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汽车保险承保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3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我国汽车保险承保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
者
孙 姣
系
别
会计学院
专
业
金 融 学
年
级
2012级金融学院双学位四班
学
号
122072102
指导教师
昝月梅
导师职称 副教授
内容提要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对汽车的购买力增加,汽车保险业随之发展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汽车保险市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汽车行业的实力相对薄弱,汽车保险在承保环节中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表现在:
1.承保过程没有识别到外部风险
2.承保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众多违规操作的行为 3.我国承保风险控制水平低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承保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汽车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承保环节风险控制机制
2.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使其充分发挥其职责 3.加强承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汽车 保险 承保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population increased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car, the car insurance industry has grown with it.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promising automobile insurance market,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machine auto industry's strength is relatively weak, automobile insurance underwriting aspects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se issues show the following:
1.Underwriting process does not recognize the external risks.2.Underwriting aspects there are many irregularitie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behavior.3.Low level of underwriting risk control.This article is for those underwriting issues raised during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surance industry.1.Establish a sound risk control mechanism underwriting link.2.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to make it fully play its role.3.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companies.Key words : automobile insurance insured
目 录
一、汽车保险承保的概念及流程..............................................1
(一)概念............................................................1
(二)流程............................................................1
二、对我国汽车保险承保的研究意义..........................................1
三、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的现状分析............................................2
(一)行业发展方式粗放................................................2
(二)汽车保险公司的行业的竞争力弱....................................2
(三)保险中介机构的不完善............................................2
(四)保险行业的监管能力不够..........................................2
四、我国汽车保险承保中的问题..............................................2
(一)承保过程没有识别外部风险.......................................2
(二)承保过程存在众多的违规操作行为.................................3
(三)承保的风险控制能力弱...........................................3
五、我国汽车保险承保过程中的对策..........................................3
(一)建立健全汽车保险承保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机制.......................3
(二)加强承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4
(三)监管部门要发挥其职责...........................................4
(四)加大对投保人的承保知识的普及...................................5
六、汽车保险承保中的具体案例—大连平安车险公司............................5
我国汽车保险承保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汽车保险承保的概念及流程
(一)概念
1.汽车保险的概念
机动车辆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一种,它是以车辆本身及机动车辆的第三者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运输工具保险,成为汽车保险。
2.承保的概念
承保实质上是保险双方订立合同的过程,指保险人在投保人提出要保请求后,经审核认为符合承保条件并同意接受投保人申请,承担保单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的行为。
(二)流程
1.保险承保的主要流程 保险展业—投保人投保— 核保(最重要)— 编制及签单 — 批改 — 续保 2.保险承保的具体流程展开
(1)保险展业: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营销行为,主要是为投保人提供保险商品的服务(自身服务和拓展性服务)。展业是直接影响投保人的业务经营量。
(2)投保人投保:投保人根据自己的意向向保险公司投保的行为。在此过程中要签订保险的合同,填写投保单。
(3)核保:对投保过程的一些事项进行确认,如:承保条件和保险费率等。(4)编制及签单:
编制:制单—复核—收费—签单—清分与归档 签单:出单
(5)批改:是指在保险期内保险车辆进行买卖变更等行为书面通知保险人的时要进行批改。
(6)续保: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时间超过,投保人继续进行投保的行为。
二、对我国汽车保险承保的研究意义
我国汽车保险在承保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核保,因此在承保过程的研究意义时重点在于研究汽车保险的核保的意义。保险公司在保证自己的业务量时还需要占有保险市场的份额,保持与客户的关系,因此在承保时要严格把关,确保公司内部持续发展经营。具体来说,有如下意义:
1.有利于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
承保风险的专业评估工作是整个承保过程的核心工作,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对客户进行全面的风险建议,如:汽车安全行驶或者是汽车防盗技术的帮助等等。
2.有利于领先市场
