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

时间:2019-05-12 02: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

第一篇: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

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

一、世界钢铁业的发展现状

21世纪的世界钢材消费市场仍主要在亚洲,其消费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费量的46%,亚洲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中国、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钢铁生产布局也相应生了重大变化,钢铁生产重心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世界钢产量中的比重急剧上升,西方发达国家的份额大大减少。

(2)、国际钢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竞争焦点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工业发达国家区钢材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据有关分析,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板带材产能仍将大于需求,冷轧板、不锈钢镀锌板等设备的开工率只有70%左右,贸易价格波动大的状况不会在短期改变,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3)、钢铁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加深,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世界钢铁工业出现了两轮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高潮,在不到半个世纪的内,大致形成了三代炼钢技术。技术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钢材的产量和质量。日本、美国、德国、韩极参与这两次大的技术创新,使他们不仅成为世界产钢大国,同时也使他们界钢铁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成为了世界钢铁强国。

二、钢铁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一)、政治环境分析

自2005年出台钢铁产业政策以来,2007年钢铁行业政策出台力度与速度明显加大,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规范引导是基于国内宏观经济、钢铁行业运行态势及国际市场 氛围等综合因素权衡的必然结果,而目的是规范钢铁行业稳健运行。(1)、税收政策:钢铁产品调整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出口上,其中对生铁、钢坯、盘条、钢筋、焊管、带钢等产品均大幅提高出口关税税率。(2)、淘汰落后政策: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节能减排政策:中国钢协将用“万元产值能耗”取代吨钢综合能耗与吨钢可比能耗,落后工艺装备企业的节能减排形势更为严峻。(4)、国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优惠,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调整税收政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所得税优惠: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二)、经济环境分析

钢铁材料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经济的发展必将拉动钢铁产品需求继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都对钢材消费需求有较大拉动作用,同时也带动了消费钢材较多的行业有较大发展。在钢材消费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将保持多层次、多样化,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化。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我国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全球经济来看,“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带来很大打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经济低迷,受此影响,国际钢铁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钢材生产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世界钢材市场的低迷给国内钢材市场带来很大压力,使得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增加,经常受到一些国家的反倾销威胁,从而使钢材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钢材进口大幅度增加。(三)、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

公民的环保意识、消费文化、就业观念、思想观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审美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民族传统等构成了社会与文化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明显具有区域特征,不同的地区往往因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对钢铁企业而言,社会与文化环境包括居民的环保意识、就业观念、价值观等,社会对钢铁企业的保护环境达到零污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体现人们的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要素是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技术变迁、技术突破对企业 的影响以及技术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它具有变化快、变化大、影响面大等特点。钢铁公司面临的技术环境主要指网络技术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先进的冶炼和轧制技术带来的钢铁生产组织的变化。(1)、信息技术引起的变革及对钢铁公司的影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全球化为外在形态的网络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的营销理念将进一步更新,企业将根据订单生产,生产周期将大大缩短,实施零库存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因此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成为钢铁公司发展的选择。(2)、钢铁技术的发展对钢铁公司的影响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今后5-10年钢铁行业将重点开发新一代钢铁材料等前沿技术;优化钢铁制造流程,发展节能降耗的冶炼及环保技术等;提高冶金产品质量,开发智能化技术等。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动力,须控制金属制造过程和排放过程,降低成本,生产质量稳定的洁净产品;采取控制,实现排放物的再能源化、再资源化,将污染物和有毒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到最小,逐步实现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目标。

三、钢铁行业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l、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我国的钢铁工业从行业成长周期上讲处于成熟期,但由于历史原因,钢铁市场结构却呈现出完全竞争格局,目前全国共有钢铁企业2000多家,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我国钢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合作。由于钢铁企业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加之近几年国内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的需求强劲,各家钢铁企业纷纷修改自己的“十五”规划,大力进行产量扩张。如果钢铁产能增长失去控制,众多企业的这些计划几年内都能实现,那么中国钢铁产能必将大大超过钢材需求的增长,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对今后几年我国钢材市场和钢铁企业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钢铁企业的设备专用性强,固定成本较高,造成了很高的退出成本,这就阻止了现有竞争厂商的退出。只好尽力参与行业的竞争,即使这样做可能 盈利不离甚至招致亏损。钢铁产品是标准化产品,不同品牌豹产品没有多少差别,购买者的选择主要是价格,加之转换成本较低,购买者有很大的转换自由。因此在供求基本平衡或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且更多地表现为价格竞争。

