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2: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第一篇: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附件九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 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专项督查意见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督查组于2004年4月22日~25日对徐州市云龙区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意见如下:

一、关于中小学公用经费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云龙区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要求,对2003年度区中小学学杂费收支和生均公用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督查结果表明,区政府所作的自查报告是实事求是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区政府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贯彻落实教育有关政策法规的意识较强,工作成绩突出。近年来,区政府在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经费投入,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一些学校教科研工作、教育教学特色等也给督查组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3.经费管理情况较好。云龙区按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强了经费收支、使用的监管,确保了教育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专款专用,用足用好。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高出省定额标准,小学年生均达254.83元,初中年生均达292.94元。

(二)问题和建议

1.要真正落实教育经费的“三增长一优先”的规定。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关键在于确保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要“三增长一优先”。督查发现2003年度的教育总支出比02年度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区财政2004年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为3723.82万元,比2003年的3757.6万元还略有减少,而其中将近98%是工资、医疗等人员经费。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教育预算外的各项收入,财政基本上未补贴(经计算大致是生均1元多);学校改造、大宗设备添臵等较大投入主要也是靠教育培养费等教育预算外收入统筹来解决,财政预算内列支不多。对此,区政府已打算在新的年度作必要调整,进一步增加区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我们希望区政府把这一承诺落到实处。

2.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云龙区是老城区,是徐州市的中心区。由于地处城区,有市级教育覆盖,使教育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云龙区的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力争全市主导地区,就必须把教育作为经济的基础,作为一种投资环境和社区文化的基石,拓展教育的生长空间,把学校做大、做强、做精。当前要改变教育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切实改善2所中学和一些边缘小学的办学条件。3.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现代化。据了解,全区小学总体上是小而分散,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优化困难,有的内在质量与外部环境反差较大。公园巷和徐师附一小要真正实现区级教育的均衡化和现代化,有赖于整体规划,加大投入。

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区领导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控辍制流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重中之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区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由教育局、各街道办副书记等组成的控辍工作领导小组;专题部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区还多次召开治理农村初中辍学的联席会议,落实工作责任。在全区干部、群众、师生及家长中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普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区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有时甚至亲自走访到深夜,把控辍工作抓细抓实。

2.建章立制,狠抓落实,逐步建立起控辍有效的工作机制。区制订推行了控辍双线联保责任制。实行了期初快报制度,及时发现流生苗头,把控辍做在萌芽状态。开展了“无流生班级、无流生年级”的评比制度。中小学学籍管理是严格的,手续齐全,操作规范。3.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区制定的控辍双线联保责任制。区文教局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对伤残、弱智孩子专门设立培智学校,吸收其入学。目前已有38名孩子在读。还对特困学生家庭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仅2003年,通过上级拨款、社会捐资集资筹等渠道,筹措资金15万元,捐助601位学生,缓解了这些孩子家庭经济状况,保证了他们顺利接受义务教育。

2003年9月~2004年2月期间,全区小学巩固率为100%,两所中学初中流生只有8人,辍学率为0.45%。

(二)建议

要继续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确立全民法制观念,人人依法办事,加大对造成辍学的部门及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均衡化;

要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与共同协调的教育网络,加强对后进生帮教研究,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强化监控,建立起流生月报制度。要加强中小学衔接研究,填补学籍管理真空,使控辍工作更规范有效。

第二篇: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泉山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附件八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泉山区 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专项督查意见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督查组于4月23日~25日对徐州市泉山区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意见如下:

一、关于中小学公用经费

(一)主要成绩及成功经验

1.高度重视教育,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泉山区党委、政府为了办好教育,在财政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不仅确保了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而且还发了13个月工资,同时还兑现了年终考核奖(人均800元),为教师办理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交纳了住房公积金,发放了住房补贴。在办理医疗保险前,全部报销了教师积存的医疗费用。这些做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交口称赞。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下大力气调整了学校布局,撤并了7所规模较小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杂费的收取和使用规范,无挤占挪用现象。2003年,泉山区中小学共有在校生19078人,收取杂费230万元。学校收取的杂费及其他预算外收入,都能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做到校收、县管、校用。从我们所到学校来看,各校杂费使用规范,无挤占挪用、乱支乱用现象。

3.多渠道筹措公用经费,绝大多数学校公用经费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2003年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11.40元,超过了省定标准。

