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2:1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

第一篇: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及防范

前言

近十年里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包括A、B股)有2584家,我国股市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在逐渐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一个就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出现了银广夏、郑百文、科龙电器、安然等事件而且频发了绿大地案、万福生科案、新大地案和胜景山河案等。众多上市公司财务粉饰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而且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股民的投资积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防范和减少此类行为,我们从源头出发,采用原因和措施相结合方式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及危害性,剖析其本质和动机,寻找治理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措施,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相关概念

(一)财务会计报告

在2006年会计准则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被定义为用书面文件反映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在国务院令第287号中被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月度报告。其中明确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要包含在半年度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

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与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有关的信息,方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

(二)财务粉饰

粉饰是一种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以诱使别人损失财务或者权利的目的。财务粉饰是指故意伤害他人的权益,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使用财务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的行为。财务粉饰主要有捏造会计记录、编造会计凭证、隐瞒交易和事项、编造不存在的交易等形式,利用不当的的会计政策和法规,有意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欺诈性的财务报告。粉饰行为和错误行为都会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果出现问题,但两者性质是不同的,粉饰是故意行为,错误是非故意行为没有人为隐蔽的因素。

(三)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得私利或者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调整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盈余管理是一项会计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如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确认对外交易事项时间点(如提前确认收入,延后确认费用);管理应计事项(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关联方交易(如高于或低于市场的价格交易);利用资产重组来美化报表(如尽量在本期确认损失和费用,提高以后期间的经营利润水平);虚构不存在的交易和虚增资产(如虚构未发生的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盈余管理调节的是一定时期内的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利益总量是一定的,因此盈余管理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政府、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和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四)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其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会计信息可靠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提供的信息违背了客观事实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和纵向看流量失实,这两种失真都能对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影响。

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及危害性

(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现状分析——以万福生科案为例

1、万福生科案件始末

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福生科”)创业板上市,上市时万福生科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6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2012年5月26日万福生科通过股东代表大会决定,截止到2011年年末以总股本6500万股为基础向所有股东按每10股派发2元现金股利的标准分发红利,并且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转增后公司注册资本变为131000万元。2012年7月,中国证券会在例行的检查中发现2012年万福生科的半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两个疑点:一是预付款金额较大,期初余额为1.09亿,半年时间增加了2331.56万元,从而期末余额达到1.32亿元。万福生科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购买原材料时一般用现金进行支付,在2012年上半年竟然存在这么大金额的预付款,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二是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半年间增加了9000多万元,这与以往期间的经营活动规模有很大的出入。2012年9月18日,证券会开始对万福生科进行备案查询,经查询发现万福生科涉嫌违反法律法规。2012年11月末,深交所对万福生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公开谴责,要求向社会群众公开道歉。2012年12月末,万福生科公布消息承认业绩是不真实的,仅在2012年的半年度报告中就虚增营业收入1.88亿、营业成本1.46亿、虚增利润4000余万元。2012上半年因为生产线技术改造导致长期的停产的事情并没有在报表中表露出来,跟着深入调查发现公司从2008年到2010年累计虚增资产4.5亿元、营业收入1.2亿元、净利润1亿元,然而根据招股说明申报数据显示万福生科IPO申报三年期间的实际净利润只有2000余万元。由此可见万福生科在IPO考核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财务造假达到上市的目的。

2、万福生科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手段分析

(1)虚增资产:先将虚假交易的应收款项计入应收账款,然后通过假借的回款冲账,以往来款的的名义把这笔款借出计入其他应收款。虚增的资产最终还是流动资产,长期在账上不变现就很容易引起怀疑。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主要经由在建工程项目和预支款项来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万福生科的建设项目还在建设中时,利用在建工程和预支款项实现现金的外部循环,就不容易引人注意,从而使造假行径不会轻易被发现。但是由于其金额的过大引起了证券会的怀疑,其往年虚增情况被逐渐揭露出来。

(2)虚构收入:通过虚构客户(购货方),虚构不存在的交易金额或者故意夸大存在的交易金额来达到虚构收入的目的。通过2012年披露报告更正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虚构收入的存在,如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客户“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更正前为1400万元,更正后下降至1.4万元;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的购货方“傻牛食品厂”、“小丫丫食品公司”在更正后消失不见了。通过调查发现万福生科的部分客户根本不存在,一部分客户虽然和万福生科有过交易,但交易金额被大大增加。因此,万福生科主要是使用虚增资产和收入的手段来达到上市和持续挂牌的目的。

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现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最先呈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涌现的。90年代沪、深交易所先后建立代表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快速成长的时代。2010年在上海举行了一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调查活动,调查表明只有8.45%的人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完全可以信赖的,26.98%认为其基本可以信赖,而认为部分可以信赖的人占45.17%,占了一半,不可以信赖的占16.10%,剩下的3.14%却是认为完全不可信赖的。截止到2012年末,169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有效样本中,480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级为CCC级(财务存在风险)占样本总数的28.4%;220家财务风险低于C级(财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占样本总数的13%,同比2011年财务存在较大风险的上市公司增加了6%;财务安全的上市公司有30家占样本总数的1.78%;财务数据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数量为0。由此可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并不高,同一行业不同公司发生的交易不同,即使交易相同也可能存在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所以财务会计报告缺乏可比性、一致性、可靠性,造成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很准确、及时地反映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给财务信息使用者传递了错误信息,导致其错误决策,最终导致经济损失。

另外一些公司为了上市或者达到某些经济目的而故意地编造和使用虚假财务报告,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接踵出现的银广夏、蓝甜股份、郑百文、安然等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事件等,此后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而被证监会处罚,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是对外披露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有用性”、“可靠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调查显示,只有3%的会计师认为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可信的,比例非常低。万福生科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手段只是众多上市公司财务粉饰手段方法中的一小部分,上市公司粉饰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隐蔽,因而研究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危害性、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增收入增加经济利润

虚增收入是粉饰上市公司报表中最重要的手段。虚增收入的方法有:(1)客户端虚构,虚拟销售。公司构造不存在客户和交易,虚拟销售交易以正常操作的程序运行,包括假客户订单、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虽然发票将导致支付更多的税款,但为了达到增加这一目标的经济利润,该公司管理者认为,缴纳一些税金是值得的。(2)客户是真实的,但交易是不真实的。在原有的销售基础上人为的扩大销售规模,虚增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的销售收入(3)对一些有特殊条件的商品进行销售时全部确认为收入。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条件是商品的所有权、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仅仅发出销售商品并不能直接确认为收入。例如一些商品附加一些销售退货权给购买方,虽然商品已经发出,但经济利益不一定全部流入企业,只有那些确定不会退货部分的商品取得的收入才能确认为收入,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利润往往会在发出商品时就全部确认为收入。

2、虚增挂账资产提高资产价值

资产是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由企业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并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资源,人们把虚拟资产定义为已经产生的费用或者损失,虚拟资产既包括企业在建工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差额,也包括企业缺乏能力承担暂时挂在长期待摊费用;既包括滞销和退回的存货,也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既包括长期的坏账准备,也包括待处理固定资产等科目。

虚增资产一般是指以下四种虚增,一是虚增银行存款,二是虚增固定资产,三是虚增在建工程,四是虚增无形资产,增加虚拟资产是一些公司用来提高其资产价值的常用手段。利用虚拟资产,不在规定的时间里确认费用而使利润虚增也是上市公司粉饰财务的惯用手法。

3、利用关联方不正当交易虚增利润

所谓关联方交易是指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而不管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收取价款的行为。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主要是看双方的定价策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不对等的价格交易存在时,就有虚增利润的嫌疑,因此关联方交易是公司集团最喜爱的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法有:(1)转移不良资产,把公司挤压的存货或者使用价值很低的固定资产以很高的价格卖给关联方,用很低的成本来换取较大的收入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目的。(2)廉价购进关联方优秀资产,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进关联方原材料、基础设施或高新技术,提高公司的生产力。(3)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以高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公司股东,做应收账款处理,而大多数股东并不会把这些产品外销出去,形成上市公司的内部利润,4、利用存货价值调节利润

