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事业单位卫生系统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冲脉[大全]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neimenggu/ 内蒙古事业单位卫生系统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冲脉
中公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医疗护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专业,顺利通过,一举入编!
一、冲脉的概念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二、冲脉的结构
分支:与足少阴之大络同起于肾,向下从气街部浅出体表,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三、冲脉的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意思。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四、冲脉的病机
冲脉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之作用,冲脉气机升降失司,则气从少腹上冲,或呕吐,恶心,咳唾,吐血;冲脉起于胞中,冲脉气逆,则腹内拘急疼痛,胸脘攻痛,妊娠恶阻。“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能力及调节月经作用,冲脉虚衰,血海不足则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不孕,或初潮经迟,或绝经过早,少腹疼痛;血虚儒养功能减弱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男子冲脉伤损则阴器不用;血海不足则发育不良,或须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脉细弱为虚衰之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neimenggu/ 象。冲脉气结,气机失于调达则经行不畅,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胀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积块,游走不定。
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预计将于2016年4月份开展,届时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将于4月末开始,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5月末进行;面试将于6月末到7月进行;专业知识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积累,备考要掌握方式方法,抓重点和难点;即可在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专业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疗护理专业每日一练: 1.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症()。A.青光眼 B.重度高血压 C.怀孕 D.活动性肺结核 E.骨质疏松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小梁网细胞功能和细胞外机制改变,房水外流通道阻力增加,诱导眼压升高,禁用于青黄眼。具抗休克作用,使血管扩张,禁用于重度高血压。可以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严重至畸,孕妇禁用。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多,合成少,禁用于骨质疏松。
2.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是因为()。A.激动丘脑内侧的阿片受体
B.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二氧化碳张力的敏感性 C.激动中枢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D.激动脑干的阿片受体 【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吗啡导致呼吸抑制的原理是吗啡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从而引起呼吸减慢和呼吸麻痹。
3.滑车神经()。
A.纤维来自中脑上丘平面滑车神经核 B.出脑后左右越边,绕大脑脚至腹侧 C.含特殊的内脏运动纤维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neimenggu/ D.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斜肌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为运动性神经,起于中脑的滑车神经核。该神经经眶上裂,支配上斜肌的运动。
4.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 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
5.特殊内脏运动核不包括()。A.展神经核 B.三叉神经运动核 C.面神经核 D.疑核
【正确答案】A。
【中公解析】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6.掌深弓()。
A.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C.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D.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掌深弓位于诸指肌腱的深面,由桡动脉的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掌骨和骨间肌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由弓的远侧缘发出3条掌心动脉,沿骨间掌侧肌下行。
中公教育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neimenggu/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一、脑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和主管感觉运动。
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诸如呼吸、心跳、吞咽等生理活动,都是由脑髓所主宰和调节。
脑主管精神活动: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如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记忆亦为脑所主,如《本草备要》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
脑主管感觉和运动:明代王惠源、清代王清任等,则把听、视、嗅等感觉功能与舌的言语功能皆归属于脑,说明对脑功能的认识已比《内经》提高了一大步。
脑虽是极其重要的器官,但中医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因而就将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尤其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这是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
二、女子胞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女性从十四岁左右开始,生殖器官渐渐发育成熟,子宫等器官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的周期性出血,即为月经。如果阴阳和合而怀孕,则子宫就担负起养育胎儿的职能。子宫的周期性出血直到四十九岁左右(绝经期)才停止。
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女性的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在五脏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1)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肾中寓藏精、气、阴、阳,它们能促进“天癸”的生成,天癸生成以后,又促进了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女性子宫等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就发生月经来潮,并为孕育胎儿准备了条件。当人们进入老年,则肾中精气阴阳逐渐减少,而天癸亦随之亏少以至衰竭,女性则进入绝经期,月经停止来潮亦就不能再受孕。