(二)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目前泉山区学生杂费及其他教育预算外收入均按收支两条线存入财政预算外收入专户,使用时由学校申请,经财政局批准。为了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建议泉山区按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对公用经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即把由财政局审批调整为由教育局审批,财政局负责监督。

2.加快教育均衡化发展。当前,一是要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据我们了解,一些边远学校的公用经费生均不足120元,低于省定苏北农村标准。区财政应加大对这些无其他预算外收入的边远学校的扶持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用于弥补边远学校公用经费不足。二是加快小学布局调整。区里还有4所单轨制小学,尤其是杏山子小学,6个班级仅154人,平均班额为25.7人,班额明显不足,不利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建议尽快撤并。

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一)主要经验和成效

1.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区政府将教育发展列入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政府领导经常到学校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区政府还研究制定了争当徐州市教育发展排头兵的教育发展规划。区文教体局强化了对控辍工作的管理,成立了控辍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控辍工作为各校的一把手工程。全区2002~2003年二至六年级学期初在校生15890人,其中转入649人,借读93人,复学17人,跳级1人;转出507人,休学17人,死亡2人,跳级1人,增减相抵,期末在校生为16123人,辍学率为“0”。

2.建立和完善了控辍工作制度。一是学籍管理严谨、规范、准确。区文教体局从新生入学建籍开始,中途学生的变动、转出、转入、休学、借读、复学等程序规范,手续健全,人数清楚准确。二是建立了流生月报、期初快报、行政督查和及时档案登录制度。三是建立了控辍工作考核考评制度。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小学教育质量考核方案》、《学校工作综合考评实施意见》以及《校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状》中,都将学籍管理和控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核。

3.大力开展和推进“助困保学”工作。泉山区从政府到相关行政部门,从社会团体到相关学校,都非常关注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近几年来,全区积极实施“新世纪扶困助学”工程,每年有600多左右的贫困家庭子女享受200~500元的经费补助,约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3.14%。各学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帮助贫困学生,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减免杂费和书本费。区文教体局还成立了扶困助学领导小组。

(二)两点建议

1.要研究和建立学困生的帮扶制度。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泉山区进一步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疏导研究和探索,建立学困生的帮扶制度,制定相应帮扶计划,对学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质量。

2.要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籍管理研究。在中小学的学籍管理中,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籍管理难度最大,问题也比较多。建议泉山区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籍管理的研究,并取得好的经验。

第三篇: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沛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附件三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对沛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专项督查意见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专项督查组于2004年4月20日~22月对沛县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意见通报如下:

一、关于中小学公用经费

(一)成绩与经验

1.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教育投入力争做到逐年增加。2003年全县教育拨款已占到县财政总支出的36.4%,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4.6%。2004年,安排教育经费19795万元,比2003年增长15.8%。从2001年起,县政府每年将增加转移支付的补助款4600万元的92%即4229万元用于教育。

2.县委、县政府努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明确党委、政府一把手为教师工资发放第一责任人。建立教师工资发放目标考核责任制。全县中小学教师国标工资实行县财政集中支付,采取或开设个人帐户,或委托银行发放的办法,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每月20日前发放。

3.加强教育规范收费工作的领导,重视对挪用挤占教育经费的查处,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镇两级每学期召开教育收费政策提醒会,督促学校规范收费行为,发现问题自查自纠。县教育、物价、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联合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实行责任追究。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存在着较大的缺口。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规定的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小学年生均130元、初中生均190元测算,2003年沛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缺口达314.91万元。根据张庄镇2004年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购置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2004年张庄镇安排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9元,初中生均82元。对照省定标准,张庄镇小学和初中公用经费缺口达131.23万元,其中小学达78.05万元、初中达53.18万元。根据敬安镇2004年上半年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购置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小学日常公用支出为14.30万元,生均为20.21元;初中日常公用支出为9.45万元,生均为34.42元。对照省定标准,敬安镇2004年上半年小学、初中公用经费缺口达48.32万元,其中小学为31.69万元,初中为16.63万元。

2.存在截留、挤占挪用中小学杂费现象。2003年龙固镇中小学校上缴镇206.53万元,年终报表显示,学校使用136.96万元,尚有69.57万元留在镇财政所,年底镇财政决算报表中也未见结转下年。据了解,这种情况在沛县比较普遍。

