证明:思维活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创新学习应从学会质疑开始。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不要急着给结论,甚至是一些没有结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究。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观察的部位是什么?②解离试剂是什么?解离有何作用?解离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其他浓度或其他药品行不行?等等这一类的问题,同学会带着问题去实验、去探究、去创新。

2.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教材上的实验无论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药品的配置使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都有较为合理完善的安排,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但我们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恰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要把生物实验课上成实验验证课,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2.1实验材料多样化,力求创新。

同一个实验,各实验小组可以准备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我们可以准备菠菜、甜菜叶、萝卜叶等。甚至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选用。再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可以尝试用花瓣、白菜叶、紫甘蓝叶等。可见,在选取不同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多种实验材料,得出多种实验结果和结论。在启发动员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熟练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对不同实验材料出现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自己也会做科学。对课本实验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观,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还可以从对课本实验的实验结果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再次实验的尝试,培养学生做科学的能力。实验器具和药品的创新使用亦如此

2.2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的创新

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一步步的操作,最终得出结论,毫无创造性而言。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讲解改为让同学们自己另外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学生拓展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例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材料和用品,自己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和用品。同学们会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查阅资料,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法。

3.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记录,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3.1通过分析实验程序和现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出现的每个现象,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处理的效果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创造性的提出改进方案。

3.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有明显的,不明显或失败的,老师应指导学生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色素颜色过浅,有的色素带分离不明显,有的色素带弯曲等,老 师通过指导学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生物实验教学的观念,改变过去以验证为主的实验

教学方法,倡导学生注重过程并积极地参与,倡导学生创新,倡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和实践。让学生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探究新知识的科学求索精神。

第三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 如皋市江安中学 张宝兰

内容提要:

基于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有不少教师就只顾完成学习、解题的任务,不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最大的动力。

作者简介:

本人于1996--2000年就读于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后一直在高中任教,其中任教高一三年,高二两年,连任高三三年,且所教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本人不断汲取别人的优点,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并不断观察总结、更新,然后在应用于课堂,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如皋市江安中学 张宝兰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全面深入地强化国民的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杰出的创造型人才,是学校教育奋斗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课题,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解决。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变为由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只是从实验中简单的“验证”某一原理、某一结论,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必须对这种实验教学予以优化、创新。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实验教学和一题多解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培养创新能 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实验是乙烯跟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和溴水的加成与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得到相同的产物?学生没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们可以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补充乙烯和溴的四录化碳溶液的实验,又引导他们结合加成反应的过程进行讨论。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弄清了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与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的差异,理解了教材结论的局限性。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就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准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验室做Al2(SO4)3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时,采用不同的顺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1)把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里,出现白色沉淀,又很快消失。(2)把少量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里,得到白色沉淀。这道题涉及了Al的两性和过量问题,学生一般都能较快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在(1)中如果连续把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最终能得到白色沉淀吗 ?在(2)中继续把NaOH溶液滴入到Al2(SO4)3溶液里,又有什么现象呢? 白色沉淀会消失吗?事实胜于雄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对实验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课堂教学仍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传统的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连接仪器较多、操作不方便、会产生有毒尾气、反应耗时长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等等。因此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考虑,对化学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方法等进行创新。如在演示“燃烧所需条件”的实验中,要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必须要一定的温度,这就要求铜片要很薄(比较难找),而且温度是靠水蒸汽来提供的,而不是直接与开水接触,这样实验就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如下创新;用两个酒瓶盖来代替薄铜片,分别盛放红磷、白磷。理由是: 1酒瓶盖是很薄的铝片,同样具有很好的导热性。2它可以直接放于水面。这样实验又快,现象又明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需准备一贮气瓶一氧化碳或制一氧化碳的装置,同时又有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而且要进行尾气的处理,这样操作十分繁琐,耗时较长。因此可进行如下的创新:先在实验前制备好一试管一氧化碳,用橡皮塞塞紧,在演示时取一带有螺旋铜丝的橡皮塞,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制得氧化铜),趁热立即放入装有一氧化碳的试管中,(不用另外加热),很快就可以看到铜丝又恢复成光亮的红色,最后让学生将 创新实验与书本上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优劣,并诱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创新意识。

二、利用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在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构成其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无法取代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及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相同。这样就迫使学生去发现新方法,去设计实验,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将各自的方法呈现出来,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采用多种方法,如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对于比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实验成绩适当加 分,在实验室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等,以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知识中能够实施创新教育的知识点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许多学者把创新思维视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创新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 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例:某题: 有 Na2CO3、NaCl、NaBr、KI四种无色溶液,如何鉴别?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两种以上不同方案,由于学生已具有鉴别物质的方法,根据四种物质的个性,设计不同方案,经过教师汇总,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通过列举一个体育循环赛程序的编制例子加以启发,结果发现了不同鉴别方案的内在联系是:都运用了被鉴别物质的个性,在方法上则是将数学中排列组合原理实行了一次正迁移,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有创造。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也会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突破现成的结论。一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他的思维必定具有创新性。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的伟大成就证明了这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不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不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不创新,国家就没有前途。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将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第四篇:浅谈探究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探究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初级中学(433221)刘爱善

物理学科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来自于自然也回归到自然,较之知能结构,新课标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和陶冶。实验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植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样是观察发现,多数人不会选择像爱迪生那样去孵鸡蛋。光学中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向镜后杯中浇水而蜡烛不“灭”,这一构想就有新意,使学生生出疑问,激发探索欲。某些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如“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研究电磁铁”)由于内容的限定,不一定也不必追求实验形式上的新颖、奇特,但现象一定需明显可观。