在汽车承保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并完善核保制度,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具体的提出应变的措施。其次,对保险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汽车承保过程中风险的评估和技术方案的确定,从而保持强有力的市场领先地位。
3.有利于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只有汽车保险承保过程的问题得到解决,民众才能放心买车,因而才能更好的促进 汽车工业的发展。
三、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的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方式粗放
近几年以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随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并没有改变,保险业仍在整体水平上对企业和市场份额的竞争程度低的竞争。大多数保险公司主要依靠“海上策略”,快速创建机构,建立店铺,以实现扩展的扩展,而忽视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一些公司甚至不惜违法,不计成本效益,盲目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这种粗放式发展,不仅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年轻化,知识化消费群体的保险需求,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消费者的不信任。
(二)汽车保险公司的行业的竞争力弱
据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竞争力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保险产品太过单
一、保险费率不合理、保险的责任不够明确且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还比较弱。大部分的保险公司还是注重业务量,客观上忽视了保险的服务质量,只知道一味儿的寻求价格竞争而没有在创新产品上下功夫,因而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外资保险公司对本国保险公司形成竞争: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民众可以直接向外资保险公司缴纳强险。这一决定使得我国的保险公司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三)保险中介机构的不完善
保险中介机构是存在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的一种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不完善主要在我国有关于保险中介的法律法规等的不健全;保险中介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保险机构不完善的问题所在。
(四)保险行业的监管能力不够
由于我国有关于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等的不健全,导致保险行业的市场监管的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保险合同的解释方面存在争议,骗保诈保的行为很多。
四、我国汽车保险承保中的问题
(一)承保过程没有识别外部风险
由于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以至于保险公司在承保时也没有识别到外部风险,主要是两种:
1.“逆选择”风险
“逆选择”风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时没有如实说明情况,导致在核保时出现的与投保信息不相匹配的情况。投保人在利益的诱导下,总是喜欢将一些风险状况较差的标的物进行投保,而保险公司为了节约调查成本,总是直接采用此项标的物的市场平均风险损失来进行保费的收取。这一做法使得那些为标的物风险高的投保人愿意为此进行投保,从而使得承保费率的不断提高,这使那些想为风险低标的物进行投保的人由于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进行投保了。这种“逆选择”风险在加大保险公司赔付率的同时也影响了承保的质量和公司的经济利益。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欺诈行为的导致:有些投保人投保就是为了获得保险的赔付金额而进行的投保,其目的就是为了骗保。
(2)投保人自己丧失道德意识:投保人为了获得赔付金额,有时投保人自己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来取得赔偿。
(3)投保人的侥幸心理的存在:由于已经签订保险合同,投保人存在侥幸心理,在 实际过程中粗心大意,不负责任。
以上三种原因增加了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使得保险公司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极其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的财务亏损,从而影响到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润。
(二)承保过程存在众多的违规操作行为 1.保险公司违反承保权限
分支公司没有按照上级领导下发的承保权限规定,自作主张的签订那些超过公司承保金额权限的承保单,尤其是第三责任险。还有些分支公司对上报承保的材料走形式,没有实际考察机动车的实际状况和作出相应的实际风险评估,更有些公司在不通知总公司的前提下还擅自提高承保的赔付比率,对之后的承保工作造成影响。
2.承保过程中实务操作不规范
保险公司的一些业务人员在机动车车辆承保前没有对其风险进行评估,而且也没有对投保人的标的物进行检验;比较严重的是一些业务人员都没有对机动车是否过户都不检验,而且也不对机动车车辆进行拍照。这些业务人员填制承保单时就依据投保人的口头陈述情况填制承保单。这些情况都会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造成赔付金额增加。
3.承保过程中违规支付手续费用
在监管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后,一些分支公司没有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反而继续实行旧的政策,如“包干赔付”和“无赔款退费”等,此外在代理其他业务时对手续费的规定不明确,比如对象、标准等。有些保险公司还擅自主张降低手续费率,而且还去别人的省市争抢保险业务。
(三)承保的风险控制能力弱 1.承保风险选择单一
一些保险公司在追求利益是总是为下属业务人员制定一些保险任务,而且将这些保险任务与公司人员的薪资挂钩,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公司的保费收入。公司的业务人员为了完成这些保险任务忽视质量,进而使得这些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得不到提高。
2.风险管理的概念不明确
在保险经营过程中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得不到重视,使得保险公司在作出决策时没有风险管理的概念;此外,现在许多保险公司都比较看重保费收入和利润指标,没有对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系统的考核,公司的保费金额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公司的实际承载的能力,这成为公司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隐患。
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目前,仍然有许多的保险公司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保险公司在风险的控制和评估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的保险业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发展的时间短,对风险数据的分析能力不足,同时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有很多的地区的保险公司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信息系统,这可能使得风险管理的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缺乏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依据,保险经营也缺乏风险数据的基础。
