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时间:2019-05-12 19:0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第一篇: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勇于探索 开拓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同志们:

这次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两年来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受总局党组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我国税务机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改革,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2004年,总局为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在征管模式中增加了“强化管理”的内容,制定并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纳税评估办法,明确了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作用。2008年,总局机关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开始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2009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新思路。在基层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召开东部和中西部片会,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按照肖捷局长在2009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2010年,在总结各地探索试 点经验的基础上,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非总局指定试点单位可根据指导意见自行试点。2010年总局年中会将建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新格局写进规划纲要。肖捷局长在2010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将“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总局成立了由钱冠林副局长担任组长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审核了安徽省国税局上报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总局还印发了《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研究起草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修订稿)。

各地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总局指定的8个试点单位以及江苏地税、河北国税等非指定试点单位都按照总局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促进税法遵从、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先进管理理念,统一系统上下的思想。全国税务系统省级国地税单位中,普遍成立了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富有成效地进行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安徽国税从转变领导机关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抓起,在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在深刻理解和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 基础上,要求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做实省局、做精市局、做专县局。安徽地税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重点开展纳税评估,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流程和机制。江苏国税针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特点,首先从转变省局机关的税源管理理念做起,建立了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团队,全面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江苏地税召开全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推进会议,总结试点经验,分析矛盾、问题,研究总体思路,在无锡、南通等五市试点的基础上,部署在全省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青岛国税将“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有利于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作为实践和检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在全系统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广东国税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事项探索了税源分类分级管理的多种模式,编制了重点行业的风险管理指引,进行了电子档案、知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试点。辽宁国税积极开展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构建了以风险为导向、以风险分析为核心、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的风险分析预警、应对反馈机制。

(二)完善征管流程,突出纳税评估

各地按照先进管理理念,完善征管程序,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强化纳税评估。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为抓手,有效提高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安徽国税开展了行业“建模找点”工作,在33个重点行业建立了评估模型,找准了行业的涉税风险及管理薄弱环节,增强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江苏国税将纳税人依申请的调查审批事项简化、前臵到办税服务厅,强化税源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职能。江苏地 税印发了《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围绕风险识别、排序、应对等环节,进一步优化征管业务流程。福建地税通过数据分析工作机构,对征管数据进行集约式专业化处理,强化纳税评估的初步审核。河南国税按照纳税评估的主要环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各层级、各部门间有序的信息传导、业务互动。河北国税调整省、市、县局机构职能,成立征管风险分析监控指挥中心,明确数据分析、风险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任务分配下达、征管质量监控职能。

(三)科学分类税源,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各地将科学分类税源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科学确定纳税人的分类,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征管资源配臵,调整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职责。安徽国税按照规模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和特殊事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重新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青岛国税根据税源分类管理的需要,在基层局重点推行了“集中办理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集中审批核查、集中户籍管理、集中评估重点税源、集中按行业与特定业务评估一般税源、集中风险分析应对”等办法,以集约化推进专业化。广东地税在区县范围内打破属地管理,分设重点和一般税源管理局,对重点税源实行跨区域集中式的专业化管理;对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税管员由管户转为管事。山东地税根据城乡、行业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税源分类的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规模、分行业或两者适当组合的税源分类方式。江苏地税下发了《关于市、县地税局派出机构设臵及职责配臵的意见》,合理设臵征收服务、风险评估、基础管理、税务稽查等专业化管理机构;税源管理实现从单兵管户到团队管事的转变。上海税务局设立专业纳税评估分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和反避税工作,并为全市纳税评估提供风险分析预警。陕西地税将各级直属分局转变为重点税源分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分局和行业管理分局。

(四)加强信息化支撑,完善运行机制

各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中,认真落实信息管税工作思路,强化信息化对专业化的支撑,许多单位结合当地税源管理实际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试点运行了网络发票系统;并建立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了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安徽国税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改革传统税源管理方式的手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建立统一的税收数据仓库,搭建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管理”的转换,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江苏国税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开发并运用一体化税源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特征指标390多个,在省级实现风险信息自动生成、按户归集、自动排序和应对任务统一下达,在地市级集中优秀人才形成团队实施风险应对。山东国税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依托税收预警评估系统,建立了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湖北国税积极落实信息管税,开发应用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综合征管软件基础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发布,探索建立多方式、多途径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共享机制。陕西国税创新与外部门的合作方式,由电信运营商承担网络发票纳税人 开票系统开发及运维支持,免费供纳税人使用,国税部门获取网络发票信息加强税源管理。山东青岛、东营市地税依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地籍信息进行比对,全面掌控了本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源,实现了土地 “无缝隙”、“全覆盖”管理,形成了“以地控税”的创新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浙江、上海、宁波等四地国、地税局围绕强化税源监控、实施信息管税,初步建立了跨区域国地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联动机制,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加强非正常户异地协作等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各单位通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普遍树立和贯彻了先进管理理念,大胆探索了专业化、信息化税源管理方式,强化了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风险管理,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培养和锻炼了专业化人才和队伍,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单位党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广大税务干部勇于探索、团结拼搏的结果;工作在税收征管科技一线的税务干部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广大税务干部尤其是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税源专业化管理还处于试点阶段,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统一。少数单位对促进遵从、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先进管理理念宣传、教育不够,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方向、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尚未形成共识。二是试点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地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进展不一,各试点单位在认识、目标、组织、方式、方法、进展等方面差异较大,可供全国推广的相对成熟的运行模式尚在探索中。三是信息管税落实不够到位。税收征管数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仍存在问题;第三方信息获取明显不足;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深度不够,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系统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四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机构职责交叉,多头下达税源管理任务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跨区域经营、总分机构模式的企业集团尚未找到有效的税源管理方法;征管资源配臵方式不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税收管理员职责亟待改革完善;纳税评估程序不够规范,在部分地区存在税收检查过多过滥的现象;征管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基层、纳税人程序性负担仍然较重;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亟需建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扎实做好税源管理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在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思路,积极应对,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一)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形势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和服务。在税收征管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重点体现为对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收征管领域落实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具体体现。税务机关必须适应纳税人规模数量、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序,进一步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重视纳税人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实施税源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优化服务,公正执法,公平税负,促进遵从,进而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服务。

