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_来自汕头市地方税务局的经验.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2013年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2期
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BIMONTHLY Vol.29.No.22013
一、引言
1994年就已开征的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企 业纳税义务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对规范土地和房
地产市场交易秩序、调节土地增值收益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难度较大,尤其是相关指标体系设计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及可操作性,多年来,土地增值税都是以预征形式征收,各地税务部门根据房地产销售额规定一个大体的税率征收,等相关政策研究成熟后再清算。2010年5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的若干计税问题。但是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工作依然难度很大,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评估,尤其是如何科学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整个纳税评估
工作的最大难点和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并影响税务征管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信度。完善和发展纳税评估已成为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工作。促进税收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税务机关职能转变、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许多国家在纳税评估工作中所采用的评估大部分是根据德国税务审计局所发明的“打分选户”的原则,J.Andreoni 指出:“根据包括纳税申报表信息的成百上千变量的复杂计算机程序的判别函数系统,运用此种方法,有利于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法律权威性。”[1]美国的纳税评估称为税务审计,其理论基础是对纳税主体纳税遵从度的测量与评判.我国大部分学者对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持否定态度。程明红通过分析指出:“主管税务
收稿日期:2012-10-16 作者简介:林达生(1964-,男,广东汕头人,汕头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维明(1964-,男,广东汕头人,汕头市地方税务局征管科长;黄燕(1963-,女,湖北荆州人,汕头大学商学院、汕头大学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无地农民的土地意愿与土地流转研究”(12BJY086;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创新激
励政策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2012B070300061;2012年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防范汕头市财政风险的地方税收征管搭式的研究”(2012009;2012年汕头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粤台农民土地获得途径与土地流转政策比较研究”(ITC12003
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来自汕头市地方税务局的经验 林达生1,陈维明1,黄 燕2(1.汕头市地方税务局,广东 汕头
515041;2.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
摘要: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土地征值税税制设置的复杂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纳
税评估指标设立的复杂性。论文在总结汕头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套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指标设定的核心是确定项目开发成本,科学确定建筑安装工程费;以项目作为土地增值税预征的核算单位,要建立“前馈控税、项目管理、信息比对、模型构建”的土地增值税收流失的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1302-0058-06 机关只对本辖区内的企业进行管理,无法了解更大范围内同行业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难以构建起一个稳定、科学的评估的参照物,只能仅仅依靠个人范围内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评估,无法确定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缺乏现实意义。[2]谭光荣也认为我国纳税评估指标的信息来源、预警值的设定、综合运用都具有局限性,纳税评估效果有限。[3]陈继阳也认为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财务指标真实性难以保证,生产经营信息获取成本高,指标体系中缺乏第三方信息和同业信息,研究指标体系缺乏可操作性价值。[4]也有一些学者肯定了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的价值,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熊萧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尝试利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要素的企业单位消耗与行业单位消耗的差异,并对每一生产要素差异赋予一定的权重,构造出企业消耗系数对行业消耗系数的“偏离系”。无论是使用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还是使用评估模型都是实现纳税评估的不同路径。[5]滕青针对个别评估指标的运用评估效果差的情况,使用模糊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评估指标集,完成对企业纳税情况的评估。[6]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将指标集中的实际指标值与该指标的行业平均值或纳税人的历史平均值进行对比。
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是一种确定行业内纳税情况的平均值,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是否纳税、税收额标准的一种假设,只要纳税人上缴的税款指标处于合理波动幅度内,就被认为是一个正常值,并且认为是真实纳税申报。真正意义上的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没有展开。