2、新加入者的威胁

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限制了任何主要竞争者加入。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钢铁生产的资金要求非常大,仅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轧钢厂就需资金近30亿元,这还不包括配套的炼铁、炼钢等工序的改造投资,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钢材消费迅速增长。由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品种满足不了需求,吸引了部分国外大型钢铁企业的投资。它们以合资的形式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建厂,生产高附加值钢材,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对钢铁行业而言,新加入者的威胁不大。

3、替代产品的威胁

钢材的替代产品主要是有色金属(以铝为代表)、无机非金属材料(以水泥为代表)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塑料为代表)。它们在汽车、建筑和家电等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在不断扩大,因而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汽车用的涂镀层板,不仅需要改进肪腐性能,而且必须降低售价,才可能与代用材料竞争。在建筑业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建筑用的上水管已禁用镀锌焊管。而改用铝塑料管:钢窗也己被铝合金窗和塑钢窗替代。尽管如此,钢铁材料还是有竞争力的,其特点是20多年来保持价格稳定,今后几十年,如果钢材的替代产品在技术上没有突破,对钢材的威胁就不会很大。

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能源、废钢等资源对钢铁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国内铁矿石储量仅可供开采30年左右。加上远景储量也仅能开采50年左右,但由于全球铁矿石储量丰富,近年铁矿石供应量大幅增加,铁矿资源是有保障的。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煤炭,煤炭行业在经历了恶性竞争后,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无序竞争带来的后果,行业自律性迅速增强。国内煤炭行业关井压产,使其讨价还价能力迅速提高。二是废钢资源短缺,需求上涨,刺激了废钢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

5、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由于钢铁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购买者的转换成本较低,因此购买者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还在逐渐提高。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购买商所处的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下游行业选择供应商的范围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多。(3)竞争的加剧迫使下游行业不断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

四、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铁的发明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重大,直到今天钢铁材料仍旧是应用最广泛、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材料。尽管现代人们正在研究各种新材料,以期望它们部分能代替钢铁材料,但始终没有一种材料可以代替钢铁的地位。近十年来,世界钢产量尽管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但产钢总量仍增长。这其中是,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其钢产量迅猛增长,只是发达国家钢产量增长相对缓慢。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钢铁材料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可以预期,在较长的历史阶段内,钢铁作为基础原材料的地位不可动摇。而钢铁产品的原材料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钢铁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因此钢铁产业具有发展前途。

但是,与世界钢铁强国相比,我国的钢铁行业水平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中度低,钢产量占全国当年总产量的份额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较少。二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钢铁企业先进装备少,钢铁生产能力低。三是质量上存在差距。在我国生产的钢材中,大量存在着成分波动大,杂质含量高,性能不稳定,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品种上存在差距。我国钢材生产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从通用材品种到各种专用材品种门类比较齐全的品种体系。但仍存在高效钢材产量低,品种还有一些缺项,部分高附加值关键钢材品种满足不了需求的问题。总之,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投资能力有限,缺乏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小装备多,平均规模小,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现状如不改变,势必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跨患。

第二篇:优化发展环境分析报告

这次以“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我们来说,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去掉不良的东西,保持优良的东西,为营造良好地投资、发展环境创造更加有益的条件。经过一个多月来的理论学习和教育以及近期的分析讨论,自己感到从本身还存在不少不足的东西,需要去掉的东西,需要在大家的帮助教育、监督下,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通过组织教育、大家教育及自我教育来去掉,来弥补。当前,经过自我,感到自身存在问题比较多,其中归纳起来集中有以下三点:一是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够高。如在每年的集中教育时候,在上级的督促下才能够静下心来学一点。除此之外,平时工作多,学习少,记笔记得也少,写心得体会就更不用说少了。又如,在网上、报纸上看新闻只看个标题,在电视上只看晚间新闻,忙了有事连新闻也都顾不上看了。因此,对发展变化的形势、对新事物了解的就少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没有把学习和自我素质的加强结合起来,没有把学习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认为年龄大了点,学多学少无所谓,过去学的东西够自己用了,没有把学习理论知识和理论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只看到眼前的东西。再则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放任自流。

