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当前重点之我见
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当前重点之我见
1、前言
一般意义上的设备管理的原则众所周知,本文不做讨论。本文旨在基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提出了重点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又由于现代建筑施工作业已经进入了以装备为中心的时代,施工事故的发生无不与施工装备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装备因素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安全生产的主要控制要素。所以,装备技术水平和装备使用养修管的安全作业控制是生产安全的直接反映,故本文特别提出予以讨论。
2、技术装备的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市场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要对技术装备进行配套优化,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装备规划应与国家建设规划、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企业的科技创新规划同步发展,同步衔接,同步实施。装备规划应加强横向联合,重点发挥现有装备能力,在全面盘活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加大重点装备投入,适当增加当代先进技术装备,实现高端专用设备和小型通用设备自主装备,一般通用设备社会调剂、租赁的合理装备。
2.1 加大科技投入
①先人为主,抢占先机
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③加大投入、加强研发
实现自主或联合研发技术装备、自主或委托加工制造,不断降低工程成本,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2.2 针对市场需要,合理配置装备
施工企业的装备水平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归属和市场占有份额。从宏观形势来看,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施工领域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铁路和市政工程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有限的建筑市场相对于亿万之众的施工队伍而言,仍显得过于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拥有国内相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国内领先的技术装备,建筑施工企业应形成实力强大的施工机械化配套,极大提升技术装备的配套实力,充分发挥装备优势,提高企业知名度,更大份额地占领建筑市场。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应针对市场合理配置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施工技术装备,技术装备规划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全面性,②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复杂性,③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施工的专业性。
2.3 对大型装备实行专业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技术装备管理机构,对大型专业技术装备实行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集中的专业化管理,集中优势技术装备,向建设单位展示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装备,充分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加业主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为经营投标提供坚强的后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进一步配置大型的专业性强的技术装备,采用内部租赁方式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3、技术装备的重点
施工企业应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适应市场、质量兴企”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广阔的建筑市场,技术装备的重点就应放在力保市政和铁路建设的强势上。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1世纪进入了大规模施工阶段。国内市场目前最具有广阔前景的就是城市地铁和铁路建设。初步预测2005年至2010年间至少要建设500公里地铁,需要投资3000多亿元。从目前到2020年,国家将在路网建设上投资20000亿元。在未来4年时间里,铁路建设的投资额每年将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因此应继续加大满足铁路建设施工的技术装备的投入,尤其是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的投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向高空和地下发展。为更多地参与市政工程的市场竞争,必需弥
补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不足,加大市政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的技术装备的投入。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仍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点投资领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中,为扩大公路施工领域的份额,必须加大公路施工的技术装备的投入。
应根据战略需求和建设项目需要,增加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硬件水平。加强科研开发,提高现有装备的技术指标,扩展技术装备的功能。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加强国内外合作,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
总之,笔者认为,目前施工企业应当走:专用设备自主配置、通用设备社会调剂、改造改装革新旧装备、积极更新小机具的装备道路。
4、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基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把各项工作纳入“例行”的范畴,避免或减少“例外”的情况,实现机械租赁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管、用、养、修、租、算”一体化。通过制度作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要做好单机(车)核算,每台技术装备都建立卡片,每月对装备的使用、保养、修理和各项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于月底前进行成本盈亏分析。单机成本盈亏情况每月公布,并依此进行奖惩。实行单机成本核算能有效地控制配件、油料消耗,控制修理费用,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通过单机(车)核算,抓好其它环节的控制,搞好经营成本核算管理,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制度执行,防止重使用,轻保养。认真执行技术装备管理的“二定三包”责任制,定机定人;严格执行机械管理规程,保证技术装备按时进行保养和大修,按照“十字作业法”搞好保养,达到“三无”和“四不漏”;重点抓好强制保养,这是机械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把关设防,杜绝违章操作和使用。做到技术装备不带病运行,出了故障及时处理,定期征询用户意见。从装备安全出发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杜绝装备性安全生产隐患。
坚持技术装备运行分析会制度,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对上一周的技术装备管理进行总结,②提出上周技术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③制定下周的技术装备管理工作计划。通过对上一周的工作总结,一方面对上周的技术装备管理进行全面评价,考核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得出规律性启迪,为下一周的技术装备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是一个系统,在计划的实施中可能出现一些偏差,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通过每日交班会制度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合理安排技术装备的保养工作。
5、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的有效措施。
信息管理对企业的技术装备管理尤为重要。要在运用计算机搞好技术装备的前期管理、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变动管理、租赁管理、维修保养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管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好技术装备信息的采集、分析与交换。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组建企业内部的技术装备网页,及时发布技术装备的需求信息,既为设计、编标选用相应的技术装备提供信息,又为技术装备管理部门调配或租赁提供依据,有益于搞活内部租赁市场。二是可以通过内部网络,与其它施工企业、社会网络建立起相应的关系,既有利于拓展外部租赁市场,又能更形象、更广泛地宣传本企业。
建立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技术装备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和把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供给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有利于对装备管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
6、改革装备管理体制
