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付费电视频道内容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付费电视频道内容发展环境分析
CCTV.com 2008年04月16日 10:30 来源:CCTV.com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 杨 涛
数 字化给付费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便利,而付费电视则成为推动数字化、改变广电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促进广电产业化的有效途径。鉴于中国广电市场化程度 低以及开路电视在广电经济中占有的绝对地位,中国付费电视的发展环境存在巨大压力,而付费电视内容环境也面临诸多考验。
一、政策环境
归纳国家广电总局对于电视媒介产业的资金准入和内容制作方面的一般性政策法规以及针对付费电视管理的相关法规,付费电视内容的政策环境主要表现为:
1.促进频道规模
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把付费电视当作数字电视的一项业务,但在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经营思路中,付费电视被当作主要的推动力。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指出,“要以有线数 字电视为突破口开播若干套付费电视节目,大力开发网上视音频及增值业务,初步建立我国付费电视新模式”。而对付费电视频道的审批和开播,广电总局也一直持 积极态度。
2.放松资金准入
200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对付费频道的开办、播出等作了全面规范。一年后,广电总局又出台了新法规,允许成立中外合营企业。2005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转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广电领域的资本准入门槛。2008年1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幅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
3.严把内容关
国家广电总局对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准入政策,几乎与开路频道没有差别。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载有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节目内容,这是政策对节目限制的雷区。在对境外节目引进的比例上,付费和开路频道仅有5%的差距,显然无法体现付费电视节目政策的“特殊性”。另外,广电总局还明确规定:“付费频道不得播出除推销付费频道的广告之外的商业广告。”付费电视杜绝广告使付费电视开办机构失去了一条重要的盈利途径,使处于市场培养期的节目提供商在资金投入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行业环境
中国电视发展的这几十年,广电系统内的节目制作机构是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业的主体,部门垄断的局限性使整个产业不可避免地遗存了计划体制的痕迹,严格的准入制度限制了竞争对手的增加,其行业环境的主要特点是:
1.长期制播合一,内容生产量严重不足; 2.社会化生产刚刚起步,内容市场发育不良; 3.外资开始介入,竞争气候尚未形成;
三、竞争环境 1.免费电视,强势竞争(1)免费频道众多。(2)频道专业化日趋成熟。(3)各显神通,节目异彩纷呈。2.新媒体的挑战
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包括移动电视和IPTV等,但目前业界认为最强劲的对手是IPTV。IP网络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都能够提供数字电视频道、数字广播以及因特网接入、视频点播等业务;从客户群定位上,双方在业务开展初期都主要针对有中等以上经济收入、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追求时尚的用户。
3.境外频道非法落地
境外频道的非法落地直接影响了付费电视的推广,已经安装接收装置的人购买付费电视的兴趣也相应下降,他们成为付费电视用户的可能性也将比普通的开路电视观众进一步降低。
4.盗版音像制品泛滥 盗版碟的普遍存在也是影响付费电视内容建设的重要原因。部分本来可能成为付费电视用户的观众,因为盗版碟满足了自己对电视内容的消费要求而失去了对付费电视的订阅兴趣。
四、用户环境
1.受众习惯“免费大餐”
由于中国媒体意识形态的属性,长期以来中国的电视观众一直享受着“免费大餐”的国民待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模拟电视广告经营模式使观众养成了免费收视的习惯。
2.开路电视收视日趋饱和
在新型媒体如互联网等的冲击下,传统模拟电视的收视率呈滑坡状态,电视收视日趋饱和。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界表示: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免费看了几十年的电视,一下子要交钱看电视,思想观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付费电视市场有待培育。
第二篇: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收视协议书
X视数字电视付费频道
收视协议书
甲方:XX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
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全国性数字付费电视集成运营商。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授权甲方作为其在XX省唯一的一级代理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开展频道推广和销售业务,将授权频道销售给符合国家规定具有相应接收资质的机构。为了推广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数字付费频道在XX的落地、传达、收视和销售,使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数字付费节目的传播工作在XX境内健康有序地进行。鉴于: 1. 甲方【 】公司,一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法律成立并在中国【 】合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公司,具有签署本协议的合法主体资格,且在签署本合同时无任何法律障碍和重大事件影响甲方继续正常存续和履行本协议的能力;
2. 乙方【 】公司,一家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并在中国【 】合法注册、经营及有效存续的公司,具有签署本合同的协议主体资格,且在签署本合同时无任何法律障碍和重大事件影响乙方继续正常存续和履行本协议的能力;
3. 甲方拥有合法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推广运营的许可或授权; 4. 乙方拥有合法的有线电视经营许可资质和传输网络。
为此,本协议各方当事人本着平等互惠、协商一致的原则,授权各自代表签署本协议。第一条 标的
1.1 乙方同意以本协议约定条件获得甲方所代理的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授权22套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在乙方电视传输平台(□有线模拟 □有线数字 □其他:__________)的网络覆盖范围为期_____年的收视权。
1.2 约定的网络覆盖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本协议签订之日的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为_______户;数字电视用户数为________户;数字电视付费用户数为________户。1.3 约定的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名称有:
□考试在线 □车迷频道 □亲亲宝贝 □快乐宠物 □四海钓鱼 □读 书 □环球旅游 □家庭健康 □收藏天下 □职业指南 □时代家具 □时代风尚 □时代出行 □时代美食 □碟 市 □财富天下 □家政频道 □智 趣 □家庭理财 □法律服务 □人 物 □新 娱 乐
1.4 节目传输方式:数字加密播出 1.5 接手卫星名称:____________ 用户端设备名称、型号及费用承担:用户端卫星接收机、频道智能卡由乙方委托甲方代购。
卫星接收机:7500元/台,共______台;
频道智能卡:3000元/张,共______张:
共计:__________元。乙方须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十日内向甲方支付上述款项。第二条 开通
2.1 在本协议签署后,依乙方事先3个工作日的书面申请,根据乙方届时的实际带宽情况和实际传输的频道,甲方向乙方发放并授权开通相应的频道智能卡,即从____年__月__日起开通。智能卡序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收视期限
3.1 开通之日起即进入收视使用期并开始计费,即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收视使用期届满后甲方向乙方提供为期______月的免费收视期的优惠。第四条 费用及付款方式
4.1 本协议约定的数字电视付费频道为:付费收视.4.2 收视费按年计为人民币___________元整;
4.3 付款方式: 乙方须按年支付收视费,即每结算期第一个月的10日前一行性支付该结算收视费__________元。
开户名称: XX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开 户 行: 工行太原市湖滨支行 开户账号: ***1594 第五条 安装调试
5.1 甲方按照本协中约定的业务内容为乙方安装调试时,乙方必须予以配合,为甲方提供必要的安装调试条件。由于乙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误,不能如期开通信号的,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第六条 频道使用
6.1 乙方应严格按照本协议的约定范围、期限等传输授权频道。
6.2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范围,承诺仅限于在其网络系统内合理传送本协议第一条所述的共同约定的数字电视付费频道。
6.3 乙方负责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节目在乙方有线电视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地面接收、解扰,并做好收视服务和收取收视费的工作,不得将节目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录,或从事盈利性活动等侵权行为,并承诺对甲方提供的数字电视频道节目信号不进行任何的剪切、编辑、覆盖、删除、录制。
6.4 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转让本协议或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权利义务。
6.5 合同期内,乙方每三个月的月末10日内,将自有覆盖网用户情况上报甲方做报备。第七条 服务保证
7.1 甲方参照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7.2 服务平台: 甲方通过本公司市场营销部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乙方提供良好的业务咨询、信息反馈及投诉平台,同时将对乙方进行定时回访,了解用户新的需求和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7.3 售后服务:甲方将根据本公司制定的售后服务标准为乙方服务,在接到乙方的服务要求时,甲方保证在5分钟内及时响应;对故障甲方承诺在8小时内予以修复。第八条 违约责任 8.1 约定收视期内单方终止协议履行的,必须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并征得对方同意。否则,单方面终止协议的一方须向对方赔付相当于壹年的收视费金额的违约金。
8.2 由于甲方责任事故造成乙方无法收视本协约定频道,并在承诺时间内未能修复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做出赔偿。单次故障未能在承诺时间修复的,每超出1小时,甲方按年收视费的0.3%对乙方赔偿。
8.3 乙方应按照第四条的约定付款,逾期15日后,甲方有权单方面立即做出停止全部信号传送的处理,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独自并完全承担,并有权对逾期期间的收视费按每日追缴欠款额0.3%的滞纳金。
8.4 若乙方违反本协议第六条任意一款对频道使用的约定,将视为严重违约,甲方有权单方面立即关闭智能卡的授权,停止向乙方传输节目终止本协议,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负责。并且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损失,包括单不限于乙方的非法所得,并收取相当于年收视费百分之三十的违约金。
第九条 保密 9.1 甲乙双方承认并同意在协议期间内和协议终止后对本协议涉及的内容予以保密。甲乙双方及其全体雇员和工作人员不得向任何第三者公开或透露本协议内容。
9.2 双方对前款的保密事宜在协议有效期内严格遵守,协议终止后一年内有效。第十条 不可抗力
10.1 本协议所指的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克服并足以影响协议履行的事件,当事人对于因此引起的违约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应该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采取一切可能的补救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并在十个工作日内通知对方,双方发共同商定部分或全部免除履行责任。未能采取补救措施或及时告知导致损失扩大的,应该就扩大部分的损失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第十一条
协议终止和解除
11.1 本协议在下列情况下终止: 11.1.1 双方协商同意。11.1.2 出现不可抗力事件。
11.2 出现下列情况时,任何一方有权解除本协议,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11.2.1 甲方或乙方严重违反本协议规定。
11.2.2 甲方或乙方存在经营欺诈行为并影响另一方利益的。第十二条
争议解决
12.1 本协议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同意将诉讼提交太原市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三条
其他
13.1 本协议履行期限为_____年,自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13.2 本协议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协议效力当然持续至使用期届满日。协议期满双方如有继续合作的意向,可在本协议终止前三个月之内另行签署收视协议。协议提前终止或期满终止后,各方应独自并妥善处理各自因本协议终止而产生的所有事宜,但一方违约除外。
13.3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共同商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但除非其中明显约定,补充协议均自动适用而不能改变本协议关于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条款的效力
13.4 协议正本一式叁份,甲方、乙方、X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各执壹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 方: 乙 方: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或授权代理人: 或授权代理人: 地 址: 地 址: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篇: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曹建海
