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探讨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探讨
我国自实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制度以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走过了一段艰难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四个全面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改革突破的能量对三农事业的激烈冲击,农业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已成为广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科学、规范和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体制机制,满足新时期农业事业发展需要,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历史背景
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21号)、《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农业部先后印发了《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执行〈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细则》(〔1986〕农(人)字第34号等文件,对直接从事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工程专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科技管理等工作技术人员专技职务评审和聘任作出了具体规定,除农业科研人员的技术职务系列设置了正高级别外,从事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工程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职务系列的最高级别是副高。
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速、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专业技术职务不设正高级别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情况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从1991年开始,农人两部经过深入调研,研究决定在全国设立和开展正高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1993年11月,农人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教学科技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1993〕农〔人〕字第52号,简称52号文件),1994年4月又联合印发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1994〕农〔人技〕字第4号,简称4号文件)。至此,农业领域唯一的正高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式诞生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重要意义
开展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对贯彻落实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加强农技推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1 激发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
推广研究员的诞生,是对推广工作有成绩无水平,有经验无理论观念的彻底否定,对农技推广工作以及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的充分肯定,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了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使我国农业推广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奖项的人员越来越多,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2.2 为我国三农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对培养农技推广战线的学术带头人,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3 营造了农技推广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聘无标准、业绩评价不规范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技推广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为农技推广人员专心岗位、扎根基层、发挥作用营造了良好环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现状
3.1 通过人数在专业和省份上趋向集中
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每2a组织1次。根据调研情况来看,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11次,推荐指标从第1届的600个增加到第10届的1500多个,通过人数从第1届的614人增加到第11届的1108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073人通过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获得任职资格。
从图表1可以看出,通过的人数向农学、畜牧、植保集中。图表2反映出农牧业大省通过评审的人数较多。
3.2 评审工作条件和程序逐步完善
颁布的(〔1993〕农(人)字第52号)文件明确了推广研究员的评聘范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聘任规定等事宜。颁布的(〔1994〕农(人技)字第4号))文件对推广研究员评审委员会的组建、评审推荐程序、评审材料呈报和资格证书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对申报条件和标准进行了不断调整和改进;对破格申报条件以及不同级别人员申报条件进行规范和细化。工作程序日益完善、规范。
3.3 具体操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方式方法逐步得到改善:评审工作向基层一线倾斜,推荐指标采取分层级下达方式,且明确其推荐指标比例;提升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对农业机械化、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信息工程等纳入农业工程专业,完善了评审专业设置。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面临的问题
从工作实践和专题调研情况看,目前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推荐指标偏少,基层实际需求量大。
按照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国家专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比例分析,每个县发展3~5个农业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需要1~2名农技推广骨干测算,仅县一级需要的推广研究员就超过1.5万名,加上省级、地级、乡级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全国共需推广研究员2万名以上。然而,前10届评审产生的8073名农技推广研究员,目前在岗4500人左右,到2020年大部分将到龄退休。由于评审周期较长、推荐指标偏少,许多优秀农技推广人员没有申报机会,导致基层推广研究员需求缺口巨大。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申报及评审条件
附件6: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申报及评审条件
一、申报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凡2010年12月31日前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均可申报):
1、大学毕业以上学历者,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含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工程师,下同),并在职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
(1)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推广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或开创性的推广课题。
(2)能创造性的解决重大的、关键的农业技术问题,并取得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推广成果。
(3)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国家重大推广项目。
(4)培养出较高水平的推广科技人员,具有培养指导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2、担任高级农艺师职务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获国家发明奖或科技进步二等奖,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2)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二)外语水平要求与研究员相同。
二、评审标准
(一)专业理论要求
