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王鸿雁
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
内容提要:例举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迟缓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在农村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有机食品认证存在很大隐患和问题。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检测认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声誉。只有大力扶持有机食品产业,加大发展力度,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协助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有机食品面临的问题,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需要根据有关部门检测且达到要求的食品才可称为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实践证明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 , 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 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 , 增强人民身体健康 ,增加农民收入 ,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认证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我国绿色食品近年来频繁出现问题,很多拥有绿色标识的企业反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让我国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产生了怀疑,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检测认证的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在检测认证中出现企业“明星效应”,知名企业在检测认证过程中享受了“优惠”,监管体系中出现了互相推诿的问题,如此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导致了我国绿色市场发展迟缓,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失去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 扰乱了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 , 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 “商标法” 的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包括 “绿色食品” 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三者的组合体。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之徒 , 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欺骗消费者 , 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某权威单位曾对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 发现市场批发的果品中 , 有近20 % 的产品包装上印有 “绿色食品” 字样 , 其中有 80 % 的产品系假冒绿色食品。此外 , 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 , 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学说 , 认知只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如消费者听说“绿色食品”),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感知了某种产品或某种消费确能极大化地满足其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时 , 才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由于绿色食品整体宣传不够 ,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 , 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 ,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据广州市统计局今年 3 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 , 市民对 “绿色食品” 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 , 但相当市民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的人群中 , 有 78.5 %的人听说过 “绿色食品” 这个名词 , 其中有 24.1 %的人未听说过 “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 , 而具备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 21.9 %。“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 , 即使在买过的人群中 ,也只有 48.8 % 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 而 62.4 % 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未购买绿色食品。调查中 , 有相当部分的人对绿色食品不甚了解 , 以为绿颜色的食品或纯天然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 还有人认为保健食品就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较高的价格也影响着消费。现代农业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 , 绿色食品由于禁止或限用化肥和农药而引起产量下降 , 其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产品 , 价格理应高些 , 但目前有些企业没有正确分析产品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 , 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提高价格 ,造成供求价格不平衡 , 影响消费。据调查 , 北京市某超市经营的绿色食品蔬菜(礼品装)价格比普通蔬菜高 200 % 以上 , 绿色食品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价格高 120 % 以上。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 , 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 , 产品跨地区经营困难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 , 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如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 ,1999 年东部 12 个省、市绿色食品产品数为 572 个 , 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 42 % , 中部 9 个省、自治区产品数为533 个 , 占产品总数的 39 % , 而西部 10 个省、市、自治区的产品数为 248 个 , 占总数的 19 %。而且 , 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 , 绿色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辽阔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 , 在1999 年的 742 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 , 有近70 % 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供货困难 , 造成产供销脱节 , 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绿色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尚未形成进入市场的合力 , 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扩张规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全国各地 ,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 , 缺乏较强劲的经纪人队伍 , 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 , 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 ,产品供给没有规模 , 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 , 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 , 企业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 , 企业难以形成合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 , 与绿色食品营销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 , 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 , 部分企业还存在 “重申报 , 轻市场” 的观念 , 有些企业还过分依赖政府行为 , 如此等等 , 都是影 响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 , 产品结构不合理 ,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 市场的发育 , 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绿色食品经过 10 年的发展 , 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由 1990 年的 127 个增加到1999 年的 1353 个 , 绿色食品实物产量由 1990年的 35 万吨增加到 1999 年的 1105.8 万吨 , 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由 1990 年的 15 万公顷增加到 1999 年的 337.6 万公顷。但是 , 相对于普通食品 ,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 , 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 1 %。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 , 所占的比例也很小。1999 年 , 绿色食品粮油产量仅占全国普通粮油类产量的 2.44 % , 绿色食品饮料类产量仅占全国普通饮料类产量的 3.01 %。绿色食品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 0.61 % , 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 1.59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 产品品种单调 , 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 ,2000 年 , 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 , 粮油类产品占 28 % , 蔬菜类占 17 % , 饮料类占 15 % , 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 , 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按一般商业标准 , 商店每平方米经营的食品品种一般应有 15 — 20 个 , 规模100平方米的商店 , 其经营的品种至少要达到1500 — 2000 个。而我国绿色食品产品数 1998年仅 1018 个 , 目前也仅 1831 个 , 如除去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一些由于地区消费习惯、口味等原因只适合本地区销售的产品外 , 真正能跨地区经营的产品还不到 1000 个 , 这么少的产品无法进行绿色食品专营 , 也无法形成独特— 4 2 —张志华 :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绿色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自身的难度较大。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诚信和环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有机生产倡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安全食品认证特别重视终端产品的认证而言,有机食品则强调从育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完整的记录体系来实施追踪审查。因有机食品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和风险性相对较高。
部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却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结果造成“两张皮”: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食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这将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机构差异较大。认证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关键。当前,国家认监委根据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规章和标准,对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自1995年以来,除少数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外,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不断增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注册的有近30家,少数认证机构在尚未得到国家认可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有机认证业务,这将影响认证的有效性。