存货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存货的价值,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价值的波动来粉饰报表。

利用存货调节利润的方法有:(1)随意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影响销售成本,调节利润。例如使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期间去度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就会高估企业当期的销售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2)不对滞销很久的商品计提减值准备,在会计报告中应该对积压很久的存货进行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如果公司不进行此项处理就虚增了存货的实际价值(3)损坏的材料并没有按照正规的程序转销其损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在公司清查和盘点存货时虽然发现损毁的材料但并没有进行会计处理,这就导致其损失价值仍潜藏在材料成本中,相当于延迟了成本费用的确认,增加了利润。

(三)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危害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危害,二是对利益相关着的危害,三是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对企业的危害: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就离不开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效都会在财务报告中显示,因此财务会计报告是找出前期管理工作的不足的依据,是管理层预测和计划下一期间的工作的前提。如果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其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还会导致管理层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向某一区域发展市场,由于粉饰其财务会计报告而造成市场前景很不错的假象,则管理者便会加大力度向该区域的发展,甚至把重心放在开发新市场上,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长期下来必然会使企业管理者失去作用,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根据国民经济的运作形式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而投资者根据这些决策做出是购买还是抛售公司股票的决定,银行是根据企业的营业能力来决定是否贷款给公司,并要求企业提供什么担保等。如果这些决策是依据不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做出的,必然会给决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根据粉饰后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进行税收管理和资源的配置,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行业的危害:财务工作者粉饰财务表虽然是根据管理者的要求进行的,基于工作和生存的压力,但其实是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丧失。调查发现,许多财务工作着在面试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做内部帐吗”甚至有些人会直接问“会做假账吗”,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明显,值得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学习财务,难道学习财务处理就是为了做假账吗?对于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我们应该抱着一颗纯净的求知心,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色彩,当然,依靠我们的知识来获得利益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过分的追求功利,那么结局也必然是悲哀的。

三、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原因分析

(一)发行股票和上市

上市公司普遍遇到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筹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运用发行股票进行筹资的原因是:筹资成本低、不需要偿还、每年依据公司盈利的情况分发股利就可以了。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许多公司申请发行股票并争取上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达到上市的目的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在上市前近三年内必须连续盈利,上市前的IPO审核,近三年内不存在财务粉饰造假的情况,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正是这些客观条件的要求,一些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不惜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二)维持上市资格避免被PT或ST 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如果两年间连续严重亏损且下一年继续亏损那么上市公司会被PT(暂停处理)或ST(特别处理)。上市的光环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益,一家不闻名的企业因为上市而成为行业的龙头,并由此获得银行借贷援助对象;同时公司管理者也会受到外界更多的重视,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心理上的虚荣感。因此为了保住上市的光环和虚荣心,上市公司就会在对财务会计报表上做文章以维持上市的资格。

(三)减少纳税

上市公司在取得营业收入的同时,就避免不了的就要缴纳税款,税收是国家财政部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也是企业一项不可缺少的费用支出。据统计2014年上市公司纳税排行榜前五名分别为:纳税4080.15亿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纳税2922.59亿元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纳税1313.92亿元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纳税1124.22亿元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纳税993.70亿元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缴纳税款是一笔很大的现金流出,上市公司有可能采用隐藏重要交易或者降低交易金额,修改对外财务报告数据的手段,以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四)管理者个人利益驱使

对公司进行管理的重心偏向于个人利益是众多公司管理者的一个通病。财务指标作为公司评价管理者的一般依据和标准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管理者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业绩上的压力,当业绩达不到时,就会影响管理者的绩效评估和其在公司的地位,所以当上市公司下达一些指标后,管理者就有理由和动机去粉饰财务会计报告。分配一定的股权给管理者是上市公司为了让管理者更加有效、更加负责的管理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式,一旦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管理者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用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抬高股价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但从本质上来说,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会计粉饰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及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这样的行为既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防范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措施及建议

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不仅对宏观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会严重危害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严厉冲击了证券市场,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常规秩序,致使证券市场信用缺失,秩序混乱,漏洞频出,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也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机会,在他们投机倒把的行为下,市场的波动严重加剧。其次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正当利益产生了影响,不正确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致使投资者做出不正确的投资决策,必然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企业也会因为粉饰性的财务会计报告受到证券监管会在经济上、信用上和上市资格上的严厉处罚,由此可见听取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建议,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首先,要从改变人员结构开始,很多的上市公司在人员设置上存在问题,常见的有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重叠,管理人员往往一人多职或者一职多人这就造成了精力不集中或责任分散,所以对传统的人员结构应该进行调整。独立的董事会机制对防止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有很好的影响,此外,要发挥监事会监控的职能,监事会监控职能的独立性对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最后,严格挑选独立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会成员是指在公司不担任其他任何职位除董事外。为了保证其独立性,在挑选独立董事会成员时要避免与公司主要股东有关系的人选,防止影响其进行独立客观的判断,对独立董事会的人选要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测试。独立董事人员要达到公司董事会人员的三分之一且其中必须要有一名具有高级会计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

(二)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是要制定执行以可靠性优先的会计标准和准则。会计质量报告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及时性,二是可靠性,但这两者往往是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有时公司为了获得前瞻性信息,需要在会计信息等有关交易或事项的资料全部获得之前进行会计计算和处理,这样获得的结果虽然能够及时满足公司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反之,如果上市公司在获得全部信息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有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得到更低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财务会计报告对使用者的有用性。及时性原则虽然能及时披露公司交易事项的信息但不一定是可靠的,这样的信息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可靠性原则导致的信息使用度降低的影响。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以可靠性优先为原则能够较好的弱化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的行为和现象。

其次要对上市公司考核的准则进行合理化,净资产收益率一般会作为公司第一次公开上市、发行和配股的主要参考标准而被证监会认可,这使得上市公司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操纵粉饰这一指标,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与这一指标有密切的关系。那么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财务粉饰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对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以提高威慑力,是有效减少财务粉饰不二法门。可以通过由投资者承担的财务粉饰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操控财务报表粉饰的高层管理者身上,从而提高其财务粉饰的成本,且能够对其他上司公司潜在的财务报表粉饰起到震慑作用; 此外,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惩罚力度,改革与规范审计市场,完善相关惩罚制度,通过施加惩处压力和粉饰风险,使审计人员意识到一旦参与粉饰则必会受到法律严惩,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参与粉饰的行为。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对公司第一次公开的上市财务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证监会委托,为了使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得以提高,不应该允许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审计机构,而应该进行双重或多重审计,同时上市公司不再直接供给审计机构所需的审计费用,而是通过由上市公司缴纳的审计基金来支付。另外,采用轮换审计可以有效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丧失独立性,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严谨明确,应规定公司更换审计机构的年限为三年,以避免上市公司伙同审计机构串通一气进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不法行为。

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也应该给予建立健全,以弱化财务粉饰行为,与管理层串通起来,弄虚作假粉饰财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或者由于重大过失而没有发现公司粉饰财务会计报告,以造成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样就使得注册会计师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以净化社会财务粉饰的不良风气。改革注册会计师考核制度,增加考试范围,着重提高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

(四)加强上市公司道德自律和诚信文化建设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会计报告行为产生的根源是公司人员在道德上能否自律、理念上能否诚信。树立正确的诚信理念是解决根源问题的康庄大道,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对财务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树立财务人员正确的道德观,并要求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二是弘扬诚信精神,巩固诚信基石,逐渐形成诚信文化的风气,在公司开展诚信培训,以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提高全社会诚信文化素质水平,从根源上防范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出现。

五、结束语

当前社会状况下,各种各样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仍困扰着国内外相关行业和政府。我国的证劵市场现处于发展时期,还不成熟,这样的社会环境就为上市公司财务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提供了机会。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问题也愈演愈烈,其手段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篇文章结合文献及案例的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蔡臻臻.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3.[2]姚春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3]刘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4]任治富.浅析虚假财务报表的表现和辨别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230.[5]蒋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动因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02):19~22. [6]黄元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04).[7]何红霞.会计报表的粉饰、识别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09).[8]黄捷.关于会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方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08)[9]江秀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118-119.[10]任德玉.浅谈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及其识别方法[J].金融经济.2006(18).[11]高红梅.浅议收入审查的方法[J].价值工程,2010,18:5.[12]罗婧.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192-194.[13]肖月华.核心竞争力会计要素确认浅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4:184.[14]徐飒,许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研究——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4,15:101-103.

