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警车管理办法
检察机关警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警车和驾驶员管理,充分发挥警车在执法办案中的作用,推进警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车辆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全省检察机关警车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警车是指全省检察机关所有悬挂警牌的各类车辆。
第三条 驾驶员是指检察机关内部持有合法驾驶证件,经各级检察机关批准驾驶警车的检察干警、法警、正式职工及聘请的专职驾驶人员。
第二章 警车类型和配备标准
第四条 根据公安部和高检发装字[2003]7号文规定精神,检察机关悬挂警牌的车辆主要是各部门的业务用车。种类包括:现场勘查车、囚车、侦查车和通讯指挥车。
第五条 检察机关业务用车车型包括:小轿车、吉普车、旅行车和载重车。
第六条 全省检察机关警车一律实行定编管理,由省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根据各级检察机关人员编制情况和高检发装字[2003]7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见附表一),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制定警车配备计划。
第七条 全省各级检察机关除按编制配备业务用车外,还可以配备行政用车,行政用车的购置和配备,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业务工作量较大和地理交通条件特殊的检察院,车辆编制配备数量确实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必须增加警车编制的,须提出增加警车编制申请,逐级报省院审批。擅自购置的车辆,不予上警牌。
第九条 各级检察机关购置的警车,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车型和标准,不得超规格超标准。超标车辆一律不予上警牌。
第三章 警车购置审批程序
第十条 省院成立以分管检察长为组长,办公室、纪检监察、计划财务装备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警车购置审批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检察机关警车购置审批事项。
第十一条 申报购置警车时,必须报送以下材料:
1、有警车编制空缺的证明文件;
2、有预算资金安排的相关材料;
3、当年警车被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监管记录情况;
4、当年警车发生一般交通事故或上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整改情况;
5、财政部门、政府采购办审核意见;
6、市、州、分院审核意见。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以下处理:
1、当年或上年度警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检方负主要责任的,取消当年警车购置审批计划;
2、当年警车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致1人以上死亡,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检方负主要责任的,取消3年警车购置审批计划。
第十三条
各级检察机关购置警车时,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采购。
第四章 警车报废和更新
第十四条 警车的报废和更新应严格执行公安交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车辆应予报废:
(一)大、中、轻、微型客车(含越野型)、轿车累计行驶50万公里以上的;
(二)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
(三)车型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
(四)车辆经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百分之十五的;
(五)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
(六)经修理和调整或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
第十五条 车辆达到报废标准后要求继续使用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按规定程序批准报废的车辆,由装备管理部门收回车辆牌证及有关证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报废处理手续。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出售、赠与或者自行拆解报废车辆。
第十七条 警车更新须待原有车辆办理完毕报废(损)手续后,方可申请填报检察机关警车更新审批表(见附表二),比照新车购置程序办理。
第五章 警车号牌管理
第十八条 警车号牌由省公安厅和省人民检察院统一管理,按照市、州、分院(派出院)顺序编号,由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检察机关管理使用,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检察机关监管。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挪用、转借、出租检察机关的警车号牌。
第六章 警车的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建立警车使用登记报告制度,除特殊情况或执行紧急任务外,任何时间动用警车,必须经各级检察机关部门以上领导批准后方可出车。
第二十一条
未经批准,个人因私不得使用警车。
第二十二条
警车必须实行定点停放,一般情况下不得在外停放过夜,确因工作需要在外停放过夜的,需经各级院部门以上领导批准并报车管部门备案。严禁将警车停放在宾馆、饭店或娱乐场所门口。
第二十三条
保持警车车况良好,按时参加年度检验。凡车况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未参加年度检验的车辆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准上路行驶。
第二十四条
建立警车督察制度。省院每年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对全省检察机关警车使用情况督察2—3次。各市、州、分院每季度会同当地公安交管部门督察一次。
警车督察的重点:警牌外借,车证不全,牌证不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乱停乱放,行车秩序,车容车况,年检手续等。
第二十五条
建立警车管理使用情况通报制度。省院每半年会同省交管部门对全省警车使用情况通报一次,市、州、分院每季度会同交管部门通报一次。建立重特大交通事故专报制度。实行一事一报,凡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被交管部门认定检方负主要责任的,一律先取消驾驶员驾驶警车资格,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发生死亡一人以上交通事故,被交管部门认定检方负全部责任的,除依法追究驾驶员责任外,检察长要到省院说明情况。
第七章 机动车驾驶员管理
第二十六条
