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岗位补贴发放办法
我厂岗位补贴发放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我场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岗位责任与工作业绩考核在收入中的突出作用,结合我场实际,参照外地经验,特制定以下办法:
一、发放的原则
(一)坚持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二)坚持按劳分配,向责任重、技能高的岗位倾斜的原则;
(三)坚持按岗定酬、岗变薪变的原则;
(四)坚持质量、效率、服务水平决定收入水平的原则;
(五)坚持岗位职责与业绩考评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二、发放范围
场属机关各部门、局委和场供事业单位的职工,凡与所在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且现在岗发放工资的人员,均属发放补贴范围。
三、发放办法
(一)场部机关各部门、局委、场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工勤、勤杂人员,均以现岗位确定套入附表
(一)标准;场部机关、局委及场供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均以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套入附表
(二)标准;双重职务者就高套入。
(二)岗位补贴实行易岗易薪、岗变薪变。中层副职以上管理人员,以场任职文件为依据;专业技术人员以场重新核定的职数及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为依据,岗位变动时,从到岗的下月起执行新的岗位补贴。其它职工岗位变动后,由单位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岗位补贴的变动手续,由场劳动保障办负责审核。
(三)本项补贴随工资逐月发放。月最低工作时间为21天。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岗位补贴
(一)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借用的人员,无岗人员;
(二)自动离职、自谋职业及挂靠的人员;
(三)受刑事拘留、行政审查未做结论的人员;
(四)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
(五)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者;
(六)因其它过失,经场研究决定取消补贴的人员。
五、下列情况应减发、停发补贴
(一)事假、病假、婚丧假、探亲假,除履行有关审批手续外,应按实际休假天数扣减补贴。
(二)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凡一月内累计迟到或早退3次者,应在当月扣减1天的岗位补贴;旷工者按实际旷工天数的3倍扣减补贴,连续旷工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对拒不服从工作调动或工作安排的,从正式通知到本人的次日起停发补贴。
(四)长期(6个月以上)带职学习的人员,学习期间不享受岗位补贴。
六、有关问题的规定
(一)教育系统按在岗在职公办教师(不含代课教师)人数人均补贴80元/月。
(二)小车班司机的定额工资增加20%;计量工资另行制定。
(三)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场批准的内退人员,可按原岗位比照《场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休人员加发综合补贴的通知》(场字〔2004〕号160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本办法暂定从2005年元月1日起执行,执行时限视总场经济效益状况及经济承受能力而定。所需资金仍由原渠道支付。
(五)本办法由党委工作部、劳动保障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公益性岗位的范围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投资开发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具体范围包括:
(一)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不含物业管理公司岗位,下同);(二)公共安全保卫;(三)公共卫生保洁;(四)公共环境绿化;(五)停车场管理;(六)公用设施维护;
(七)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八)其他公益性劳动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对象
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对象是,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且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本办法所称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是指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标准
公益性岗位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按照“鼓励就业、适度补助”的原则,月工资低于500元的,补助标准为 150元,月工资高于500元的,补贴标准为公益性岗位工资收入的30%。
四、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资金来源
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各级财政筹集的再就业资金负担。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由省再就业资金负担。市、县、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由市县再就业资金负担。
五、公益性岗位的认定与管理
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省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共同审核认定。市、县、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县财政部门共同审核认定,并报省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省财政部门备案。
提供岗位单位向同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由省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海南省公益性岗位认定申请表》,同时报送可行性分析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劳动项目的基本内容(工种、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及前景预测、劳动报酬估算、岗位补贴申
请数额。人事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岗位联合签发《海南省公益性岗位认定书》。
公益性岗位实行属地化管理,用人单位委托所在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归口管理,未设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由相应的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下属的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并接受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补贴资金的申请与拨付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填写《公益性岗位补贴申报表》,于安置次月5日前报同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并提交下列材料:《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明细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岗位设置表》、《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第一次申报时提交)、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第一次申报时提交)、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第一次申报时提交);从事公益性岗位劳动收入凭证复印(工资发放表)。