(二)深刻认识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速度跨地区、跨国界扩张转移,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快速发展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数量、组织结构、经营与核算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2001年我国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为1500多万;2010年为2600多万,增加了1100万,增长达75%,年均增长率为5.8%;其中企业户数939万,个体经营户数1635万。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经济主体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税源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企业核算和税务处理日趋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税收筹划、避税手段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变化,税务干部的数量10年来基本持平,2010年全国税务干部为75.5万人,仅比2001年增长1.07%;基层一线征管人数共计46万,其中税收管理员27.7万,占总人数的37%;全国人均管户接近100户,有些地区甚至超过1000户;部分税务干部素质难以 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经济的跨国化与税收管理的属国化、经济活动的跨区域化与税源管理的属地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三)深刻认识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影响。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发展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电子交易和电子商务不断增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传统的人海战术、以票控税等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一方面,税收征管数据已逐步实现省局、总局集中,信息技术也提供了高效处理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员仍依靠个体、手工等传统方式实施税源管理,信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创新税源管理方法提供了机遇。

(四)深刻认识国际税收管理大趋势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随着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理念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实践运用,许多发达国家将上述理念引入税收管理,普遍将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使命和目标;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并探索由事后风险管理向事前风险管理发展;将纳税评估纳入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并作为税源管理、促进遵从的重要手段;建立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法律制度,并建设现代化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建立按纳税人类型设臵、适应风险管理的组织 机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国际税收征管理念、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国际税收征管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今年年初,肖捷局长在第4次局长办公会听取征管科技司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汇报时指出: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的理念、方式等都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纳税人需求、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续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实践,认真总结有关省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要围绕税收征管程序和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梳理出若干专题,结合“十二五”税收规划,研究提出新征管制度安排的具体意见,为建立新的征管模式做好前期准备。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这个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奠定基础。

正确理解这一总体思路,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税收征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税法遵从。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一根本目标。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创新理念、制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臵,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促进税法遵从。要促进税法遵从,税务机关不可能把征管资源平均用于每个纳税人,只能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高的纳税人和领域,对不同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为此,必须按照制定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绩效评价等流程实施风险管理。

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贯彻到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就要重点做好纳税评估工作。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核评价,是税源管理的主要行政行为,也是税务稽查的重要基础,当前又是税源管理的“短板”,必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

要使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按规模、行业、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将税源管理职责在税务机关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配,以提高管理质效。

实施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必须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跨区域化的发展,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要推进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就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信息管税。

要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有效运行,还必须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配臵,健全纵横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

三、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施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风险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等环节。过去,税源管理质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源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承担。这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在税务登记、受理申报、税款入库级次等属地管理不变的前提下,从总局到县局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承担税源管理的职责。尤其是总局和省局要在做好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的同时,下功夫搞好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统一下达、本级应对任务的实施和绩效考核;还要结合风险管理实际,对各层级、各部门现有税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调整,以指导和推动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一是调整、明确风险信息采集部门职责。总局和省局应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制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管理的规划、制度以及采集的口径、标准及规程,并推动第三方信息的获取;市以下应由办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采集纳税人基础信息,风险应对部门在实施应对工作中采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和相应的第三方信息。二是调整、明确风险分析监控部门职责。总局、省局的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对涉税信息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由征管科技部门按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统一归集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等级排序,统一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并进行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市以下要明确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或设臵风险监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汇总、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三是调整、明确风 险应对部门职责。总局、省局的大企业、反避税管理部门和稽查局直接负责本级所辖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任务;市以下由税源管理、大企业管理、稽查等部门分别承担风险应对任务;针对当前纳税评估这一“短板”,应将税源管理部门现在主要承担的调查审批、催报催缴和税收预测等日常事务管理职能,调整为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和特定业务等类型进行专业化纳税评估。

要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化管理。大企业管理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针对大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经营,行业跨度大,内部结构和财务核算体系复杂等特点,按照属地入库、统一管理的原则,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应按照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实施。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实施行业、特定类型等差别化管理。针对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税源分散,经营不稳定,账簿不健全等特点,按照有利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收定额管理,推进协税护税。针对非居民管理税源分散、流动性强、较难控管等特点,重点关注跨国交易量大、对外支付多、跨国集团重组活跃的企业,将居民管理和非居民管理相结合,提高非居民税收遵从管理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管理。

(二)规范征管程序,突出纳税评估的重要作用

税收征管法第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纳税评估既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通行做法。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其涵盖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部分风险应对任务,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虽然试行多年,但纳税评估仍是当前税源管理的“短板”,作为一个重要征管程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纳税评估办法,这次也发给大家征求意见。

纳税评估的主要程序包括初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等环节。初步审核,主要是税务机关采取人机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纳税人纳税申报的风险点,按户归集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包括对未发现风险的纳税人,终止评估;对低风险的纳税人,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方式督促其修正申报;对较高风险的纳税人确定为案头审核对象向下一环节移送。因征管信息主要集中在省局和总局,对重点税源的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等初步审核工作主要应由省局、总局实施,但不能代替市局以下对所辖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初步审核工作。案头审核,主要是对初步审核转来的纳税人,运用相关的涉税信息分析纳税申报中的疑点,采取通讯调查或者约谈等方式予以核实处理。包括对未发现纳税人有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终止评估;纳税人认可存在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作出补缴税款或补充申报处理;发现纳税人有疑点且无法排除的,转入实地核查。实地核查,主要是对案头审核转来的纳税人,采取税务检查的手段作出核实处理。包括未发现纳税人有不缴、少缴税款问题的,终止评估;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税务处理;发现纳税人有偷、逃、骗、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移交税务稽查部门依法处理。