二是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如组织安排的、领导交办的工作,坚决完成。除此则看到了做一点,想起来了做一点,兴趣来了做一点,与利益有关的做一点,其余则概不考虑。又如在工作上有时马马唬唬,不够细心,麻痹大意,往往出错较多,过后自己也知道错了,但事后仍然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其三是工作中满足于完成任务,在方法上缺乏研究,在深层上向一个高度发展缺乏思维,也就是说缺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意识。因此工作上表现得平平淡淡,四平八稳,没有多大的起色或突出的特色。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不够,工作起来障碍就很多,给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此等等,分析原因主要就是责任心、事业心、自觉性和奉献意识还不够强,对自己要求标准不高,平时考虑自己的事情多了,考虑工作少了,平时玩的多了,干得工作少了,研究个人生活方式多了,研究工作方式少了。

三是纪律观念不够强。如在遵守上下班时间上,有时迟到五分钟,早退十钟,自己感到没有人查、没有人过问,也就无所谓了,认为反正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干完就行了。又如有时在上班期间,窜办公室,七个一团,八个一堆在一块儿闲吹浪片,影响工作。特别是有时在上班期间在网上打游戏,打麻将、“挖坑”,影响工作,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原因是缺乏团队意识,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没有进行严格地自我约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在以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改进和提高。

一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加强个人基本素质上狠下功夫。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当前要认真学懂学好科学发展观,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思想上、认识上、理论水平上适应发展形势要求。尤其是在平时,除积极参加集体集中学习之外还要不断加强自学,抽时间、挤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并通过记笔记、写体会性文章,加深理解,加强理论消化,以提高更深、更牢固地认识、研究事物的能力,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更加有力地条件。二是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好各项任务。首先要树立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做每一项工作看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大局和集体,要以这一点为前提,确定自己工作的目标、方法、决心、座标。其次,要树立奉献意识。不能事事为自己打算,处处只为自己考虑、着想。共产党人最大特点就是无私地奉献,可以说没有老一辈的无私奉献,就没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党对每个党员的要求就是要自觉地奉献而不图回报,更不能索取。的思想认识只有建立这种概念,才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好,把各任务完成好。第三要树立创新意识。无论做什么事要紧密结合实际超前考虑,超前思维,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第四要树立自强意识。与科学发展要求相比,我们的水平还很低很低。因此,要做好工作,就要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把自己包装起来,武装起来,使自己成为时代发展的强人,成为工作上的“万能手”。第五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上,对工作负责和对自己负责是一致的,对工作不负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把工作做好了,大家都有好日子过。责任是和利益连在一起的。工作上都不负责,都不认真,都做不好,求得利益只能是一名空话。对工作负责特别重要的是要从我做起,只有自己负责了,整体工作才能出成绩。出效益。

三是要加强纪律性。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就是规章、规程,管理就是用纪律、用规章规程进行约束。管工程就是用施工设计标准、规范进行监督检查,管人就是用日常生活、办公规章制度约束每的行为,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用制度衡量、检查自己的言行,保证自己在纪律上不出格,不犯错误。特别是要注意纪律养成,从点滴做起,从一时一事做,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克服自由散漫习气,培养良好的作风。

第三篇:学校发展环境分析报告

Xxxx校发展环境分析报告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细胞,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创建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现就学校在优化育人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方面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想法报告如下

