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建筑行业安全员认识的误区
对建筑行业安全员认识的误区
经过多年基层实践,感觉上层领导和普通职工对安全员认识普遍存在认识的误区,这也是这么多年我国建筑领域事故不断的,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同仁也有同感。
把比较重要的总结如下:
一、项目经理认为安全员主要是对付业主和政府检查内业资料,不管工地多大,只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在2008年,津汕高速建一个大型互通立交桥,合同造价1.6亿,施工高峰时,工地工人超过600名,只设了一名专职安全员。当时项目经理说,只要我的工地,我只设一个安全员。其实关于安全员的设置是有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5月13日颁布的《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总承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一)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配备:
1、1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
2、1万~5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2人; 3、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按照工程合同价配备:
1、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
2、5000万~1亿元的工程不少于2人; 3、1亿元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规定:分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一)专业承包单位应当配置至少1人,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危险程度增加。
(二)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00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3名及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
二、项目经理不明白专职安全员职责,不懂安全原理,认为有了安全员就能保证安全,不在安全措施上下功夫。突出表现在项目经理遇到危险性比较大的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施工时,不去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和实施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而通常是让专职安全员旁站在危险性较大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看着在这种环境下工人施工,其实风险并没有因为安全员旁站而消除,风险依然存在的。理论上来讲,事故是能量的意外释放造成的,这种能量的意外释放只在一瞬间完成,只要不采取措安全措施,即使安全员旁站,仍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阻挡不住能量的意外释放,比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电击等。项目经理只是在推托安全责任,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对待危险性较大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施工,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或说向本质安全靠拢。
三、上级检查时,对于现场文明施工不如意,对安全员大加鞭挞,其实是很错误的。所谓文明施工,归根到底是施工。安全员所要做的,只是对照国家规范或者公司的检查表去监督检查,然后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人而已。主要的问题在于施工部门,工地混乱,施工用料乱堆乱放,没有工完场清等,都是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问题出在施工部门,而对安全员大加鞭挞,是找错了对象,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无助于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
四、在安全隐患整改上,对安全员的误解。几乎大多数项目领导认为隐患整改要安全员负责,其实隐患是由施工不当才出现的,例如脚手架搭设不按方案和规范施工;沟槽开挖不放坡;高处作业不按规定搭设防护栏;检查井口不做警示和防护等,安全员提出隐患整改,项目领导让安全员去整改,是找错了对象。现场隐患陷阱都是施工部门不按规矩施工留下的,理应当有施工部门整改,安全员只是监督检查,提出技术支持,并不掌握人力和物力资源,安全员硬着头皮去整改,一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隐患消除,从而延缓风险的存在。施工部门在前边制造陷阱,后边安全员去填补陷阱,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扭曲的项目文化,非常不利于安全生产,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在安全技术交底和隐患整改反馈上对安全员的误解。虽然公司程序文件有规定,安全技术交底由施工员负责进行,但施工员很多时候不去交底,向项目部领导反映,有的领导说施工员忙不来,有的领导一听到安全两个字,就让安全员去做,但安全员并不负责安排施工,而交底一定在开始施工前完成,所以安全员去交底显然不合适,但公司检查时,一般以缺少交底为由向安全员施压,但显然是找错了对象。有的项目部安全员为了应付检查,只能自己做个假的交底,长此以往,也会形成很扭曲的项目文化,这样对安全生产是有极大的危害的。再有就是安全员在监督检查时发现安全隐患,给施工部门发出的整改隐患通知单和反馈单,但很多时候,施工员没有整改,也没用反馈,这样自然就形成不了所谓的有整改有反馈的“闭合”,那么原因是很明晰的,就是施工部门没有及时整改,没有反馈,导致的没有“闭合”。这样原因出在施工部门,可是往往安全员挨板子,受到很大的压力,而施工部门没有丝毫感觉,所以安全员只能自己出整改通知,自己写反馈单——做个假的,来应付检查,这样大家都高兴,还会得到夸奖说安全工作做得好。上级检查抓不住问题的根本,实际上这样本身就是一个很大隐患,对安全生产起不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安全员被逼迫到了这个地步,后来这个安全员辞职了。