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驾驶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交通民警、督察民警的指挥和检查,遵守警车、警灯、警报器的使用规定,严禁开“特权车”、“霸王车”和酒后驾车。严格遵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禁检察人员违规驾车的四项规定》。按时参加体检和驾驶证审验,第二十八条
严禁无证无照驾驶警用车辆或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
第二十九条 驾驶警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服从公安交管部门的鉴定和处理。对肇事逃逸的、故意延误的、隐瞒不报的,追究当事人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计财装备部门、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要加强对警车的管理和保养,确保车辆保持良好状态。因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工作疏忽,导致车辆保养不善、使用不当发生机械故障或交通事故,由相关责任人按经济损失的10%—20%进行赔偿。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警车管理规定
警车管理规定 公安部令第89号
颁布日期:20061129
实施日期:20061129
颁布单位:公安部
修订后的《警车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11月8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警车使用的管理,保障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依法执行紧急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警车,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用于执行紧急职务的机动车辆。警车包括:
(一)公安机关用于执行侦查、警卫、治安、交通管理的巡逻车、勘察车、护卫车、囚车以及其他执行职务的车辆;
(二)国家安全机关用于执行侦查任务和其他特殊职务的车辆;
(三)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用于押解罪犯、运送劳教人员的囚车和追缉逃犯的车辆;
(四)人民法院用于押解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囚车、刑场指挥车、法医勘察车和死刑执行车;
(五)人民检察院用于侦查刑事犯罪案件的现场勘察车和押解犯罪嫌疑人的囚车。
第三条 警车车型由公安部统一确定。汽车为大、中、小、微型客车和执行紧急救援、现场处置等专门用途的车辆;摩托车为二轮摩托车和侧三轮摩托车。
第四条 警车应当采用全国统一的外观制式。
警车外观制式采用白底,由专用的图形、车徽、编号、汉字“警察”和部门的汉字简称以及英文“POLICE”等要素构成。各要素的形状、颜色、规格、位置、字体、字号、材质等应当符合警车外观制式涂装规范和涂装用定色漆等行业标准。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部门汉字简称分别为“公安”、“国安”、“司法”和“法院”、“检察”。
第五条 警车应当安装固定式警用标志灯具。汽车的标志灯具安装在驾驶室顶部;摩托车的标志灯具安装在后轮右侧。警用标志灯具及安装应当符合特种车辆标志灯具的国家标准。
第六条 警车应当安装警用警报器。警车警报器应当符合车用电子警报器的国家标准。
第七条 警车号牌分为汽车、摩托车两种。均为铝质材,底色为白底反光。号牌应当符合《警车号牌式样》和机动车号牌的行业标准。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对警车实行定编管理,统一确定警车的编号,并建立管理档案。
第九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申请办理警车注册登记,应当填写《警车号牌审批表》,提交法定证明、凭证,由本部门所在的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主管机关汇总后送当地同级公安机关审查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审批。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办理警车登记业务,核发警车号牌、行驶证和登记证书。警车的登记信息应当进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领取警车牌证前,已有民用机动车牌证的,应当将民用机动车牌证交回原发证机关。
第十一条 警车号牌的安装应当符合民用机动车号牌的安装要求。其中,汽车号牌应当在车身前、后部各安装一面;摩托车号牌应当在车身后部安装一面。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警车注册登记时,应当对申请警车号牌的机动车进行审查。审查内容除按民用机动车要求外,还应当审查警车车型、外观制式、标志灯具和警报器是否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十三条 警车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省、自治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管理本部门的警车。警车除执行本规定第二条所列任务外,不得挪作他用。
警车应当由警车所属单位的人民警察驾驶,驾驶警车时应当按照规定着制式警服(驾驶汽车可不戴警帽,驾驶摩托车应当戴制式警用安全头盔),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和人民警察证。驾驶实习期内的人民警察不得驾驶警车。
人民警察驾驶警车到异地执行职务的,应当遵守有关办案协作的规定。
第十五条 警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和检查。
第十六条 警车执行下列任务时可以使用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
(一)赶赴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现场;
(二)追捕犯罪嫌疑人和在逃的罪犯、劳教人员;
(三)追缉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和人员;
(四)押解犯罪嫌疑人、罪犯和劳教人员;
(五)执行警卫、警戒和治安、交通巡逻等任务。
第十七条 除护卫国宾车队、追捕现行犯罪嫌疑人、赶赴突发事件现场外,驾驶警车的人民警察在使用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情况下,只使用警用标志灯具;通过车辆、人员繁杂的路段、路口或者警告其他车辆让行时,可以断续使用警报器;
(二)两辆以上警车列队行驶时,前车如使用警报器,后车不得再使用警报器;
(三)在公安机关明令禁止鸣警报器的道路或者区域内不得使用警报器。
第十八条 警车执行紧急任务使用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时,享有优先通行权;警车及其护卫的车队,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的限制。
遇使用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的警车及其护卫的车队,其他车辆和人员应当立即避让;交通警察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应当提供优先通行的便利。
第十九条 警车牌证遗失或者损坏的,应当及时按申办途径报告原发牌机关,申请补发。
