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占补平衡自查报告)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黑龙江省资源厅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14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我局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积极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4年全县共上报审批建设项目7个,批准占用耕地34.118公顷,按照“先补后占”原则,由我局在已验收的新增耕地合格证中抵冲,做到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管理,实现了占补平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补充耕地任务。挂钩使用的补充耕地项目按要求已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取得编号,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关系能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中显示出来,占补挂钩对应关系与补充耕地方案保持一致。自查结论为:合格。
第二篇:占补平衡知识
土地整治问答
一、什么是耕地占补平衡?
答:耕地占补平衡:指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组织、实施管理、开垦新的耕地各项开支。
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任何建设占用耕地都必须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2)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单位。(3)开垦耕地的资金必须落实。(4)开垦耕地的地块应当落实。(5)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出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履行造地义务。(6)占补平衡原则是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二、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占补平衡政策?
答:占补平衡政策作用:坚守耕地红线有力举措就是占补平衡制度,这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也是对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倒逼,同时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也是落实补充耕地挂钩制度,破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难题的具体举措。
目前国家实行占补平衡政策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家粮食安全必然选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中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因此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压力非常巨大,实行占补平衡政策是现实需要。
(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在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新四化)时代背景之下,粮食安全所需耕地与工业、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为了国家可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占补平衡政策。
(三)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14亿人口从温饱到小康,从食物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所需最低耕地面积要求,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实行占补平衡政策。
(四)实现中国梦的资源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三、近几年取得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破解难题,储备占补指标。为了落实占补平衡任务,破解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的难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实施模式,圆满完成占补平衡任务,储备足够占补平衡指标。2012年以来全市共落实占补平衡项目214个,新增耕地3.07万亩,预算总投资2.87亿元。截至目前共验收152个,完成总投资2.52亿元,储备占补平衡指标2.03万亩。
(二)创新理念,坚守耕地红线。新常态下的耕地保护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在占补平衡政策在执行上,不断创新理念、完善管理手段,通过“先补后占”形成倒逼机制,坚守耕地18亿亩红线节约用地,逐步实现数量、质量及生态并重,达到了人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三)精准调控,保障用地报批。全面落实补充耕地挂钩制度,全力破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难题,精准使用占补平衡指标,竭尽做到应保尽保,满足全市建设用报批需要,有力保障了全市各级各类建设用地项目报批。
(四)服务大局,助力精准脱贫。土地整治与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及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稳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基地成为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同时改善了当地农民生活,促进了移民搬迁和生态建设,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了脱贫致富,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四、占补平衡工作目前存在那些困难和问题? 答:一是后备耕地资源匮乏。在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殆尽,剩余的地块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限制、施工难度过大、投资过高、地块分布零散且单个地块面积较小等种种原因难以进行整治,成为制约占补平衡任务落实最大瓶颈。
二是占补平衡资金落实难。按照中省相关规定,补充耕地义务由占用耕地单位来完成,但是由于受后备资源、土地权属、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由市县国土资源局收取耕地开垦费,代为完成补充耕地义务。这样,一是使得某些占用耕地的单位产生了只要缴纳耕地开垦费即可随便占地的错误认识,二是个别县区为了招商引资随意减免耕地开垦费,使收缴耕地开垦费远远不能满足占补平衡项目需要。
(三)项目环境保障难。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渠道,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商洛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不可预见的情况多,变更多,环境保障难度大,加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成本高,或经济效益不明显,一些镇、村对土地整治的积极性不高。
(四)后期经营管护难。由于市场经济冲击粮食及农产品价格过低,耗时长,投资高,收益低,严重挫伤农民农粮积极性;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耕种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种地只能维持温饱却不能脱贫奔小康,许多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业投入过低、后期经营管理不到位,还存在撂荒现象。五、十三五期间全市占补平衡工作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合理整治保平衡。合理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进一步拓展后备资源空间,切实解决我市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后续乏力的问题,实现全市耕地保有量动态平衡。同时在补充耕地数量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耕地提质改造,提高耕地质量,破解“占优补优”难题。
二是土地整治助统筹。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聚集政策红利、聚合资金项目、聚焦难题热点,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助力扶贫移民搬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镇散乱、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是综合整治建生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四是创新理念显效益。创新“土地整治+”理念,积极探索多样化实施模式,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土地整治与多元要素的跨界融合,打造区域特色业态,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助推脱贫攻坚,彰显土地整治“1+N”的综合效益。
第三篇:占补平衡名词解释
1、耕地占补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即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含义是: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后,占用者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所占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如果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土地不符合要求的,则应当按照当地的规定来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2、什么是补充耕地储备制度
