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源市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万源市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随着万源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如何建设一个综合管理指挥的组织体系和载体,强化监督和评价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是推动和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建数字城管体系的含义
“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把像井盖、路灯、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老百姓打投诉电话,在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以建立“万米单元网格”为平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城市管理中心前移,定岗、定职、定责,强化岗位责任制,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监督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限时督察解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切实关心和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及民生工程。通过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四大转变”,即变粗放的低效管理为精细化高效管理,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可持续的长效管理,变管理主体分散、职责交叉、部门扯皮为上下左右“无缝隙”拼接,变职能部 1 门处理问题能力从低效迟钝为高效廉洁。
总而言之,通过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基于电子地图,公开电话群众投诉和监督员主动巡查相结合,并逐步加大后者的力度,明确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管理事件发现、受理、派单、监督、统计系统,为政府提供一个高效有力的管理平台。
二、建数字城管的必要性
(一)是提升万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目前,城区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已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社区8个,城市功能已初具规模。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利于提升万源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万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促进我市城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将监督、指挥中心整合为一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实施数字城管,不仅是管理形式的转变,也是管理内容、管理体制的更新,“数字城管”更是万源现代化城市的标志。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万源”建设的需要。万源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实施万源数字城管建设工作,不仅对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将有力促动我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加快“数字万源”建设的进展。
三、数字城管体系建设的框架
(一)管理机构设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管理流程,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此事。按照标准的要求,需要建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管理轴心,并与各个专业职能部门形成互动的工作机 2 制。
(二)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建设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需要软件开发商根据建设部的标准,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利用数据城市、电子政务技术开发专用的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支撑,成为一个业务办公系统。
(三)基础数据建设。根据数据特点分为三类,其中空间数据是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业务数据是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业务相关数据;系统支撑数据由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和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配置生成,包括了业务模型信息和基础数据应用模型信息等。
(四)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估算资金1000万元左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办公场地建设;
2.呼叫中心建设;
3.城管通手机购买;
4.网络建设;
5.系统支撑软硬件采购。
(五)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内外评价相结合、整体和个体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对管理区域、管理部门、管理岗位的动态、实时评价,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和规范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是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为三级责任主体。对每个对象都初步设计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各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测评,3 再确定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然后按不同权重进行加总,得出总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予以公布,使其一目了然,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系统组成1.系统基础平台
(1)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2)网络系统;
(3)服务器系统;
(4)存储备份系统;
(5)信息安全系统;
(6)呼叫中心系统;
(7)系统软件;
2.应用系统
(1)监管无线采集子系统;
(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3)协同工作子系统;
(4)数据交换子系统;
(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6)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
(7)地理编码子系统;
(8)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9)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四、推行数字城管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资源共享,实现“多网合一”。建议将公安(包括交警)、4 城管、环保、交通公交等多个管理网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并建设,以实现点面结合、多网合一、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将“数字城管”的配套设施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一次建设到位。
(二)科学规划选址,建设指挥中心。根据万源建设总体规划,建议在河西新区合适位置科学规划选址,按照高标准,建设万源数字城管监控指挥中心,作为万源“数字城管”的综合管理枢纽。
(三)编制可研报告,制定实施方案。建议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万源数字城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国内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万源数字城管规划实施方案。
第二篇: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管”简介
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7号)精神,2011年5月31日,常熟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成立,数字城管系统正式启动运行。
