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体系(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推广学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推广学体系》。

第一篇:农业推广学体系

一、介绍一下农业推广这门课程的考试

农业推广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一村一”其它专业学生也可作为拓展课来学习。它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重点突出的是它的应用性。课内学时90,学分5,录像课10学时。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业推广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农业推广》(王德海主编,2005年12月第一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作业(占总成绩的20%)、调查报告、读书报告以及访谈记录(占总成绩的15%)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5%)。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必须分别达到60分及以上,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记分作业、1次调查报告、1次读书报告和1次访谈记录,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

(六)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管理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农业推广的一般问题。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试题类型

形成性考核: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

终结性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方式。

3.终结性考核的形式

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形式为开卷考试。

4.终结性考核的时间

终结性考核时间为第18、19周(20周前完成)。

5.课程论文要求

(1)目的:终结性考核(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谈等活动,深入了解有关农业推广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并撰写课程论文。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农业推广的意义、思路和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农业推广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课程论文一律用统一的稿纸撰写和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课程论文格式要求:①首页为论文提纲及内容提要;②中间为报告正文;③末尾页附参考文献目录。

(3)时间安排:第18周前,结合终结性考核要求确定课程论文题目、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等,取得数据,18、19周完成课程论文。

(4)评定:教师从课程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文献丰富,逻辑清晰)情况及其实用价值、是否独立完成等、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

6.课程论文参考题目举例

(1)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思考

(2)××品种(技术)的推广过程分析

(3)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途径

(4)××镇(乡)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5)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对农民自愿行为改变的影响 具体举例:××乡(镇)农业推广现状调查

一、目的要求

通过调查,掌握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推广的力量分布、推广水平的高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扩大农业推广规模和提高农业推广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二、方法步骤

主要是对农业推广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作出适应的分析。调查单位可以以班或者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体为单位,在教学点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分担个步骤:

1.搜集资料 通过农业推广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农业规划、统计部门等途径,广泛搜集本地区的有关资料。一般来说,有关资料包括:

(1)本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如国土面积、耕地草场、作物布局、生产能力、水平、经营效益、政策法规、劳动者的素质等。

(2)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业及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近期计划与要求等。

(3)农业推广力量分布,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模式等。

(4)农业推广工作情况,如推广的专题性研究、典型经验、定期的推广工作总结等。

2.实地调查 现场调查包括择点、观察、座谈、填写调查表。

(1)择点 调查单位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说明农业推广当前工作状况,反映一些带倾向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情况。作为被调查的生产单位,要选择各项收支账目较为完整的单位。

(2)观察 深入到农业推广工作的现场,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落实情况,包括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规模和质量等情况。

(3)座谈 通过召集部分有生产经验的老农、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基层干部与群众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讨论,掌握本地区对农业推广的要求和建议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卷。

(4)填写调查表 实地调查涉及到一些数据方面的东西,这些数据以一种表格的形式出现,简单明了,便于用作以后的分析。如某一时期农业推广的人员增减量、分年农业推广项目数、农业生产中逐年产量变化等。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资料收集完毕后,要抓紧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从调查资料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以便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内容

1.农业经济发展规划

它是一个地区农业推广的重要依据,内容包括发展方面的一些量的指标、质的指标以及综合指标。

2.农业生产情况

包括当地的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生物、生态等资源与条件;国土面积、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当地的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情况等。

3.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包括推广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模式;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推广工作组织与人员的一般工作特点、工作特色;民间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情况,如各类农研会、专业性协会等。

4.农业推广的实施情况

农业推广的实施情况是现状的重点。其内容包括点上的情况和面上的情况,点上的情况有项目实施的多少,示范数量与效果;面上的情况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广大农民掌握的技术的多少、经常性运用及其农业生产力的高低等状况。

5.农业推广典型

包括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机制的情况;农业推广面向“三农”,创新服务模式的情况;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农业推广水平和层次的情况;农业推广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发新产品、普及新技术,指导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等。

四、撰写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即调查报告)一般要涵盖当地的基本情况、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推广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推广的有关建议等等。

二、串讲这门课程后七章的重点内容。第四章农业推广体系

应用: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过程和改革方向;

理解:多元推广组织方式的实践经验;

