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时间:2019-05-12 19:1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第一篇: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摘要: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的信息高效管理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必须和时代要求。探讨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理念和技术来辅助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并最终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

关键词: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技术和手段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图书馆员必须成为个人知识的管理者,提高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知识的分类。按照应用的角度,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4类: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人际知识(know-who)。从认知角度出发,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在OECD的划分中,前两者属于显性知识,而后两者则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但隐性知识的获得却只能依赖于自

互转化,动态循环。个人可以管理的知识不仅是指书本和文献中的有形内容,而且更是指信息,是从原始材料中组织和系统化的数据。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A Doe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Frandhe和Hixon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断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依次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Skyrme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可以处理手头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他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尽管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其核心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断转化为可以系统应用的信息,依次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过程。其实质都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Dorsey教授指出个人知识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其中,七项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简单概括为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对于图书馆员来说,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也应该侧重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增加对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学会熟练运用知识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2.1隐性知识的特点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显性知识更重要,更难于发觉。它是高度化的个人知识,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他人理解和掌握。图书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因为图书馆工作性质的特殊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图书馆员流动性小,工作性质非常相似,所以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取而且容易被创新利用;,由于馆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不大,个体之间不会为了个体利益对自己的隐性知识加以封锁混淆,因而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属于他们的隐性知识更容易形成共享和流动。

2.2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内容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读者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对读者进行管理和引导是合格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和工作技巧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准则,让图书馆员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读者的引航员和导航者,这种知识和能力是图书馆员典型的隐性知识。(2)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技能和知识。阅读和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重要的读者服务工作,通过这样的服务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熟练运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而依据适时的情况运用自己的服务技巧和知识对读者进行参考咨询和阅读辅导是图书馆员个人知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最佳体现。(3)图书馆员在开展科研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属于图书馆员的这类隐性知识,是指图书馆员的个人科研能力和治学策略。在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的服务对象知识层次高,服务要求高,服务目的单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治学策略是图书馆员必备的技能。因此这种在长时间的服务环境中形成的,与图书馆员个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对图书馆的工作,而且具有习惯性,不容易被他人掌握和利用。(4)图书馆员在对读者素质培养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这包括对读者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对读者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图书馆员往往依照个人的爱好和处事原则对读者的学习和道德标准进行指导和培养,这样的服务对于广大的读者而言,接受到的不尽相同,所以也属于隐性知识。以上我们提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既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并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有选择的使用。除了这七项之外,知识管理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方面的技能。具体说:时间控制;工作空间的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泛指pc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3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图书馆员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呢?应从信息网络和知识系统两个方面来考虑。

3.1信息网络构架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大量的有用的信息是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一般而言,个人知识管

3个方面的信息网络。因为信息王勃: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网络代表收集信息的能力,数据的多少和好坏又直接影响知识产出的品质。(1)人际网络。人际网络是一个无形的网络,也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际网络一旦建立,将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隐性知识。交往的人越多,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因此,图书馆员要学会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通过ICQ、MSN、EMAIL、PDA和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多交朋友,开展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阅历。(2)媒体网络。媒体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与报刊等媒体工具,可以获得最新的不同角落的信息来源。图书馆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的需要,将这些媒体信息进行分类和鉴别,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久而久之,将促进个人知识系统和结构的良性发展。(3)互联网络。互联网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它拥有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单一图书馆和任何的媒体。图书馆员必须通过Internet,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库,熟悉相关的资源所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定期备份自己的信息库存,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将充实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系统构架收集信息和数据只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建立个人的知识管理系统构架。知识系统构架,也就是储藏知识的构架。知识构架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存储起来快速查阅。(1)对所需要管理和利用的知识进行分类。对知识的分类,应该根据图书馆员自身工作的需求,如何快速为读者服务的角度进行分类。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分类法进行划分,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对个人最佳的分类方法。(2)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图书馆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信息的管理工具,比如邮件管理,通讯录管理等。另外对知识内容的管理,可以采用Blog、Wiki等进行存储和管理。(3)建立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将那些暂时不用或来不及进行分类的信息和知识存放在临时目录中。命名的文件名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快速而准确的查询。同时,应该注意建立文件的定期更新、备份、删除、交流和共享原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保存,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建立图书馆员个人的知识管理结构体系,这样既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存储、查找,也可避免因为长时间不用或闲置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选择了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分类、命名之后,个人知识管理库

以借鉴的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利用的网络日志,这种个人信息发布系统现在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网上个人信息发布平台,也越来越多的被用做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个人知识管理库的内容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和维护,要不断增添新的知识内容,删除陈旧和过时的信息,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库的规则,及时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在知识管理和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应用已有的知识,发挥个人知识的能量。图书馆员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个人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利用就是知识的实践,而知识的实践对于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归纳和演绎,也要勤于实践,找出事物间的共性和特点,然后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消化,创造出新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来帮助新的实践。

参考文献: [1]任密迎.PKM-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新途径[J].情报纵横,2004,(10).[2]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2003,(6).[3]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李富强.知识管理与信息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夏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J]情报科学,2003,(7).[6]胡翠红.基于internet网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现代情报,2005,(8).

