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乡镇干部“走读”现象
刍议乡镇干部“走读”现象
一、乡镇干部“走读”的现状
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已成为当前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之一。“走读”,就是说一些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白天在乡镇工作,晚上回城区家中住宿。乡镇干部“走读”,使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短,进村入户接触群众少,群众遇到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直接影响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置,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造成乡镇干部“走读”的原因
(一)走读的主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上看一是思想松懈。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造成思想滑坡,艰苦奋斗精神不强。部分干部耐不住乡镇的清苦寂寞,吃不惯乡镇的粗茶淡饭。二是自律监督不严。对于走读现象,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律意识很淡薄。三是责任感不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观念弱化、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四是制度建设不力。从住勤制度来看,乡镇普遍都制订了住勤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没有进行严格监督。
(二)走读的客观原因
1、农村工作形式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乡镇政府职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也间接造成走读现象的发生。
2、工作交流的频繁化。由于实现异地交流过于频繁,很多乡镇的党政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外地或其它乡镇人员,加大了“走读”的可能性。
3、便利的交通。交通的便捷为干部“走读”创造了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处理事务带来方便。现在多数乡镇政府只有一到两台工作用车,可这些车很少用在公务上,大多数是供乡镇领导“走读”专用。乡镇一般干部虽然没有专车.但照样可以包车.或“打的”回去。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更是给“走读”公务员处理事务带来了方便。
4、城乡差距。自古以来,城乡差距就非常明显,人们都城镇生活都有着无限的向往。无论是乡镇公务员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家安在城镇,让自己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的城乡差距明显成为造成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
5、家庭原因。家庭的原因,父母年老和孩子年幼晚上需要人照看也造成一些“走读”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干部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不少干部把家安在城区,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的还为家属就业和子女在城区读书创造条件。
三、关于解决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特别是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一些地方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改善乡镇机关基本生活条件、丰富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入手,采取建设乡镇机关食堂、干部宿舍等设施,让乡镇干部安心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这也只是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一个方面,要从根子上杜绝“走读”,还在于转变干部作风。
1、加强思想教育。要在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引导乡镇干部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2
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作风上深入群众,真心诚意为民办事,千方百计为民解忧。切实增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不敷衍、不脱岗、不缺位。
2、加强纪律约束。一是全面推行“543”工作制。要求乡镇正副科级干部每周在乡镇工作不少于5天,住宿不少于4个晚上,入村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天。二是严格实行签到制度。干部上下班、值班实行签到登记制度。签到严格实行定时间、定地点。遇到干部下村或住村,则由群众在《工作日志》上签字证实。没有严格实行签到签退,或下村、住村没有群众签字的为无效,办公室安排专人管理,每月汇总统计,张榜公示。三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日期间一律吃住在乡镇,节假日、“双休日”期间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值班,特殊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请假,并有人替班。四是民情日记制。领导班子成员入村工作、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写民情日记。五是实行工作评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民主评议每位班子成员上月的到岗和工作情况,并将评议结果报县纪委和组织部。六是建立班子成员住乡镇工作情况档案。将落实“543”工作制、住宿、考核、公示、民情日记、干部评议、请销假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存入档案。
3、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发生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乡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处置。对因不能及时赶赴现场而贻误工作的,要严格问责。
4、健全激励机制。可制定政策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特别是边远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对留在乡镇食宿和值班的干部给予适当补贴,3
在评先选优方面向乡镇干部倾斜;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乡镇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乡镇工作时间较长、表现较好、年龄较大的干部,可有计划地安排到城区单位工作。为全镇干部努力营造一个拴心留人干事业的工作生活环境。
“走读”干部留下来干什么?笔者认为,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关乎农村繁荣与稳定的长期性工作。各镇应积极组织广大乡镇干部深入研究“农村、农业、农民”,走进“庄头、田头、炕头”,开展听民情、察民意、解民难工作,举办送文化、送技术、送信息、送温暖活动。
第二篇: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弊端与对策
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在我市沿江平原乡镇已出现多年。但近几年来,又出现了部分山区乡镇干部“走读”增多、公费“走读”增多等新的不良趋势。
“走读”现象的普遍化,以致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走读”走没了干部耐心,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减弱了,耐心没了,甚至连上级精神也不肯及时传达;二是“走读”走丢了干部热心。每到下午4点钟和周五下午,心里就急着要往城里赶,有的对群众反映问题不闻不问,推诿扯皮,以致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理,真正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减少了;三是“走读”走低了干部能力。乡镇干部名为驻村但不下村,或者“脚”下村“心”不下村,做起工作来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四是“走读”走坏了干部形象。群众真正有困难时,却找不到乡镇干部,老百姓没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尤其是“雪中送炭”式的救助。此外,所衍生的上下班不按时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干部本人和部门形象;五是“走读”走失了集体资金。“走读”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公车折旧、油费增多以及办公室失窃等现象。