改革技术装备管理体制,探索自行配置与租用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自行配置大型、专用技术装备,对于完成急难新任务,提高专业性强的施工项目的攻关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是极其重要的。施工有高峰也有低谷,技术装备的需求也就有大量需求而供应不足和需求量小而过剩闲置的情况。配置特殊装备和一些利用率相对较低的专用装备并集中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措施、经济措施调配技术装备,避免技术装备在某一单位闲置不用,而另一单位却技术装备不足的情况,提高装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专门单位、专业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技术素质相对较高,通过强化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延长技术装备的使用寿命,搞好成本管理与控制,降低使用成本。使施工单位和装备管理部门都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双赢。
7、培养和储备高新技术人力资源
现代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人。任何高新技术装备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操作的,因此只有加强针对高新技术装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技术装备发挥最大效率,创造最大价值。要注意开展针对专用装备的不问断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对于所有工作人员在装备运行使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都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予以确定,并给以相应的奖惩,实现现代化装备与高素质员工的良性互动。
8、装备安全与安全生产
今天,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已经无须笔者赘述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装备安全与安全生产加以强调。
停放安全:建筑施工机械装备在施工现场(少许在库管场所)往往由于人为的故意和过失使装备受到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然而都是可预见的损害,会由于管理、使用环节不衔接而导致装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因此,装备的停放场所、停放状态、停放保全各环节必须有不同岗位的制度性程序化的明确责任分配到人的监管制度。以避免由于安放、停放状态下的事故发生。以及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导致的运行事故。
运行安全:装备,特别是自行式、轨行式、鞍座式、吊装、挖掘、开凿、烧焊、放射性检测设备等等,其运行、使用中极易导致人身、设施事故。因此,必须结合施工方案,对地基强度、隐蔽工程和设施、周围环境、人员防护、施工对象材质、性质等必须予以确认再使装备就位运行。
组装就位安全:大型、特大型、大规模、大范围、结构性装备,在组装、拼装、就位、安放时,必须在按技术要求作业的同时用程序化的装备管理制度交叠控制作业。即,应将此状态视为在保管状态。
运输吊装安全:施工装备有许多其运输、吊装本身就是一种施工,必须制定与技术规范相适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关键是要确保严格落实。生产实际当中,装备在此阶段的事故频度很高,人身、财产损失也很大。作为装备管理部门责任重大。
第二篇: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和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和成本控制
摘要:本文旨在结合通过阅读与施工企业的相关书籍对施工企业装备管理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些自己的看法:对装备管理提出了重点突出的原则性要求和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施工企业 装备 管理 技术 成本
由于现代建筑施工作业已经进入了以装备为中心的时代,施工事故的发生无不与施工装备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装备因素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安全生产的主要控制要素。所以,装备技术水平和装备使用养修管的安全作业控制是生产安全的直接反映。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市场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要对技术装备进行配套优化,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装备规划应与国家建设规划、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企业的科技创新规划同步发展,同步衔接,同步实施。装备规划应加强横向联合,重点发挥现有装备能力,在全面盘活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加大重点装备投入,适当增加当代先进技术装备,实现高端
专用设备和小型通用设备自主装备,一般通用设备社会调剂、租赁的合理装备。
施工企业应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适应市场、质量兴企”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广阔的建筑市场,技术装备的重点就应放在力保市政和铁路建设的强势上。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1世纪进入了大规模施工阶段。国内市场目前最具有广阔前景的就是城市地铁和铁路建设。初步预测2005年至2010年间至少要建设500公里地铁,需要投资3000多亿元。从目前到2020年,国家将在路网建设上投资20000亿元。在未来4年时间里,铁路建设的投资额每年将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因此应继续加大满足铁路建设施工的技术装备的投入,尤其是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的投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向高空和地下发展。为更多地参与市政工程的市场竞争,必需弥补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不足,加大市政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的技术装备的投入。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仍是国家基础
建设的重点投资领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中,为扩大公路施工领域的份额,必须加大公路施工的技术装备的投入。
应根据战略需求和建设项目需要,增加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硬件水平。加强科研开发,提高现有装备的技术指标,扩展技术装备的功能。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加强国内外合作,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
总之,目前施工企业应当走:专用设备自主配置、通用设备社会调剂、改造改装革新旧装备、积极更新小机具的装备道路。
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的有效措施。
信息管理对企业的技术装备管理尤为重要。要在运用计算机搞好技术装备的前期管理、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变动管理、租赁管理、维修保养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管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好技术装备信息的采集、分析与交换。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组建企业内部的技术装备网页,及时发布技术装备的需求信息,既为设计、编标选用相应的技术装备提供信息,又为技术装备管理部门调配或租赁提供依据,有益于搞活内部租赁市场。二是可以通过内部网络,与其它施工企业、社会网络建立起相应的关系,既有利于拓展外部租赁市场,又能更形象、更广泛地宣传本企业。
建立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技术装备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和把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供给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有利于对装备管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
改革装备管理体制。改革技术装备管理体制,探索自行配置与租用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自行配置大型、专用技术装备,对于完成急难新任务,提高专业性强的施工项目的攻关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是极其重要的。施工有高峰也有低谷,技术装备的需求也就有大量需求而供应不足和需求量小而过剩闲置的情况。配置特殊装备和一些利用率相对较低的专用装备并集中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措施、经济措施调配技术装备,避免技术装备在某一单位闲置不用,而另一单位却技术装备不足的情况,提高装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专门单位、专业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技术素质相对较高,通过强化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延长技术装备的使用寿命,搞好成本管理与控制,降低
使用成本。使施工单位和装备管理部门都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双赢。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包括:
1.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我们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3.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赔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当前重点之我见》王瑞华
http://info.tgnet.cn/Detail/***165/2006-06-21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 黄东进 科技资讯2006-10
3.《中国施工企业信息化》 李存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06