第二篇:图书馆员知识问答

图书馆员知识问答

1.什么是文献?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2.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一次文献。比较常见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考查的文献。主要的二次文献有书目、索引、文摘。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做出系统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如: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单篇文献,以及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表谱等专书文献。

3.文献有哪几种类型?

按文献记录技术手段和载体形式划分可分为:

印刷型文献:图书报刊特种文献

非印刷型文献:缩微胶片缩微资料缩微胶卷缩微卡片听觉资料视听资料视觉资料音像资料

机读文献:电子出版物软件出版物网络出版物

4.什么叫古籍?

从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实际来看,古籍主要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

5.什么是古籍版本?

古籍版本有侠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版本,最初专指用木板雕版印刷的书;广义的版本,则指古籍图书的各种印刷、抄写的本子,包括:稿本、写本、抄本、雕印本、排印本、活字本、影印本、拓印本等等。

6.什么是善本?

善本的最初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书本。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从时间判断,一般指乾隆以前刻印的古籍,以及符合1978年《全国古籍善本总目》编辑会议确定的“九条”标准的写、刻、抄的古籍。

7.什么是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的一切资料,内容上有关本地及本地人士所著著作皆属地方文献,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图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会议文献、照片、电影、电视、多媒体文献等。

8.什么是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教育机构。我国自汉代以来,历代均有以阁、馆、楼、堂、斋、室等为名的公私藏书机构,清末始用“图书馆”之名。

9.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从图书馆角度来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既能承接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又能使图书馆用户联机存取本地和远程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它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转换、描述,并以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化形式存储馆藏信息和网络数字化信息,以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方式和统一友好的检索界面,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的计算机网络,为全球用户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10.什么是复合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是指在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复合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于一体,也就是物理实体的图书馆与虚拟的信息空间结合于一体的图书馆。

11.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具有五大基本社会职能:

第一,社会文献整序的职能;

第二、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第三、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第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

第五、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图书馆的五大职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整体,是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保障。

12.图书馆的类型划分

图书馆依据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工厂图书馆、农村图书馆和科研机关图书馆等。

13.图书馆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图书馆主要是由藏书、读者、馆员、经费、技术方法、建筑设备与物资、信息、时间等八大要素构成的。

14.图书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制定图书馆的方针、任务、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

2)搜集、加工、整理并保存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

3)做好宣传辅导工作,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提高服务质量,让读者更好地利用馆藏,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

4)编制各种书目、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查找途径和手段;

5)开展业务管理和业务辅导,以指导和推动图书馆工作;

6)开展馆际协作协调,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5.图书馆工作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图书馆工作研究,就是对其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是实践与理论交错上升的过程,即文献信息的收藏、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

2)文献分类与标引

3)读者工作

4)参考咨询

5)图书馆现代化技术

16.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业务管理自动化

2)信息开发自动化

3)读者服务自动化

17.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主要是由哪几个子系统构成的?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主要由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检索、多媒体、参考咨询等子系统构成。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又增加了古籍善本编目子系统和缩微品编目子系统。

18.什么是期刊文献?它有什么特点?

期刊文献,是指具有统一的名称和固定的出版形式,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连续刊行的出版物。

期刊的特点:

1.具有固定、统一的刊名和出版形式;

2.连续出版,出版周期比较固定;

3.每期都有卷号、期号或年份、月份;

4.在一定的时期内,其内容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

5.读者群比较固定。

19.什么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一般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期刊中,被利用和引用次数最多,能代表或反映该学科或专业水平的期刊。

20.什么是ISBN号(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简称 ISBN)是国际上通用的图书编号形式,是应图书出版、管理的需要,并便于国际间出版物的交流与统计所发展的一套国际统一的编号制度,由一组冠有“ISBN”代号(978)的十位数码所组成,用以识别出版品所属国别地区或语言、出版机构、书名、版本及装订方式。每种书只要采用了国际标准书号,该书就只有一个号码(代号),绝不与第二种书相混淆。