运行情况: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业务范围覆盖城区三环路以内60平方公里,包括675个万米单元网格、30个责任区域,涉及城市管理部件7大类79个小类、城市管理事件6大类70个小类,以及28个专业城市管理部门和3个属地管理部门。同时,为建立“主动发现、精确指挥、快速处置、有效监督”的集镇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以及为符合我市各镇按“小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以“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为原则,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向乡镇延伸。目前,全市三环路以外9个乡镇及虞山镇谢桥、大义、莫城3个管理区共12个分中心均已正式运行,实施区域以中心集镇和办事处集镇为主,面积约155.6平方公里,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1380个,涵盖集镇部件442824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操作流程: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在责任网格内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城管通”(PDA)上报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各类信息进行梳理、甄别,根据立案标准予以立案,并及时派遣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在接到派单后,在规定时限内处置,并及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到反馈后,向信息采集员下达核实指令,进行现场核查,并将核查信息反馈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核查信息分别予以结案(或二次派遣)。指挥中心根据职能部门的处置结果,按照绩效考评办法定期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篇: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二、实施历程
2003年5月 数字政通作为“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组成员,在原北京东城区委陈平书记的带领下,着手研究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4年10月 经过11个月的探索,“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2005年7月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当月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 由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数字政通等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制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由建设部颁布执行。同月,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数字政通被列为技术组和培训组的成员单位。
2005年9月 “南京市鼓楼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转,并成为建设部试点项目中第一个通过部专家组验收的项目。它标志着建设部试点推广工作已全面展开。同年年底,由数字政通承建的部级试点项目上海长宁、卢湾两区数字城管系统通过部级验收并投入运转。
2005年10月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荣获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金奖,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和数字政通公司等单位被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授予奖状。
2006年3月 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同年4月,由数字政通承建的杭州、扬州两数字城管系统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转,分别创造了市区两级系统“一级监督、一级指挥”和“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典型模式。
2007年1月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建设部评选为2006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和数字政通公司被建设部授予奖状。
2007年4月 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白银等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至此,“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已达51个,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截止到2008年6月,由数字政通承建的数字城管实施项目已近40个,并累计有10个试点项目已经通过部级验收。
三、管理流程
流程阶段
描述
信息收集阶段
城市管理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利用无线智能终端实现问题信息的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位臵、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上报,监督中心接收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通知监督员核实,监督员上报核实结果。
案卷建立阶段
监督中心接收城市管理监督员或群众上报的问题,立案、审核后,批转到指挥中心。
任务派遣阶段
指挥中心接收监督中心批转的案卷,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
任务处理阶段
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
处理反馈阶段
指挥中心将相关专业部门反馈的问题处理结果信息批转到监督中心。
核查结案阶段
监督中心通知相应区域的城市管理监督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城市管理监督员通过无线终端上报核查结果;如上报的处理核查信息与指挥中心批转的问题处理信息一致,监督中心进行结案处理。
四、核心应用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无线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使用人员为监督中心接线员。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引擎将监督员报送的问题信息传递到接线员的工作平台,接线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消息接收、处理和反馈,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和立案操作,为“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城管问题的采集和立案服务,保证问题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受理并传递到处臵中心。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个专业部门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察督办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
监督指挥子系统:为监督中心和处臵中心服务,该系统通过大屏幕能够直观显示城市管理相关地图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等全局情况,并可以直观查询显示每个社区、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
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地理编码子系统:为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应用维护子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配臵、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采用工具化思想,实现组织机构、工作流、输入表格、输出表格、地图使用、查询统计等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的灵活配臵,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和组件,可以配臵形成相应的资源信息、业务规则和数据操作定义。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臵。
数据交换子系统: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子系统,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区两级交换标准规范,使得市级平台实时获得区级平台的包括问题信息、多媒体信息、业务办理信息在内的全面的城市管理信息。