农业推广体系指农业推广的各级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推广体系;民营推广组织和私人推广组织三种类型。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属于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即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类型。各级政府农业推广组织是构建这一体系的主体,以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为主。

民营推广组织包括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业推广组织和经营型推广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业推广组织融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具有服务内容具体、服务范围广泛、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效率高等特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推广方式。

经营型推广组织主要指一些龙头企业和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等的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组织。私人农业推广组织指以个人为基础组织的推广队伍,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被服务对象。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包括服务主体多元化;推广投资社会化;服务行为利益化;推广体系产业化和政策保护法制化。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1)国家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服务系统,(3)社会的、经营性的服务系统。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对策: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优化队伍;保障投入和完善法规。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重点是:(1)提升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服务功能;(2)建设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场;(3)建设科技进村入户服务站;(4)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销服务网。

第五章 农业推广方式

应用: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四种形式;

理解:农业推广经营的概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工作者开展推广服务的形式及途径。

农业推广技术服务是推广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推广对象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的活动。目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分为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种形式。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四种形式:

一、农业技术承包

技术承包服务就是采用经济手段、以合同的形式,把推广人员与生产单位和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来推广技术的一种经济责任制度,属于农业推广的有偿服务。这种服务既可以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又可提高广大农民学科学的自觉性。

二、农业科技服务站

“农业科技服务站”是农业推广部门设置的专门咨询机构,配备专人接待来人来访,处理函电,群众称之为“门诊”、“庄稼医院”。

三、科技特派员

现在宁夏一些地方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大的作用。科技特派员是指为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特别是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被抽调到基层,以多种形式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和涉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被抽调开展推广技术服务的干部被称为“科技特派员”。

四、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围绕农产品生产而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组织,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在我国政府扶持下,出现了很多农民自发组织的区域性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比如茶农协会、蔬菜协会等等。由协会承担协会成员的技术引进、物资采购、市场销售等活动,既增加了技术引进的渠道,又克服了单个农户应对市场的脆弱性,显示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第六章 农业推广项目计划

应用: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制订方法;

理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逻辑格式;

做任何工作预先都要有计划,按照计划去开展工作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推广计划是推广组织对介入推广活动的资源进行统筹,并对一定地理(行政)区域内未来一定时期中有关推广工作和活动的总的描述,是推广工作的行动指南。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有10步:(1)明确推广计划制定的目标和服务对象;(2)组建计划制定小组;(3)开展调查研究和情况分析;(4)确定农民的需要、需求和兴趣;(5)确定问题、资源和重点;(6)确定推广项目及项目目标;(7)设计推广项目的成果;(8)制定推广活动计划;(9)制定推广实施计划;(10)形成完整的农业推广计划书面报告。

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方法包括农户类型分析,问题分析、目标分析和策略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总目标、项目目标、项目成果和项目活动。然后,根据每一个目标层次确定相应的指标。为了使指标具有客观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每项指标要有指标的出处。在整个推广计划制定完成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使计划顺利实施,需要提出必要的重要假设。“重要假设”是对那些在项目的控制范围以外,却对项目的成功起影响作用的条件。重要假设可以描述自然条件,如保证五至十月的降水量是多少、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农民愿意采纳新技术、农民愿意使用新的信贷系统等;也可以描述与此项目有关的其他项目,如世界银行灌溉项目一定要按时完成等。

按照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工作程序,结合适宜的制定方法,再提出必要的重要假设,制定一套详细的推广计划,能够按照这个详细的计划实施,推广工作没有干不好的。第七章 农业推广沟通

应用:提高农业推广沟通有效性的途径;

理解: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传递信息(包括思想、知识、观念、意图、想法等在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即传者将信息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受者,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效果。

推广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在沟通上。农户访问、开会、谈话、讲课、示范等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另外,推广工作中大部分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都与推广人员的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对于推广人员来说,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盲目自信。2.偏见。3.不善于倾听。4.操纵别人。5.故意做作。6.文化间距。这种文化间距一般表现为这样一种情况。例如,由于人们的种族、信仰、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同造成思维方式或思想方法的不同,从而沟通理解上的差别。