(2)肝气肝血的作用:肝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肝主疏泄,能使气机调畅,此与女性的月经通调和排卵功能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肝主藏血,能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亦与女性月经量的多少和养育胎儿的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即是说“肾为先天之本”,不论男女都是一样,而在女性特殊生理活动中,由于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女性亦以肝为先天。此外,心主血,脾统血,并为气血生化之源,亦与月经和胎孕的养育有关。
(3)冲任二脉的作用:冲脉和任脉同起于胞中。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与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因此,人体气血通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子宫,平时可发生月经,孕时则养育胎儿。
第三篇: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第04 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第04 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二)恒动观念
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讲了第一个特点——整体观念。下面我们接着往下讲,讲第二个特点——恒动观念。什么叫做恒动观念?就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把中医学这种观点称之为中医学的恒动观念。一言以蔽之,中医学用运动的观点或者叫动态的观点来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这种观点就叫做恒动观点。那么中医学的这种恒动观点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⑴它强调物质世界的运动性。中医学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用这种观点、思想、方法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它集中体现了:
一、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气是世界的本源,气一分为
二、分为阴气、阳气,再进一步,阴变阳和,化生五行,它们统一于物质,都是物质的概念。那么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承认生命也是在运动,生命是物质的,也是在运动,它们具体的物质运动表现为升降出入这样一种运动形式。气是在运动,运动的原因是由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阴变阳和的结果而化生五行,五行也是在运动,它们都是在运动。人用这个思想来构建中医的理论体系,形成中医学的一个动态的观点。也就是说中医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体现为:⑴承认物质世界的运动性。⑵具体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气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生命的本源,气是物质的,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中国古代哲学有一句话叫气化流行这样的一个观点,这四个字集中体现了运动的观点。为什么气能运动呢?根本原因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气本为一、一分为
二、分阴分阳,形成了阴和阳的矛盾运动。中医的术语叫做阴阳相错。那么阴阳相错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物质的运动,物质是在运动,表现的形式(为)动和静。中医学从这个形式上来看说动静相召,又出现了一个术语,表现形式(为)动的和静的,动和静的统一。动静相召,形成了形和气,有形(和)无形的运动。形,气之有形,气聚则有形,无形则散,气散则无形,重归于气。这里面讲气的有形、无形的统一、聚和散的统一。有形和无形、聚和散的统一、这个过程是气化运动的过程。这个气化运动具体表现的形态,升降出入。上面讲这些内容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这个哲学思想被中医学移植过来,形成了中医学的医学科学哲学,成为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运动的结果,这世界是物质的,这生命是物质的,最后落脚点就是用气、阴阳、动静、形气、气化、升降出入这些基本的原理阐述了生命的运动,由此得出来生命是物质的。是什么物质呢?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啊。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那么具体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呢?男女媾精,胎孕乃成。是具体的精气,男女的精气,阴阳交合以后才能形成生命。从宏观(上),中医强调生命本源于气,从微观上,生命到底怎么形成的?是男女媾精,胎孕乃成。从世界的物质形式到论述了生命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运动,中医基础理论讲气化,(认为)生命的运动形式就是不断的进行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有机整体,这就是生命运动。用这样一个观点来看待生命过程,看待健康问题,看待疾病问题。用这样一个观点来保护人们的健康,使人们能够延年益寿。这个基本观点就是中医学恒动观念,基本特点中恒动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一观点也同样是和西方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西医学相比较而言的。西医学,近代生物医学,把人作为生物学的人来看待。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分析、还原、机械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当)考察生命的时候,考察细胞、分子、器官、组织的时候,一旦把它分解开,考察的过程无论是生理和生化,(都把它)当作静止状态,用静止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变化,看待生命运动的过程。而中医学却恰好和它相反,用动的观点来看。恒动观念作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这里面重在强调它与近代医学的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生命过程区别开来的。我们现代同志们(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来搞科研,来研究中医,你用蛋白质也好,基因也好,从整体也好,从局部也好,从人也好,动物也好,来考察中医一个术语,你取得这些指标以后,你是用静止的观点来说明它的问题,你还是用动态的(观点)来说明它的问题呢?那就是两种不同的医学观碰到一起去了。如果你把它当作静止(的)状态,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回归到分析、还原医学,(即)近代医学。如果通过这些数据你把它看作不断的运动过程,从运动过程来考察它,来揭示它和中医某一个术语、某一个原理之间的相关性,那就体现了中医学的观点。同样是用一个现代科学的手段去研究某一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是中医的也可以是西医的,就看你这个人用什么样的思想、什么医学观点,解释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观点有什么意义呢?画了底下这个示意图,这体现了中医的思维方式怎么看?第一、我们强调这个生命,人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是在不断运动的,生、长、壮、老、已,它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就生命而言,是不断的气化运动的过程。用我们现代的语言讲叫做生命在运动,也就生命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个动态,有时向的一个概念。那么健康呢,气、阴阴、五行运动的结果,处于和合状态,用现代的语言表述或者叫做动态的平衡,意味着健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命曰平人。那么在运动过程中,在病因作用下,一旦这种阴阳和合、动态平衡被打破,就出现了用阴阳说叫阴阳失调;用五行说叫五行的生克制化异常,出现了亢害承制;用气来说,气和则为正,是健康的,失和则为病,气失和,表现为平衡失调,意味着疾病。