二、指标体系设计的 政策依据及实践探索
土地增值税以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与流转税相比,其税负较难转嫁,具有直接税的特性。与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征收相比,由于土地增值税采用超率累进征收,其税制设计更加公平。土地增值税具有较强的市场调控功能,税负对销售价格变动高度敏感,对房地产企业收益影响较大,可以有效调控土地增值产生的过高房地产转让收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但是,一直以来,土地增值税并未能有效发挥调节土地超额收益的功能,理论税负的畸高和实际税收的畸低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从我国近几年房地产供求形式和价格走势来看,土地增值税税基深厚,理论税收非常可观。但迄今为止,土地增值税仍是地方税的小税种,实际税收规模远不如契税。
我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30%、40%、50%、60%。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有:(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2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还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土地征值税税制设置的复杂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设立的特殊性。土地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指标设定的核心就是确定项目开发成本。只有科学认定成本,才能科学认定增值额。
汕头市地方税务局自2009年5月正式成立全省第一个市级纳税评估专职办公室,率先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专项纳税评估,并运用了专项评估所获取的大量行业数据,开发出了《汕头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实时预征系统》。加强了对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管理,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增值水平,设置了不同的预征率,真正实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更加接近税负”的预征。总体思路以项目作为土地增值税预征的核算单位,对开始销售(开始进行营业税申报的开发项目,要求企业报送销售明细表、开发项目基本情况、相关资料,由系统根据第三方数据及平均售价核定项目的开发成本,在每期营业税申报同期实时计算项目应预征的土地增值税金额进行预缴。接着,汕头市局已完成了《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编写,正进入软件开发阶段,该系统开发完成后,覆盖了对房地产行业所有涉及税种(含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的全面控管。
(一查找问题症结
2009年8月,汕头市地税局开展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专项评估,共收集了全市所有的432户房产开发企业2001-2009年度208个开发项目
林达生,陈维明,黄燕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第2期59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2013年
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的通知,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土地增值税清算热潮,使不少房产开发企业认识到土地增值税清算势在必行,为少交土地增值税,多数开发企业利用开发成本成份复杂、专业性强,建筑安装行业税负低的特点,大量采用虚增开发成本的手段进行偷、漏土地增值税。因此合理地确定项目的开发成本,成为土地增值税前馈和事中控制的重中之重。
(二探索科学方法
房地产开发三类成本中土地等前期成本和基础设施等配套费可采用企业自报和第三方信息确定,比较难以确定的是建筑安装工程费。探索科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行业数据,测算出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成本作为评估依据。
1.可售单位面积成本评估指标
(1原理描述。根据政府公布的建筑类型单方造价作为基础参考数据,结合项目施工合同列 的数据资料及2006、2007、2008三个年度的财务报表。此次专项评估采用人机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采取了制订评估指标,开发专用分析系统;采集相关数据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转让合同、项目立项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施工合同、工
程预算书、工程结算书等;取得第三方数据,汕头市国土局和房管局、省地税局的“大集中”税收分析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案头评估。
按发现疑点问题进行税收流失原因排序,如表1所示。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发现虚增开
表2汕头市2005-2008年期间竣工的84个项目的开发成本一览表
前期工程费102.557.24%86.04 5.69%73.84 3.55%87.94 4.68%建筑安装工程费1008.371.21%1168.4377.32%1626.6778.29%1418.6175.54%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费+开发间接费
305.0821.55%256.7316.99%377.2418.16%371.4419.78%合计 1415.92 100.00% 1511.2
100.00% 2077.76 100.00% 1878 100.00% 2005(元/平方米 比例 2006(元/平方米 比例 2007(元/平方米 比例 2008(元/平方米 比例
年度成本类型资料来源:2009年全市房地产专项评估企业上报资料
发成本是规避土地增值税的主要手段。房产开发项目成本主要来自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两部分。一是土地成本,土地成本有着较明确的依据,企业在土地成本方面也难以造假;二是开发成本,在专项评估中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开发成本,这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报送的评估数据进行梳理,我们提取了全市2005-2008年期间竣工的84个开发项目的开发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2006年度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 序号疑点问题 占发现疑点业户比例