4.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任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是巨大,我国汽车保险行业中由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不足,导致人才的缺乏。保险公司在对风险的感应、机遇的把握等方面都需要风险管理人才的能力发挥。国家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专业风险管理人才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善于发现承保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有效的避免是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所必需的条件。
五、我国汽车保险承保过程中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汽车保险承保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机制 1.建立承保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体系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由交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可见,汽车的保险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出险率高。外在风险评估中机动车的车辆安全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建立承保过程的风险评估时要将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做一个很好的评估,控制外在风险,同时要加强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人、汽车、交通道路三者相互联系,从而降低承保的风险。加大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来规范保险市场中那些无序、恶意的破坏市场的竞争性行为。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承保过程中风险评估。
2.建立费率厘定的标准体系
借鉴发达地区保险行业费率厘定的相关经验:我国保险行业的起步比较晚,行业发展不完善,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关保险费率厘定的经验,尤其是借鉴国外的费率厘定的方法及监管方式,从而完善自己国家的保险行业。主要的措施有:采取损失防治措施的投保人提供较低的保险费率;例如:在购买带有安全气囊或资产的汽车时,申请人应支付较低的保费;风险因素,如客户、保险和环境,可用于确定水平的速度。这一划分可以真正做到符合公平原则。
3.完善对大额保险投保人的再保险机制
完善对大额保险投保人再保险有很多好处:有利于分散承保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的业务具有稳定性;大额投保人的再保险有于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的能力,增加了公司的保费收入;有利于形成保险基金的联合,共同分担责任,进而保护了投保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同时也应该确定自己公司的自留额换取最大的再保险保障,进而来稳定公司的经营,同时可以扩大公司的承保能力。对高档汽车应该提供高保险额的车损保险,对客运车辆实行高赔偿金额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业务。还要实行恰当的分保制度,主要有临时分保、合同分保和预约分保。再保险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并保证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扩大承保能力保证保险公司稳定经营,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以充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二)加强承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1.财务应对承保环节加强控制
通过汽车保险业务收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依据公司的规定增加保费收入,在承担单出具后,承保的部门必须马上将这些保险费用的数据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马上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加强应收保费管理,应收账款是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的,是否能够支撑起公司的现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公司的藏富能力。财务部门还应该做好相应的风险控制的工作,提高公司的在承保过程中的利润,是公司更好的发展。
2.逐渐完善对承保环节的赔偿控制
根据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承保合同,财务部门做好在之后的赔偿工作,及时准确的记录赔款关系人,确保公司的信誉。合理使用赔付资金,控制好车辆的成本。财务部门还应该控制好公司人员的所花费的各项费用,避免不合理费用的支出。
(三)监管部门要发挥其职责 1.加强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保险有关法律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强有关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承保环节的法律。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完善的保险监管法律,开创适合我国保险承保的过程中的发展;对有违法记录的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要通过网络披露,对没有基于时间情况的说明情况的人员、不诚实的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在保险承保过程的积极作用,为我国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完善保险行业的自我约束能力
(1)逐步建立并完善有关保险的行业自我约束的协会,除了已经成立的中国保险业协会外,还应建立保险代理人协会、保险经纪人协会、保险公估人协会等等,他们可以为保险行业的自我约束提供保障。
(2)制定保险行业自律组织的各种章程和制度
(3)检查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人的业务能力,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力
内控制度是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最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因此,我们要按照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与保险法。
(四)加大对投保人的承保知识的普及
投保人由于对承保环节知识的漏洞也给保险承保过程带来很多问题,有些投保人总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学好相关知识,因此承保知识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对投保人进行诚信的教育,让投保人在投保过程中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保险标的进行投保,此外,在签订承保合同时应该对合同中每一条的条款进行仔细的阅读,不能仅仅凭借保险公司人员的述说就签订保险合同,也不能将所有问题的解决都依靠保险公司;另一方面,投保人员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对承保的合同中规定的责任不去承担,应该实事求是的对待,诚实守信。
六、汽车保险承保中的具体案例—大连平安车险公司
以平安保险公司在处理车险的业务流程及客户的反映做出分析,从中了解汽车承保环节的问题及对平安车险公司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保险公司包括大连平车险公司,在汽车承保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大连平安车险为例,在承保环节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分析能力较弱:大连平安车险公司在车险改革以前,没有注意对基础的承保数据进行积累及管理,使得后续的一些承保环节出现漏洞,甚至由于数据缺失,使得很多承保行为失真。承保环节中数据库没有建立,不同的机动车对不同的风险标的进行投保时没有完整的材料可以依托,对数据的审核也几乎无从下手,责任确定也不明确;平安车险在制定某一项政策时主观因素较多,使得数据决策都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还有大连平安车险条款费率也不是特别简洁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投保人对承保的理解,不利于投保人投保;在重要的核保环节,大连平安车险的内容也是相当的简单,没有重视这一核保的过程,对“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审核的忽视,同时核保的程序单一,没有做到风险的分散,也没有形成好的有效的整合。
