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与美育的关系美育就是审美教育
体育与美育的关系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的任务如周扬同志所说:“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成长”。我国普通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无产阶级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按照美的规律,引导他们正确地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前不少学校只满足于“书声”,忽视了“歌声”、“球声”,忽视了美育教育,以至象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支柱,其关系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化合,体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体育和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应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类依照美的规律塑造物质体”的教育规律.曾繁仁 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 [期刊论文]-齐鲁学刊2003(02)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安排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爱美是人的本性,但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能力要通过美育的培养而形成。体育是力与美的结合,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体育的美育要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出发,具体应该抓好以下方面。
1.提高体育教师的美学修养。要做到体育与美育有机融合,体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养至关重要。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审美常识,具备审美能力。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这样教师的活动本身就成了审美的对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应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使他们体验参与的快乐,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课标”所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有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其自身就应该是一个具有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人,具有健美体格的人。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教学是使人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是通过体育实践来提高自身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体育课是有条件表现形体美和运动技术美的,然而高超技术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一个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动者通过运动来体验运动感觉、运动能力和审美感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前提。如武术课应该体现攻防练习的特点,教学中可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很快掌握运动技术,实现体育的技术美。因此,结合实际精心设计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实现体美结合,创造体育美的重要因素。
3.充实体育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美的意识。学校体育教学应在传授体育知识和进行运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教学内容,如,体操课教学,在完成简单技巧练习的同时,教师尽可能地介绍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并做出优美的示范,使学生认识体育的美,并在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了解到:第一,身体的健康美包括健壮的身躯,发育健全的肌肉、端庄的五官、标准健康的姿势。第二,精神的健康美表现为性格健康的美,包括丰富的感情、刚强的意志、发达的智力、良好的道德。第三,行为美是社会公德的美,它包括光明正大、遵守礼仪、强烈的责任感、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团结合作等体育精神。第四,运动技术美是在篮球、足球等多种竞技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修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体育美育
一、学院注重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身心的培养
我院十分重视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规范,对学生体育课出勤率要求严格,一年级开设了体育普修课,二年级开设了体育专项课,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欣赏能力,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养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学生体质符合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
我院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组织练习。近3学年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10年为94.3%,2011年为97.3),高于85%的合格要求。
三、群众性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由学院、专业、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具有良好地开展体育锻炼传统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美学修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新生杯球类比赛、拔河比赛、长跑等活动已经形成规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此外,各专业班级还经常组织一些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羽毛球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赛、体育趣味娱乐赛等活动,这类活动每学年有数十次之多,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体育锻炼意识。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快乐成才 2006年以来,我院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使我院心理咨询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院每年为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近3学年,共接待学生心理方面的来访百余次,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推荐治疗20余人次。通过咨询,为学生解决了人际关系、学习问题、就业压力、情感困惑等系列问题。此外,学院还结合每年5.25心理健康节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心理电影,展出心理图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试方法,要求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成员,随时掌握学生情况,有效避免了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特殊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美育活动是艺术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艺术品质,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活动促创新,以创新促成才”是大学生各项美育活动的基本理念。近3年来,我院重视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内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生文艺演出和艺术比赛、大学生艺术节,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今已初步形成学生积极课外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的喜人局面。