sdd
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汽车批发零售业、汽车服务业三个门类。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经济、政治、技术、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借鉴麦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归纳了生产要素供给、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结构和产业竞争状况、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因素。以下分别展开分析。
一、充裕且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供给
完备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我国汽车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裕且价格便宜,这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然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与其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严峻现实。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人才需求量大增。
然而,与充裕的劳动力条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中企业家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当然所谓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多为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缺乏企业家所需要的产业预见力、个人信念和冒险精神。因此,培养并引进中国汽车产业的企业家队伍,是未来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起步低、自主开发能力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只能做一般性的技术开发,与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明显大于生产方面。
汽车工业初始资金需求量巨大,因而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长期保护国内企业,我国汽车企业资金规模普遍很小,且大量企业只掌握一般汽车加工技术,最重要的产品研发、设计等核心技术反而未获重视,因而短期内根本毋需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产品开发。目前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并不存在资金问题,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具有国内品牌和设计、制造技术。
二、不断成长且规模较大的本国汽车市场需求
根据2000-2003年的增长惯性,假定2004-2010年汽车保有量按16%的速度增长,则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735万辆左右。另外,假定新增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6%,我们可以推算出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33万辆左右。市场规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市场吸引将使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如整车装配、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研究开发等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专业化优势,而且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相当数量的内资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结构。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产品的极端挑剔,也会迫使汽车厂商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应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经营体系,这对提升
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十分有利。
三、健全的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般而言,当上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可以使下游企业在来源上具有及早反应、快速、有效率、甚至降低成本的优点。与上游的相关产业相比,汽车整车企业的运用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下游的汽车整车业,需要通过扶植政策促进其尽快向全球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湖北重庆等汽车产业集群,对于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体系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四、良性的企业结构与产业竞争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一般来说有如下要求:第一,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战略;第二,要求企业和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保持对产业的忠诚度;第三,要求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使企业从主动性客户、转换不利因素等要素中产生竞争优势;第四,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第五,公平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不存在各种人为制造壁垒的关税、配额和反倾销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作为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之一,汽车的全球化体现在:第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第二,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汽车贸易的管制政策,对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实行限制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保护了国内汽车企业免受国外产品的直接冲击,但竞争不足的环境使国内企业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和能力。要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求政府应创造条件促进汽车产业的国内竞争环境的真正形成。