1开发项目用地和闲置土地少报土地使用税67%2土地增值税达到清算条件而不清算
41%3预收售房款没有按规定及时足额申报营业税
27%4开发项目配套设施的车库(位出售(租收入不反映收入25%5公共配套设施的成本分摊没按税法规定23%6企业所得税没按税法规定预征
22%7旧城改造项目的回迁房和合作建房项目的以房换地不计交营业税19%8自建自售的开发企业或关联企业建安成本普遍偏高,存在虚开嫌疑17%9各类合同没有按规定交纳印花税
15%10开发产品结转固定资产没按规定纳税8%11建安工程款没及时足额取得发票
6%12股权转让和股东分红没有按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4%13隐瞒不报开发项目
3%14收取开发配套费和现装房分两票结算没并入销售总额计纳营业税2%15“应交税金”长期挂账,无及时缴纳2%16
其他疑点问题 2% 表1汕头市房地产业税收流失原因排序表
资料来源:根据汕头市地方税务局房地产开发企业专项纳税评估情况归纳 60 林达生,陈维明,黄燕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第2期 年度***7200820092010高层住宅***0***5小高层住宅***0***5多层住宅***09451038写字楼116512001225***01575别墅***0***51720地下车库
10371069 1085 1200 1350 1285 1385 表3 汕头市各年度建筑类型单方造价表(单位:元
明的开发跨期,核定某项目某类建筑物单方成本。作为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负测算的基础数据。(2第三方数据的利用。各建筑类型单方造价的数据来源
于汕头市造价站。造价站是建委属下的单位,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的评估结算,是编制招标控制价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工程招投标和结算审核环节以及政府投资项目价格确定的主要依据。每年均向外公布各类建筑物的造价
标准,是最方便获得并且最具法律效力的第三方数据。所以从目前来说利用该数据进行成本审核是最可靠、最可行的方法。(3评估模型。A、某项目开发成本中主体工程的某类建筑物单方成本核定方式:某项目某类型建筑单方成本=∑(核定某类建筑物单方成本×当年度建筑合同涉及月份数÷建筑合同跨期总月份数;计算实例①:某项目高层主体建筑物的合同
施工期为2008年6月-2010年1月,例如2008年高层建筑物的单方成本为1350元/平方米,2009年为1285元/平方米,2010年为1385元/平方米。该项目高层主体建筑物的单方成本计算如下:
1350×7÷20+1285×12÷20+1385×1÷20=1312.75元/平方米。数据获取途径:指标(一、施工合同。
B、开发成本中主体工程总建筑成本的核定方式:某项目主体工程的总成本=∑(核定的某项目某类建筑单方成本×建筑面积;
计算实例②:某项目高层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多层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已核定高层建筑单方成本为1312.75元/平方米,多层建筑单方成本为1195.28元/平方米。该项目主体建筑成本如下:(1312.75×10000+1195.28×5000=19103900元数据获取途径:已核定的各类建筑物单方成本;施工合同、设计书等相关资料取得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C、开发成本中其它开发成本的核定方式:其它开发成本核定思路是根据专项评估取得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在不同的开发项目中,开发成本主体建筑成本与其它开发成本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测算如图1所示。
根据以上测算,确定我市主体工程成本占开发成本的75%,其他开发成本占开发成本的25%。(注: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比例。
调整系数的设定思路:其他开发成本与售价高
低关系较为一致,即高档住宅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支出会较高,有必要对平均售价较高的项目提
高其他开发成本的支出比例,系统以项目实时平均销售价格为依据,制订相应的修正系数,增大高档住宅其他开发成本,保证预征的合理性。修正系数根据各部门意见及市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实时调整。(调整系数根据地方实际测算制订
其他开发成本=[主体建筑成本÷主体建筑成本比例×(1-主体建筑成本比例]×(1+调整系数
数据获取途径:已核定的主体工程成本;确定的成本比例
计算实例③:某项目的主体工程成本为19103900元,确定主体工程成本占总开发成本的75%,调整系数为10%。
其他开发成本如下:
19103900÷75%×(1-75%×(1+10%=7004763元 D、特殊开发成本费用的认定:由于部分开发 6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2013年 项目存在一些特殊性支出,如精装房的装修支出、政府指令性支出、高于5%的实际利息支出等等。
对于此类支出,企业可以就相关支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的合同、协议、付款凭证等合法资料,由相关管理部门审核后,在系统中计入相关成本。
E、项目土地成本的认定方式:人工审核,据实列支。
●招投挂拍取得的土地,以实际支付的地价款及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税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列举的各项支出作为土地成本;●合作建房,以出地方土地作价的金额作为土地成本;●旧城改造,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第六条的相关规定核定土地成本;●其他方式取得土地的,由区一级评估部门依法审核认定;●土地成本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地价款及有关费用及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F、项目可售单位面积成本的核定见图2: 核定思路:汇总以上各项确定的成本除以项目的总可售面积,计算出项目的单位成本;
可售单位面积成本=[土地成本⑤+主体总建筑成本②+其他开发成本③+特殊成本④]÷总可售面积
核定可售单位开发成本计算实例④:某项目的土地成本认定为1000万元;主体建筑情况依据实例①、②,其他开发成本依据实例③;特殊成本认定开金额为200万元;总可售建筑面积为12750平方米。可售单位面积成本计算如下:(10000000+19103900+7004763+2000000÷12750=2988.9元/平方米
应用要点:计算出可售单位面积成本,为下面的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2.土地增值税税负测算指标
(1基本原理。将销售明细表的收入分为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并依据可售单位面积成本评估指标,核定的可售面积单位成本分别实时的测算出当前整个项目实际存在土地增值税税负水平,为加强预征提供充分依据。
(2评估模型。第一,扣除金额=(已售面积×可售单位建筑成本×(1+20%+10%注1+收入额×营业税及各类附加综合税率。第二,普通住宅应缴土地增值税=(普通住宅收入额-扣除金额×适应税率-扣除金额×适应速算扣除系数。第三,非普通住宅应缴土地增值税=(非普通住宅收入额-扣除金额×适应税率-扣除金额×适应速算扣除系