1、必须坚实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的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及系统工程、计算机运用、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
2、在本专业领域有深厚的造诣,是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之一。
3、对本专业理论技术有创造性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4、熟悉有关前沿理论在本专业国内外应用情况。
5、具体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
(二)业务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具有下列条件之二项:
1、曾提出过有关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的推广课题,在推广科学前沿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2、曾编写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论著。
3、负责指导过国家重大推广项目或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
4、主持或为主参与制定本专业推广规划。
5、举办过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讲座,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或指导高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工作。
6、解决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疑难问题。
(三)工作业绩要求
1、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出版有价值的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编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学术、技术推广教材20万字以上。
(2)在国家级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五篇以上。
(3)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提交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4)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全文发表论文四篇以上。
(5)正式出版过不少于十万字著作的作者。
2、获得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部、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主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显著的成果,推广面积和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主持的国家级推广项目,经部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主持研制开发的实用技术有两项以上重大改进,经部级专家鉴定通过,已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摘自农业部、人事部〔1993〕农〔人〕字第52号、〔1994〕农〔人技〕字第4号】
第三篇: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须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推广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或开创性的推广课题;能创造性的解决重大的、关键的本专业技术问题,并取得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较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推广成果;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国家或全省重大推广项目;培养出较高水平的推广科技人员,具有培养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积极为我省经济发展服务。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高级农艺师(或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农业工程师、高级水产工程师)(下同)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二项:
(一)曾提出过有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的推广课题,在推广科学前沿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二)曾编写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论著;
(三)负责指导过国家重大推广项目或攻关项目的研究工程工作;
(四)主持或为主参与制定本专业技术推广规划;
(五)举办过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讲座。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或指导高中级技术人员工作;
(六)解决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疑难问题;
(七)获得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本专业专利二项。
六、业绩成果条件
获得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二)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上或省、部级科
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三)主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显著的成果,推广面积和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四)主持的国家级推广项目,经部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主持研制开发的实用技术有两项以上重大改进,经部级专家鉴定通过,已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出版有价值的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编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农业学术、技术推广教材二十万字以上;
(二)在国家级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三篇以上(第一作者);
(三)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四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第一作者);
(四)正式出版过不少于十万字著作的作者。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者
(前七名),或三等奖(前五名);
(二)获省长特别奖(前五名);
(三)获省(部)级一等奖(前五名)或二次获省、部级二等奖(前三名)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四)作为第一主笔人在国家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四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或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五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或亲自编写具有较大影响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著(二十万字以上),或译著(五万字以上)并正式出版;
(五)组织、主持或承担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课题,突破了重大技术难关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填补了本行业国内外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取得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九、附则
(一)材料依据:
1、各种奖励、鉴定、审定、批准等,必须以相应的证书、文件、奖状等为依据。
2、科技、工程项目级别的认定,以计划文件、项目合同书、计划责任书为依据。
3、提高或增加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数字,须提供专家评估鉴定证书。
(二)名词涵义:
1、主持人:是指承担科研、科技成果推广或工程项目任务,从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全面管理到项目结束,在总结、鉴定、验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地组织、指导的第一负责人。
2、参与主持和主要参加者:参与主持是指科技、工程项目进行中作为主持人的助手,参与总体设计方案的制定到项目结束全过程,协助主持人负责组织实施,或负责某一重要方面的工作;主要参加者是指科技、工程项目中,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参与项目全过程或某一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亦称项目执行人、主研人员或骨干人员某一方面的负责人。
3、主要完成者:是指对某项科技、工程、技术成果做出某方面重要贡献的人员。
4、独立撰写的论文:是指本人独立撰写、发表的论文;或本人执笔撰写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合著论文。
5、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等级或本数量。
