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PDS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20130709
MPDS在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的应用
一、MPDS概念和内容
MPDS(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是以美国医生杰夫·克劳森(Jeff J.Clawson,美国国际急救调派研究院-IAED主席)为主,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急救调度,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并在美国医疗领域其它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研制的一套用于急救受理调度的医疗专家系统。MPDS以软件为主要使用形式,是在急救受理和调度中实现标准化、医疗化和分级处治的专家系统,其流程严谨,设计精密,配套体系完整。
MPDS已被翻译成18个语言版本,在38个国家的3000多个急救中心使用,在MPDS认证有效期内的调度员有5万名,(一次认证的有效期为两年),每年至少处理4亿次以上的呼救电话,大约处理4500万次的实际急救。
MPDS是急救调度人员的专家知识库系统,使用MPDS,受理调度人员可以迅速了解现场情况要点、评估患者情况的严重程度,实现合理分配急救资源和对危重患者提供高级别急救响应,藉以降低院前死亡率,同时对其他患者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1、MPDS的主要功能体现
(1)、在电话受理中:通过精心设计的询问流程以及呼救人对应的回答,MPDS知识体系能够准确地产生出对病人情况的评估。
(2)、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提供清晰地、易于遵从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自救和互救,以稳定病人的情况。
(3)、在派车时:给予被救助的病人区分轻重、急缓的响应,做出不同的调派决定(如救护车种类、响应时间分级等)。
2、MPDS的特点
概括起来,MPDS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 精确的信息收集 可量化的质量保证 恰当的电话优先调度 明确的呼救电话指令 详细的,全面的报告
通过国际急救调派研究院批准的MPDS和EMD课程内容
3、MPDS组成部分
MPDS系统共分为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所有这些使EMD(Emergency Medical Dispatch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成为具有优先顺序,对来电询问有条理,并作出适当回应决策和指示的EMD系统。
(1)、“事件登记”协议(了解事件基本情况)
“事件登入”(Case Entry)。询问病人情况,确定其人数、呼吸和意识是否正常,并根据患者情况将患者归类到33种情况之一。(2)、“主诉”协议(问诊)
33条主诉协议设计成相同模式和同一使用方法。这33种情况亦即33条主诉预案(Chief Complaint),每一条协议都有对应的标准关键问题(Key Question,问题依照回答不同有不同的后续问题组合和判断建议),通过询问会形成事件分类编码并有对应的救护车到达前电话指导(Post-Dispatch Instruction和Pre Arrival Instruction)。对于重症患者还有电话生命支持(Dispatch Life Support)。
(3)、“事件登出”协议(救护车到达前的注意事项和一般性措施)除要求PAI(Pre-Arrival Instructions)的呼救电话外,所有的事件利用事件登出预案结束!这个预案为不同的状况提供统一的指令,有关现场安全、流血控制和主叫挂机结束。(4)、到达前指令
到达前指令(PAI)来指导呼救者通过详细的患者交流过程,指令是以一个组逻辑脚本格式存在的,设计为向呼救者提供直接针对性指导模式。心肺复苏CPR、汉默手法(Heimlich maneuver)和分娩指令都包含在这一协议内。
4、MPDS包含的其它内容
MPDS不仅仅是一个急救指挥调度中进行现场评估和电话指导以及分级医疗处治的知识体系,它同时还包括对调度员的工作指导与培训、质量管理控制与提高等等。
国际急救调派研究院就急救调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总结,除其医学知识总结为MPDS之外,就受理调度人员的工作原则,与呼救人沟通策略和技巧,包括如
何通过语言调整呼救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处理高龄老年人或儿童拨打的电话),如何应对不同语言的问题等等都有总结。
急救调度管理也是国际急救调派研究院的重点研究领域,其成果包括质量管理控制和提高的部分。从急救受理调度人员的保密守则,到协议遵从率的提高,在急救调度管理的各个方面,MPDS的实施专家也将给我们带来制度的整改和完善。
为跟随医学的发展,MPDS是实时更新维护的。如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国际急救调派研究院也和WHO、美国CDC的专家在48小时内就草拟了一个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协议增加进MPDS,以辅助调度员准确判断。
二、MPDS对院前急救的改进
1、MPDS能改进急救模式,节省政府投资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急救?很明显,是那些生命出现危险现象的患者。国内有论文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即使是在急救事件中,大约只有10%的事件是需要较高级的急救力量快速到现场的。很多急救事件是没有必要派医生的,甚至是连护士也没必要派。但我们目前的现状是,只要有人要救护车,不管病人是否需要,就得派车,这就造成了“回车率”的居高不下。但是政府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救护车,因为增加一部救护车值班,不仅仅是需要购买一辆救护车的费用(每辆救护车需要增12个人-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工,需要三班),而是相关人员、器材、场地的配套费用,由此带来的政府财政支出将是极大的!无限制增加的人员同时也带来管理上的压力。
MPDS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病人分级对待,对于急需派车抢救的病人,优先尽快派车,对于病情很轻的病人,可以缓派或不派,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救护车可被调派,在有出现重症患者需要救护车时,有车可派,而不是“欲派无车”!