五、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是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目前,住宅、汽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高增长行业。其次,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投资前景所吸引,纷纷在中国本土设立生产基地和产品供销体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汽车资产重组活动。如何处理好与政府、汽车跨国公司、本土汽车企业之间的战略关系,是关系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再次,随着全球能源供应局面的日益紧张,传统燃油价格呈长期上涨的趋势,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开发的加深和商业化模式的逐步形成,正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动力形式。如果能够把握好燃料电池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六、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对于发展汽车工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主导产业发展的角色。然而实事证明迄今为止的产业政策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基本上失败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事实上与市场化、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不相容的。那末,在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方面,政府政策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呢?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提高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培植产业集群和实施区域开发计划、激励企业竞争和鼓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于发展汽车产业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如能源、交通、环境、政府管理等方面,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第四篇: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模版)
2014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从国际看,在各国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发达国家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增速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球贸易增长有所回升,跨国投资缓慢回稳。主要能源资源供应充足,通胀压力总体不大。但全球经济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复苏阶段,发达国家经济仍低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经济也难以恢复到前两年的高增速。美国即将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加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贸易复苏。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仍不强劲。在技术进步缺乏突破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难以形成新的市场热点,居民消费中低速增长,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财政整固步伐加快,2014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率预计将从2013年的3.9%降至
3.3%,日本拟从2014年4月起将消费税率从5%上调至8%,欧元区重债国继续增税减支,将进一步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一些新兴大国结构调整滞后,有的过于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受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下滑冲击严重;有的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问题突出,亟需加快结构调整和财政紧缩,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全球经济拉动作用减弱。
二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风险。随着美国经济增速回升、金融市场企稳、失业率下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13年底、2014年初开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进程。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将改变国际金融、商品和房地产市场流动性供求格局,有利于保持资产价格稳定,防止泡沫积聚。与此同时,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可能抬高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改变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收益对比,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导致新兴经济体股市、汇市大幅波动。2013年5月下旬至10月中旬,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已导致印度、南非货币兑美元分别贬值10.8%和5.7%。为阻止资本外流,新兴经济体需要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而这又会使本已低迷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三是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近年来,主要经济体之间掀起商签自贸协定潮流,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有所增多。但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一些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各国倾向于通过保护本土企业、促进就业的做法重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依然严峻。据英国智库“全球贸易预警(GlobalTradeAlert)”近期统计,金融危机5年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近90%仍在实施;截至8月19日,世界各国新出台了近300项以邻为壑的贸易措施。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平稳实现从高速增长阶段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拓展国内市场空间。新一届政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运行,今年分别与
冰岛、瑞士签署自贸协定,进一步改善了外贸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广大进出口企业的信心。但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一些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对进出口增长产生一定抑制。美国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导致外汇资金大进大出,增加金融体系风险,影响进出口企业融资环境。