提高沟通有效性的途径是(1)尊重别人、(2)积极反馈并勇于自我表露、(3)善于分析沟通对象;(4)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对于农业推广人员来说,一定要学会应用与农民容易沟通的工具开展沟通,才能提高沟通效果。第八章 农业推广方法与技能

应用: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

理解: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人员开展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学习和经常应用的一些方法;农业推广技能是作为一个推广人员应用推广方法开展推广工作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只有在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推广人员才能够根据当地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有效地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部门、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为实现农业推广目标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手段。

在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应该根据推广的目的和农民接受新技术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参与”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农业推广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参与”不是一种简单的“介入”或“参加”的意思,而是一种农民被赋权的过程。“参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人平等的价值观,在农业推广中推广人员与农民是相互学习的关系。

传统农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推广人员采用多种说服方法让农民去做推广项目;而参与式推广方法是推广人员采用多种可视化的研讨方法与农民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使农民有机会参与到推广计划、推广实施和推广评价过程,是双方通过推广实践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参与”理念在推广领域的应用使得农业推广所遵循的自上而下的常规沟通方式改变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农业推广主要内容从单纯的技术传输扩展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推广目标从农民增产增收扩展到参与者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参与式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举一个参与式农业推广的例子。一个中德合作项目。它是关于在使用土地和森林中发展和贯彻参与式方法的项目。于2000年3月在山西启动,计划执行8年。其目的是运用参与式方法发展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本项目为探索山西省环境恶化和农村群众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过去几年里,在项目村成功实施了造林、提高农业产量、提供增收机会等活动。尤其是项目在各级能力建设、应用参与、民主的原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农民在技术人员、规划专家、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乃至外部项目工作人员等鼓励和协助下,对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因子以及土地利用的潜力与制约因子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条件下土地利用方案的过程。

在土地规划和造林上具体表现为农民在造林设计、树种选择和搭配、利益分配等方面有充分的参与甚至主导作用,技术人员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将决策权赋予这一地区的群众。

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推广方式,首先征求农民的意见,把尊重农民意愿与坚持项目建设要求有机结合,改变了我们长期实行的“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任务,依靠行政命令进行推广的习惯模式,真正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造林质量。

此外,还把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山西自身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推出了合同制、报账制、招投标制等新的管理方式,使项目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这种参与式方法还极力推行过程管理,通过每一个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来保证最终结果的高标准、高质量,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于事无补的“秋后算帐”的做法。

最后来看这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农业推广的基本技能。是一个推广人员应用好农业推广方法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主持能力。第九章 农民培训

应用:农民培训需求分析;

理解: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途径;

农民培训是指农村成年人为了提高所从事职业的技能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习者达到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农民培训的特点是:培训对象是成年人;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培训组织专题性;能听懂和用得上。

培训需求是开展有效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不考虑培训需求的培训就象不问季节的播种,只能是浪费金钱和精力。培训需求是目标行为表现与目前行为表现的差值。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问题分析、培训对象分析,最终确定培训需求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培训问题分析;培训对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知识技能分析和培训间距分析。

农民多样化创收培训需求分析有九步:优势产业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确定调查村庄;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访谈提纲;农民小组座谈;典型农户访问;确定培训项目和知识技能间距分析。

一般来说,农民培训方法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如果条件有限,可以不安排理论培训。参与式培训表现为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注重技能提高的原则;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和坚持培训互动的原则。第十章 农业推广工作的监测与评价

应用:农业推广评价的基本步骤;

理解:农业推广工作监测与评价的原则;

推广监测指在推广项目执行过程中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检查推广计划的实施情况;推广评价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结束后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评估推广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开展推广项目的监测与评价过程中应该以农民为主体,采用农民能够使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

农业推广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则如下:(1)以人为本的原则;(2)依法评价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参与式原则;(5)技术适用性原则(6)关注性别的原则。

推广评价的基本步骤是:(1)制定包括确定评价所用的指标和评价所用的方法的评价工作计划、(2)回顾推广计划、(3)设计评价工作框架、(4)开展评价,(5)撰写农业推广评价报告。

1、制定评价工作计划

由于开展评价工作的资源有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不同和工作程序的要求,需要首先制定一个评价工作计划。评价计划要说明将要做什么,为什么需要做以及如何做的问题。在推广计划中,一般要确定评价所用的指标,指标是用来衡量推广活动或实施情况价值的尺度,例如采用者的数量和确定评价所用的方法。

