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

时间:2019-05-12 02:5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

第一篇: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

南昌市生殖医院 供应室 涂倩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消毒供应中心改装换颜,同步跟进。目前已成为现代医院的重点科室,是等级医院申报、验收的首要项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要跟上现代医院前进的步伐,必须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能为现代医院健康发展发挥其不可或缺的效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发展;

新趋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随着现代医学迅猛发展,医学模式转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涵发生了质的改变,已由过去的清洗注射器、输液管、代消各种治疗包、手术器械包的模式转变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正不断地朝着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矛盾,如内部矛盾、供需矛盾等等。现从以下几个论点对发展中的消毒供应中心凸显的问题予以归纳综述。

1、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布局和设备配置 布局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应与临床科室相邻,为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采光好、通风良、便于医疗用品发放和回收的相对独立区域。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内部区域应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两个相连工序应相邻,工作流程合理,符合感染监控的要求。面积适当,满足目前医院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设施齐全,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要求位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工作环境对人体无害、安全。

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物流、人流和气流物流方向由“污”到“洁”强制性单向流动,洁污分流,无交叉。人流方向由“洁”到“污”,逆行需通过过渡间更衣。气流由洁到污,压力控制。

2、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大致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供应模式[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并于12月正式实施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行业标准,是加强和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规范技术操作和灭菌效果的重要举措,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2]文件,以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这一标准举措促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即由“分散式处理集中消毒”改为“集中消毒与供应”[3],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减少污染扩散,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科学技术含金量,保证专业质量,有效实施质量控制,减少人员编制和设备投入,降低经济成本。

3、现代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3.1 具备崇高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责任心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乎临床治疗效果、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安危[4]。其每一项工作的好坏都涉及到人的安危。而且多数情况下消毒供应中心各项操作需要独立完成,各类器械、物品的处理能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是否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至关重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责任心,强化“以临床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和“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的职业素养,才能确保各项操作流程规范进行,质量100%达标。

3.2 具备优良的协调能力和沟通技巧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性质决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临床科室,相互关系密切,接触范围很广,血肉相连。日常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碰撞”,“牙齿咬着舌头”等问题,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化协调化解能力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当加强培训,提高人文内涵,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形象,讲究文明礼貌,言语得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由供给式服务向需求式转化,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满足临床需要转变,以减少在物品兑换过程中的“碰撞”等问题;每月定期深入科室详细了解所供无菌物品质量,同时定期向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征求并虚心接受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解决[5]。使临床科室满意度不断上升。

3.3 具备自我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着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断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灭菌物品供应的部门[6]。其工作主要内容为处理“有菌”物品,提供“无菌”物品。回收的污染物品上存在着大量的致病微生物,特别是粘附有血液、体液的物品[7]。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病菌比较集中、污染比较严重的部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期暴露于致病菌、锐器、清洗剂、高温、噪音、潮湿等职业危险环境中,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消毒供应室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8]。每天都必须接触被污染的诊疗器械、医用物品,感染和损伤的机率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职业暴露。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掌握标准防护制度[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0]。在回收和处理“有菌”物品时必须按流程标准预防处理。必须充分认识到不正确地操作和粗心大意必将给自己带来身心的伤害而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是全医院的感染。护士长应警钟长鸣,加强科员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身防护意识[11],掌握不慎感染和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胆大而心细”地工作,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主动地、积极地和高质量地为临床一线服务,为患者服务。为现代医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4、现代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尖端技术的引进和利用,以及国家卫生部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规定使消毒供应中心一跃而成为现代医院的“心脏”[12],为医院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是等级医院申报和验收能否合格的首要项目,可见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的不寻常地位[13]。当今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布局合理、流程规范、设施设备先进完备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科室。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全面牢固的理论知识以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的操作程序和原理[14]。

4.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15],而生物监测是灭菌质量控制的关键[16]。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类物品的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等规范操作流程;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处理,熟练掌握灭菌监测的规程;确保物品的灭菌合格率达100%,为临床提供高效、优质的合格产品。