那么平衡失调是气、阴阳、五行运动的结果。治疗过程中调节它的平衡,也是在运动状态当中来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取得平衡,这就是中医学恒动观念的基本意义。一言以蔽之,用动态变化的观点去考察生命过程,去考察健康问题,去考察疾病问题,去回答医学社会问题,这就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区别于西医学用自己的静止的观点看待生命、看待健康和疾病。现在大家搞新药,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开一个方子,药物配伍定下来,那么这个剂量基本定下来,这是构效关系,考虑构效关系,还没考虑量效关系。定下来这个方子,这药治肝炎效果好,那么一旦经过临床前(试验),做完以后,确实得出结论,确实效果不错,那么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那我就用这一个方子,药味没变,结构没变,量不管老少,东南西北中,都这一个剂量,形成一个药去治疗中医某一个病。另外一种观点,不仅考虑它的构效关系,我还要考虑每一个药的剂量的变化,(即)量效关系,包括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都考虑,再考虑东西南北中,男女老幼,社会文化的差异,找出它们这些要素和我这个构——结构和剂量产生效应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我这个方子它适应在什么条件下治这个病,除此不可以。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处理方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医学观。前者搞的是中药,想办法治的不是中医的证,实际上是西方静止医学观,不是中医。而后者则体现了中医学的恒动观点,体现了中医学思想。如果用后者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才叫做遵循中医自身的规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我想讲这个东西,学习这个,讲述这个,这个思想。理论的意义在于:第一解释意义。用恒动观念这些内容回答生命是什么和为什么,疾病是什么,为什么。这是解释的意义,说明(的)意义。第二、实践意义,用这样一种理论,这种观点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指导我们的实践。
(三)辩证观念 第三个观点,叫辩证观念。过去的教科书,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辨证论治,就结束了。那么我们现代把它分别开来,分头的进一步详细地讲一下,辨证论治这一个原理集中地体现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一讲讲什么叫做辩证观念?辩证观念就(是)指用矛盾的、整体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这样一种思想,叫做中医学的辩证观念。那么辩证观念的具体内容:
一、就是用矛盾、整体、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过程。怎样看待呢?生命是阴阳运动的结果,就是气、阴阳、五行运动变化的结果,(是)运动的观点。
二、矛盾的观点。阴阳的矛盾统一、贯穿生命过程的始终。
三、整体(的)观点看待生命。生命是在天地人三才一体,就是人、自然、思维、环境,阴阳平衡的状态下完成的过程。一旦在病因的作用下,生命(平衡)过程被打破,由健康转化为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同样是用矛盾的观点,用运动的观点、整体的观点来看待疾病问题。比如,一、中医的思维强调疾病是邪正交争的结果,邪和正是一对矛盾,用阴阳学说来解释,阴阳矛盾对立统一失调,形成了疾病,阴阳失调。五行亢害承制,五行当中亦有阴阳,亢害承制的结果发生疾病。而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发生疾病,同时会影响其他系统(而引起)疾病。用联系的观点,也就是整体和局部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疾病和健康的问题。这种思想体现在治疗上也是如此。这就体现了中医学看待生命问题、健康问题和疾病问题(都)集中体现了一种辩证思想。一言以蔽之,记住用矛盾的、整体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医学的问题,这种观点就是辩证的观点。中医学集中体现了这种观点。我们通过这个示意图看,人居气交之中,受天地阴阳、五行、气化运动的制约,处于这三者之中,第一、体现了矛盾的、运动的。第二是整体的。人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当中最可宝贵的一个要素,人不可离开天地,表现为整体联系的观点。第三、运动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人生命的运动,是和天地自然运动的规律相一致的,他是不断运动的。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表现为世界和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那么具体的运动用“气化流行”(来表述),把流行去掉,剩下气化这个概念了,体现(了)不断的运动变化。哲学术语“气化流行”,放到医学里面来我们叫气化。用气化两个字来代表人体内外生命运动的过程,那么具体的表现为,自然界表现为生长化收藏这样一个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体表现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这些就是集中体现出中医学辩证观点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基本观点。总之,记住中医学是在矛盾、运动、整体、联系的观念下去考察、去回答、去处理医学的所有问题,把这个观念,也就(是)这个思想,叫做中医学的辩证观念。辩证观念意义在于中医学确立了一个辩证的思维方式。从中医学认识问题来说,它的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贯穿着生命、健康和疾病整个过程(及)治疗过程,这是第三个特点,我们讲辩证观念。我们第一个讲整体,第二个讲运动,第三讲辩证,讲辩证观念实际上(是)对整体、运动观念的高度综合。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定义说(它是)中医学所赖以构建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由它所决定,形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叫辩证观念。
(四)辨证论治 最后一个讲辨证论治。在咱们中基教学当中是一个最难的课题。作为本科生来说,交代一些基本概念就可以了。等到高年级以后,我们再进一步地详细地展开对它进行讲述。对“证”这一个概念,从50年(代)以后直到今天,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包括如何定义证,这也是我们21世纪中医药现代化当中一个重大的科学命题,包括对理论的阐述,整理研究,包括用现代手段对它进行研究和规范。第一个讲一讲辨证论治的概念,现在的定义就是经过学术界共同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在中(医药管理局)李振吉局长主编的《中医名词术语·常用术语》里面,就是比较规范的,应该是现在最新的定义了。辨证论治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全称,它是两个术语构成,辨证和论治两个术语构成。这个符合术语定义的原则。它有什么意义?这个概念讲,它是中医学整体、恒动、辩证观的具体体现,要想了解辨证论治的基本内涵,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一、症状、证候、疾病的概念。在中医学里面明确的指出,症者,病之发现也,症状是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异常生命现象。我们今天所说症状,包括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症状是主观感受到的,而体征是客观检查到的,我们看舌、看脉,望诊和切诊,通常意义讲的狭义症状,它的含义就是指症状和体征,主观的感觉异常和客观检查到的异常的生命现象,通称为症状,这是一。
二、广义的症状包括狭义症状,另外包括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异常,行为异常。这是现代中医理论对症状的定义。也是目前中医名词术语规范以后,大家对症状的定义。第二、什么叫证候?中医学的证候,从历史到今天是一个多义词,也是多义的术语,它有不同的含义。
一、症状就是证候;
二、症状就是疾病;
三、证候就是病机;