一、搭建美育教育平台,开办多门艺术类选修课
琼州学院不断通过各种措施规范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加强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保证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2008年至今,我院学生共选修的艺术类公共课程达20余门类,2000余人次,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依托学生社团多次举办文艺和艺术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计划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院独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虽然未建立艺术类学生社团,但从2008年至今,我院社团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通过和艺术类社团联合,组织艺术类社团活动达20余次。“展现风采树立榜样”学生个人风采展、“心灵驿站之天访夜谈”、“心灵驿站之心灵对对碰”、“青春奉献,感动海南”征文比赛等活动,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发扬了学生对青春的感悟和激情。
三、通过校园艺术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院通过参加每年学校举办艺术节的契机,以“树形象,立品牌”为重点,以艺术节、主题月、文化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每一届艺术节活动都更加强调时代性,加入新元素,力求使艺术节更具生命力。
四、群众性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性艺术活动和艺术类讲座,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观念,涌现了一批典型学生和艺术作品,学生艺术修养普遍增强。近3学年,我院学生共组织各类群众性艺术活动40余次,一半以上的学生均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中。
第二篇:体育与美育
第九章 体育与美育
体育与德育、智育一样,具有审美的因素和美育的功能。由于体育的根本任务是从体质方面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所以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努力发现、创造体育运动的美,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引导受教育者按美的规律增强体质,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以及培养他们优秀的体育道德品质。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审美因素及其特点
一、体育运动的审美因素
体育运动的美具有广泛的范围,它涉及教育者、指导者与被教育者、竞技者各自表现出的美,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统一融合的美;包括体育锻炼、教学、比赛、表演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美。上述不同的主体可归结为从事体育运动的人,而不同的体育活动展示的美都是体育运动主体的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的具体表现。
(一)身体美
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呈现的美,它是由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机体表现出来的美。身体美与人体美有不同的地方。人体美主要指人体表面轮廓的美,例如人的曲线美,通常将它作为区分人与非人的属性的概念。而身体美则是有层次地贯通着生气的整体,例如人的健康、强壮的美,通常可与人的其他美(如心灵美、行为美)的概念本对应。
身体美的最重要因素是健康美,即健美。健,指强有力;康,含愉快平安之意。健康涉及人的身体和情绪两个方面,要求身心俱泰。所谓健美的体魄,是指人的身体强壮结实,无病理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美不仅是针对人的身体而言,还能用来衡量人的动作姿态以及各种运动项目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因此,它是体育活动中进行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的一种重要尺度。
健康美通过人的优美的姿态、健壮的体形和充沛的精力等表现出来。优美的姿态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匀称,具有优美的曲线,站立、坐卧的姿态稳当,“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外在的优美姿态是由内有的健壮体魄支撑着的,端正、均匀、协调的健壮的骨骼决定,附着于骨骼上的发达肌肉和红润、光洁的皮肤,会给人以柔软的弹性感。发育和锻炼而成的健壮体格是无病理反应的,在精神上体现出一个人气度轩昂,富有生命活力和能动性。
(二)运动美
运动美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形体变化表现出来的美。技巧美是运动美的重要内容。人体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完成运动技术,运动技术的要求与美学要求具有一致性。运动动作必须按规格完成,达到准确、熟练、轻松、自然,以至于运用自如,形成优美的技能和技巧,使之具有变化美、安定美、造型美、准确美、和谐美、韵律美等。运动动作越科学、越成熟,运动技巧水平越高,体育效果越好,美学价值或以速度美为主,或以爆发美为主,甚至表现柔软美、优雅美、弹力美和轻快美等。并非一切运动项目都体现刚性美,而更多的是刚柔结合。
(三)精神美
精神美是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通过各种行为所反映出内心世界的美,是体育美中经过升华的万分。人体是身心统一的整体,身体运动的过程,也伴随着心理、意识发展的过程,人在掌握运动动作的同时,也会塑造自己的心灵。罗丹说:“没有一条人体的肌肉不表达内心的变化的。一切肌肉都在表示快乐和悲哀,兴奋和失望,静穆和狂怒„„伸着的两臂,斜倚的躯干,是和眼睛与嘴唇同样能温柔地微笑的。”这说明了人体动作衷情是与内心活动密切相联的。
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体育的精神美涵盖知、意、情不同领域。如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事物的理解和追求,锻炼人的坚毅、忍耐、机敏、果断、勇敢等意志,养成遵守纪律、友爱合作、拼搏牺牲的高尚道德,并具有热爱生命、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体育运动美的特点
体育运动中的美除了具有美的一般特性之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首先,体育运动美具有表演性。体育运动以人体的塑造为基点,人们利用大自然造福于人体的一些因素,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来改善自己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一旦发明有利于完善人体的运动、动作,它就必须通过人体自己的优美动作来教育他人,使他人在欣赏人体的运动美中得到美的熏陶,进而接受新的运动项目和新的动作,同时还通过不断的表演来完善原有的动作。因而体育运动的美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公开的场合尽情地表现出来。体育运动的美的表演性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丰富,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体育表演。有以充实运动会内容与活跃运动会气氛为目的的竞技表演,如运动会开幕时的大型团体操和跳伞表演等;有以吸引人们参加体育竞技与提高技术为目的的示范表演,如地方请国家队运动员来传经送宝的体育竞技表演,甚至舞台上的武术表演; 有以汇报学习成绩为目的的体育节目的表演等等。特别是近年来,以音乐、舞蹈为主的艺术成分大量地渗入体育运动,使体育运动美的表演特性越来越突出,出现了表演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滑水、花样游泳、健美等。
其次,体育运动美具有竞技性。体育运动以最直接和最不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只有竞争,人类才会发展,才会进步,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创造性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当然作为审美范畴的竞技美中的竞争内涵,与其它竞争,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竞争有着根本的不同。竞技美可以从技术角度、社会道德角度和意志角度加以考察。
