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县乡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研究
《农业现代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县乡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和创新研究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年级:10工业
学号:102261012008
姓名:李凯
成绩:
我国县乡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县乡两级农业推广体系在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不适应。鉴
此, 提出政府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为:“创新机构设置、理
顺管 理体制;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推广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 实现农民实现增收、国
家实现稳定发展,促进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文
章就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以期为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县、乡农业推广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创新,研究
一、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形成了“条块
共管,以块为主,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农业推广体制[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其条块分割,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脱节,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分离等体
制上的弊端日益突出。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在农技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上,机构
林立而力量分散,队伍庞大而人浮于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使财政难以负担,从
而直接威胁到推广体系的生存与发展。
(1.2)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从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看,仍
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考核推广机构工作的主要指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在人事管理上形成了论资排辈、终身制;在分
配方式上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在评价体制上形成了服务效果与服务对象的脱离(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不能参与对推广机构的评价),不能从制度上保障推
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不利于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创造性[2]。因此,现行农
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适应。
(1.3)推广队伍的结构及方式方法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目前我国县乡两级农业推广
机构比较普遍的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知识
老化等问题;在技术推广方式上比较普遍的沿用一般化的号召,工作不到位,难落
实,很多地方已无法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技术。
(1.4)推广服务功能与市场经济不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的国际竞
争日趋激烈。而现行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用的还是原始的推广手段,无法
及时地向农民提供信息,难以向农民传授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技术,致使我国的农产
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出口、流通受阻,农业的外向度难以扩张。(五)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落后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设施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购置或兴建的,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设的县级推广中
心,也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够、设施老化、设备过时而服务功能下降。因此,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由于以上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县、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被削弱或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国现行的推广
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1.5]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
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
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
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
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
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
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6.] 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
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
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
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3]。
[1.7] 个别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
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
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
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
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二、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与改革措施
[2.1]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
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是影响目前县乡农业推广机构稳定与发展的最重
要因素之一。为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下贯通、网络健全, 更好地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 必须创新机构设置,打破目前依附行政体制设
置的单一格局,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职能分工,理顺县、乡农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网络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1.1].县级设立农业综合机构。将县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水产等职能合并,组建县农业综合服务机构,下设:行政管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执法部门、经营服务等四个部门。四个部门中,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纳入公务员系
列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各县财政全额拨款,其服务设备及日
常服务纳入县财政预算;经营性综合服务部门属事业单位,但采取企业化管理,职
工的工资待遇等与经营的绩效挂钩,自收自支【4】。
[2.1.2.] 按经济区建立农业推广区域站。按经济区建农业推广区域站,实现事、企
分离和减员增效。分析造成目前乡镇级推广组织窘况的最根本原因是按行政区划
乡乡设站,导致技术力量分散,推广效果不高。改革的重点是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乡乡设站的格局,结合县农业结构调整,以县内经济发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特色骨干产品和重点小城镇为依托,重新设立农技推广区域站,以增大农业技术推
广站的规模,提高其服务能力。转变原各乡镇站的职能及人员身份,以达到优化队
伍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目的[5]。
(2.1.3)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行用人
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岗位目标
责任制,以岗定人。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
在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和当地政府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本单位职工共
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参与竞争上岗的人员可根据其工作性质职能进行多层
次、全面考核评价。再次,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分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
义,实行绩效挂钩,除基本工资外,其余部分按贡献大小业绩大小适当拉开档次。
[2.2]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
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的解决推
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2.3] 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久、稳定的推广下去,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
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
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中途夭折。另
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建立
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
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6】。
三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不但可以
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
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江平,康晓慧.美国农业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4433.[ 3 ]陈良玉,高启杰.优化农业推广模式发展农业推广事业[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76-8.[4] 胡传志.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2).[5] 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8,(2).【6] 张萍.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7,(02).《农业现代化》考核评分标准
第二篇:我国县乡两级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研究
题目
专业农业推广技术
学习中心台州农业学习中心
姓名徐杏林
指导教师 宋文坚
学号H8053082602
5作业提纲:
对椒江区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1(一)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适……………………………………1
(二)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1