4.《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舒伟 建筑施工报2006-12
5.《建筑施工企业管理》 谢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
第三篇:施工技术重点总结
1.土的工程分类:按开挖的难易程度分8类。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
2.土的工程性质
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
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组织被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为原来状态时的体积。土的可松性程度,一般用最初可松性系数和最后可松性系数来表示。土的渗透性:水在土孔隙中渗透流动的性能
3.场地平整
概念:就是指通过挖高填低,将原始地面改造成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场地平面
标高考虑的因素: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满足设计时考虑的最高洪水位的影响;充分利用地形,尽量使挖填平衡(如土的可松性的影响),以减少土方运输量。
挖填平衡计算步骤: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H0)(1)将场地划分为区隔(正方形),确定各方格角点标高(平坦,则地形图+插入法;起伏,则现场木桩方格网,测量)。(2)挖填平衡,算体积列方程,2、计算设计标高的调整值: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考虑泄水坡度。4.土方边坡
坡度系数: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
土壁稳定原理及影响土壁稳定因素:土壁稳定主要依靠土体的抗剪强度来维持平衡。土体抗剪强度来源于土体的内摩擦力和粘结力(内聚力)
剪应力的增加,外力(1)边缘堆土或机械(2)水侵入边坡,使土的含水量增加;(3)地下水产生的动水压力(4)土体内水的静压力等。
抗剪强度降低—外因转换为内因(1)由于受风化作用使土质变松;(2)土受地下水的侵蚀而产生润滑作用;(3)饱和细,粉沙受振动而液化。
5.土方回填和压实:
填土要求: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使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后,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填料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
填筑方法:人工填土,机械填土
填土的压实方法:碾压法: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平整场地等大面积工程 夯实法: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小面积工程适用。
振动法: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借助振动机械使压实机振动,使非黏性土的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而达到紧密状态。用于非黏土的压实。
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1.压实功的影响。
2.含水量的影响:土干燥,摩阻力大,不易被压实;土有适当含水量,水起润滑作用,容易被压实;使用同样压实功,得到密度最大,称作最佳含水量。3.土的厚度的影响: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其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6.排水施工方法:一般采取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筑土堤等,明沟积水排水法 地下水位降水:集水井降水也称基坑排水,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井,并在基坑底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适应于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不很旺的情况。
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
1.桩基础的构造及分类: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在桥梁、码头工程中常用高承台桩基础。一)按受力情况分为端承桩、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的桩。
摩擦桩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中,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阻力共同承受 二)按挤土状况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
沉管法、爆扩法施工的灌注桩、打入(或静压)的实心混凝土预制桩、闭口钢管桩或混凝上管桩 属于挤土桩。冲击成孔法、钻孔压注法施工的灌注桩、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管桩、H 型钢桩、敞口钢管桩等属 于部分挤土桩。
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施工的灌注桩属非挤土桩。三)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灌注桩。
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形式的桩,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或有的用高压水冲沉入土中。根据沉入土中的方法,可分打入桩(锤击沉桩)、水冲沉桩、振动沉桩和静力压桩等;
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用机械或人工成孔,放入钢筋骨架,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而成。根据成孔方法的不同分为挖孔、钻孔、冲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及爆扩成孔灌注桩等。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1)桩的制作:管桩及长度在10m以内的方桩在预制厂制作,较长的方桩在打桩现场制作,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一般在工厂加工。重叠法:叠浇层数不超4层,上层桩和领桩浇筑必须在下层与领桩强度达到30%以后进行,模板:保证桩的几何尺寸准确,使桩面平整,挺直。2)桩的运输——强度达到70%才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和打桩,3)桩的起吊:起吊时,必须平稳,避免受冲击和振动。起吊弯矩最小原则,吊装时使跨中最大弯矩的绝对值小于吊点处负弯矩的绝对值
4)桩的堆放:层数不超过4层,堆放时垫木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的垫木要适当价款,同桩号堆放在一起,桩尖朝向一端。5)锤击法沉桩施工工艺
锤击沉桩的施工方法是利用桩锤落到桩顶上的冲击力来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的深度或达到持力层的一种打桩施工方法。锤击沉桩是混凝土预制桩常用的沉桩方法,它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但施工时有冲撞噪声和对地表层有振动。打桩机具主要包括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三个部分。
桩锤是对桩施加冲击力,将桩打入土中的机具;施工中常见的桩锤有落锤、蒸汽锤、柴油汽锤和液压锤(振动锤)。桩架是支持桩身和桩锤,在打桩过程中引导桩的方向及维持桩的稳定,并保证桩锤沿着所要求方向冲击的设备.动力装置包括驱动桩锤及卷扬机用的动力设备。根据所选桩锤而定的。打桩施工
A.准备工作(1)场地准备: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平整、压实场地,设置排水沟;
2)放轴线、定桩位、设置水准点(≮2个);3)确定打桩顺序:挤土直接影响打桩进度、施工质量以及周围环境。4)接通现场的水、电管线,准备好施工机具;做好对桩的质量检验。5)进行打桩试验:≮2根,检验工艺、设备是否符合要求。B.打桩顺序
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一般分为逐段打设、自中部向四周打设和由中间向两侧打设三种。当桩的中心距不大于4倍桩的直径或边长时,应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施打,或由中间向四周施打。当桩的中心距大于4倍桩的边长或直径时,可采用上述两种打法,或逐排单向打设。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和桩的规格,宜按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顺序进行打桩。C.打桩工艺:
设置标尺→桩架就位→吊桩就位→扣桩帽、落锤、脱吊钩→低锤轻打→正式打(接桩,截桩,静、动载试验,承台施工)。
要点:采用重锤低击,开始要轻打;连续施打,减少回弹固结;注意贯入度变化,做好打桩记录(编号、每米锤击数、桩顶标高、最后贯入度…);如遇异常情况(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倾斜、位移、回弹;桩身严重裂缝或桩顶破碎),暂停施打,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打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在打桩施工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桩顶破碎,桩身断裂,桩身位移、扭转、倾斜,桩锤跳跃,桩身严重回弹等。1)桩顶破碎
打桩时,桩顶直接受到桩锤的冲击而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如果桩顶钢筋网片配置不当、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桩顶平面与桩的中心轴线不垂直及桩顶不平整等制作质量问题都会引起桩顶破碎。在沉桩工艺方面,若桩垫材料选择不当、厚度不足,桩锤施打偏心或施打落距过大等也会引起桩顶破碎。2)桩身被打断
制作时,桩身有较大的弯曲凸肚,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沉桩时桩尖遇到硬土层或孤石等障碍物,增大落距,反复过度冲击等都可能引起桩身断裂。3)桩身位移、扭转或倾斜
桩尖四棱锥制作偏差大,桩尖与桩中心线不重合的制作原因,桩架倾斜,桩身与桩帽、桩锤不在同一垂线上的施工操作原因以及桩尖遇孤石等都会引起桩身位移、扭转或倾斜。4)桩锤回跃,桩身回弹严重
选择桩锤较轻,能引起较大的桩锤回跃;桩尖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时,桩身则严重回弹。5)接桩处拉脱或开裂:接桩连接界面处处理不当引起。
