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档案人员素质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保险档案人员素质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段振江
保险档案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社会的每个领域。人类社会发展到那里,档案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那里。但档案工作又经常处于被人遗忘的边缘,这缘于两方面的原因,客观的是由保险档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主观的则是受保险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影响,由于保险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高,提高不快,与现实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档案人员的素质决定档案工作的质量,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保险档案队伍建设,提高保险行业档案人员素质,是搞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素质的定义和分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素质是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学者们一般认为,素质是指人们先天具有和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特点和品质的综合。后天习得的品质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并养成的修养和品质,如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等。通常认为素质应包括三大类,即自然素质(或称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1、自然素质指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器官和机能、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等,这主要是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
2、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综合的结果。
3、社会素质一般指人们在社会实践和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性品质的综合,是纯后天习得的。社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
二、保险档案人员的素质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一)自然素质的影响
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活儿,案头工作比重大,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耐心、细心和恒心,需要性情恬静、心态平和、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等特性。那些性格外向、做事粗糙、不求质量、急功近利、喜好显山露水的人一般不适宜从事档案工作。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感觉认知、应急反应、敏感程度,处置方法都大相径庭,一个人的生理特点,有许多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或根本不可能改变。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工作原因“改变”了自身许多特性,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违心的“改变”,既不可能长久,也违反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使他们从事档案工作,其工作的质量也要大打折扣,甚至会招致不必要的周折或返工,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造成无谓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个人的思想往往决定他的行动,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其平时的一言一行。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进步,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档案工作的价值不能用经济的标准进行衡量,档案年代的久远决定了其稀缺性和珍贵性,而它的惟一性则决定了无法替代的原始性。从这个角度讲,保险档案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也是其它任何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但同时又因档案工作故有的幕后性、隐藏性、间接性和滞后性,致使其产生的效益隐蔽、滞后,极易被人们所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就是其真实生动的写照。它在单位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经常得不到领导同事的重视,这是不争的现实,也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局面能有明显改观的,作为一个社会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社会承认,人格受到充分的尊敬,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得以最大的体现和实现,能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因保险档案人员劳动成果的隐藏性、幕后性直接影响其得到社会认可及尊重的程度,有时甚至还会遭遇别人的不理解、误解甚至歧视,从而产生诸如情绪焦虑、压抑及因成就感缺乏、心理失衡导致工作热情低落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社会素质的影响
1、思想道德素质
保险公司档案工作要求细致严谨,步骤多、环节多、程序多、耗时多,造成完成任务的时间弹性非常大,使档案工作在很多时候蒙上了“干良心活”的色彩,保险公司档案工作特有的性质和环境给从业人员的惰性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专职档案人员的数量不多,工作环境相对较封闭,在完成档案收集这一环节后,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大为减少(档案查阅除外),保险档案形成的一系列工作不会立竿见影直接显现出其劳动过程艰辛程度和劳动成果的大小,有些劳动成果甚至永远没有展现的机会。例如有些案卷从收集整理立卷上架到其销毁,就一直不曾被查阅利用过。相当一部分单位部门立卷情况欠佳,收集归档的各门类各载体档案材料完整程度千差万别,兼职人员的责任心和配合程度也不尽相同,归档案卷质量总把关的任务自然落在专职档案人员的身上,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心被显现出来,保险档案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到归档案卷的齐全完整及质量的好坏,每个单位的归档率、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率也因此而相差悬殊。
2、业务素质
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综合性的工作,且实践性很强,它点多面广,档案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灵通的信息及娴熟的技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履行职责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保险档案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掌握同档案工作相关的理论、文化知识,比如信息学、图书情报学、博物馆学、传播学、社会学、计算机管理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等等。尤其在档案收集(征集)、整理、鉴定、检索、编研、销毁等业务环节中,档案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往往决定档案的价值取向与存毁命运。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时可能一时半载反映不出来,但在若干年以后,如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且没有办法可以补救。
三、提高保险档案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物色人选,实现工作与人双赢
因为保险档案的特殊,人事部门在物色保险档案人选时,应精心考评合理安排个性与档案工作职业要求相吻合或较接近的人员,以期取得双赢的最佳效应。推而广之,早在大学报考专业时,考生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个性、心理承受能力是否适宜从事档案工作;在院校招生录取时,就要考查考生的个性特征是否具备从事档案工作的职业涵养,尽量避免和减少日后因对工作的不适应造成压抑和换岗跳槽等现象。人事部门一方面要尽力推动和促进档案人员的各项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档案人才安心从事档案工作,另一方面,要合理调配人员,对档案人员进行必要的换岗轮流,既不要滥竽充数,使保险档案部门变相成为老弱病残的疗养所,也应避免把不安心的档案人员强留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应及时进行人员流动,使人力资源配置得以最佳整合,选择一个事业心强,责任意识强,既耐心细致又勤奋踏实的人从事档案工作。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如何挑选最佳的保险档案工作人选,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档案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提高保险档案管理水平,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提高档案人员全面素质。首先要对档案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其次,对专职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参加各种档案学术会议,进行档案界同行间的学习交流、论文研讨、课题探索,以交流思想、开拓眼界,共同提高。对于一般兼职档案人员,则主要进行档案基础知识的学习培训,如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立卷、检索、利用等,使他们掌握档案的基本知识和明确其负责上交的归档文件材料的范围。再次,加强档案人员新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电子文档管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信息工程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三)调适心理状态,倡导敬业奉献