分析乡镇干部“走读”的原因,一是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某些干部当成“走读”的便利条件。譬如,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县(区)、乡(镇)之间距离缩短,快的只需二三十分钟,远的也不过个把小时的车程;通信条件的改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均可在第一时间找到需要找到的人;二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干部认为,机关工作人员每天都可以回家,而乡镇工作条件相对还差一些,文化生活枯燥,不“走读”,心理上觉得不平衡;有的脱离了自身乡镇工作的实际,认为白天已完成工作任务,晚上再住乡镇没必要;还有的认为八小时之外属于个人支配,“走读”是绝对的个人自由。三是乡镇领导干部异地交流频繁。如此一来,对3-5年左右时间就有可能被交流的干部来说,在某一乡镇安家感到不现实。这样,就出现了“既然不安家,就得走回家”的附属问题。
要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对乡镇干部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从“走读”现象中,找出自身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从而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困难,从思想上变“走读”为“住读”。
其次要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针对各地实际,不妨出台《关于纠正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现象的暂行规定》,并及时根据新问题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比如,我县出台的《暂行规定》在干部考勤和请消假方面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在岗、值夜、出差、用车、交通费用报销等情况,每月要在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健全和深化乡镇周二下村制、办公无休日、民情访谈等制度,明确规定要深入到农村农户,开展“夜访、夜谈”活动,从而在有关制度上予以保证。
再者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适当稳定乡镇干部的任用时间。切实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衡量乡镇干部政绩的一把尺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搬掉了“铁交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行不通了。
第四要强化监督机制,追究相关责任。乡镇党委书记是纠正“走读”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纪委和组织部门应会同新闻单位进行阶段性暗访,及时予以曝光,对落实措施不力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化。在加强对基层干部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的同时,还应该针对目前乡镇基层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一定的“住读”条件。譬如,可以考虑为住镇干部提供能跟得上一般水平的公房做宿舍,办食堂,建造浴室等设施,创办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此外,对“住读”给予适量的生活补助,在考核分配上提高奖金系数,结合实际解决山区乡镇干部反映集中的子女就学难、住房难等问题,从而使他们真正“住”得下,“安”得心,扎实做好各项基层工作。
第三篇:乡镇干部走读自查报告
关于开展干部“走读”专项整治情况的报告
根据***文件要求,我单位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员编制基本情况
有机关行政编制工作人员**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名,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大学生村官等无编干部**名,工勤人员**人。
二、清理清查干部“走读”情况
乡党委安排乡纪委在全乡认真开展了干部“走读”专项整治活动。经过清理清查,我乡不存在干部“走读”现象,没有“走读”干部。
三、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强化我乡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真正形成干部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风暴”行动,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治理干部“走读”现象。
(一)抓思想转变,从观念上拒“走读”。乡党委、政府结合效能风暴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充分认识“走读”的危害性和“住读”的必要性,切实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问题,在全乡干部中开展了讨论,对走读的危害进行深入剖析,使干部对如何扎根乡村干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奠定干部安心“住读”的思想基础。
(二)抓制度创新,用制度管“走读”。一是要求党政班子成员和乡干部每周在乡住宿不少于4个晚上,入村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天。二是实行签到制度。干部上下班、值班实行签到制度。签到时间为早上8:30,签到地点为值班领导办公室。并派专人管理,记录存档。三是严格执行周通报制度。在次周例会上,对全乡干部上周考勤情况予以通报。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班子成员对“下属”走读要负“连带”责任。要求班子成员在每月召开分管站、办、中心干部会议,加强思想教育,管好自己的人。
(三)抓监督检查,严格管理查“走读”。要求乡纪委(监察室)定期不定期地对落实住宿制度等情况进行抽查、暗访;并要求每月不少于两次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时如遇干部下村,则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进行核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调查,及时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并多次出现“走读”或因脱岗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相关规定,除追究当事人党政纪责任外,视情况追究其分管领导的责任。
第四篇:关于解决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一)
关于解决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1、充分认识解决干部“走读”的重要性,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高度,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政治理论、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和教育,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教育干部热爱农村、以乡为家,安心基层工作,强化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二)加强对乡镇干部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乡镇干部学习、上下班、值班、住宿、请销假等制度,坚决按制度进行考核和奖惩。
同时,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
(三)改善乡镇工作、生活和住宿等条件
一方面要搞好干部宿舍、食堂、卫生等设施建设和改造,着力解决干部用水难、住宿难、吃饭难等实际问题。开辟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为乡镇干部提供幽雅的生活环境。丰富乡镇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为干部营造一个“家”的环境,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待遇,让他们感受到“干有所值”。可以根据“按劳取酬、联责联绩”的原则,对干部实行“基本报酬”与岗位责任、“浮动报酬”与工作实绩、“实得报酬”与考评结果“三挂钩”。
2、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
3、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交流。一方面了解其对工作和上级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及当前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传达党委的意图、政府的工作,增强其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乡镇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激励。制定和落实切合各乡镇实际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手上有指标”机制;建立激励制度,把“走读”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与奖金福利挂钩,与干部使用挂钩。
(五)加强乡镇干部之间、乡镇干部和和城区干部之间的交流
彻底打破干部交流的界线,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切实加大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部门之间干部的交流,建立健全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六)加强对本地居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