4.2 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拥有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双门连锁喷淋清洗消毒器、干燥器、灭菌器、蒸汽发生器等。这些仪器常会发生故障,在发生故障前都会出现一些征兆。作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洞察一切可能发生故障的前兆,并清楚产生故障的原因。及时通知维修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将事故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5、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既有单独操作的特性,又有团结协作的共性。从物品的回收-分类-浸泡-清洗消毒-灭菌-贮存-发放-下送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这就要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树立“慎独精神”与“团体协作”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扬团队荣誉精神,以使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护士长应每半月组织召开工作人员座谈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改革和创新。采用绩效激励及工作量化考核管理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聘任、晋升、评先评优和薪酬分配的依据[17],真正体现“劳有所得”,改变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18],使护士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使学习态度和护理服务理念发生改变[19],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充分发挥团体协作正能量,使供应室的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20],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健康发展。

小结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医院的“心脏”,是等级医院申报和验收能否合格的首要指标。新时代的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提出新的规范要求,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改善环境,完备硬件;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组织科员培训学习,注意员工个性化特点,分层次、分阶段[21]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流程;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讲求沟通技巧,“慎独精神”与“团队协作”同步发展,同时注意自我防护,严防粗枝大叶。唯有“硬件和软件”同步“上档进位”,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医院要求。

江西省南昌市生殖医院 供应室 涂倩倩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井冈山大道198号 邮编:330000 手机:***

参考文献: [1]丁玉玲.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558.[2]巩玉珍.制定我国医院CSSD相关标准的必要性[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5.[3]李六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推进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实施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3-14.[4]廖根娣,周小妹,林阿珠,等.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09(1):66.[5]陈玉平,舒承婷,刘玲.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IA):28-30.[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01.1-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2009.[7]吴玉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52.[8]刘盼,李海立,徐永娇,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71.[9]高凤莉.医务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16-18.[10]张元玉,王艳敏,郝倩.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123-124.[11]毛秀英.4例护士职业暴露感染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13-16.[12]于翠香,吴可萍,冯秀兰.实施CSSD集中管理实践与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9-11.[13]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3,4,3:3.[14]贾桂荣.消毒供应室的环节控制全程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153-154.[15]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16]黄靖雄,何珉,王之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7(12):13-14.[17]曾月莲,旷红梅.CSSD科研人才培养实践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69-70.[18]张英.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系统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1):361.[19]周旭辉.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6A):447-448.[20]罗维英,师清莲,李华喜.新形式下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6,16(7):794-795.[21]何惠燕,陈爱琴,李丽娇,等.立足岗位需求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持续培训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

第二篇: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受到挑战,为了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也有所转变,人本管理、战略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三者又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关键词:人本管理 战略管理 社会责任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modern social environment mak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is being challenge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lso chan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humanist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Key words: humanist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目 录

1.引言..............................................................................................................................................1

I 1.1 企业管理的必要性............................................................................................................1 1.2 企业管理新趋势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1 2.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2

2.1 人本管理的理论内涵........................................................................................................2 2.2人本管理的实现.................................................................................................................3 3.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5

3.1战略管理的本质.................................................................................................................5 3.2战略管理的措施.................................................................................................................6 4.社会责任管理..............................................................................................................................8

4.1社会责任管理的定义.........................................................................................................8 4.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9 5.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 谢..............................................................................................................................................12

II

1.引言

1.1 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为此企业管理历来受企业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竞争压力增强,伴随人的解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人性化,以人为本,重视个人和企业的双赢。面对复杂又相对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单纯追求利润已经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从战略高度统筹兼顾,即保证企业在一定行业里的竞争优势,包括市场份额、顾客忠诚度、品牌知名度等,也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包括生产的最优化、市场营销方式、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的经营等。在整合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化管理。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往往涉及范围广泛,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连结着广大消费者,涉及一个企业的信任机制。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统筹资源,突出企业战略优势,提倡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2 企业管理新趋势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关于企业管理新趋势的研究主要呈现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侧重于传统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的比较,内容涉及管理理论的更新、管理理念的变化、管理行为的转变等。一个方向是分别介绍现代比较流行的管理趋势,比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较少有人研究三者在实际管理中的关联与渗透。现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三种管理趋势的融合,重视社会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战略管理涉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及其能力。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一方面研究与之相关的论文文献,一方面结合现实社会通过举例分析来说明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2.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2.1 人本管理的理论内涵