保险档案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一定的政治觉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控力,要不断进行自我加压。同时需要具备包容平凡、平淡、平和的宽广胸怀、有甘作默默无闻幕后英雄的心理准备、需要在各种社会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调节好心态,安心从容快乐地对待本职工作。需要档案从业人员有深重的历史责任感、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及强烈的敬业奉献精神,并需要处理好淡泊敬业与急功近利两者间的矛盾,努力使之在自身得以有机辨证的统一和平衡,这需要从业人员健康的心理状态作后盾。档案人员应多接触外面精彩多变的世界,激活自己的心境,防止因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一个人有没有创新精神,是衡量现代人水平的标志之一。在信息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知识的老化速度呈几何级数上升,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终生学习的新理念。如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为各种载体档案的全文和各类目录的录入、制作、存储、检索、利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档案人员提供了充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平台,档案人员掌握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如今各学科的融合日益加强,档案学亟需不断借鉴吸收其它新学科的成果,诸如计算机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壮大自己的内涵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档案工作的传统习惯势力和固有的思维定势非常强大,档案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要有大胆打破自己以往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的勇气和决心,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以人为本,修订档案考核标准
由于档案工作完成的时限弹性大,使档案工作在很多时候附上了浓重的“干良心活”的色彩;同时也由于它效益的隐蔽性和时间的滞后性等因素,给评定考核标准陡增了许多难度。旧的档案考核评估标准体系有许多已过时或不合时宜,当务之急是遵循人与档案和谐统一的原则,尽快制订既具人性化又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量化、细化考核办法,并适时制定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判标准,使档案人员的职业素质评定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摒弃为评估而评估、为检查而应付的走场似的形式化表面化考核方式,避免出现考核评估一结束,便万事大吉,一切回复原状,进而挫伤档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现象。积极提倡和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既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又有合理性、具体可操作性,可把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材料齐全完整性、“三纳入”、“四同步”执行情况、案卷质量、部门立卷、按时归档上交等档案工作难点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力争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与管理办法。
第二篇:对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摘 要: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作为社会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如何面对随时代面衍生出来的新问题,改进档案工作自身缺乏内动力的弊端,促进档案工作创新机制的建立,从而适应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我国知识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无疑成为这一浪潮中档案界必须正视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档案人员 素质 影响 提高
一、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1、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3、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除了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或与业务工作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工作。
对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目前,我国有着庞大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其中不少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此外,档案工作者要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档案工作者只有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学历层次,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要参加系统的培训、讲座或以自学为主要形式的素质教育,有计划地进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除此之外,档案人员要具备一种勇于牺牲自我、默默奉献的精神,要有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甘当无名英雄的境界。在日常工作中,档案人员要做到服务态度热情诚恳,讲文明,讲礼貌,有主动服务精神,想方设法为利用者提供便利。
随着档案事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档案数量日益增多,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档案管理手段日益先进,档案资料的归集、管理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档案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档案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二、对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几点思考
既然我们认识到档案工作在整个组织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作用,也从下个侧面分析了对档案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可能造成的危害,那么走出这种误区,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就成为档案工作迎接世纪挑战与机遇的核心工作,也成为档案主管行政部门和档案所在单位的部门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从而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网络发展作为信息革命的载体在当今世界已如火如荼。现代化硬件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工作也已提上日程,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单位利用计算机辅助立卷、接收和查询电子文档及进行计算机模拟管理,取得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令人欣喜。然而也有一些单位由于忽视投入,使档案工作无缘现代管理的各种硬件设施,工作人员原始封闭操作,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缺乏感性认识,因而业务技能徘徊不前,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堪掣肘。事实证明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档案人员才能通过对这些设备(施)的了解、学习直至熟练运用达到增加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这就要求各单位领导形成共识,把硬件建设放在一个突出位置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2、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可持续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提高。知识就是力量,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档案人员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注重自学,要针对自身素质的实际差距,按照档案人员素质要求,通过学习弥补不足。切不可因条件不具备而放松学习,甚至破罐破摔,最终难以适应将来工作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还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基层档案科(室)人员素质的培养,培训班要理论与实际结合,针对性强,可操作,使档案人员便于学习掌握,不能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教学效果,对于培训要有切实的考核办法,切忌把学习当作旅游观光,要有压力和动力,基层单位对档案人员的学习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做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对于档案专业毕业的人员,随着时间推移,也存在知识更新问题。因而倡导档案工作者的终身学习,建立档案工作者的可持续学习机制十分必要。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还要重视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培养,还包括外语的学习及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这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