为了保证税源管理部门有足够的力量加强纳税评估,可将调查审批等纳税人依申请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依法将调查审批、政策调研、报表填报、催报催缴、税收预测、个体定税等日常管理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的后台;税源管理部门则应把主要精力用于纳税评估的案头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并处理好纳税评估与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和法律救济等征管环节的关系。

(三)强化信息管税,为专业化管理提供支撑 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努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级要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应用等工作。要健全数据管理标准,必须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加快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要强化数据管理意识,克服消极等待的观念,积极主动地采集第三方信息;通过数据的深入应用,及时发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税收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要举全国税务系统之力,做好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制定;要逐步建立全国税务系统统一的不良记录纳税人信息查询库,收录欠税欠票走逃户、受到税收 行政处罚、欠税、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等不良记录的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要完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逐步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在各省国、地税局进行网络发票试点的基础上,要完善网络发票业务和技术标准方案,扩大试点范围,深化网络发票数据的采集、应用,做好与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发票项目的衔接。要认真落实肖局长 “绝不能让新的信息系统去适应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而要使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适应新的信息系统” 的指示,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这次会议还印发了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制定规划,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四)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划片管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为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所替代,必然会引起现有税源管理流程、方法、分工的重大变化,必然会涉及征管资源的重新配臵。各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在现有机构框架下,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调整、优化机构职责和人员岗责;确需调整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的,要以审慎原则,按程序报批。总局提出,要在抓好现有8个省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安徽、江苏省国税局、江苏省地税局以及青岛市国税局,实施不同模式的试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结构和信息化支撑等状况,按照上述要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

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要建立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专家团队,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 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评估师队伍,提高评估质量。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并根据能力标准和工作业绩,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努力打造一支紧跟国际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精通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五)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运行机制

总局将根据税收征管内外部形势、任务的变化,加快征管法的修订,为完善征管程序、规范纳税评估、获取第三方信息等提供法律支撑;同时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进一步修订完善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税务登记以及征管数据管理等配套制度。

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要在税务系统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要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彻底改变多头下达调查审批、报表填报、政策调研、纳税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状况,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办税负担。各地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

各地要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方式和指标,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取代征管“六率”考核。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税收风险评估和税收流失率测算模型,从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等方面完善征管质量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税收诚信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税法遵从度和征管质量方式,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推行。

四、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下功夫抓好工作落实。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意义深远。各级税务机关务必高度重视,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加强领导。各级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税务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力的重新调整和划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革命,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全系统形成共识;要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保持队伍思想稳定。要制定本地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职责。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效。

(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不竭的动力。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东中西部、城市、农村税源状况差异较大,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总局确定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努力创新管理方法;试点工作中,国税、地税要加强协同,以利对纳 18 税人的服务和管理;要及时总结、交流试点经验,指导基层工作的开展。

(三)稳妥推进,务求实效。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目前正处在推进试点阶段。各地应坚持先试点、经审批、再推广的原则,有计划、有准备地搞好试点工作,切忌一哄而上,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必然涉及整个征管模式的变革。总局党组确定,明年年中全国税务局长会议重点研究税收征管工作,并已部署从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实施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分若干专题开展调研。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内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实际上就是创新征管模式的前提和突破口。希望大家扎实搞好试点,创造新鲜经验,为完善征管模式做出努力。

同志们,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按照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实现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

专业化管理

——在全国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征求意见稿 2011年6月23日)同志们:

这次全国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两年来的全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分析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新时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下面,受总局党组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税收征管模式的探索回顾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征、管、查两分离或三分离的征管改革,其目的主要是建立内部制约机制和加强廉政建设。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2004年,总局为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增加了“强化管理”的内容,其内涵主要是为了加强税源管理,建立了纳税评估和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了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作用和基础地位,形成了现行的“34字”征管模式。2008年,总局党组为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成立了纳税服务、征管科技和大企业管理等部门,形成了税种、征管环节、纳税人类型并存的机构设置格局,为探索建立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奠定了一定基础。2009年,在全面总结我国征管改革实践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又确定了“信息管税”的征管新思路,提出了建立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在税源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深化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探索新的征管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税收征管工作步入依托“信息管税”、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加强税源管理的发展新阶段。2010年,总局开始部署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各地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明确了试点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试点的具体实施要求。为做好税源专业化试点工作和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我们进行了业务变革和制度创新的8个专题的研究,为借鉴国外经验,组织翻译了6个国家的征管制度,字数达260多万字,同时研究借鉴了其他多个国家特别是和我们情况相近的国家地区的做法,提出了征管法修订稿。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征管新格局写进了总局“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纲要。就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创新征管模式问题,多次召开局长专题会议和局长办公会,并在总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专门就新征管模式进行了研讨。肖局长指示要鼓励各地大胆地试点,并确定了2012年总局中间会的主题为确定新征管模式。今年年初,总局又研究起草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办法等。一年多来,经过各级税务机关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领导,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2009年,按照总局肖捷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指示要求,总局确定在上海国税、江苏国税、安徽国税、河南国税、广东国税、青岛国税和广东地税、山东地税等8个单位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其他单位自行参照试行,对信息管税思路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总局成立了由宋兰副局长担任组长的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推进了信息管税的实施。2010年,总局成立了由钱冠林副局长担任组长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保障。各地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也高度重视,全国税务系统70个省级国地税单位绝大多数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各业务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