3.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1)灌注桩分类:按成孔方法,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和挖孔扩底灌注桩等。(2)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场地清理,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钻孔取土成孔,清除孔底沉渣,成孔质量检查验收,调放钢筋笼,浇筑孔内混凝土。
(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正、反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是: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4)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桩机就位一锤击(振动)沉管一上料一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一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一成桩。
质量问题分析(1)断桩:控制桩的中心距不小于3.5D;如不满足,采用跳打法或间隔一定技术间歇时间。(2)缩颈:采取复打或反插方法;控制拔管速度;检查混凝土下落情况。
(3)桩靴进水进泥:将桩管拔出,修复改正桩尖缝隙后,用砂回填桩孔重打;地下水位大时,沉到地下水位时,用水泥砂浆灌入沉管内0.5m做封底,并再灌1m高混凝土,然后打下;(4)有隔层:混凝土的坍落度≮5~7cm,骨料粒径≯3cm;拔管速度≯1m/min。(5)吊脚桩:防止活瓣不张开,采用密振慢拔的方法,开始时先反插几下,然后再正常开始拔管。1.模板的组成: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架支撑及紧固件三大部分。模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要求: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类型:木模板、定型组合模板、大型工具式的大模板、爬模、滑升模板、隧道模、台模(飞模、桌模)、永久式模板等。
材料:木模板、木(竹)胶合板模板、钢木(竹)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铝合金模板
构造与传力途径:(1)竖向结构构件——柱、墙模板、加劲肋、柱箍、对拉螺栓(2)水平结构构件——梁、板底模、侧模、楞木、支撑体系
2.模板的支撑: 在建筑上用于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根据其材质分类:1.木质建筑模板支撑架:所有支撑架的主、副楞及支撑立杆全部由木材制成;2.高大建筑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3.钢性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支撑架的全部用料都为钢制性材料,而且具备可伸缩性
3.模板设计: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2.模板和支架的荷载和效应计算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验算,4.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4.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主控项目: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一般项目: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拆除: 1.拆除时间取决于混凝土强度,各模板用途,结构性质,混凝土硬化时的气温.2.拆除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构件,要确保结构达到安全要求的强度,在进行模板设计时,考虑拆除时间和拆除顺序.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和支架3.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一般按柱模板-楼板模板-梁侧模板-梁底模板的顺序。
5.钢筋工程:
施工工艺:
1、基础底板钢筋工艺流程:基础垫层完成→弹底板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设钢筋→绑扎→隐蔽验收
2、现浇框架钢筋工艺流程:1.柱钢筋绑扎2.剪力墙钢筋绑扎3.梁钢筋绑扎4.板钢筋绑扎。5.楼梯钢筋绑扎
3、剪力墙钢筋工艺流程:1.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弹墙体线→剔凿墙体混凝土浮浆→修理预留搭接筋→绑纵向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2.剪力墙用预制焊接网片的绑扎,弹墙体线→剔凿墙体混凝土浮浆→修整预留搭接筋→临时固定网片→绑扎根部钢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6.钢筋的进场验收:1.钢筋进场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钢筋配料:就是将施工图中各个构件的配筋图编制成便于实际加工,具体准确下料长度,和数量的表格,作为备料,加工和结算的依据 钢筋加工:调直,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
除锈:为了保证钢混之间可靠的握裹力。在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电动除锈剂,手工除锈(丝刷,砂盘),喷砂,酸洗除锈。切断:按下料长度切断,钢筋切断机或手工切断机。弯曲:钢筋下料后,按图纸要求弯曲一定的形状。
5.混凝土工程施工工序:混凝土制备(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
6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注、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其含义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也称混凝土的工作性。
7.混凝土搅拌:将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和掺和料按配合比混合成匀质且达到设计要求性能和施工要求和易性的拌合物。
1)搅拌机械的选择:按搅拌机理分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强制式作用强烈,搅拌时间断,适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转速快动力大,磨损大。
选用时要根据工程搅拌量大小,混凝土坍落度,骨料尺寸而定,既要满足技术性能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除了要选种类,还要根据工程施工工期和混凝土的需求强度选定搅拌机的型号和台数。
2)搅拌时间定义:从粗细骨料,水泥,水等全部原料头图搅拌桶开始搅拌开始,到开始卸料位置的时间。
8.混凝土运输的基本要求: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避免产生分层离析、水泥浆流失等现象2.保证砼具有设计配合比所规定的坍落度。3.保证砼在初凝前浇入摸板并捣实完毕。4.保证砼浇注能连续完成。
9.混凝土的浇筑: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对模板和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应检查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符合实际要求方能浇筑。2.准备和检查材料,施工机具,检查运输道路等3.注意天气变化,不宜在雨雪,低温天气下浇筑4.做好施工组织工作以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2)浇筑注意事项:1.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钢混柱墙中不超过3m,否则设串桶,溜槽,溜管等下料。2.混凝土分层浇筑,保证振捣密实,在下层混初凝之前将上层浇筑并振捣完毕。3.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墙柱等竖向时,先在底部浇筑,充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高度超过3m,采用串筒,溜槽下料,防止离析。4.梁板浇筑同时进行,较大的梁,拱可单独浇筑。5.施工缝的留置:施工缝指因设计和施工急速,组织的原因,出现先后两次浇筑混的接搓处。不能连续进行,停止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应事先确定适当的位置留施工缝。6.其他,应经查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在已浇筑混凝结前修整完好。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法——标准养护;自然养护;人工养护
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施工中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不低于25度的混凝土结构。
2)裂缝分析:水化热大,产生的热不易发散,内部温度升高,表面散热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过大产生裂纹,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约束,内部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超过极限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缝,贯穿整个混凝土。
3)施工技术措施:减少浇筑后混凝土内外温差:1.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和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2.在保证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参入适量矿物掺合料3.降低混凝土用水量4.粗骨料易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易采用中砂,可参入一定毛石块5.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摸温度,冰水冲洗,气温较低时浇筑6.采取人工降温措施,在结构内部埋设管道和预留孔道,养护期间采取灌水和通风措施7.混表面要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减缓表面热量的散失,减少内外温差8.混凝土中参加缓凝剂,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每个浇筑层的厚度,释放部分水化热9.尽量减少混凝土所受外部约束力
11.混凝土冬期施工
1)原理:温度降低时,混凝结硬化速度较慢,强度较低。0度以下,水化反应基本停止,温度再继续降至-4左右,混凝土开始结冰,水泥和冰不能发生水化反应,强度不提高。混凝土刚初凝就冻结,处于休眠状态,恢复后基本不损失。初凝后本身强度不小
2)定义:为保证混结构质量,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度,进入冬期施工阶段