不管是本地或外地来的干部,把他在本地居住、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的的情况作为选拔、作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让只有外来干部真正“住读”下来,用行动表明他在当地工作、与当地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时间长了,才会受到当地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应加强对本地生长或外地来本地“住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作用。
(七)强化乡镇政务公开
将办事规定、内容和时间及具体负责人及干部去向等向农民公布,让广大群众逐渐养成“上班时间办事”(特事特办除外)的理念,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干部和群众都高兴。
第五篇:浅议村干部“走读”现象
浅议村干部“走读”现象
一、村干部“走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买房,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其中不乏村干部甚至是村主干。“早上到村,下午回城”,俨然成了“走读一族”,有的村干部只是在乡镇召集开会才会露面,或者是有事时才到村部一趟,无事就干自己的“副业”,渐渐脱离了村民群众。村干部“走读”,使干部在村工作时间短,进村入户接触群众少,群众遇到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直接影响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臵,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造成村干部“走读”的原因
(一)走读的主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上看:一是思想松懈。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造成思想滑坡,艰苦奋斗精神不强。部分干部耐不住村的清苦寂寞,吃不惯村的粗茶淡饭。二是自律监督不严。对于走读现象,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律意识很淡薄。三是责任感不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观念弱化、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四是制度建设不力。从考勤制度来看,村普遍都制订了考勤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没有进行严格监督。
(二)走读的客观原因
1、农村工作形式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村政府职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也间接造
成走读现象的发生。
2、便利的交通。交通的便捷为干部“走读”创造了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处理事务带来方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更是给“走读”处理事务带来了方便。
3、城乡差距。自古以来,城乡差距就非常明显,人们都城镇生活都有着无限的向往。无论是村干部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家安在城镇,让自己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的城乡差距明显成为造成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
4、家庭原因。家庭的原因,父母年老和孩子年幼晚上需要人照看也造成一些“走读”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干部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不少干部把家安在城区,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的还为家属就业和子女在城区读书创造条件。
三、“走读”的危害,因“走”而生
“走读干部”虽工作岗位在村基层,却把生活重心放在城市。每天下班,像“候鸟”一样飞回城市,甚至周末为回城而提前早退、脱岗,导致群众门难进、事难办。
(一)脱离群众。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倾听不到群众的意见、了解不到群众的要求,就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无从 2
谈起,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维护。难以实现“为村民鼓与呼、为村民谋福祉、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二)延误时机。蜻蜓点水似的上班,不可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农村的邻里纠纷等“小矛盾”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导致小事积累酿成深怨,进而造成到镇,甚至到镇级以上部门上访,严重影响平安建设,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影响形象。村干部“走读”,在群众心目中留下“心不在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印象,时间久了,群众便产生不信任感;随着法制化社会建设的加快,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普及,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逐步加强,各项政策的公开、透明,农民群众“指点”村干部不规范之处,参事议事已成常态化,遇见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事项,首先会找到村干部“理论”,而在此时,村干部“猫”在城里,躲避问题,严重影响党员、组织形象。
(四)阻碍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事业发展,及时下拨各种惠农资金,加大对农村建设扶持力度。主要干部“走读”,各村真正负责的往往是副职,其待遇一般,积极性不高,对农村发展把握不全,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推进现代化进程。
四、关于解决村干部“走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一些地方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改善村机关基本生活条件、丰富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入手,采取建设村食堂、干部宿舍等设施,让村干部安心工作,取得了积极效 3
果。这也只是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的一个方面,要从根子上杜绝“走读”,还在于转变干部作风。
(一)从源头进行治理。一是在选拔任用村干部时,要严把入口关,将群众不拥护,经常不在家,不为群众办事,负面反映比较强烈的人不入选村干部队伍。从源头上阻止村干部离村现象产生。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党员。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把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项硬指标和硬任务来抓。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党员,进一步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努力做到选准一个人,带强一班人,致富一村人;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做到宁缺毋滥
(二)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发生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村主要干部和相关人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处臵。对因不能及时赶赴现场而贻误工作的,要严格问责。
(三)健全激励机制。可制定政策适当提高村干部、特别是边远乡村干部的福利待遇,对留在村部食宿和值班的干部给予适当补贴,在评先选优方面向这些干部倾斜;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四)成立便民服务代办点。要求驻村干部以及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员每周在规定时间到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值班,同时加大值班签到制度。为前去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 4
提供相关咨询业务,同时能够在代办点办理的业务就在代办点办理。同时代办员把村民所需办理的业务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帮助基层群众解决“遇事不知如何办、不知找谁办”的问题。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全程代理代办模式,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将大大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