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

时间:2019-05-12 19: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

第一篇: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

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

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2007-02-06 12:26:

54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放在工作首位,紧紧围绕劳动力增收这一主线,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2005年为民办实事中有关劳动力就业工作目标,按照“劳动力自主择业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促进就来”的方针政策,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全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乡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土地面积62平方公里,辖十一个村一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1人,其中

农业人口11111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人,其中已就业人员××人,2005年全乡地方生产总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

1、单位就业人员××人,年工资性总收入××万元,人平年收入××元。

2、外出转移就业劳动力××*人,年劳务收入1××万元,人平年收入××元。

3、各类企业就业劳动力××人,年总收入2××万元,人平年收入8××元;个体工商业就业劳动力××人,年总收入××万元,人平年收入××元。

4、务农劳动力××人,养、种殖业等年总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粮食总产量××吨×1440元/吨=××万元);养殖业收入××万元(年出栏牲猪××头×800元/头+年出栏牛××头×1200元/头+年出售禽类××只×40元/只=万元);人均年收入××元。

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特点

1、就业结构不断改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乡三次产业劳动

力就业结构也发生变化。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耕作水平提高,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2、就业渠道拓宽。随着人们的就业观念的改变,劳动力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私营个体就业等形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3、劳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就业的主流,并且成为增加收入的主渠道。

三、促进充分就业的主要做法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的关键。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社会就业工作。

1、加强领导,搭建工作平台。2005年乡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坚持把劳动力就业工作当作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之举,确保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实现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贯彻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要求,确保劳动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2、积极促进“三个”转变,稳妥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乡上下从思想观念上、工作思路上、就业机制上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劳动力就业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吸纳为主的转变,进一步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提高三产比重将是扩大就业容量的主要方式。二是实现劳动力就业从单纯种养业吸纳为主,向私营个体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吸纳为主转变。三是实现劳动力就业从乡域内吸纳为主,向县外吸纳转变。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在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

3、拓展就业渠道,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

快项目建设、推进“三化”进程,不断扩大小城镇规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化解失业风险。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经济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企业民营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新经济格局。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兴乡”方略,引进和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劳动力向东部周边地区转移,鼓励外出务工劳动力携资返乡创业,实现充分就业。

4、狠抓就业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紧紧依靠县就业服务中心,广开渠道拓展领域,开展针对性的形成多样的就业培训,使劳动力由单纯的体力型转向智力型和技术型,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一是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劳动力认清形势,更新择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为他们提供职业需求信息,介绍求职方法,指导他们制定个人就业的计划和措施。二是抓

好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和劳动力自身特点,确定培训内容。三是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对于有意创办民营企业的劳动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熟悉创办必备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行情,增强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乡××个劳动力已有××个实现了充分就业,一个未就业劳动力都是因为其年事已高,本人无就业意向,就业率达××人平年收入达××元,实现了充分就业,达到了最充分就业乡镇要求,特申请最充分就业乡镇,敬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为谢。

××乡人民政府

第二篇: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是劳动力最大的提供市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做好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充分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为进一步合理置和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所做的充分准备。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全县2010年外出务工人数,以及在本地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

2.在家待业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

3.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变化趋势;

4.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5.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6.我县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二、从调研情况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xxx(县市)总人口59.6万,其中农业人口近40万,占总人口的66%农业人口401万中,除老人小孩等无劳动能力人口外有农村劳动力29.53万,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约5.3万,自主创业人员约13.1万本地企业吸纳用工约6.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4.1万。

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就业地区为北京、天津、唐山等周边大城市,1

从事工作主要为钳工、瓦工、电焊工、钢筋工、木工、电工、水暖工等高强度的脏累工作。

自主创业人员主要是依靠周边砖瓦厂、砂石厂的个体运输户和个体经营商户。

2.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都同意吸纳本地工人,工资待遇略有上升,个别企业有所下降。

3.目前,我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已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进程。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逐年上升。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县内非农就业比例上升,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以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经营经济经营方式所取代。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1. 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将大大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

2.3.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进程,有利促进城乡

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五、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

1. 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速

度和规模。

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居民身份差异

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并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

3.4.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与诚实劳

动者再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

5.6. 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期实现稳定就

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7. 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六、促进措施:

近日,我县(xxx)第一批50名“xx月嫂”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工作。以“嫂子家园”月嫂职业培训为代表,强力打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劳动力再就业的劳务品牌。

x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不断加大培训财政投入,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阳光工程”积极为劳动力就业架起桥梁,有计划有重点的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对现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有效整合。