所谓的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发展,设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人和企业的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但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对企业中“人”的认识也经历了巨变。

企业从经验管理转为科学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依据源于1911年美国人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管理科学思想,其以提高工作生产率为最终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他将人视为只知道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即把人当作机器的附庸,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工具。认为人的最终目标仅是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因此要求人的严格服从,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精神因素。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人际关系学说。梅奥认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社会人”,而不是机器和动物。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成员,金钱和物质虽然对其积极性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起决定因素的不是物质利益,而是职工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社会人”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在管理中突出物质报酬与精神激励的结合,较“经济人”的认识更进一步。针对人的多种需求,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高层即自我实现,追求自我潜力充分发挥的人多为“自我实现人”。外在环境和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得管理中的“万能主义”受到挑战,20世纪70年代,面对美国社会的经济动荡、政治骚乱、社会不安等问题,权变管理理论开始在美国盛行。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

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权变理论重视变数,与之相对应的是“复杂人”的概念,“复杂人”包括两个方面,即其一,就个体人而言,其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其二,就群体的人而言,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总体来说,关于“人”的认识经历了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到“自我实现人”再到“复杂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逐渐受到重视,对“人”的准确定位是实现人本主义的前提。

2.2人本管理的实现

人本管理不仅充分考虑到人自身的特点,也映衬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响应。将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落实到实际企业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用人标准,遵循公平原则

人本管理提倡以人作为管理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员工可以随心所欲。对于企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尽量摆脱管理的主观化,建立完备的用人机制,保证每个人享有均等的就职机会。无论员工处于何种地位,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维护其合理的正当权益。无论长期短期员工,尽可能的建立完善的合同制,保证员工应有的福利待遇。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奖罚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报酬,如提供假期、奖金或者其他培训供员工自主选择。以人为本,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员工,保证物尽其才,人尽其用。第二、进行民主化管理,保证职工对企业事务的参与

企业不仅是员工工作的地方,更是其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以人为本,就是要民主管理。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保证企业员工的言论自由。建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沟通机构,一方面可以及时听取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意见或者自身岗位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听取员工的要求甚至不满,达成双向沟通。既可以保证员工合法权益的实现,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集思广益。民主管理,不仅

有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通过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自身凝聚力。第三、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

人本管理,不仅意味着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包含着员工的自律,即员工的自我管理。而员工自我管理的动力往往源自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即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一方面要求员工的自律,一方面要求企业培养优良的企业文化。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形成的并为组织所认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与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而企业文化的营造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这便要求员工了解企业的自身发展,知晓企业品牌故事,在长期的企业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自律自省。

第四、完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员工潜能

以人为本,意味着企业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充分重视每一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提升,而员工的自我提升反过来又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完备的员工培训机制有利于员工更熟练的掌握自己的工作技能,满足岗位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应为员工的自我提升提供机会,即企业内部员工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为员工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和其他机构通过合作实现员工的自我提升,在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同时,为员工的自我提升提供便利,以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第五、企业氛围的营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归根结底就是要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是企业不单单是员工工作的地方,更是其生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重视企业氛围的营造,培养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公共设施,举办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员工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交际圈。完善信任机制,实现企业和员工的互信互惠,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使企业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是企业管理的奋斗目标。

3.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

3.1战略管理的本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影响逐渐增强,企业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远景。在这种情形下,战略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战略思维的核心就是能够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所谓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集合,它除了突出核心竞争力外,重点强调前瞻性和应变性,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

战略管理,就是对战略制定到实施过程的全面管理。一般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与控制三个阶段。战略分析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企业目标等方面,就是对企业自身做全面细致的分析,整合各方面信息指出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关注行业的发展,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战略分析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战略制定最主要的是要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即将战略转化为具体政策与策略。战略实施是把选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同时也包含战略管理的信息反馈,以对战略实施方案中出现的偏差做出及时的调整控制。