(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结构及方式方法与市场经济不适应…………………1
(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2(五)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落后与市场经济不适应……………….2二、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与改革的基本思路............2三、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与改革的对策研究 ………………………….…..2(一)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2(二)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3(三)创新推广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3参考文献…………………………………………………………………………….4对椒江区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传播到农民手里,以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技推广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在资金、体系、职能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但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 ,随着台州市椒江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者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在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显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诸多不适应。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亟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
一、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推广的方式方法等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我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面对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技推广的实施。
(一)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现有的管理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形成了“条块共管,以块为主,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农业推广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条块分割,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脱节,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分离等体制上的弊端日益突出。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在农技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上,机构林立而力量分散,队伍庞大而人浮于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使财政难以负担,从而直接威胁到推广体系的生存与发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从我区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看,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地运行。考核推广机构工作的主要指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在人事管理上形成了论资排辈、终身制;在分配方式上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在评价体制上形成了服务效果与服务对象的脱离(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不能参与对推广机构的评价),不能从制度上保障推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不利于调动一线推广人员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适应。
(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结构及方式方法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我区农技推广人员中,中高学历的比例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0.7%,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29%,初级职称的人员比例高达60.3%。其中属财政全额预算的事业干部人数占总数的64%;属财政差额预算乡镇财政补足的事业干部人数占总数的25%;区财政解决养老保险和医疗统筹,工资福利列入自收自支的乡镇部分人员占
总数的11%。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中,年龄在51岁以上的占总数的32.2%,30及30岁以下的仅占8%。从队伍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充实农技推广队伍的后备人才,10年之后将可能出现青黄不接。全区农技推广人员
(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由于管理体制、财政等因素以及部分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区区、镇两级农业推广机构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等问题。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现行的区、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用的还是原始的推广手段,无法及时地向农民提供信息,难以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技术,致使我区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出口、流通受阻,农业的外向度难以扩张。
(五)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落后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是全区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全额预算主要是工资和公务费用,一般很少甚至没有推广项目经费的预算;二是缺乏稳定的推广经费渠道来源;三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农技人员的正常待遇得不到保障,如有的农技干部部分津贴不足,自收自支人员承担公益工作而没有财政补贴。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设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购置或兴建的,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设的区级推广中心,也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够、设施老化、设备过时而服务功能下降。现在乡这种种原因,大大挫伤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区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借鉴国内外经验,围绕“转变推广理念、明确职能定位、理顺政事关系”这一关键性问题, 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建立起以政府服务为主导,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辅助,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相结合,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层次并存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坚持以下四项原则:(1)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2)坚持局部创新与国家推广体系相衔接的原则;(3)坚持与当地生态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原则;(4)坚持稳定、灵活、高效相兼顾的原则。在全区提出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为:“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推广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
三、我区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与改革的具体对策研究
(一)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
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是影响目前我区农业推广机构稳定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下贯通、网络健全, 更好地发挥我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 必须创新机构设置,打破目前依附行政体制设置的单一格局,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职分工,理顺农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网络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区级设立农业综合机构。将区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水产等职能合并,组建区农业综合服务机构,下设:行政管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执法部门、经营服务等四个部门。四个部门中,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纳入公务员系列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各区财政全额拨款,其服务设备及日常服务纳入区财政预算;经营性综合服务部门属事业单位,但采取企业化管理,职工的工资待遇等与经营的绩效挂钩,自收自支。我区农林局属下的各个部门在这两年职能合并后,分工明确,各司其能,已初见成效。
2.按经济区建立农业推广区域站。按经济区建农业推广区域站,实现事、企分离和减员增效。分析造成目前镇级推广组织窘况的最根本原因是按行政区划乡乡设站,导致技术力量分散,推广效果不高。改革的重点是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村年设站的格局,结合区农业结构调整,以区内经济发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特色骨干产品和重点小城镇为依托,重新设立农技推广区域站,以增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规模,提高其服务能力。转变原各乡镇站的职能及人员身份,以达到优化队伍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目的。建立竞争流动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我区农技管理站在下属的各个街道设立一名农技指导员,他们驻村展开工作,下到田头,帮助当地农民及时解决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传授和传达先进的农业技术及信息,并做好反馈工作
(二)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竞争上岗,破除终身制。首先,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等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岗定人。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当地政府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本单位职工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参与竞争上岗的人员可根据其工作性质职能进行多层次、全面考核评价。再次,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分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实行绩效挂钩,除基本工资外,其余部分按贡献大小业绩大小适当拉开档次。实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员培训,完善农技推广人员聘后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进人的程序和做法,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安排人员,切实把好进人关。
(三)创新推广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