(二)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突破 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按照总局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分级分类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税和流程再造等方面做了积极、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安徽国税积极探索省、市、县局税源管理实体化。省局负责直接对跨市区经营大企业的税源管理,市、县级打破属地界限,按纳税人规模设置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组建风险监控分析专业团队,选择33个重点行业(占总税款的65%左右),以省局为主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对省局监控的4700户大企业统一进行分析评估。上海国税以规模和行业为分级分类管理标准,调整直属二分局为纳税评估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局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反避税工作。江苏国税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开发并运用一体化税源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特征指标393个,在省级实现风险信息自动生成、按户归集、自动排序和应对任务统一下达,在地市级采取集中优秀人才形成团队实施风险应对;将税源管理分为基础管理和专业化管理,基础管理是将纳税人依申请及调查审批事项集中在办税服务厅处理;专业化管理是将纳税评估事项由税源管理局负责。河南国税按规模、行业和风险程度的具体标准,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型税源,重点税源实行“集中+属地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分行业管理,小型税源实行“分片+委托”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县(市、区)局机关一线化,将12项主要税源管理事项职责上收至县局机关。广东国税将省局机关、8个市局和12个区局确定为试点单位。全省共确定了6种集中管理模式,按照行业和专属类别选择44个重点分类编制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青岛国税实行“五个集中”:即集中管理重点税源、集中按行业管理中小税源、集中进行审批核查、集中开展分析评估、集中实施日常检查,夯实税基,推行风险管理。广东地税在区县范围内打破属地管理,分设重点和一般税源管理局,重点税源管理局对重点税源实行跨区域集中式的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管理局对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税管员由管户转为管事。山东地税采取“内分”或“外 分”方式科学调整基层征管机构,区分城乡、区别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税源规模的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规模、分行业或两者适当组合的管理方式。河北国税全面调整省、市、县(市、区)局机构职能,成立分析监控指挥中心,突出征管质量监控、征管数据分析、征管风险等级识别、排序和风险应对建议及任务分配下达职能。江苏地税以涉税信息的加工分析为主要内容,设置专业风险评估机构,组建风险应对专业部门或团队。将税源管理事务分解为流程节点,不同的税收管理员负责不同的流程节点,税收管理员从管户转变为管某类具体事务。总之,全国各试点以及非试点单位都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他们的做法为下一步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三)总结经验,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形成共识

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过程中,各地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做法,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基本形成共识。要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以促进纳税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战略目标。必须树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税务机关通过优化纳税服务、公正规范执法,促进税法遵从的理念,并据此制定征管战略目标和规划,具体征管目标就是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二是必须实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和方法。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理念,设计征管信息管理流程,要将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降低税收流失风险。并将宣传辅导、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作为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三是必须转变征管方式,实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四是必须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要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 段。五是必须按照专业化的管理要求配置征管资源。现有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进行机构或职责的调整,实现征管资源上的保障。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和广大纳税人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勇于探索、团结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工作在税收征管科技一线的税务干部不辞劳苦、无私奉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汗水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关心支持税收工作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广大纳税人和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行征管模式明确以纳税人自行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初步厘清了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重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税收工作的支撑作用,推进了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进程;强调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收缩了基层管理机构,规范了征管业务流程,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补充“强化管理”,配套实施新的税管员制度和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总体上看基本适应前一时期经济、政治、社会形势和税收征管的需要,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与新的形势任务和中央要求相对照,当前税收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集中表现在:一是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尚未形成共识,仅仅以完成收入任务作为衡量征管工作好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防范税收风险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相对弱化,风险应对准确度不高,纳税评估工作不规范、专业化程度较低。三是税收管理员“划片管户、各事统管”的属地化管户制度已不能适应纳税群体日益增长、经营方式日渐复杂的需要,难以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管理到位。税收管理员过多地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如191项调查审批、153项报表填报、催报催缴、税收预测等),真正用于评估等税源管理方面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利于从机制上消除“吃拿卡要报”现象。四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税收征管的法律制度体系亟待创新。五是数据资源整合度和应用 度不高,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难以形成共享。六是征管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应对高风险的机制和专业化人才。七是税收征管方式、组织机构还不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一些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相互交叉,工作效率较低。八是纳税评估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执行中也存与稽查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 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扎实做好税收征管各项工作,努力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在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收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思路,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一)深刻认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形势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税务部门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转变税收管理方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反映在税收征管领域要求税务机关优化服务、公正执法、促进税法遵从,进而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体系,规范完善征管程序,明确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理顺征纳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速度跨国界扩张转移,税源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新的避税手段不断出现,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日趋激烈,亟需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提高国际税收管理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二)深刻认识税源管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税收集中度较高,经济主体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行属地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与新的税源管理状况不相适应。2001年我国纳税登记户数1500.5万户,2010年2622.2万户,较之十年前增加了1122万户,增长75%,年均增长率为5.8%,增长幅度明显;2001年全国税务干部74.7万人,到2010年为75.5万人,仅增长1.07%。2010年纳税户数中企业户数939.4万户,个体经营户数1635.2万户。据不完全统计,跨国、省经营以总分机构形式组成的企业集团已超过9.3万户。2010年,全国税务干部人数为75.5万人,其中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数共计46万,占税务干部总人数的61%,包括税收管理员27.7万人(占总人数36.4%)、办税服务厅人数9.7万人(占总人数12.8%)、稽查人员8.6万人(占总人数11.4%),从事其他工作的29.5万人,占总人数的39%。税收征管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

(三)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考验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虚拟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等发展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税务部门,征管信息数据的集中,更是直接影响着税收管理方式,既对税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其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四)深刻认识国际税收征管大趋势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近年来,不少先进国家和地区对税源管理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比如发达国家普遍将促进纳税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根本任务和目标;OECD国家税务机关普遍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在税收风险管理方法、流程方面达成了共识;绝大部分国家普遍制定了针对涉税信息的法律制度,为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提供法律支撑;部分西方国家实行税源分类 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税源,设立专门的税源监控机构;建立了以纳税评估为重点的税收监管程序制度;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建立了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等等。国际税收征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求我们把握国际税收征管发展大趋势,学习和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各级税务机关领导干部要善于用发展的世界观来指导创新的方法论,现代科学材料概括出了系统发展的世界观,展现出了反映新时代的“创新”的方法论,创新论的经济学家熊比特说: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即新的生产功能的建立。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各级税务机关领导干部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要站在时代前列,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带领全体干部不断开创税收征管发展新局面。