大连平安车险在承保环节出现的众多问题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这是公司领导者的意图,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公司领导者存在很大的利益关系。为了追求利益,公司只是在盲目提高保费收入,最后造成赔付金额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公司内部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仅仅就是看业务人员的业务量,只要是业务数量上去了考核就算是合格,业务数量没有达到标准就是不合格,不看重业务质量,以至于公司的员工不对承保环节进行审核,盲目的追求数量;此外,还有大连平安车险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赔付金额,而且对业务没有细化,风险评估工作单一。
大连平安车险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在承保环节的问题,及时做了反思,并结合了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公司首先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了核保环节的重视,对投保人投保的标的进行实际调查与风险考量,降低公司的赔付率;此外,公司对员工的考核在保证业务数量的同时加大了质量的考核,使公司的员工与被保险人签订保单的 时候多了一分谨慎与认真,并不是完全的追求业务的数量了;最后,公司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车辆提供承保,并不是只是追求保险收入了,对小额投保者也以同样的热情态度去服务。
大连平安车险在汽车保险承保过程及时发现并改正了问题,使得大连平安车险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渐成为保险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参考文献:
1.聂耳双,《我国汽车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神州2011年 2.高卫东,《承保风险与核保制度.中国保险》 1999年
3.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 4.崔利贞主编 《机动车辆保险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年 5.黄华明,《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年
6.李爱琴,《关于机动车辆保险的风险研究》,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版
7.薛增奇,《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2(1)
8.刘静,《浅析我国保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
9.蔡秋杰,《国外保险费率厘定和监管模式》,中国保险报2012年11月 10.赵苑达,《再保险学》,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1月
11.郭金龙,《2012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银行家期刊2013年第1期
12.谢芸,《我国保险经纪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纪理论2011年第4期
后 记
双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昝月梅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昝月梅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金融学院的所有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金融学院所有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我们的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第二篇: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为汽车保险业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但另一方面,汽车理赔运行里的某些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诈骗汽车保险、理赔纠纷、赔付率过高等,这不但使得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导致本身就尚处于发展阶段的车险市场陷入了万难的局面。特别是汽车保险在赔付的过程中,保险公司的服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从汽车保险理赔的知识来研究,提出目前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汽车保险;理赔服务;问题对策
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是生成汽车保险的先决条件。众所周知,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只能尽量去规避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但是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将重心转移到了经济补偿方面,于是保险业这种能提供经济补偿的领域便应运而生了。由此不难看出,保险与自然字灾害与意外事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人们手中的财务也将越来越多,当人们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的席卷后,人们往往需要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一、汽车保险的相关概念
(一)汽车保险的涵义
汽车保险是最重要的保险种类之一,汽车保险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性质是财产保险,属于一种运输工具保险,它对业务、商用以及民用的车辆进行承保,若这些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失而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并对被保险人对他人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
(二)汽车保险的分类
根据承保条件,可将汽车保险划分为主险与附加险,主险的内容有:车辆损失、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的内容有:玻璃单独破碎险;火灾、爆炸、自然损失险;盗抢险;车辆停驶损失险;新增加设备损失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上货物责任险;救助特约险;车身划痕损失险;不计免赔险;无过失责任险。
汽车保险中的汽车损失险主要是对车辆在使用过程里遭受的风险进行承保,也就是说对车辆本身的损失承担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即对车辆在使用过程里遭受的风险进行承保,也就是对因为使用车辆而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被保险人需赔偿的损失。汽车附加险是相对于主险里的保险条款责任免除而设置的,这个保险种类能完善投保人的车险,能为被保险人承担更加全面的赔偿责任。
二、汽车保险理赔的介绍
(一)汽车保险理赔的基本概念
理赔,说的就是保险公司按照签署的保险合同,来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保险义务和责任的表现。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私家车在数量上持续的上升,在投保人里面私家车车主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上升。可是这部分私家车车主在购买车险的时候,有着严重的被动性存在,再由于文化、以及个人素养方面的局限,让他们对于车辆保险、交通事故的处理、以及车辆维修等方面的事情不是很清楚。除此之外,因为利益方面的趋势,在理赔的时候检验以及核算方面的工作人员同投保人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存在着非常大的障碍以及分歧。所存在的这部分问题,会对国内汽车保险是不是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和大量车主的正当利益是不是可以被有效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汽车保险理赔的流程