3)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遭受冻结时,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产生的黏结应力足以抵抗自由水结冰产生的冻胀应力,解冻后的强度还能继续增长达到原先设计强度,最终强度基本不损失。所以,受冻前达到的这一强度,就是临界强度。他与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普通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30%,矿渣的40%。
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在外荷载作用前,预先建立起有内应力的混凝土,其内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应能抵消或减少设计外荷载所产生的应力。
分类:按施加预应力方式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筋粘结状态—有粘结、无粘结 2.先张法施工过程
首先张拉预应力筋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构件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3.后张法施工过程
混凝土构件制作时,在预应力筋的部位预先留出孔道,接着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利用张拉设备张拉预应力筋,并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端部,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与封头。
4.三种预应力筋体系的锚具构造
1)精轧螺纹钢筋体系:螺母、垫板
2)钢绞线体系:张拉端固定端用单孔或多孔夹片锚,固定端用挤压锚或压花锚3)钢丝体系:张拉端用钢质锥形锚具(锚塞自锁和钢丝自锚原理);墩头锚(张拉端或固定端)
5.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1)孔道留设方法:钢管、胶管抽芯;预埋波纹管(金属、塑料)基本要求:尺寸埋设准确、牢固;预留灌浆孔、泌水排气孔 2)预应力筋穿束,先穿束法,后穿束法 3)预应力筋张拉
①一端张拉或两端张拉:关键看锚固损失长度是否超过半跨。与孔道摩擦损失与锚具回缩损失大小有关——与预应力筋布置型式、长度有关。
②张拉顺序:对称张拉——应使混凝土不产生超应力、构件不扭转与侧弯、结构不变位等。③张拉控制(双控):张拉力控制,张拉伸长值校核 4)孔道灌浆与封锚
①后张法孔道灌浆的作用:保护预应力筋,防止锈蚀;使预应力筋与构件混凝土有效地粘结。②真空辅助压浆技术。
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指配有无粘结预应力筋靠锚具传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过程:先将无粘结预应力筋按设计要求像普通布筋一样先铺设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
特点:无需留孔和灌浆,施工简便,对锚具要求高。构件整体性差,锚固要求高。
1.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焊接H型钢为例)
深化设计、放样和号料、切割下料、边缘加工、制孔与节点加工、焊接组拼、矫正成型
2.深化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关系:原始设计图纸是从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出发进行钢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点是满足建筑外观、使用功能、结构强度。二次深化,主要从实际施工角度出发,对于使用原始图纸进行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些列问题作出细化调整,在实际开始施工前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深化的内容因此也包括了对原图纸不合理之处作出调整,对原图纸不详细部分进行补充。
1.结构安装工程的主要施工特点
1)预制构件类型多——施工受预制构件的类型和质量影响大。
2)正确选用起重机具—完成吊装任务的主导因素,安装施工受机械设备和吊装方法影响大。3)结构受力变化复杂——构件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不同,如:构件在运输和起吊时,因吊点和支承点与使用阶段不同,可能使结构构件内力的大小、性质有所改变。因此,必要时应对构件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高空作业多——预制构件量多、体大,工作面窄,高空作业多,施工时易发生工伤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2.起重机械
1)自行式: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和轮胎式起重机
2)履带式起重机三个主要参数:起重量Q:不包括吊钩,滑轮组的重量。起重半径R:起重机回转中心线到吊钩的水平距离。起重高度H:重吊钩中心到停机面的垂直距离。相互关系:起重量,起重半径和起重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起重臂长度及其仰角,当起重臂长度一定时,随着起重臂仰角的增加,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增加,而起重半径减少,当起重臂仰角不变时没随着起重臂长度的增加,起重半径和起重高度增加,而起重量减少。3)塔式起重机:附着式、爬升式、轨道式塔式起重机4)桅杆起重机
3.混凝土结构安装工程构件吊装工艺
1)构件总体吊装过程:绑扎、吊升、对位、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等工序 2)柱的起吊:旋转法:起重机变起钩,边旋转起重臂,使柱身绕柱脚旋转而逐渐被吊起 滑行法:柱起吊时起重机不旋转,只起升吊钩,使柱脚在吊钩上升过程中沿着地面逐渐向前滑行,直至柱身直立然后插入基础杯口。4.、混凝土结构吊装方案设计
1)起重机的选用:选择类型,型号,和数量。根据厂房的跨度,构件重量,吊装高度,施工现场条件和现有起重设备确定。中小型厂房(平面尺寸大,高度不大)可用履带式起重机,轮胎式或起重式起重机等自行式。结构高度和长度较大的厂房用塔式起重机。大跨度重型工业厂房用大型自行式起重机,重型塔式,大型牵栏式拔杆起重机。在缺乏自行式起重机,收到地形限制可选择桅杆式起重机。起重参数的确定计算方法:
(2)结构吊装方法,分件吊装法:起重机每次在车间内进行一种或两种构件 综合吊装法:再一次开行中分节间安装完所有类型的构件。
5、钢结构安装方法
(1)钢构件吊装工艺:定位---定标高---柱顶螺栓预埋---定标高----弹线----柱安装----钢梁安装----次构安装-----焊接----补漆----竣工
(2)单层钢结构安装:安装时,柱子,柱间支撑和吊车梁一般采用单件流水法吊装,安装主要有钢柱连接,吊车梁安装,钢屋架安装。
(3)多高层钢结构安装:对整个建筑从高度方向划分为若干流水段,并以节框架为单位,吊装时,除了保证单节框架自身的刚度外,还需保证起重机爬升中的稳定。多层钢结构安装校正应根据基准柱进行。楼层标高可以用相对标高或设计标高进行控制。多高层安装时,应分析竖向压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并在编制安装方案时,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设计特点和竖向变形对结构的影响程度,考虑是否采用预调整设计标高,设置构件后连接固定等措施。
第四篇: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1-000-02
摘 要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习惯、职业道德、安全价值观念的反映。要实现施工企业长治久安,就必须着力培育具有施工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用以规范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关键词 企业安全文化 施工企业 安全生产
一、培育发展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灵魂。要实现根本的安全,出路在于安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1.培育安全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完善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均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安全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有效控制违章行为、根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质量事故,又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提高营销质量和拓展市场,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添翼”。
2.培育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治本之举。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两者相比,后者是主因。安全文化就是要从人文因素的深层次方面规范人的安全思想和行为,所以说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是预防事故的治本之举。
3.培育安全文化有利于提升对安全重要性认识。现实中,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漠,认识片面,也有部分领导的安全意识是被动形成,即:上级盯得紧、怕“乌纱”保不住、怕经济处罚,存在为应付而抓安全的思想。培育安全文化,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以人为本的情感观、安全管理的基础观,从认识深处确立安全发展的思想。从而适应新《安全生产法》对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
4.培育安全文化能促使员工自觉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建设安全文化可促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每个人心中,提高的安全修养,改进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 “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应遵章守纪”“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最终实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和“不被别人伤害”。
二、施工企业建设安全文化要坚持“四个必须”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通过安全文化的细微渗透功能,不断提高安全素质、安全意识、自我安全防护和相互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四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和作用着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生命权、健康权,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更是人的安全行为,所以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2.必须做到“持之一恒”。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持之以恒,逐渐提高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