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于当月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分类,其中属于市县、街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填写《市县、街开发公益性岗位补贴申报汇总表》,属于省级开发的岗位,填写《省开发公益性岗位补贴申报汇总表》,连同《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明细表》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
同级财政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并拨付资金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补贴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建立补贴发放台帐。
七、监督与检查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的申请和发放工作,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服务费用。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做好有关资料的审查审核和申报资料的把关工作,对弄虚作假、冒领、挪用、骗取资金的,除追缴全部资金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二各级财政部门、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有权对各用人单位的用人情况,工资支付及财务情况进行检查。每年一季度,省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对公益性岗位进行年度审查。
各区县财政局、劳动和保障局、各有关局、集团(总公司)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06]3号),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依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6]1号),我们制定了《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2006年3月31日前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从2007年1月1日起,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资金渠道和补贴标准执行,各区县财政部门应足额安排预算,确保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在此期间,为确保公益性岗位补贴新老政策平稳衔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6年3月31日前认定的对无明确收入来源的公益性岗位,2006年4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的工资补贴,市财政按照原工资补贴标准,对区县转移支付。各区县应区分岗位的性质,符合协管员岗位条件的,应于2006年6月30前,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和本办法规定,认定为协管员岗位,并从认定之日起,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相关政策,2006年7月1日起,市财政对区县财政按照实际支付协管员岗位工资补贴的50%,给予转移支付;未认定为协管员岗位的,从2006年7月1日起,统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公益性再就业公司对待,享受本办法规定相关政策,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工资补贴,市财政按照我市最低工资的30%,对区县转移支付。
二、2006年3月31日前认定的未纳入公益性再就业公司管理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应于2006
年6月30日前,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全部整合纳入公益性公司管理,从纳入公益性再就业公司管理之日起,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从2006年7月1日以后,市就业再就业资金不再对未纳入公益性公司管理的社区公益性岗位支付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工资补贴,市财政按照我市最低工资的30%,对区县转移支付。
三、2006年3月31日前认定的公益性再就业公司岗位,2006年4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工资补贴,市财政按照我市最低工资的30%,对区县转移支付。
四、从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要于2006年6月30日前,依照本办法规定,对本办法下发前成立的公益性公司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益性公司,要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政策补贴的,要予以查处,并将检查结果于2006年7月30日前分别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特此通知。
为促进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02 29号)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有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岗位补贴办法》(暂行)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公益性岗位补贴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岗位补贴范围
由政府和社区开发的便民利民、社会化服务、社会治安、交通协勤、托老托幼、保洁、保安、保绿、公共设施养护等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非营利性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岗位。
二、岗位补贴对象
岗位补贴对象必须是经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具体包括:
(一)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
(二)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男30岁以上,女25岁以上)且已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一年内介绍三次,非本人原因仍未能就业的失业人员;
(三)夫妻双方无一人就业又无一子女就业的困难家庭失业人员;
(四)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失业人员;
(五)因病或肢体残缺又未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级的失业人员。
三、岗位补贴标准
(一)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补贴后的岗位工资除个人按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后,所得实际工资每月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对实行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可实行月薪、周薪、日薪或小时工资等办法。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其周、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以下办法折算: l.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2.最低日工资标准。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xs小时; 3.最低周工资标准。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X4O小时;
(二)公益性岗位补贴可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从市级再就业经费中给予每人每月240元至350元的岗位补贴,其中,从事社区治安联防、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的,每人每月岗位补贴350元;从事社区保洁、保绿、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的,每人每月补贴260元;从事社区开发的便民利民、社会化服务、托老托幼等社区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补贴24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之差额部分,用人单位有经营收人的由用人单位给予补足;用人单位没有经营收入的从区(县)再就业经费中给予补足。