因为机动车有着非常高的流动性以及风险性,因此需要保险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以及提供服务的时候构建起健全的理赔机制,处理好被保车辆在出现事故之后的相关工作。当前诸多的保险公司通常都是针对保险理赔的具体流程,比如在接到报案之后,查勘、定损、立案、核损核价、理算、核赔、以及结案等来进行服务的。
三、我国汽车险理赔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
通过《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课程学习,我对于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理赔服务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就根据课本上的知识,以及通过课后的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我国的汽车保险理赔服务存在着一些弊端还没有解决。阻碍了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
(一)查勘定损和理算相结合统一的管理模式
查勘、定损以及理算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诞生重点是由于保险公司不占有很多的市场主体,投到人不具有很高的保险意识,保险公估行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汽车维修市场杂乱无章,以及信用机制比较欠缺等所造成的。这一模式有着很大的不足存在,尤其是由于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保险市场所发生的剧变,使得国内的投保人在保险意识上持续的上升,这一模式所具有的不足便显得更加突出,重点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保险公司投资量大,不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针对保险公司自己而言,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来对理赔工作进行处理,进而造成保险公司在经营以及管理方面的效率的下降。保险理赔因为不具有很高的公开度,而且也不够公正,汽车保险里面的定损理赔和社会之中别的生产项目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定损理赔所关系到的利益面非常广,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而且还有诸多的理算环节等,如此便需要理赔工作做到公开化和透明化。保险公司自主进行定损就相当于保险公司不但作为“运动员”而且还是“裁判员”,这便造成和保险的初衷以及公正原则相违背。
(二)保险公司保险理赔服务内部管理不完善
保险公司所进行的理赔工作还未构建起良好的检查机制,对于理赔工作进行相应的检查并且及时的寻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且保险公司还未构建起良好的理赔回访机制以及信访投诉机制,保险公司所进行的理赔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对于大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在开展理赔工作的时候未给客户予以良好的引导,而且对于客户自身对于理赔的意见也是不予收集和采纳,上述问题都是因为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的管理还不健全所导致的。
四、解决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查勘定损和理算分离
国内的汽车保险要想和国际接轨,必须要把车险理赔之中的查勘剔除,而应该将该项工作交予保险公估公司来完成,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估公司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来实施理算,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主体来开展检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保险公司在公正原则上的实现,防止在理赔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二)车险快速处理中心
突发道路交通事故时,所做的“快速处理”,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采用保险方式,合理配置保险资源,从而将保险理赔手续在原有基础上简化,促使理赔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消减交通压力,确保道路通畅。如此一来,当事人便能够在“快处中心”自行协商并妥善处理轻微的交通事故,不需要另外支付维修费,也不需要亲自前往保险公司办理索赔。现阶段看来,天津市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便是以此模式为基础成功建造的。
(三)提高理赔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公司内控制度
现阶段看来,理赔工作对技术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和车险业务、保险公司的信誉紧密联系。此外,能够胜任车险理赔工作的人员,尤其要重视个人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作为一名理赔人员,要熟悉汽车保险法规,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责任感,必须要做到“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对待客户必须要保持热情,待人诚恳。此外,保险公司定期检查理赔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完善构建科学合理化的案件回访制度、车险理赔综合查询制度,着深入调查客户对保险理赔的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被保险人的满意度。
(四)提升理赔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最新颁布实行的《保险法》中,重点强调消费者求偿权的保护,仅就客观层面而言,保险公司理赔服务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核赔环节,保险公司必须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慎重考虑,将规则适当放宽,重点突出“快”,从而帮助客户妥善处理后续事项。以平安为例,平安财险郑重承诺“车险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一天赔付”,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件处理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客户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客户理赔服务质量得以保障。
五、《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汽车保险方面的知识,其实汽车保险与理赔在我国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去等待我们去改善。不过这都是正常的现象。现阶段看来,本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项保险业务还存在很多缺陷,保险从业人员、被保险人需要对此给予重点关注,不断修正与完善的基础上,将保险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从而实现互助共济。
对于《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将理论与实际向结合,通过实例来学习,才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快,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等我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实际应用,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高飞、李政.浅谈汽车保险与理赔[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3).[2]王玮.论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1(22).[3]张天翼.浅谈我国汽车保险与理赔[J]华人时刊,2011(10).[4]聂耳双.我国汽车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神州,2011(1).[5]石社轩.汽车保险与理赔[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On the problem of car insurance claims service and Solutions