五、拓展应用系统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依照部件编码规范,提供管理工具用于在部件编码规则发生变化时的快速更新;提供专门的权限控制模块以满足有权限专业部门能够通过IE浏览器来对部件数据进行简单的更新和维护。
专项普查子系统:专为政府利用监督员进行专项普查提供全方位手段。借助无线采集器、无线网络传输和专项定义工具、专项分析工具等实现专项普查的快速实施和普查数据的快速分析。
工地管理子系统:对建筑工地现场进行动态监测,结合视频监控设备,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来辅助建筑工地管理。
视频监控子系统:充分整合城市视频资源,结合城管问题位臵信息,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时段的动态追踪。
GPS监控指挥子系统:通过GPS技术实现城管车辆、环卫车辆、运渣车辆的监控;实时掌握监督员、各种城管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高效的指挥调度。
移动执法子系统:图文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移动执法系统是给专业部门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
移动督办子系统:专为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使用移动办公系统,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城市管理的宏观状态、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紧急事件。
业务短信子系统: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紧密结合,实现案卷到达提醒、催办短信提醒、超时短信提醒等。
数据挖掘子系统:通过挖掘运行产生的数据,从城市管理的不同角度,提供包含图文一体的评价统计分析,类型信息、趋势信息,为决策提供全面的、直观的依据。
公众信息发布子系统:向公众用户实时发布城市管理相关信息,主要发布问题处理状态及结果反馈信息;提供在线投票功能,对投票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综合评价所需的数据。
六、核心技术
1、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定位技术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创新信息实时传递手段,实现了移动式的数字化城市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提供了基于手机终端的地图浏览、查询和定位功能,是实现全方位的城市管理的先进终端平台。
2、利用GIS和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基于网格地图的精细化城市管理。
基于GIS应用,整合包括地形图、正射影像图在内的各类基础数据,对城市管理区域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同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精确定位。
3、基于MIS、GIS、OA一体化技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环境。
给政府各级领导、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提供协同工作、协同督办的智能化终端平台。不仅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某个事件办理情况、相关信息,通过红绿灯显示该事件的办理时间是否超时,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监控工具,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督办意见。
4、强化空间信息管理和利用,为综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提供强大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业务人员可通过多种查询方式进行事件和案卷的查询和统计;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综合分析评价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有效利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为城市管理的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5、基于构建技术的开发模式,保障数字城管项目的高效实施和长效维护。
业务构建:基于构建技术的工具化数字城管系统,具有快速搭建、不断扩展的适应能力。
数据构建: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展、维护和更新。
七、深化应用
1、数字城管深入社区——“街镇网格化”
以上海浦东新区街镇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街镇网格化”的主要特点为:建立街镇网格化服务中心,受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问题;在数字城管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扩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内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治安、社会服务等方面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内容;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工作流程;与市级、区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
2、城管执法新动力——“数字执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其中数字城管监督员的巡查网格转化为城管队员的管理网格,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执法的“执法通”。
“数字执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可以解决数字城管深层问题挖掘力不够、处臵力量不足、缺乏长效手段、处臵中信息化程度低的瓶颈问题,完整对接数字城管系统。
3、网格化管理技术深入“数字市政”
网格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深入到市政专业部门,其中“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发展为市政各个专业公司的“专业网格化”管理,城管监督员转化为专业公司的巡查员,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市政的“市政通”。
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将全市地下管线、道路桥梁、绿化园林等市政公用设施所在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市政管理的精确、高效。
八、成功案例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无锡新区基于数字化城管基础的感知城管
崇文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杭州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宣武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海淀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上海市长宁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丰台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上海市卢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南京市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市浦东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白银市白银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数字市政”PDA巡查系统
广州市萝岗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系统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安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宝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盐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长沙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无锡市城管勤务系统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南京市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广州市城管办“城管通”巡查系统