警车转为民用机动车的,应当拆除警用标志灯具和警报器,清除车身警用外观制式,收回警车号牌,并办理相关变更、转移登记手续。
警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报废。
第二十条 严禁转借警车,严禁伪造、涂改、冒领、挪用警车牌证。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制定本部门警车的使用管理规定,并对本部门警车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应当对公安机关警车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执勤执法、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等工作中,应当对警车外观制式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并对违反警车管理和使用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对非法涂装警车外观制式,非法安装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非法生产、买卖、使用以及伪造、涂改、冒领警车牌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强制拆除、收缴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和警车牌证,并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对有关人员给予处分:
(一)不按规定审批和核发警车牌证的;
(二)不按规定涂装全国统一的警车外观制式的;
(三)驾驶警车时不按规定着装、携带机动车驾驶证、人民警察证的;
(四)滥用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的;
(五)不按规定使用警车或者转借警车的;
(六)不按规定办理警车变更、转移登记手续的;
(七)挪用、转借警车牌证的;
(八)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公安部1995年6月29日发布的《警车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7号)同时废止。公安部此前发布的其他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1:警车号牌审批表
┌──────┬─────────┬────┬──────┬─────┬────────┐
│ 申请单位 │
│ 联系人 │
│
电话
│
│
├──────┼─────────┴────┼──────┼─────┴────────┤
│ 品牌型号 │
│ 车辆类型 │
│
├──────┼──────────────┼──────┼──────────────┤
│车辆识别代号│
│ 发动机号 │
│
│ /车架号
│
│
│
│
├──────┴──────────────┴──────┴──────────────┤
│
│
│申请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地、市、州、盟公安处、局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
│
│
│
│
审查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
│
│
│
│
审批单位负责人(签名)
│
│(单位盖章)
│
│年
月
日
│
├───────────────────────────────────────────┤
│
│
│备注:
│
│
│
│
│
│
│
│
│
│警车号牌号码:
│
└───────────────────────────────────────────┘
附件2:警车号牌式样
一、警用汽车号牌
警用汽车号牌为单排结构,尺寸为440mm×140mm,分为前、后两块号牌。颜色为白底(反光)黑字。号牌的登记编号由七位字符构成:第一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第二位为字母表示地区;第三位为A、B、C、D和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法院、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第四位至第六位为注册编号;第七位为红色反光“警”。第一与第二位之间为间隔符,前号牌间隔符为圆点(警车号牌专用准产标记),后号牌间隔符为横杠。数码和间隔符横杠为黑色。
图二 汽车后号牌
二、警用摩托车号牌为双排结构,尺寸为220mm×140mm。第一位至第二位在上排,第三位至第七位在下排。号牌与字符颜色、排列顺序及含义与警用汽车号牌相同。
图三 摩托车号牌
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的警车号牌与北京市相应系统共用第三位专用代码;公安部的警车号牌为“京·AO×××警”。
四、警车号牌的“警”字字模
第三篇:警车治理心得体会
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我大队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做到综治工作与交通管理紧密结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确保了辖区不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不发生交通堵塞,不发生车匪路霸案件;市民的交通法律法规意识、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交通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小区创建工作效果明显,挂点帮扶抓基层创安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有措施、有落实。综治工作成效显著,现将半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周密组织部署,层层落实责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大队领导非常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使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xx任组长,副大队长xx任副组长,成员由大队各科、室、中队负责人组成,负责综治工作的落实、督促和检查,并明确了责任,确保了综治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9.5”、“1.15”会议精神,强化事故预防措施,加强治安防范。
半年来,我大队坚持综治工作与交通管理相结合,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落实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工作措施,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管理相结合,确保了辖区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1-6月份全市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1起,死亡16人,伤27人,直接经济损失82850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2.5%、30.4%、63.5%、64.3%。