2、回顾推广计划

一般推广评价实际上是对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因此,需要对原来的计划进行回顾,往往也是评价的基础。

3、设计评价工作框架

评价工作框架是在评价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对所要开展的评价的一种逻辑化的分析和安排,对指导实际评价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4、开展评价

开展评价包括实地调查、分析材料、提出结论。

5、撰写农业推广评价报告。

农业推广的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每种评价都有各自的指标。

(一)农业推广的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农业推广的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推广活动中新增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农业产值等。在很多推广项目中,经济效益往往被看作比较重要的指标。

(二)农业推广的社会效益评价

农业推广的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人类学、项目评估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业推广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与影响的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重点研究农业推广活动与人的关系,这是经济评价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社会效益评估已经成为推广评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农业推广的生态效益评价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生态环境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脑袋,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使人类可持续地生存繁衍下去,可以使人类健康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生态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因此,生态环境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概念

参与式农村评估是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是由一个包括当地人员在内的多学科工作小组采用一系列参与式工作方法, 协调和组织当地人参与, 了解和收集农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活动、乡土知识等其它有关信息资料, 了解有关农业、农村及社区发展问题与机会的一种方法。

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由于直观,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方法的使用中,在群众的集体参与中,还可以刺激人们灵感的发挥,可以收集广泛的农村生产和生活信息,实现信息来源的多途径和信息的交叉印证,让农民分享评价的结果。总结:农业推广是一门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深入农村,面向农业生产,真正了解农民,并参与农业推广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加以分析和归纳。

这门课有两块东西:一个叫理论,一个叫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理论,剩下的是方法。理论部分是难点,也是重点,是我们能够一劳永逸的知识点。就是说学好理论部分,能够是我们更好的学习方法的知识,以及创造性的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农业推广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农业推广工作和农业推广教育。农业推广工作是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所开展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农业推广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涉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所以推广工作也不仅限于农业技术的转移扩散方面,除此之外,也还包括农民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农民的需求调查与分析活动;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农民培训以及试验示范活动等。

也可以将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为农业推广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这种信息的传播往往体现为少数人的想法和行为转变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然而,它并不一定是只有农业推广人员才能开展的活动。实际上,在没有推广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农村社区也在开展农业推广活动,只不过是没有人组织和支持的一种自发性的而且指向性和目的性不强的活动。当然,这种没有推广人员参与的推广活动往往传播速度也比较慢,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但是,作为一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活动仍然在以某种形式开展着。

农业推广教育是将农业推广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所开展的有关农业推广的教学活动。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农业推广的核心理念是帮助农民自我决策。

(2)推广的职责是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

(3)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4)农业推广的手段主要是沟通。

(5)推广的任务是技术推动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6)推广的策略更加重视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式。

(7)农业推广的总目标是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发展。

第二篇: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与实施

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与实施

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要搞好标准化体系,须通过推广与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搞好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我们做了如下部署。

第一 宣传体系

将农产品监测车开入园区反复播放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给农户发放西瓜、番茄、黄瓜等其它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手册,及时给农户补发农产品标准化溯源记录本,并且亲自给农户讲解一些农业标准化知识,发放多类标准化信息资料。

第二 实施体系

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成立《杨凌示范区西、甜瓜标准化体系》领导小组,小组共五位成员,正确指导农户大力开展西、甜瓜标准化种植。

为了正确引导农户种植多类农作物,我局与农林局合作,聘请20名技术员,深入园区搞好杨凌现代农业的种植工作。

第三 监督检查体系

对园区大棚内标准化农作物实施监督检查,定时不定点在园区内对农户的蔬菜及瓜果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不按标准化作物的农户对其耐心的讲解标准化作物知识,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 标准化示范体系

我局建设了《西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示范社有杨凌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杨凌锦田专业合作社、杨凌千玉西甜瓜专业合作社、陕西揉谷专业合作社,四个西瓜栽培示范社在标准化服务中心的帮扶下顺利进行。

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根据各项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实际操作,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示范户,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扩大推广范围。

第五 建立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标准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立还是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为农民和产业化企业以及社会及时提供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方面的信息和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检验疫情信息,以及正确引导市场消费的信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扩大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水平。

第三篇:农业推广(共)

1、结合你自身的工作实际或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P1

2、如何理解教材中农业推广的定义。请举例说明。P1

3、如何通过农业推广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P4

4、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学习农业推广P10?