秦皇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廊坊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昆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丽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
青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天津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通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镇江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管的建设
1、变革管理模式、明确管理对象
将建立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采用监督轴和指挥轴,问题采集与问题处理职能分开,并与各个专业部门之间形成互动的工作机制,建立明确的管理和考核指标。同时,为改变传统城市管理职责交叉不清晰的情况,全面普查城市管理事部件,明确管理对象和责任部门。
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建设专用的信息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子系统和拓展应用系统。
建设基础平台子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等9个基础子系统以及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建设业务消息管理、公众网站发布、车辆GPS管理、视频监控、领导移动督办(领导通)、专项普查、门前三包管理等拓展子系统,拓展数字城管的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覆盖率。
3、配套设施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配套设施包括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办公场地建设;呼叫中心建设;数据普查和建库工作;网络建设;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等。
4、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建设
资源整合需求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地理信息资源、视频监控资源等内容的整合,同时建立集电话、网络、短信、媒体等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以为民服务为主旨,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篇:大城管格局下的区级数字化城管建设思考
大城管格局下的区级数字化城管建设思考
一、建设背景
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向世界阐释了中国作为发展大国对于未来人类生活的重要理念,同时也让我们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有了新的期望和梦想。
如何有效的管理城市,建设我们的家园,服务我们的社会大众,是政府目前机制改革的重点。目前,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落在各地市的城管局头上,而大量的业务又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因此,建设区级数字城管就是实现数字城市一个重要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在2005年-2007年先后确定了三批25个省、市、自治区51个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区)。目前已有41个城市(区)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通过了部专家组的验收。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拉开了政府机制改革的序幕,同年各个地市城管局成立,随后各区陆续开始了区级城管局的机制改革,随着大城管机制改革的逐渐完成,区级数字城管建设成为各区城管局重要的工作任务
结合试点城市的成熟经验与规范做法,针对新模式在实践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区级的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是整个城市管理的基础系统,其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就区级城管局的数字化建设做建设性探讨。
二、区级建设数字化城管的必要性
目前,区级城管业务主要面临着“五多”、“四少”的困境。“五多”:乱摆乱卖多、乱涂乱贴多、违法建设多、弱势群体多、群众投诉多;“四少”:管理力量少,管理办法少,经费保障少,群众理解少”。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发现靠投诉、问题解决靠批示”这种被动的、滞后的粗放型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目前各区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区级城市管理需要的是主动的、经常性、持续性的精细型管理模式,对城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提前预防”。区级“数字城管”系统的实施,通过对区内城市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及信息的及时传输,将过去的突击式管理转变为经常性、常态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滞后变为及时,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城市管理工作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
2、建设区级数字化城管系统既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城市管理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实施区级数字化城管系统,可以将辖区内的各类城市管理部件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改变过去城市管理工作中各部门消极、被动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是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
3、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北京为例,自2005年10月至今,据北京市区域实施现场测算,城管监督中心同比问题发现率由30%提高到90%,问题处理时间由一周缩短为12.1小时,问题处理率提高463%,结案率高达92.79%,同季度城管信访量较过去下降了24.6%。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施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指标年回报率在261.9%,意味着,投资500万用于建设及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新管理模式的运行可以每年节约城市管理资金1308万元左右。
4、区城管局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各个区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化基础薄弱;业务复杂,多数区存在城乡结合部,管理难度大;人员编制不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缺编问题。
三、区级数字城管建设思路
区级城管局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体制管理、机制推动,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1、根据市级数字城管的建设意见,积极推动区级的城管指挥中心的建设,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在建设区级中心的同时,应加快推进部门系统联网、市区联网、实现便民利民的信息化服务,对全区各类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控,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覆盖全区的数字化城管网格。
2、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通过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实现处置和监督的杠杆作用,使处置和监督两个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在区的层面上,利用区级政府协调力度大、资源共享方便的行政特点,积极推动区级城管局和公安局、科信局、规划局、国土局等单位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区已建资源为区城管业务提供有效支持,如:各个地区的公安体系均在大力建设平安城市,大量的视频监控资源对区城管业务有很好的帮助,因此,推动区级的视频资源共享,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弥补区级城市管理人员不足的尴尬局面,平安城市的监控点一般都比较低,区级城管局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高点监控,将大大提高业务监管的范围。
