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单病种总结1
2013年1-3月份单病种付费工作总结
我院自2013年2月27日—2013年4月18日共进入单病种付费97例,出院79例,在院18例,已报病人 61 例。
具体分布:
1.普外科总计46例
小儿疝36例
成人疝 10例 2.产科一区总计34例
正常分娩19例
剖宫产15例 3.五官科总计7例 全麻下慢性扁桃体炎4例 上颌窦囊肿3例 4.产科二区总计5人
正常分娩1例
剖宫产4例 5.妇科总计4人
子宫肌瘤2例
经腔镜下卵巢囊肿2例 6.脊柱关节科1例
陈旧性半月板损伤1例 存在的问题:
1、进入单病种付费的病人在治疗结束时,未点完成路径,导致病人信息一直为未出院病人。
2、对进入单病种付费的病人人群不清楚。导致医保农合都进入。3.在开具住院证时未写明诊断,总费用,未加盖单病种付费专用章,导致病人不能按单病种付费进行报销。
4.对于入有保险,需要提供费用总清单的病人,不纳入单病种付费。
5.护理人员不再为进入单病种付费的病人出具一日清单,不再给病人查询费用。剩余的费用也不再退给病人。6.外科系统可共享单病种付费路径。
7.科室对单病种付费病人,费用使用缺乏掌控,等病人出院才
发现费用已超,让病人补交费用,病人拒付。
8.出现变异未及时与病人沟通,导致病人对单病种付费产生疑问。
9.出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医务科联系,导致工作处于盲目状态。改进措施
1.请医生详细阅读已下发的知情同意书及流程,详细的向病人讲解告知。待病人明白后签署同意书。
2.出现问题及时与医务科联系,认真查找找问题,并解决。3.科主任对进入单病种的病人及退出病人严格把关。4.病人出院后医生进行随访制度,并填写单病种病人回访表。回访表已下发科室,请医生自行打印。
第二篇:单病种总结
2016年我院共有9个病种5177例参加单病种质量管理,其中内部网报3822例,外报网报 3745例。新增了慢阻肺、剖宫产、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围手术期感染4个病种的管理工作。共有5个病种与去年比较:神经内科脑梗死病例数增幅明显,全部9个病种平均住院日基本持平,平均费用急性心肌梗死增幅明显(与我院该病种规范化诊疗有一定的关联)。存在主要问题:①过程质量指标监管较少②部分科室网报积极性不高③相关临床科室对单病种管理内容欠熟悉。原因分析:①院科两级监管不够②临床医师工作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③临床医师对单病种管理意义及内容掌握不够。整改措施:
① 加强院科两级监管力度,强化科主任管理意识。
② 组织科技、院级的培训与学习单病种管理知识的内容。③ 落实院部单病种管理奖惩办法。
④ 加强与信息科联系,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对单病种过程质量的管理。
第三篇:2015路径、单病种总结
2015年上半年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
一、开展临床路径及单病种工作情况
2015年上半年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827例。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死1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8例(成人6人、儿童2人),肺源性心脏病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急性左心衰0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2型糖尿病59例,手足口病102例,过敏性紫癜(儿科)3例,轮转病毒性肠炎3例,毛细支气管炎15例,小儿疝高位疝囊结扎术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急性阑尾炎65例,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74例,胆总管结石切口取石12例,输尿管结石87例,高血压脑出血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3例,子宫肌瘤31例,宫外孕21例,白内障1例,翼状胬肉230例,慢性鼻炎-鼻窦炎7例。
2015年上半年单病种标准共1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力衰竭0例,脑梗死19例,肺炎8例,剖宫产术130例。
二、执行情况
今年临床路径根据执行情况适当调整,增加儿科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轮转病毒性肠炎,删除眼科白内障,实际执行路径增加为24个。
三、今年亮点工作
1、我院已启动DRGs管理系统,各临床科室已将其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做出电子表单,待嵌入系统,预计将执行100个以上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也将嵌入DRGs管理系统,待系统正常运行后我院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工作将进入跃进式阶段,同时医院准备开通单病种网上直报平台,届时我院的单病种管理将更加规范化。
2、我院医师及医务科、医保科、病案室、财务科等职能科室已多次参加省、市、区级及院级DRGs付费改革培训,待我院DRGs管理系统正式执行后,医院还将举行多层次DRGs管理培训,相信我院将成为我市执行DRGs改革试点的表率单位。
医 务 科
2015年7月5日
第四篇:单病种相关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1、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2、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由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负责。
3、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指导下,由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具体实施。
4、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5、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6、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7、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8、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汇总分析,上报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9、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单病种管理依从性检查,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单病种管理的依从性检查,每个季度分析评价依从性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10、奖罚
医院将单病种质量考评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评体系,并与相关责任人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等挂钩。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指标监测范围管理
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监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由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质量监测工作。
(五)监测指标:
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单病种核心指标:
1、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2、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3、A.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1)。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3、B.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
(1)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2)氧合评估。
(3)重症、入住ICU患儿病原学检测。(4)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5)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6)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7)抗菌药物疗程(天数)。(8)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9)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
4、脑梗死(ICD-10 I63)。
(1)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CT等检查的时间。
(2)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的时间。(3)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4)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6)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5、剖宫产 ICD-9-CM-3:74.1。
(1)实施母婴情况评估,符合剖宫产医学指证。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3)再次手术指证。(4)评估产后出血量。
(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新生儿)。
(6)为患者提供剖宫产术的健康教育。(7)切口愈合:II/甲。(8)术后 7 天内出院。(9)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6、围手术期预防感染.(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5)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适用手术与操作 ICD-9-CM-3 编码:
1、甲状腺切除术 ICD-9-CM-3:06.2;06.3;06.4;06.5。
2、半月板摘除术 ICD-9-CM-3:80.6。
3、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4、剖宫产术 ICD-9-CM-3:74.0;74.1;74.2;74.4;74.9。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ICD-9-CM-3:53.0;53.1。
6、阑尾切除术 ICD-9-CM-3:47.0。
7、乳腺手术 ICD-9-CM-3:85.4。
(六)临床科室路径个案管理员和单病种质控员,每月组织科室质控小组分析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并将分析数据按时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进行季度总结,找出不足,改进工作。
(七)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科室上交的材料,整理和保存资料,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第五篇:单病种协议书
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协议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参合证卡号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临床诊断 治疗科室 床位号 住院号
经审查,该患者符合按病种付费治疗范围,并愿意按病种付费。双方愿意遵守以下约定:
1、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只需交纳定额标准费用中应由患者自负费用部分,余款由我院新农合补齐。
2、患者该病种治愈后,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不得以其他疾病未愈为由,继续占床要求治疗。
3、对没有按临床路径治疗完毕(如自动出院、转院等),中途退出主要治疗或医药费用未达到定额标准50%的,按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对于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经科主任同意,报院农合办审批后退出按病种付费,按普通住院疾病结算。
4、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按照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收治患者,规范服务行为,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禁将定额范围之内的医疗费用(如患者住院期间到外院检查、治疗等费用)通过外购处方、分解住院、分解支付等方式排除在定额范围之外,增加患者的负担。
5、患者应提供必要的相关材料和手续,以方便我院与市合管办结算。
6、本协议由医院、患者签字后附病历存档。
主管医生签名: 患者或家属签名:
科 主 任签名: 经办人签名:
临汝镇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