四、证候是诊断学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证候的定义,大概有这么多不同的义项,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定义,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义项。我们这本21世纪教材对证候的定义是根据国家卫生部证候规范化学术会议的定义,参照了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行业标准——中医临床术语,根据这两个,把证候作如下定义:证候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第一句话,证候是综合表现,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反映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本质的症状、体征。第二句话,它说明的是这个综合表现,具体表现形态是什么呢?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映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本质特征的症状和体征,还有综合表现,具体体现在症状和体征,它要回答的问题:
一、这些症状体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它能够反映疾病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反应疾病过程的阶段性的本质和特征,这样的症状和体征是证候的体现。
三、它回答了什么问题,它的内涵包括什么呢?揭示了病因、病机、病位和机体抗病反应能力等等,(即)病因、病位、病机、病性,机体的抗病能力,能回答这么多内容,最后的作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这个就是根据证候规范学术会议和行标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本教材把证候取第四个义项,当作诊断学的术语,作为诊断学义项。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按照上述的表述、定义它,那么作为一个诊断学概念,已经限定,它的内涵具有什么属性呢?所谓属性是反应证候概念特有属性,它和别人不同的。
一、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那就是有邪气。第二、机体内外环境关系紊乱。第三、全面揭示疾病过程中,疾病的阶段性的本质,这是上述对证候定义它的内涵。这abc三者的综合构成了上述作为诊断学概念的证候的内涵。那么它的外延呢?外延,从逻辑学来说它反映的是概念中事物数量的范围,那么这个范围是什么数量范围呢?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的综合表现,咱们中医古书把它叫外候。第三个概念讲疾病。传统来讲,定义疾病,就是疾病与健康相对。而现在随着人们对亚健康的这种认识不断加深,咱们中医界也开始引入这样一个概念。亚健康是西医的概念,不是中医的概念。那么现在的亚健康既不是健康的,也不属于疾病状态,所以现在提出疾病的概念,应该是亚健康和健康对照。那么什么叫做疾病呢?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为邪正交争而导致机体内部内外环境关系失调,阴阳气血紊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的异常生命过程。疾病是异常生命过程,具体表现为:
一、在一定病因作用下。
二、邪正交争的结果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关系失调。那么内外环境关系失调,具体影响了机体哪些生理(产生哪些)病理变化呢?(它)使机体的阴阳气血紊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者是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那么生命机能发生哪些改变呢?表现为适应环境能力下降。具有这样几个要素的异常生命过程,就定义为疾病。在这里再补充一下,当前对于亚健康的认识,从西方现代医学来说,亚健康有不下十几个术语,有灰色状态,有第三状态,有亚健康,有亚健康状态,那么现代的定义,既不是疾病,又不是健康。中医怎么看这个亚健康状态?中医是用证这个概念来表达人体的疾病状态,那是中医病机学的特色概念。那么这个疾病状态一定是机体的阴阳失和,气血紊乱,表现出证。那么健康状态呢?就是阴阳气血合和了。亚健康状态,一、不是阴阳气血和合,不是阴平阳秘,阴阳相错。
二、它可以是阴阳失调,主要是阴平阳秘失调,失去平衡,它就是阴阳失调,但是它的量的变化,变化的程度达不到证候这样一个病理程度,在这种状态下就叫做亚健康。这在我们搞中医理论的人,从中医到中医的理论本身要对亚健康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也是一个探索。也是我的看法。假如说我们现在要治疗亚健康,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来治疗亚健康,诊断的标准,治疗的方药和治疗疾病状态下那个证候一模一样的话,等于你自身否认了亚健康的存在。亚健康是中医学一大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亚健康人群大概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最多的超过到百分之七十了。中医干预亚健康,也是十五期间一个重大的命题,科研课题,希望大家都能够参与这样的课题,再进行研究。至少最基本的亚健康的定义是什么?亚健康是个什么样子?到现在刚刚开始研究。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一讲症状、证候、疾病的关系。用这么个示意图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先说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我们理解症、证、病这样的关系,从中医这个角度,中医叫审察内外,四诊合参,考察异常的生命现象,由外至内来看这个机体是否具有疾病,也就是说我们中医确定疾病的根据是通过四诊合参,由内至外,由外至内,特别是由外至内。通过这些异常的生命现象,把它综合起来判定是否他有病。那么综合的异常生命现象用诊断学术语来说,就是症状,我们把这些舌脉都统统归纳到主观客观所涉及到,这是症状。那么由此分析得出来,构成疾病这个概念最基本的要素应该是什么呢?症状。这是第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它们俩没有区别。第二个观点,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认为疾病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机体阴阳、气血、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它以证候这个概念表现出来。这第二点是中医学和西医学的根本区别,西医学没有证候的概念,而中医学有证候的概念。那么证候是怎么样反映出(来)?证候既然是在疾病过程中不同阶段,它反映阶段性的概念,疾病的概念。那么每个阶段,都是由症状和体征构成的,第二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候也是由症状和体征构成的,也就(是)说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但是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个阶段,不是疾病过程的全程,这是讲它们的关系。这是第二个观点。第三个观点,症状,异常生命过程的现象,是构成证候和疾病的最基本的要素。这一个观点就决定了我们在临床实施诊断治疗中一定严密的观察患者各种各样的异常的生命信息,只有(在)全面的系统的了解病人的生命信息的条件下,你才能够全面的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证候判断和疾病的判断来。最后一点,这个示(意)图,讲的就是证候和疾病有什么关系。两者相同的组成要素都是症状。不同的(是)证候,它由特定的一组症状构成以后,它一定具有时向性和阶段性,而疾病是反映整个邪正交争过程、演变规律过程,全程的规律,普遍的规律,证候只表现为局部的规律,还有阶段性的表现规律,揭示阶段性的本质。那么中医学来看症状、证候和疾病,从疾病而言,疾病整个过程可以由若干个证候所组成,大家注意,这是用动态的观点来考察一个疾病的全过程当中,它可以出现若干个证候,不是几个证型。它是按照中医的理论考察这个疾病累及哪脏、哪腑、哪经、哪络,它们在病因的作用下,通过邪正交争是怎样运动变化的。在运动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用中医证候学的概念,考察它们会出现什么样的证候。不是某一个证型。那么每一个证候,它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由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又能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所构成,每个证候都是如此。那么这就是疾病证候和症状的关系。症状,我们从最基层、最基础构成要素看,症状,一是生命异常现象的一种表现,它也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不能说症状不反映疾病的本质。但是它仅仅反映了某一点,某一个局部的本质,就是信息是局部的,是点,也可以称为线,但是绝不是整体。而证候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它虽然有症状构成的要素,但是它不是简单的症状的相加,构成证候的一组症状,它们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反映了疾病的阶段性的本质,这些要素缺一不可,这就是证候和症状之间的区别,联系。