5、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P22-23

6、阐述需求层次理论。P24-25

7、怎样才能达到农民自愿改变行为的目的?P34-35

8、扩散规律说明了什么?P39

9、为什么说创新的关键阶段以后就不需要推广措施的支持了。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P41

10、创新的个体采用过程对提高推广效果有什么实际意义?P43-44

11、创新的纯体采用过程和创新扩散有区别吗?为什么?P38、43

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的采用效果。P46-48

13、案例分析:

在一个村庄中,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植着一种高产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有四年了,可他的村庄里没有任何人效仿。只是他的几个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才得知有关他试验情况的信息,并且他们种植这一新品种也获得_r成功。直到该创新者第一次种植试验过去四年后,推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村庄宣传这一新的品种,然后,这一新品种迅速地为村庄里大多数人所采用。题目:

(1)谈谈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从宏观大环境看,政策扶持力度有限,法律法规保护不够;从微观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破落、陈旧,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合拍,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不相称,既影响了农村工作,也制约了自我发展。具体说来:行政干预严重;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低(指农业推广费用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等。(2)谈谈推广组织是如何使创新得以传播的?【宣传、示范、利益诱导】P120

农业推广作业2

1、哪种推广体系更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为什么?P51

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P60-62

3、为什么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P58

4、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5、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推广方式?为什么?P71-74

6、根据你的观点,如何才能开展好对农民的推广服务?P71-74

7、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哪些步骤?P84

8、农业推广计划包括哪些具体计划?

9、一个好的指标要具备哪些要素?P87-88

10、如何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请举例说明。P84-89

农业推广作业3

1、什么是推广沟通?P100

2、什么是互动?在与农民沟通过程中怎样才能达到互动?P108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有效性?P111-112

4、与农民沟通的工具有哪些?你自己能创造一些新的沟通工具吗?P113-118

5、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20

6、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哪种推广方法最好?为什么?P120-130

7、农业推广的具体方法可以创造吗?举例说明。P129

8、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与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区别与联系?P130-131

9、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对于基层农业推广人员来说,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更需要培养?为什么?P134-140

农业推广作业4

1、你认为开展农民培训的意义何在/P148

2、目前农民培训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虚假培训、培训不到位、培训单位能力不足、培训内容供需错位、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培训工作监管乏力,还有多部门齐上阵,重复培训、多头管理等等。虽然以上问题只是个别现象,但导致整体培训质量和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少数地方甚至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就是这样一些问题往往被社会上凸现、放大,并由点推面,进而怀疑甚至否认农民培训工作成绩,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3、如何开展农民培训需求分析?P150-153

4、你所在地区开展农民培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P154-155

5、结合实际,谈谈开展农民培训评价。P156-157

6、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P151

7、举例说明农业推广监督和农业推广评价的区别。P161

8、农业推广评价的原则是什么?P162-163

9、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推广评价?P163

10、评价以下自己学习《农业推广》这门课程的各个环节。打算如何开展课程论文的写作?

第四篇: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名词解释:

农业推广: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以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新成果、新信息为内容的科技扩展、科技扩散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现代农业推广(p7):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沟通(p42):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形体语言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和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爱好、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理解沟通的含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沟通是双方行为;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是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

集体指导法(p86):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个别指导法(p88):指推广人员通过与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参与式农业推广(p91):是国际社会在扶持发展中国家中形成的参与式发展思想和方法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农业推广人员根据农民行为改变原理,运用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引导和组织农村人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自身生产和生活状况分析、资源分析、需求分析、农业创新学习和应用以及项目制定、实施、监督、评估和验收过程的主动参与性,发掘和培育他们在促进农业创新扩散与农村区域发展中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和增长点的工作途径和措施。

可行性报告(p109):指从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某项推广项目的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论证该项目推广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

项目申请报告(p109):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调查报告(p110):是根据实际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反映客观事物及问题的书面报告。