一、我为优化育人环境塑造良好形象的作为

1、突出环境育人功能,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

“蓬生丛中,不扶自植”,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自然环境建设,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学校建设和其它附属设施定期维护、粉刷,做到景点设置精心自然,校舍建筑美观别致,总体上达到平、净、齐、绿、美的要求,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加强校舍建设,维护好附属设施。建立校产定期维修制度,安排专门部门和个人,加强对校舍的维护和整修。每年油漆粉刷一次,确保普通教室和远程教育教室功能齐全,坚固耐用,美观大方。室内桌椅、门窗、插座、照明、电教器材等配套设施齐全完备,合理使用,教育师生做好维护工作。宿舍、厕所等其它生活用房有专人负责,定期维护,及时排查事故隐患,保证使用安全。

做好绿化美化和环境整理。我校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在校园内适当设置集中绿地、花坛、景点,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形成庭园美化效果。学校主道平整洁净,用水泥硬化。师生安排工作把环境卫生做为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达到“四无”要求,即: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无散养家禽、水泥地面无尘土。厕所定期冲洗,垃圾定点入坑,校舍天天打扫,校园内无卫生死角。

合理配置设施,建设好教育阵地。学校设置标准的旗杆、旗台,建设适应学校规模的宣传橱窗。学校的校门、台阶、花园等辅助建筑体现出了学校特色,从形式到色彩都力求发挥愉悦学生身心和文化影响的功能。同时,我校在适当位置设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等永久性标语,以及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牌,通过隐性教育环境的暗示和潜移默化作用,不断规范师生行为,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综合整治周边环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但它不是真空地带。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论是校内小环境,还是校外大环境,都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特别是黄、赌、毒及腐败现象和社会治安问题。为此,我校自觉加强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建设,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联合派出所加强综合整治,清除学校200米以内的商业摊点及其它影响学校教育秩序的场所,下决心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努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安静、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保证学校整体环境上的清净幽雅。

2、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从教育工作的特点出发,以教育原则来组织、设计、实施,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师生提高人文素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全面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师生政治信仰。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展开,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地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分析形势、讲解政策、透视国内外政治热点问题;借助节日、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引导师生抚今追昔,聆听历史旋律、了解社会发展;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强化师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师生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道德素质。

大力宣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和人文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学校遵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读书活动、故事会、文化讲座、辩论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自重感,以及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要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学校除了在适当位置设置体现学风、教风、校风标牌以外,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讨论学习活动,使师生真正明确其基本内涵,并通过强化管理,使之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在学校范围内,要大力倡导刻苦读书、诚实守信、勤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宣扬本校的优良传统,促进勤奋好学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塑造学校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文明守纪的良好形象。

健全管理制度。校园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师生员工活动的准则,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师、学生管理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等规章制度。重视民主管理,建立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设置校长信箱,畅通师生倾诉渠道。重视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规范师生校园行为,人人争做校园文明使者。

3、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树立和形成学校校园精神。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发掘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和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一种健康的文化环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通过学校正确的导向,把学生浅层次文化引向高品位,沉淀为校园精神,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的主旨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校定期组织了读书实践教育活动,举办艺术节、体育节,举办宿舍文化、文明班级等评选活动,提高师生审美水平,净化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结合形势发展和学校中心工作周密安排。突出活动主题,内容健康有益,活动规模因地、因时制宜,保证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定期组织表彰、授奖、少先队宣誓仪式并形成传统,积极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

树立校园精神,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树立校园文化精神,着手实、立意高,切忌抽象、模糊的价值导向,做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学校领导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己,作风严谨,团结务实,重视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积极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学校的争先意识、教师的敬业意识、学生的文明意识。

二、当前在优化育人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只重视“教书育人”、忽视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地反馈,在学校当中“读书无用论”、讲享受、搞攀比、出入电子娱乐场所等非理性文化倾向成为时尚;三是在学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童谣、流行歌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正确的引导;四是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的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五是师生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六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如讲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了,无心施教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发展;七是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校舍校貌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八是教育质量还处在中下之势并且不够稳定。九是还没有认识到学校、教师、学生的良好形象就是办学的最优质资源。

三、在优化育人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方面的今后打算

1、深刻认知观念文化,如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道德规范、校风传统等;

2、科学发展制度文化,包括学校规章、管理机构、师生常规要求等;

3、优化物化形式,指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教育设施等。概而言之,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实践中,学校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以研究的态度来操作,既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更应加强精神文化的提高,防止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提高的倾向。