而疾病和证候它们之间相同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都是症状,但是疾病反映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的全部运动变化过程中,症状变化演变的规律,它回答了疾病的本质,全面系统地回答了疾病的本质。而在疾病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若干个证候,每一个证候只能反映疾病的阶段性的本质,它不能反映疾病全部过程的本质,系统全面的本质,这就是疾病和证候的区别。这是我们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仅仅介绍的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数十年,证候规范化的诊断学研究。这是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其中这里面有我自己的看法,这教材就是持这种观点,供大家来研究,这仅仅是通行的解释,通行(的)认识。那么对证候的概念,症状的概念,疾病的概念,还有好多定义,大家感兴趣,将来可以提供大家一些文献,在这里面提供了一个中医现代研究一部分内容,还提供了历代文献摘录的内容。将来通过这些资料去了解这个,大家可以去看。一直是中医学研究一个瓶颈,一个重大的科研命题,也是争论最大的。把这些信息用于教学对本科生来说,我们提供他一些信息。
二、对我们这些同志来说,还要掌握哪些信息?大家有个全面的理解,回头来理解症状、证候与疾病的关系。但是讲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学看病核心是审察内外,四诊合参,全面掌握,而且要辨证论治。现在临床医生就缺乏这个基本功。如何用中医的方法全面收集信息,用中医的思维,用中医的理论比较正确的确定下证候、疾病的诊断,施以治疗。下一个问题,我们讲一讲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这个简单啊,用这个示意图。辨证,我们要通过四诊合参,经过分析归纳得出个结论,揭示出病因、病位、病性、病机、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后得出个结论,为论治提供依据和前提。我们辨证说脾气虚,指的是病机,病是脾气虚证。它告诉我们病位在脾,邪正交争、虚实的变化是气虚。那么治疗,决定治疗方向,那怎么办?就是健脾益气,使用健脾益气的方药,为治疗提供前提和依据。那么治疗大家注意,我们中医的治疗不是简单开一个方子,扎一个针,做一下按摩,施术,叫论治。论治,它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道理来组合方子。这样一个无论是药物的方,还是针灸的方,按摩的方,它体现了中医的理论,它(的)思维过程又经过运用理论来分析综合最后得出结论。那么一旦得出结论,进行处方遣药。方剂构成以后,从方剂里头的几味药回过头来又来体现辨证的结果。就这个意义讲,中医讲治疗,不是简单的技术,它本身包括了深刻的理论内涵,所以学习老中医的经验,学习中医主张读方书,学习中医应该要读方,通过它这几味药,这个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这一变化加减与化裁,体现一种理论,体现一种学术思想,本身这张方既是论又是治。关于它的结果,是辨证的结果,它体现的既是论又是治,不是简单的几个药相加。这是论治,什么叫论治?论治它有什么作用呢?它反馈回来用它来检验辨证正确与否。咱们中医用动态的办法、动态的观点去看待疾病过程。那么第一次来诊的时候,我们辨证得出的结论开方出去,吃三天,抓几剂药,开三天开几天,或者回来反馈的信息告诉医生我吃了你的药以后,哪些症状减轻,哪些症状没有变化,哪些症状加剧,一般的规律认识是只要病人没有异常改变,没有变化就是有效,只是你效果显著不显著而已。如果我吃了你的药,病情哪一点加重,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常改变,意味着辨证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定接受这个信息来重新认识辨证的结果,来对这个复方重新进行化裁,这个过程就是检验自己第一次辨证结论的过程,那么这样一种思想,体现了中医用辩证、运动、矛盾、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疾病,去治疗疾病。我们现在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中医辨证论治就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结果如何,就看这个方开出有效没效,效果如何。
下面简单地归纳一下辨证论治的运用过程。这张示意图体现的就是我们这个看病的思维过程。我们辨证的过程四诊合参,我们主要是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是表现为症状和体征,这些是具体的生命异常现象,我们通过四诊合参收集来以后,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我们的思维要抽象了。我们过第一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属阴属阳,症状(和)体征。然后看阴证和阳证,阴证、阳证看完了以后就看疾病的性质是属寒还是属热,然后再判断邪正交争的结果就是正气和邪气的对比,就是导致邪正是虚还是实啊,这是第一关要过的。就从宏观上过的,那么仅仅得出来阴阳、寒热、虚实,能不能具体操作呢?还不可以,还要进一步下一个概念,还要进一步来分析,那么看看具体的定位,是气血津液的紊乱,(还是)津液失调。它是人体整体的生命物质的变化,气候的异常变化,它通过脏腑经络等等各个系统体现出来,最后还得落实到用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这种辨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具体的临床表现,用它来进一步来抽象得出结论。它体现了中医的思维在临床思维当中高屋建瓴,先从最抽象的,一般的抽象,然后,再一次抽象,再一次抽象,由抽象到具体,最后到具体,得出结论,那就是心气虚,或者是太阳病,或者是卫分病,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才能指导治疗。论治的过程,上面讲是辨证的过程,辨证的思维过程。那么论治的思维过程,第一、我们要确定一下证候。确定证候以后,我们就知道如何来治病求本?怎样扶正祛邪确定标本缓急,三因制宜?证候的概念回答这么多内涵,那么具体确定治疗原则,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这是大的原则。仅有这个还不够,必须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而这个治疗方法,又是从整体入手,整体和局部的统一、任何一个处方都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至于说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手段,中医学有药物的,也有非药物的。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论治的过程。介绍这个辨证论治的应用,辨证的过程和论治的过程,旨在强调给学生来加深认识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它浓缩地反映了中医学的朴素的系统、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浓缩地反映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它把中国古代哲学的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通过辨证论治的过程集中的体现出来,这也是学习中医最难学的一点,也是中医学的基本功。学习中医理论条条,什么叫辨证?什么叫(论)治?它们什么样的关系?很容易背下来。通过这些字面,这些判断,这些术语,反映出来一个思想是最难掌握的。所以咱们从古到今学习中医强调熟读精思,贵在心悟。心领神会,要靠自己的悟性去体会,才能够掌握。
我们今天从上午到下午,把导论全部讲完了。导论所要回答的问题,要讲述的问题,重点问题:
一、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中医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从中医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从中医学的文化特征入手,来阐述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那就是说哲学基础、自然科学条件、社会科学条件,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那么医学模式就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叫做整体的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体现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用矛盾、整体、运动的观点来考察生命过程,来考察健康和疾病的运动过程,来考察生命、健康、疾病的关系,来处理和预防疾病,最终的终极目标是保证人类的健康,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导论里面所讲述的主要问题。导论回答的一些问题,就是从比较理性的层次、较高的层次来阐述中医学的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它(是)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也是学习中医必须过的一关,必须掌握的。那么怎样来理解和遵循中医自身的体系和规律?只有按照我们上述所说的尊重中医学的科学思维,尊重中医学的科学观、医学观和方法论,来认识、来分析、来处理生命、运动、健康(和)疾病问题,才叫做遵循中医学的自身的规律和体系。否则就不叫遵循中医学的自身的规律和体系了。好,今天的课程到这,下课。