3.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安全文化以一定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等生产环境为条件和基础的,必须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培育。以铁路铺轨架桥施工企业来说,就要通过安全文化营造安全设施完善、措施齐全,机械设备状态良好,环境无污染,作业规范标准及文明生产的环境,实现施工生产安全的长期稳定可控。
4.必须得到“领导重视”。企业员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只有领导层能决定“谁遵守安全规程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规程谁受处罚”的管理环境,从而形成“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生产氛围。
二、施工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培育优秀的安全文化应结合企业实际,融入管理全过程,在继承已有文化底蕴基础上,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及安全人文氛围。
1.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就是要提炼出富有特色、内涵深刻、易于记忆、便于理解,为员工所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构建安全思想意识、安全思维方式、安全价值观。以我公司来说,就是要提升三种安全管理理念,一是“安全是企业最大效益,安全是员工最大福利,安全是干部政治生命”;二是“法情并重”;三是“无为而治”。克服“人盯人”的弊端,重视情对于安全文化的引导性、感化性和人际关系协调作用,为员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创造适宜的环境。
2.培育安全制度文化。实践证明,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和物,而对物的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应建立符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培育和发展安全制度文化。
我公司在铺架施工中,就是坚持用机制基础保安全,使安全工作有制度、有考核、有落实,保持了安全持续稳定、质量持续受控。一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修改完善了《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办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安全质量事故(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等诸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了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的落实,二是强化考核,形成动力。出台了《中层管理人员政绩写实管理办法》《一般管理人员季度考核办法》,形成了管理人员季度考核、测评的考核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管理人员转变作风,根除了“四平八稳当干部”的思想。三是奖惩兑现、奖罚分明。逐级签订安全包保责任书,公平、透明地落实激励政策。
3.培育安全行为文化。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全员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为铁路铺架施工企业应着重“四抓”:
一抓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队伍技能素质。大力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突出岗位作业标准的掌握、突出实作技能的模拟演练、突出非正常情况和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为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我公司开展的电工、测量工、铺架司机技术比武,内部办班、委外培训、“学规对标”及参观交流研讨等活动,对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都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二抓标准化作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注重从作业过程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如我公司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订了《施工技术管理办法》《施工作业指导书》《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以落实标准化作业,形成围歼不安全行为的态势。
三抓现场控制,提高对施工过程管控。一要强化班组自控、互控、他控制度,提高班组对安全行为的自觉控制能力。二要落实检查制度,做好定期检查、随机检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四抓安全教育,提高超前预防能力。坚持管理人员与一线生产人员教育并重,着力抓好形势教育、责任教育、警示教育、法制教育,提高超前预防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如公司对新员工采取的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组织员工安全宣誓、进行班前安全讲话、编发《安全警示教育读本》等都是很好的安全教育形式。
4.培育安全人文文化。要体现细微精神,体现亲情关爱,营造安全人文文化氛围。
一要筑牢安全生产根基。注重用情、用心、用爱去关心、凝聚员工,从舆论导向和后勤保障上筑牢员工安全生产根基。一是树立安全典型,弘扬正气。如我公司的安全标兵、月度先进工班、党员先锋岗及红旗责任区评比表彰、群安员津贴考核发放,都体现了让先进者得“好处”,让干事者尝“甜头”。二是加强驻地建设,改善环境。在丰富文体活动愉悦员工身心的同时,建设好“员工之家”,实现员工宿舍“公寓化”,切实改善员工生活工作条件。
二要架起安全生产桥梁。实践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如通过开展安全月活动、组织“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征文、安全格言征集、安全一站到底演讲赛、群安员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架起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桥梁,培养和激发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要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是营造安全文化视觉环境。如在工地现场树立“遵章是安全的保证,违章是事故的温床”等安全谚语牌,工作岗位张贴安全画、安全标语。让员工处处融入安全文化的氛围、时时处于安全文化的熏陶之中。二是推行“亲情保安法”。一方面创造让员工看到或想到亲人安全嘱托的环境,如制作班组“员工全家福”、悬挂亲人安全提示语。另一方面赢得家庭对安全生产要求的理解支持。如利用节假日召开家属座谈会、组织体验亲人工作环境等活动“调动后方”。
总之,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就要持之以恒的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人文环境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的力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实现生产安全的稳定可控、长治久安。
第五篇:国有施工企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国有施工企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后高铁时代的逐步到来,建筑市场下滑趋势初露端倪,随着国家“四横四纵”高速铁路客运网和“7918”高速公路网的基本建成,铁路大规模建设到2015年基本进入尾声,国有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要做大做强,国有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抢抓最后的机遇。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谈谈笔者对国有施工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
一、公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部分国有施工企业开始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采取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使管理、技术、高技能等各类人才逐年增加,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然而,由于受体制机制及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工作仍然与形势的发展有些差距,存在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1.“天花板”现象。由于制度安排、学历问题、年龄问题等因素,部分员工在成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级别后,发展空间便会越来越小,遇到自身发展过程的“天花板”。面对“天花板”,部分人不能理性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负面心态,丧失工作动力、得过且过、放松管理,使企业管理效果打折。
2.“拔苗助长”现象。近年来,基建市场持续扩张,国有施工企业在建项目不断增多,而现有人力资源有限,部分岗位出现“人才荒”。为适应这一形势,部分企业大胆启用了不少年轻人,委以重任,极大地调动了年轻人的工作激情,使其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成长,有效地缓解了施工压力。但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对人才不能做到全面正确评价,急于求成,把部分年轻人安排在其不能胜任的位臵而又缺乏必要的指导,一方面使部分人才在面对巨大工作压力时,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背上心理包袱,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使企业付出了昂贵的培养代价的同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由于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及时跟进,内控制度不尽完善,部分青年人才心智还不够成熟,走到关键岗位后,有的骄傲自满,夜郎自大,脱离群众;有的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使企业效益付之东流。