国际标准书号的组织形式为:(冠号)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校验码。如 ISBN 7——80043——040——5

“7”表示组号,组号是国家、地区、语言或其他组织集团的代号,由国际标准书号中心负责分配;

“80043”表示出版社号,出版社号是由国际标准书号中心分配,依申请出版社图书出版量的多少而异;

“040”表示书序号,书序号由出版社负责管理分配,是该出版社出版图书种数的顺序号(即流水号);

“5”表示校验码,校验码是国际标准书号的第十位数字,仅一位数字,是根据前9位数字按照一定算法计算出来的,其数值可以是“0”到“10”的任何一位数字,当数值是“10”时,以罗马字母“X”代替。

21.什么是ISSN号(国际标准期刊号)?

国际标准期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简称 ISSN),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ISDS International Center)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ISSN,一个ISSN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ISSN。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ISSN。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ISSN也不会再被其它期刊使用。

22.什么是OPAC?

OPAC原意是“开放的公共查询目录”(Open Public Access Catalogue),20世纪7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大学和公共图书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化为“联机公共查询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其含义是传统读者目录查询的自动化,是一种通过网络查询馆藏信息资源的联机检索系统,用户可以不受空间地点的限制,查询各图书馆的OPAC资源。

第三篇: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信息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繁多的信息渠道,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李亦菲教授讲的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感想很深。

李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知识管理理论概要、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知识转化的金字塔模型、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的技能、浏览知识管理系统。

感触最深的是以前把一个文件存到几个地方,站的空间大不说,不好找。有时在写教案的时候,点击保存然后找不到保存在哪了,还要重写。就是这样,不会操作,要比别人多干许多次,一天到晚很忙碌,累得很。现在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了,但是还有许多下载的东西没掌握,虽然下载了,但是找不到下载到哪了。制作一些课件很是费尽。现在一些简单的幻灯片会制作了,但是要制作很好的课件还是有难度。

人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不假。我还必须好好的认真学习。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在信息严重超载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收藏的总是远远超过阅读和学习的数量;网站看过很多,却往往在需要某些资料的关键时刻无法找到;被每天的繁重例行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等等。顺应时代要求,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人们必须成为个人知识的管理者,提高创造和应用知识能力。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

1、个人知识的分类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按照应用的角度,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类: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际知识(Know-who)。从认知角度出发,知识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ege)。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但隐性知识的获得却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在OECD对知识的划分中,前两者属于显性知识,后两者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态循环。

个人可以管理的知识不仅是指书本和文献中的有形内容,而且更是指信息,是从原始材料中组织和系统化的数据。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隐形知识的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

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已经在他们的MBA课程中列入了采用PKM概念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Frand 和Hixon(1999)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

Skyrme(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尽管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版本的定义,其实质却都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

Dorsey教授指出PKM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其中,七项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为: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

1、检索信息的技巧

检索信息时,首先要确定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技巧方法。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检索信息的技巧既包括技术要求很低的问问题然后听回答的技巧,也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的技巧。为充分掌握检索信息的技巧,个人有必要对搜索的概念、布尔逻辑、搜索的技能等充分的掌握。

2、评估信息的技巧

这种技巧不仅指个人可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指个人必须能判断这种信息与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相关程度。个人并不必去了解计算机评估信息的机理,评估主要从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及相关支持等方面来进行。可信度一般根据作者的可信度、质量保证依据、元信息等来判定。准确度可从时间界限、综合全面性、信息面向的对象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来确定。相关支持则是指信息文本的索引目录、参考文献等。

3、组织信息的技巧

组织信息,需要过滤无用和相关度不大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存储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有效组织信息的原则是:无论环境怎样,组织起来的信息应该便于有效的利用。这种技巧会牵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信息组织起来。在手工操作的环境中,我们会用文件夹、抽屉和其他的比较原始的方法来组织信息。在现代的高科技环境中,我们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或者用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来组织信息。

4、分析信息的技巧

分析信息就必须牵涉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常用的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种分析软件的模型的工作中,人还是最重要的。

5、表达信息的技巧

通过表达信息,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华。信息的表达,无论是通过PowerPoint、网站还是通过文本,大部分的工作应该围绕如何让他人理解、记住、能与自己的互动上。

