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绩效考核指标财务报表采集率考核口径的说明
关于绩效考核指标财务报表采集率考核口径的说明
各市州局征管科(处)、风险办:
经研究,现将风险管理指数中的财务报表采集率考核口径做进一步明确:
一、财务报表采集率(%)(省局)
考核口径:(1)应报送户数指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上年营业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纳税人。(2)应报送的期限为季末次月15日内。(3)财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4)报表不为空表以及明显错漏。(5)按季取数并通报,考核取年度累计数。
二、财务报表采集率(%)(总局)
考核口径:应报送户数指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省级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省级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具体名单待总局下发后另行通知。
本考核口径仅作为税务机关内部绩效考核管理要求,应报送财务报表的纳税人范围依照《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020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关于纳税人财务报表报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国税办发〔2013〕3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关于纳税人财务报表报送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川国税办发〔2013〕6号)等相关规定执行。
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二O一五年三月十一日
第二篇:省国税网站财务报表采集说明
省国税网站财务报表采集说明
一、财务报表采集要求
1.数据采集目的:
为《税收征管分析与风险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2.数据采集的纳税人范围:
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时间原则上按季报送,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与当期增值税申报表一并报送;对于经省局批准实行增值税汇总缴纳方式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总机构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其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暂不报送。
报送范围为截止目前已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纳税人状态为“开业”的纳税人。3.数据采集的内容:
每个属期只采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2005版财务报表和2007版财务报表两种版本,二选一即可。
二、纳税人报送财务报表方法
1.连接互联网
2.直接访问(http://sn-n-tax.gov.cn:9000)或访问陕西省国家税务局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在“在线办事”栏目下点击【财务报表采集】按钮。
3.出现登录页面,输入企业纳税识别号及密码,初始密码是税号的后六位,税号中有字母的要大写。4.企业登录之前必须修改密码,可以点击【密码修改】设置新的密码 5.根据企业的采用的会计制度不同,选择2005版财务报表或者2007版财务报表。大部分企业都选择2005版,注意只能报一种。6.点击“2005版财务报表”或“2007版财务报表”进行填报。
7.如采用2005版的,进入后出现属期选择页面,根据当前时刻选择合适的属期,注意2010年第1季度须在2010-7-15前申报完成。
8、点击提交后出现以下页面,上部是功能按钮区,下部是操作步骤图。9.首先点击【资产负债表】按钮,页面出现资产负债表的电子表格:
………………………………
在相应的栏次中输入财务数据,合计栏系统会自动计算(灰色字体,不能修改),填写完毕后,点击下面的提交按钮,进行数据保存。提交成功后上面资产负债表按钮后边会出现一个红色菱形符号,表示该表已填过了。10.然后点击【损益表】按钮,页面出现损益表的电子表格:
……………………………… 在相应的栏次中输入财务数据,合计栏系统会自动计算(灰色字体,不能修改),填写完毕后,点击下面的提交按钮,进行数据保存。提交成功后上面损益表按钮后边会出现一个红色菱形符号,表示该表已经填写过了。11.再次点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按钮,就可以查看所填写报表内容,如发现有误,需要点击右上边的【修改】按钮,选择要修改的报表进行修改,方法与录入界面相同,改好后再次提交即可。
12.两张报表填写无误后,点击【申报】按钮,系统自动校验通过后将上报给国税局,并提示“您的财务报表已经成功!以后如果有任何修改请重新进行全申报校验!”,点击“确定”按钮返回,【申报】按钮后边也会出现一个红色菱形符号,表示该属期的财务报表已经申报完毕,然后点击【返回】退出系统。注意当天发现数据有误的,可以进行修改和作废,并可以再次申报,否则过期之后只能报主管国税局处理了。
13.如果上报结果提示发生异常,可以多试几次,如还不行请与主管税务局联系解决。
14.“财务报表查询”功能可以查询通过本系统申报过的报表信息。15.2007版的填报方法与2005版的基本相同,只是在利润表中要求填写的是本年累计数和上年累计数。
16.纳税人在填报过程中出现疑问请与主管税务局联系解决,其中:用税号无法登录、密码设置后忘记了、申报成功后又发现数据有误需要修改的,需区县局汇总到市局、省局,技术人员后台处理后就可以使用了,此过程一般需要24~48小时,省国税局处理完毕不再另行通知,由纳税人自行尝试登录或修改作废已经填报的报表。省局关于财务报表采集文件的部分内容
省局结合前期报送情况,再次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填报口径明确如下: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种类对应2005版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应为截至本报告期末纳税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余额;利润表“本期数”填写纳税人本报告期的损益变动情况,“本年累计数”填写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报告期末损益累计变动情况;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种类对应2007版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应为截至本报告期末该纳税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余额;利润表的“本期数”填写纳税人年初至本报告期末损益变动情况(由于2007版利润表无“本年累计栏”,本列填写数据口径与2005版利润表不同),“上期数”填写该纳税人上年同期可比数字;
(三)纳税人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种类和报表项目与2005版和2007版财务会计报表不符的,由纳税人按照其所适用的会计制度,分别调整为2005版或者2007版财务会计报表(具体要求见附件一财务会计报表报送中特殊情况处理)。
报送方式
纳税人报送的纸质财务报表,由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以下简称办税厅)负责受理、审核和归档。纳税人报送的电子数据格式财务会计报表,可结合实际,选择下列方式之一完成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报送:
(一)对现已使用省局网上电子申报方式报送电子数据格式财务报表的纳税人,原则上要求继续采用原方式进行报送;
(二)对现已使用其他方式报送电子数据格式财务报表的纳税人,可以继续采用原方式进行报送(以下简称其他方式);
(三)未使用省局网上电子申报方式及其他方式报送电子数据格式财务报表的纳税人,以及虽使用网上电子申报但是不能按期保质完成采集工作的纳税人,在省局未重新明确其数据采集方式前,暂继续使用省局免费提供的网站及单机版财务报表采集工具(以下简称省局免费方式),完成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报送。
附件一 财务会计报表报送中特殊情况处理
财务会计报表报送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如下:
一、对于纳税人编制的报表种类与2005版和2007版财务会计报表不符的,纳税人应按照其所适用的会计制度,将其报表分别调整为2005版或者2007版财务会计报表;
二、对于纳税人编制的报表项目与2005版和2007版财务会计报表不符的,参照下列报表科目的归并方式对报表科目进行调整:
(一)设置“内部往来”科目的纳税人(如电力企业),分别填列至“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项目;
(二)设置“上级拨入资金”的纳税人(如部分国有企业),应根据是否需要偿还分别归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相关项目。
(三)设置“专项储备” 科目的纳税人(如部分油田企业),应将“专项储备”项目的期末余额合并入“盈余公积”项目填列。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一、资本充足状况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100%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二)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三)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
1.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
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各项贷款指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2.不良资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期末余额/信用风险资产期末余额×100%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其中,不良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相同;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四)正常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五)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期末余额/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 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对信用风险资产预计损失实际计提的准备。