首先,要转变观念。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要求,建立以农技指导员为骨干的新型农技推广责任体系,将以“技术”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观念转变为以“人”为主的“农业推广”观念,农业推广职责除了技术的传输外,还应肩负起培养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的重
任。其次,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自身的行业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搞好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公益性的服务。再次,改善和提高服务手段,加快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重点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后,拓宽服务领域。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多元化的需要,农业推广机构必须大力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由提供单项的技术指导服务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教育培训、决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延伸,由大宗农作物的技术指导服务向农、林、牧、副、渔、种、养、加、运、销等各个方面技术指导服务延伸,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全程服务延伸。做到产前引导农民调整,产中指导农民生产,产后帮助农民销售,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对外合作关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广体制。我区积极改革农技推广方法,建立了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农民提供服务。例如,全区推广的“农民信箱”,实行了市、区、镇三级联网,农民可以上网直接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的精神,执行并落实《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强对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领导,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区、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积极培植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 1 ]江平,康晓慧.美国农业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4): 4433.[ 3 ]陈良玉,高启杰.优化农业推广模式发展农业推广事业[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4): 76-8.[ 4 ]聂闯1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J ]1世界农业, 2000,(1)
[5 ]刘月仙1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其创新服务对策[ J ]1农业网络信
息, 2004,(12)
第三篇: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推广现状及改革思路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推广现状及改革思路
摘要 阐述了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农业推广的改革创新思路。
关键词 农业推广;特点;现状;问题;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17-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features and issues during promotion of agriculture,and offered reform and innowation idea on how to promote agriculture according to ou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motion;features;status;issues;reform ideas
目前,我国正从农业大国向农业经济强国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研究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应措施,才是有效提高农业推广的实效[1-2]。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可以分为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2种类型。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通过改良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其主要形式表现在农业技术指导方面。而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使教育推广对象获得必要的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农业推广工作对推动农村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3]。我国农业推广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现实的农业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农业技术推广要运用一定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推广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大致分为以下3种。
2.1 大众传播法
其具有权威性、时效性,主要是通过文字纸质印刷品媒介和视听媒介传播,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其高速度、大容量、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突显出来并迅速成为传播的主力。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及时向农民宣传最新的农业政策法规,发布农产品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等信息,以便他们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他们介绍新技术,推广新产品,最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2 集体指导法
其具有推广效率高、方便双方沟通互动及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解决问题的特点。集体指导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小组讨论、示范、培训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面对面地互相交流和学习,并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优越性的现场展示和介绍,吸引和鼓励农民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接纳和采用。
2.3 个别指导法
其具有针对性强、沟通双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真实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但信息的发送量有限,而且成本高、工作效率比较低。它的主要形式有农户访问、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机构与人员同推广对象进行沟通,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做法,目前根据我国推广农业推广实践来看,以下几种方式比较常见。
3.1 项目推广
项目推广就是项目计划型的农业推广方式,是相关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推广实行传递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政府根据各级农业及国民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给以支持,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技术生产中去,来实现政府的农业计划目标。它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其运行特征表现为无偿性。
3.2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配套的综合服务,采取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过去推广与物资供应脱节的状况,又为农业推广取得一定效果提供了物资保证。
3.3 技术承包
技术承包是推广单位、人员与相关单位或农民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的承包合同,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方式主要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定产定酬技术承包、联效联质技术承包、专项技术劳务承包、集团承包等。
3.4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就是指农民具有自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素质和购买新技术的意愿,在推广人员的中介和协助下,向技术发明人购买新技术。
3.5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是指运用科研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并且将这些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或对现有产品、工艺及技术等进行改进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3.6 企业加农户
企业加农户是指相关企业直接与农户建立联系,为其提供公司的新产品、新农药等,并派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3.7 民间组织加农户
民间组织加农户是农民根据需要自发联合起来,成立合作协会等,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中央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比起国外农业推广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管理体制不健全
机构设置的原因导致农业推广部门受行政干预的影响较大,系统内的管理弱化,只能在业务上进行指导,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权,发挥的效果也有限。
4.2 农业推广队伍存在各种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和知识结构单一,人才结构比例失调,缺乏综合性推广人员,无法适应目前农村、农业的发展需要。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存在年龄老化的情况。三是由于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也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四是农业推广人员缺少培训机会,通常每年只有1次,而且存在培训较为随意,缺乏规范性。
4.3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短缺
乡站缺乏基本设施,不能满足农户自主经营后的多样化要求;“三定”工资、福利不能落实导致推广人员难以安心本职工作等等原因使得推广的效果不明显。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途径
5.1 改革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
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也在中央会议上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优先保证农业支出,要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强化国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农业技术创新等农业推广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质保障[4]。
5.2 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
要想加快农业发展,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就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可以调动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农业推广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尤其是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导模式[5]。
5.3 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推广人员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创新型、实用性技术的要求,因此对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要不断加强,全面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从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6]。结语