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工程,涉及产品的市场份额、先发优势、顾客忠诚度、品牌知名度等,也强调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优势,包括资金优势、企业文化、高效的内部沟通、优秀的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还包括市场网络、渠道资源、公共关系、环境应变能力等内外结合的综合实力。但关于战略管理核心要素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几个方向:一是以环境核心的战略管理理论,重视环境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注重企业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一是以资源为核心的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利益的目标。一是以产业结构分析文核心的战略管理理论,此核心主要强调对一个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结构分析,力图使企业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一书中,把企业战略管理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这一说法即考虑到企业之间的联合与竞争,也提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关注了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综上所述,企业的战略管理更多的依赖于一种合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现代企业为了达到盈利目标和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对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把握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以达到内外部各种资源的动态平衡。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市场战略、创新战略、文化战略、形象战略四种战略所形成的合力战略。

3.2战略管理的措施

战略管理从全局和长远观点研究有关企业生存组织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决策目标要明确,具有可行性。制定战略决策要考虑企业获利能力,选用能以最小投入获

得最大产出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方案。战略决策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为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环境所允许,又能顺利实施。以下具体分析四种战略的实施: 市场战略

市场策略涉及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营销策略、顾客的忠诚度等,而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盈亏问题。如何提高产品自身质量,明确产品定位是市场策略的关键,而面对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如何突出产品自身优势,吸引消费者,成功的进行产品营销则直接关系着市场策略的成败。而在同类产品中营销中,把握主体顾客群,突出营销重点则尤为重要,如突出价格优势、功能优势等,通过抽奖活动和假日优惠等实现产品促销。市场策略同样注重对顾客信息的反馈,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营销过程中,准确定位主体消费人群,在保证主体消费人群的前提下不断扩展其他消费人群。在竞争的同时不排除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创新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刺激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想保证企业的行业优势就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这在电子产业和家电产业表现的有为明显。如曾经盛行一时

的诺基亚塞班机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下宣布即将停产。家电也逐渐进入云应用时代。而创新离不开人才,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企业招致多重人才并保证人尽其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除了技术创新外,创意理念在创新策略中也尤为重要。即针对同一情况尽可能的从不同角度分析策划,提出不止一种解决方案,不断加强创意理念,这种创意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也表现在营销策略和企业文化生活中。关注行业发展前景,明了其发展趋势,明确企业长远发展方向。文化策略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个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与服务所传达出来的企业精神文化更能引起与消费者的共鸣,这种共鸣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能增加顾客对本公司产品的产品忠诚度。在进行产品宣传的同时有意识的对企业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重视企业文化的宣扬。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伊利公司通过电视广告指出消费者可以亲自到其生产工厂参观监督其生产过程,名为“伊利企业工厂开放之旅”,这一举动既表现出伊利公司对其产品的自信,也宣扬了其“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的使命。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分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根本,其往往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生产使命,通过多种渠道宣扬企业文化,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精神沟通。形象策略

面对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消费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开始于印象竞争。即以何种形象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使得企业事件透明度增加,对突发事故的不当处理及其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企业的消极印象,负面的企业形象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及顾客的忠诚度。突发事件不仅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也反应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得到诸多消费大众的关注,如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各大企业的爱心捐款,除了表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在信息时代,企业形象是重要的企业软文化实力。

4.社会责任管理

现代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大特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一分离同样导致在追求最大利益方面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面临利益冲突企业应依据怎样的标准权衡利益得失,又应当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也涉及到企业应当遵循的法律及道德底线。

4.1社会责任管理的定义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将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 :“企业通过自由决定的商业实践以及企业资源的捐献来改善社区福利的一种承

诺。”而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不欺诈和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谋求最大利润。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企业“经济人”的角色,体现自由市场经济下自由主义的观点。第二种认为,企业不应当只对股东的利益负责,还要对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经理、供应商和地方社会的利益负责,即企业应当在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利益上的平衡。第三种观点则要求企业不仅要平衡股东与其他企业相关者的利益,而且要求企业为解决与企业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承担责任。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在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在保证追求利益的同时保证产品安全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个领域则是社会本身问问题,即企业应为突出社会问题承担责任,如解决所在地区的居民就业、扶贫开发等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是人们在劳动生产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协调分工合作的经济制度。在分工合作中,主要包含四种关系,一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一是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一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为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又可以看作是这些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建立契约的契