六、项目领导搞不清楚分工,认为只要有安全两个字的,都是安全员负责,曾经有一次要弄个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领导直接找安全员去做,这样明显不合适,所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就是一个保证安全情况下的施工方案的一个官方叫法,很多项目领导弄不明白。还有的领导把一切安全问题都归到安全员,不知道安全目标的分解和安全责任的分解,不明白安全责任人人有责。比如程序文件上是有规定的,项目部要设立消防负责人的,负责日常的消防检查工作,但公司所属项目部几乎都没设立,项目领导直接找安全员,消防器材比如像灭火器,今天检查是有效的,也许过两天那个指针就到了无效的位置,大家都明白的。有一次公司领导去项目部检查,看到灭火器有一只指针在无效位置,就和项目部领导说消防有问题,项目部领导立即就扣罚了安全员200元工资,其实就在前一个星期内,这个安全员刚刚检查过的,是没有问题的。后来这个安全员也辞职了,安全管理,管理什么——安全管理有很大一部分是安全员检查目标责任人和安全责任人的完成情况,大部分是目标管理和责任管理,通过现场检查,对比目标和责任书,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在后续的工作中,责任人去改正,包括隐患整改也是其中一项内容,出现过多的隐患,说明责任人没有尽到责任书所承诺的责任,项目领导应当进行帮扶。现在的情况是不管哪里的安全问题就找安全员,不明白分工,显然也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比如施工中出了车祸,不找机务部门,找安全员,显然不对,好像机务就是修车派车的,根本不知道在派车的同时也担负着安全责任。
七、现在施工基本都是采取劳务分包,项目部管理的形式,工程安全上出了问题题,绝大数人都会说安全员没管好,一句话把劳务分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实际上是对安全员的误解。现在的分包大多数是不是通过招标进来的,一般都有关系,所以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基本上安全员把罚款单开了也是白开,到头来不会罚,因为大家都明白,现在的工程一般都是通过企业垫付一部分资金的,企业也会让劳务队垫付一部分,来分散企业负担,所以罚款是罚不出来,那么到最后付工程款时,能不能扣除呢,一般不会,因为付工程款是另一个部门的事,你总不能到另一部门去查帐吧,你有那个权力?真有那个权力,你就不是安全员了。所以说,安全员说话虽然一般都是为了他们好,但劳务队基本上不会听,因为安全员说话,就意味着这里哪里不符合安全要求,那样对他们来讲就要多投入劳动力,多花工钱。所以不能简单的说安全员管理不到位,只能说现在全国建筑行业普遍是这个状况而已。
还有一些就不多说了,总之,在全国范围内,安全员的工作繁重,待遇低下,加上很多领导的不理解,导致很多安全员转岗,同时,也是建筑行业事故层出不穷的原因。
第二篇:澄清对反垄断法的几个认识误区
澄清对反垄断法的几个认识误区
--------------------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荆林波近日撰文指出,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它的有效实施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社会上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定位和功能还存在认识误区,有必要加以澄清。
误区一:反垄断法不适合作为经济领域根本法。在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法一般被置于“经济宪法”地位。我国反垄断法具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职能,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律。
误区二:反垄断法的效力仅限于国内。反垄断法虽属国内法,但它具有域外管辖权,其效力不仅限于国内,而且适用于在国外产生但损害我国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误区三:反垄断法主要针对非国有企业并购案件。我国确实存在某些国有企业在重组合并过程中绕开反垄断执法机构而自行其是的现象,但反垄断法绝非“只反民企,不反国企”。
误区四:我国实施反垄断法过于超前。虽然我国经济集中度低,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实施反垄断法也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手段,且有利于促进垄断行业改革,鼓励竞争。
第三篇:流产认识误区
因为爱,所以珍爱
——谈大学生应该普及避孕知识一朵鲜花,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会绚烂美丽;一片树叶,要在轻风的吹拂下才会优雅飘扬;一棵小草,要在大地的承载下才会坚韧不拔···而爱,它需要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才会长长久久。如果一个男的真的很爱一个女孩,那他就应该好好保护她,珍惜她,如果一个女的真的很爱一个男孩,那她就更应该好好珍爱自己,这样才有资本去好好爱他。