3、制定单位档案人员的层级发展机制,促进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作为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熟悉档案部门人员素质构成情况,并以动态而不是静态的眼光看待档案人员素质的变化。档案人员的层级配置方式就是档案人员在单位内部根据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及实际工作经验和特长形成不同层级,拉开档次。高层次人员注重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加强对档案资源内涵和外延的挖掘,在充当领导参谋上发挥作用;中层次注重信息管理和现代化网络建设;初层次则应培养对档案基础性工作的认识和基础理论学习。按照不同层次确定工作目标,实行目标管理,不仅利用各层次人员本层次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也对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层级制配置方式使不同岗位人员能互相配合,又互相影响,利于发挥整体效能,对改变旧体制下素质与岗位不称、职称与能力不符,高能低用,平均主义和人才浪费现象有重要意义,也是人才培养良性机制形成的一条途径。
4、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工作的力度,推动档案创新工作的开展。档案部门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志就是自身要走出的一条开发档案资源,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的创新之路。本着这一目标,档案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加强部门之间、区域单位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档案科(室)的资源实力。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和科(室)利用档案资源进行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改变目前协作仅只局限于坐在一起传达文件、座谈表态的交流方式,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动态交流方式,把科教作为档案发展之本,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和创新思维,逐步走出档案事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占有程度的高低,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基本载体,因此知识经济的核心就在于能否拥有并运用这些人才。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档次高低的核心同样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把人才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做为档案事业的百年大计无疑是英明和正确的。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会计文件,这便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与传统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涵广泛。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概念上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还包括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和系统软件。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保存时间较短,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电子文件的载体是磁性物质和光盘,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较短,一般为5-10年,而纸质的则能达到上百年甚至千年。其影响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温湿度的影响。实验证明: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而保存电子文件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40%±5%。可见电子文件对其温湿度要求更为严格。
2、光和空气的影响。光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量,紫外线长期照射可使磁性消退,造成信息难以读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在一定环境下会产生臭氧等,导致电子档案保存载体耐久性削弱。而这两点对纸质的载体影响相对要小的多。
3、灰尘的影响。灰尘会给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保存载体带来机械损伤,灰尘带来的霉菌等有害生物会损伤和破坏这两种载体。只是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如磨损纸张、形成“档案砖”、产生色斑和霉斑,也可以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的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载体造成危害,载体所记录的信息可能会局部丢失,电子文件失去保存价值。
4、磁场和机械振动的影响。此项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文件载体会造成磁粉脱落、磁性消退或消失,是记录信号丢失,记录信息破坏,缩短电子档案载体寿命。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便于管理、分析,迅速的获得所需结果。如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会计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纸质档案由于频繁翻阅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其原始性、真实性易于破坏。电子文件档案在计算机系统中一经被改动,如未作备份,原来档案就被覆盖,内容很难被识别,;另外病毒、黑客等日益猖獗的网络环境,也使电子文件信息档案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而纸质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可以通过字体、字迹、图像、印章、纸张等内容来确认。
(五)、对软、硬件要求较高。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的更新,更需要与之相配的硬件来兼容。
二、目前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在的问题: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电算化会计实施时间不长,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使得会计档案的载体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所以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三、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工作
对于日益严峻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形式,我们要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大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选择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需要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定期维护,避免因安全问题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恶意 修改。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
2、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素质。由于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严密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电算化、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知识,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操作制度、保密制度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依据各单位具体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4、提高重视程度。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领导应高度认识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要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负责人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使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无立足之地。
第四篇:档案从业人员素质之管见