因此,解决“欲派无车”的方法,提高急救对百姓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不需要政府投入更大、更多的资金,而只需通过MPDS系统,在目前有限的急救资源状况下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009年6月,上海市已经批准急救优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暂缓非急救的派车,并非先要先得。
2、抢救病人,从接听电话开始--MPDS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抢救更多的病人生命
是否只需要批准“急救优先”就可以解决急救资源紧张的问题,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呢?答案是否的。由于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即使能及时地排出救护车,但在救护车到达前患者也可能死亡!
我们知道心肺复苏(CPR)对于心脏骤停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有较高的时效性:当你在5分钟之内采用时,成功率大概为51%,可到了10分钟时,成功率就为1%了。目前,城市的交通状况很不乐观,很少有救护车能在5分钟赶到现场。因此,从120电话呼救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这段时间是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MPDS就能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发挥作用。
发现心脏骤停后,一方面要迅速派遣救护车,另一方面调度员可立即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救护。MPDS的软件可告诉调度员用“清晰的,易于遵从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救护。
国外3000多个使用案例的统计表明,MPDS能更准确识别患者病情,从而可以通过电话准确指导自救或互救,同时被调派的救护车能有更准确及时的医疗药品及设备的准备,抢救更多的病人生命。
抢救病人,从接听电话开始!
3、MPDS能减少-甚至能避免医疗纠纷
由于目前救护车数量不足,导致欲派无车,或者缓派,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死亡,由此带来投诉、医疗纠纷等等,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
MPDS的调度原则是急重症优先,能优先及时派车,并通过电话指导抢救病人生命。
使用MPDS的资料表明:自1978年MPDS发明以来,在全世界3000多个急救中心使用,没有发生一起法律纠纷!
4、MPDS能减少对专业人员的依赖
使用MPDS,能有效降低对调度员的要求。MPDS不需要具有专门医学知识的人员担任调度,只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经过MPDS讲师的培训,然后考试通过,获得认证,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就可以上岗了。
MPDS是全球数十名科学家30年的持续研究,全球3000多个急救中心的经
验反馈,这些智慧都被归纳总结,成为了调度员的知识库,帮助调度员工作。在MPDS数以千计的论文中,有一些是专门针对是医生还是非医学专业的人做调度工作进行研究的,结论是:在MPDS系统中,医生往往没有非医生做得好。在看不见病人的院前评估时,MPDS更有效,它是专门为此而设计的。理由很简单,MPDS的提问都是些非常浅显、易懂,不用医学术语向普通人提医学问题,同时也符合使用国家的习惯用语。
国内众多城市的情况表明,医生从事具体调度工作时,由于认为调度工作的医学水平要求较低,没有发展前途,且待遇不高,故而在责任心方面较非医学专业人员差很多。这与调度作为急救中心的中枢神经地位极不相符,也容易在工作中发生责任事故。
5、急救调度标准化能更好地救助患者
目前,国内急救行业在车辆、设备、机构设置等方面陆续出台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外,在急救调度方面没有任何标准可言。不用说全国标准,目前就是省内标准也没有。而如何规范调度标准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但还没有人或机构研究的课题。MPDS能帮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MPDS本身就是一套严格的调度标准,严格到调度员从摘机开始,开始问什么,再依据对方回答什么调度员再问什么,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不多问,也不要少问,所有问题都由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提示显示。
同时,MPDS要求调度员必须经过认证后才能上岗。调度员在通过了MPDS的认证讲师培训后,要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认证资格。一次认证资格的有效期为两年,两年后还要进行再培训,才能重新获得认证资格。强制的认证制度是强化调度员对标准的依从,可以很好地帮助急救中心对调度员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进而使得被救助的患者也能获得更有效的帮助。
6、MPDS能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MPDS系统中,设有专门的“持续质量管理”软件,并要求急救中心设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质管软件会自动记录调度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操作,每一次对话等,并把这些数据分类存储,然后分析,自动找出调度员的“优缺点”。质管人员根据软件的分析和追查原始记录,回溯事件处理过程,发现这些“优缺点”产生的原因,并依据此点和调度员沟通,帮助他/她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在
这些监控的指标中,质管软件特别注意调度员对MPDS对话流程的遵从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遵从度越高,调度质量越高!MPDS不仅告诉调度怎么做,而且还监控督导如何做得更好,能帮助急救中心有效地改进调度工作质量。
三、MPDS对急救流程的改变
MPDS是在目前的120系统受理调度流程中增加了明确的医疗信息获取过程,并提供现场指导信息。所获取的医疗信息可以通过车载急救终端发送到救护车供医生参考。MPDS将使急救调度的医疗信息从无到有并规范化。如下图所示:
120电话呼入交换机语音提示并分配到空闲的受理调度台120电话呼入交换机语音提示并分配到空闲的受理调度台受理人员了解现场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受理人员了解现场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使用MPDS获取现场医疗信息,快速科学地提供医疗现场指导做出分级的调度决定做出调度决定提供调度后指令继续指导现场,将现场医疗信息发送到救护车车载信息终端监控救护车到达情况监控救护车到达情况传统的120指挥调度流程
四、MPDS在全世界的应用情况
增加MPDS系统后的120指挥系统MPDS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约有使用18种语言的38个国家超过3000多个紧急救援中心使用该协议。它被认为是急救调度领域的黄金法则。
• 美国
– 排名前100中有70个(70%)• 加拿大
– 几乎所有的省和地区(包括整个魁北克省)
– 所有大城市–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卡尔加里,埃
德蒙顿,温尼伯等 • 欧洲
– 伦敦、柏林、曼彻斯特、都柏林、爱丁堡、都灵、苏黎世、卢卡诺、汉堡、维也纳、因斯布鲁克、奥地利大部分地区、意大利北部大部分地区、法国贝桑松
– 超过50个以上的其它地区
• 澳大利亚
– 悉尼、墨尔本、昆士兰州、塔斯马尼亚州、北部地区
• 新西兰所有地区
• 其他地区
– 中东(科威特、迪拜、卡塔尔等)、南非、博茨瓦纳、阿塞拜疆(巴库)、巴拿马、印度(孟买)、马拉西亚(吉隆坡等)、巴西(圣保罗)• 中国国内
–
杭州、苏州、无锡、昆明、武汉、芜湖、鄂尔多斯、呼伦贝尔、惠州
第二篇: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院前急救中的300例患者,分为静脉留置针组与静脉输液针组各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针头无移位、针刺伤发生率、针头脱出、渗漏等情况,比较评价两种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在穿刺成功率、针刺伤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留置针组稍优于静脉输液针组;两组病例在针头脱落、渗漏、针头无移位等情况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组显著优于静脉输液针组。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降低针头脱落与渗漏的发生率,为针头无移位提供保障,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抢救急、危、重患者同时多种药物治疗或多次静脉给药,可为急救患者赢得抢救时机,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适宜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针;院前急救;效果;比较