数。第四,应预缴土地增值税=项目1(普通住宅应缴+非普通住宅应缴-已缴+项目2(普通住宅应缴+非普通住宅应缴-已缴……+项目N(普
序号
项目名称年度
地区主体建筑成本其它开发成本
1楼盘A 2005龙湖80.15%19.85%2楼盘B 2005龙湖74.25%25.75%3楼盘C 2005金平78.52%21.48%4楼盘D 2006濠江77.66%22.34%5楼盘E 2006金平82.13%17.87%6楼盘F 2006龙湖75.40%24.60%7楼盘G 2007濠江78.91%21.09%8楼盘H 2007金平80.55%19.45%9楼盘I 2007濠江77.61%22.39%10楼盘J 2008金平76.48%23.52%11楼盘K 2008龙湖76.02%23.98%12 楼盘L 2008 澄海
82.63%17.37%78.36% 21.64%平均比例 表4 汕头市若干楼盘开发成本比例表 注:数据来源于2009 年全市房地产专项评估企业上报资料 62
林达生,陈维明,黄 燕 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第2期 63 通住宅应缴 +非普通住宅应缴-已缴)。(3)数据获取途径及计算实例。销售明细表、开发成本核定的可售单位面积成本。如 : 某开发项目截止 2011 年 8 月,普通住宅 销售面积为 1000平方米,销售金额 4000000 元 ; 非普通住宅销售面积为 2500平方米,销售金额为 15000000 元,其他数据依据实例 ④ 单位可售成本 为 2988.9 元/平方米 ; 当地营业税及各类附加综合 税率确定为 5.8%,已预缴土地增值税 200000 元,当 期应预缴土地增值税为 : 普通住宅对应扣除金额 :(1000×2988.9)×(1+ 20%+10%)=3885570 普 通 住 宅 应 缴 土 地 增 值 税 ① : [4000000(3885570+4000000×5.8%)]×0%=0 非普通住宅对应扣 除 金 额 :(2500 ×2988.9)×(1+20%+10%)=9713925 非 普 通 住 宅 应 缴 土 地 增 值 税 : [15000000(9713925+15000000×5.8%)]×30%+0=1324808.1 元 当 期 应 预 缴 土 地 增 值 税 为 1324808.1 200000=1124808.1 元 强化土地增值税的前馈和同期控制能有效 防范税收流失的风险,从以上面的例子可能看出,整个项目的整体税负达到了 6.97%,如按汕头市 现规定 2%的税负率进行预征,预征比例仅达到项 目实际税负的 28.7%。因此,按测算数据进行充分 预征土地增值税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论及建议(一)土 地 增 值 税 的 纳 税 评 估 指 标 设 定 的 核 心是确定项目开发成本 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土地征 值税税制设置的复杂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土地增值 税纳税评估指标设立特殊性。只有科学认定成本,参考文献 : 才能科学认定增值额。虚增开发成本是规避土地 增值税的主要手段。房产开发项目成本主要来自 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两部分。土地成本有着较明确 的依据,企业在土地成本方面也难以造假。开发成 本成份复杂、专业性强,建筑安装行业税负低,开 发企业可采用虚增开发成本的手段进行偷漏土地 增值税。因此合理地确定项目的开发成本,成为土 地增值税前馈和事中控制的重中之重。(二)科学确定建筑安装工程费 房地产开发三类成本中土地等前期成本和 基础设施等配套费可采用企业自报和第三方信 息确定,比较难以确定的是建筑安装工程费。探 索科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行业数据,测算出不 同建筑类型的建筑成本作为评估依据。采用科学 方法确定分类确定可售单位面积成本评估指标、土地增值税税负测算指标等。
(三)要以项目作为土地增值税预征的核算单位 对
开始销售(开始进行营业税申报)的开发项 目,要求企业报送销售明细表、开发项目基本情况、相关资料,由系统根据第三方数据及平均售价核定 项目的开发成本,在每期营业税申报同期实时计算 项目应预征的土地增值税金额进行预缴。(四)采 用 “前 馈 控 税、项 目 管 理、信 息 比 对、模型构建 ” 的土地增值税收流失的风险防范机制 前馈控税:在土地增值税管理中强工作的重点 放在纳税评估、科学预征上,通过加强预征实现了 前馈控制。项目管理 :即改变过去对房地产开发企 业按户管理的模式,实行按开发项目管理。信息比 对 :对纳税人申报备案的信息与地税机关从土地、房产、建设等部门取得的立项、规划、土地、开发及 预售信息进行双向比对,评估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 性,发现疑点及时约谈和更正。模型构建 : 科学确 定评估指标体系,并不断调整指标体系。[1]Andreoni,J.&B.Erard.&J.Feinstein.Tax Compliance [J ].[4 ] 陈继阳.建立科学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提高纳税评估水平[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5):109-110.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9(2):810-860.[2 ] 程明红.建立税收风险 管 理 体 系 提 高 税 收 管 理 水平[J ].税务研究,2002(2):13-18.[3 ] 谭光荣.选择纳税评估指标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 [J ].税 务研究,2007(2):91-93.[5 ] 熊 萧.投 入 产 出 纳 税 评 估 方 法 的 构 建 [J ].学 术 问 题 研 究,2006(1):68-73.[6 ] 滕青.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模型 [J ].财贸经 济,2006(12):61-63.(责任编辑 : 佟群英)① 普通住宅增值比例未超 20%,免征土地增值税。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of Major Articles No.2 95 Chi Lian-zi ’s Poems and Chinese Female Mythological Archetype YAN Shi-chao(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Abstract : Chi Lian-zi ’s Poems contain two Chinese female mythological archetypes: one is Chang ’e, representing the pursuit of pure beauty and ideal, the other is Nuwa, embodying maternal love and an open spirit.Key words : Chi Lian-zi ’s Poems;mythological archetypes;Chang'e;Nuwa The Dialectic Logic of the Evolution from “Art Production ” to “Culture Industry ”--Adorno ’s Reinterpretation of Marx ’s Theory of Art Prod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pital