从技术角度看竞技美,又可具体表现为技巧美、统一美、韵律美、力量美。统一美指在体育运动项目中,一整套的运动技术结构、技术流程、力量的纺一等美的因素。例如排球运动从发球、接球、传球到扣球,甚至拦网等连续的完美过程体现出技术的统一性,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恰当流动的韵律因素,有开始、发展、重复、高潮、结束等过程,动作的展开犹如音乐的韵律线起伏,这就是韵律美。如体操动作连续完美的过程体现的美。竞技技术与竞技者力的要素美是力量美。如排球发球、扣球凶猛有力但又不失之技术性。举重、拳击、武术等充满爆发力,犹如雄狮般壮美等等。从整体上看,体育运动的统一美、韵律美和力量美构成了技巧美。高超而熟练的技巧必然表现出动作的统一性,富有韵律感和力量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强盛活力。例如。美国职业篮球赛“NBI”中芝加哥公牛队,天皇巨星乔丹精湛绝伦的球艺无人与其匹敌,他进攻时,对方必须二至三人防守,而乔丹整体观念又强,善于与队友配合,使对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不重点防他,他频频得手,全力防他又造成巨大漏洞,其他队员发挥了作用。皮蓬除了与乔丹密切配合外,又善于防守,迫使对方犯规;库科奇在外围神准,篮板王罗德曼积极抢篮板球,这些都是公牛队战胜强大的爵士队等夺取三连冠的重要因素,都充分体现了篮球运动高超的竞技美。
从社会道德角度看,在以亲善友好为目的的竞技中,由于不计较胜负,故表现出亲切交往的美的要素,如有的友谊赛还以自己的主力队员加入对方陈容。在以此比赛夺魁为目的的竞技中,则表现出斗志旺盛、严肃认真的美的因素。从运动员的行为中所表现了的良好礼仪、守法、责任、合作等美的因素,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地区、队的体育道德的高低。
从意志角度看,运动员个人或集体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也具有审美的价值,它体现出人的意志方面的竞争。例如,在强队面前得分太少,败局已定的时候,还是认真竞争,力争多扳回一分;或者在遥遥领先、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依然不要松懈;或者在双方力量均衡情况下顽强拼搏,具有压倒对方的气概。我们常为长跑中最后一名坚持下来的动动员鼓掌,就是对他在意志上战胜对手的最高奖励。
v
第三篇: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提倡诗教、乐教,诗教、乐教就是美育。他提出一个人的人格塑造的步骤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美育在整个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的层面,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美感教育即美育。它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而“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所在包”,所以说这是一种广义的“大美育观”。它与上述所说的人格教育密切,人格教育强调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的、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这本身也是美育的方向和前提。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原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论集》)他认为,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这种感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只有美感教育能够使人脱离杂念,脱离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与造物为友。因此,这种教育的目是在于超越现实利害,架起进入绝对自由的观念世界之桥梁。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欲知更详尽的答案请参考百度百科。
美术的基础教育作用
第四篇:美育的职能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方针中讲的“德智体”是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而言。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是紧密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几方面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进行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即通常指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进
行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即通常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技术教育,简称“五育”。方针既然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就必然要实施“五育”的内容,因此不能认为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没有包含美育和劳技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但毋庸讳言,人们对全面发展教育中“五育”内容各自的功能、地位、作用及它们之间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上还有偏颇。有人提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将“五育”机械地割开,有人将美育片面理解为单纯的艺术教育等等,然而“五育”既各有其特定的职能,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就美育的职能及其与德、智、体的关系作初浅的探讨。
一、美育的职能
既然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就应该有强
烈的审美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美育的特殊职能。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低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同样人们如果要欣赏瑰丽的大自然的美,欣赏、追求社会生活的美,探求人们心灵美的奥秘,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能力。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浩瀚的大海,高峻的山脉,无垠的草原,凌寒而开的红梅,粉妆玉砌的雪景,一泻千里的江水,都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然的美;刘胡兰的慷慨就义,“八一”南昌起义的壮烈,天安门广场上被检阅的三军的威武,抗洪抢险中人民子弟兵的非凡表现,雷锋与日月齐光的事迹,李四光的地质之光,这些都是社会美;贝多芬的交响曲,达·芬奇的绘画,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被世界公认的艺术之至美;科学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美的。我们学生的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存在美:“您好”、“谢谢”、“再见”、“请”等的语言美;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行为美,干净、整洁、绿化了的环境美;诚实热情、遵纪守法、开拓进取、乐于助人的心灵美,都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线条、形体、色彩、表现方法的知识、技巧,必须训练他们的视觉器官,提高其视觉感受力;要让学生学会识谱,懂得节奏、旋律,提高他们发音、吐字等表现声音之美的能力,必须训练他们的听觉;引导学生接触英模人物的事迹,领略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参观科技成果的展览……都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类生产劳动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壮丽,科学发明的喜悦。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正趋于成熟时期,对美的感受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唯有能够感受美,才能谈利上鉴赏美和创造美。