档案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工作需求,必须具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专业队伍,专业的人员,才能作出专业的工作。新形势下档案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良好的政治素养
档案人员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
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默默无闻为他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寂寞、不争名、不求利。要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严守秘密,无私无畏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
2、积极的工作作风
档案工作虽然具有被动性,但不能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遇到什么就干什么,有事就干,没事就等,把自己完全置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工作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快、准、细、严的工作作风。成就来自勤奋,才干来自勤奋,效率也来自勤奋。懒懒散散、疲疲沓沓,不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作风。工作必须勤奋,要勤问,要问下级、问同事、问有关人员,抱着“人皆吾师”的态度,不耻下问;要勤学,档案工作日新月异,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要勤学,积极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方法;要勤想,档案人员要勤动脑,勤思考,勤探索,对问题要深入研究,以求新的见解。
3、过硬的专业能力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除具备归档、整理、借阅等基本的工作能力之外,还应有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神,要努力学习掌握档案新业务知识,既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又要学习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样样精通的行家里手。
4、团结互助的作风
档案部门的许多工作,是要靠集体的协作才能完成的,应大力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防止和克服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作风。要树立整体观念、团结观念、互助观念。与本单位同事之间、领导之间,甚至与上级部门、外单位的本行业从业人员,经常通气,加强联系,主动交流信息。遇到难题要主动请教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想办法解决。遇到共同办理的事项,彼此都要竭智尽力,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争挑重担。
5、实事求是的作风
档案是资料,是各项工作客观事实的真实记录,所以从事档案工作一定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以真实准确为原则,力求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枝加叶或看风使舵,不能别出心裁、任意发挥,不能生编硬造、掩盖矛盾,更不能歪曲事实、妄下结论。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第五篇:浅谈电子政务发展对档案服务工作的影响
内容摘要: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的产生,档案服务工作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针对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分析了档案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档案服务工作必须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做好三个转变:变着眼过去为重视现在、变对档案的管理为对人的管理、变粗放式服务为人性化服务。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档案服务 转变观念
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大量产生,档案载体由纸质向光盘等过渡,改变了政府部门原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档案的内容、形式及形成程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档案服务工作产生了影响。
一、服务时效、服务流程、服务模式发生变化。
(一)对领导决策和经济建设,服务时效贴近现实。
根据《江西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列入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市档案馆移交”的规定,档案馆藏为10年前档案,各类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处于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状况。当领导决策需要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时,通常是按档案利用单位开具介绍信、派人来馆查阅、复印部分资料、进行参考利用的方式进行。由于档案信息资源陈旧,时效性差,只具有“历史记忆”的功能,而“现实服务”功能不强,加之利用手续不方便,所得到的信息缺乏及时性、系统性、连续性等诸多原因,制约了档案部门为领导决策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能力。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使档案馆成为各个政府部门电子文件的保管基地,同时也是最大、最新的信息资源基地,档案馆的资源建设得到充实和发展。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各类接收进馆的信息资源可实现在线查阅,时效性丝毫不逊色于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体,价值含量更是无可比拟的。大量的信息资源为利用、编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资源利用、编研目标将以紧密结合现实为重点。
(二)对政府部门,服务流程实施前端控制。
传统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政府部门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通常是指对纸质载体文件归档和档案管理环节,是一种事后服务。如对文件整理指导,归档整理通常采取的三种形式:集中式、分散式、集中与分散结合式,都是在全部文件办理完毕后,进行整理归档,并由各单位自行保管一定期限,再按规定移交进馆。电子政务环境下,由于电子文件特性不同于纸质文件,而所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具有的可用、可存取和可理解性,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介入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形成过程。根据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中第4条总则中规定:“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从这可以看出,由于电子文件的出现,档案工作的重心已开始前移,由过去的文件处理完毕后集中统一整理指导,变为文件形成过程中就予以管理与监控,实施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
(三)对社会公众,服务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各地档案馆的工作重点都放在馆藏档案数字化上。由于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馆藏档案数字化大多停留在手工录入的基础上,进展缓慢,文件的完整准确性不够;现行文件存在收集受各部门报送限制,文件内容不齐全,且均为纸质文件,提供网上服务大多靠手工录入,数量不多等问题。档案网站资源建设成为服务瓶颈,网站部分内容不够全面,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较粗放。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各部门的电子文件在办理完毕后即可通过网络传输到档案馆,实现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电子文件的大量接收,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繁重任务,确保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打破了档案部门现行文件收集不全及手工录入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现状,档案网站粗放服务模式在满足群众需求上已不适应。
二、转变观念,把握重点,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一)变着眼过去为重视现在在继续做好传统档案资源利用的工作中,必须及时对接收进馆的电子文件进行妥善的加工和管理,以政务网为依托,提供电子文件的分类、分级在线查阅利用。要改变原先只埋头于档案堆中搞编研的状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现实服务”为导向,整合各部门电子文件,注重新情况、新问题,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提供新依据。
首先要着力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敏锐性。信息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资源,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世界。”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电视、广播、报刊、影视、电脑网络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时时刻刻都在包围着我们。档案工作者要养成每天读文件,看新闻,听广播,浏览网络等习惯,关注国家形势、经济发展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