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时间:2019-05-13 01: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篇: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2010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5、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对于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会加大投入。2010年货币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年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计2010年GDP增长将达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资增长速度仍将延续;从消费增长率来看,200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年将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费增长率将是温和上升趋势;进口增长率在2009年1—9月累计同比负20.4%,出口增长率负21.3%,但自8月份进出口已出现收窄趋势,2010年外贸情况会有所改善。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10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第二篇:政研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政研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政研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xx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xx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相关链接:20xx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xx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xx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

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第三篇:中国周边环境分析

中国周边环境分析

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一、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东海划界之争。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印度

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四、其他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应该坚决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展开战略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比如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尝试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海上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更应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并非巧合的是,中国正是在取代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前后,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重返亚洲,对华政策也是在多方面收紧,而1985年日本被迫签署广场协定时,也是日本及日元对美国和美元优势地位构成强烈挑战之际。虽然美方多次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但其说的和做的却往往不是一回事。

对中国来说,为了保护中美关系,需要更勇敢、更有智慧地进行国际博弈,把问题想得严峻一些,这与我们更积极的努力并不矛盾。当然,从积极的角度看,中美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并且这种合作的深化对美国经济复苏非常有益。以新能源为例,双方其实有极大的合作余地,并且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给美国带来巨大收益和就业机会。合作多于对抗的中美关系,才是真正令人期待的。因此,中国新周边外交的“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经济合作为纽带,进一步发挥中国的经济增长优势,加大向周边国家投资力度,推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以弥补中国长期以来在周边国家安全领域的不足;

第二

、继续以经营好周边国家为中国新周边外交战略的重点。积极拓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范围。不仅要提高与周边国家积极合作的水平,还应加大与周边国家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继续扩大中国在周边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同时,不断扩大和提高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与安全影响力,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放心、安心;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第三、在周边国家积极寻求战略支点,加大投入,与其建立真正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培养3至4个与中国保持高度协调的周边国家,在重大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第四、积极主动地与周边国家领导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为他们及子女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教育与休养等服务,把中国打造成为周边地区的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疗养中心和国际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多渠道加大对周边国家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力度;

第五、在扩大与周边国家经济交往的同时,中国还应向周边中小国家积极主动地提供智力支持服务,特别是中国要向周边国家提供发展指导,传授中国成功的经验,提供经济指导与咨询,为周边国家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为周边国家积极提供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中国与周边国家新的合作理念与机制;

第六、中国应加大对中亚和南亚地区经营的力度。不仅要继续提高对这些国家投资的数量和质量,还要在诸如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公共设施方面主动加大投入,努力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保持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向心力。

新世纪的到来,在祈祷和平的钟声敲响之际,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还有近期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纠纷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未来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

、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地形方面:东北部有外兴安岭、萨哈林岛(库页岛)濒临日本海;东部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与台湾省相隔台湾海峡,台湾岛东北部有著名的琉球群岛;南部的南海分布着储量巨大的油气田,有南沙、西沙、永暑礁等岛屿,最南端是位于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而北部湾的部分海域和越南有争议,云南、广西有很多从金三角来的毒贩,中国的澜沧江(经越南向泰国,叫做湄公河)和怒江(进缅甸,称萨尔温江)流向东南亚;西南是中印边界,多以喜马拉雅山为天然边界(存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雅鲁藏布江(南亚次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地理缝合线)曲折地流向印度;西北,天山延伸出去有帕米尔高原、咸海等,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其中有中俄交界处的友谊峰;北方有巨大的蒙古高原和大量的戈壁,再北有原属中国的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中国周围分布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阿富汗)、中亚、北亚等国家。亚洲所有的习惯性分界,中国都与之相邻,所以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 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逼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比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 □张国庆(学者)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虽说去年中国超过了日本,但我觉得那太假,没实质性意义),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