今年年初,肖局长就创新税收征管模式指出: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的理念、方式等都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纳税人需求、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续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实践,认真总结有关省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要围绕税收征管程序和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梳理出若干专题,结合“十二五”税收规划,研究提出新征管制度安排的具体意见,为建立新的征管模式做好前期准备。按照总局领导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前提,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依托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优化服务,加强评估,集约稽查,依法征收”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前提,就是明确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的主体地位,税务机关的职责是优化服务、公正执法,将大量本应由纳税人承担、现由税务机关承担的调查审批事项还责于纳税人,进一步划清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目的是逐步转变以收入论英雄、以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理念,进一步树立优化服务、公正执法、促进遵从、依法征收的理念。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和领域,通过对不同风险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实现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托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各级税务机关在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和特定业务等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将风险管理的相关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逐步实现对大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充分运用先进、成熟的信息化手段支撑税收征管,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抓好征管数据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并完善相应的机构、体制和机制。优化服务,强调要将优化服务贯穿于新模式的全过程。除做好日常的各项纳税服务工作外,重点从制度上调整和规范办税服务与管理职能,实现“腾笼换鸟”。将纳税人依申请的各项服务和管理等事项以及目前由税收管理员担负的调查审批、催报催缴、税收预测等职能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厅统一办理,使税收管理团队和人员腾出精力和时间,主要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同时,在整个税收征管程序中,还应充分体现以”纳税人为中心“,切实做好行政复议、诉讼、纳税人权益保护等工作,依法推进税务代理等中介服务。加强评估,强调将纳税评估作为税务征管业务的核心。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受理纳税申报后,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集约稽查,指相对集中稽查资源和案件管理层级,重拳出击,保持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威慑。依法征收,征管模式的总括,宏观上是指税务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赋予的税款征收权;微观上是指评估和稽查后的调账、查补、滞纳金、罚款等后续处理及依法实施的强制征收行为。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构成了新征管模式的主体内容。要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和深化,新征管模式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三、以信息管税为依托 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明年总局年中会前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审核评估纳税人申报合法性、真实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整合资源,调整职能,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这个思路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奠定基础。具体工作措施就是要在税源分类、职责分工、征管流程、运行机制、纳税评估、信息管税、资源配置、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征管制度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实施税源科学分类

分类管理是指按照纳税人的规模、行业、公司法律结构、存续时间、主要申报税种、特定的交易形态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专业化管理。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模+行业”的原则,探索和实施税源的科学分类管理。大企业分类管理。根据大企业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经营,内部结构复杂,行业跨度大、财务核算体系比较健全、税收筹划能力强等特点,把握大企业税收征管的规律性,在税收征管程序主要环节,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形成符合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规律的方法体系。中小企业分类管理。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在税收征管主要流程环节,按照行业、特定风险类型等分类,实施批量管理。特殊事项分类管理。以跨国交易申报信息、财务信息、第三方信息及成功管理案例信息为基础,构建跨国交易基础数据库,分析、识别各类避税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依托信息化手段,准确发现高风险纳税人。突出转让定价调查、预约定价谈签、情报交换等国际税收管理手段,提高跨国税源风险专业化应对水平。针对非居民管理 税源分散、流动性强、较难控管等特点,重点关注跨国交易量大、对外支付多、跨国集团重组活跃的企业,将居民管理和非居民管理相结合,提高非居民税收遵从管理水平。税种分类管理。税种管理由政策管理向税种遵从管理转变,把税收风险管理的一般要求和不同税种的征管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分税种的税收风险控管机制。

(二)明确管理职责分工。各级税务机关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现行各部门职能进行整合、重新分配和优化,将有限的征管资源合理配置到不同风险的纳税人的管理中,满足对税源的科学管理需要。一是明确总局、省局风险管理目标规划职能。具体指总局、省局确定的专职部门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系统性、全局性的筹划,负责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明确及各阶段重点工作。二是明确风险分析识别部门管理职责。具体指总局、省局确定的专职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对涉税信息进行分析,由征管科技部门将风险信息统一归集到相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市以下要明确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或下设风险监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信息分析的汇总、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三是明确风险应对部门管理职责。总局、省局的大企业、反避税管理部门和稽查局直接负责本级所辖大企业的风险应对;市以下原按区域划分、主要负责按户开展催报催缴、调查审批和税收预测等职能的税源管理部门职能调整为按纳税人类型设置的专业化纳税评估部门,按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户、个人、国际税收等设置专业化评估机构,负责对风险监控管理部门下达的风险应对任务实施评估。四是建立风险应对考核评价机制。总局、省局指定的专职部门负责对统一下达的风险应对任务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市以下风险监控管理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的复评与抽查,对征管质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各级部门通过考核评价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偏差,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三)理顺税收征管流程

税收征管程序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在根据,没有规范的征管程序就没有科学的专业化管理。一是简化审批事项。在现有制度背景下,总局将认真梳理、清理、调整、减并各类基础管理事项,确立以全部取消调查、审批事项为原则,以保留部分特殊审批事项为例外,大胆突破与创新,除个别税种仍保留部分审批事项外,其他认定、优惠事项全部纳入纳税人申报环节,由纳税人在登记、纳税申报等环节自主进行报备;原税前扣除项目全部纳入所得税纳税申报附表,由纳税人进行自主申报,但纳税人同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二是确立征管程序。建立以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申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审核)、税务稽查、税款征收、法律救济为主要环节和逻辑顺序的征管程序。具体程序是:在受理纳税人申报之前,纳税人自主履行申报义务,并对其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促进自愿遵从。受理纳税人申报之后,税务机关要进行申报审核。申报审核需要做进一步风险分析的,转案头审核环节。案头审核后需要做进一步实地核实的,转实地审核环节。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存在税收欺诈、滥用税收法律政策等违法行为时,转税务稽查环节。纳税人未依法及时履行缴纳税款义务的,转税款征收环节。在纳税评估、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过程中,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决定有异议的,进入税收争议解决环节。