如今在校园里,早恋已经算不上新闻了,但是,随着校园恋爱的增多,流产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于性行为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这让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忧虑,所以,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已经成为了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也引起了很激烈的争论。在国外,向未成年人教授避孕知识已经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我国,如果把避孕知识引入课堂,想必会引起激烈的争论甚至是轩然大波。医生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主张教给孩子们避孕知识,但是很多家长却认为,这么做可能会诱导学生尝试进行性行为,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而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再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既然大学生性行为暂时还不能全部堵住,那么在它存在的前提下,我觉得普及避孕知识是有必要的,毕竟已经有太多太多的实例告诉我们,有很多人正是因为缺乏避孕知识,才导致了意外怀孕,紧接
着就是做流产,最后造成了身体的严重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这是多么悲剧的事情啊!假设当初他们了解一些避孕知识的话,这些是不是都能避免了呢?两个大学生谈恋爱,大家都处于青春期,难免会由于激素分泌过多,发生性行为,但是,毕竟都还是学生,生孩子是不太可能的,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这也是不太光彩的事情,所以,如果那个男的真的爱那个女的的话,就真的应该为那个女的好好想想,做好避孕措施,为女方的将来负一些责,因为爱她,所以珍爱她,很有必要了解一些避孕知识,好好保护她。
大学生属于高知识人群,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博学兼容的特征以及追新求异的倾向,这决定了他们有可能接触并接受更多的新思潮、新观念,其中包括大量不合理的性思潮、性观念,因而他们的性思维比较活跃。虽然大学生性行为只发生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后果以及对他人利益、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听很多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说起那些去医院做流产的例子,心里不免为那些女的感到惋惜,既然自己没有那个条件去生育孩子,那问什么要让那个孩子孕育在自己的肚子里呢,流产的时候从自己的肚子里掉下来一块肉,难道自己连一点感觉都没有的吗?有很多的大学生,医科大学的或许要好一些,而其他大学特别是专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避孕知识了解很少,也不太懂得怎么样去保护自己,去医院做完流产后居然都不需要休息,起身就走,觉得一点都无所谓,他们的这种举动和思想让医生们都为之震惊,医生们实在是不知道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一个人不管你思想观和价值观怎么独特,但是至少要
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吧,无论是药物流产还是人工流产,都对女性子宫内膜有一定伤害,有一定的风险,今后对女性妊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简单的医学常识,难道她们都不知道的吗?
现在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妇科医院的广告单,上面宣传的全是无痛人流、阴道镜、早早孕检查之类,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电视台从来不会有避孕套的广告,从来不会有避孕药的广告,但是相反人流的广告就那么的明目张胆呢!如果说大家真的是觉得没有必要了解一些避孕知识的话,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做人流的女性呢,难道说她们在躺在医院手术室的那一刻就没有感觉到后悔吗?假设她们当初了解一些避孕知识,做好避孕措施的话,那么可能就不用上医院去受这份罪了。
恋爱是和美好的事情,希望女大学生们一定要自尊自爱,我虽然不支持婚前性行为,但是我能理解,所以,如果真的要发生性行为,请女同胞们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了解一些避孕知识,珍爱自己,不要让爱情使自己变得零智商。
我觉得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现在这个年代,大家也不是真的不能说一谈到性知识就害羞得不行,我觉得要正确地看待性问题,其实据很多调查发现,很多性行为其实都是因为大家对性知识太缺乏,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于是就想尝试尝试,或许等他们真的明白性方面的知识了,他们反而不会去轻易尝试的,毕竟我们是中国人,在几千年的思维模式里,我们很多人还是比较保守的。既然是成年人了,那么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没有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大学生
真的应该普及普及性知识,其中当然免不了要有避孕知识,只要流产的现象存在,那么普及避孕知识就是有必要的,要想反堕胎,那么做好避孕知识的教育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爱情中的人们,你们既然互相爱着对方,就一定要珍爱对方,不要轻易地让一个女的怀孕,伤害她的身体!