3.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支出定额标准的通知》规定:‚农村中小学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是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的重要来源。杂费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办法,县(市、区)教育局在财政局设立预算外资金专户,学校收取时缴入县级财政专户,由县级教育部门提出具体使用计划,商县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及时全额返还学校用于农村中小学日常公用支出。‛沛县未执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上述规定,对中小学杂费实行‚校收、镇管、校用‛的管理办法,致使乡镇挪用中小学杂费现象时有发生。全县农村中小学经费尚未取消‚零户管理‛,县教育局尚未能对教育经费进行有效管理。.此外,资料表明,2003年沛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低于上年0.28个百分点,教师工资没有按省政府的要求实现‚一县一标‛。督查中发现,2003年杨屯镇会计中心分三次将杂费997408元上缴镇财政所,财政所将其调入预算内,虚增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728594.5元。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办学条件与省里的规定尚有一定差距。

(三)建议

l.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尽快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到位,尽快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纠正目前教师工资仍由乡镇上划到县,再由县发放的现象,把教师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

2.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专户,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额纳入专户,专户资金封闭运行。实行中小学杂费‚校收、县管、校用‛的管理办法。取消农村中小学的‚零户管理‛,各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配备专(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委派。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的检查力度,保证农村中小学杂费全部用于日常公用支出。

3.要做好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工作。据了解,全县学校累计债务已超过1亿元。要采取措施对因改、扩建学校的借贷款、拖欠工程款等负债要统筹解决,尽快化解中小学债务。不得用中小学杂费去偿还债务和贷款利息。

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一)成绩与经验

1.领导重视。一是沛县政府把控辍工作作为巩固普九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开展‚无流生乡镇‛的创建活动。县乡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控辍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双线承包责任制,努力构筑控辍防线。县政府与镇政府、镇政府与村组、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层层签订了‚控辍责任书‛,将中小学的‚巩固率‛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内容。三是将每年的3月、9月作为‚控辍宣传月‛,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控辍。

2.建章立制,控辍工作有了法律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流生报告制度,各学校每月10日向县报告一次。三是实行‚四书制‛。即,学生入学时有镇政府签发的《入学通知书》,学生入学时,由镇政府与学生家长签订《保学合同书》,学年辍学时,镇政府给家长下达《复学通知书》,不按时复学的,经动员无效的,镇政府责成司法所下达《处罚决定书》。

3.突出帮扶。一是十分注重师德教育。沛县教育局领导明确指出‚挽救一个流生,造福一个家庭‛的口号,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差生,把控辍工作作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内容。二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孩子营造较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捐资助学,奉献爱心。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带头捐资助学。2003年4月,全县315名贫困儿童接过了县政府颁发的《爱心助学证》,持证免费上学,同年12月,县教育局又将40多万元助学金送到了811名孤儿、1128名单亲子女和666名特困生手中,从而使全县2920名贫困学生得到了爱心资助,使全县一大批家庭的孩子免予辍学,重返校园。

(二)存在问题

1.控辍工作形势严峻。省教育厅要求,2004年初中阶段学生年巩固率以县为单位要达到99%以上。督查表明,2003年9月~2004年2月沛县共辍学1119人,辍学率为1.54%,已经大大超出省教育厅的要求,此外,全县各乡镇控辍工作很不平衡,五段镇辍学率已高达2.3%。

2.沛县对各乡镇、各学校控辍工作目标偏低,仍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的初中辍学率不高于3%的要求。

3.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待继续提高,转进转出手续还不够完善。目前,沛县各镇小学的学籍管理由镇教委负责,初中学籍由学校负责,镇与校之间衔接不严密。部分学校对借读生、中途上技校学生的相关手续办理不及时、不完整。部分同志存有‚少几个学生也未超出3%辍学指标‛的侥幸心理,缺乏控辍工作长远目标的理念。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依法控辍的力度。确保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行为到位。在现有的基础上抓各级责任的落实,明确‚考核范围、对象、方法‛的界定,明确乡镇政府是控辍的第一法定责任人,并真正予以实施。

2.要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调整控辍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控辍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控辍工作有一定物质基础。

3.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县教育局负责建立好学籍管理台帐,采取县校两级管理模式,取消镇管理这个中间环节,按‚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要求,尽快到位。进一步完善‚小升初学籍交接制度‛,规范转进、转出、借读的手续及审批权限,弄清学生流动的去向,每年进行一次学籍会审并建立好完整的档案。