二、引导、点拨—燃起创新思维的火花

问题提出之后,设想可能的原因或因素。有时学生的猜想由于问题空间的宽广而没有缘由,这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就有必要。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同学猜想:1.与拉动木块的人有关;2.与拉动木块的速度有关;3.与木板长度有关。虽然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索,但第三条猜想显然不合理,在实验探索前就可以指出。还有同学提出:如果长木板的纹理有扭曲,也会影响均速拉动木块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时教师应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三、拓展—深入探索的延伸面,创新思维的发散空间

电学测电功率的实验,给定的器材中减掉了电压表(或电流表),增加了一只定值电阻。这时就要求学生搜集前面的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所在。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回答出:(1)实验如何设计的,步骤如何。(2)操作获得的数据。(3)怎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必苛求学生表达的完善和方案的严密,智慧的火花会在责难中熄灭,探索的热情会在唠叨中湮没,没有任何一种探索是在一开始就是完美的。

2.多给予学生激励、赞扬,增强学生信心,发展学生个性。

3.多给学生一点自学和思考的时间,以期提出新问题或疑问。

4.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过多操纵学生的思维情感流动。

5.不要怕学生钻牛角尖,鼓励敢于大胆作设想的学生,有些探究活动可在课下指导和协作完成。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发展创新思维是物理教学的迫切要求。

第五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娟 龙华店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代写论文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进行物理实验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方法,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创新演示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介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用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对人们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与物理实验的本质所决定的。然而,长期以来,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缺少更新,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实验内容基本上是验证性和测量性的,缺少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研究的内容。学生不须分析与创新,只需按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去做,就能完成实验。这种呆板的、千篇一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进行物理实验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除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外,还应包括物理实验史教育、设计研究性实验、学生小仪器制作等。例如:玻尔发表原子模型理论的第二年,夫兰克和赫兹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原子碰撞的方法,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他们对电子与原子碰撞时能量交换的研究,直接证明了原子内部能量的量子化。后来,他们又在同样的实验中测得被慢电子激发的原子返回基态时辐射的光频率,发现这种辐射验证了玻尔假设的频率定则。因此,夫兰克一赫兹实验就成为玻尔理论的一个重要实验依据。由于他们的工作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曾共同获得1925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和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导致了电子的发现,利用实验准确地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他们的实验设计是何等的巧妙,设计思想与器材组合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这些实验史的介绍,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而且展示了科学家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要发挥物理学实验史的创造教育功能,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实验史的教育。可以启发学生体会实验思想与设计的精彩之处并提出问题;也可采用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与设计实验,来“表演”某些著名实验。总之,通过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物理实验背景、教师的不同观点和思想方法,学习物理实验史,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

2、实验方法多样化,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学生的分组实验,普遍存在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不能很好地领会实验原理和思想方法,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实验室条件对实验项目进行重新组合,尽量将有相似的刺激与反应的教学内容做系统编排。在编排时,教师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实验内容,每个专题确定一个主题,可以从实验方法的相似性上选题。如用干涉法测量光波波长,可将杨氏双缝干涉、菲聂耳双棱镜实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编在一个专题;也可以依据实验仪器的相似程度进行选题,如将分光计、单色仪、摄谱仪等光谱仪器作为一个专题选择实验项目;也可以将对同一物理量的测量作为选题依据,如电阻的测量可将伏安法、电位差计法、惠斯登电桥法、开尔文电桥等编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进行专题训练时很容易做到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值得进行比较研究的问题,实现知识与能力间的相互迁移。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单摆、复摆、可倒摆、自由落体运动、倾斜气轨等许多实验方法进行。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验方案,从科学性、可靠性、简便性、准确性等实验设计原则出发,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选取两种方案进行实验测量与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实验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3、注重创新演示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掌握有关学科知识,而且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修完基础物理实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课时间,以体现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的优势。近几年,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设计性实验项目:

(1)利用原有的实验项目

某些已经做过的实验,所用仪器的集成化程度较高,学生虽然做过这些实验,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使用说明书和实验室给出的操作步骤提示下完成的,对于仪器的结构,他们并不清楚。如霍耳效应实验,实验仪器的线路基本上都被封在仪器的内部,学生即使没有掌握 1 2 下

实验及仪器的原理,也一样可以完成数据的测量。这很容易养成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并没有达到我们开设实验的初衷。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验作为设计性实验的一个项目,要求学生根据霍耳效应的原理,自己设计实验电路来实现霍耳片一系列参数的测定,或实现对几种形状磁铁磁场的测定。要完成这样的实验,学生对原理要深刻理解掌握,对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因素要理解并想办法减小或消除,要自己动手焊接霍耳片的电极引线并设计搭建实验电路,并通过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掌握,并且通过设计和实践,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知识应用的能力。

(2)普通物理和普通物理实验的知识拓展和应用

教学应因材施教,根据我校学生以及实验室仪器的情况,我们将普通物理学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实验项目。如给出一种透明固体(或液体)材料,要求学生测出它的折射率。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与普通物理光学部分的光的折射、衍射、干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可利用所学的知识或所掌握的方法进行设计,如可利用分光计来测定,也可用劈尖或牛顿环来测定,还可用单色光直接以一定角度照在材料面上,通过测定折射光线的折射角来测定。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它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设计性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物理以 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做好以下工作:1)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实验仪器;3)设计独特的实验构思;4)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因而,大力开展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4、介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培育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创新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在于创新者渊博的知识,而在于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创新的历史。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典型事例作为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从而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可以较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目的。

下载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