第四篇:2015安阳市直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之中医基础理论考前要点总结七
2015安阳市直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之中医基
础理论考前要点总结七
2015安阳市直卫生事业单位招聘150人,此次考试报名时间:2015年2月25日至27日。领准考证时间:2015年3月3日至4日。笔试时间:2015年3月7日上午9:00—10:40。
更多信息查看:2015安阳市直卫生事业单位招聘150人考试公告http:// 笔试科目
(1)报考西医类(含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麻醉学、精神卫生、药学)专业考试内容为医学基础知识,以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解剖学知识为主。
(2)报考中医学专业考试内容为中医基础知识,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和中药学知识为主。
(3)报考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学、公共管理学、会计学、有机化学、卫生事业管理和应用心理学专业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
中公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针对此次安阳市直卫生事业单位考试科目整理了一些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医疗卫生考试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学、口腔学、护理学等学科都是常考知识点,但是内容多,题量大。针对这个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条分缕析的归纳总结出每个版块的常考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1.气的运动
称作气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2.脏腑之气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气升发、肺气肃降、脾气升清、胃气降浊;3.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4.气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5.气化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6.气的功能
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作用、气化作用。1.精的基本概念
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精概念的范畴
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3.精的功能
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4.气的概念
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动力。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气是人体生命的维系。5.气的生成
跟脾、肺、肾、脏腑有关;人体之气,由精化生,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6.气与相关脏腑
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相关;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第五篇: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05 讲 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第05 讲 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我们上一个单元讲述了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这一节我们接着讲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是与现代医学相比较而言的,那么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七、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
(一)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
第一个优势和特色表现为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我们昨天讲了,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整体医学模式,这个整体医学模式反映了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问题的基本观点。其
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特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背景的,与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现代医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这是第一点。其
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是朴素的、系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它从整体、矛盾、运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来认识生命的运动过程,认识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这种科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仅仅它是朴素的而已。这个科学思维方式也比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要科学,这个科学思维方式代表着现代科学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方向。其
三、表现为天地人三才一体的认识论。就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在认识生命、认识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把人同自然、同社会放在一起来考察,把天地人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人是这个系统之中一个子系统,放到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认识问题,认识生命的运动过程,认识健康和疾病的问题,来处理疾病的问题。这是第一个优势和特色,与现代西医学相比较而言表现在中医学的一个整体医学模式。
(二)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第二个优势和特色,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也是同西医学相比较而言的。其
一、表现为这个理论体系将哲学和医学融为一体。我们在上一节中讲到,中医理论体系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基础,作为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应用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哲学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来阐述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将哲学的概念转化为医学自身的概念,使气、阴阳、五行这些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和医学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代医学所没有的。这是第一点。