第四篇: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睢宁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附件四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对睢宁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专项督查意见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于4月20日~22日组织省督学对睢宁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中小学控辍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组认为,睢宁县是贫困县办大教育,县委、县政府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控辍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绩。但学校公用经费缺口较大,存在着违反省政府、省财政厅和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统筹中小学杂费的错误现象,控辍工作形势严峻。

一、关于中小学公用经费(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睢宁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和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的通知》(苏财预„2002‟85号)精神,2003年6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睢政发„2003‟82号),采取切实措施,将农村中小学在职及离退休教职工国标工资上划县财政统一列支发放,解决了长期困扰教育的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全县教职工国标工资能按规定由县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

2.农村中小学生杂费实行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统一记帐。2003年中小学校收取3203万杂费全部缴存财政专户,财政局统一管理。督查组所到的3个镇、9所学校已消除危房,改造危房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二)存在问题

1.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规定,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在预算内统筹安排并给予保证”。睢宁县县财政预算内没有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睢宁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来源就是按规定收取的杂费。

2.农村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缺额很大。督查组实地了解到,县财政将所收全县中小学杂费统筹了25%,总计约800多万元,由分管县长直接掌握。在睢宁期间,督查组未能了解到此笔经费详实的支出项目及数额。学校实际能使用的公用经费不足杂费总额的65%,即小学年生均78元左右,初中年生均117元左右。对照省财政厅、教育厅规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小学年生均130元、初中年生均190元,睢宁县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相差52元和73元,全县中小学公用经费缺额达1442.82万元,其中小学832.94万元,初中609.89万元。

3.存在挪用、挤占农村中小学杂费的行为。督查组了解到,中小学杂费收入除县财政统筹25%外,剩余的部分也未全部用于学校的正常运转,部分学校用其偿还债务、支付临时代课教师工资等。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除省补资金外,县乡并无配套资金,学校债台高筑,全县教育负债约2亿元。目前农村初中教师缺编现象严重,2004年又恰逢初中入学高峰,所查乡镇的初中生均班额有的达100多人。沙集中学按编制规定应有160名教职工,实际只有80多名,只能抽调小学教师和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来弥补教师不足,学校每年用于支付临时代课教师的工资就有5万多元。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很困难。学习无力支付教师外出培训的差旅费,教室玻璃破了没钱换,黑板坏了没钱油漆等;一个有700多女生的小学,厕所只有11个坑,女生课间排队上厕所,有时尿在裤子上。校长们普遍反映学校“太难了”。

(三)建议

1.要规范学校杂费的使用范围。国家规定,学校收取的杂费,只能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建议县政府停止统筹学校杂费的做法,同时要监督杂费的规范使用,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另外,代办费按规定不应上缴县财政专户,由学校直接购买书、薄本。

2.建议按省政府有关规定,理顺学杂费的管理机制。目前由县财政部门设立会计代理中心,管理所有学校的学杂费收支的体制,不符合省政府苏政发„2002‟66号文件的规定,也有违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管理原则,因此建议县政府调整学杂费管理体制,建立财政监督、教育统管、核算到校的中小学学杂费管理体制,在县财政设立教育专户,在教育局设结算中心,对杂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收入增长,要根据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县级财政要逐步在预算内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以弥补学校公用经费不足。

4.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目前,县直属学校和乡镇学校教师工资实行不同的标准,这不符合国家和省里的规定,建议城乡教师实行同一标准。

二、关于义务教育控辍工作(一)主要做法与成绩

1.领导重视。睢宁县领导对“控辍”工作比较重视,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制止小学、初中学生流失的实施办法》。各镇成立了“控辍”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和分管镇长牵头,经常过问控辍工作。全县小学在校生的年巩固率达100%。

2.制度较健全。县政府把控辍工作列入对镇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县教育局制定《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奖惩规定》,县与镇政府、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班级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奖惩分明。