3.“单一发展”现象。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人才培养的思维和模式与管理环境变化相比相对僵硬,人才交流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发展较单一,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懂外业又懂内业、既精一门又懂两招的综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速度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人才单一发展,使人才的眼界受到限制,思维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对其他岗位不够了解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可能导致不能做到换位思
考,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部门利益至上,不利于团队精神的打造。
4.“低效激励”现象。目前,大部分国有施工企业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与绩效、工作业绩、效益等密切挂钩的薪酬激励制度,“大锅饭”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员工积极性不高,缺乏追求效益的责任和不断进步的动力,难以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激励形式与内容仍需进一步丰富,工效挂钩的力度仍需加强,分配制度仍需完善。
5.“虚伪文化”现象。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和气生财,表现在公司内部为多栽花,少种刺,执行制度走样,惩罚不及时,力度不够。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适当的“虚伪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信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当“虚伪文化”不能得到正确引导与控制,便会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难度加大,好的作风形成缺乏基础。而部分干部还容易产生幻觉,对自己评价过高,盲目乐观,不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缺点,缺乏学习与进步的动力。
6.“重使用,轻培训”现象。目前,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不够,“重使用,轻培训”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被动培训的比较多,主动培训的比较少,立足短期的培训比较多,立足长远的培训比较少,培训走形式的比较多,起到实效的比较少,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
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培训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待加强与改善。
二、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时不我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个人就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人才发展模式,破解“天花板”困局。1.打破单一僵化的用人制度,探索“低职高配”模式。职位设臵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管理层级越往上走,相应层次职位必然越少,越高级别的人就意味着面临“天花板”现象的可能性愈加增大。为让优秀干部尽可能减少“天花板”的困扰,可以尝试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做法,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采取“提级不挪位”的办法,职级上调一级,但职位保持不变,实行低职高配,这样既适应了公司区域化管理的趋势,同时也使这些关键岗位上的优秀骨干能安心本职,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以一定程度上破解领导干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天花板”难题。
2.破除传统价值观念,探索“行行出状元”模式。要打破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状况,应充分考虑各系列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从岗位的设臵、薪酬体系的设计到评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都有机地与“行行出状元”的目标牢牢结
合在一起,同时打通管理、技术、技能岗位的转化通道,促使干部员工破除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念,树立“有为即有位”的思想观念,多通道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激情与活力,促进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3.持续注入工作动力,探索“考评分级”模式。传统的岗位层级设计,更加注重职位之间本身的差异,而对从事同一职位的不同人员工作业绩好坏、能力大小等因素未加考虑,使不少人认为“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而习惯于按部就班,出工不出力,吃老本现象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干部职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可以尝试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针对项目经理、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岗位探索“考评分级”模式,设定科学考核指标,设臵合理考核周期,按照考核结果设臵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政治待遇与收入待遇,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工作格局的形成。
(二)拓宽人才培养思路,根除“拔苗助长”和“单一发展”现象。
1.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人岗匹配”。
要解决“拔苗助长”问题,首先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考核标准,采用360度评价方法,进行定期考核,从上级、下级、同事、客户、自身五个角度对人
才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评价。其次,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岗位分析,通过研究该岗位绩效优异的员工所表现的关键特征和行为,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明确胜任该岗位所必备的技能和特征。然后,在人才科学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才的素质,将人才放在与其经验和能力相符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
2.激发人才潜能,实现“压担子、铺路子”。真正的人才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风平浪静锻炼不出好水手。项目上马之初,在进行管理规划的同时,人才规划应同步研究、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及时把一些有潜力的人才,有目的地安排到关键管理、技术岗位和重要工序或复杂技能岗位上进行历练,并进行跟踪考核。可以采取设臵助理职务、挂职锻炼等措施,一方面增加其责任,给予“压担子”;另一方面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其“铺路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才能,使其缩短成长周期,尽早挑起工作重担,独挡一面。同时,应给予人才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在不触及道德人格等原则性很强的黄线范围之内,宽容其错误,给人才成长的空间。
3.加强人才交流,实现人才素质“全面化”。目前的情况是,部分专业管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导致项目经营与管控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片面性限制了自身发展,有的精通
内业设计却在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时能力不强,有的精通外业却对结构的判断与计算知之甚少;机关部门与现场人员在执行力建设方面时有争议,现场抱怨机关业务部门颁布制度脱离项目实际,使执行过程打折扣,而机关业务部门人员认为现场同志的大局意识不强,在局部利益上纠缠不休。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各类人才之间应加强互动,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做法是:加强机关本部与基层单位人才的交流力度。适当抽调现场表现优秀、经验丰富的人才回机关工作,同时将缺乏现场经验的机关员工交流到现场进行充电与补课;加强项目部之间人才的有效交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使用环境,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推行人才之间的轮岗制度。根据个人成长需要与特点,有意识地将施工人才与设计人才、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进行定期轮岗。通过以上措施,既有助于人才在内部流动中保持工作激情,成为一名业务能手、管理行家;又有利于打破部门横向和企业纵向间的隔阂和界限,通过换位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协作精神。
4.丰富岗位职责,实现“隔行不隔山”。
一方面分工日益专业化虽然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造成部分人只关心自己的本职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另一方面,在目前施工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造成国有施工企业人员“捉襟见肘”。针对这个问题,国有施工企业