专栏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运行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3〕38号)要求,自贸区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因素,2014年中国外贸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发达国家加快推进“经济再平衡”,其经济复苏中伴随着削减贸易赤字,进口增速疲弱,对全球进口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中国巩固发达市场难度加大。今年前8个月,美国、欧盟、日本进口分别下降1%、3.7%和7.4%。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过去5年,中国出口增量的43%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市场需求降温势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目前已出现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下降以及订单减少、风险上升苗头,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遇到新的困难。商务部对国内1900余家外贸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出口订单在前期短暂回暖后,近期再度出现反复,其中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订单波动较大。世贸组织最近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5%,增速仍然低于过去20年5.4%的年均增速。
二是产业竞争力面临挑战。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今年以来又有24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到18%;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部分出口订单流失,部分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欧美日出口低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前8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4%和5.1%、对日本出口下降0.6%,均低于整体出口增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46.8%,比2012年同期下滑0.7个百分点,已连续3年下滑;占日本市场份额66.4%,下滑1.7个百分点;占欧盟市场份额(1-6月)的42.4%,下滑1.9个百分点。同时,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逐步增强,正在挤占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今年以来,东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日、欧市场份额分别提高0.8、1.6和0.2个百分点。中国新能源、新兴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增长较快,但一些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营销、品牌、服务等方面,中国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背景下,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前三季度,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63起,同比增长10.5%;美国对中国的电子、通讯、机械等出口产品发起337知识产权调查15起,占其同期立案数量的1/4以上,涉及中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龙头企业。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强化贸易执法,放宽立案标准,加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规则,裁决趋于严格,中国应诉企业在一些案件中被裁定较高反倾销税率,某些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救济调查明显针对中国产品。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一些产业发展面临困难,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呈增多之势,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金额均超过发达国家,应对难度明显增大。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入世红利”趋于消退,即使国际市场需求改善,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也比较严峻。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很快,不少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出口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综合判断,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下一步,中国将认真落实好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增长,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成本、订单转移、产能转移、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扩大贸易融资保险支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增强中小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推动国际商务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发挥外贸产业集群优势,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国内区域布局和出口商品结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继续完善进口政策,优化进口结构,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第五篇:可口可乐中国发展环境分析报告swot
可口可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制作人:
11材料3
肖靖博(20%)
施盛杰(10%)
吕易楠(10%)
11采矿4
李春文(10%)
刘武强(10%)
10英语2
祁玲玲(20%)
徐文静(20%)
一、可口可乐的中国之旅
1.主要梗概: 1.1927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已经在中国投资 2.1979年首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3.20世纪80年代,踏上了多元化之路 4.面临多个本地劲敌,吞并汇源未遂 5.发展多种饮料,在非碳酸饮料上有所突破 2.详细过程: ·1927年 首次在上海及天津设立装瓶厂,1930年在青岛设立另一家装瓶厂;
·1948年 海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第一家年销售超过 100 万箱的工厂;
·1979年 在中美恢复邦交后,可口可乐随即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最早重返中国的国际品牌之一。首批28,000箱的瓶装及罐装饮料从香港运往广州、上海及北京销售;