3.措施比较扎实。一是在全县开展控辍宣传月活动,规定每年的三月、九月为控辍宣传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帮扶,如学校减免有关费用、教师捐款、社会赞助、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关工委助学、红十字会救助,使贫困家庭的子女不失学。三是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各校制定了补差工作计划,明确补差的对象和内容,并有具体的补差纪录。四是加强管理,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所到学校,尽管客观条件不如人意,但老师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是令人敬佩的。随机抽查的学校秩序井然,校园整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二)问题与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控辍的工作力度,强化县乡政府作为执法主体的工作责任。督查资料显示,初中在校学生2003年9月~2004年2月辍学196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9%,对照省教育厅“小学、初中生巩固率以县为单位稳定在99%以上”的要求,睢宁县的差距很大,控辍保学的任务十分艰巨,希望能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镇级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责任有减弱趋势。建议加大镇级政府依法控辍的工作力度,综合治理,强制公民履行应尽义务,对违反监护人和私企业主招收童工更严肃依法查处。

建立和完善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控辍保学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帮困助学工作。目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做得多,社会行为尚处于松散的、临时的、非制度化的状态,需要组织起来,形成制度。加大依法督查力度。县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每年组织专项督查活动。要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为教育督导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专项督查工作,了解和掌握控辍工作的真实情况。

2.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环境,确保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目前睢宁县公用经费缺口较大且负债多,农村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都是少而且破,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教室、宿舍、食堂情况堪忧。班额过大,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进修、教研谈不上,这对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照顾学有困难的学生,杜绝流生,是十分不利的。

3、要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工作。要按照数据准确、手续完备、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全县公、民办学校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第五篇: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丰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附件二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对丰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专项督查意见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专项督查组于4月20~22日对丰县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意见通报如下:

一、关于中小学公用经费

(一)主要成绩

1.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开始得到落实。2002年8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以县为主财务管理体制的意见》(丰政办发“2002”83号)。我们在抽查4个乡镇时发现,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已由县通过邮局直接发到教师手中,做到了按国家标准足额及时发放。

2.农村中小学杂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学校在银行开设了支出帐户,建立了由县教育局主管的会计委派制度。

3.切实加强了对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督查。教育局、财政局每半年对杂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从我们抽查4个乡镇的学校看,拨入学校支出帐户的经费管理规范,未发现使用不当、乱支乱用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

1.中小学杂费被统筹、挪用、挤占的现象比较严重。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文件)规定:‚各地要取消农村中小学的‘零户管理’,并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严禁截留、挪用、平调农村中小学杂费收入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和用于基建开支;严禁挪用中小学杂费平衡财政预算,不得从中提取任何形式的调节基金。‛ 但丰县中小学杂费被挪用现象严重。2003年春学期,全县农村中小学收杂费1926.49万元,政府调用1165.4万元,占杂费收入的60%。其中,小学杂费收1257.58万元,政府调用843.27万元,占杂费收入的67%;初中杂费收入668.91万元,政府调用322.13万元,占杂费收入的48%。督查组发现,被抽查的4个乡镇存在截留、挪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杂费发放教师国标工资的现象。有的乡镇高达60%以上。如:大沙河镇小学实收杂费77.36万元,上交镇财政所49万元,占63.34%;欢口初中实收109.4万元,上交48万元,占43.88%;华山小学收91.2万元,上交41.6万元,占45.6%;宋楼小学收118.67万元,上交57万元,占48%。据了解,这种情况在丰县比较普遍。

2.中小学公用经费缺口较大。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支出定额标准的通知》(苏财教“2002”104号、苏教财“2002”97号)规定,苏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为每生每年小学130元、初中190元。由于财政比较困难,丰县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财政预算内没有安排,仅靠学校杂费解决。经测算,实际生均公用经费初中仅为142.32元,小学仅为88.82元(其中农村小学79.97元),与省定标准分别相差47.68元和41.18元(其中农村小学50.03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缺口为869.9万元,其中初中314.31万元,小学555.59万元(农村小学637.80万元),缺口率为28.84%。大沙河镇的小学一年公用经费仅为28.36万元,生均34.96元,仅为省定标准的26.9%,仅能用于支付水电费和日常办公用品、维持学校运转,教师进修、学校正常维修等均无法承担,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均无从谈起。.杂费管理不规范。省政府、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杂费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办法,县(市、区)教育局在财政局设立预算外资金专户,学校收取时缴入县级财政专户,由县级教育部门提出具体使用计划,商县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及时全额返还学校用于农村中小学日常公用支出。‛而丰县中小学杂费实行‚校收、镇存、县管、校用‛的管理办法,违背了省政府苏政发“2002”66号文件和苏财教“2002”104号、苏教财“2002”97号文件精神。