合点。这一契合首先要求企业实现其基本社会责任,即通过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高效率的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必须的生活必需品及相关服务,当然,这一实现方式必须是通过正当手段,诸如技术创新、合理竞争等。其次要求企业平衡企业内外部的利益关系,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相关社会责任的承担。如保证食品安全,重视售后服务,依法履行税收义务等。

4.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

企业作为法人,社会责任的承担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这便要求一是明确企业各成员为了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各自需要承担的道德责任;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以保证对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控制。作为企业员工应熟练掌握岗位技能,遵循职业道德,按时完成生产

任务。而企业要保证员工应该享有的福利条件,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作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首先表现在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上,保证产品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其他因产品而危害消费者的行为。诚实守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不应为企业的短期利益而损害消费者,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应保证公平竞争,诚信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诚信机制。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社会责任,但企业毕竟是经济组织,除了其必须承担的与其领域有关的社会责任外,如吸纳就业、履行税收,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品等,对社会问题也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参加慈善事业等。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管理同样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源于企业内部的监督,如企业内部的董事会或监理会等,另一方面是社会监督机构。社会监督一般具有滞后性,而企业的内部监督往往受到企业领导人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就此而言,他们的道德责任首先是明确本企业的具体使命和社会责任,制定体现本企业具体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政策,包括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并以身作则加以贯彻,其次是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具体负责监督这些制度的实施。

5.结束语

人本管理体现现代企业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充分尊重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保证将企业的长足发展与员工的自身发展相结合。战略管理具体分析企业的优劣形势,重视策略制定的前瞻性和应变性,保证对复杂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出及时反应,确保企业的战略优势。同时通过将市场战略、创新战略、文化战略和形象战略相结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的基本经济责任,即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平衡股东与员工及诸如供应商、消费者、社会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利润收益。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也需要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系统化管理,而人本管理、战略管理和社会责任管理三者是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人本管理为战略管理提供人才策略,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无形中提升企业的品牌效益,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中良好形象的确立。企业文化的宣扬即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体现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战略管理思想中文化战略的表现。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多的表现出三种管理的有机结合,战略管理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本管理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社会责任管理凸显企业诚实守信的品质,三者的有机结合管理,保证将企业的长足发展与员工的自身发展相结合。

总体而言,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属于企业人本管理的广义范畴,不仅考虑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还考虑到企业与消费者、社会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战略管理包含了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企业的创新战略也离不开企业的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 王艳,《浅谈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中国电力教育,2007 [2] 淳伟德,《论我国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软科学,2004.(6)

[3] 李莉,《谈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4] 李磊,《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经营管理,2009.(18)[5] 安索夫,《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6] 王哲,《现代企业战略思维的立足点》,前沿论丛,2011.(12)[7] 常永华,《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过程》,情报杂志1996.(3)6)

([8] 徐大健,《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河北大学学报,2006.(3)[9] 慈玉鹏,《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金融博览,2012.(4)

[10] 田广研,《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属性》,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7)[11] 杨建文,《企业管理最新趋势展望》,财经创新与应用,2012.(10)[12] 果洪迟,《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02)

致 谢

几年前,带着对知识的渴望继续我的学习,回顾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我目睹着自己的成长,也感受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和不可多得的友情。

衷心感谢这三年来为我授业解惑的所有老师们以及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衷心感谢生我养我,为我全情付出的父母及其所有关爱我的家人们,正是因

为你们的关爱与包容才有了今天的我。感谢这几年来和我一起生活学习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在我无助失落时的陪伴。感谢我的室友们,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最后再次感谢我的父亲,谢谢你这么用心的养育我,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你将是我永远的动力和幸福的源泉。我会带着感恩的心面对今后的生活,成为你的骄傲。或许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会向你为我做的一样,拼尽全力!