四、岗位补贴要求
(一)由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4050人员,用人单位或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必须依法与公益性岗位再就业人员签订3年以上(含3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
(二)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必须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抵扣,要以书面形式记录所支付的工资数额及支付时间、领取者姓名,领取工资要由本人签字。
五、岗位补贴拨付程序
(一)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向所在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提出书面申请,提供(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证书》、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安置花名册、公益性劳动就业组织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书、缴纳社会保险费凭证等资料,并填写(乌鲁木齐市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审批表),报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审核。
(二)每月5日前,由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将审批表报街道劳动保障所签署意见后,送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在5个工作日内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三)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由市财政局核拨后,市职工再就业管理办公室在3个工作日内将岗位补贴按月拨至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月将岗位补贴拨至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应在收到岗位补贴后以货币形式发放至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手中,并由从业人员本人在工资发放表上签字。
六、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
市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复查,符合岗位补贴条件的,其岗位补贴继续由再就业经费按规定支付,不符合岗位补贴条件的要及时清理。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发生增减变动时,产生空缺的岗位由公益性就业劳动组织及时会同用人单位通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及时录取符合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补充到公益性岗位。
各区(县)政府购买或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可参照上述办法,由区(县)财政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
第二篇: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
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的通知(津财社〔2010〕46号)
各区县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局、集团(总公司)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面做好生活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工作的意见》(津政发〔2010〕30号),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我们制定了《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确保公益性岗位补贴新老政策平稳衔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区县应区分岗位的性质,符合协管员岗位条件的,应于2011年1月1日前,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和本办法规定,认定为协管员岗位。
对已认定的未纳入公益性再就业公司管理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应于2011年1月1日前,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全部整合纳入公益性公司管理。
二、各区县财政部门应足额安排预算,确保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从2011年1月1日以后,市财政不再对未认定为协管员岗位或未纳入公益性公司管理的公益性岗位支付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三、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要依照本办法规定,对本办法下发前成立的公益性公司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益性公司,要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政策补贴的,要予以查处,并将检查结果于2011年6月30日前分别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对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根据《关于全面做好生活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工作的意见》(津政发〔2010〕3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益性岗位是指,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开发的,优先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由各级就业专项资金给予社会保险和工资补贴的就业岗位。
公益性岗位分为协管员岗位、公益性再就业公司(以下简称“公益性公司”)岗位和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三类。协管员岗位是指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投资开发的,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职能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非营利性服务岗位。公益性公司岗位是指从事公共环境绿化、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旧楼区物业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邮政进社区、报刊投递、社区服务(包括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幼等)、养老服务等行业(有行业限制的从其行业规定),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岗位。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是指公益性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聘用就业困难对象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岗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就业困难对象是指,零就业家庭人员、4050失业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单亲家庭人员、需赡养患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残疾人、长期失业者、复转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失去双亲的人员等十类就业困难人员。