第四篇:中国对蒙古国认识的十大误区
中国对蒙古国认识的十大误区
1:中国人对蒙古国的称呼上仍然概念模糊,很多一批人包括官方媒体都把蒙古称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甚至绝大一批人仍然叫《外蒙古》事实上蒙古自1992年开始就改名为《蒙古国》,全称也叫《蒙古国》。
2:对蒙古文字的疑惑,很多中国人对蒙古文字的认识只停留在旧蒙古文,而误以为把新蒙古文认为俄语,所以很多去过蒙古的人都说蒙古街头《除了俄语就是英语》,事实上蒙古把新蒙文和旧蒙古文并用以久,蒙古街头很少有俄文和中文,而且蒙古政府禁止俄文和中文出现在重要场合上。
3:很多中国人对蒙古国的国家地位仍然混淆不清,事实上蒙古比中国早28年建国,比中国早11年加入联合国,所以不论哪个角度阐述蒙古都比新中国早确立了国家合法地位,甚至蒙古还是最早承认中国国家地位的国家之一。所以中国人的《收复外蒙论》和不承认蒙古国的论调均属民间愚昧论调,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良知和理智。
4:绝大多中国人把蒙古跟朝鲜相提并论,事实上这两个神秘国度不论从整体还是价值观及民生方面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扯不到一起的两个国家。
5:很多中国人对蒙古的认识是多数牧民和游牧生活,这也是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对蒙古的最大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蒙古还不到10%的人是以游牧方式生活的蒙古人,但是仅仅这少部分人撑着着世界第三大畜牧业国家的名称,而蒙古85%的人是过着城市生活,还有将近5%的蒙古中产阶级在韩国生活工作,所以蒙古本土基本没有中产阶级,看起来贫富差距非常明显。
6。中国人对蒙古的教育卫生医疗方面的认识只停留在新中国诞生时期的官方数据资料上,官方基本没怎么修改过统计数字。事实上蒙古接受良好教育(大学或以上)的人占65%,接受基本教育(9年制)的占98%,识字率为100%,是个没有文盲的国家,卫生和医疗方面蒙古积极吸取西方的制度,以政府为百姓买保险。
7:中国人对蒙古的认识是《马背民族》事实上蒙古百姓每4人中就有一部日韩轿车,8:中国人对蒙古的生活方式及娱乐消费上的认识基本上交了白卷,事实上蒙古的生活主要以休闲,网络,酒吧,为主,蒙古的电脑网络普及率比中国高40个百分点,同样蒙古也是跟西方一样喜欢过夜生活,崇尚自由时尚生活的民族。
9,很多中国人骄傲的说《蒙古80%的日用品来自中国》不错,确实如此,但是中国出蒙的货物里科技含量最高的是电暖壶,电池和台灯。还有化肥,水泥和钢筋。其次是中国的蔬菜瓜果和鸡蛋。
10,很多人认为蒙古是中俄之间的封闭国家,事实上蒙古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交往和活跃成度远比中国高,但是中蒙因整体不合导致封闭没蒙古的所有消息导致国人对蒙古的认识一片空白。
第五篇:对“慕课”认识的六个误区
【特别关注】对“慕课”认识的六个误区
新年伊始,MOOCs热度不减。
如果说2012年MOOCs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海啸”,那2013年在中国教育界也算是刮起了阵阵“飓风”。近20场关于MOOCs的会议、论坛相继召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MOOCs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MOOCs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学习者的青睐。然而,面对席卷全球的MOOCs热潮,有推崇和掌声,也有不少理性客观的思考。近日,记者采访了对在线教育进行了13年跟踪研究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程建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程教授基于对2008年以来国际上400多篇文献的分析研究,系统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澄清了大众关于MOOCs的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慕课不是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全部
而是推动在线教育的催化剂
记者:MOOCs可以说是2013年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MOOCs,很多人存在误解,您能否解释一下?
程建钢: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其突出特点是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MOOCs是“在线课程”层面上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现在国内普遍把MOOCs作为“在线教育”来阐释其内涵和强调其重要意义,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依据比较权威的美国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连续10年(2003-2012)对在线教育所做的持续研究表明:在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国际在线教育一直按照自身规律快速稳步地向前发展。MOOCs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而非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部或“秘方”,我们需要客观和辩证地分析、认识和实践MOOCs。
误区二:慕课并非最早发源于美国
慕课包括cMOOC和xMOOC,cMOOC最早源于加
拿大
记者:很多人认为,MOOCs最早发源于美国,以Udacity、Coursera和edX 三大平台的推出为标志。事实是否如此?
程建钢:MOOCs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cMOOC(C为联通主义一词Connectivism的首字母)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CK08)。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出了革命性挑战,所以学术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论创新。但是,cMOOC尚未形成稳定的、易于复制的、可供一般在线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模式,也没有风险投资便于介入的抓手。
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邀请著名大学加盟并提供在线课程平台xMOOC(x表示扩展或加盟,不同于c表示联通主义的含义),在课程学习环节免费向全球开放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注册学习,而在课程结业认证等环节收费,从而形成资本投资收益的商业模式,很快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加速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公众对于网络教学意义的认识,也造成了今天大众热议的MOOCs演变成在线教育的代名词的状况。
误区三:慕课算不上“革命”
自身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有很多不足
记者:很多教育与信息化专家认为,MOOCs给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对此您并不认同,您是怎么看的?