其二、中医学表现为它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一体这样一种医学。既承认人的生物学属性,又承认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生命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特别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生命、健康、疾病问题的时候,从自然、社会这个整体来考察人的生命运动过程,这和单纯的生物医学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的发展,中医学这种优势显得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情感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那么,近几年现代医学提出了心身医学的概念。就咱们国内现在翻译过来的几本著名的心身医学的著作而言,这些医学家按照他们现在的观点,用西医的观点来看,现在西医所有的疾病都和人的精神因素有关,无一例能除外的。那么西医现在认识到社会环境、人的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样一种认识我们中医学从构建理论体系开始就已经认识得很清楚。几千年来中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从不把治疗疾病的手段限于唯一的药物和针灸,每个实施治疗过程中都把调整人的情绪、调节七情作为一项重要手段,医生在施诊过程中同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时进行感情的交流,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人的精神状态的调节,咱们中医的古书叫人事疗法,活套疗法。中医生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实际上在进行着情志的治疗,这一点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生活行为方式、精神因素在疾病过程中对人的健康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重,所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特色优势显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二十一世纪在国家制定中医药发展纲要里面有一个重大的命题就是中医对情志疾病的干预,用西医的话说就是心身疾病的干预,这是咱们中医学的重大特点。其
三、从功能状态来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咱们中医学认识生命的运动、认识健康、认识疾病不是源于解剖学。我们在上一单元讲过,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有形态学基础的,特别是古代的解剖学,但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考察生命健康的问题不是仅仅取决于解剖学,而是从生命运动过程当中,从生命的现象,无论是正常的现象还是异常的现象,从这些现象入手来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对于正常的生命过程主要是从功能状态,从生命现象来考察,不是追究于它的解剖形态结构发生哪些改变,由内而外,由形态来决定它的生理功能,这个思考方法由中医学这个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所决定,我们现在所建立的这些概念都是从外至内,从功能状态来进行考察的,这一点也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现代医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等多个学科的发展而形成现代医学的医学体系,它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结构和功能是个线性关系。而中医学在认识问题的时候,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的时候,恰恰与这个思维方式相反,也正是这一点恰恰反映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符合现代科学的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系统科学思维方式考察问题的立足点是从功能状态来考察系统的结构,来考察系统的功能,而不是先从系统的结构来说明系统的功能,上面所讲的表现为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三)诊疗体系
第三个优势和特色,它的诊疗体系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叫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我们前面讲了,中医学考察问题是从功能状态入手,不是仅仅从解剖形态的变化来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因此在四诊过程中强调四诊合参,内外相袭。中医学建立任何一个概念,特别是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以后,它采用的思维方法《内经》已经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了,我们今天把它总结成为“内外相袭”,由内至外,由外至内,那么既有解剖学基础,又不完全囿于解剖,而重在由外及内。那么“四诊合参,内外相袭”这种诊疗思想就体现出全面、系统、整体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个系统、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一定要坚持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这四者是互补的,任何一个诊疗过程,望、闻、问、切任何一个都不能全面地来对疾病的现象得出一个全面的结果,所以从古至今非常强调“四诊合参”。“四诊合参,内外相袭”这个诊疗思想也反映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辨证论治”。那么“辨证论治”这四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在实施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但是中医学在强调系统整体地来调节人的疾病状态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如此,而且更重视因人而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个体化治疗,强调个体的差异性。那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中医既从宏观注意系统整体的变化,同时又注意局部的变化,把局部和整体统一起来。这就是中医理解系统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表现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特色。
(四)治疗体系
第四个优势和特色,在中医学的治疗体系上,它的特点表现为整体的综合调节。具体可表现为:其
一、中医学治疗疾病采取的是内治和外治相结合。那么内治和外治有多种手段,基本思想是内外结合,这是从古至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其
二、药物和非药物结合。尽管我们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但是常常是还并不忽视非药物的治疗手段,比如针灸、按摩、心身的调节,以及不仅是学术界而且老百姓都知道的养生各种手段,都属于非药物治疗措施。常常是非药物治疗措施在保障人的健康、预防疾病过程中起的作用要比药物作用更大,这也是中医学一个特点。其
三、方剂的综合调节。尽管方剂有大小、奇偶,有单方,有复方,针灸的处方也好,药的方剂也好,它是由若干个药物、若干个穴位所构成的,那么它构成的思想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几个穴位,或者是几味药物形成这个方剂的结构,体现了辨证论治这样一种思想,那么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的治疗思想。所以这个“方”是中医学治疗疾病采取的具体措施,方剂的构成上反映为整体的综合调节。它的思想基础是中医学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方剂上、在选用治疗措施、治疗手段、方法上的集中体现,这也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我们研究中医学治疗手段,为什么我们国家特别重视复方的研究?方虽有大小奇偶,有单有复,我们强调复方,因为复方更能够集中体现中医学的学术思想。