科技实验报告(p112):农业推广中的科技实验,是为了考察农业科技领域某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特性、效果或适应性而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从事的研究活动,以便取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为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科技实验报告就是把这种试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方法、过程、结果及其分析写成的文字总结材料。

单因素试验(p122):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的实验。

多因素试验(p123):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都分为不同的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即为试验的处理或处理组合。

业推广的成果示范(p132):指运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如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种植场、养殖场等),把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新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使其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情和信心,促使其效仿,加速农业创新扩散的一种推广形式和过程,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农业推广的方法示范(p142):指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及其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农业推广培训(p147):指对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咨询(p167):是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与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第一章 导论

一、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p8)

1、直接功能: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间接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优化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组织发展;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二、课后习题(p17)

1、2、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年通过的。

第二章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一、农业推广工作的服务对象(p19):农民家庭及其个体;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下属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国有农垦企业职工。

二、人的行为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p20):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三、动机的作用(p23):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

四、我国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农民的社会、经济、科技采用与购买行为)特征(p27)

1、农民的社会行为:交往行为(以感情为重;注重伦理;非契约性);社会参与行为。

2、农民的经济行为(p29):(基本特征:趋同性、随意性、短期性、个体性)经济决策行为;投入行为;生产经营行为。

五、课后习题

1、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C)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

2、同一群体的成员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间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之间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D)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

第三章 农业推广沟通

一、沟通的作用(p43):利于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使组织良性运行并有效决策;促进社会的变革发展与人类的进步。

二、沟通的分类(p44):根据沟通者之间有无组织关系依托进行分类(正式沟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交叉的沟通;非正式沟通);根据沟通所采用的媒介不同进行分类(语言沟通: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非语言沟通:有声沟通、无声沟通);根据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交换进行分类:单向沟通(讲座、演讲、广播、电视等)、双向沟通(咨询、小组讨论等)。

三、农业推广沟通的作用(p54):了解现状与需求,确定推广目标;建立感情,产生合力效应;提供咨询,解决问题;帮助农民进行预测、决策;监测评价,修正错误。

四、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p55):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主体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p59):正确的行政引导;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强化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农民的参与和互动;技术推广应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善于发挥其他组织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网络。

六、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p61):在沟通中以农民为中心,做农民的知心朋友;熟悉当地风俗习惯,了解农民心理;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信息处理应简单明了并层次清楚;适当重复和比较信息的关键内容与特点;利用肢体语言,讲究沟通艺术;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强化信息反馈。

七、课后习题(p63)

1、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噪音。

3、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扩散型。

第四章 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一、创新采用的过程(p70):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采用或放弃阶段。

二、创新决策过程(p71):知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证实阶段。

三、课后习题(p82)

1、创新采用过程通常可以分为5个阶段。

2种类型。

33种。

第五章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一、大众传播法的特点(p84):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类型(p85):文字印刷品媒介(报纸杂志、墙报、黑板报、书籍);视听媒介(广播、电视、录像、电影、网络)。

三、大众传播法的应用(p86):

1、介绍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等,让广大农民认识新事物的存在及其基本特点,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2、传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相关信息(家政和农业技术信息)。

3、发布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自然灾害警报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防范措施。

4、针对多数推广对象共同关

心的生产与生活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5、宣传有关农村政策与法规。

6、介绍推广成功的经验,以扩大影响。

四、集体指导法的特点(p87):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高;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五、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和应用(p87):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实地参观。

六、个别指导法的特点(p89):针对性强,沟通的双向性,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

七、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和应用(p89):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

八、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p100):

1、项目选择与确定。

2、小面积试验。

3、成果与方法示范。

4、培训与咨询服务。

5、普及推广。

6、结果评价。

九、课后习题(p105)

1、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大类。

2、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可分为6个步骤。

第六章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运用

一、农业推广论文的选题原则(p107):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

二、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原则(p116):朴实通俗的原则;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规范的原则;事实教育的原则。

三、课后习题

1、农业推广论文的选题需要遵循3个原则。

2、农业推广语言的运用需要遵循个基本原则。

第七章 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

一、按试验因素的多少分类(p122):单因素试验、多因素试验、综合性试验。

二、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p124):