1、开展了百日交通安全整治活动。为全力做好元旦、春运和“两会”期间的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工作,根据省总队和赣州支队的统一部署,我大队从XX年12月10日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反超载、纠违章、查黑车、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百日交通安全整治活动。全队民警统一思想,以切实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加强源头管理和路面巡逻疏导,实行对路面24小时的有效监控,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加强对山区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路面巡逻,严密监控。查纠客运车辆超载126起,无牌无证车辆(包括二轮摩托车)379起,报废车4起,疲劳驾驶52起,超速行驶563起,违章超车27起,酒后驾车16起,占道行车81起,有效地消除了交通事故隐患。
2、开展了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为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县乡道路、农村公路事故多发的势头,切实消除县乡道路、农村公路交通中各类不安全隐患,我大队采取分片责任制的方式,从4月1日至5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整治市乡道路上非客运车辆载客行为,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3、进行了“三无”车辆的专项整治活动。针对我市前段时期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套牌车辆、右盘车辆、报废车上路行驶突出,“三无”车辆交通事故严峻的现象,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从5月份起,我大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整治“三无”车辆的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三无”车辆90辆,有效地遏制了“三无”车辆交通事故的高发势头。
4、加强源头管理,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大队组织人员对交通运输企业、客运站点普遍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召开客运单位负责人、车主、客运驾驶员会议,健全源头管理责任制,与涉车单位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12份,特别是对客运驾驶员的资格资质进行了一次全面审查,查阅相关的交通肇事记录和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录,走访了驾驶员培训学校,并对培训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不适应驾驶客运辆的驾驶员予以清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当即与有关负责人签定整顿合同,并限期整改。进一步强化了交通运输企业和客运站点的交通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追究制,从源头上堵住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辖区事故多发路段,切实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投资10余万元增设各类交通警示牌17块。同时加强对汽车站的管理,做到客运车辆车进站、人归点,避免客运车主为争抢客源而引发的治安事件。
5、加强路面巡逻监控力度,严查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落实“五定”巡逻责任制,加强路面巡查监控的密度和力度,切实提高路面管控和快速处置各种公路治安案件的能力,积极推动乡镇政府、村委会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对重点路段实行重点巡查,严查超载、超速、超员以及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根据边远圩镇还存在农用车、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和摩托车违章严重等现象,组织警力深入到各乡镇,特别是日东、九堡、岗面、拔英、万田等边远乡镇,取缔货运农用车、农用三轮车、三轮摩托车等车辆非法载客行为。今年以来,累计纠处超载、超速、超员以及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4270余起,查扣农用车8辆,三轮摩托车27辆,无牌无证摩托车5320余辆。
6、加强公路治安防范工作,及时处治公路治安案件。大队在xx中队、xx中队、xx中队、xx中队、xx治站和206、323收费站等出省、出市必经之路设立执勤点,以便接到指令后,迅速进行布控、查堵犯罪嫌疑人。
7、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今年以来,结合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我大队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民警到全市36个交通安全村(社区)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深入各村小学为小学生上交通安全知识课42课时,刷写交通安全标语108条。
1、在瑞金电视台进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专题宣传;
2、在《xx报》进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问答连载,至5月底已连载十期;
3、印发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资料,在红都影剧院门口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4、在街道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26幅,在国道沿线书写宣传标语25条;
5、在全大队民警中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培训和竞赛活动;
6、与赣州交警支队在红都电影院联合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文艺宣传专题晚会;
7、为了让广大干部带头知法守法,大队努力赢得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纳入了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班的教学课程,300多名参训干部接受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教育。