补充耕地储备制度,是指县(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先行开发整理耕地,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将新增耕地指标划入耕地储备库,当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需要补充时,收取耕地开垦费,从耕地储备库中划出耕地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补偿指标,从而实现先补后占。
3、什么是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
我们将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的耕地,经验收合格后,在储备库中登记管理起来,用于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这个储备是在哪里储备,就是将新增加的耕地用指标的形式储备在“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登记表中,这个表就是我们所说的“储备库”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4、什么是“先补后占”
“先补后占”是指在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之前,建设单位先履行补充耕地的义务,补充耕地任务完成后建设单位方可占用耕地。为了认真执行这一政策,许多地方建立了耕地储备库,建设单位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后,使用储备的耕地补偿指标,实行“先补后占”。
5、什么是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
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是指在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需要补充耕地时,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中选取已经过论证并批准立项的项目与建设项目挂钩,拟定补充耕地方案,并利用建设单位所缴纳的耕地开垦费,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
”
第四篇:占补平衡讲课讲义
部监测与监管系统 应用培训培训教材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
耕地保护司 孙鲁平二○一○年十一月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
一、近期部制定的耕地占补平衡有关政策性文件及其解读
2008年以来,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耕地占补平衡监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建立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统一备案制度。
2.《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提出构建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实现对建设用地的“批、供、用、补、查”全程监管。
3.《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8号),确定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范围。
4.《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1号):推进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加强监督与考核。
5.《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号):建立补充耕地的“补、备、核、用、考”全程监管制度,利用一张图和监管平台,实现占补平衡实时监管。
二、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的关键点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全程监管的要求,在原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的基础上,将有关占补平衡部分功能,主要是挂钩与指标核销,独立出来,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并根据对各地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主要模式和特点,强化了补充耕地储备库与台帐管理功能,增加了指标库管理功能,尽量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耕地占补平衡的定位:联系土地整治工作与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桥梁,补充耕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与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挂钩媒介(见框图)。相应的: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主要定位:联系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与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系统以及建设用地备案系统的逻辑关系。
这么做的好处:理顺了补充耕地与占补平衡的工作关系,有利于所有项目统一管理,提高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管理水平。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补、备、核、用、考”全程监管的要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所有的补充耕地项目实行统一管理
项目管理均等化。所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无论是否能够用于占补平衡,均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履行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等具体要求。补充耕地的项目可因项目的内容,如整理、复垦还是开发,而有所区别,不能因资金或性质,如新增费项目还是开垦费项目,而有所区别(甚至有时开垦费项目有些要求还要严格一些,如验收环节)。最大的好处是提高用于占补平衡的项目管理水平。
(二)所有的补充耕地项目实行统一备案
备案配号唯一性。各类项目,按照土地整治全程监管工作的要求,从项目立项环节开始备案,并取得唯一编号。项目编号作为补充耕地的身份证,一直伴随项目实施、验收,部分项目还延续到占补平衡环节,用于与建设项目的挂钩使用,成为贯穿整个耕地占补平衡监管前后的线索、联系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枢纽。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补充耕地项目的监管水平。
(三)所有占用耕地项目实行挂钩确认
占补挂钩信息传递与复核。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在编制补充耕地方案的时候,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取得占-补挂钩确认信息(在县级填报时取得,或由省级补充取得),一方面在监管系统中传递,并在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标注与核销指标伴,另一方面随建设用地审批流程,逐级对占补关系的逐级审查。最终在用地批准后或建设用地备案环节,进行复核。最大的好处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审核与监管。
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与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耦合后附带的好处:先补后占的实现与占补平衡台帐的统一。
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控制只有验收后的、可用于占补平衡的项目的编号与指标传递给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有效控制尚未验收项目指标的使用,有利于先补后占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对补充耕地指标的挂钩、使用、核销、指标库管理,以占-补挂钩确认信息形式传递给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形成了区域统一、全国统一的占补平衡台帐。
三、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确保2010年以后占-补挂钩关系及时备案、逐步补齐历史数据的工作安排,今后乃至2011年上半年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耕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备案工作
2010年以来,对省级批准建设用地占补挂钩信息备案工作进行了三次季度通报。应该说效果非常好,除个别省份外,都达到了工作要求。希望各省区市继续做好备案工作,到年终通报时,全面实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的实时备案,在监管系统和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备案的两项比例均达到100%。
(二)做好历史挂钩信息的补录工作
司里会同部整理中心对2009年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台帐、2009年补充耕地项目核实信息以及各地积累的备案信息更改和补录工作,具体要求已在今年第三季度占补平衡挂钩信息备案情况通报中发给各地。目前,各地进度不同。希望大家抓紧进行清理需要更改和补录的信息,以正式文件报我司,以便我们审核后及时更新到数据库中。今后,还要利用监管平台的一些功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清理,逐步完善一些数据。
(三)2010年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初步安排
按照部领导关于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监管平台开展占补平衡监管工作的要求,2010年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初步想法是:第一、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作为地图,叠加2010年挂钩使用的补充耕地项目地块坐标,进行地类核实。这主要是室内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委托信息中心专家编制核查软件,基本具备了核实功能。第二、利用软件挑选部分疑虑较大的项目进行实地核实。主要选择一部分没有填报挂钩信息的建设项目,这些主要是今年5月之前报备的项目,以及对应补充耕地项目地类有较大差异的建设项目。