6、保证信息的安全

虽然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与个人知识管理中其它的六种技巧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表明保证信息的安全就不重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涉及到开发与应用各种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方法和技巧。常用到的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都是保证信息安全常用的方法。

7、信息协同的技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和部门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知识。有效的利用这种技术不仅要求会使用这种工具,而且要求充分的理解协同工作的各种原则及其内在内容。

以上七种知识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并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选择使用。例如,你可能是在对信息进行评估后才发现仍然需要检索一些信息。

瑞士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Hyams教授认为,除了以上七项外,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指:时间控制;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三、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基于简单有效和经济实用的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网络和知识系统。

1、三维信息网络架构

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信息网络代表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数据的多少与品质的好坏,成为决定知识产出品质的第一影响因素。一般而言,PKM应该建立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网络:人际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

(1)人际网络

人际网络是一种无形的网络,也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容易,一旦建立,往往成为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问题信息的来源。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习软件中学不到的知识--隐性知识。人际圈子越广,交往的人员的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越多。

因此,要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工具,如ICQ、MSN、Email和手机、PDA等,多与“柏拉图”为友,多与朋友交流,沟通和讨论,提高自己。

(2)媒体网络

媒体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与报纸,往往可以获得最新的讯息与来自不同角落的新闻。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对那些主要的媒体长期密切关注,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而非随机性的临时行为。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良性发展。

(3)互联网络

Internet是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论网站还是电子报,不管质量还是数量,Internet的资源都已经超过现有的单一图书馆与媒体。有效的建立网络资源清单,熟悉相关资源所在,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必须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此外,Blog、Wiki等网络工具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所使用。

2、个人的知识系统架构

收集数据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知识系统架构,简单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知识架构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储存和未来的快速索取。

(1)对所需管理的知识进行分类

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内容: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文件档案管理等。

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对于分类学无需深究,只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

(2)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

对个人来说,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采用统一的入口,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比如邮件管理,通讯录管理,这是最常见的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还有就是知识内容的管理,可以采用WIKI和BLOG。

(3)建立个人知识库

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目录来存储那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信息,待以后再分类,从而保持知识库的干净。此外,文件命名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为原则。同时,也要建立文件安全、资源删除与更新、交流与共享的规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地保存下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和完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查找和操作,也可避免因时间推移和遗忘而导致的混乱管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选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有资源进行分类、命名以后,就可以将知识分批放入个人知识库。个人知识库建立起来之后,快速而方便的访问至关重要。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案是网络日志。这种个人发布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用作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增强,也要持续不断对个人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一般而言,个人应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协作学习以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4)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个人知识管理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而不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在知识的利用上,一些传统的方法可能对个人知识管理有所帮助,例如归纳和演绎。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既可以在个人占有的大量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事物间的规律,然后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帮助新的实践。

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用知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进行。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建立可比较的模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评估报告将完成知识应用过程,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头脑风暴、专业论坛、沙盘模拟甚至聊天谈话,也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加工,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

世界瞬息万变,竞争风起云涌。要想在新的知识经济世纪里搏风击浪,人必须是不断成长的个体,做全新的“学习人”,不断地主动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实现终身学习。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领域,不仅局限于商业和工作任务,而且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家居、家庭和休闲活动。掌握个人知识管理技巧,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理念与行动!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李亦菲教授讲的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感想很深。

李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知识管理理论概要、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知识转化的金字塔模型、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的技能、浏览知识管理系统。

感触最深的是以前把一个文件存到几个地方,站的空间大不说,不好找。有时在写教案的时候,点击保存然后找不到保存在哪了,还要重写。就是这样,不会操作,要比别人多干许多次,一天到晚很忙碌,累得很。现在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了,但是还有许多下载的东西没掌握,虽然下载了,但是找不到下载到哪了。制作一些课件很是费尽。现在一些简单的幻灯片会制作了,但是要制作很好的课件还是有难度。

人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不假。我还必须好好的认真学习。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在结合本人几年来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浅谈心得体会如下: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6、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7、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我感到自身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会加强业务上的学习,多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争取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我会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身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学习和实践巩固学到的知识,利用学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不断开拓,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一些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第四篇:XX关于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XX关于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XX关于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6、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7、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我感到自身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会加强业务上的学习,多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争取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我会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身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学习和实践巩固学到的知识,利用学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不断开拓,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XX关于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是最佳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XX关于信息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今天,我学习了李亦菲教授讲的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感想很深。

李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知识管理理论概要、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知识转化的金字塔模型、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的技能、浏览知识管理系统。