可尝试引入“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既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又担负其他方面工作的一定职责。“一岗双责”可从党政交叉任职入手,书记在抓好党建思想工作的同时,负责一个单体工程或某几个业务模块;经理在抓好行政工作的同时,也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党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党政交叉任职仅是“一岗双责”的一种形式,“一岗双责”的适用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进一步拓宽,将相关业务的具体模块进行灵活组合,以突破干部职责作用单一的定势,增强整体合力,打破“隔行如隔山”的局面。
(三)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避免“低效激励” 1.坚持差异化激励,提高激励效果。
激励理论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由于价值观、生活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需要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也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化激励模式去针对每位员工,必然难以满足员工的差别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通过信息化管理,明确员工的具体需求,从而“对症下药”,采取差别化激励措施。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且上进心不够强烈的员工来说,从个人需求来讲,更关注物质待遇的改善,因此与一定生产经营目标紧密挂钩的物质激励会更有效;而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富有人生目
标的员工而言,往往更关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企业提供了相对有竞争力的物质待遇后,精神激励和价值激励将成为其主要需求,如设臵优秀员工奖、提供晋升机会以及赋予更重要的工作以进一步给员工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等。另外,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对这部分员工来说也很重要。
2.多种激励手段并举,激发员工积极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的激励手段还比较单一,主要采取薪酬激励,而精神激励、事业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比较少。由于,平均主义思想依然存在,薪酬激励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企业应将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事业激励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激励组合。首先,企业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制度,切实体现“按贡献分配”的重要原则。分配政策要向关键岗位和一流人才倾斜,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应的报酬,使人才真正体会到单位对自身工作成效的认可。同时,企业应建立公平、公正、便于操作与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薪酬支付的依据。其次,企业应当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理解、关爱和欣赏,关心员工的处境和困难,尤其是对骨干员工带有共性的想法和困难要重点关注,并区分情况在不超出原则的情况下从物质或精神层面给予及时解决,以真诚的人文怀赢得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四)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正确引导“虚伪文化” 1.广开言路,营造“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文化氛围。企业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轮子,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翅膀。要大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鼓励员工多为企业发展“挑点刺”,少点“虚伪鲜花和掌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报纸、信件、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多管齐下,虚心纳谏。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对“好点子”、“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及时给予表彰和重奖,激发员工建言献策的热情。
2.争先创优,倡导务实工作作风。
以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为载体,加强实践与交流。企业要把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中涌现出来的尖子、苗子,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骨干和示范作用。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可以让部分人发现自身的差距,不断加强学习,从而避免盲目乐观、夜郎自大。企业可以每年开展“优秀员工”、“十大科技标兵”、“十大优秀管理人才”等先进典型人物的评选活动,对考核优秀的员工进行公开表彰,从而体现出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肯定,形成“求真务实、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同时,对生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典型,企业应以各种宣传工具和报告会或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在企业内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转变培训观念,扭转“重使用,轻培训”局面
1.强化培训意识,进一步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应从管理者和员工两方面着手,解决培训意识淡薄的问题。针对管理者,要加强教育,使其树立培训的投入是可以改变观念、改善管理、培养人才,切实为企业带来效益;要使培训成为第一管理者的主抓工作之一,亲自脉准培训需求,亲自参与制定培训课程计划,亲自把握培训的实际效果。对于员工,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员工的心理状况,将培训纳入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清晰看到培训对个人能力提升、知识储备和职位晋升等的作用,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2.深挖培训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有效克服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企业应运用系统化技术手段对表象信息进行整理和深入剖析,找到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可以通过对标杆企业进行学习调研等方式,剖析企业现有管理方式与水平与标杆企业的差异点,从而制定相应的培训需求;也可以根据现场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员工实际表现与绩效标准的差距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步骤,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当前,为适应“三化管理”的需要,针对目前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人财物工料机等各管理要素业务负责人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应适应作业层建设的需要,加大作业层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联合办班、定向委培等方式,订单式培养作业层人员;应提前作好海外市场的人才储备,未雨绸缪,通过劳务输出和合作的方式,将人才借调到局内或其他单位的海外项目进行学习与实践锻炼,也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联合培养海外经营人才。
3.建立灵活培训机制,进一步克服工学矛盾。由于施工生产任务繁重,往往业务骨干因工作需要很难抽身参加培训,而非业务骨干却成为培训专业户,一培再培,浪费了大量培训资源。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应从长远发展出发,狠下决心,周密部署,创新培训机制,丰富培训手段,给业务骨干更多培训机会。当前,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采用网络培训、视频教学、将课程制作成光盘等形式,使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课程和学习时间,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减少培训对日常施工生产的影响,使培训工作得到项目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但从组织角度,应对学习对象规定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并设臵学习检查目标和效果反馈机制,以起到督促和引导作用。同时,应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以班组、业务系统、项目部等为单元,既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也强调组织成员的群体智力的开发和合作学习、成果共享,把学到知识及时运用到工作中,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常态化、工学一体化。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方面投资比较起来,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因此,企业应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强企”思想,主要领导亲自抓、系统抓,不断创新人力资本投资机制,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