第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经济发展规模、就失业状况、财政承受能力、需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人员数量,于每年年底前制定下一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明确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方向、数量,指导各区县开发公益性岗位。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执行,严禁超范围、超数量开发公益性岗位,严禁在未落实工资来源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公益性岗位。
第五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分级认定、分级出资、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公益性岗位的认定工作。
第六条 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发的协管员岗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岗位认定。
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为市级职能部门的,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以下材料:计划招用人数、协管员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制度等资料,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
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要严格控制协管员岗位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公职人员数量,开发单位要安排专人进行协管员的管理工作。
协管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障协管员(含小额贷款协管员)工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600元,并建立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随调机制,交通协管员等其他协管员待遇,在最低工资基础上再给予15%的特殊岗位津贴(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所需资金由市就业资金全额补贴,由市就业资金支出账户通过经办银行进行工资统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市财政部门按年人均1500元标准从市就业专项资金安排工作经费综合补助,用于除发放协管员工资以外的必要开支,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根据协管员的岗位特点确定工作经费综合补助的开支范围。
对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协管员,由市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补贴,补贴的标准按照我市社会保险补贴有关规定执行;对未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可在商业保险公司为其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由市就业专项资金按照当年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的0.5%给予补贴。
第七条 区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发的协管员岗位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岗位认定。公益性公司岗位按照公司注册地点,由当地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岗位认定。1.区县协管员岗位
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为区级职能部门的,向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以下材料:计划招用人数、协管员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制度等资料,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备案。
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要严格控制协管员岗位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公职人员数量,开发单位要安排专人进行协管员的管理工作。
治安协勤、综合治理等协管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在此基础上再给予15%的特殊岗位津贴(考核办法由各区县制定),所需资金由区县就业资金全额补贴,通过经办银行进行工资统发。市就业专项资金按照区县实际支付协管员岗位工资补贴的50%,给予转移支付补助。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按年人均1000元标准从区县就业专项资金安排工作经费综合补助,用于除发放协管员工资以外的必要开支,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根据协管员的岗位特点确定工作经费综合补助的开支范围。
对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协管员,由市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补贴,补贴的标准按照我市社会保险补贴有关规定执行;对未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可在商业保险公司为其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由市就业专项资金按照当年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的0.5%给予补贴。
2.公益性公司岗位
公益性公司是指,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从业人员达到50人以上,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不含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达到全部从业人员60%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劳务派遣组织和人事代理机构不能认定为公益性公司,公益性公司不得从事与政府职能相关的公共管理工作。公益性公司按照属地化原则管理,由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认定。申请单位安置人员并运行三个月后可向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提出书面申报,同时提供以下材料:申报单位填写的《申请建立公益性公司审批表》、公益性公司章程、公司营业执照、经营场地证明复印件、申请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其他特殊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等文件。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财政局,在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同意的,指导申报单位填写《公益性就业服务承诺书》,颁发《公益性公司认定证书》,作为享受有关政策的凭证,同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备案。
公益性公司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且工资水平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由所在区县就业专项资金给予我市最低工资标准40%的工资补贴。市就业专项资金按照区县就业专项资金实际支付工资补贴的75%,给予区县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由市级开发的邮政进社区、报刊投递等公益性岗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予40%工资补贴,由市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新办公益性公司自认定日起6个月内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除享受上述工资补贴外,由市就业专项资金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20%,给予扶持性工资补贴,补贴期限为1年,扶持性工资补贴资金随正常工资补贴资金一并转移支付区县财政。