Tan Weipeng(Zhuhai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the Art Institut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Zhuhai
51908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good market environment for the rise of the automobile insurance industry.But on the other hand, some of the issues in the automobile claims run more and more serious, for example, fraudulent auto insurance claims disputes, the loss ratio is too high, 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insured and the insured person has suffered unnecessary losses, at the same time itself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surance market into an extremely difficult situation.Especially car insurance in the process of losses, the insurance company's service there is a big problem.These issues now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auto insurance industry.The study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automobile insurance claims, the issues raised in the present, China's automobile insurance claims service, and to propose a solution.Key words: Car insurance, Claims servi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第三篇: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如下: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就酸雨污染而言,由于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3.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虽然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而且治理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原因如下:
(一)能源消耗量大,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是环境污染治理不善的深层次原因。
“十五”期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火电、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出现过热发展的态势,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实际达到1.6,是规划预测的4倍。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2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了55.2%。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49万吨,超过总量控制目标7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约27%。污染行业排污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同时,许多老企业年久失修,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存在问题,污染种类日趋复杂。
(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远远不够,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在以GDP为中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甚至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违法违规审批、建立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造成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严重背离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还有一些地方根本不充分重视环境治理设施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说,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破坏环境的政府问责制、责任追究制没有实行或流于形式。
(三)环保制度不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严肃性不强。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法规制定和修订的进程缓慢;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环保法律和国务院及其和环保有关的部门施行的法规、规章都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时间的滞后性,往往先有普遍性严重性污染问题,才再引起立法。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也不够,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四)环境治理市场化发育程度太低,治污与经济运营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都由政府财政预算负担。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已越来越难以支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扩大。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化经营、使用者收费政策、排污交易政策还没有畅行。而美国早已通过市场机制成功地解决了工业排污的治理问题。现行的价格体系也存在着扭曲现象,资源、能源的价格影响了其有效利用和合理配臵,表现在一些环境资源的低价甚至无偿使用,排污计量征费、排污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社会成本。市场机制被行政权力“僭越”,未能让市场有效地起配制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作用。资源更新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落到实处,未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循环运行。
(五)各级环境部门在各级政府内的地位与“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定位不相称。
我国政府的各级环境部门在政府的各部委办局中,其地位明显不高,重要程度远未为人们所认识,机构负责人的影响力不足挂齿,其权威在政府内、在社会中几乎无足轻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基本不具备以前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没有统一监管机构的权威。
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且治理不利的现状,应该如何改善呢?