程建钢:首先,MOOCs本身并没有如此大的魔力,能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因为现有的MOOCs课程及其支撑平台只是在线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自身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既有明显优势,也有严重不足。但是,如果以这次“MOOCs运动”为契机,肯定MOOCs的同时,再借鉴开放远程教育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完善和发展MOOCs,并进一步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混合教学改革,从教育理论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等方面科学发展在线教育大系统,的确能够加速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进程。
其次,需要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历史观视角,客观、辩证地认识、理解和完善MOOCs,不要过度宣传并给其贴上一个“革命”的标签。事实上,对于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问题,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于在线教育,我们国家68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40多所开放大学(含广播电视大学)开办远程教育,以及传统高校数字校园中的网络辅助教学等,这些在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了十余年,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在线教育发展类似,在专业规划、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支持服务、质量保障与认证、混合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系统化的成果,正在不断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另外,历史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多次出现过要“革命”的预言,但事实一再证明往往言过其实。
最后,2013年国际上逐渐转向融合以往网络教学务实发展MOOCs,而国内高呼MOOCs的声势却有增无减,照搬美国MOOCs课程建设模式和商业运行机制,既缺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指导,也缺乏创新的可行方案和顶层设计,行政化打造所谓的MOOCs平台与联盟,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贻误科学发展在线教育的良机。所以辩证认识和分析MOOCs,借鉴cMOOC和xMOOC的各自优点,从教育视角而非技术视角来系统梳理和创新已有的在线教育体系,站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基于系统工程思想,面向校园内学生和校园外学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规教育与终身教育,完成我国在线教育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实践指南,科学稳步地推进在线教育,才能修成正果。
误区四:慕课并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
很多慕课教学法传统,教学质量也不高
记者:国际著名教育信息化专家丹尼尔(JohnDaniel)也对MOOCs持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您呼吁要对MOOCs持辩证分析态度,如何辩证分析呢?
程建钢:随着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数字土著”一代的成长,我们会越来越发现cMOOC在学习方式上的重大创新意义和xMOOC的实践创新价值。尽管如此,也需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完善xMOOC。
首先,从教学改革和商业运作模式角度,要大胆肯定xMOOC作为在线课程教学的诸多优点,即:
1.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即时在线测试开展课程教学,十分易学; 2.模板化的课程结构易于工程化复制,规范化在线课程建设;
3.名校名课免费向全球开放,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互换和共享;
4.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成果及时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员自我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5.基于社会性交互工具软件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6.虽然课程上网建设成本较传统教学高,但是教学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加之“广种薄收”的实施策略,资本投资收益率较高。总之,xMOOC一是通过标准化的线上课程教学实现高水平大学教学资源受众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拓展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授链;二是社会资本和资源介入高等教育引发知识产业链“重组”,促进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工与重组变革进程。
其次,需要客观阐明xMOOC的课程在教学实践和技术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即:
1.教学组织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相应就继承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分布式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2.从教学论的视角,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的教学,程式化的教学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众多学科和不同类别课程的具体要求;
3.现有的国际上40多个xMOOC平台与以往网络教学平台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发展完善,自身尚处于“婴幼儿”阶段,不能因单门课程的注册学员多而一叶障目,过度夸大其平台的教育性和技术性功能;
4.与以往的开放远程教育系统相比,xMOOC仅是课程教学层面,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与其它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OERs)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5.xMOOC课程仅仅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所以既要欣慰少数学员学有所成,也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关心对另外90%学员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正如丹尼尔指出的,当前许多MOOCs在教学法方面还是非常传统的,教学质量也不高。