感触最深的是以前把一个文件存到几个地方,站的空间大不说,不好找。有时在写教案的时候,点击保存然后找不到保存在哪了,还要重写。就是这样,不会操作,要比别人多干许多次,一天到晚很忙碌,累得很。现在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了,但是还有许多下载的东西没掌握,虽然下载了,但是找不到下载到哪了。制作一些课件很是费尽。现在一些简单的幻灯片会制作了,但是要制作很好的课件还是有难度。

人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不假。我还必须好好的认真学习。

第五篇: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关键是看你怎么管理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李亦菲教授讲的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感想很深。

李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知识管理理论概要、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知识转化的金字塔模型、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的技能、浏览知识管理系统。

感触最深的是以前把一个文件存到几个地方,站的空间大不说,不好找。有时在写教案的时候,点击保存然后找不到保存在哪了,还要重写。就是这样,不会操作,要比别人多干许多次,一天到晚很忙碌,累得很。现在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了,但是还有许多下载的东西没掌握,虽然下载了,但是找不到下载到哪了。制作一些课件很是费尽。现在一些简单的幻灯片会制作了,但是要制作很好的课件还是有难度。

人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不假。我还必须好好的认真学习。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在信息严重超载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收藏的总是远远超过阅读和学习的数量;网站看过很多,却往往在需要某些资料的关键时刻无法找到;被每天的繁重例行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等等。顺应时代要求,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人们必须成为个人知识的管理者,提高创造和应用知识能力。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

1、个人知识的分类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按照应用的角度,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类: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际知识(Know-who)。从认知角度出发,知识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ege)。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但隐性知识的获得却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在OECD对知识的划分中,前两者属于显性知识,后两者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态循环。

个人可以管理的知识不仅是指书本和文献中的有形内容,而且更是指信息,是从原始材料中组织和系统化的数据。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隐形知识的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

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已经在他们的MBA课程中列入了采用PKM概念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Frand 和Hixon(1999)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

Skyrme(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尽管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版本的定义,其实质却都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

Dorsey教授指出PKM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其中,七项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为: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

1、检索信息的技巧

检索信息时,首先要确定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技巧方法。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检索信息的技巧既包括技术要求很低的问问题然后听回答的技巧,也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的技巧。为充分掌握检索信息的技巧,个人有必要对搜索的概念、布尔逻辑、搜索的技能等充分的掌握。

2、评估信息的技巧

这种技巧不仅指个人可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指个人必须能判断这种信息与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相关程度。个人并不必去了解计算机评估信息的机理,评估主要从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及相关支持等方面来进行。可信度一般根据作者的可信度、质量保证依据、元信息等来判定。准确度可从时间界限、综合全面性、信息面向的对象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来确定。相关支持则是指信息文本的索引目录、参考文献等。

3、组织信息的技巧

组织信息,需要过滤无用和相关度不大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存储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有效组织信息的原则是:无论环境怎样,组织起来的信息应该便于有效的利用。这种技巧会牵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信息组织起来。在手工操作的环境中,我们会用文件夹、抽屉和其他的比较原始的方法来组织信息。在现代的高科技环境中,我们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或者用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来组织信息。

4、分析信息的技巧

分析信息就必须牵涉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常用的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种分析软件的模型的工作中,人还是最重要的。

5、表达信息的技巧

通过表达信息,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华。信息的表达,无论是通过PowerPoint、网站还是通过文本,大部分的工作应该围绕如何让他人理解、记住、能与自己的互动上。

6、保证信息的安全

虽然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与个人知识管理中其它的六种技巧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表明保证信息的安全就不重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涉及到开发与应用各种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方法和技巧。常用到的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都是保证信息安全常用的方法。

7、信息协同的技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和部门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知识。有效的利用这种技术不仅要求会使用这种工具,而且要求充分的理解协同工作的各种原则及其内在内容。

以上七种知识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并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选择使用。例如,你可能是在对信息进行评估后才发现仍然需要检索一些信息。

瑞士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Hyams教授认为,除了以上七项外,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指:时间控制;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三、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基于简单有效和经济实用的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网络和知识系统。

1、三维信息网络架构

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信息网络代表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数据的多少与品质的好坏,成为决定知识产出品质的第一影响因素。一般而言,PKM应该建立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网络:人际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

(1)人际网络

人际网络是一种无形的网络,也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容易,一旦建立,往往成为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问题信息的来源。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习软件中学不到的知识--隐性知识。人际圈子越广,交往的人员的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越多。