(一)建立适当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水、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综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跨界污染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原则等。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排污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等,力求使之成为更加完备、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法律制度,并把污染综合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作为这些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
(二)强化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
国家法律,包括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公正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市场经济立法和环境保护立法落后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同立法的进程相比,有关法律的实施,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少地方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还通行无阻。其结果除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外,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守法者经济上吃亏,违法者经济上占便宜,不支出和负担防治污染费用,同等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应当强调,强化法律实施,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转、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等同对待、自我负责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政府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
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包括污水处理、废物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保证水体、空气、生活环境的清洁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等,是任何现代国家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同时采取经济措施鼓励私人和企业也提供这种服务。能否高效、高质量地提供这种服务,常常是衡量一个政府效能和业绩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应努力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当然,受经济发展木平和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各地方和各城市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但这是迟早都要做的,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注意同国际环境保护趋势相衔接
在国际环境领域,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有关国际环境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设臵贸易壁垒,也要适应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注意保持同国际上、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和作法相衔接,以适应国际和各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对国际市场所构成的越来越多的限制。我们的企业应当认识到,这是将来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一样重要,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在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后,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证。
第四篇: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治理工业污染、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等措施。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而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高的农业大国。历代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则必定离不开农村环境的建设。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成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不断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1.1 面源污染
1.1.1 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km2的安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相关人群的健康。同时,农药的大量试用还会使土壤的生态平衡失调,一些杀虫剂会使青蛙、七星瓢虫等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直接被毒害,获由于食用了毒死的害虫而死亡,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破坏了农村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华北地区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1]。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并且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
1.1.2 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部分农户散养了猪牛羊鸡等畜禽,其粪便没有经过处理或有效堆肥就直接施入土壤或排入湖河或沟渠。未腐熟的堆肥施入土壤,不仅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还会毒害植物的根系,影响其正常生长,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据统计,每年畜禽排放粪便总量达25亿吨,全国已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积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目前仍有1.9亿农民饮用水的水质不合格。
1.2 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乡镇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目前[3],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l%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迅速规范,找出相应经济条件下的解决办法,乡镇企业的污染不仅会延缓工业化进程,也会对环境安全乃至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1.3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逐年减少。我国近10年的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递减的趋势难以改变:全国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公顷的速度增加[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有害物种传入我国,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2.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难循环和粗放经营为特征。消耗大量的资源取得暂时的经济增长,这既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污染。
2.2 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综观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关法律,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而且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事项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立法缺失。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如农村清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饮用水及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上,我国也存在立法空白点。另一方面,即使有立法,也由于相关法律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可操作性不强而被束之高阁。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水污染防治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标准》的规定大多是针对城市的,在农村很难适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保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3.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3.1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农村种植业由高度分散,转变为相对集中,这是科学发展种植业难得机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运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和缓控释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基地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轻和防止其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5]是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3.2 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
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把沼气与生态、与畜牧业、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其中“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6]。除此之外,畜禽粪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3.3 治理工业污染