有机食品认证的诚信问题。与其他认证一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信誉。自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标准宣贯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但强劲的市场拉动也有可能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发展我国有机食品建议
(一)严格检测认证、监管程序。
由于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频繁出现问题,消费者对绿色认证产生了质疑,所以要加大力度搞好检测认证和监管程序,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进行检测认证,应引入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和认证体系,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犹太检测等第三方机构来协助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应严格处理,对于真正绿色健康的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扶持政策。
(二)扩大生产规模 , 调整产品结构 , 扩大市场容量 , 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质量与发展” 是绿色食品的两大主题。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 ,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 各地要稳步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 , 扩大市场的供给能力。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 , 将发展绿色食品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 把绿色食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 坚持以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 ,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 , 把扶持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资金投放的重点 , 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依照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 “拳头” 产品 ,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 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特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其品牌 ,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 , 提高产品质量 , 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积极筛选、研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 , 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兽药、水产养殖用药等。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陆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与 90 年代初比分别提高了19.4 %、76.8 % 和 55.1 %。目前 , 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 , 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 , 获取更高效益 , 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和避孕药等药物 , 肉、蛋、水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市场呼唤绿色畜禽、水海产品。但是 , 我国目前的绿色肉、蛋、水海产品很少 , 其所占比例还不到所有绿色食品产品数的 3 % , 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各地要认识到开发绿色肉、蛋、水海产品的市场前景 , 加快绿色肉、蛋和水海产品的开发。绿色食品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畜禽(水产)兽药使用准则》 等标准文件。这是绿色食品市场发育和发展的需要 , 也是人们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三)强化宣传教育 , 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作为商品 ,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 但更多地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 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 , 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 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层面上 , 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 , 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在宣传内容上 , 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特性 , 还要宣传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和教育 , 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消费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 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需求。
(四)分区域、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 , 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目前 , 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 , 市场聚集效应不显著 , 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 , 应有计划、有组织 , 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聚集绿色食品 , 建立集散地。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中间商 , 可承担绿色食品零售网络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 , 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动员社会力量 ,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 , 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 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 , 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 , 首先可考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批发市场可分区域建立东部批发市场、西部批发市场、南部批发市场和中部批发市场。连锁店不能过多 , 大城市 3 — 5 家 ,中等城市 2 — 3 家。2 1 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 “ BtoB ” 和 “ BtoC ”电子商务 , 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利用 “ BtoB ”平台 , 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通过 “ BtoC ”平台 ,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 , 实现 “网上购物”。对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 ,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 , 加大资金投入 , 发挥社会力量 , 合力搞活绿色食品流通。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制定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及连锁店认证管理办法 , 施行 “绿色食品准入制度” , 加强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连锁店的监督和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五)加强宏观调控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政府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 , 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为切实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 规范和发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 , 黑龙江省出台的地方性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对保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AA 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 , 其出口潜力巨大。我国即将加入 WTO ,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大量出口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标准建设 , 加快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3 1 加大打击假冒绿色食品产品的力度 , 维护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 ,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 , 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4 1 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是绿色食品营销中的新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食品 , 生产价格高于普通食品 , 同时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 应将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 30 % 以上 , 而日本政府允许高出 20 % 左右。5 1 加强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中的监督管理 , 保证认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 , 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产品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工作等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发展有机食品认证建议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自身的难度较大。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诚信和环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有机生产倡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安全食品认证特别重视终端产品的认证而言,有机食品则强调从育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完整的记录体系来实施追踪审查。因有机食品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和风险性相对较高。
部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却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结果造成“两张皮”: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食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这将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机构差异较大。认证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关键。当前,国家认监委根据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规章和标准,对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自1995年以来,除少数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外,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不断增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注册的有近30家,少数认证机构在尚未得到国家认可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有机认证业务,这将影响认证的有效性。
有机食品认证的诚信问题。与其他认证一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信誉。自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标准宣贯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但强劲的市场拉动也有可能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为了促进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有机食品认证,应完善体系编制,建立诚信体制,重视有效性和规范性。并遵循国家政策,引进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和犹太认证以及美国FDA认证等检测机构,协助规范有机食品企业,重新建立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
参考文献
刘连馥 : 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和拓展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1)丁乃今 : 对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 《农业经济问题》 ,2000(7)邢敬荣 : 有机食品问题