;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到“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构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今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我觉得对中国周边地理以及安全形势的分析、中国对待邻国的策略与中国“韬光养晦”政策密不可分。只有合理运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战略,才能在各国之间博弈自如,才能更好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体现出大国之气,维护好自身的利益。最近,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纠纷,时不时也擦出点火花,并且牵扯进了第三国。有很多爱国的网友在网上也发表了一些评论,觉得我们应该奋力一战,打一打那些仗势欺人的小国的嚣张气焰,也有觉得中国太过懦弱、军队太过无能。其实我想说,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是为它的祖国和人民存在的,如果他们不能维护好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那他们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价值。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生命是他们的信条

第四篇:2012年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2年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1年,全球经济风起云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方面,尽管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可谓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如何“危”中觅“机”,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态势,是上至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于我们电源行业来说同样如此。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

2011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2008年由华尔街掀起的金融海啸余波未平,发源于地中海的欧债危机又平起波澜。全球经济从2008年起一直未能走出衰退的阴影。为了挽救下滑的经济,各国都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中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最引人瞩目。然而,三年过去了,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持续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低于9%。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国际环境方面,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美国经济增速虽略有回升,但失业率仍高达9%左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增长后劲不足。欧洲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尽管近期欧盟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协议,但能否有效落实和成效还难以预料。日本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随着灾后重建全面铺开,经济有望出现一定恢复势头,但外部需求回调、日元持续升值,经济增长后劲依然不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等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今年以来所采取的紧缩政策使得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严峻状况,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2012年中国经济能否在内忧外患中杀出重围实现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作为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视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来年政策走向的风向标。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

严峻形势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基调。也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专家认为,保持明年宏观经济的“稳”,更多的是为了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方面的“进”。

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兴产业政策频出助力工业转型

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多个产业规划密集出台,对装备制造行业、船舶行业、汽车行业、冶金和建材行业、石化行业、轻纺行业、包装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及建筑业等传统制造业都制订出了政策导向,成为年末市场上的一道风景。这些规划都有着相同的政策倾向性。都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改善民生、拉动内需、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战略新兴为主方向。

一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吹响了战略新兴产业的进攻号角。经过一年的调研和酝酿,各个新兴产业规划已经制定成熟并将陆续出台。同时,一系列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也将相继出台。

节能环保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环保规划》显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且在未来节能减排的力度还将扩大。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环保规划》别提到,要“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火电、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进行重点防控”,而且,要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监测,开展区域联合执法检查”。《环保规划》要求,加强工业烟粉尘控制,推进燃煤电厂、水泥厂除尘设施改造,钢铁行业现役烧结(球团)设备要全部采用高效除尘器,加强工艺过程除尘设施建设。

此次投资的3.4万亿元,较之前市场预期的3万亿提高了13%。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加强节能环保倒逼产业转型提速的目标已经明确,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相关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011年11月16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召开的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即将下发,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5个领域。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方面的专项资金已得到落实。智能制造装备方面第一批19个项目,国家补贴资金9.5亿元已下达,比较重视的是带有首台首套性质的产品,国家补贴占产品销售价格的25%-30%,最高的达50%。支持的对象既有项目开发单位,更有首台(套)产品使用部门。对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的财政支持正在落实中。航空发动机也将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相关重大专项规划中。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将组织地方企业申请创新产品,贷款可获得优惠。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智能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

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风电将达1亿kW,年发电量1900亿kWh,其中海上风电500万kW;太阳能发电将达1500万kW,年发电量200亿kWh;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强风电行业管理,狠抓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提高风电技术和质量要求,对风电实行开发计划管理,保证风电开发有序进行;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新能源汽车

2011年10月1日起,我国实施新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纳入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降低到6.3升;补贴标准不变。2011年11月22日,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城市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

此前曝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到,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目标包括两大块:一是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二是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环保规划》建议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议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寄予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在“调结构”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成为带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推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谈到,“十二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安排了信息惠民工程,要着力把物联网、云计算和其他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据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物联网规划》)将在近期出台,规划将从产业、财税等多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

电源行业持续发展需“危”中觅“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金融危机,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总爆发和连锁反应。