4.县里一些部门和单位到学校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据了解,仅报刊费一项生均要10元左右。一些执收、执罚的部门、单位都到学校来收费和罚款,如水资源费、司法咨询费、审计费、消防费等,少则千元,多则上万。以上乱收费乱摊派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也加重了学校经济负担。

(三)建议

1.尽快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按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尽快完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县集中管理,同时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总额上划到县级财政‛。县级财政要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上级财政体制调整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首先用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

2.尽快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专户,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不得挪用中小学杂费来发放教师的国标工资。

3.尽快完善现行杂费管理办法。农村中小学杂费要坚决实行‚校收、县管、校用‛的管理办法,坚决纠正不规范管理,杜绝挤占挪用中小学杂费现象。

4.要采取有力措施化解中小学债务。据了解,丰县中小学累积债务2.12亿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负债已达1.21亿元。政府要重视和化解农村中小学的高额欠债问题,不得用中小学杂费来偿还中小学债务和贷款利息。5.要坚决制止各镇、各部门对教育的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乱收费。

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

(一)主要经验和成效

1.控辍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县政府把每年的9月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统一了《义务教育行政处罚决定书》式样,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职能。各镇政府成立了控制义务教育学生辍学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控辍工作的管理力度,严格了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的衔接工作,与初中入学新生签订《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协议书》。学校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中心校与所属学校、学校领导与任课教师、学校与学生监护人共同控辍的工作网络。

2.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的管理制度。县、镇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实施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把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情况作为一票否决的重要指标。县教育局确立了辍学情况报告制度,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制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学生监护人的行政处罚制度,初中、小学借读申请制度,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和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协议书制度,创建无流生乡镇和无流生学校等制度。

3.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学生辍学。一是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学校的综合考核评估的力度,学生的巩固率所占的分值权重为40%。二是形成了政府、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责任的控辍保学制度。今年宋楼镇有5名学生家长被政府行政处罚。三是积极筹措资金资助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据教育局介绍,2003年,教育局就拿出150万元,帮助10000学生完成学业,约占学生总数的5%。

(二)主要问题与建议

根据资料显示,丰县2003年6月小学毕业生25867人,2003年9月初一招收新生25079人,减少788人,流失率达3%。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初中阶段流失率近1%。对照省教育厅年初提出的2004年初中阶段年巩固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9%以上的要求,丰县控辍工作形势严峻。

1.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控辍的责任。丰县各级政府重视控辍工作,但责任还没有到位。在督查组抽查的乡镇中,2003年,已有5位学生家长受到行政处罚,但学生还是没有到校,行政处罚没有落到实处。建议在落实控辍工作‚双线‛责任制方面,政府依法控辍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县政府要把控辍目标管理列入被乡镇政府的综合考核,促进乡镇政府重视控辍工作,主动承担控辍的工作责任。

2.要进一步加大对控辍工作的综合管理力度。一是要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目标管理力度。据相关资料表明,县教育局与学校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工作目标为,小学按时毕业率为97%,巩固率为99%;初中的入学率为95%,年巩固率为97%,争取达到99%,毕业率为97%。明显低于省教育厅的基本要求和‚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建议要重新制定工作目标,确保2004年能完成初中阶段年巩固率达到以县为单位99%的水平。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生及其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相关的资料表明2003年9月~2004年2月,全县初中在校生有300人左右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接近辍学总人数的一半。建议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助学金制度、杂费减免制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学困生的帮扶力度。据相关资料表明,2003年9月~2004年2月,全县初中在校生有218人因厌学而辍学,占辍学生总数的33%。建议各学校要通过建立学困生档案,建立学困生帮扶计划,深入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四是要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和强化相关资料的积累。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省、市的学籍管理规定,按学籍管理的程序来加强学籍管理,不得漏报隐瞒。督查发现,2003年有一所学校初中招生423人,但学籍流水号为377人,有46个人没有编号。同时,要严格转进、转出、病休、复读、借读和小升初的衔接手续,加强对流动学生的跟踪调查,对减少的学生要有相应的佐证材料。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料的积累,如对贫困生帮扶、学困生帮扶、学籍流动等方面的资料积累,形成县、镇、校统一的管理资料库。3.进一步加大对各项控辍制度的落实力度,强化对制度的考核考评。

下载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徐州市云龙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