(四)建立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转变工作方式的要求,建立“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动”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实现管理模式由分散向一体转变,管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管理监控由事后向全程转变。上下联动,就是总局、省局、市局发挥其在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承担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中的“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等重要职能。县局主要承担税源税 基控管、实施风险应对和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从而在省、市、县局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大流程格局,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横向互动,就是各个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都要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部门之间建立健全以联席会议为主要载体的联动工作机制。联席会议根据部门工作计划,统筹制定本级税源管理目标规划,为开展税源管理提供目标指向;在部门研究设计基础上,论证、整合、确定本级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和重点风险分析识别项目;统筹协调各部门风险管理实施中的措施和要求;研究、整合综合的分析数据模型、工具、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等;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分析和评估工作。内外协动,就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

(五)重点突出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税收征管业务的核心,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要完善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前提,税务机关受理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款征收——法律救济各环节密切衔接、相互作用的税收征管基本程序。要明确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税收管理行为基于税款征收管理权而产生。而税款征收管理权是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法、进行税收征管活动中拥有的国家权力。《征管法》第2条、第5条,均明确赋予了各级税务机关对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权。税务机关所有依法进行的税收管理活动均是基于其税款征收管理权而产生的。纳税评估作为税收管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只要其方式、程序合法,则自然应有法律效力。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识别风险、明确风险等级、安排应对措施;具体程序包括:对案头审核对象进行深入审核分析,查找具体疑点,实施通讯调查、约谈,确定实地核查对象;就疑点开展实地核查,并作出相应的评定处理。税务机关应当对所有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实施纳税评估;对同一纳税人各税种统筹安排、综合实施纳税 评估;对同一税种多个税款所属期的纳税申报情况可以一次进行纳税评估。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强化信息管税支撑

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款征收率。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源管理,必须以税源监控平台为依托,以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为核心,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处理等核心工作;二是在完善税源管理体系中,要以信息系统作支撑和保障,统一制定预警标准,加快完善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应用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逐步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三是落实肖局长指示“绝不能让新的信息系统去适应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而要使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适应新的信息系统”,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保证“信息管税”的落实。

(七)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结构和信息化状况,对税务机关现行的管理层级进行精简、优化,其核心是按照专业化、扁平化要求,在试点的基础上,以流程管理为导向,重组税源管理机构和内设机构,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减少税务管理的纵向层次,探索提升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管理层级。具体步骤:一是推进管理层实体化。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都成为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实体。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反避税等监控性和查处性工作,主要由省、市两级国税机关承担,县局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以及中小税源的纳税评估。二是实现机构调整的规范化。建立具有典型形式特征的现代税收管理机构,即,以各层级对本级管辖纳税人直接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以层级间专业化分工管理为辅的 机构设置。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分类培训。按照“岗位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岗位不同,培训的内容、知识和培训方式也要相应不同。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能力操作与训练。二是建立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专业团队。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保证评估质量。针对行业管理特点,建立行业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承担行业监控分析和税源管理的各项任务。三是建立评价激励体系。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明确各类管理岗位的业务技能、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等。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对管理人才进行分类,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要打造一支紧跟国际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拥有先进管理理念,具备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税收经济分析等高素质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人才队伍

(九)健全质效考评体系

各级税务机关要结合税源管理模式的转变,科学设定考核环节和指标,健全完善以计算机核算为主、以人工考核为辅的动态监控考核机制。要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方式,取消征管“六率”考核,要合理完善监控分析指标体系,统一业务技术口径;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遵从风险评估模型和税收流失测算模型,从执法规范、遵从度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等方面完善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税法遵从度和征管质量方式,促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

(十)完善征管制度体系

总局将结合新的征管方式需要,加快征管法及其配套制度的修订,为强化完善征管程序、纳税评估、第三方信息获取等提供法律支撑;配套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按照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范围,并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措施,探索建立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同时配套修订完善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相关制度办法,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运转提供法律依据;配套制定征管数据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建立征管数据校验和数据质量考核制度,规范数据流程管理,严格控制数据质量。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制定大企业划分标准,为分类分级监管奠定基础。

四、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大胆创新 真抓实干

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准方向,强化管理,全面推动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开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作为一项势在必行的重大征管战略调整,意义深远,作用重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积极实践。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省、市、县税务机关要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抓好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要制定本地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具体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科学实践,大胆创新

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各级税务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努力创新税源管理工作,使我们的税收征管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又具有中国特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良好税收环境。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是前提。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 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做法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革除。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但由于此项工作非常复杂,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的管理状况又有很大不同,探索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路子较多、差异较大,因此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效解决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创新征管模式、流程和手段,使税源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把握机遇,真抓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各级税务机关要适时把握改革的机遇,要按照新形势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目标,统筹部署,稳步推进,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搞好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焦点问题,比如要搞好创新税收征管理念研究,要认真研究税收基本程序及其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关系问题,要做好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这篇文章,要做好涉税信息的获取、报送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的研究,要努力做好涉税事项审批转备案的研究,要研究如何在信息集中条件下减少调查和报表问题等等。要制定周密严谨的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主动抓好落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要实施税收风险管理,要认真落实信息管税,要合理调整税源管理机构职责,完善运行机制,要最大限度地优化征管资源配置,达到优化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四)积极稳妥调整机构职责

各级税务机关在机构职责调整上要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实施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提高纳税人遵从 度,有利于征管质效提高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机构职责不是目的,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广泛实践,要避免为调整机构而调整机构的现象。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全面发展,为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为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和全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2011-09-05 09:36:56)转载标签: 全国税收工作会税务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财经 分类: 专业化管理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税务机关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期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并要求各地税务机关按照这个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奠定基础。

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在会议上指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各级税务机关要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形势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深刻认识当代技术革命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影响,深刻认识国际税收管理大趋势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各地税务机关要正确理解、贯彻这一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奠定基础。