第二篇: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剖析

【本文刊载于《财会月刊·会计》2007年第5期,第43-44页】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剖析

颜永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 要:管理层虚增利润舞弊历来是公众投资者、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监管等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利润舞弊——资产泡沫——掩盖释放”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循环命题,并剖析其舞弊手段。

关键词:利润舞弊 资产泡沫 巨额冲销 追溯调整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传递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会计舞弊就与之形影相随。会计史上出现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实际上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规则和独立审计制度的重要因素,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舞弊的研究和探索。从18世纪初英国暴发“南海公司事件”、颁布《泡沫公司取缔法》,到20世纪20年代年华尔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风最终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经济大萧条,以及随后美国颁布的《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再到安然事件以及随后制定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防范以及惩治会计舞弊始终与各国经济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两权分离、委托代理范式下的现代公司中,以利润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因作为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杜兴强,2002)而使其成为股东对经理人激励、报酬的主要依据。由于管理者(或实际控制人)作为“经济人”的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虚增利润舞弊历来是公众投资者、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监管等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根据会计基本等式可知,虚增利润舞弊不外乎多计收入或少计费用,而多计收入或少计费用则必然体现为虚增资产或隐瞒负债。虚增利润累积形成的资产泡沫,企业往往利用会计制度(准则)变化、高管及控股股东更换、公司重组、经营困境等作为契机,采用会计调整或巨额冲销等会计伎俩来“消化”释放。通过“利润舞弊——资产泡沫——掩盖释放”链条,使得企业会计舞弊“循环可续”。本文结合部分案例,力图对企业利润舞弊链条及其舞弊手段进行剖析,透视其舞弊伎俩。

一、利润舞弊手段透视

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在《舞弊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1987-1997)》中指出,财务舞弊主要通过高估收入和资产,低估费用和负债来实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股东对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一直以来多以利润为中心。由于“收入-费用=利润”,因而利润舞弊不外乎从收入和费用两方面着手。

(一)收入舞弊途径剖析

1、管理层合谋虚构收入。尽管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管理过程,用以实现会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对法律和法规的遵循等相关管理目标,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功效一般只限于企业的中下层人员。企业管理当局由于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借口(Rationalization)等因素的作用,常常逾越单位内部控制合谋虚构收 *作者简介:颜永廷(1965.12—),男,江苏涟水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入。黎明股份、东方电子、银广夏等公司无不是管理层合谋虚构收入的典型案例。2004年6月曝光的台湾博达科技财务舞弊案,更使“管理层合谋虚构收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案例1】:博达科技于1991年成立,最初资本额为500万新台币。公司于2000年 12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后进行了四次现金增资与发债,从市场筹资111.04亿新台币。2004年6月15日,博达科技无任何预警地宣布,因无法偿还于6月17日到期的公司债务29.8亿元新台币,而向台北士林地方法院申请重整。

博达科技从1999年开始,通过在美国、香港等地设立人头客户,将一般产品或残次品按高于正常价格的售价卖给它们,虚增营业收入。同时,博达派人常驻境外收集所售货物,于一段时间后再卖给在台湾的其他配合公司,这些配合公司再将货物卖回博达。博达将这些买回的货物又再次卖给境外的人头客户,由此不断轮回操作,以使博达的经营业绩可以自由控制。博达还通过将假应收账款转化为折现票据或信用连接票据等手段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账面现金(使用受限)。博达科技舞弊过程环节多、程序复杂,不仅伪造各种交易文件虚构信息流、资金流,同时还形成货物的实际流动,缴纳运费、出口关税,而且还设置专门人员负责货物运输、存储的管理。博达科技管理层殚精竭虑,通过其“天衣无缝”的舞弊手段随时发布获利良好的财务报告,频频以现金增资以及发债等方式最终达到掏空投资人和公司资产的目的。

2、引入“过桥公司”虚构收入。为了避免并表抵销,企业通过引入“过桥公司”将关联交易分解为非关联交易,以此来虚增收入;或者将公司自己资金通过“过桥公司”划转冒充收入入账。例如,在HPL公司财务舞弊案中[2],期首席执行官Lepejian私下与佳能公司商妥,先由佳能公司购买HPL320万美元的软件,之后,佳能公司再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将该软件销售给HPL在日本的子公司。这样,HPL将自己资金通过 “过桥公司”佳能划转,虚构了320万美元的销售回款。

3、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1)将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2)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3)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等等。

4、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1)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2)将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3)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4)在收入确认条件没有完全满足的条件下确认收入;等等。利维特在其“数字游戏”中列举了包括“在销售完成前、产品发送给客户前、或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就确认收入的实现”等过早确认收入的伎俩。

5、玩弄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会计准则,均是以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尺。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则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高度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进一步“拓宽”报表合并范围的选择弹性。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企业在合并报表时,往往通过将内部交易不抵消、并盈不并亏等方法,来虚增合并收入和利润。安然事件中,管理层正是利用上述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创建了3000多个SPE,拉长控制链条,将利润合并显示在母公司的报表,而将债务留在子公司账上。自下而上“传递报酬”,自上而下“传递风险”[3]。

6、其他虚构收入方法。主要包括:(1)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相互对开或者三角对开)专用发票虚构收入;(2)在会计期末开票虚构本期收入和利润,下期初再做销售退回处理;(3)对虚拟客户空开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4)先建立准备金然后 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6)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在将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7)通过一次性出售资产等方式短期增加收入;等等。

(二)费用舞弊手段剖析

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来虚增利润。例如,国内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首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渝钛白公司,其主要问题即是将8,064万元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计入了钛白粉工程成本。又如在世通(Worldcom)舞弊案中,其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美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4]。

2、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化。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化,就是将资产减值准备视做会计盈余的“蓄水池”。利维特(Arthur Levitt)对此批评道:“一些公司在估计诸如销售退回、贷款损失或产品保证成本等负债时采用不切实际的假设。通过这些伎俩,它们在好的年景贮藏甜饼盒并在坏的年景需要时掏出这些甜饼盒(准备)。”

【案例2】:南方证券危机让我们有机会从一个侧面观察上市公司“各取所需”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众相百态”。对待风险程度相同、生死状况不明的同一家公司的投资,2003年12月31日相关上市公司却“见仁见智”地做出了不同的专业判断。其中,上海汽车对南方证券投资余额3.96亿元,因其利润充沛(当年净利润15.16亿元)计提了100%减值准备;而四川长虹对南方证券投资余额1.3亿元,因其利润微薄(当年净利润2.4亿元)计提比例为0。黄世忠教授对此评论认为[5],减值准备远不是管理层根据准则要求计算出的一个简单数字,其背后隐含着公司经营战略、业绩目标、大股东利益取向、当地政府财政意志和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把握的较量。

3、费用摊提目标化。企业基于IPO、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用、研发费用、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摊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摊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说,除产品价格因素外,费用摊提则是影响会计盈余最大的一项因素。

(三)非经营性损益操纵利润

企业常常通过处置转让子公司、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整等手段营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尤其是在面临退市等关键时刻,非经营性收益往往成为上市公司唯一的“救命稻草”。企业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舞弊的手段主要有:非公允处置长期资产、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隐性关联交易、依赖一次性的补贴收入以及会计调整等。