WU Ya-nan(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Abstract : For Marx, capital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concept;it is also a historical concept, and an epistemological concept.It constitutes a realistic basis for a 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apitalist world.Through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vement of capital, Marx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art production.However, while Marx emphasized history, Adorno focuses more on the dialectics of negativity and the critical dynamic vis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art produc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movement of the capital.Fundamentally, the critical dimension of Adorno ’s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Culture Industry” is based on the one hand, on his insights into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capital movement in Marx ’s theory of “art prod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his recognition that to reverse the crisis of industrialized and identical art production, he must complete the aesthetic salv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industrialization and capitalization of art with a negative dialectics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dorno ’s advancement and innovation of Marx ’s theory of art produ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historical dialectics and the Enlightenment dialectics, totality and non-identity, and cultural theory and industrial theory.Key words : Adorno;Marx;art production;culture industry;capital;historic dialectics;enlightenment dialectics Montage of Violence and Aesthetics--A Survey of Recent Research on Violence Aesthetics in Films ZHANG Xiao-fei,JIANG Yao-yao(Scho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Liaoni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0136)Abstract :Can violence and aesthetics constitute an aesthetic category that oppose each other and also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recent years in art studie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ilm criticism there has been concentrated discussion on violence aesthetics ranging from its theory to its practice.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n the concept of violence aesthetics, its referents,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its formation, its value judgment, etc.It is intended to collect all kinds of academic point of view, to stimulate deep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lm aesthetics.Key words :
violence aesthetics;referents;cultural context;value judgment The Co-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Chaoshan Merchants: from the Opening of Shantou in 1860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HU Shao-dong,LIN Dan-ming(Business School;Research Institute for Guangdong-Taiwan Business Cooperation,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Abstract: Modern Chaoshan merchants grew up from the opening of Shantou to foreign merchants, and contemporary Chaoshan merchants rose in the era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Chaoshan mercha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in.This research employs institutional theory to analyze the co-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Chaoshan merchants on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field.I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ning to foreign merchants constructed a advantageous regulative institution.However, in modern times the government could not construct a favorable regulativ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which were supported instead by the normative and cultural-cognitive institutional pillars.