再其次,xMOOC的兴起和发展可理解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契机。在认识层面,MOOCs引起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教育部门领导、大学管理者、教师和社会公众对在线教育的普遍重视。而在实践层面,无需照搬美国xMOOC做法,或完全另起炉灶运动式搞一套所谓的MOOC系统,而是应该从整个在线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问题、机遇、挑战和对策的大系统,辩证认识和发展xMOOC,从单一的“课程”层面扩展到系统的“教育”层面,从单一的“网络教学”扩展到“混合教学”。
最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演变逻辑和规律。自从上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以来,技术的进步不断促进着教育变革。本世纪以来,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在线教育发展框架,面向传统高等教育的校园内网络辅助教学日益普及,以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改革正在国际上步入常态化;面向校园外学员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的开放大学发展迅猛;面向终身学习者的在线培训日益成熟,如华尔街英语,等等。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多年来在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积极完善和发展xMOOC。
误区五:高校对慕课应该怎么办
借助MOOCs真正推进混合教学改革
记者:MOOCs对高等教育的变革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程建钢:首先,高等院校可以借助MOOCs真正推进混合教学改革。MOOCs已经进一步使得传统大学认识到在线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性,深入理解了Bricks(砖块)与Clicks(鼠标)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未来,所以,要抓好这一良好的机遇,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等全方位、深度推进包括面向课程层面、专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系统化的混合教学改革。
其次,应借鉴MOOCs重构开放教育体系,明确高等教育职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生态圈已经形成,高等教育踏入到了互联网生态圈之中,并与工作职业生态圈融为一体,工作目标即是学习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转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唯一的答案,所有的大学都应该开放办学,推行开放教育”。因此,可以借鉴xMOOC在高等教育运作模式方面的探索经验,传统的品牌高校、地方高校、开放大学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参与并找准各自的生态位,重构开放教育体系,优化生态链,并要未雨绸缪,制定自己的应对之策。
最后,促使高等院校进一步基于信息技术、传播科技与学习科学的成果,不断优化面授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课程设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汇聚多方资本和技术资源,强化高等院校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走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道路,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否则,不进则退,终将被淘汰。
误区六:高校无需跟风签约国外慕课平台
中国应当打造具有自主创新的慕课系统
记者:国内四所知名高校与美国两个MOOCs平台签约并发布了一批中文课程,据说还有一些学校计划跟进。对这种发展趋势您有什么看法?
程建钢:国内四所大学签约了两个美国MOOCs平台,具有一定的标志意义,不仅在国际MOOCs热潮中有我们中国大学的位置,而且可以提高这些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但从长远发展看,我认为非长久之计,因为我国在教育科研网建设、远程教育办学和网络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另外面对人口众多,且在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距和数字鸿沟的具体国情,此外还有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流量计费问题等因素,我觉得借鉴我国高铁发展之路可能更为合适,也就是系统地构建具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在线教育系统。所以,2013年9月以前我曾呼吁,签约有必要,再签要谨慎,但今天我想说,无需再签了。
记者:那对于发展我们自己的MOOCs,您有什么建议?
程建钢:首先,在认识和理解层面,我们要肯定MOOCs的战略意义,从“形而上”去认识MOOCs,但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发展完善MOOCs。在当前方方面面热议或实践MOOCs之际,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尽快组织专门研究小组,系统研究MOOCs与在线教育,对上、对下、对领域内、对领域外讲清楚。进一步组建专家组,制定国家战略层面上的基于cMOOC思想的在线教育规划与相应的顶层设计,分类指导不同地区和不同办学类型又好又快地开展在线教育。要吸取国家精品课程建设10年来在共建共享实效上不尽人意、三年前大规模录制的视频公开课效果不是很理想的经验教训。值得指出的是,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领域内的专家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积极参与并勇于讲真话,避免再出现“专家”扮演事后诸葛亮。
其次,在实践层面,大家知道在线教育从整体来讲有六大核心要素: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库(中心)、应用服务、评价认证与质量保证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路”、“车”、“货”、“库”、“用”和“评”6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仅仅把课程发布到网上。2013年下半年,美国的MOOCs平台已经开始着手专业建设、学分认证和学位授予问题,英国政府直接把英国排名前21名院校的MOOCs课程统一搭建在英国开放大学的Future learn(未来学习)平台上,这些都表明MOOCs正在开始回归开放远程教育路径。所以,应该从在线教育的6个核心要素寻求创新发展。如针对网络环境问题,需要促使互联网运营商提高网速和克服计费偏高的问题;针对教学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平台,尽量避免使用或购买国外平台;针对网络课程,建设一批具有cMOOC优点的高质量网络课程;针对资源库,建议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学校加盟,构建若干个不同办学门类的国家级资源中心;针对应用服务,建议对于校内教学开展混合教学改革,对于校外教学加速开发与共享,完善在线教育支持服务体系;针对评价与认证,既要发挥体制内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作用,也要引入第三方评价与认证机构参与。另外,不能运动式地为MOOCs而部署开展工作,要与教育部正在实施的“三通两平台”项目有机结合。
(载于中国教育报1月4日三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