·1980年 可口可乐中国系统第 1 家装瓶厂在北京兴建;
·1981年 在广州兴建第 2 家装瓶厂;
·1982年 首届国际足联/可口可乐足球培训班举行;
·1983年 厦门厂动工兴建;
·1984年 随着厦门厂落成,推出雪碧及芬达产品;
·1985年 首家合资装瓶厂在珠海投产;
·1986年 上海厂动工兴建;首届国际足联/可口可乐“临门一脚”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在中国举行,由国际足联高级讲师贾拉汉主讲。此后 10 余年间共培训 1,000 多名青年足球教练员,使超过 100 万青少年受益;
·1987年 南宁及大连厂投产。可口可乐公司赞助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
·1988年 首家可口可乐浓缩液厂在上海投产;
·1989年 可口可乐庆祝重返中国 10 周年,南京及杭州厂投产;
·1990年 天津厂投产。可口可乐公司赞助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
·1991年 海南厂投产;
·1992年 投放首个在中国拍摄的广告“可口可乐时刻”;
·1993年 轻工部批准建立10个新厂;
·1994年 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宣布赞助希望工程,迄今为止共建立了 56 所希望小学、100个希望书库和 20 座希望网校;
·1995年 武汉、西安及沈阳厂投产;
·1996年 郑州及哈尔滨厂投产。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给上海教委的一个五年计划,支持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7年 青岛厂投产。首家生产非碳酸产品的工厂在广东东莞投产;
·1998年 合肥及太原厂投产;
·1999年 可口可乐公司重返中国 20 周年,投资 3,800 万美元的北京新厂落成投产,成都厂投产;可口可乐中国系统捐资 800 万元人民币,启动“第一代乡村大学生奖学金”,帮助边远山区走出的第一代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2000年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部从香港迁往上海;昆明厂于3月份投产;
·2001年 可口可乐全面赞助中国之队,并协助中国男子足球队历史上第一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当晚,可口可乐推出申奥成功纪念罐;可口可乐公司赞助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全国运动会;
·2002年 长沙厂于 7 月投产;
·2003年 中国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第五大市场,并获得可口可乐系统全球最佳市场奖——“伍德鲁夫”奖;
·2004年 兰州厂、重庆厂、湛江厂、惠州厂先后奠基,吉林厂正式开业;2004年,可口可乐作为主赞助商之一积极投入 6 月 9 日在北京举行的2004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并选派优秀华人代表成龙、濮存昕和孙雯参加在希腊萨洛尼卡举行的火炬传递活动。同时,可口可乐赞助首次在中国举行的F!上海站比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 NBA 中国赛。3.评论
从1927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已经在中国投资。到 1948 年,上海成为美国境外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 100 万箱可口可乐的重要市场。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可口可乐在第一时间重踏中国国土,成为重返中国的第一批国际品牌。整整 25 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缔造了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而中国商业理念的成熟和发展,也堪称一部宏大的商业史诗。可口可乐有幸成为最先融入这一商业史诗中的一员,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用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外商投资中国谱写了成功的篇章。
至今,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 12 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建有 28 家装瓶公司及34 家工厂,员工超过 2 万人,中国每年人均饮用可口可乐 12 杯(每杯 8 盎司或 192 毫升)。
可口可乐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国际品牌之一。根据 1999 年在中国进行的盖洛普调查显示,81% 的中国消费者知道可口可乐的品牌。2003 年,一个独立的中国权威消费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已连续八年被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4.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产品系列包括:
·可口可乐
·雪碧
·健怡可口可乐 ·雪碧冰薄荷
·柠檬健怡可口可乐
·果粒橙果汁饮料
·芬达
·保锐得运动饮料
·醒目
·天与地矿物质水
·水森活纯净水
·酷儿果汁饮料及爽白酷儿乳酸味饮料
·冰露纯净水
·雀巢冰爽茶及雀巢冰极冰爽茶
·茶研工坊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当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来到中国,纷纷亮出其市场目标的时候,已经对中国非常熟悉的可口可乐却一直在脚踏实地发展,不断推进本土化业务进程。包逸秋总裁对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是这样阐述的:“我们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而我们今天的成绩,也证明可口可乐于1979年率先重返中国是在正确的时机做了正确的决策。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我们在中国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配合可口可乐的全球资源,以更快和更有效的方式拓展各项业务,扩大产品系列,为中国日趋成熟的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多元化的饮料。”
二、可口可乐SWOT分析
1.Swot分析简介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2.SWOT分析步骤
强势——弱势——机会——威胁
从竞争角度看,对成本措施的抉择分析,不仅来自于对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判断,还来自于对竞争态势的分析判断。成本的强势——弱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明确企业可利用的机会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机会和风险与企业的优势和缺点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同战略措施。SWOT分析基本步骤为:
(1)分析企业的内部优势、弱点既可以相对企业目标而言的,也可以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
(2)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变化,或二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应予以确认。
(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战略。
3.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