因此,要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工具,如ICQ、MSN、Email和手机、PDA等,多与“柏拉图”为友,多与朋友交流,沟通和讨论,提高自己。

(2)媒体网络

媒体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与报纸,往往可以获得最新的讯息与来自不同角落的新闻。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对那些主要的媒体长期密切关注,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而非随机性的临时行为。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良性发展。

(3)互联网络

Internet是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论网站还是电子报,不管质量还是数量,Internet的资源都已经超过现有的单一图书馆与媒体。有效的建立网络资源清单,熟悉相关资源所在,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必须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此外,Blog、Wiki等网络工具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所使用。

2、个人的知识系统架构

收集数据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知识系统架构,简单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知识架构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储存和未来的快速索取。

(1)对所需管理的知识进行分类

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内容: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文件档案管理等。

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对于分类学无需深究,只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

(2)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

对个人来说,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采用统一的入口,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比如邮件管理,通讯录管理,这是最常见的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还有就是知识内容的管理,可以采用WIKI和BLOG。

(3)建立个人知识库

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目录来存储那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信息,待以后再分类,从而保持知识库的干净。此外,文件命名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为原则。同时,也要建立文件安全、资源删除与更新、交流与共享的规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地保存下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和完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查找和操作,也可避免因时间推移和遗忘而导致的混乱管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选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有资源进行分类、命名以后,就可以将知识分批放入个人知识库。个人知识库建立起来之后,快速而方便的访问至关重要。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案是网络日志。这种个人发布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用作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增强,也要持续不断对个人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一般而言,个人应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协作学习以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4)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个人知识管理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而不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在知识的利用上,一些传统的方法可能对个人知识管理有所帮助,例如归纳和演绎。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既可以在个人占有的大量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事物间的规律,然后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帮助新的实践。

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用知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进行。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建立可比较的模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评估报告将完成知识应用过程,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头脑风暴、专业论坛、沙盘模拟甚至聊天谈话,也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加工,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

世界瞬息万变,竞争风起云涌。要想在新的知识经济世纪里搏风击浪,人必须是不断成长的个体,做全新的“学习人”,不断地主动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实现终身学习。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领域,不仅局限于商业和工作任务,而且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家居、家庭和休闲活动。掌握个人知识管理技巧,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理念与行动!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李亦菲教授讲的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感想很深。

李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知识管理理论概要、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任务、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知识转化的金字塔模型、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的技能、浏览知识管理系统。

感触最深的是以前把一个文件存到几个地方,站的空间大不说,不好找。有时在写教案的时候,点击保存然后找不到保存在哪了,还要重写。就是这样,不会操作,要比别人多干许多次,一天到晚很忙碌,累得很。现在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了,但是还有许多下载的东西没掌握,虽然下载了,但是找不到下载到哪了。制作一些课件很是费尽。现在一些简单的幻灯片会制作了,但是要制作很好的课件还是有难度。

人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不假。我还必须好好的认真学习。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目前,我认为知识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知识管理推动困难,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不足,不愿做。研发、生产任务紧张,各种工作考核指标多,没时间成为推脱此项工作的口头禅。个人主观上的不认可,造成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影响工作开展效果。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从而更好的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首先,改变观念:通过培训、标杆实践案例讲解、充分研讨等活动,促使员工快速认识到知识管理价值。只有正确认识到做这件事对自己工作有什么好处,对组织有什么提升,认识到做与不做知识管理的差别,从心里真正接受了这件事,主动去推动、去做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

其次,重视宣传:我们前期的宣传重心一定坚持宣传知识管理是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只有营造出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让知识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的员工才能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工作。

最后,领导参与:我们的知识管理主责领导、知识管理负责人不能仅做工作的安排和进度确认,要主动参与进来,对知识管理工作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并提供资源,以促进本单位知识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心得

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在结合本人几年来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浅谈心得体会如下: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 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 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 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 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 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6、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7、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我感到自身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会加强业务上的学习,多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争取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我会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身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学习和实践巩固学到的知识,利用学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不断开拓,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下载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的转变。 之前,自己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直到今天听了两位教授的报告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实践论文

    【摘要】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管理中使用该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

    XX关于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XX关于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心得体会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读后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看完同事分享的知识管理的ppt之后,感触非常深,感触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1、信息时代的竞争已经是“知识学习速度”的竞争,快速掌握知识已经成为生......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3篇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3篇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1 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

    XX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XX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XX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体会一: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

    计算机图书馆知识管理(精选合集)

    图书馆知识管理 摘 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必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