有关资料显示[6],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账面上的扭亏为盈。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2003年有114家公司由盈转亏,每股收益从0.044降至-0.11元;2004年有94家公司上市公司由盈转亏,每股收益从0.042元降至-0.11元。此外,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每股收益(EPS)的贡献度超过10%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状态,2002年为36%,2003年为44.65%,2004年为43.28%,其中有183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50%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

二、利润舞弊掩盖手段剖析

(一)虚构资产泡沫掩盖利润舞弊

由于收入、费用变动与资产负债表项目密切相关,企业虚增利润舞弊则必然要通过 虚列应收账款、高估存货以及长期资产价值等方式来为其掩盖。主要途径包括:(1)虚列应收账款、多计销售收入;(2)伪造金融单证或者在金融机构配合下,以虚构的银行存款“收回”应收账款;(3)高估存货价值、少转销售成本或隐瞒存货减值损失;(4)通过收益性支出资本化以及少提折旧、摊销等虚列长期资产;(5)以漏列负债、隐瞒担保及诉讼损失等手段浮夸资产(隐瞒负债、少列费用或损失)。

(二)虚构现金及现金流掩盖利润舞弊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研究认为[7],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伪造金融票据、虚构银行存款余额、隐瞒银行存款受限现实,现金舞弊泛滥已成为上市公司的一大公害。也许是因为虚构应收账款及销售收入的伎俩容易被识破,也许是为了迎合投资者对现金流量指标的过分偏好,公司管理层通过虚构现金及现金流来掩盖利润舞弊似乎正成为会计欺诈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1、虚构现金余额。人们不难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这样一种反常情况:一方面报表上有大量闲置的货币资金,另一方面同时又四处举债甚至是贷款逾期不还。许多公司IPO获得的巨额资金并未花消在按招股说明承诺的项目上,甚至“专款”刚募集到账就被大股东或公司控制人向银行质押转用于还贷、弥补亏空或挪作他用。上市公司这种既有大量闲置现金同时又四处乞讨举债的反常情况,彰显其账面上充裕的现金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纸上富贵”,这些货币资金实际上很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已经被质押或被占用。

【案例3】[8]:金花股份近几年年报以及2005年半年报的货币资金一直都保持在3.5亿元左右,几年几无变化。直至2005年10月14日,因公司存款被银行强制划走,金花股份的“假现金”才被揭开面纱。其实自2004年11月以来,金花股份就已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控股股东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因质押期满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无力还款,导致公司存款28,500万元被银行扣划;同时以公司名义借贷,由金花投资保证以其资产抵押或第三方保证的共计31,700万元的10笔银行借款也被金花投资占用。以上占用资金合计60,200万元,而金花股份从未就该银行存款质押做出披露,投资者还真以为这些都是公司能够支配的自由现金。

2、现金流量操纵舞弊。(1)虚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手段包括:①通过自身或关联方向债务人提供借款担保,债务人以银行借款偿还债务,以此方式来增加企业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②将非经营活动甚至违规行为所得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计入销售收现,结果导致利润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都获得提高。例如,东方电子曾将账外违规炒股所得通过伪造单证等方式冒充主营业务收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伪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流出。即通过伪造银行单证或取得银行配合,以关联方、过桥公司或者虚拟客户等名义,采取银行账户“虚收”与“虚付”的方式,将应收账款转换为其他流动资产。首先,通过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冲销虚构的应收账款;其次,在需要的时候则以借出款或购货款名义冲销,借记“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贷记“银行存款”。这样,通过虚增“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时虚增“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两者相互抵销伪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流出。

(3)伪造“经营现金流入”与“投资现金流出”。即通过银行账户虚增、虚减的方式,伪造“经营现金流入”与“投资现金流出”,将虚假应收账款转化为长期资产,日后再伺机减值或核销。

【案例4】:天津磁卡2005年9月7日公告称:研发基地一期建设总用地512.34亩,总投资103,896万元;2005年3月25日,公司与中贸源签订总价款为431,972,300元的《设备采购合同》,2005年6月30日,公司向中贸源预付了5.2亿元设备采购款及原材料采购款。合同总价值只有4.3亿元,却向一家背景不明的公司预付5.2亿元!实际上,连同该公司2003收回的关联方欠款5.3亿元以及后面支付印刷厂6.3亿元,均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中心的专家怀疑其涉嫌资金空转,并以此转回巨额的减值准备,虚构 2003、2004年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

(4)利用理财策略操纵现金流。例如:①依靠收购营运资本为正的子公司,获得经营现金流的增长。按照现行准则,收购企业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也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全部计入投资活动支出。而当所收购的标的企业应收账款等债权良好、存货变现顺畅,在收购完成后这些企业债权、存货的顺利变现,自然会提高收购公司的经营现金流。②通过营销及财务手段等方式,操纵现金流。通过加快货款回收、关联方代垫费用支出、清理资金占用、延长采购付款期限等营销及财务手段等方式,影响操纵现金流收付的发生时间。

三、利润舞弊释放手段剖析

无论是通过虚列收入还是隐瞒费用,虚构利润盈余最终都必然体现在虚增资产上。长此以往,企业与日俱增的资产泡沫无不令管理层“不堪重负”。于是,通过巨额冲销、追溯调整等舞弊释放手段便粉墨登场。

(一)“巨额冲销”

依据销售收款业务循环,企业虚构收入则主要对应“应收账款”虚增。为了释放虚构收入形成的资产泡沫,企业常常不惜对应收账款进行巨额冲销。此外,企业还会通过伪造“经营现金流入”与“投资现金流出”等方式将应收账款转化为长期资产,或者干脆通过关联交易将应收账款置换为长期资产项目。总之万变不离其宗,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必定还要将虚构收入转化而成的长期资产泡沫,再以减值等形式核销“消肿”。

济南轻骑2002年对应收关联方的28亿元债权计提坏账准备亏损34亿元,四川长虹2004年对应收APEX公司26亿元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亏损37亿元,两公司均因“洗大澡”式地对应收账款巨额计提而分列当年国内股市“首席亏损师”。巨额冲销蕴涵的可能信号包括(黄世忠,2002):上市公司以前报告的利润严重不实,由此形成的“资产泡沫”或“隐性负债”使高管人员不堪重负;为了释放风险,减轻负担,高管人员不惜诉诸于巨额冲销,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确认或有损失等形式,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清洗”和“消毒”。“轻装”后的次年,轻骑和长虹都“意料之中”地轻松实现盈利。由轻骑和长虹等公司日后对前期应收销货款冲销额之“巨大”,人们不难反推当初该等公司对收入确认有多激进“嚣张”。

(二)调减期初留存收益

1、会计追溯调整。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及以前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追溯调整法会计处理步骤包括:(1)计算确定累计影响数;(2)账务处理(调账);(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4)报表附注说明。为了剖析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追溯调整法”伎俩释放财务舞弊,笔者将其区分为调减期初留存收益和调增期初留存收益两种类型。

“调减期初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一般为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贷记“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相关账户;“调增期初留存收益”会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等相关账户,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透视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调减期初留存收益”实质上是向过去“传递损失”,类似于将“罪责”追记于历史;“调增期初留存收益”则向过去“传递收益”,类似于将“荣耀”追记于历史。站在企业现任管理当局角度取舍,“孰优孰劣”昭然若揭。

[9]

2、调减期初留存收益释放舞弊。【案例5】:大冶特钢对在2004年报中,对2003、2002 和以前存在的重大差错更正进行追溯调整,合计调减截至2003 年12月 31日净资产850,797,822元。2002年及2003年公司更正前、后EPS分别为:0.101,-0.583;0.055,-0.095(元)。当然,不管“会计调整”如何折腾,企业管理层大多会理性地规避公司退市的“三年亏损”高压线,大冶特钢2004则每股盈利0.06元。大冶特钢借机控股股东更换,在2004年报中,对期初余额巧妙地采用“追计损失”方法释放了8.5亿元资产泡沫。尽管调整后大冶特钢2002及2003连续两年亏损,因迟到的“知错必改”(2004年报在2005年初披露),大冶特钢在2004却从未戴一天“ST帽”。