为保证“阳光工程”见到实效,xxx市劳动保障部门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在当地媒体开辟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就业信息”专题栏目,帮助农村劳动力克服“小富即安”等观念,及时传递就业信息,同时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持卡制度,跟踪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为农民提供“舒适就业,安心务工”的就业环境。

调查人:xxxx班 xx

xxxx年x月x日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形势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形势分析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促进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农村劳动力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显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劳动技能差;三是就业观念落后;四是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五是许多农民(特别是年轻的)还缺乏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转移就业的需要;六部分农民不习惯于企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作环境,因而工作变换性较大,汇流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劳动力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导致留守农耕的劳动力和种田质量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抛荒弃耕现象;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使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明显下降;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给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等等。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尽管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但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为单

一、就业竞争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2、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薄弱,难以进入劳动市场参与竞争。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二是安于现状,存在陈旧落后思想,满足于“有吃有穿,有房子住,吃菜不用买”的现状。三是就业竞争意识薄弱,缺乏竞争上岗的勇气和耐心。

3、企业用工不规范,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因素。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企业用工不规范,引发劳动纠纷,影响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训和招工的信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培训扶持政策标准下,有些贫困农民尚无能力参加培训基地的培训,尤其是一些高技能性工种的培训,政府必须加大培训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

(四)转移培训就业缺乏后续的跟踪服务

转移培训工作实施的自评结果显示,开展就业跟踪服务是最弱的环节。农民在整个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一次转移就业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对于这类再推介就业问题,以及培训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工作都做得较少。

(五)培训深度不够

心理疏导、二次培训有待纳入培训议程。现有的培训,无论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内容的设置方面都比较简单,目的性也比较明缺,满足企业的需求。专业技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但是要想让农民真正适应、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仅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等都应该纳入到培训的议程中来。另外,随著农民素质的提高,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如有许多缝纫女工有较强的学习服装设计的愿望),寻求平等、改变身份、地位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简单的技能往往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从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入手,开展二次培训、多

思想,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转移就业的主动性。

二是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输得出、干得好、留得住、富得起。加大培训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和技能培训,建立起各种培训机构,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培训计划,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适应新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对农民择业心理的疏导和调适,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进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有的办学资源,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中青年农村劳动力上,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对城乡劳动者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实行管培分离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广泛调动分布在农村和县城的各类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与劳动输出(派遣)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培训与输出(派遣)良性互动。同时要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使其能够用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

三是抓好创业扶持,把工作做“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劳务输出只是权宜之计,自主创业才是根本之策,它不仅可以开创事业、积累财富,还可以切实解决劳务输出所面临的年龄障碍、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等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要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念好“推、助、培、扶”四字经,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等途径主动为返乡创业者排忧解难,大力扶持农民工创业,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起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生动效果,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四是抓好就业跟踪服务,把体系“健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维权力度,抓住签订劳动合同这一关键环节,督促企业依法用工并履行合同,督促企业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加强对使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管理和仲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农民转移就业的保障制度,农民转移就业后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涉及诸多方面问题,引导用工单位将城镇工伤保险覆盖全体农民工,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于进城就业比较稳定的农民工,可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对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主要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研究并解决农民工流

第四篇:都江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都江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袁华兵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认可的大约每个劳动力种12.7亩地的土地承载力计算,我市农业可容纳31854人充分就业;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数为10.8万人,这就意味着我市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为9.5万人。所以有计划地把这9.5万剩余劳动力“消化”转移就业,对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客观必然要求。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1、实现本市及成都市内转移较多,外市很少。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市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在本市和成都市范围内转移的较多,占到了87%,说明一是我市农民盆地意识仍然较强,外出打工的愿望不高,宁愿在本地一个月挣五六百也不愿外出挣一千多;二是我市的二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已经不是很强,我市在招商引资中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不是很多,除蒲阳镇对本地劳动力吸纳能力稍好外,其它乡镇都不是很强;三是已经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大多都是有一定技能的,如胥家的建筑工人、向峨的煤矿工人就是如此。

2、男性劳动力转移较多且多在第二产业,女性劳动力转移较少且多在第三产业。在我们调查的乡镇中,一般转移出去的都是男性劳动力,主要从事如建筑、挖煤等重体力劳动,女性劳动力则较少,主要原因一是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二是要种田种地,三是农村女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即使转移出去也大多从事服务业如清洁工、保姆、售货员、餐馆行业服务员等工种。

3、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提高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必将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就业培训工作还有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劳务培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即使就业率较高,从业技能还是偏低,不能胜任较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但成效不明显,培训的专业较少且与市场需求不对口,培训层次较低,对就业的作用非常有限。