1、试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2、实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试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三、按照误差的来源,可将试验误差分为(p129):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

四、试验误差的来源(p130):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不一致性;实验外界条件的差异。

五、课后习题

1、按试验因素的多少,农业推广试验可以分为种主要类型。

2、试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是。

第八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一、农业推广培训的特点(p147):时代性、显效性、针对性、季节性。灵活性。

二、农业推广培训的目标(p149):

1、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农村干部队伍。

2、培养一支精干的农民技术队伍。

3、培养一支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

5、培养“永久牌”的农民培训者。

三、农业推广培训需求分析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p151):监督、调查、分析。

四、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方式(p156):专题培训班、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巡回指导、科技下乡、农业科技展览、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蹲点。

五、课后习题

1、农业推广培训的主要特点是。

2种。

3个特点。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p173):按成果性质分类(农业基础性、应用性、开发性研究成果)。按成果表现形式分类: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新品种、新疫苗、新材料等);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二、课后习题(p192)

1、农业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2、根据成果表现形态的不同,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两大类。

第十章 农村家政推广与社区发展

一、课后习题(p216)

15个方面。

2、从社区的概念出发,社区发展有社会体系模式、社会冲突模式和社会场域模式,犹豫着3种模式是从社区的存在状态中

引申出来的,所以称为社区发展的存在模式。

第十一章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

一、课后习题(p235)

1、2、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中,皆包括数据库。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一、课后习题(p254)

1、营销“4Ps2、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3种形式。

3、第十三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

一、课后习题(p271)

1、种。

2、农业推广组织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法规方法、经济方法、激励方法和教育方法5种。

3、第十四章 农业推广人员

一、农业推广人员通常分为(p273):农业推广行政管理人员、农业推广督导人员、农业推广技术专家、农业推广指导员。

二、农业推广指导员(p276):是基层的农业推广人员,是直接开展各项农业推广活动,指导农村居民仓运营推广工作的专业推广人员。其工作职责:

1、协助当地政府制定农业政策与计划。

2、拟定各类推广计划。

3、向农民宣传政府的有关政策,并将农民的有关情况向政府报告。

4、协助地方建立农村社会组织,选择并培训义务指导员。

5、向上级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争取社会资源,以加强地方的农业推广活动。

6、与其他推广人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向上级机构或督导人员反映当地的问题,以调整农业推广方针与政策。

7、评估地方推广工作成果,并提出工作报告。

三、课后习题(p292)

1、根据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差异,通常将农业推广人员划分为4种类型。

25种。

第十五章 农业推广计划

一、课后习题(p317)

1、农业推广计划体系包括的32、种。

3、农业推广项目验收的方式一般有现场验收、会议验收和检测、审定验收3种。

4、种方式。

5、第十六章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一、课后习题(p336)

1、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作用主要有认可作用、决策作用、学习作用、强化责任作用和增强能力作用5个方面。

2、3、种。

4、第十七章 农业推广政策与法规

一、课后习题(p36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颁布时间是

2给。

3、美国有关合作农业推广工作管理体制的谅解备忘录规定,各州赠地学院同意建立一个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站。

第十八章 农业推广研究方法

一、课后习题(p385)

14个阶段。

第五篇:浅谈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 满足不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科技需求。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出发,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了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字:农业推广 现状 对策

农业推广,简单的说,就是促进农业人力素质的提升,以帮助农家,改善农业,并发展农村的工作。也是运作有关农业理念、知识、技术、资讯,并与运作对象互动,造成的传达、转移、扩散、共享的过程。农业推广不可或缺的形成要素,包括人、物、事三项。

若依据农业发展条例第三条第十八款的定义,农业推广指利用农业资源,应用传播、人力资源发展或行政服务等方式,提供农民终身教育机会,协助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地方产业之业务。

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入21 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但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 满足不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科技需求。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出发,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了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的对策。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 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但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 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 由于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处于政府直接领导之下, 行政倾向过强, 市场导向性差, 致使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成果转化率低。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40%, 转化成果普及率仅为30%, 远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35%~40%, 而发达国家已达70%~80%。科技成果能转化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潜在的市场需求, 但由于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固有观念的制约, 往往使得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从而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此外, 农业教育的主体应是农民, 但现有的正规农业教育体系产生更多的是“蒸发效应”, 使大批人才从农村脱颖而出, 离乡进城, 而成人教育和农民教育体系则缺乏长远规划及科学的培训计划, 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如“绿色证书”工程仅安排了由农业院校负责培训学员, 而政府对学员的后期培养和创业则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