4、从我校实际出发,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同时,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大会和家长会,及教育阵地的宣传辐射作用,使广大师生和家长明确优化育人环境的标准和文明行为的要求,自觉遵照执行。同时,始终坚持高品位、深层次、求实效的原则,与规范化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

第四篇: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2010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5、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对于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会加大投入。2010年货币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年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计2010年GDP增长将达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资增长速度仍将延续;从消费增长率来看,200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年将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费增长率将是温和上升趋势;进口增长率在2009年1—9月累计同比负20.4%,出口增长率负21.3%,但自8月份进出口已出现收窄趋势,2010年外贸情况会有所改善。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10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第五篇: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分析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1]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税收制度。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2]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经济稳步增长的时期,但相对于几年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中国经济具有十年一周期的特征,新周期中经济平均增速将下降,经验的看,未来10年平均增速8%,波动区间7-11%。危机后中国经济才真正面临转型压力。当前经济触底走稳已成市场共识。“十八大”政策延续性强,并未改变中国过去设计路径。[3]

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我国依旧会采用“紧数量、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趋势不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危机之后的通胀,物价房价的高涨,以及热钱的涌入,让中国经济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临更为复杂的境地。因此央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势必会对金融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而会给我国银行带来极大挑战。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角度上看,人民币坚挺格局仍不会改变,但人民币升值趋势即使延续,也已是强弩之末。从投资角度来看,伴随财富增长,民众冒险倾向下降;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企业高成长机会减少,风险-收益组合曲线下移。由于投资机会问题,权益投资仍是主要投资方向,风险偏好下降意味着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投资偏好上升。

通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这是不争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宏观经济条件下,银行对财会人才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许多行业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是改革。就银行业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家民营银行。即使是普通人,在以后也可以通过持有股票等方式进行投资。这对整个银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我们调查分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银行业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专业的人才队伍成为了各个银行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我们小组通过调研,针对银行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作出了分析。未来的银行相对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人才,一是营销精英,二是跨界人才。营销精英主要是指是优秀的客户经理和优秀的支行行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业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客户经理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优秀的支行行长更不简单,除了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还要会管理自己的团队。跨界人才则是会在未来银行业更吃香的一类人,主要是指能够熟练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人才,比如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跨金融业与实业等。这些人才以后可以为银行的对外业务提供相应的帮助,为银行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当然,这两类人才相对于刚进入银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还是相对的遥远。但,财会类学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大致的确定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相应的准备,这与现实需求并无矛盾。刚进入银行学生无非从事的是运营岗位工作和客户经理工作。运营系列的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精神还要有做事的专注度;客户经理之类的营销岗位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乐于挑战的精神,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专业知识的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能够较好的与这两种工作接轨,需要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培养相关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习好课内的知识,参与学生干部工作和社会实践实习。这三点也是银行在选拔人才较为看重的!

第二节商业银行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行业政策

“十二五”规划指的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它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银行监管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紧密围绕经济改革的重心, 遵循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要求, 大力拓展宏观金融监管视野, 创新监管工作思路, 探索科学监管新模式, 提高银行业监管的贡献度与社会影响力。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后,对于金融业的监管要做到:

1、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定更为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构建层次清晰的系统性风险处置机制和清算安排。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全方位金融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也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等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

随着农信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种地方性小微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现行的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垂直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以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缺位”。同时,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也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自觉性,避免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利益导向差异引致的冲突与矛盾。[4]

2、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制度建设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既是完善我国金融基础管理制度的举措,也是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和体系改革推进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失败风险最终还只能由政府“买单”,这无疑与利率市场化的初衷相背;另一方面,根据金融服务均等化改革目标,金融机构将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经营风险增加,相应也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缓释体系。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1、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我国银行也抓住了发展的契机,实行相应的改革,往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现今,银行的业务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他们纷纷以控股子公司方式介入基金、租赁、保险等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十二五”规划认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为商业银行继续拓展综合化经营提供了可选路径。在本规划期内,商业银行综合营经营可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有望以控股方式继续介入证券、信托等非银行业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化经营范围;经营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机会。