Application Effect between Intravenous Ctheters and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Nedles in the Pe-hospital Emergency
LI Qiu-yun
(120 Emergency Center,Luhe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is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venous caheters and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needles i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Methods 300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ravenous catheters group and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Nedles group,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clinical data.ResultsThe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both groups on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nd so on(P>0.05), Intravenous catheters group was better than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needles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both groups on Needle drop, leakage, no shift of the needle and so on(P<0.05), Intravenous catheters group was better than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needles group.Conclusion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edle abscis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leakage, In order to provide security for the needle without displacement, to ensure patency of venous access, convenient first-aid, dangerous,heavy patients and multiple medications or repeate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for emergency patients win rescue time,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re hospital emergency , Suitable for wide application in pre hospital emergency.Key words:Intravenous caheters;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needles;Pre-hospital emergency;Effect;Comparison
第三篇: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雷芬芳 邓翠珍 陈红涛 赵亚珍 岳月娟
【摘要】目的 对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在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772名学生按每16~18人一组,课前发放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各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方案、挑选角色、承担任务、自主练习,再在课堂综合演练完成强化训练。结果 94.8%学生、100%指导教师对强化训练中开设综合性实验持赞成态度。结论 护理综合性实验可缩短临床与教学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受学生欢迎的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发伤;综合性实验;护理教学;强化训练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然途径[1]。而实习前的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平时所学的各项护理操作,为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2]。我们以往的实习前强化训练是将常用基础护理操作与专科护理操作按课程门类单独进行训练。但实习抽查发现,学生存在进入实习或临床工作状态慢,缺乏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了改善这种现状,缩短实习生临床适应期,我们在2008级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强化训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一、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内涵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3]。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沟通技巧、护理知识和技能评估、处理病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整体护理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强化训练时间安排在第4学期临床实习前2~3周,学生已修完所有理论及实践课程。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强化训练共8学时。
2.综合性实验病例编写及模拟情景设计成立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临床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08-298)
作者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湖南邵阳,422000)
雷芬芳(1976-),女,硕士,副教授,系副主任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代表组成综合性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性实验实施方案。要求综合实验设计必须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围绕临床病例进行。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设计分2个阶段:
(1)设计综合性实验病例和实验情景首先,设计综合性实验病例——车祸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再根据该病例设计5个不同情景(每个情景包含4个以上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情景1:目击者将患者送入急诊室,训练学生接诊、分诊、病史采集等;情景2: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救护,训练学生吸氧、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外伤处理(包扎止血、骨折固定等)等技能操作;情景3:患者血压80/50mmHg,医生考虑诊断内脏破裂出血,遵医嘱抗休克处理、积极用药并进行急诊手术前准备,训练学生对休克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处理(如休克体位、保暖、遵医嘱用药、采血、留置尿管等技能操作);情景4:患者病情稳定后送手术室,术前突发心跳、呼吸骤停,训练学生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技能操作;情景5:患者诊断气胸、脾破裂行急诊手术,术中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术,麻醉清醒后送入ICU,训练学生铺麻醉床法、搬运、引流管护理等技能操作。