对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就业困难对象,由市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补贴,补贴的标准按照我市社会保险补贴有关规定执行。
公益性公司实行年检制度。公益性公司在《公益性公司认定证书》有效期终止前15日内,持《公益性公司认定证书》、《公益性公司岗位协议书》、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资单、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公司上的财务报告和就业困难对象身份证明资料,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年检,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年检材料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年检材料审核后,出具年检意见。年检合格的标准为:上盈利或亏损额小于注册资本的20%;连续亏损不得超过三年;从业人员达到50人以上,安置就业困难对象达到全部从业人员(不含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60%以上,工资水平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内无信访举报或经核实举报不实的;符合本办法的各项规定。对年检不合格的单位,收回《公益性公司认定证书》。
因公益性公司被取消资格而导致从业人员再次失业的,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妥善安置。
3.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
按照属地化原则管理,由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认定。申请单位向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提出书面申报,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财政局,在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同意的,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且工资水平不低于我市非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的,由所在区县就业专项资金给予我市最低工资标准30%的工资补贴。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第八条 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和公益性公司,应每月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岗位变动情况,于每月10日前,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以下资料:《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认定申请表》一式三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或《天津市“十类就业困难群体”公益性岗位安置认定表》《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首次增岗的)、《岗位协议》,以及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需的资料。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合格后,在《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认定表》上加盖公章,同时记录就业情况。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于认定岗位后,在每季度末,将加盖公章的《天津市公益性岗位认定表》、《公益性公司岗位协议书》、《再就业优惠证》或《天津市“十类就业困难群体”公益性岗位安置认定表》扫描成电子档案,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实行下发薪制,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和公益性公司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按月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现金形式支付劳动报酬,也不得由其他单位代发劳动报酬。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岗位开发单位分别与工资代发银行签订《公益性岗位人员代发业务委托协议书》。在实行公益性工资补贴卡式发放首月,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本区县享受公益性工资补贴的人员按照公司分类(发放清单电子版)报至各区县工资代发银行,工资代发银行将制作完毕的银行卡交至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下,将工资卡发放到就业困难对象手中,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领取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发卡明细表复印件存入公益性公司档案备查。
公益性工资补贴发放程序:(以下申报时间遇节假日提前,保障就业困难人员按时收到补贴资金)
1.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季度最后一个月将下季度所需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预算报区县财政局。区县财政局每季度末将本区县下季度所需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拨付至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资金专户。
2.每月1至5日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上月应享受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的发放明细(发放清单电子版)报至本区县工资代发银行,并将所需资金划入工资代发银行指定账户。同时各岗位开发单位将自筹部分发放明细(发放清单电子版)报至工资代发银行,将自筹资金划转工资代发银行。
3.工资代发银行在接到资金后应及时将代发款项发放至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银行卡上。
4.每月20至25日,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本月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未曾持有公益性岗位工资银行卡)明细表(发放清单电子版),报至工资代发银行制作新增人员银行卡。同时工资代发银行将加盖业务章的一式两份本月的代发工资情况明细表交于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5.每月10日前,市级协管员管理部门和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上月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情况、工资补贴申报情况、协管员考评情况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工资补贴后于15日前报送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依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工资补贴数核拨补贴资金。
第十条 协管员岗位开发单位和公益性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工资或发放工资未达到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月份终了5日内向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说明情况,对无故拖欠工资的,责令其在15日内将工资补发到位。拒不补发的,取消享受工资补贴资格,收回《公益性公司认定证书》。
第十一条 公益性公司要加强财务管理,按规定聘用专业财务人员,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收到的各项工资性补贴、扶持性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均应记入“补贴收入”科目,要自觉接受审计、监察、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各项待遇。