信用风险资产定义与不良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是指依据信用风险资产的质量分类情况应提取准备的金额。其中,贷款应提准备主要依据《贷款损
失准备计提指引》及相关法规确定;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应提准备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包括实际计提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准备,定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一致。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贷款应提准备主要依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相关法规确定。
(六)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比例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单一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
(七)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
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
(八)不良信贷资产余额下降率
不良信贷资产下降率=(100%-不良信贷资产本期末实际余额)/不良信贷资产上期末实际余额×100%
不良信贷资产期末实际余额=不良贷款期末余额+待处理抵债资产期末余额-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期末余额
三、盈利状况
(九)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十)资本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十一)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十二)风险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风险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加权风险资产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四、流动性风险
(十三)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表中各项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十四)核心负债依存度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
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总额。
(十五)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具体内容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中“基础报表资产负债表附注G01附注V”
(十六)(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各项存款
各项贷款口径同不良贷款率中的各项贷款
各项存款包括各项存款包括活期存款、银行卡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和结算保证金存款。
(十七)拆入资金比例
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各项存款×100%
拆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
各项存款同存贷款比例中的各项存款。
第四篇:节水考核指标汇总及说明
民乐三中节水考核指标汇总及说明材料
一、定量考核指标
1、用水器具漏水率:用水器具总件数352个,其中节水水箱41个,节水龙头311个。漏水件数0,用水器具漏水率为0。
2、节水器具普及率:节水器具占总用水器具的比例100%,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
3、人均日用水量:年用水总量27594立方米,学校总人数4200人,人均日用水量18升,大大低于考核指标“中小学≥25升/(人.日)不得分”的标准。
计算公式:
1、年用水总量27594立方=27594000升
2、学校总人数4200人
3、人均日用水量=年用水总量27594000升÷(学校总人数4200人×365天)=18升/(人.日)
二、基础管理考核指标
1、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校园节水领导小组和节水督查小组,并有专人负责学校的节水事宜,会议记录、节水工作日志齐全。
2、学校公共用水部分:学校公共用水部分无违章现象。学校高用水部位全部使用了大禹节水器;绿化用水采用了喷灌方式污水再利用浇灌;宿舍、办公用水无跑冒滴漏现象。
3、经常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学校政教处、团委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标牌等多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了以“节约珍惜每一滴水,建设节水新校园”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节水知识和开展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由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创建节水型校园”倡议书,组织学生创办了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手抄报800份;政教处要求各班组织召开以《节约用水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和《珍惜水资源 建设美好校园》的主题班会,进行节水专项宣传教育,要求每班各办两期以节水为主题的黑板报;总务处印发了《节水公约》1350份,下发节水小常识等宣传材料268份,悬挂横幅3条,张贴宣传标语牌80多张,制作大型宣传牌两张,呼吁全校师生提高节水意识,使之真正关心并积极支持节水工作;学校信息中心精心制作,在校园网站上增加了节水教育专题;教导处安排开展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普讲座;政史地教研室在组织开展的知识竞赛中包括了节能、节水的内容。通过各种节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养成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表中各项流动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现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资产方)、一个月内到期的贴现及其他买入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正常类贷款(包括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合格债券及可随时变现的合格票据资产、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负债方)、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和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超额准备金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和外币口径数据。l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指标释义:
公式中在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是指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各种存款中高于法定准备金要求的部分。
库存现金是指银行的库存现金或现金业务收支活动中的结余款、不含银行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付金。
各项存款包括人民币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不含财政性存款和委托存款。
l 外币超额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外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外汇准备金存款+存入同业外汇款项+外汇现金)/外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外币超额准备金率指标释义:
表中外汇存放同业款项是指存放境内外同业清算款项,不包括存放同业定期存款。
外汇现金是指库存外汇现金或在途现汇。
外币各项存款包括外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不含外汇储备存款。
3、核心负债比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总额。
4、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
l 指标释义: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的差额。
(二)信用风险
5、不良贷款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数据主要依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同时根据银监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要求。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依据定义,后三类贷款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范围包括表内贷款、票据融资、对非金融机构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透支、融资租赁、保函垫款、信用证垫款、承兑垫款、担保垫款等表内业务。