2、商业银行国际化业务得到支持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明确支持了银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理念,并为银行业金融[5]

机构的国际化扩宽了许多的业务模式,包括:支持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逐步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稳步推动境内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继续推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未来一段时间,将为我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金融通收益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且将为人民币的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中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培育大型跨国金融集团、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3、业务创新有望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首先,随着商业银行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发展,商业银行在集团范围内进行更为广泛的整合创新,为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以及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跨境、跨市场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大为增强。其次,随着证券和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望进一步增强,助推商业银行机构业务创新。再次,在现行政策框架下,民间资本介入金融服务领域离不开商业银行管理和业务支持,相应也将助推商业银行开展与小微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对接的相关业务创新。最后,《规划》明确提出金融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预期更多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发展的政策将出台,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和三农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也将获得新的政策契机。

二、其他相关政策

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

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如治理得当,可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若是不加约束,采用统统放开或全部禁止的方式,则可能会成为引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的“爆点”。继温州金改方案之后,支持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更被提到国家金融规划的高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微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

2、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提出多重挑战。

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将为商业银行带来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银行利差会有较大程度下降,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同时,利率市场化也要求商业银行提升利率定价能力和研发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品的能力。此外,汇率市场化继续推进也要求商业银行传统融资功能之外,提升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

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将威胁商业银行传统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加快。由于其经营模式的灵活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对社会资金向证券、保险业分流起到巨大的推动力,并加速融资“脱媒”。这一系列的情况,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7][6]

威胁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市场空间。

第三节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的分析

1、人口基数大,人口数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的波动性较大,但人口规模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较为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人口继续增长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改变。2005 年人口总数达到13.08亿,2008 年13.28亿,2011年达到13.47亿,人口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减缓,但增长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据预测在2020—2030 年

[8]左右达到16 亿,而后将进入稳定期。

2、人口素质呈现上升的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若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简单反映人口素质的话,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素质快速提高。1982—199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0.6%提高到1.4%,年均增加0.1个百分点;1990—2000年从1.4%提高到

3.6%,年均增加0.2个百分点;2000—2007年从3.6%提高到6.2%,年均增加0.3个百分点.201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8.9%,比 2007 年提高了近3

[9]个百分点。

3、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存在人口老龄化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迅速下降,使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显著下降,极大减轻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

虽然我国现在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现在还存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二、教育环境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一直努力的完善教育体系的改革,推动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的发展进程,整个教育系统迎来了较为健康的发展时期。且通过多年来的探究,我国逐渐发现了“应试教[10]

育”的盲目性和不合理,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现状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学生也真正的能从学习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合理的利用社会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且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大门大开,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助学和奖学政策,为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重视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大我国的人才储备,实现以教育促发展的初衷。

同时,全世界将迎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也将被深度波及。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重新构建教育的评价方式,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并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从长远看,大数据将会为教育发展带来预测性判断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并重,网络教育与全球化发展迅

[11]速,精准的个性化教育成为主流等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将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社,2013年11月12日

[3]《十八大后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谋定而后动》,胡月晓,2012年12月03日

[4][5][6][7]《“十二五”商业银行有哪些机遇与挑战》,詹向阳、樊志刚、王祺、姜烨、李卢霞,上海证券报,2012 年10 月10 日

[8][9]《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分析》,肖周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西北人》2013年第四期

[10]《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来源:中国网

[11]《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喻长志,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

下载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钢铁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5篇)

    在未来十年里,世界钢材需求前景看好,其根据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至少在21世纪头十年余下时间里将依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保持低的通货膨胀率和低的利率.随着钢铁......

    钢铁行业的发展和现状 2

    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Posted by:Xiangfutai Machinery Updated:2012.04.04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 50 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

    2013年甘肃钢铁行业发展报告

    第二章钢铁工业 2013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元年,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产能严重过剩、钢价持续走低,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行业发展的又一个“寒冬”。国......

    平遥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平遥旅游市场营销分析 摘要: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模版)

    2014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从国际看,在各国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发达国家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

    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细分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

    钢铁行业分析

    定义: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