在对下一阶段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进行部署时,宋兰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施税源分类分级管理。要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流程。在税务登记、受理申报、税款入库级次等属地管理不变的前提下,从总局到县局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承担税源管理的职责。尤其是总局和省局要在做好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的同时,下工夫搞好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统一下达、本级应对任务的实施和绩效考核,还要结合风险管理实际,对各层级、各部门现有税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调整,以指导和推动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要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大企业管理,要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对中小企业,要实施行业、特定类型等差别化管理。对个体工商户,要按照有利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收定额管理,推进协税护税。对非居民管理,重点关注跨国交易量大、对外支付多、跨国集团重组活跃的企业,提高非居民税收遵从管理水平。

规范征管程序,突出纳税评估的重要作用。纳税评估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作为一个重要征管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纳税评估的主要程序包括初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等环节。为了保证税源管理部门有足够的力量加强纳税评估,可将调查审批等纳税人依申请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税源管理部门应把主要精力用于纳税评估的案头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

强化信息管税,为专业化管理提供支撑。要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应用等工作。要在各省国、地税局进行网络发票试点的基础上,完善网络发票业务和技术标准方案,扩大试点范围,深化网络发票数据的采集、应用,做好与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发票项目的衔接。要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

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然会引起现有税源管理流程、方法、分工的重大变化,必然会涉及征管资源的重新配置。各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在现有机构框架下,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调整、优化机构职责和人员岗责。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结构和信息化支撑等状况,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建立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专家团队,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总局将加快征管法的修订,为完善征管程序、规范纳税评估、获取第三方信息等提供法律支撑。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在税务系统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要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方式和指标,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取代征管“六率”考核。

安徽省国、地税局等16个单位在会上交流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做法和成效。

转自 2011年9月5日中国税务报记者 蔺红 周明俊

第四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信息来源:句容市地方税务局 09日

访问次数: 332字 体:【大 中 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税源专业化管理顺应时代需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发展和完善。本文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专业化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分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他认为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因为分工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形式的生产力即协作力。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墨菲、罗默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分工水平和组织结构,是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税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国际经验借鉴

1以美国为代表的税源分类

一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按照征税对象设置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即:大中型企业局、小企业局、工资和投资收益局、政府和免税组织,犯罪调查局专门负责调查涉税违法案件,并与四个业务局保持密切合作,如下图所示。另一方面,联邦税务机构并非州、郡、市层层设局,在上述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另按经济区在全国设置5个大区办事处,下设10个服务中心和63个地区办事处。办事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

犯罪调查局

政府及免税组织局

工资和投资收益局

小企业局

大中型企业局

业务支持部门

执法与服务部门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

联邦总部专门职能部门

图1: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机构设置模式

此外,巴西为加强对税源大户的集中统一管理,联邦税务总局、大区税务局和小区税务局都分别设有大户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进行管理;英国国内收入局设置了大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大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及政策处理,伦敦以外的大企业也归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管理,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不得干预。

2.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纳税风险评估

纳税风险评估被作为很多国家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环节。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进行纳税风险评估,评估人员将来自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得出分析结论。对纳税人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报、自行审核的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管理具有强制性。而美国税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较高,计算机电子化系统由东海岸国家计算中心和按地区设立的十个税务征收中心组成,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并以此估算其税款,自动进行评估,旨在追求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务事项专业化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如图2所示。

税源分类专业化

税务管理信息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税务事项专业化

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各地都在纷纷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模式,以江苏省地税系统为例,通过行业+规模的税源专业化分类、机构改革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风险管理平台的成功上线等一系列举措,走在全国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前列,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作用不突出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改革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高风险应对效能的手段之一就是突出纳税评估,按照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各地确实都设立了纳税评估专职机

构和岗位,但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并未形成。形式上优化了专业化管理流程,一事所有户,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等不同涉税事项分由不同税收管理员专业化负责;但实质是很多机构观念仍未完全转变,仍然维持一户所有事的模式,税收管理员包揽了管理核查和纳税评估的所有事项,不能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作用。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按照税源分类,有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岗、建筑业税收管理岗、规模以上企业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按照涉税事项又分为税源事务岗、登记事务岗、日常事务岗、纳税评估岗。但是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属于稀缺资源。加上部分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人员配置的不理解、对重组流程的不适应,具体操作中存在专人不负责专岗、专岗不能胜任专职等问题。

3.风险管理不完善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现实中由于数据采集不够完整准确,风险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有效,风险排序不重视共享采集、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人为选取高风险行业、重点行业。

三、进一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化评估机制

年初,我们对区域内4家驾培企业,开展行业专项纳税评估,评估补缴税款85.91万元(不包括由国税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驾培行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依托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借鉴行业评估的成功经验,应确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式。一是“面”上查找行业差异、确定评估行业:税收分析部门对全局进行全“面”扫描分析,通过宏观经济、税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查找行业税负差异,确定重点评估行业。二是“点”上针对典型分析、构建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行业后,选取行业内代表性强、影响力大、信誉较高、财务核算比较健全的龙头企业进行典型调查与分析,了解行业的经营规律、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纳税情况,从而获取申报信息外的行业关键数据、重点评估指标、预警值。三是“线”上全面行业评估:运用典型企业获得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行业评估发现该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行业管理办法,进行针对性的纳税辅导,从而实现评估一行、规范一行。

(三)建立以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立体化风险管理机制

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采用试点加推广的模式,实施“体检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基础数据全面、技术含量高,在探索阶段,为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可综合评价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宏观指标选取某区域、行业作为试点,如房地产业、建筑业,全面规范该行业的基础信息、召开针对性的税收座谈会,积极采集数据、开展对比分析、评价纳税风险、进行风险排序和应对,对试点中形成的可取经验予以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管理需要全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基层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与技术管理科数据分析与比对的合理性等都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运作效果。为杜绝当前人为选择高风险行业、企业,忽视风险评价与排序的问题,应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专业的人员配备,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制定以“三个是否”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即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高效地降低纳税风险、是否有利于全面促进纳税遵从。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从信息化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作者:姜建美,镇江市句容地税局)

第五篇: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今年三月份,我省XX市地税局XX分局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试点单位后,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该局积极稳步构建了以深化“大集中”系统应用为核心,领导有力,体系健全,进展有序,狠抓落实的“内分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地税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初步格局