(2)制定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根据以上不同情景制定相对应的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教师课前进行反复预实验,演练操作、总结经验、修正不足。
3.学生分组及带教2008级护理专业专科层次14个班级共772名学生,按每组16~18人将每班学生分成3组,每组推选组长1人,要求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强。每组设指导教师1人。
4.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1~2周发放教学设计实验前1~2周指导教师将病例、情境设计、实验预期目标、实验要求布置给学生,由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学习讨论,根据情景设计实验方案,每一位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自行挑选角色、设计护理步骤。
(2)课前开放实验室自主练习由于该多发伤急救护理病例涵盖入院急救、心跳骤停的急救、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症监护等从入院到术前准备、术后到出院指导等急诊护理、病房护理的全过程,其处理步骤、方法较多较复杂,所需总时间较长,所以在晚上或周六、日开放实验室,安排学生以班为单位课前轮流
到实验室模拟练习,指导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启发。
(3)课堂综合演练、评价反馈、再练习正常上课时间先由学生分组演练,其余学生观摩评价。演练结束后,学生评价本次实验方案及实验演练的完成情况、存在不足等;教师精讲点拨,肯定和鼓励学生设计和操作中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操作中的关键部分进行示范。接着,学生更换角色反复练习,下课前10~15分钟指导教师对综合性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向学生介绍专科护理的最新进展,便于学生课后自学及查阅资料。
5.评价方法①课堂评价:按照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处理方案、演示内容、操作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各小组自我评价,要求至少列出本组实验过程中的两点不足;各小组间互评,要求指出其他组实验中两条以上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教师评价,由指导教师点拨总结,肯定本次实验情境演练中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②课后评价:课后发放自制的教师和学生反馈调查问卷,评价综合性病例设计及实验效果,包括能、一般、不能三个等级,并于卷末增设“你对护理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的建议?”开放式问题。
三、结果
1.一般资料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772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100.0%;发放指导教师调查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有效回收率100.0%,94.8%学生、100%指导教师对强化训练中开设综合性实验持赞成态度。
2.学生对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表1)表1772名学生对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人(%)
项目 能 一般
95(12.3)
45(5.8)
163(21.1)
44(5.7)
57(7.4)
32(4.1)
115(14.9)
67(8.7)
155(20.1)
92(11.9)不能 14(1.8)56(7.3)25(3.2)32(4.1)36(4.6)21(2.8)32(4.1)46(6.0)130(16.8)81(10.5)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63(85.9)增加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 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 提高了操作技能练习时的兴趣 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增加了对操作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 缩短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671(86.9)584(75.7)696(90.2)679(88.0)719(93.1)625(81.0)659(85.3)487(63.1)599(77.6)
3.指导教师对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表2)
表28名指导教师对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人(%)
项目
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操作技能练习时的积极
性、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有利于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缩短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增大了教学的压力 能 8(100.0)5(62.5)7(87.5)8(100.0)6(75.0)8(100.0)7(87.5)7(87.5)6(75.0)一般 0(0.0)0(0.0)2(25.0)1(12.5)0(0.0)2(25.0)0(0.0)1(12.5)1(12.5)1(12.5)不能 1(12.5)0(0.0)1(12.5)0(0.0)0(0.0)0(0.0)0(0.0)0(0.0)0(0.0)1(12.5)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7.5)
四、体会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出病例框架,让学生根据病例情景自行设计护患交流内容、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等,每个同学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角色可以互换练习),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情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将枯燥乏味的实验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思维不受压抑,知识和能力在寓教于乐中得到了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2%学生认为综合性实验提高了操作技能练习时的兴趣。
2.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单一操作的强化训练,忽略了患者个体病情差异,造成学生临床实习时适应期延长,知识迁移困难[4],导致学生面对真实患者时信心不足,也不利于知识的综合利用。综合性实验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家属等之间多方面配合训练,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合作交往的良好空间。实施综合性实验强化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为所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途径。