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例如,若企业弱点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和生产能力不够,从成本角度看,前者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单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点会导致一些附加费用。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供应商扩大规模、新技术设备降价、竞争对手财务危机等机会,实现纵向整合战略,重构企业价值链,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同时可考虑购置生产线来克服生产能力不足及设备老化等缺点。通过克服这些弱点,企业可能进一步利用各种外部机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之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另外,开发新技术产品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是最具潜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时它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影响。
弱点——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当企业存在内忧外患时,往往面临生存危机,降低成本也许成为改变劣势的主要措施。当企业成本状况恶化,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能力不够,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且设备老化,使企业在成本方面难以有大作为,这时将迫使企业采取目标聚集战略或差异化战略,以回避成本方面的劣势,并回避成本原因带来的威胁。SWOT分析运用于企业成本战略分析可发挥企业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回避风险,获取或维护成本优势,将企业成本控制战略建立在对内外部因素分析及对竞争势态的判断等基础上。而若要充分认识企业的优势、机会、弱点及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风险;价值链分析和标杆分析等均等为其提供方法与途径。
4.可口可乐中国发展swot分析
4.1 优势
(1)知名度高。可口可乐历史悠久,从 1892 年至今已有一 百多年的 历史,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虽然进入中国市场在 1927 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融入大众生活。
(2)资金雄厚,先进完善的管理。可口可乐注重产品质量、重视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完善销售网络、注重培训专业人才。(3)模仿困难。因为有神秘配方,独特口味。尽管饮料业 容易制造,但是可口可乐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其他饮料公司 难以模仿的。
(4)创新力强。除了传统形态的可口可乐以外,该公司还不断推出新产品。从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到矿泉水 都有其相应产品。
(5)销售策略强大。通过网络、电视等视频声讯的广告宣传和各种促销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也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4.2 劣势
(1)企业规模大,不易控制。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某些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可口可乐自身是碳酸型饮料,过多饮用对身体有所损害。
(3)成本费用高。由于秘方等因素要向中国的分公司运送原料,注定会提高产品成本。
4.3 机遇
1)中国对外政策。中国政府支持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可以收到很可观的税收收入,还可以推动中国整个饮料行业的发展。
(2)公益事业。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地区的公共建设、教育建设都需要企业的支持,可口可乐公司可以通过公益事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3)中国市场巨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势必有利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
(4)收购兼并。虽然中国的饮料行业还在发展中,但也有很多出色的民族品牌,可以通过收购能途径打造可口可乐旗下更具中国市场特色的饮料品牌,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品牌形象,使之屹立不倒。
(5)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给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生产设备,也会出现更有益健康的配制秘方,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
4.4 威胁
(1)其他饮料品牌的发展。尤其是百事可乐对其威胁最大,虽然可口可乐很具影响力,但是其他品牌的发展也不容小视。
(2)消费者日益成熟。
(3)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且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可口可乐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一族,而中国的老龄化势必会影响可口可乐中国的发展。
(4)质量问题的出现。近几年可口可乐质量问题的层出,给很多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疑虑。
(5)中国反垄断政策。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被驳回,虽然这可能会影响汇源向海外市场的进军,但更能说明中国的政策是保护民族企业的,可口可乐公司在今后发展中也应注意中国政策的倾向性。
4.5 总结
优势——机会(SO):可口可乐可利用他的资金和知名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下拓宽市场份额,营造独特销售网络,更好占据市场。
弱点——机会(WO)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可乐的健康问题,企业自身看到了新的发展前进,进军非碳酸饮料,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是企业转型和更高的发展。
优势——威胁(ST)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影响新一代的购买欲望,同时强大的资金来研发新的非碳酸饮料,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避开了了可乐垄断,在中国发展自己。
弱点——威胁(WT)大企业有自身的弊端,加紧对企业自身的人员效率的分配,来高效运作。同时以一种积极心态来投身中国市场,进行公益活动,增加知名度,影响消费者。
三. 体会·概述
中国是一个极其复杂切混乱的国际大市场,而可口可乐正确分析了中国市场的现状及自身的条件,已经成功融入中国社会的生活之中,这是一个伟大的企业。相比之下,中国的很多企业缺乏这种市场洞察力,我国企业尤其是饮料企业应积极向可口可乐公司学习企业战略分析及制定的方法,以求的更好的发展。对于可口可的 SWOT 分析,解企业背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一步对於可口可的营运有深的解。我们应该要截取它的优点,并以它的缺失做为借镜,以此作为我们日后决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