第十二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公益性岗位的认定、管理、年检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岗位落实,定期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做出处理决定,对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追回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足额安排预算资金,确保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按时足额拨付,不得因财政资金不到位造成工资拖欠。
第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的公益性岗位管理监督、效绩评价制度,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的责任落实到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工作纳入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效绩考核体系。
第十五条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报告制度,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情况、空岗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定期统计,对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在安置困难群体就业方面,打破区域界线,统一调剂岗位,实现对困难就业群体的托底安置。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至2015年12月31日废止。原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之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月度绩效奖金发放办法
月度绩效奖金发放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实际,每月发放的绩效奖金按以下办法发放:
一、范围
公司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及各部门的主管人员,具体包括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顾问、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工区队长、工区副队长、资料主管、生产统计小组长、行政主管兼工会主席、财务主管等。
二、发放依据
各部门KPI考核指标每月完成情况。
三、发放基数
1、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每月发放的竞业金额的基础上,根据所分管的工作范围、职责等不同按1500元/月~2000元/月的幅度作为奖罚基数,进行月度KPI考核的奖罚;
2、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在每月发放的竞业金额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范围、职责等不同按500元/月~1000元/月的幅度作为奖罚基数,进行月度KPI考核的奖罚;
3、各部门主管级管理人员,在每月发放的竞业金额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范围、职责等不同按200元/月~500元/月的幅度作为奖罚基数,进行月度KPI考核的奖罚。
四、核算程序
1、每月25日前,各部门上报下月KPI月度分解指标至分管领导审核→每月30日前,公司董事长审批完成各部门上报下月KPI月度分解指标
2、每月3日前,各部门将上月KPI月度分解指标完成情况表交财务部→每月6日前,财务部完成对各部门上月KPI月度分解指标完成情况表的复核并交行政人事部→每月8日前,由行政人事部将结果反馈到各部门并签名确认→行政人事部计算月度绩效奖金
五、发放办法
1、公司高层领导根据分管部门与职责的不同,按所主管部门完成情况计算发放,即: 常务副总经理:经营部60%,工程管理部(基建组)40% 副总经理:排水工区60%,工程管理部(基建组)40% 顾问:行政人事部60%,财务部40%
2、完成月度指标的101%~150%,奖励奖罚基数的101%~150%;
完成月度指标的90%~100%,足额发放月度绩效奖金; 完成月度指标的60%~89%,暂扣罚奖罚基数的50%; 完成月度指标的60%以下,暂扣罚奖罚基数。
3、年终时,根据KPI完成情况一次性调整月度绩效奖金差额。
六、各部门月度考核的KPI指标(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1、经营部:
公 司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方 案 1.总则 1.1 目的
1.1.1 加强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公司绩效,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1.1.2 检查员工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和胜任性,公开评价工作效果及其价值,为改进工 作和调整工作提供依据。
1.1.3 建立工作信息的反馈通道和与员工的沟通渠道。
1.1.4 为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发掘优秀人才,以此作为奖惩、提升的依据,促进员工的升迁、赏罚的公平合理。1.2 原则
1.2.1 一致性——在一段连续时间之内,考核内容和标准不能有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一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
1.2.2 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1.3.3 公平性——对于同一岗位的员
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1.2.4 公开性——员工应知道自己的详细考核结果。2.考核工作的实施 2.1 考核内容
2.1.1 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表现。
工作态度包括思想素质、事业心、工作责任感、服务精神等; 工作能力包括业务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经验等;
工作表现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等。2.1.2 考核内容的比例分配——汇总如下:
工作表现 工作能力 工作态度 比例
50%
25%
25% 2.2 考核表
2.2.1 考核表的种类及适用对象——A表:适用于中、高层管理人员 B表:适用于一般管理人员
(建议:最好各部门根据考核内容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表)2.3 考核关系和考核对象
2.3.1 考核关系与工作中的管理关系保持一致。具体为:
被考核者
考核者
调整者 一般员工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总经理 高层管理人员
总经理 2.3.2 下列人员不参加考核:(1)试用期未满者;
(2)连续工作年限不满半年者;(3)考核期间出勤天数小于缺勤天数;
(4)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核或无法进行考核。2.3.3 除2.3.2条款外,所有员工均作为考核对象。
2.3.4 在考核期间,被考核者如果因人事变动而调离原部门,或调入新部门后考核期不 满一个月,由原部门进行考核。
2.3.5 在考核期间,考核者如果因人事调动,而被调离现职务,则考核者担当的考核工 作进行到被调离时止,由后任者担当考核者,把考核工作继续进行下去。2.4 考核形式
2.4.1 考核时,要按部门、按职务、按职责分类进行考核,以达到良好的考核目的。2.4.2 每位员工都要有一本工作日志,记录每天工作的主要事件及数量,并以此作为考 核的依据,清晰明了地反映工作表现
2.4.3 考核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面谈时,考核者要总结被考核
者在考核期内的工作表现,被考核者要清楚他的总结与评价。面谈结束时,双方要制定改进的方法和发展规划等。
2.4.4 中层管理以下人员的考核,采取上级考核综合评定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给出综 合评定。
2.4.5 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考核综合评定的方法,并以此为 基础给出综合评定。3.考核时间
3.1 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
3.2 原则上在每年的六月、十二月上旬进行。4.考核要求