“调减期初留存收益”释放会计舞弊手段,因其具有责任既往不咎、利益既得不受影响(已按既往高的收益水平获得配股、增发以及银行贷款融资等)、为后期盈利拓展空间、避免本期收益的巨大震荡(与巨额冲销相比)等“优势”而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层掩盖释放财务舞弊的“主流手段”。王霞等研究了2001-2002年共534家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司,发现81%的公司的追溯调整都减少了留存收益[10]。“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政策出台的初衷是防止企业滥用会计估计高估本期利润,而将转回前期多计的减值准备“追溯调增期初留存收益”“原渠道冲回”,结果却事与愿违。从最近两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企业在会计追溯调整中自行采用“调增期初留存收益”的“傻瓜”做法更是难觅踪迹。

四、结束语

从各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以及对舞弊的监管似乎是一场魔道相与共生、永无结局的“鼠猫游戏”。“利润舞弊——资产泡沫——掩盖释放”链条难以为继之日,便是上市公司被管理层或其控制人掏空、榨干而“病入膏肓”之时。公司管理层这种规避监管、蒙蔽投资者的“黔驴把式”,不知要经历多少悲欢轮回,市场才会不再重演“昨天的故事”。研究企业财务舞弊的种种手段,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会计规制和更加有效地防范、治理财务舞弊。

“利润舞弊”、“资产泡沫”经“掩盖释放”后,上市公司可重塑盈利良好形象并获得融资而渡过危机。诚然,有许多公司利润舞弊引起的资产泡沫未能掩盖释放便破裂,并由此引发资金链条断裂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不能自拔。同样,我们也鲜见能历经上述循环的“百年老店”;若如此,则不只是投资者的悲哀更应是会计监管及法治的悲哀。

由于会计舞弊的隐秘性、复杂性,加之其调查活动与公司管理层(或实际控制人)的“对抗性”,实际上我们很难取证一家上市公司、跨越若干较长的会计期间进行较为完整的个案分析。上市公司“利润舞弊——资产泡沫——掩盖释放”命题只是笔者基于零散案例分析所得的管见,仅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还有待于实证的充分验证。

参考文献:

耿建新等.对2004年台湾会计舞弊案的思考[DB/OL].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年01月16日.[9]根据上海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相关公司公告、年报等公开资料整理[DB/OL].[10]王霞、张朋娟、于腾.制度安排缺陷诱发会计差错频发[N].中国证券报2005年12月14日.Analysis on the Tricks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fraud Abstracts: Sinc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s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of economic signals, financial fraud on with the Great Lakes region.Profit at the cor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s a substitute for enterprise output variables become shareholders of the manager incentive, reward key basis.Management fraud to falsify profits investors have always been, CPA and government regulatory aspects of focus.The case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rofit fraud,assets bubble,hide release” chain of fraud and financial fraud means an analysis on its fraud tricks.Keywords: Profit fraud, Assets bubble, Huge offset, Retroactive adjustment 7

第三篇: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课程阶段性考核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

课程名称:审计原理与实务

专 业:财务管理

班 级:财务三班

学 号:20182203

姓 名: 张 弛

2021.05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

摘要:当前上市公司造假已屡见不鲜,而在舞弊公司中尤以农林生物资产为主的公司引人瞩目其数量显着高于其他行业公司,造假金额巨大且造假手段变化多端.这是因为生物资产具有不易盘点和价值评估受主观影响大的特点.通过分析万福生科造假案例,总结了其造假原因和手段,探讨了媒体介入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财务舞弊;生物资产;公司治理;

1.案例分析

1.1 虚增利润

企业仅5项产品半年造假就虚增了近2亿元收入.其中,最明显的是麦芽糊精,其他产品为真实销售,而麦芽糊精是完全凭空捏造,因为万福生科2012年销售过麦芽糊精.具体造假手段有两种.首先,虚增客户.万福生科通过虚构购销客户,增加了业务量.怀化小丫丫食品曝光后消失,与其他公司的销售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增.其次,捏造合同,伪造收入.(来源:凤凰财经网址)

“"

图1.万福生科和金健米业盈利指标对照表

1.2 虚增资产

由于万福生科虚构了大量收入,而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目却没有增长,因此选择以“采购原材料”和“在建工程”的名义将虚构的收入循环到体外.选择“在建工程”的原因是外界对“在建工程”的进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进度主要由公司内部决定,而“在建工程”进度不好确定就意味着公司投入的资产也不好确定,公司就可以将本不存在的资产合理地放在账上.采购原材料时,正常企业通常会选择先提货再付款.大量的预收账款说明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减少了企业持有现金的时间,弊端显而易见,不应该大量存在.在造假时,预收账款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如果一个公司与虚构的客户有订单往来,只要伪造签章,就可以伪造出自己的资金,变成预付账款,而事实上该企业本来就没有这笔资金[1].2.万福生科造假动机

2.1 巨额利益驱动

万福生科不满足创业板上市条件,不得不选择粉饰报表达到成功上市的目的.上市后一股独大的现状为龚永福夫妇带来巨额利益.2.2 企业与平安证券的关系造假

平安证券没有严格执行前期调查,未核查万福生科招股说明和其他相关材料就为万福生科保荐.平安证券这样做并非他们不具备调查能力,而是平安证券内部的管理人员与万福生科有着某些不正当的利益往来,这就促使平安证券通过一切手段助推万福生科上市[2].3.万福生科造假危害

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和公告往往是最直接的数据来源,而造假的结果则是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首先,相关信息使用者通过报表的数据计算各项自己认为可以评价企业各项能力的指标,显然错误的数字计算出的指标也不会正确.其次,部分股东的套现势必会导致另一部分投资者接盘,显然万福生科的股价并没有真实反映公司价值,而且是高估了公司价值.投资者通过假报表分析得到的结论也不能指导他们进行投资决策,而且一旦接盘,在二级市场上很难再出手.随着股价一路走低,这部分投资者将会蒙受巨额的损失[3].(来源:搜狐财经)

”“

图2.万福生科涉嫌造假回顾

4.公司内部治理对财务造假的影响

4.1 股权结构

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以股权结构为其所有权基础,股权结构决定公司的控制权情况,并影响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具体操作时的效率.当股权高度集中,即最终做出决策的权力集中在大股东手上时,各项决策具有很强的利己性,发生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大[4].万福生科自2011年上市后,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各29.99%,合计占股达到59.98%,且公司无其他持股5%以上的法人股东,社会公众股东也无法参与公司治理.在这种一家股权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第一大股东均为同一人,制定各项决策时,往往出现“一言堂”的状况.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就会削弱董事会应有的监督功能,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的内部监控,导致信息披露质量不高.4.2 内部监督人员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主要是通过积极监督,协助公司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然而,当独立董事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性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可能难以保证,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也会加大.万福生科2011—2012年仅有的3名董事中就有2名是董事会提名而任职的,而董事会实际由第一大股东所掌控,单杨和程云辉这两名独董都是愿意与大股东合作的专业人士.3名独董中只有邹丽娟拥有相应的财务专业学历和丰富的财务知识,而单杨和程云辉均为食品工程领域的专家,没有相应的财务知识背景.万福生科公司内部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4部分,在一股独大的治理氛围下,内部控制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内审人员只有3人,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明显配备不足.此外,公司的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人员的素质水平难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为其财务造假留下了隐患.4.3 媒体监督对财务造假的影响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曝光前,媒体对万福生科及其产品大肆宣传和广泛报道,引起了湖南省监证会的高度关注,以至于在2012年8月对其进行例行检查,才有了财务总监谭学军交出多余账套的事件,引起稽查人员的注意.在万福生科被立案调查后,媒体进行实时追踪,紧密报道“新浪财经”甚至专门上线了“万福生科造假案”的专题报道,收集专业评论人士对该案件的讨论分析.案件处罚公布后,3天内国内媒体就有几百条报道和几千次转载,引起人们对该事件处罚力度、赔偿基金等方面的讨论.在此过程中,媒体体现了如下作用.首先,媒体的广泛关注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其次,给行政管理部门施加压力,加快了案件的调查进度.与以往其他案例相比,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立案调查时间大大减少,媒体的大肆报道和网民的热烈评论给监管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密切的关注迫使相关审计人员和万福生科的管理层积极配合调查,因此提高了调查效率.再次,舆论的压力促使政府完善立法.尽管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极其恶劣,但仍未触及终止上市的条件,多位投资人和财经评论员在公共论坛上建议国家修订和完善证券法规.5.启示