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严控环保准入门槛,坚决不让高能耗、重污染项目通过。所有新上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向工业园区集中,集中控制污染。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环境,加强项目治理,影响生态、破环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严格要求企业的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并优化燃料结构,推广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的使用。3.4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
土地是粮食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我们的耕地资源,建立与完善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为此,我们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重点搞好小流域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搞好封山造林,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塘坝,搞好拦蓄截流,遏制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并通过环保设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次数,既能有效地控制工业用水,还可以减轻工业废水污染,一举多得。
3.5 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制包括诸多方面,当前既要整体推进,又应突出如下重点。一是要实行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环保统筹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并实行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的法律制度。国家应加快制定出台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地应依据农村环保的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尽快形成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大农村环保的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用法制增强环境保护的力量。三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保资金扶持机制。主要包括,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扶持、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扶持等机制。四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如建立农村排污收费制度.由各级环保部门依法足额征收、按规定使用和上交排污费;成立农村环境资源交易所,开展农村环境资源补偿交易,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改变生态资源无偿提供、无偿保护,资源使用者低成本使用、无成本占用的现状。结语: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的乡镇企业造成的局部污染以及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而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根据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合理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推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喜红,姚远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解决途径[J].生态环境,2007,5:316-320.[2] 鲁敏,赵丽娅,刘华吉.武汉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4-9805.[3] 张伟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6:127-128.[4] 苏扬.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02 [5] 张会龙,刘克荣等.关于科学使用农药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6:110-112.[6] 许广恽.普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传播,2009,10:28-29.
第五篇: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蕾
国贸08—1
2008148
3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劳务输出是劳动力空间流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国际劳务输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据世界银行1986年统计,世界劳务市场的劳务容量约为2000万人。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而具有一定规模的输出则始于15世纪末(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16至18世纪,殖民主义国家贩卖黑人到美洲的奴隶贸易。这是历史上大
规模远距离劳动力转移的开始。但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是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即奴隶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力拥有者和出卖者出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而是作为生产工具——会说话的工具”被人用强迫的方式从一个国家运送到另一个国家,因此,这还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劳务输出与输人。真正是自由人,是自身劳动力拥有者的劳动力国际流动,并作为生产要素在他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最早当属18世纪初的欧洲技术工人。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才对技术工人入境采取欢迎态度,但是由于各自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这个时期的迁移量仍然十分有限。真正大规模的现代意义上的劳务输出与输入则是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二战之后,随着大量新兴国家的建立以及战后重建的需要,国际劳务输出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增长,国际劳务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我国近代的劳务输出,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即有雏形。19世纪中叶,北美、澳洲大陆发现了金矿,由于黑奴买卖己经停止,加之当时的清政府把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当作“贱民”、“弃民”对待,采取不予保护的政策,殖民者便趁机通过利诱、拐骗、强拉等不法手段,掳掠了大量中国劳动力,即“华工”。这是我国近代劳务输出的开端。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动力,为英、法、俄以及东南亚国家抵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提供了巨大的后勤支援。由于我国这一时期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并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带有很强的为战争服务的性质,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输出。
到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劳务输出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劳务输出大都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以援助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蒙古、尼日利亚等的经济建设为主。派遣了大批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和医务人员,基本上是无偿的或是优惠的,同样并不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因此说当时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输出,但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劳务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劳务输出事业才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真正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央“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到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劳务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1对外劳务合作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仍与我国人口资源总量不相称,并且创汇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2普通劳务依然是外派劳务大军的主力,但在少数省份已有改观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外派劳务人员仍然占据劳工大军的绝大多数75%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科教文卫、设计咨询和IT服务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3亚洲市场份额独大,新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1外出务工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与劳务输入地日益要求的高素质务工者相互矛盾2县内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不健全,劳务输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畅3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工作不到位4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输出共识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输出质量3上下联动,扩大输出总量4建立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拓宽输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