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破解用地瓶颈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抢抓机遇,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实现了我县耕地占补动态平衡,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1、土地开发工作情况。2017—2019年,我县共有5个项目通过省厅报备,新增耕地面积69.91公顷(水田30.69公顷、旱土39.22公顷)。具体为,**镇**村等两个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4.62公顷(水田11.78公顷、旱土2.84公顷);**镇村尾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8.81公顷(旱土);**镇**、**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2.85公顷(旱土);**镇**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4.53公顷(旱土);普满乡下庄村等三个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9.1公顷(水田18.91公顷、旱土0.19公顷)。
2、增减挂钩工作情况。我县依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顺利了行廊镇为试点的全县“空心房”整治试点工作。针对增减挂钩复垦地块小而分散的特点,我县从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以行廊镇为试点,以点带面,向其他乡镇逐步铺开的模式。增减挂钩项目,2017年投入520万元立项1个实施175亩,2018年投入1828.62万元立项1个实施466亩,2019年投入4077.77万元立项3个实施1685亩。项目涉及10个乡镇95个行政村242个图斑。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部完工,正进入市级验收、省部级指标报备阶段,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县是全省县域面积最小的县,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调查显示我县有1.74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但受生态红线、植树造林、权属纠纷、水源限制、三调政策等种种因素限制,实际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1万亩(其中水田约0.1万亩),严重制约了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3、补充耕地核查整改工作情况。我县2009年以来的共26个耕地补充项目,面积862.63公顷。经现场核查,种植粮食作物的81.83公顷,种植经济作物的249.9公顷,种植幼林的248.2公顷,种植成材林的226.08公顷,摞荒53.……
二、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耕地保护法律意识不强。近年来,国家和省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在具体的耕地保护工作中,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想搭就搭,想建就建,造成违法占用耕地;有个别地方还存在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已深入人心。但是在以往的耕地保护工作中,只是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的认识还不够,直接导致了“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等诸多耕地质量问题的出现,还存在部门在保护耕地方面形成“合力”不够情况。
2、我县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大,不可避免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耕地保护压力大。综合2011-2019年我县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需求,每年耕地占补需求约
600
亩,并且绝大部分是占用水田。全县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耕地资源极少,2012年x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我县耕地后备资源呈现“总体有限、优等地少、灌溉条件差、分布零散”的特点。由耕地后备资源质量等级面积汇总表的数据可知,我县耕地后备资源总计88746.22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9%。优质耕地资源极少,质量等级为“一等地”的仅308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0.35%;
根据二调调减耕地成果,我县二调调减图斑适合开发水田面积6012亩,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的仅3块,且整体分布零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很大部分已退耕还林或实行农业结构调整。由于生态公益林划定和高铁及主要交通道路两箱可视范围都不允许开发的原因,部分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林地难以实施土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且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要求“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难以为继。
3、旱改水项目选址立项难
根据二调显示,我县旱土面积10万亩,除去15度以上、耕作层50cm以下、退耕还林、水源无保障等,实际旱改水资源不足1万亩,且分布零散,难以实施规模化改造。目前我局正在积极组织旱改水项目选址立项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国国情国策、自然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五不准”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自觉性、主动性。重点做好“6.25”土地日宣传工作,增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耕地法律意识。
2、强化土地规划的引领作用,严把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关口”,做到建设项目尽量少占耕地或者不占耕地,占劣不占优,从源头上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3、结合国家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用地查处的力度。对破坏耕地,特别是破坏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从严查加大巡查力度,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的规定。对于圈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从严从快查处,进行曝光,切实起到震慑警示的作用,进一步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制度。
4、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在保障经济发展正常用地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就要转变城镇建设用地思路和观念,由外延扩展转为内部挖潜,在搞好旧城改造,在盘活存量土地上下功夫,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
5、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旱改水”项目的实施工作。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将低效残次林地、低丘岗地改造为优质耕地。加强对废弃地的复垦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结合异地扶贫搬迁实施“空心村”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