第三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一、两个转变

1.单一结构的层次组织向相互依赖的网络组织转变;

2.“老三样”(岗位、绩效与薪酬)向“新三样”(组织再造、领导力的开发与长效激励)转变。

二、三个概念

1.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和心理资本的总和;

2.两大战略:生长性战略(改善成本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增长型战略(增加收入机会,提高客户价值);

3.第三代战略:全球化、知识型企业、学习组织。

三、四大支柱和六大系统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四大支柱:制度、机制、流程与技术;

2.人力资源六的运行系统:规划、潜能评价、行为评价、考核、培训开发、薪酬分配。

四、重点关注

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电脑为基础,全面了解及掌握各类信息,善于系统分析并发现问题,寻求技术上的管理);

2.体制决定人的心态,心态决定生产关系;

3.每位主管都是人力资源的见证者与管理者;

4.强调创新(适应环境、创造环境),强调双赢沟通与领导力的培养(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领导及培养一批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

第四篇:2009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一、2008年电子政务发展回顾

2008年是中国欢乐和艰辛同舟的一年也是中国愉悦和忧郁相厮相守的一年。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回顾2008,瞻望2009,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是取得辉煌成绩和迎来更多挑战与机遇的一年。无论是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还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四川浪川抗震救灾所有这些成就伟业,所有这些历练磨难都与这些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是分不开的。

在今年的雪灾和坟川大地震中,电子政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快捷的信息传递我们调动、组织的过程是不可想象的。甚至网友在网上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最早月初在网上发布的西藏**,奥运火炬传递在许多国家受到阻挠事件中和地震以后,网民在网上所起的作用不仅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高层。应该说凝聚了我们国家的人心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在人民网跟网友在线交流,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最高领导对全国2.9亿网民的关怀和爱护。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同意很多学者的意见,即2008年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政府信息化水平不断往前推进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看到这来源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先导作用,政府信息化带动了企业的信息化,带动了社会信息化,带动了老百姓和家庭个人信息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信息化的征程中正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电子政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大力推进服务型电子政务中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各级各地在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抓住推进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大好时机,利用门户网站,开展网上报税,办理各类证件和各类网上办事,给居民和企业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在各地蓬勃发展的平安城市建设中,通过安装全市重要地段、景点、地点的视频监控系统,不仅有效地调度交通缓解了客流量更大大降低了犯罪率、提高了破案率增加了市民的安全感。服务型电子政务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这几年政府大力推进服务型电子政务密切相关。近来一些地方政府还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开展扶贫济困、扶

植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主动利用政府网站和业务系统,帮助厂商和客商牵线搭桥有效地缓解了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

二、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展望2009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4个方面的趋势与特点:

第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应付危机和困难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也要过紧日子,要更加注重应用为本、重在服务的基本原则,走出一条低成本、重效益的发展道路。

我们一定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总结几年来成功的经验和失误、教训。电子政务建设不宜一味追求速度和投资规模,而应把重点放在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服务面的扩大和普及上来,切实提升老百姓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使电子政务建设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因此电子政务在2009年要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开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更加注重降低成本,更加注重利用国产软硬件设备。第二,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通过调整整体结构,全力服务于保发展、促就业问题的解决。

2009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各项改革改善政府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以至促进就业和引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辅助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如何把正在建设中的“金宏”工程做得更好,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的重大作用。再如,在世界经济衰退、出口型企业订单大量减少、企业面临困难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电子政务服务保增长?从政府来讲就是给企业提供非常良好的服务。电子政务要注重实效如何使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做好融资,提高整个社会就业的能力。这方面电子政务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又如,如何帮助政府监管好国家的4万亿扩大投资,确保资金能够管好用好,在利用政府信息化系统这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通过科学决策和严格监管提升决策水平,最大可能地避免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所以明年要把电子政务应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使其更卓有成效而不是一种形式。

第三,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调整整体结构,更加注重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上网人数全球第一,域名高达一千多万个,网站也达到几十万个。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或初具规模的情况下,2009年电子政务建设更应该注重结构调整,彻底扭转“重硬轻软;重基础环境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重视网站数量,忽视应用实效”的“三轻三重”倾向;同时,不仅关注内部应用,更要强调对外应,用政府如何利用系统给企业提供服务,给公众提供服务,我们需要这样的调整。例如,要更加重视利用已经建设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向上是将大平台整合起来,向下是延伸服务,向城乡和不同的领域延伸服务。在技术上,应用系统的整合和拉动非常关键。今天从技术上来讲,Web2.0和SOA的架构为我们建设数据中心、快捷为百姓服务带来了可能,提高了双向互动和多元互动的效力。电子政务技术平台可以把多个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达到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虽然政府信息已通过政府网站实现公开,但是不管前台的功能有多强大,最终取决于后台的互联互通,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要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业务系统,只有解决好条与块之间割裂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部门信息的交换和应用。要通过整合,满足今天对电子政务越来越高的要求,使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符合际、更有实效,能够派上用场服务企业、服务民众有实际进展。