5、个别部门和乡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而推进的,这个过程是很长的甚至是漫长的,转移规模和方式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是起推动、引导作用,而转移的主体是农民。而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出,在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上,有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规律认识不是很充分,只要能够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或转移目标即可,有的乡镇在经过近三年的培训,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几乎已经培训了一遍,明年已经无法组织了,这样的培训一是违背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规律,二是浪费了宝贵且少之又少的财政补贴,三是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建议

1、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应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发挥农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加快发展林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发展多渠道贸易,增加劳动与技术密集的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引进,延长农业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内部充分就业。要通过科技、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加快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特别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涉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非耕地资源开发,注意挖掘其中的就业潜力。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收入。

3、进一步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在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的新时期,各级政府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在乡镇上办厂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这才叫“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谋利的机会和手段。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培训补贴这一经济杠杆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做实,做出成效。

4、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和发展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就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大农业开展力度的同时,还可以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区产业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注意保护和发展本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在目前东部劳动力成本已经逐年上升、中部劳动力已经出现供

给不足的情况下,更要抓住机遇吸引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企业来我市投资办厂,这对于促进我市的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聚集人气财气,为本地的产业壮大和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调研和对照,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进一步做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形成上下齐心、部门协调、分工协作的合力,切实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城乡劳动力协调就业政策分析1

城乡劳动力协调就业政策分析

(开题报告)

1、1城乡劳动力协调就业政策分析的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也随之慢慢的形成。诚然,我们在惊叹一片繁荣发展景象的同时,更要看到经济发展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众所周知,劳动力的配置与再配置,以劳动力的流动为必要条件。能不能建立起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尽快形成劳动力的市场配置机制,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拆除有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樊篱”。

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协调进行,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国情,人口众多,13亿人民中农村人口为9亿,这一庞大的数字使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城乡协调化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探索中国模式下的城乡模式,为城镇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石,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是指导我们实践的前提。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从小的环境来讲可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是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一步。

每个国家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会面临城乡发展这一重要瓶颈,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必经之路。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任何一种单一因素的拉动和贡献,都不可能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未来中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加强,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进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在协调城乡劳动力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有: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以外经济,增加农业外兼业收入;加大对农民的直接经济补贴;.重视职业教育等等。法国则是.建立新城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2、1国内外研究现状2、1、1国内研究水平

国内的一些城市也在区域性的探索如何保证城乡劳动力协调就业。青岛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统筹就业辟出新天地。构建湖南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设想。目前,国内的城镇化进程矛盾重重,面临着更方面的问题。

城乡二元化分割发展的战略是显著特征:

1.户籍制度

2.村级劳动力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3.政策是否得以很好的实行

4.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5.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6.政策实行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督2、1、2国外研究水平

(一)美国

美国作为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之一,其城乡统筹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美国缩小城乡差距的措施归纳如下:

1.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2.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以外经济,增加农业外兼业收入

3.加大对农民的直接经济补贴

4.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

6.运用税收手段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法国

法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新城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

3.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4.注重税收的协调作用

法国从1995年开始不准在巴黎市中心区内上新的工业项目,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巴黎市中心区征收“拥挤税”,对从巴黎区搬迁到郊区的占地500m2以上的工厂,政府给予60%的搬迁补偿费。

(三)日本

日本在历史上一度城乡差距比较大,但日本采取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措施后,1972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就基本持平,1998年日本农村就业人口的比重下降到占总人口的5.2%,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太平洋沿岸城市带。其基本经验和做法有: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促进农村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本的措施

2.通过国土开发计划等综合手段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3.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

4.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进行城乡统筹

日本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1979年开始的“一村一品”运动。它要求一个地方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实行了错位竞争战略,从而大大提高了各村的竞争优势,促进了农村的持续发展。此外,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以外经济,增加农业外兼业收入。1995年,东京市农民的收入中,来自非农收入已达92.3%。

下载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2011年农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XXXX乡2011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为认真完成2011年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任务,切实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特制定2011年XXXX乡农村富余劳......

    搬迁劳动力就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安置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北京市建......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人劳就发〔2006〕02号)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05〕36号和国发......

    劳动力培训就业证明

    劳动力培训就业证明 以下培训学员在年月日至年月日,参加了就业培训。培训级别为,培训工种为,培训合格后在我公司就业。 特此证明后附培训就业人员信息表单位(公章): 年月日......

    鸡泽县劳动力就业调查报告

    关于近几年市场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招商引资,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突出发展四大产业,深入发动全民创业,培育和壮大......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范文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论文摘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因素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的影响;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具体对策。 【......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