8、“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我大队在红都影剧院门口设立咨询台,散发宣传资料860余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充分了解并掌握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上半年,我大队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宣传稿件56篇,稿件记分1416分,编辑《交通安全简报》6期,与xx电视台合作制作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专板,连续播放一个月,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依法处理交通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实行分段作业,轻微事故简易处理,公开责任认定、事故处理程序及赔偿标准、损害赔偿调解、重大事故处理结果等等,坚持“倒查”、“暗访”,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事故处理“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同时,我队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力度,保障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罚交通肇事者,有力地维护了交通法规的权威。
四、狠抓小区和挂点帮扶村的创安工作。
根据市政府开展社区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市综治委的统一领导下,我大队与绵水社区、绵塘社区的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创安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创安工作制度和创安工作台帐,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社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大队帮助挂点村泽潭乡光辉村抓好创安工作,捐钱捐物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拓宽致富路,赢得广大村民的好评,村治安状况良好。
五、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社会稳定,我大队一直非常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信访工作制度,实行了领导接待日制度,并对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批转的信访件做到事事有登记、有处理结果、有反馈。对能答复、解决的问题尽快给予答复、解决,对不能解决或不属于大队职权范围的问题予以说明,我大队对在交通事故处理调解和公交车、乡班线客车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对一些矛盾纠纷及时进行了妥善调处,避免了矛盾激化和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对综治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订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制度、警用车辆管理制度、内部保卫工作细则、值班员工作制度、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我们的综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了综治工作与单位、个人的考核、政绩直接挂勾的紧密联系,真正行使“一票否决权”,充分发挥综治领导责任制的“龙头”作用,增强各级领导和民警的责任感。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我们努力营造遵章守法的大气候;我们从生活区域和工作范围两个方面同时建立联防体系。
半年来,通过全队民警的共同努力,我大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乡村公路上无牌无证机动车辆行驶现象还未安全杜绝,边远乡镇三轮摩托车载客现象仍然存在,摩托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须亟待加强,村民对国道等级提高“不适应”问题还未完全解决,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在车辆临近时横穿公路,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安全宣传须待进一步深入。对于上述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以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五整顿、三加强”作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政策”,从密切外部联系、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一是加强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会齐抓共管机制;二是加强对危险路段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切实改善道路安全状况;三是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四是加强路面行车秩序的控管,最大限度的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五是加强对有车单位和运输企业的监管;六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贯彻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社区创建以及整治“三无”机动车工作,强化管理,通过全体民警的不懈努力,力争把辖区内的交通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我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建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第四篇:甘肃省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异常行为管理办法
甘肃省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异常行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检察机关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正确、及时地查处案件,根据《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和《检察监察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检察监察机构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检察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不受其他行政部门和个人干涉。
第四条 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政纪为准绳,在适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
第五条 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要坚持检察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七条 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章 受理与立案
第八条 各级检察监察机构通过下列渠道受理反映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 料:
(一)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
(二)上级机关及领导批转或有关部门移送的;
(三)来信、来访、来电举报或控告的;
(四)新闻单位或有关文件、资料反映的;
(五)被监察单位或人员自述的。
第九条 检察监察机构受理案件范围包括:
(一)贪污税(公)款;
(二)行贿、受贿、索贿;
(三)通谋参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四)参与伪造、倒卖、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为他人开具内容不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五)违反税收票证、印章、发票使用管理规定谋取私利;
(六)玩忽职守,造成国家税(公)款直接损失;
(七)挪用税(公)款及公物;
(八)勾结、唆使、协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偷税、抗税;
(九)积压、截留国家税款;
(十)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
(十一)任意降低(或提高)税率、缩小(或扩大)征收范围;
(十二)收受纳税人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
(十三)以权压价购买纳税人商品;
(十四)接受纳税人宴请;
(十五)向纳税人借钱、借物、赊欠货款;
(十六)在纳税人处报销票据;
(十七)直接参与经商或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亲友经商;
(十八)参与纳税人举办的高消费娱乐活动;
(十九)在纳税人处兼职同时取酬;
(二十)违反规定乱收费;
(二十一)其他违反政纪的行为。
第十条 对受理的线索、材料,应当登记反映内容、线索、举报或控告人姓名、单位住址、电话等。
受理口头举报、控告或行为人自述的,应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陈述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可以录音。如举报、控告人不愿公开自己姓名,应为其保密。
第十一条 检察监察机构收到举报、控告线索和材料经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进行初步审查,初审后由主管局领导批准,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认为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行为显著轻微,不需要给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理的,予以了结;
(二)认为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不需要给予行政处分,但需给予其他行政处理的,提出意见后,送交其主管部门;
(三)对已经处理的违纪问题,可以直接答复举报、控告人或交办机关;
(四)对不属于检察监察机构受理范围的问题,应告知举 报、控告人到有关部门反映或代转有关部门;
(五)主要违法违纪事实存在,需要给予政纪处分的,予以立案;
(六)对诬告、陷害他人的检察人员,要立案查处;对不属于检察人员的诬告、陷害他人者,转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重要、复杂的案件,检察监察机构可以商请行政监察机关、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共同立案。
两个以上单位或部门联合调查的案件,由主办单位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三条 检察监察机构调查处理检察监察案件,实行分级立案的办案原则。属于下一级监察机构立案范围的重大案件,上级监察机构也可以直接立案。
第十四条 对确定立案的案件,应填写立案报告,报局领导批准。重大案件的立案,应同时报上级监察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决定立案调查时,应当通知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人所在单位。但有碍调查或者无法通知的除外。
第十六条 检察监察案件应当在立案后6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向上一级监察机构说明情况,但至迟不得直1过年。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不能如期结案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检察监察机构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行回避:
(一)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控告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案件被调查人或者检举、控告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被检举、控告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申请其回避。检察监察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在局主管领导或上一级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其他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及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各复议一次。
第三章 调查
第十八条 案件立案后,应当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的组成;应当查明的问题和线索;调查步骤、方法和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
(五)视听资料;
(七)勘验、检查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第二十条 检察监察机构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对于能够证实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无违法违纪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都应当收集。
严格禁止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第二十一条 检察监察机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应当出示有关证明文件。调查取证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二十二条 调查取证时,应当问明证人的身份、证人与被调查人之间的关系,并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以及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当负有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必要时经证人同意录音、录像。
调查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调查笔录,也可以由证人用钢笔、毛笔、书写证言。没有书写能力的证人可以由他人代为书写,经核对无误后,由其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证人要求对原证件部分或全部更正时,可允许在注明原因的情况下另行作证,但不退还原证。