媒体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影响独立董事高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高投资效率,缓和融资,降低代理成本,但也会带来其他影响.首先,媒体报道通过资本市场给管理者带来了市场压力,这使管理者加大了应计盈余管理,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质量.其次,负面报道为典型的媒体压力,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短期业绩压力,这使管理者更加短视,削减了创新投资,损害了企业的长期价值[5,6].媒体与企业合谋造成的媒体报道偏差给企业信息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直接影响资产定价,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在准备上市的时候,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有动机通过媒体推介IPO公司,企业可以直接投入媒体公关费用增加媒体对该企业的正面广告宣传,如果不投入这笔支出或许会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了解该股票的投资者,发行后价格波动会很大.企业还会在拟上市期间通过媒体公关等手段减少负面新闻,加快上市的速度,但这也会增加IPO“业绩变脸”的可能性.首先,农业行业的资产尤其是主要资产具有价值变动大的特点,且价值不好计量,实存数不好验证同样是容易造假的原因.意外事件也可能会使农林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如口蹄疫、蝗灾等.部分农产品由于其保质期较短、季节性较强,也会在同时段与同类产品激烈竞争.这从侧面说明其收入与损失的不确定性.为保证利润稳定增长,农林企业就会倾向于财务造假.其次,农林类企业的上下游,即供应商和采购商大部分是个体农民或小规模的农商合作社,这些商贩的分布非常分散,且更倾向于现金交易,这使审计或稽查部门难以核对其交易的真实性.自然灾害也会成为农林类公司财务造假的最佳借口.由于农林业资产多数难以盘存,审计人员通常都以被审查企业上报的数据为准,如果资产发生较大变化,审计人员提出疑问,企业通常会以自然灾害为理由,且审计人员无法盘点真实情况,给出质疑证据,最终只能接受企业给出的数据.再次,准则规定只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可以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但准则只是说明了两种类型生物资产的特点和会计计量方式,对于如何划分这些生物资产,并未给出明文规定.因此,农林类企业可以故意将理应划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资产划分到消耗性生物资产中,从而方便调节利润.参考文献

[1]张舒.浅析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及成因---以万福生科、绿大地为例[J].财会学习,2017(2):218-219.[2]于化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及对策---以万福生科为例[J].财会月刊,2014(8):73-76.[3]陈彬,刘会军.什么样的公司有财务造假嫌疑?---来自香橼公司和浑水公司的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12(7):66-71.[4]朱登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5]李百兴,王博,卿小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监督与财务绩效研究---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8(7):64-71.[6]孙继辉,职琳斓.媒体监督下管理层权力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J].会计之友,2017(17):95-98

第四篇:银行信贷人员如何识别企业会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粉饰手段

银行信贷人员如何识别企业会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粉饰手段 不同企业的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等各不相同,界定固定资产的具体标准也不可能强求绝对一致。会计规范中虽然给予了企业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合理核算固定资产的权利,但这种灵活性也就使得企业多了一些“操作空间”,粉饰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给银行的贷前财务审核带来隐患,能否及时识别考验银行能力。

一、企业通过固定资产的具体粉饰手段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不清

有的企业在核算上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混淆不清,造成资产分类错误、成本费用的结转不合理。一些企业为了增加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为了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将符合低值易耗品标准的物品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缓其摊销速度。这种混淆划分标准,不仅导致了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混淆不清,而且使会计信息产生错报,影响了报表使用者(银行)对企业偿债能力以及利润水平的判断。

(二)固定资产分类不正确

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与否主要涉及到企业对哪些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哪些不用计提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费用与成本的计算。原固定资产准则规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不计提折旧。不少企业依靠固定资产的分类变化来调整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金额。例如,将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划入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之中,会减少当期的折旧费用,使生产费用下降,虚增当期利润;反之,如果将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划入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之中,当期利润会因为折旧费用虚增而下降。这种分类上的混淆还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虚增固定资产使用率,给银行以假象。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中规定,只有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不计提折旧,相应地限制了这种粉饰手段的使用。

另外一些企业将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混为一谈,以达到降低或提离折旧费用,从而人为调整财务成果的目的。对有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人为提高折旧费用、增加当期的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会降低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这两种结果都是对企业财务成果的人为干扰。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问题

企业往往在计价方法和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方面出现问题。例如:

1、将无关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如果企业将与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或虽有某些联系但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支出,统统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就会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应减。

2、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位。有些企业不顾国家规定,任意调整、变动已入账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3、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边界。不少企业滥用利息资本化规定终止时间的弹性进行报表粉饰,调节利润。

(四)操纵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1、随意改变折旧方法或折旧率,调节折旧计提数额以及成本、利润。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法”等快速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率一经确定,也不能随意改变。但某些企业为了调节某的利润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或折旧率,多计或少提折旧。例如:某企业为了贷款需要有所盈余,企业便未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私自降低折旧率,由原来折旧率8%改为5%,少提折旧12万元,虚增利润。

2、不按会计规范的规定计提折旧。具体做法:未使用固定资产(除房屋、建筑物外)仍提取折旧;停用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变卖固定资产,仍旧提取折旧等。

3、操纵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时点、虚增或虚减折旧。某些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利润实现数额,采用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入固定资产,提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应增费用减少利润。例如:某房地产公司下属企业,在建工程尚未完工,利用提前报决算的方法,多提折旧5万元,提高成本,降低了利润。还有一些企业的在建工程不及时竣工,目的是为了缓提折旧,虚增利润。

(五)操纵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处理固定资产收回的价款,应冲减固定资产清理支出,将净收益在利润表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中反映。由于这一损益项目会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因此,一些企业在经营效益好的时候,为了控制利润,便将固定资产净收入仍挂在固定资产清理账中,结转到下年再处理;在经营出现滑坡时或出现应增利润动机时(例如,申请银行贷欺),通过关联交易将闲置的固定资产转移出去。不仅以后无须计提折旧,还会使获得巨额的固定资产处置收益,计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粉饰报表利润。

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利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银行对固定资产粉饰手段的识别

1、分析公司的发展状况 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包括: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企业进行战术性投资,是为了实际生产的需要,投资金额相对较小,见效较快。战略性投资,主要是为了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或企业主营业务发生改变,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以预期收益为依据进行决策,风险较大。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重点分析其战略性投资部分,可以发现企业战略方向的执行情况,固定资产发挥的真实效用以及企业战略前景与风险。另外,对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高的行业和公司应重点关注。因为这些企业一旦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就会对会计报告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2、分析固定资产的质量

对固定资产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与产品市场份额所需的生产能力的匹配程度。如果固定资产能够符合市场所需的产品份额,推动企业经营,获得利润,就是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未达到市场份额会导致企业经营萎缩,超过了市场需求则会导致存货囤积,生产设备闲置和经营周转缺乏资金,这时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适当,利用充分,闲置率高低是分析的重点。