第四,确实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提升电子政务与广大公众的互动性,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构建阳光型政府奠定了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先给老百姓获得政府信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另外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大原则下老百姓不仅可以直接获取政府信息而且可以满足更多的个人诉求。政府信息公开在全世界都是认同的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如果在大潮流下我们不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面临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满足广大公众对可公开政务信息的合理需求,这是服务型政府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要认真通过网络倾听广大公、众的声音必须看到网民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要从网民声音中看到广大民众的智慧和爱国之心同时又要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情,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一样,有勇气、有胸怀直接与网民对话,欢迎网民对政府工作“灌水、拍砖”,大大缩短政府和各级官员与广大公众和网民的距离,使我们的政府和政府官员更加具有亲和力,从而提升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企业、为百姓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着重大机遇的一年。面对挑战和机遇,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可以发挥重大效用的机遇所在。电子政务能否为各级政府部门维护好经济发展的大局、维护好深化改革的大局、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大局,发挥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认真探索、锐意创新、加倍努力。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阂,志高者意必远”。我们完全相信,依靠各级政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依靠广大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一定能够扎实推进,积极创新,谱写高水平、有特色的新篇章!

第五篇: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发展的新趋势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方式、方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方式也随之传入我国并被各企业有选择的借鉴。但作为舶来品,肯定存在与我国实际不相符合的地方,这使得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管理专家正致力于此问题的探讨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随着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教育上逐步形成了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趋势:

1、企业借助培训和教育的功能,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 成功的企业将培训和教育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企业通过素质的提高来确保其不断发展。这种学习型的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的最大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2、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趋势

利用高科技来丰富培训手段和提高培训质量,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企业培训的潮流。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培训工作,如运用光盘进行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利用终端技术互联网进行规模巨大的远距离培训等等,都使培训和教育方式产生质的变化。这种技术创新,使员工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使企业可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3、企业培训社会化

现代企业的许多要素,如管理、经营、销售,乃至文化理念,都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就为培训的社会化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现代社会的分工和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得培训能以社会化的形式出现,通过培训产品的组合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4、企业培训的深层次发展

许多企业已将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各个领域渗透,其内涵已远远超过培训本身。比如,一些企业除了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培训向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等方向发展,使企业行为进入更深更层次的领域。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发展趋势。

5、培训质量成为培训的生命

首先,培训者要认清员工培训的特点,从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其次,培训还要有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实际,用最佳方法帮助员工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后,追求效益的最佳化和成本的合理化。

下载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OA市场发展新趋势

    OA市场发展新趋势摘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业务操作电子化”、“业务流程信息化”、“业务管理知识化”及“业务决策智能化”,将OA整个发展也分为“文件型OA”、“......

    职业发展新趋势(5篇)

    职业发展新趋势新职业的出现和旧职业的淘汰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陈天扬 107045古往今来,职业的兴衰和变迁以及社会人群在不同职业间的流动,总是反映社会的发展与潮......

    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摘 要:目前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经济管理,尤其是当前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这一关键历史时期,必须要求能够深入研究当前......

    浅析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新趋势

    浅析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新趋势论文关键词:信息时代 网络社会 市场营销趋势论文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发着市场营销最深刻的变革。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主......

    浅谈未来幼儿教育发展新趋势

    浅谈未来幼儿教育发展新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幼儿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

    浅谈食品机械发展新趋势分析(推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食品机械行业也在慢慢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与世界上的其他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像现在在世界上食品机械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英......

    浅谈酒店厨房发展新趋势

    浅谈酒店厨房发展新趋势 哥本哈根会议低碳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中国酒店业的餐饮厨房也面临着一场悄悄的变革,一股厨房厨具的低碳节能的风潮正在刮起。在整个企业经营理念当中,......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对医疗护理质量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心脏”科室的消毒供应中心已从以往的铺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