3.缩短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加速学生角色的转换单一的护理操作都有统一的操作流程和要求[5]。学生练习时只需模仿教师进行学习,但在临床实践,特别是急救处理中,单一的操作流程就显得不适用,这样就导致了课堂练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不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应用综合性实验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体验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心理状态,而在真正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显得无所适从。问卷调查中有学生这样描述:综合性实验强化训练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有一种真实感和紧迫感,课后记忆犹新。反馈问卷结果也显示,85.3%学生、100.0%教师认为综合性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4.更新强化训练实验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单一的操作强化训练,以预习→示教→练习→总结[6]为模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综合性实验强化训练是围绕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为主体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科学设计病例,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教师和实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最新的临床进展,才能组织开展好综合性实验、完成对学生的具体指导,解决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进行综合性实验课堂综合演练之前学生必须先到实验室进行准备、练习,对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综合性实验可缩短临床与教学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萍.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15-417.[2]任海燕,陈雪霞,许子华.临床实习前基础护理强化训练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4):928.[3]袁义厘,耿桂灵.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境演练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22-1124.[4]李丹,林平,郭晓霞,等.关于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态度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101-2103.[5]Tucker K,Wakefield A,Boggis C,et al.Learning together:Clinical skill teaching for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J].Med Educ,2003,37(7):630-637.[6]祝玉芳.综合实验教学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 23(17):53-55.Application of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n multiple trauma emergency rescurein intensive trainingofnursing education
LEI fen-fang,DENG cui-zhen,CHEN hongtao,et al
(ShaoYang Medical College, ShaoYang422000, Hunan ,China)
AbstractObjec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n multiple trauma emergency rescure in intensive training.Methods 772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16 to 18 students each group,each team member were intensived training by distributing teaching notes, design experiment scheme together, select and play roles, undertake tasks, practice independently before the class,then perform comprehensive training in class.Result 94.8%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and 100% of the training teachers surpport this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in intensive training.Conclusion Nurs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can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class teaching,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general quality.It is a popular education mode on intensive training before the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multiple trauma;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nursing teaching;intensive training
作者介绍:雷芬芳(1976-),女,硕士,邵阳市人,副教授,副主任护师,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通讯地址:湖南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邮政编码:422000;联系电话:***(手机),0739-5320270(家);电子信箱:leifenfang@163.com
第四篇: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
三、职责
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2.有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
3.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4.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5.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派车单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院前急救内容: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治疗、控制癫痫等)④急性中毒、意外处理事故。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②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和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做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第五篇: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 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②出诊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车厢内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不得坐在驾驶室内。
③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 或头低足高位。
④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继发损伤或加重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继发、加重颈髓损伤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对交通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 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值守或总值班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