(一)体系健全,制度科学,夯实试点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领导亲自督导,征管、税源、税政、计统、信息等科室多次指导试点工作。XX分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长、各基层征收局局长为成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分项抓的工作格局,为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规范岗位配置。按照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5类23个岗位的设置要求,对9个基层分局的155名税收管理员配置了相应的岗位。三是完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了《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6项配套制度,为做好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深化业务培训。组织召开软件上线培训会议,对全局税收管理员进行了软件应用培训,使所有人员迅速掌握了新系统的业务流程,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二)规范流程,运转有序,“大集中”系统顺畅运行。一是全面测试工作流程。针对在“软件练习环境”流程应用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召开了问题研讨会议,进行了现场交流、答疑,共收集问题42条,涉及12项业务流程,当场解决问题33条。并根据流程练习测试结果,重新调整人员岗位26个,进一步优化了岗位

设置。二是及时办结原系统业务。安排专人督导各单位在上线前办结“大集中”系统中的所有业务流程,审批完毕所有的待审批事项,确保新旧系统成功切换。三是注重验证反馈。“大集中”系统切换上线后,进行了岗位设置与模块功能的验证,确保岗位设置与模块功能相符;组织召开了业务研讨和答疑会,查找系统应用中的问题,交流试点经验,先后共举行问题研讨会8次,发现问题68项,并及时反馈省、市局予以解决。

(三)总结提炼,补充完善,创新“体外循环流程”模式。新的“大集中”系统按照纳税人识别号逐户下达工作任务,没有批量业务处理及文字描述下达任务的功能,XX分局采取了设置“体外”流程的方式进行解决,设置17大类44个工作事项,制定了“体外循环”工作业务流程,置于自行开发的《评估执行软件》运行,成为了“大集中”系统的有益和有效补充,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措施有力,管理科学,控管水平显著提升。

1、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由分局税源管理科进行重点评估;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下的一般税源,实行区级、基层分局双向监控,进行行业性预警式管理;对零星分散的税源,实行划片分区管理。形成了重点税源区级监控、一般税源行业预警、零星税源分片统筹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机制。

2、建立专业化分析互动工作机制。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以挖潜增收为目的,业务科室召开税源管理状况分析会议,对收入结构、税源结构状况、税源变动趋进行了全面剖析和预测。计划财务科进行税收分析预测、税收管理科进行各税种收入异常分析、法规征管科进行申报及发票情况分析,实现了各业务部门一体化专业分工协作的横向互动。

3、突出重点深化专项评估。依托省局税收预警系统和大集中核心征管系统,日常分析预警与专项纳税评估相结合,及时捕捉疑点以评促管,2010年上半年对33户重点税源纳税人2008-2010年财务资料、申报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如对胜利油田某有限责任公司评估中,运用纵向分析法和合理性分析法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企业整体税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异常变动、整体税负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等纳税疑点6处,经直属征收局核查落实,该企业自查补交税款。

4、实行重点行业动态监控管理。5月份开展的房地产行业项目追踪动态管理,对92户房地产46个项目摸底清查,分立项审批环节、建设施工环节、竣工验收环节、开盘销售环节、清盘环节等重点环节实施税源总量监控,并每个环节适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运作模式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习惯,推行之初肯定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了上有各级领导的决心及支持、中有各科室的信心与配合、下有工作人员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格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合力,确保了税源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进。

(二)优化岗位配置是前提。XX分局每个基层分局只有7至12名税务干部,而新系统中岗位设置有5类20个岗位,为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的困难,采取了一人合理兼并同类别的几个岗位的办法,并且按需实施针对性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了“以人定岗,以岗定责,岗岗有人,人人有责”的优化体系。

(三)稳步提高效率是关键。税收管理员由“管户”向“管事”的转变后权力受限,容易造成个别人员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拨一拨、转一转”的问题。一是推行税官能级管理评定制度,按照组织动员、民主评议、资格审查、业务能力测试、拟定能级、公示等程序,将税官能级设定为8等20级,固定能级一年一评定,浮动能级一季一评定,实行有差别的待遇,完善了以能配岗、以能定级、以能计酬的新型管理体制。二是规范工作日志记录,明确记录事项、记录标准,按周展示,月评审,以此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三是强化日常考核,日常管理组长按月对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工作完成率及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能级管理相挂钩。充分激发了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强化协调配合是基础。任务重复、运行无序和岗位“扎堆”是新旧运行机制转换中的三大突出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能否充分发挥税源管理科的中枢作用。在工作中,一是横向统筹有效加强部门协调。每周一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制定《税源(分析)任务计划书》,做到税源管理任务统筹,一口对外,统一下达,缓解了下户重复问题。二是纵向统筹有效加强上下协调。在下发《税源(分析)任务计划书》的同时,下发《基层分局税源管理任务指导书》,对基层单位的税源分析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便于基层统筹好本单位的分析工作计划,避免税源管理科、基层单位的税源管理组长、日常管理组长创建下达任务“撞车”。三是系统协调有效强化任务分配。目前系统限制不严,税源管理组长可以跨组给日常管理组成员下达任务,而预警任务只能由审核审批岗一次性分派,不能由各组长再次分派。对此,通过规范任务分配机制,对需跨组分配的,必须先发送组长岗,再由组长分派具体核实人员。进一步解决了岗位间协调配合难的问题。

(五)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了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深化纳税服务是保障。随着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的消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定点”沟通也随之消失,带来了企业咨询的盲目性,通过在纳税服务大厅设置了专门的政策咨询岗、加强纳税申报提醒、丰富外网服务功能、与中介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等措施,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全面深化了纳税服务。

三、结束语

XX分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稳步推行,对全局性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征管质效显著提升,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人力资源资源配置优化,干部队伍活力四射。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征纳关系和谐有序。XX分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XX分局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推动试点工作日趋完善,促进税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下载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摘要: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中出现了不少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推进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几点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嘉禾县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