2、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美育的又一职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世界纷繁复杂,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恶和美丑,有的盲目崇尚“哥儿们义气”,有的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暴力动作,有的盲目追求“流行”。由于缺乏对美应有的鉴别力和鉴赏力,难免会出现美丑颠倒,是非混淆的情况。况且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中小学生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
第五篇:美育中培养审美素养
论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摘要】:在夸大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美学教育更是不能忽略的一门课,怎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美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成什么大家,而是一个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美的教育或艺术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一是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二是美育是寓于全面的教育。‚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蔡元培强调‚美育代替宗教‛。美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美育是伴于终身的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王国维认为孔子治学之道就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四是美育是隐于具体学科的教育。每一门学科尽管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每门学科所展示学科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在,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五是美育是显于艺术的教育。柏拉图说,‚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艺术就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那么教师就是善于‚成人之美‛的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创新教学视角,并使之相互渗透,从审美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但人们发现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获得。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不但需要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心灵的感悟。审美教育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情操,在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审美愉悦的感受之中,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中有介绍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展现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显示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的汉字,以及《易经》、《论语》等古代经典中关于中华民族祖先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不可多得的素材。借助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的桥梁和媒介,不仅可以满足教学本身需要达到的知识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丰富的情感。当他们具备这种情操和情感时,就会自然而然抵制假、丑、恶,满怀激情地追求真、善、美,做一个高尚的人。这种教育不仅体现美的意蕴,而且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时,笔者适时选择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的事例。谈到藏戏从明代形成之初到现在,历经六百多年,经历了剧目题材的扩大、曲调丰富与发展,剧种独具特色的特点以及一些传统仪式仍然沿用至今,并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既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的意义所在,又让学生感受到藏戏之美、家乡之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怎样的情感变化呢?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七封信中写道:‚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美育使人和谐地融入社会,并因而也使社会更加和谐。
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美育。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美育。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描写一个人力车夫,车把挂住了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女人被风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在地上说她‚摔坏了‛。或许是真的摔坏了,或许只是她‚装腔作势‛,人力车夫不理会这些,毫不犹豫地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一步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这就是生活中的美,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是‚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情感在车夫的美面前被净化了,被纯洁化、高尚化了。
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使自然美进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自然美对于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而纯洁或纯粹的眼光,则是排除了自我野心的诗人、艺术家的眼光—真正的审美的眼光。不难想象,对于森林,木材商人欣赏之后是砍伐;而诗人、艺术家欣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教育,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素养,从而拥有美好人生。
美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成什么大家,而是一个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美的教育或艺术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概括起来,美的教育应该赋予一个人三种人生:诗意的人生。人太不自由了,太不圆满了,因此我们都会去渴望美、创造美、发现美,也就是让人的一生中充满了诗意,让内部世界变得更加丰富、自由和高贵,人内涵不同,人生样态就会不一样;创造的人生。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生‛,就是创造,再创造,人类发展史主要的活动就是创造活动,在叶朗的《美学概论》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著作中,都清晰地指出美直接培养人的创造性,人的全部创造力都来源于美;爱的人生。人类的全部情感、全部意识目的最终要归结到一个字上,那就是爱,只有美的教育才可以让每名青少年拥有爱的人生——爱自己、爱大自然,爱别人、爱这个世界,爱是人类唯一的情感巅峰。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19日第16版
[2] 为艺术教育勇开新路——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对话
[3] 仇春霖;不可替代的美育[N];光明日报;2004年
[4] 石志民;陈海华;;激励学生的艺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丁相平;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相振芳;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厦门大学;2007年 [7] 高颖虹;关于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