为了摆脱危机的困扰,各国正纷纷谋划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

作为工业制造业的一部分,2011年我国电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仍维持平稳增长局面,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基本正常,但生产、出口、效益各方面均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与其它产业情况一样,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展望2012年,我国电源产业既受到世界经济不振、外需疲软的影响,又有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既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又面临生产经营综合成本上升、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新情况;企业既面对生存的竞争挑战,又面临转型的发展压力。

电源企业需对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危中觅机、提前部署。

一方面,企业需考虑如何调整贸易伙伴结构,减轻出口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紧跟政策投资热点,重点关注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领域,并充分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及各种扶持政策,支持新兴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部分中心城市,已加速成长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新增长级。2012年,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日益凸显,西部地区将为电源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电源产业应积极探索企业合作创新机制,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推动形成密切合作的研发体系,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以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

第五篇: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共)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而我国经济进入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短周期弱复苏交织的困难时期,经济平稳增长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世界经济趋势总体来讲主线运行的趋势还是处于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饱受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财政危机、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经济增速的减缓等影响,很多经济体系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问题。世界经济的这样一种发展状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以及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都会受到牵连,未来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可能延续较长时期,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需要;人口年龄结构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靠资本高投入、劳动力充足供应且低成本实现增长的模式难以维持;国内的环境污染已经逼近人民群众可承受的极限,推动集约发展、清洁发展事不宜迟;中国正处在由上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过渡的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是大势所趋。中国经济需要在复杂局势中强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为改革破困局、为创新促发展,而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目前正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定不稳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握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所谓‘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民生改善方面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应以稳健的步伐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经济宏观调控,确保结构稳步调整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来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立法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的不良行为。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地区旅游产业。

科学地处理好发展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运动规律。继续发挥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方面关于政府财政支出、政府性税收、地方政府监管等方面的作用。维护市场上货币供需平衡,保持货币利率稳定,维持物价稳定,充分利用好市场规律以防比经济危机的产生。货币政策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货币政策轻微调整,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实施积极货币政策,需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财政支持重点,财政力量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支持重点民生领域改革,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有保有压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二)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居民消费需求

从当前经济法制情况来看,税制要进行一些力度较大的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是稳中求进及防比物价上涨的有力手段,是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税种进行税务水平削减的措施,这样可以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解决不同的经济问题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如促进服务业的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减轻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成本。努力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等。从而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欲望,用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1.扩大内需,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提高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制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广大国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对商业欺诈行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优化产业格局,发挥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作用。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制造技术水平,提高服务业比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重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协调均衡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和做好关于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宣传,争取从根源上杜绝;加强和落实监管制度,在社会上形成严格的监管氛围,明确减排目标,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加大环境绿化和保护,重点保护与生活相关的资源。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总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现在更需要一种来自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一体的创新驱动力来促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结构性改进、体制性改进以及民众的创业、就业所带来的增长动力给中国当前的经济困难时期带来经济增长的三股力量,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党的十八大将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新的能量和动力。

下载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21世纪的到来,世界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但是一些动荡不利于和平发展的环境因素依然存在并实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 冷静......

    中国周边环境分析5篇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身处险要之地。位于亚洲东部,西邻中亚,东濒太平洋,南面东南亚、印度半岛,北临俄罗斯。坐拥国土960多万平方公里,西依亚洲腹地,东望太平......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3.1 中国医药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延续5—10年。四年来,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均采用了大量非常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或在短期内有阻止危机急剧......

    中国退休返聘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退休返聘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伴随着“高龄社会”的产生,发达国家对退休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退休返聘”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目前,中国人口正在走向老龄化,针对由......

    海飞丝进入中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海飞丝进入中国市场营销环境 分析报告 一. 产品介绍 海飞丝(Head & Shoulders)是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的一款洗发精产品,属于中档洗发品牌。1986年进入台湾,1991年进入中国......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大全五篇)

    2014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钟瑞珍2013033048 中药学院制药工程 一 、经济环境分析 (1)2014年上半年中国生产总值269044亿元 增长7.4%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