(2)分析企业采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因为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而且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也给企业操纵折旧费用带来了很大空间。在分析时,一是要看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能较快收回企业的投资,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但这种方法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同期的企业盈利;二是要看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例如某化工企业2010年中期报告显示,该企业延长了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年限,这一调整减少了该企业中期折旧4450万元,当期每股收益高达0.419元中,而其中有0.056元是这一调整的结果所致。

(3)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新率较低,说明固定资产比较老化,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4)判断企业是否计提了充分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许多公司固定资产中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导致潜亏挂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为了挤干其中的水分,避免企业粉饰利润,但是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减值,以及应计提多少减值准备,都是根据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就给企业粉饰会计报告带来了可能。要检验资产减值准备的充足程度,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资产评估,其次是分析企业的计提方法和程序,取得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关于固定资产质量状况的说明。报表使用者还可以到存放地点实地考察固定资产,判断其使用状况及现实价值。

3、企业的业绩是否过度依赖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例如,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转让或处置来增加利润,这种活动在短期内虽然会使企业维持表面的繁荣,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存在疑问。

4、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以及实际使用状况 关注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金额及原因,可以了解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另外,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防止发生企业不披露固定资产的停用或报废,继续计提折旧,虚增费用,减少利润,掩饰企业的经营困难。

5、新准则扩大了上市会司折旧的计提范围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了已经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必须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适用会计准则的所有上市公司将扩大折旧的提取范围,以往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未使用,不需要的机器设备等开始计提折旧。这一会计规范的改变虽然与配比原则不符,但确实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上市公司利用折旧费操纵利润的行为,银行要善于利用。

6、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

由于在实务中,不少企业曾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中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企业这种粉饰财务结果的手段,确保企业会计报告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这一点银行也需要掌握。

第五篇:上市公司财务战略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

美的集团创建于1968年。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1997年实行事业部制改造。2001年,美的转制为民营企业。2003年,美的集团相继收购云南、湖南的客车企业,正式进入汽车业。

美的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新世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2003年,美的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5亿美元。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调整、发展与壮大,如今美的已成为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汽车、物流、进出口贸易、房产、信息技术、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美的集团总资产达105亿元,员工4万人,在顺德、中山、芜湖、武汉、淮安、昆明、长沙、合肥、重庆等地建有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近10000亩。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并在美国、德国、日本、香港、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目前,美的家电产品在国内市场位居前列。当前,美的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和微波炉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和厨房用具产业集群。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风扇、电饭煲、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电暖器、洗碗机、电磁炉、热水器、灶具、消毒柜、电火锅、电烤箱、吸尘器、小型日用电器、洗衣机等大小家电和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漆包线等家电配套产品。

2003年美的品牌价值经权威机构评估高达121.50亿元,名列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八。2003年,美的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广东省先进民营企业。5月,美的入选国家信息产业部组织评选的“2004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名列第九。同月,在商务部公布的“2003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美的位列第83位。6月,由《东方企业家》杂志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手进行的“2004民营上市公司100强”评选中,美的电器名列第一。7月,美的集团被列入首批20家“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同月,美的入选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主办评选的“广东省首届百强民营企业”,名列第一。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0年代至今上交税收超过35亿元,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捐赠超过6000万元。同时,美的为社会配套产业的发展与就业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预计2004年,美的将实现含税销售收入300亿元,其中现有产业230亿,同比增长30%;出口创汇8亿美元,同比增长60%;新增产业70亿元。

展望未来,美的将在现有家电业务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和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上,在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企业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等途径实现相关多元化发展,培育并拥有除家电外至少两个新的支柱产业,并且新的支柱产业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力争到2006年,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其中出口20亿美元,集团整体从单一的家电制造企业发展成长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国际化制造企业集团。

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外包,有的组建了后勤服务公司,按公司化运作,让其真正有服务意识,这样它就不属于职能部门了,它就变成了一个经营单位,变成市场化行为了。集团内部之间的部门产品交易,也完全是市场化行为。有的后勤工作则完全由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投标承包,比如公司对外联络迎来送往所用车辆都是市场化的,从资产权属方面来说和公司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像公司清洁服务这样的事物都承包给了社会上专业的清洁服务公司,它们不属于集团下属公司。” 黄晓明回答。

“我们要把内部的事情简单化,以市场导向简化内部的流程,真正为市场为消费者设计内部组织。在这个原则之上,我们把权力下放。但是核心就是这八个字,简政放权,责任清晰。我们的目的是不要形成大企业病,不要形成内部繁文缛节的东西,把权力放到最需要权力的地方。”方洪波介绍说。

简政的目的是为了理顺权属关系,是为了保持管理体系的精干,同时也得益于分权放权后责任主体的明晰,在美的内部的管理层中,都会有一本《分权手册》,这个小册子成为美的管控体系的核心。

《分权手册》规定了美的权力运作体系的具体分工,规定了集团事务的提案权、审核权、审批权、备案权等负责主体,都非常明确地指定了相关领导部门或负责人。任何一个级别的管理平台对应着相应的权力,相关负责人对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有全部的决定权。

从美的权利体系的分工来看,其战略决策分三个层面:集团负责最高层的集团战略,比如未来三五年的业务发展方向;二级平台负责企业战略,在产业层面如何竞争,比如说美的电器会考虑如何在未来提高“空冰洗”产品的竞争力;三级平台负责竞争战略,比如说具体产品的竞争策略、市场定价等。这三个层面同时也是非常明确的权利分工体系。

甚至在销售市场的第一线,如果竞争对手打出降价促销的措施之后,处于同一商场内的美的电器营销人员可以在几分钟内即可以拿出并执行新的价格方案,从而保证了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美的员工的积极性。

美的分权制度的另一面最核心的是重要决策权保留在集团总部,但是“集权主要是比较核心的领域,比如说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的掌控,非常小范围的最高层人事安排,财务资金管理等”。黄晓明介绍说,“除此之外,选哪个供应商,跟哪个部门合作,用什么渠道去推广产品,那是经营一线的权利。所谓的用权有度就是设计好主要的运营活动、流程和责任人,不能包罗万象,要非常清晰,这是整个制度的核心,特别是运营层面,很多东西不需要报告给董事会和职能部门,在相应的部门内做就可以了。”

这样的权利结构,就是美的内部总结的十六字方针:“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这样的机制下,所有的经营管理人员心里装的都是市场理念。

美的在大胆分权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分权背后的保障机制,何享健认为,企业的分权离不开四个必要的保障条件: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理人队伍,能够独当一面;二是企业文化氛围的认同;三是企业原来的制度比较健全和规范;四是监督、约束机制非常强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的管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事业部的变革

1997年,为未雨绸缪防止大企业病的美的,开启了事业部制的新管理体制,成为美的突破管理瓶颈、实现主营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利器。事业部制被认为是美的前进的发动机,为美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管理机制的潜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的电器推行事业部制的基本做法是:

一个结合:与责权利相统一的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公司各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公司总部成为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资本经营、资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监督控制中心,责任与权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划分,多大的责任就给多大的权力。

十个放开:在机构设置权、基层干部的考核任免权、劳动用工权、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权、员工分配权、预算内和标准内费用开支权、计划内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权、生产组织权、采购供应权、销售权10项基础权利的下放。公司放权的重点之一是人事和分配权,各事业部第一责任人可以自行组阁,自行决定事业部内工资分配方案。

四个强化 :强化预算管理、强化考核、强化审计监督、强化服务。公司内部建立强有力的预算体系,预算、季度预算、月度预算严格开展,每月召开预算与经营分析会,对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费用进行控制,总结经验与不足,制订新的措施;在预算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目标考核奖惩办法,考核指标以利润、销售额为主,还包括市场占有率、库存、资金运营效率、费用等指标。公司与各经营单位签订3年的经营目标责任书,以内部管理契约的形式明确规定公司与各经营单位的权力、义务、责任,使之成为各经营单位的奋斗目标。

七个管住:管住目标、管住资金、管住资产、管住投资、管住发展战略、管住政策、管住事业部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公司各事业部的计划、投资项目、资金结算、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任免权力由公司全面控制,以此保证各事业部经营决策不偏离公司的整体方向和发展战略。