第二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指在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由专业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的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
以上就是八味坊小编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后获取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和区分。
第三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区别浅析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区别浅析
主要区别在于认证依据的标准不同。
1、这些标准的主要区别在农药化肥使用量不同,简单说就是有机产品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激素和农药,绿色食品要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化肥。
2、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要求:有机食品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3、认证标志不一样:有机食品分为:有机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而无公害食品不分类。
4、无公害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猪肉、鸡蛋、大米、蔬菜、水果、鱼类产品等未经加工产品;绿色食品中加工产品较多,如牛奶及奶制品、葡萄酒、饮料、蔬菜、水果及初加工品、肉制品;有机食品则以蔬菜、水果、茶叶、蜂蜜为主。
总体而言:纯天然的程度和质量等级:有机食品最好,其次是绿色食品。
第四篇:浅论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20111229
浅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所谓有机食品是指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商标的食品,分A级和AA级。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识的食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安全食品,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但是,他们又有不同点。
(一)标准不同
就有机食品而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其标准不尽相同。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
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是由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组织指定的统一标准,其标准分为A级和AA级。无公害食品在我国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这类产品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二)标志不同
有机食品标志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认证机构是不同的。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有机食品标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学院茶叶研究所亦制定了有机茶的标志。
绿色食品的标志在我国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它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质量人证商标。中国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上方是太阳,下方是叶片,中心是蓓蕾,正圆形,意为保护。
无公害食品的标志在我国由于认证机构不同而不同,山西、湖南、黑龙江、天津、广东、江苏、湖北等省市先后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其中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拥有的无公害食品标志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
(三)级别不同
有机食品无级别之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事业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而且需要3年的过度期,过度期生产的产品为“转化期”产品。
绿色食品A级和AA级两个等次。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1,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添加剂。A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单项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需要3年的过度期。
无公害食品不分级,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品种、限数量、限时间的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四)认证机构不同
有机产品的认证由国家认监委批准、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有中绿华夏、南京国环、五岳华夏、杭州万泰等26家机构。另外亦有一些国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如德国的BCS。
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在我国惟一一家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审批。
(五)认证方法不同
在我国,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实行检察员制度,在认证方法上是以实地检查认证为主,检测认证为辅,有机食品的认证重点是农事操作的真实记录和生产资料购买及应用记录等。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是以检查认证和检测认证并重的原则,同时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在环境技术条件的评价方法上,采用了调查评价与检测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无公害食品是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针对当前农产品污染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2001年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农产品。
无公害食品是把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强调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是以大众化消费为主,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强调安全周期,还强调优质营养,它有着特定的消费群体。
初一 六班
高子茜
第五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一、安全食品新概念
1、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2、绿色食品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3、有机食品
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二、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有何区别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总之,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1、目标定位
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绿色食品——提高生产水平,满足更高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机食品——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质量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中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
绿色食品——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
有机食品——达到生产国或销售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关系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经质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
2、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侧重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机食品侧重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控制。
一、有机食品 定义: 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实质:绝对安全和环保。目的: 强调的是产品来自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目的是改造遭现代化农业破坏的农业生产环境,通过转换培育出健康、平衡、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系统。生产、加工标准
强调以生态学原理建立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的完整体系,尽量减少对外部物质的依赖;强调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和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强调种子何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基因种子或种苗。管理方式
1、强调生产加工全过程的管理;
2、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
3、有机土地的周围要有隔离带,以避免临近地块的污染,在数量上,有机食品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定产量。
二、绿色食品
定义:绿色食品是按特定的生产方式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实质: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乡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在国外根本就不被承认。
目的:强调的是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利用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原料产地和制作过程都要作到无污染、无公害。
生产加工标准:产加工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未作规定。
管理方式:
1、注重生产环境和产品检测结果;
2、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没有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
三、无公害食品
定义: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符合通用卫生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
实质:无公害食品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目的:安全
生产加工标准:只要达到食品要求就行。
管理方式:不限任何管理方式,只要生产出能吃的对人体无毒的食品。
1、质量标准水平不同。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同于国内普通食品卫生标准;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其质量标准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有机食品采用欧盟和国际有机运动联盟(1P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强调生产过程的自然性,与传统所指的检测标准无可比性,其质量标准与AA级绿色食品标准基本相同。
2、认证体系不同。
这三类食品都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的标志,但是认证体系有所不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由农业部牵头组建,目前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已制定了地方认证管理办法,各省、市有不同的标志。绿色食品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计划单列市设立了40个委托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有关管理工作,有统一商标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有机食品在国际上一般由政府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民间或私人认证机构认证,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呈现多样化,我国有代理国外认证机构进行有机认证的组织。
3、生产方式不同。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遵守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绿色食品生产是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相结合,从选择、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通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执行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并实施“从土壤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有机食品生产必须采用有机生产方式,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即在认证机构监督下,完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1-3年(转化期),被确认为有机农场后,可在其产品上使用有标志和“有机”字样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