第二十四条 收集证据应当取得原物、原件,如果不能收取原物、原件时,可以拍照、影印、复制,但应当注明原物、原件的保存单位或者出处,并由提供原物、原件的单位或个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五条 现场勘验、检查情况,应制作笔录或勘验、检查报告,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必要时可以拍照、录像。
第二十六条 对具有专业技术的证据,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技术人员参加调取;需要进行鉴定的,由鉴定人写出书面结论,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七条 调查过程中,应当询问被调查人,听取其陈述和辩解。
第二十八条 对有关机关提供、移送的证据,监察机构应进行审查核实。对司法机关正式提供、移送并已认定的证明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第二十九条 需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资料、物品和非法所得的,应当出示监察通知书,并开列清单。暂予扣留、封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调查中需查核被调查人以及与所查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在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存款的,需先报局领导批准后,提请行政监察机关予以配合和支持。
第三十条 责令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人停止正在或者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行为的,应当出具监察通知书,送达被调查单位、被调查人及所在单位,并通知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 建议主管部门暂停有严重违法违纪嫌疑人员公务活动或者职务的,应当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制作监察建议书送达其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检察监察机构对调查事项涉及管辖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查询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对应当予以协助又能够协助而拒不协助的,监察机构可以建议其主管机关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三十三条 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超出原定调查任务以外的问题,或者与本案无关的违纪问题时,应当向本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
第三十四条 检察监察机构在调查案件过程中,需要公安机关协助时,应当先报局领导批准。
第三十五条 调查结束后,应当制作案件调查报告。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立案依据;违法违纪事实、性质;被调查人的态度和对书面材料的意见;被调查人所在单位的意见;处理意见;调查人员签字或者盖章;报告时间等。
第三十六条 调查人员应当将认定的违纪事实形成书面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并允许其申辩。必要时应当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被调查人应当在书面材料上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也可另附书面意见。拒绝签署意见或者拒绝签字盖章的,由调查人员在书面材料上注明,由被调查人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第四章 审理
第三十七条 检察监察案件调查终结后,由检察监察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对案件进行审理。
第三十八条 审理案件应当由两人共同承办,特别重大的案件,应当由两人以上进行审理。
第三十九条 在审理案件时,认为需要对案件进行补充调查或者补办手续的,可以通知调查人员补充调查或者补办手续;经监察机构负责人同意,也可以自行调查或者补办手续。
第四十条 审理人员应当就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恰当、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核。审理结束后,提出审理报告。
第四十一条 经过审理,可以结案的案件,可以直接送局长会议审定;对重大、复杂的案件,经审理委员会审议后,送局长会议审定。
第四章 处理
第四十二条 检察监察案件调查、审理结束,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有违法违纪事实,需要给予政纪处分的,由检察监察机构作出处分决定;
(二)有违法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或者具有减轻情节,不给予处分的,经批评教育后由检察监察机构作出免于行政处分的决定;
(三)对在单位或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违法违纪单位或个人进行内部通报或者公开报道;
(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取得非法收入,应当依法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已经给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的,作出处理决定;
(五)认为需要由其他机关、部门给予处理的,移送有关机关部门处理;
(六)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案件予以撤销。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合并使用,但是经局长会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四十三条 对检察监察机构作出的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理不服的,按照《检察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处理。
对给予的政纪处分及其他处理建议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建议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建议的监察机构提出,监察机构应当在十五日内给予回复。回复后仍有异议的,由监察机构提请局领导或者上一级检察监察机构处理。对所受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如经过复审,需改变或者取消原处分决定的,一般由原作出决定或批准处分的机关重新作出决定;在新的决定作出前,仍按原处分决定执行;政纪处分有改变,善后事宜由申诉人所在单位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政纪同时又违反党纪或刑法的人员,检察监察机构在作出政纪处分决定后,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党组织或司法机关。