美的电器事业部制改革的结果是经营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权利明确、对等,内部控制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公司各事业部有了充分经营自主权,能够直接面对市场、主动适应市场,营销观念发生全新变化,全体员工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责任共同体,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最直接的变化是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这一点方洪波感触颇深,“近二十年的市场和竞争格局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求我们的市场经营意识更高了。十几年前,只要你有好的产品,有足够高性价比的产品,是不愁卖的。现在则整天想着怎么样满足市场的要求,顾客至上,消费者的利益第一”。

改革前各经营单位经常按部就班、讨价还价地完成公司下达的指标,改革后各事业部主动给自己加压。改革还使得各事业部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大大提高了公司经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经营规模扩大,管理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

事业部制的实施运行,保障了美的经营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权利的明确、对等,内部控制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各事业部作为一线综合管理平台,具体指挥和控制各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采取逐级授权、分权、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并通过制订《经营管理分权手册》,明确了各经营单位、各主要业务环节、各管理层级的审批权限,各事业部负责人拥有极大的权限,但也承担整个事业部的全部责任,为此,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经营责任制,以及全面预算控制、统一资金控制、资源集约调控、资产风险预警、内部审计与责任追究等制度,事业部制的实施,推动了美的管理有序、层次分明的经营组织体系的形成。

对美的来说,公司规模的扩张速度非常之快,产品链也越来越长,事业部在解决公司到达一定阶段所显示的灵活性的优势,也越来越被其固有的缺陷所抵充,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美的事业部制始终处于不断的变革与调整完善之中。2004年以来,美的电器又进一步完善事业部制,在各事业部的基础上就分权、授权经营以及涉及企业长远发展和战略决策的集权和监督体系等,再次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较大的完善,一个管理有序、层次分明的经营组织体系有效形成。针对事业部制容易引发的各自为战,资源不能共享与重复投入的弱点,美的加强了协同经营的文化,如建立集中采购平台,提升议价能力,降低成本;设立中国营销总部,加强营销渠道与资源的共享等,一种新型的超事业部制的雏形日渐成形。

“没有一个企业因为发展速度慢一点会倒闭,只强调增长但又控制不住风险,企业才会出问题,甚至倒闭。”何享健说。

事业部制的实施和分权体系的运作,给完善企业的内控带来了挑战与课题,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美的也在不断地调整管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美的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的做法是,从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IT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多方面强化完善公司各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保障公司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推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

今天,在美的即将完成向千亿级企业集团迈进的时候,其决策层已经在思考如何面对1200亿产值后的管控新课题,美的已经形成了管控模式向控股公司转型的解决思路,同时明确这种控股公司有着美的鲜明的特色。这种思路要求美的进一步明晰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三权分立的运作治理架构,明确对下属子公司、事业部的管控机制。

以上市公司美的电器为例,其管控模式建立在事业部制的平台之上,下设各事业部作为一线综合管理平台,具体指挥和控制各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资源调配工作,享有充分灵活的经营管理权力,向公司CEO和董事会负责,同时接受综合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各经营单位在事业部的直接指挥下运作,其内部设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和岗位,实施具体生产经营业务,管理公司日常事务。

2006年,美的批准集团财务管理部引入甫瀚咨询公司,开展内控项目,规范制度和流程,提升内部管理,支持美的集团管控模式转型,帮助集团对二级平台,二级平台对下属经营单位更好地实现管理与监控,帮助美的各经营单位实现规范化运作,提升管理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防止舞弊。

经过多年的努力,美的电器公司在公告中可以自信地宣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建立,内部控制活动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运营环节。

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作为风险预警的重要工具是美的内控的特色之一。在何享健看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线,一个企业要经营好,做好财务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财务监管手段实现“创造价值、监控风险”是美的财务管控的核心目标。同时不断地完善创新财务管理手段,适应、支持企业发展的新阶段。

财务监控是保障。何享健可以不问任何事情,但是财务报表是必看的,有时在出国期间,还会让秘书读给他听。总部就是根据这些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美的高管通过关注企业经营风险,主动发现、解决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何享健认为,给事业部授权必须有个前提,除了要有一支认同美的企业文化的高素质的经理人队伍,还要有健全的企业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之一即是财务监督机制。

美的为此建立了强有力的监控体系,通过建立二级审计制度(公司设立审计部,事业部设立审计科或专职审计员)强化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各事业部的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必须经公司企划部初审、审计部审计,最后由审计委员会确认。同时,公司设立监察委员会和监察室,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预防、查处,对敏感岗位加强监控。

“从加强会计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并借助内外部审计的力量,建立、完善风险监控体系,重点关注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重点关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重点关注外部政策风险。”何享健说。

2006年以后,何享健明确提出管控模式要变革,要实施组织调整,优化美的未来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管控模式是一个根本的、关键的课题,是一切工作实施的保证。

何享健对于内控项目有着超前的认识,他认为内控项目的实施非但不会影响集团分权管理模式和工作效率,还有利于集团继续推进分权管理和授权经营,有利于调动经营积极性,加快集团向财务控制型的控股公司转型,建立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管控模式。

管控模式怎么变?美的的设想是强化集团管控,在二级产业集群相应提高资源整合、共享与协同能力。何享健认为,美的未来应该建立航空港式的组织模式,建立集团层面的公共资源运行平台,各个产业事业群可以在这个“机场”上降落以实现资源共享,企业集团管控的理想境界是:最高层领导专注于做大企业价值;二级产业集群的领导专注于做大产业,成为产业领袖;三级产品事业部领导专注于产品与市场,做大产品与利润。

竞争力的源泉

白色家电,这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内,美的一如既往地视之如蓝海,顽强地开拓着新的市场和新的产品领域。李飞德认为,这个行业尽管销售利润都很薄,但如果精耕细作,仍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蓝海。“你在中国要找一个行业,它的前两三名的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资本回报率的回报每年都在20%以上,剔除垄断行业,你还很难找到。”李飞德说,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资本大概4年可翻一番。优秀的白色家电企业正是这样,可能他拿的是5个点或6个点的销售利润率,但是如果它有一个非常好的营运系统,凭借高效的营运系统效率、较高的资产周转率等,资本回报率就能做到20%以上。但是也不能说白色家电的日子就很好过,“坦白地来讲我们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要在这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里做好每一个细节的事情,这是对我们的整个管理系统、管理理念的一个要求。”

美的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美的自身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一定要我找的话,我觉得是机制的优势和团队的优势,或者用现代一点的说法是组织的能力。它使得美的能发挥整个系统的活力去解决经营中的各项问题”,方洪波说,“但是,现代企业的竞争远远不是单项能力的竞争,企业经营其实很简单,就是天天做好这些具体的、细节的事情。

有人这样评价美的,美的经营管理机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激发活力,通过机制与制度建设形成内在的竞争优势。在记者看来,以良好的治理架构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性,做好每一个细节,挖掘每一个人的价值,善待每一分资源,这或许是美的在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发展后依然灿如朝阳的原因。

下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需要写工作总结时需要写哪些内容呢?应该如何写工作总结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市......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计划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计划 制定公司财务工作计划的目的是为全面做好年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市公司财务工作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计划......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需要写工作总结时需要写哪些内容呢?应该如何写工作总结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市......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需要写工作总结时需要写哪些内容呢?应该如何写工作总结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市......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浙证监上市字„2011‟156号 关于开展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规范自查的通知 辖区各上市公司: 推动辖区上市公司夯实财务会计基础,是推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

    xx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管理办法

    xx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管理办法(2011-04-24 10:43:07)转载标签: 杂谈 xx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管理办法aliqq.cn第一条:为加快会计信息的反馈速度,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管理,以及......

    xx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Xx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xx公司(除特别指明外,以下简称公司)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强化公司内部监控与协调机制,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制度 二 0一0年八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