4.1 员工的考核应以其在被考核期间的工作为依据,考核者对所属员工的平时工作成绩应 随时记录和严密考核。
4.2 考核者要对被考核者的平时工作表现要有充分了解,明确被考核者的责任内容和标准,应收集各种数据、资料及相关部门的日常反映等,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使被考核者心服口服。
4.3 考核者要以公平.公正的立场进行考核。考核时要认真、细致、事实求是,不可只凭主观感觉或印象等方式来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4.4 考核面谈时考核双方都要注重坦诚交谈,立足于员工的长远进步及发展,弥补工作中的短处,发扬工作中的长处。
4.5 主张员工个人能力提高的速度和幅度的考核思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4.6 提倡设计“个性化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4.7 不可过分重视在考核前刚完成的特别成绩。
4.8 考核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待遇与职位,故考核时应力求公平与客观。考核评语要 注意措词及评价。
.9 在考核时,不要对同一人就全部的考核评分同时加以评分,而必须就同一项目对全体 被考核人进行评分,于全体被考核人评分完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评分。同时,每一 项目的成绩分布情形,应考虑考绩正常分布比率,其比率相差太高时,请复核人员酌情加以调整。5.考核成绩评定 5.1 评分等级
5.1.1 考核评分以100分为满分,等级分为五等,即A、B、C、D、E共五等。
A等——表现杰出:能达到所有工作要求,工作成果优于大多数同职级的人员 B等——满意:能达到所有工作要求,并在几方面表现杰出 C等——尚达标准:能达到多数工作要求,整体而言是可胜任的 D等——尚需改进:属于及格边缘,整体的工作成果表现需要再改进 E等——不胜任:胜任能力与知识显然不足以胜任这项工作
第四篇:员工福利发放办法范文
员工福利发放办法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健全和完善员工福利制度,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心与关怀,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1.2本办法适用于与公司本部签订劳动合同并在本部供职的员工。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职责
3.1 本办法由公司总经理主管。
3.2 公司综合管理部和财务管理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福利类别
过节费(元旦、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烤火费、防暑降温补贴以及其他重大庆典发放的津贴和物品。
发放标准
5.1福利发放时间、金额以及新增福利发放类别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当年经营状况讨论决定。
5.2 试用期员工到岗满1个月,各项福利按照标准发放全额的50%。5.3 在岗正式员工按统一标准全额发放。5.4 缺勤人员
5.4.1 事假累计超过2日,不予发放当月公司福利; 5.4.2 病假累计超过5日,不予发放当月公司福利; 5.4.3 探亲假超期1日,不予发放当月公司福利; 5.4.4 产假超期5日,不予发放当月公司福利; 5.4.5 年休假不影响福利发放。5.5 外派人员,不重复享受福利。
5.6 妇女节过节费仅限于在公司本部工作的女员工。
5.7 儿童节福利发放仅限于在循环本部工作且孩子未满15岁(包括15岁)的员工;发放标准以家庭为单位,每一家庭发放一份福利。
5.8 退休人员,在退休当月可享受公司福利,之后将不再享受公司各项福利。5.9 离职人员,在离职之日起不再享受公司各项福利。
其他
本办法未涉及内容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
附加说明:
本办法由公司综合管理部提出。
本办法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执行
本办法由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湖北省实施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办法
湖北省实施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办法
关于印发《湖北省实施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办法》的通知
鄂人社发【2012】57号
各市、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功能,引导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根据《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2】66号)规定,我们制定了《湖北省实施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 北 省 财 政 厅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湖北省实施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办法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功能,引导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根据《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2】66号)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稳定就业岗位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培训、转岗、待岗等方式妥善安置内部富余职工,保持就业岗位的基本稳定。
第三条失业保险统筹地区实施稳定就业岗位补贴(以下简称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有结余且具有一年以上的支付能力;
(二)完成省或市(州)下达的上失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任务;
(三)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规范。
第四条用人单位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全员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上没有人员失业(非因用人单位原因产生的失业人员除外);
有关补贴资金使用规范。
第五条非因用人单位原因产生失业人员包括以下情形:
(一)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
(三)本人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违法违纪被开除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六条同一用人单位每年可申请一次稳岗补贴。大型企事业单位所属二级单位可分别申请稳岗补贴,但应由其主管单位统一汇总申报。
第七条稳岗补贴按用人单位上年失业保险缴费额的40%拨付。
用人单位申请稳岗补贴,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审批表》;
(二)上年失业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复印件:
(三)上年失业人员名单及其失业原因。
第九条稳岗补贴按以下程序进行申请、审核和拨付:
(一)用人单位持指定的资料向当地县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审核意见,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
(三)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稳岗补贴费从“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拨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第十条稳岗补贴纳入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地区稳岗补贴总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失业保险费征缴总额的30%。
第十一条稳岗补贴所需资金从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并凭相关资料和凭证在“其他促进就业支出”科目核算。
第十二条稳岗补贴必须用于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湖北省用人单位职工转岗培训安置补贴办法》(鄂人社【2010】60号)同时废止。
附件:《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