第四篇: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范文)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历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高级农艺师(或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农业工程师、高级水产工程师)(下同)资格5年以上。
外语、计算机
1、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2、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二项:
1、曾提出过有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的推广课题,在推广科学前沿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2、曾编写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论著;
3、负责指导过国家重大推广项目或攻关项目的研究工程工作;
4、主持或为主参与制定本专业技术推广规划;
5、举办过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讲座。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或指导高中级技术人员工作;
6、解决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疑难问题;
7、获得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本专业专利二项。业绩成果条件
获得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上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主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显著的成果,推广面积和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主持的国家级推广项目,经部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主持研制开发的实用技术有两项以上重大改进,经部级专家鉴定通过,已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出版有价值的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编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农业学术、技术推广教材二十万字以上;
2、在国家级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三篇以上(第一作者);
3、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四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第一作
者);
4、正式出版过不少于十万字著作的作者。破格条件
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者(前七名),或三等奖(前五名);
2、效省长特别奖(前五名);
3、获省(部)级一等奖(前五名)或二次获省、部级二等奖(前三名)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作为第一主笔人在国家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四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或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五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或亲自编写具有较大影响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著(二十万字以上),或译著(五万字以上)并正式出版;
5、组织、主持或承担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课题,突破了重大技术难关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填补了本行业国内外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取得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附则
(一)材料依据:
1、各种奖励、鉴定、审定、批准等,必须以相应的证书、文件、奖状等为依据。
2、科技、工程项目级别的认定,以计划文件、项目合同书、计划责任书为依据。
3、提高或增加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数字,须提供专家评估鉴定证书。
(二)名词涵义:
1、主持人:是指承担科研、科技成果推广或工程项目任务,从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全面管理到项目结束,在总结、鉴定、验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地组织、指导的第一负责人。
2、参与主持和主要参加者:参与主持是指科技、工程项目进行中作为主持人的助手,参与总体设计方案的制定到项目结束全过程,协助主持人负责组织实施,或负责某一重要方面的工作;主要参加者是指科技、工程项目中,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参与项目全过程或某一重要组织部分的工作,亦称项目执行人、主研人员或骨干人员某一方面的负责人。
3、主要完成者:是指对某项科技、工程、技术成果做出某方面重要贡献的人员。
4、独立撰写的论文:是指本人独立撰写、发表的论文;或本人执笔撰写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合著论文。
5、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等级或本数量。
第五篇:研究员职称之谜
研究员职称之迷
过去的研究员都是很厉害的,几乎都是大家,因为进中央研究院或后来的中国科学院就很难,当个助理研究员都很让人羡慕。当时中科院要人,是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那样的高校去挑的,送学生来的高校就是今天“985”的前几名。大学生毕业来工作了,给的职称是研究实习员,5年后才能考虑升助理研究员,再5年后才有资格考虑升副研究员;再5年后有可能考虑升研究员。实际上,许多文革前来中国科学院的大学毕业生们,当助理研究员二三十年的人大有人在。可见,当时的研究员是很难当的,其含金量绝不亚于今天欧美的正教授。
研究员得研究点什么。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贾兰坡研究北京猿人、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吴晗研究明史、钱学森研究导弹、竺可桢研究物候、汤佩松研究光合作用,等等,他们的研究是很执著的。尽管后来“党叫干啥就干啥”,但党还是很尊重研究员的研究兴趣的。研究员是人民的一员,但他们不创造直接的价值,是花国家的钱。国家需要研究员,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科学家,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会来找这些“员”的。既然是国家需要的,国家就来养这些人。因此,当时的研究员吃皇粮,不愁发工资。
研究员也分级,那个时候分级很严格,分出来的研究员大都是货真价实的,很多人是解放前的底子,一级研究员们个个都是大家。比如侯学煜先生当了学部委员了,还是三级研究员。尽管侯先生在生态学方面造诣很大,还进中南海给胡耀邦等政治局领导上课,但搞微观的一级研究员们看不起搞宏观的,就一直压制侯先生升二级研究员。但即使如此,五六十年代的三级研究员月工资就有三百多元,副教授工资就相当于国家十级干部(正厅级)呢。现在也搞研究员分级,但现在分出来的二三级研究员已严重今非昔比了。
研究员不是官员,但现在官员们都要这个头衔,且早于一线科研人员得到研究员。今天重新研究员分级了,他们更是捷足先登。据说一级研究员是给院士们留的,大家都不要争了,二级研究员要争院士,有领导职务照样沾光。现在有人戏称院士应为“院仕”,是很恰当的称呼。不做官的院士是大大少于做官的院士的。
当年的研究员是否像今天的研究员一样写“博客”呢?写的。只是当时没有博客,但是有报纸、有杂志。他们还自己办杂志呢。搞植物的胡先鏽文章了得,词填的也了得,1
做学问也了得。他和吴宓一起办《学衡》,还亲自任主笔,没有人说他不务正业。当时,北有以陈独秀、胡适之为主的《新青年》,南有《学衡》,学衡派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鏽等。南北知识分子领导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尽管两派因观点不同,经常掐架。文人嘛,打嘴架太正常了。那个时候的研究员似乎人文情怀高远些,他们非常关注社会现实,从不闭门造车。后来,胡先鏽和胡适不掐了,前者还为后者主办的《独立评论》写稿呢。1925年,两胡在上海合影,胡适在照片上题“两个反对的朋友”,可见当时的知识分子胸襟是宽大的。
无论是过去的研究员,还是现在的研究员,他们的存在应当是以人类与社会进步为己任的。研究员的专长是做学问,做学问就得刨根问底,刨根问底就得有足够的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才能去做实验,查资料,才能拿得出让同行们至少不笑话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见得都发表在洋人办的刊物上。因此,研究员评价研究员是心中最有数的,谁吃多少碗干饭,瞒天瞒地瞒不了咱老九。作为人中的一员,研究员还得有饭吃、有房子住,且比普通的员吃得好、住得好些,过着让普通员们羡慕的生活,毕竟他们是国家的翰林啊。国家有难的时候,研究员是应当出来出谋划策的。
研究员起码得是个有学问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不仅懂得一门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艺术,懂得生活;不仅仅懂得英文,还要懂得国文;不能只会写SCI,不抬头看社会。研究员须有宽大的胸怀,能够容忍异己。要做研究员,就得来几次“板凳要做十年冷”,而不是仅凭几篇洋文章就要当研究员。
我们对得住研究员这个称呼吗?与前人比我们对不住,与洋人比,我们还是对不住。研究员贬值了,教授贬值了,博士头衔贬值了,院士也贬值了。谁之错呢?看看当今的研究员们干了些什么就知道了:提院士给人送蛋糕、研究员分级请人喝酒赔笑送钞票、搞课题送回扣、争项目请领导泡妞、树威信拉山头、发文章搭学生车当通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打击异己,投机钻营,做学问变成了搞政治,研究员焉有不贬值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