总之,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具作用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要面对各种挑战,挑战主要是来自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及国家整体的改革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不断更新农业推广理念,改进农业推广体制,加强农业推广的教育,才能适应当今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四化”同步。参考文献
[1] 赵振华.浅谈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233.[2] 关松涛.试论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2(8):188
[3] 谢玲英.地方农林高校面向区域“三农”科技服务平台研建[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4] 高启杰.对如何认识和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7):49-51.[5] 张世忠.浅谈中原新型农业现代化推广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2014(7):51-52.[6] 高启杰.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学的理论体系[J].古今农业,2014(12):19-25.
第四篇: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斌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义,科学地分析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4—0067—02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
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
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学、王玉林、李华臣:开发有机农业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J],垦殖与稻作,2006(2).[2]吴大付、李东方、刘大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
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2).[3]李祥云、王瑞英、宋朝玉等:
第五篇: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创新同样重要,尤其是面对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对生产贡献率不高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更加重要。根据国家实施 “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及 “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和方向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认清现状,查找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一、我国农业推广概述: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1]。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沿海和城郊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已十分迫切。因此,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农业科技推广无论是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都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事业。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2)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4]。
(4)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面临问题与困难:
(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
(2)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首先,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学历 1 [5][3][2]
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其次,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第三,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对农民缺乏足够的权威感。
(3)面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业产量与品质、农民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更为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进入农业新阶段,尤其是加入WTO,将意味着国内农产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高和品质差,不仅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可能在国内市场也要受冲击。农业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农民增产与增收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机制、技术上都面临挑战。
(4)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发展缓慢:随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会更为突出。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差,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和贡献都较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如何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也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任务和难题[8]。
(5)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差,高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
(6)信息传播媒介的欠缺导致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受到制约。
三、对策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的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今天初出台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农业问题,这足以看出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
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键要靠科技,要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源泉,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科技成果尽快推广出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9][7][6]。过去的实践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更好发挥作用和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外部环境和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保证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
需要制定由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定,并与相 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逐步使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
一要对丰收计划等国家重大推广计划项目要继续组织实施并加大支持强度,使各类 项目的资助强度有明显提高[11]。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 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要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 结构。
(三)强推广体系建设,更新观念和鼓励创新:
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一站两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四)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训,实行农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一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广播学校作用,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组织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之间的相互观摩、交流。二要培训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三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发农民智力,培养一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12]。
(五)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13]。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
(六)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14]。
(七)提高农民素质,以妇女作为重要目标群体等措施[15]。
农业推广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农业推广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农业推广,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使农业推广深入广大基层,充分发挥其功能[16]。
参考文献:
1、刘信,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农业科技管理,2001(6)
2、《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管理世界, 2004(5)
3、朱立军, 关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几点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陈良玉, 高启杰,优化农业推广模式发展农业推广事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4)
5、王明文,蔡长霞.新时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构建 农业与技术, 2004(3)
6、蒋和平, 孙炜琳.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 2005(3)
7、孙东升,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探讨.经济研究参考, 2003(43)
8、于延申,齐心, 朱晓天, 陶立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现状成因及采取对策.吉林蔬菜, 2003(1)
9、高翔,胡俊鹏,张俊杰.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
(6)
10、王移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文化素质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6)
11、舒利敏,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农村经济,2004(6)
12、刘国瑜,张永竹,章东林.我国当前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南京农专学报,2001(3)
13、兴连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及措施.农业科技管理, 2005(2)
14、赵丽华,王志清.立足现状和问题谈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5、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中国农村经济, 2005(2)
16、王祖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史现状与思路.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