推广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与推广体系的现代化不适应 首先, 推广人员的素质偏低。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参加培训的机会, 部分推广人员知识面狭窄, 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推广体系内部缺乏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 包括聘用制度、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以及个人工作计划、人员监督与考评等, 使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未能纳入推广工作的议事日程。其次, 推广人员及管理者的观念陈旧。推广人员普遍缺少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精神, 不熟悉市场, 信息不灵制约着许多推广活动, 工作上易受某种短期行为的驱使, 推广工作的重点频繁变动, 普遍存在只重项目设立而轻项目管理的现象。推广人员的上述状况显然与农技推广体系的现代化不适应。

首先, 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和国家设立的推广项目所给予的经费支持, 这种有限的经费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许多推广机构(尤其是县、乡2 级)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经费不足致使推广人员待遇极低, 与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相适应, 进而导致推广队伍不稳定乃至人员流失。尽管有些单位结合推广开展了各项经营服务活动, 但其收益多是杯水车薪, 于事无补。其次, 推广手段落后。由于经费不足, 基层推广站普遍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 缺少对农民进行有效培训的设施以及加强同外界取得联系的设备。推广中仍以传统的“ 一张嘴两张纸”为主, 缺少测试、化验设备, 许多问题因不能及时确诊而错过了解决时机。

然后农民素质偏低, 技术推广难普及。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 致使一些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弃耕外出打工, 向第二、三产业大批转移, 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明显偏低, 与接受农业科技所要求的水平相距较大, 成为农技推广的巨大障碍。多数农民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加大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农业新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能力有限, 承受不了市场因素与自然因素带来的双重风险。因而宁愿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获取稳定的低效益, 也不愿投入大笔资金并承担风险, 造成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滞后。

下面是对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提出的几点对策。

明确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目标 改革创新农业推广体系, 是为了使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 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创新的目标, 以便把握发展的方向。具体的创新目标应是: 建设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巩固健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 培育多元化的推广服务组织, 创新推广体制和机制, 逐步形成新型的国有和民办、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 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和完善中国现阶段的农业推广体系 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推广体系的主体, 担负着重要的农业推广工作, 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对于创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强化政府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 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社会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其次要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与机制[5]。“产学研”联合的模式, 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模式[6],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同步发展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必然趋势, 也是拓宽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职能范围的有效途径。要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部门协作的优势, 缩短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 加快科技信息的集成和传播速度, 使之成为我国政府推广体制的必要补充, 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他们的素质, 特别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在农民技术教育的形式上, 采取集中、分散、远程、间接、示范等多种形式, 实事求是, 讲究实效。在教育内容上, 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与市场结合, 要进行农业现代意识教育、技术常识教育、绿色证书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强化政府调控和政策、法律的保障。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离不开宏观调控, 而法律手段又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根据加入WTO 后农业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国家要尽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条款,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条例》, 指导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尽快制订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定, 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 使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下载农业推广学体系(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推广学体系(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农业推广体系的科技推广 能力(最终定稿)

    加强机构建设,确保职能有效履行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任务。进一步强化我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将我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的关键技术的引......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

    农业推广学

    1、 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 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

    农业推广

    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将力争到2020年,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使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这一科技兴农新目......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共5则)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 2.相对经济效果 3.农业创新传播 4.项目推广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 6.农业推广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 8.农业推广示范 9.农业......

    农业推广学试题(共5则)

    一、 选择填空。(每题2分,共30分) 1 农业推广学是A、伴随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演化而发展起来B、是西方工业化装备农业后产生的C、是现代农业的产物D、是社会学发展的分支 2......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共5篇)

    第一章 绪论 一、促进农业发展的三要素:①农业教育(培养人才)②农业研究(成果)③农业推广(效益)二、国外使用“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一词......

    国外农业推广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范文大全)

    国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农业发展实际,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本文在介绍了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概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