6、不良资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l 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期末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不良资产是指即依据审慎性原则,结合资产的市场价值、历史上的平均收回比率等因素,合理预计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其中包含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非信贷不良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总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总额。
7、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l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是指银行在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总额最大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拆借、票据融资、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透支、融资租赁、保函垫款、信用证垫款、承兑垫款、担保垫款、承兑、保函、担保、信用证、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承诺等表内外业务。
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8、关联授信比例 l 计算公式:
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l 指标释义: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我国中央政府债券。
本指标中关联方定义与《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关联方包括关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商业银行的关联自然人包括:
(一)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包括商业银行的董事、总行和分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决定或者参与商业银行授信和资产转移的其他人员;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自然人股东,指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自然人股东。自然人股东的近亲属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应当与该自然人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合并计算;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和主要自然人股东的近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成年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成年子女及其配偶;
(四)商业银行的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控股自然人股东、董事、关键管理人员,本项所指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人与主要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对商业银行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自然人。商业银行的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非自然人股东。主要非自然人股东是指能够直接、间接、共同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非自然人股东。
(二)与商业银行同受某一企业直接、间接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与主要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四)其他可直接、间接、共同控制商业银行或可对商业银行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本比例定义中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商业银行。授信及集团客户定义均与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中定义一致。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市场风险
9、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计算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 l 指标释义: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为一个季度中每月末的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的平均值。在计算比率时应将各种外汇敞口统一折合为美元。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0、市值敏感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市值敏感性比率=修正持续期缺口×1%/年。l 指标释义:
持续期缺口为(银行资产持续期×资产市值-负债持续期×负债)/资产市值。利率变动会影响银行的净值,市值敏感性比例反映这种敏感因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为公允价值即公开报价、类似资产的公开报价及运用计价(valuation)模型得出的价值,或者是按照市场利率折算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持续期是计算风险敞口的经济价值遇到利率水平轻微变动后所出现的百分比变动。指标中采用简单化的假设,认为价值的变动与利率水平的变动成一比例,而且支付的时间是固定的。
修正持续期即持续期除以1+r(r为同期市场利率水平)。以1+r的某指定百分比变动而言,修正持续期可以反映有关资产或负债的经济价值的百分比变动。市场利率水平为同期国债回购利率。对于修正持续期的计算,也可按银监会要求以巴塞尔委员会标准框架方法进行。
(四)操作风险
11、操作风险损失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风险损失当期发生额/前三期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和的平均值。
l 指标释义:
操作损失指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净利息收入是指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之差。
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扣除利息收入的部分,但不包括银行账户上出售证券实现的利润(或损失)。
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定义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执行。
二、风险迁徙
1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转为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转为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风险抵补
16、资产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l 指标释义:
税后净利润为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损益表中净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
17、资本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l 指标释义:
税后净利润为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损益表中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为期初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
18、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贷资产应提准备×100% l 指标释义:
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包括实际计提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准备,定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一致。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信贷资产应提准备等于(1%×信贷资产期末+2%×关注类信贷资产+25%×次级类信贷资产+50%×可疑类信贷资产+100%×损失类信贷资产+应提特种准备)。应提特种准备为商业银行根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按照事先确定的计提比例乘以计提特种准备的授信资产余额。
19、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期末余额/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 l 指标释义: 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针对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实际计提的各类损失准备和减值准备,具体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定义参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执行。
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指商业银行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针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预计未来可能损失的金额。20、核心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l 指标释义: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21、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l 指标释义: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