4、通过12319呼叫中心、调度指挥系统等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和区级的公安、工商、税务等单位进行有效联动,在整治工作中,实现快速联动,大大提高区级城管执法的力度和效率。
四、区级数字城管建设的重点
1、指挥中心的建设
对于区级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经济力量相对薄弱区域应着眼长期规划,分布建设的思路,前期主要建设指挥大厅、12319指挥调度系统、显示系统和配套的机房、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当硬件环境相对成熟后可以建设基于GIS的数据采集、网格化城市部件的数字化管理和12319管理指挥平台,实现区级数字城管的信息化、数字化,经济条件雄厚的区域可以一步到位,建设一套适合本区业务需要的软硬件系统。
2、数据的整合和利用
区级城管的指挥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信息资源的建设提到非常重要的一个高度去考虑,特别是大城管体系成立后,如何将纳入到大城管格局的相关单位数据汇集到区级城管指挥中心,汇集后如何组织和利用更是重中之重。早期的建设过程,主要是通过GIS平台将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标注,中期通过历史数据对各类常发事件进行预警干预,后期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为区级的决策指挥和长效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数据的维护更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建设的初级阶段,大量的管理数据进入系统后,随着时间推移,很多数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数字城管的建设过程中,保持数据的有效性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在业务需要的时候,为城市的综合管理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否则,信息系统只能成为一个摆设。
3、运作机制的建立
(1)综合协调机制。一是加强城管执法部门与卫生、公安、工商、环保等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的协作,二是加快推进街道一级的指挥节点建设,将管理中心下移,继续深化城管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改进城管执法大队派驻街道制度,从制度层面支持和强化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和权力;通过建设区、街两级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充分利用区、街建设的资源(如派出所、街道办),实现资源共享。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有部分市城管局已经按照业务模式,将全市各个区进行了网格化的区域划分,这样可以采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方式,建立管理平台,按照一定标准,在一定职责范围内确定网格管理员、监察员、督导员,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对分离的形式,使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利用市局的网格化管理,结合城管通和先进的800M数字集群系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城管员的作用,实现精确指挥、快速定位、有效联动的业务管理模式。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变化也日新月异,无论是新区还是老区,因此,对于区城管局来说,建设有效的应急机制是应对各类事件的重要保障,恰逢目前全国各个地市的应急体系也在快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指挥中心的建设和业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可以在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形成有效的应急机制,为区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重要的支撑。
(4)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经费保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确保必要的城市管理经费开支,逐步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装备,提高管理和执法能力。二是建设保障。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三是队伍保障。科学核定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人数,充实管理力量,保证管理需要。强化城管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严格管理,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反应快速的城管执法队伍。
五、结束语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目前国家大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各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的问题也日渐成政府部门一个敏感而核心的问题,如何在建设的模式上既采用先进的技术,又能保留本地的城市特色,这个就要求数字化城管要建立在服务为本的原则上,科学统筹、锐意创新,根据本地的实际管理需要来配置数字化城管的执法力量和管理资源,走一条特色化的城市管理之路,让数字城管成为建设园林城市、人居城市、生态城市、卫生城市的一个管理利器。
作者:广州市南沙区城市管理局 李景泰
第五篇:万源市发言稿
在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万源市司法局副局长、市法治办副主任 林义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兄弟县市区的各位同仁:
万源市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辖52个乡镇,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五五”普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达州市司法局、达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我市“五五”普法工作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表彰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也是达州市唯一获得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其主要做法:
一、“六强化”工作措施,重推“五五”普法创佳绩
自2006年“五五”普法教育启动以来,万源市委、市政府站在“万源大发展,法制是保障”的高度,采取“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五五”普法工作落实,深入推进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强化大普法格局。“五五”普法启动以来,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中心组、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学法用法制度,以及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工作制度。
六是强化法制教育阵地。全市在市委党校培训中心、萼山剧场法制学校、农民工培训学校,大中型企业的职工法制教育中心等建立法制教育阵地。全市52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干部职工、农民经常性学法阵地。城内法制宣传栏,万源保卫战史陈列馆等法制宣传阵地、各单位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台常年开办《法制之窗》栏目,提高了普法渗透力,营造了浓厚的普法氛围。
“五五”普法,我市“法律六进”活动亮点纷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青少年法制教育、农民“五字”普法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交流,法治万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绩的取得属于过去,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和上级的要求仍有差距。“六五”普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六五”普法工作,续写“六五”普法辉煌。
二、“六五”普法建议
1.“六五”普法规划出台后,应立即出台相应考核标准。
2.经费保障要逐年增加,一个家庭要有一本普法书籍。3.各县级法治办应配备一台专用法制宣传车。4.县级法治办人员编配应不少于3名工作人员。5.县级法治办机构名称要统一,级别应明确为副科级,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落实繁重的普法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