第五篇:关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附件2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的说明
一、制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的必要性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保护耕地的重要制度,是保证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的一项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按照区域考核,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实现了省域内的平衡。但是,这个平衡并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占补平衡。通过几年来的核查情况看,耕地占补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建设项目的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并未履行补充耕地义务;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擅自减免耕地开垦费的情况;一些建设项目虽然数量上完成了补充耕地,但质量还有一定差距,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
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关于‚占多少,垦多少‛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保证补充耕地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必须严格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2001年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74号)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并于2002和2003年开展了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的尝试。去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明电[2004]28号)对耕地占补平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立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占补平衡的基本原则,使占补平衡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办法》起草经过
为制订《办法》,部从2002年初着手起草准备工作, 组织有关人员赴辽宁、河北和湖南等8 省进行调研,同时对国务院批准的29个建设项目的补充耕地情况进行了核查;组织召开了有10个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耕地保护处有关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开展了按建设用地项目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并将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
2003年10月,部在长沙组织召开了北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和福建等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法规处和耕保处负责同志参加的研讨会,对《办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又对《办法》进行了修改。
2004年,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部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进行了清理,进一步总结了各地的成功经验,研究了改进工作的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关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规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28号)。根据国务院28号文和部128号文件精神,部再次对《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现在的《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考核对象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6条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耕地,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分别由市、县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建设单位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负责开垦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根据这一规定,《办法》第六条明确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对象,即: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建设单位为考核对象;建设单位不能自行补充耕地,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交纳耕地开垦费,由收取耕地开垦费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代履行补充耕地义务的,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为考核对象;城市和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在市、县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为考核对象。
(二)关于考核内容 《土地管理法》第3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根据这一规定,《办法》第八条明确,按照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主要考核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来源。之所以要将补充耕地的资金来源作为占补平衡的考核内容,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一些用地项目耕地开垦费不落实的突出问题。对于农民建房涉及到的补充耕地资金问题,是一些地方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土地管理法》对农村村民个人建房补充耕地资金未做具体规定,《办法》第十二条根据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85号)的有关要求,明确:农民建房的补充耕地资金可从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支出。
此外,按照国务院28号文关于‚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要求,《办法》第十条规定,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优先选择与被占用耕地等级相同的项目;确实无法实现等级相同的,应当选择等级接近的项目,并按照数量质量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三)关于考核标准和方法
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规范化,必须对考核标准作出详细规定。结合考核内容,《办法》第十三条明确了考核标准,主要从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来源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经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要求,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资金全部符合要求的,该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为合格,有其中之一不符合要求的,为不合格。从近年来开展的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掌握的情况看,个别建设项目批准用地后,还存在补充耕地数量未达到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或补充耕地质量不高,或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的现象。为达到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的目的,督促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办法》第二十条对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合格率较低的地区实行限期整改的制度。
此外,由于每年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有数万之多,工作量很大,为有序组织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从考核工作的部署,建设用地项目考核登记,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实地核查和抽查,以及情况汇总通报等环节作出了程序规定,并对每一考核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关于法律责任
为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确保建设用地单位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必须对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为此,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对不履行补充耕地义务或者补充耕地不合格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或者擅自截留和挪用耕地开垦费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政策法规司 二○○五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