第四十五条 在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或审查结论后,检察监察机构应当办理呈报上级备案及向下级批复的手续。
下级监察机构收到上级监察机构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处理批复或通知后,应予执行。
上级监察机构收到下级监察机构查处的案件,认为处理不当的,有权改变下级监察机构的处理决定。
第四十六条 检察监察机构在政纪案件处理后,应当写出报告,报经局领导同意后结案,并按规定办理呈报、备案、立卷、归档等事项。
立卷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材料齐全、组卷科学、编目清楚、手续完备。
第四十七条 被调查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检察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检察监察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检察监察人员在查办案件中有违反《检察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五篇:海北州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海北州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2017年3月2日海北州人民检察院党组会通过)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公务用车在执法办案中的作用,推进车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州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务用车配备管理
公务用车配备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
1.公务用车纳入本单位车辆编制管理由本单位统一调配使用,不得将公务用车固定为领导干部专用车,不得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车辆。
2.公务用车全部实行标识管理,严格执行“五不准”管理规定,即不准用公车接送孩子;不准用公车参加婚丧嫁娶事宜;不准私自用公车学习驾驶;不准公车停放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准损毁公务用车标识。
3.严禁使用公务车辆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务用车,禁止将公车用于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等非公务活动。
二、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
4.公务用车驾驶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驾驶资格,其中警车驾驶人员必须经检察机关批准驾驶的检察干警、法警、正式职工或聘请的专职人员。
5.实行统一调配和专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实行专人固定管理制度,由办公室安排驾驶人员并指定使用车辆,6.公务用车使用必须采取登记报告派遣制度。使用公务用车必须经部门领导准许,分管检察长在《出差审批表》签字同意、(分管领导开会、出差、请假、休假等原因不能签字时,出差人员当面在办公室主任电话请示分管领导),由办公室填写派车单后方可出车。未经批准同意,不得个人因私或借办公办案名义使用公务用车。
7.外出执行公务的车辆由办公室负责统一调配使用,建立出行记录台账,详细登记外出车辆车牌、地点、耗油、起止时间等信息,定期进行公示。由办公室指派或出差人员自行联系驾驶员,调配车辆。
8.公务用车使用回单位后,必须在指定的车库停放,并将钥匙交回办公室。确因工作需要在外停放过夜的,需经处室负责人领导许可、办公室主任同意、分管检察长批准。
9.严格实行公务用车封存制度。节假日期间,除承担应急、维稳等任务单位车辆外,节假日单位所有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封存在单位车库,车钥匙交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期间确因工作需要用车的,须经检察长批准。
10.除办公办案特殊需要,严禁公务用车停放在餐饮酒店、景点和营业性娱乐场所门前。因乱停乱放被通报批评、或丢失损坏公务用车的将严肃追究驾驶人员的相关责任。
11.保持公务用车车况良好,按时参加检验。凡车况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未参加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公务用车不准上路行驶。驾驶人员与办公室联系,按时办理车辆保险手续。
12.严格公务用车号牌管理。不准将公务用车号牌向任何单位和个人转借。
三、公务用车驾驶人员管理
13.严禁无证无照驾驶公务车辆或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
14.严禁开“特权车”。
15.严禁酒后驾驶公务用车。一经发现酒驾者,若驾驶人员属聘用的,予以解聘;属在职人员的,由本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6.严禁本单位公务用车私自外借。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须经检察长同意后由办公室主任统一安排出车,并且必须由本院驾驶人员驾驶。17.驾驶警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员应服从公安交管部门的鉴定和处理。对肇事逃逸的、故意延误、隐瞒不报的,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务车违反交通道路安全规定,如闯红灯、超速、超载等,受到处罚的由驾驶人员承担。
18.凡驾驶人员发生同等责任以上交通事故者,保险公司不承担的费用将由驾驶人员本人承担并按规定给予驾驶人员一定的经济处罚。私自驾驶警车外出所造成的车辆被盗、交通肇事等经济损失,一律由驾驶人员本人承担。
19.驾驶人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交通民警、督察民警的指挥和检查,遵守公务用车、警灯、警报器的使用规定。
20.非驾驶人员不得随意学驾公务用车更不准以个人名义供给他人使用,如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责任一概由其本人承担。
四、公务用车的保养与维护
21.院办公室和驾驶员,要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保持良好状态。
22.维修和保养公务用车,驾驶人员须将维修、维护项目报经办公室主任审批,方可到指定的保养与维修店。保养与维修车辆时必须填写派车单、车辆维修和保养报告单,并作为报销产生费用的凭据。
五、监督与奖惩
23.州院办公室负责公务车辆的调配、使用、维护、封存和管理。州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警车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督察通报。
24.驾驶员全年工作无安全事故及无交通违章罚款的将作为衡量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六、附则
25.各县院警车使用管理既可参照本办法执行,也可相应制定警车管理制度。
26.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