(五)养生保健体系 第五个优势和特色,它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保健体系,这也是与西方医学相比较而言的。在养生保健上一个基本观点强调天人合一、动静互涵、形神合一。特别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是中医养生的最基本的观点。至于动静,那是具体措施,也是西方医学所不及的。那么养生其中也强调把人放在天地之间来考察,放在环境之中来考察,强调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人养生的时候采取不同的措施,人的机体的阴阳平衡要和环境的阴阳相一致,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样人才能够健康长寿,这是其一。其
二、具体的保健方法丰富多彩,这是全世界所有传统医学都所不及的。印度医学在世界传统医学当中仅次于咱们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也丰富多彩。中医学在养生保健上丰富多彩的方法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几大传统医学所不及的,又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
上述这些就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总之,在思想方法上,中医学是系统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个思想方法决定了中医学来考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时候它的基本观点,贯穿在中医学对健康、疾病的认识和预防保健整个过程当中。这些特点和优势表现为和现代医学它们之间有显著的差别,这也是我们现在积极地要继承中医,要发展中医,要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八、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下面讲最后一个问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前面我们讲了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医学的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体现了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那么本门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怎么来学习呢?下面介绍一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第一、它的性质
(一)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各个学科当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基础学科或者临床学科,所有的学科的理论基础都是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
第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我们把它归纳出来以下几个特点:
一、哲理性。我们刚才讲中医的特色已经讲到了,讲到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时也讲到了,它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医学观和方法论,体现为在中医理论里面哲学和医学融为一体。中医基础理论里面一些概念和术语有的是从哲学移植来的,比如后面我们讲的气、阴阳、五行、气化、气机都是哲学的概念,但是这个哲学概念移植到医学里来以后,用它来论述生命、健康、疾病等基本的医学问题,又转化为中医学自身的科学术语。这个特点告诉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要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具体说来至少要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常识。
二、全面性。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全面地、概要地介绍出来,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哲学、生理、解剖、病理、天文、数学等。
三、系统性。这门课程表现为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整体从气、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病因病机、预防和治疗,整个体系每个部分都是非常系统全面的,而每个系统知识当中下面还有不同的层次。比如脏象学说还有五脏,有六腑,有奇恒之腑,有脏腑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层次性,就是它的结构非常清晰。
四、表现为它的逻辑性。中医学的逻辑是按照气、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所构建起来的逻辑思维方式,它按照这个逻辑层次来论述自己的体系,说明医学的基本问题,这个结构层次也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有个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的汉字是多义字,就是义项是多的,也就是说每个汉字里面它的内涵有若干个内涵,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叫多义性。中医学的术语是用汉字这个符号来表述的,可以是单字,单音字,也可是多音字,也可以是一个词组,最基本的是一个单的汉字。因此汉字的多义性决定了中医学的概念的多义性,这是在概念上、在内涵和外延上和西方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为基础来进行表述概念定义的方法是截然相反的。汉字的多义性表现为医学的时候,每个概念也是多义的。它有若干含义,每个含义又都是独立的。但是中医学历代的书里都说得很清楚,这个含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舍此条件这个含义就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将来讲到气的时候,大家可能提出的问题最多了。“气”,它可以表述功能,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以表示为物质,是有条件的。按照西方形式逻辑来说,每个概念用定义的时候,概念的内涵、意思、义项是唯一的,是线性的,不可以是多义的。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它截然不同,这一点并不是中医学不科学,是中医学的概念有若干个义项,是中国的文化所决定的。这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过程中必须过好这一关,否则得出结论中医不科学,怎么说怎么有理。所以讲到这里也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一点逻辑学,基础是西方的形式逻辑,现在叫做传统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建立起来的那个线性思维方式,西方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自然科学就是建在这样的一个逻辑基础上的。它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西医学尤其是近代的西医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思维方式,直到今天在临床医疗中人们仍然这样进行操纵。那么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叫做现代逻辑学,从形式逻辑到辨证逻辑到数理逻辑、符号逻辑,从线性思维进入到非线性思维,由清晰到模糊,现在提出叫模糊学,从现代科学看,它的逻辑思维也不仅仅停留到形式逻辑思维方式。而中医学,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逻辑基础是非线性的思维,那么表现为中医汉字的多义性,中医术语的多义性。所以这既是它的长处,思维的长处,又是非常难学的一点。讲到这里,讲到它的逻辑性,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大家就严格地遵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到每个术语,它有几个义项,在什么条件下它有这个含义,在另外条件下它又是什么含义,把它搞清楚,这样才能够把中医基础理论学好,也就是说才能够把中医学好。克服把中医的多义性,把中医术语的多义性误认为中医不科学。要想克服这一点就是要加强逻辑学的学习,要遵循中医的思维方式去学好,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把它学好。
这节课到这,体息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