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tou special economic zone brought an advantage in regulative institution for Shantou city, which, however, is gradually weakening.Meanwhile, we have not constructed favorable normative and cultural-cognitive institutions, which constrains the development of Chaoshan merchants today.Key words : Chaoshan merchants;institutional theory;organizational field A Study of Index System of Land VAT Tax Assessment System--the Experience of Shantou Municipal Local Taxation Bureau LIN Da-sheng,CHEN Wei-ming,HUANG Yan(Shantou Municipal Local Taxation Bureau,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Shantou Municipal Local Taxation Bureau,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Business School,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Abstract : The specificity of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 financial calcul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land VAT tax system account for the complexity of establishing the real estate land VAT tax assessment indicators.Summarizing tax assessment experience of Shantou Municipal Local Taxation Bureau, this paper explores a workable land VAT tax assessment index system.In conclusion it suggests that to set
up land VAT tax assessment indicators, the most thing is to define the cost of project development, determin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scientifically, take the project as the accounting unit of the land VAT pre-requisition, and establish a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land VAT los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ax feed-forwar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mparison, and model building ”.Key words : Land Value-added Tax;tax assessment;index system;Shantou Municipal Local Taxation Bureau
第二篇:国税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1 合肥市国家税务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为适应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需要,便于基层评估人员掌握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国税机关评估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推进评估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现提供增值税纳税评估经常使用的部分指标,供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和评估人员参考使用。
1、三个月以上连续零、负申报异常分析
(1)三个月以上连续无销售额零申报但有发票购领记录的异常户(剔除出口免抵退税生产企业、出口免退税外贸企业、全部销售免税货物企业)
分析目的:分析发现纳税人有开具发票未申报纳税的嫌疑。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连续三个月)各月申报主表(1+5)行=0,评估所属期及其前一月有发票购领记录。
结果分析: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为异常。
(2)三个月以上连续有销售额负申报异常分析(剔除出口免抵退税生产企业、出口免退税外贸企业)
分析目的:计算并发现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异常。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连续三个月)各月申报主表第1行>0,申报主表(11-12-13+14)行≤0。
结果分析: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为异常。
2、税负异常分析(1)一般税负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计算并发现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异常。
计算公式:税负=[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合计×17%或13%-(进项税额合计-进项税额转出合计+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应税货物销售额合计+免抵退 货物销售额合计)×100%。
结果分析:低于全省(市、县)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异常。(2)剔除存货影响的增值税税负异常分析(仅用于商业企业)分析目的:计算并发现评估所属期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异常。
计算公式:剔除存货影响的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缴增值税-(期初存货-期末存货)×(1+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主要产品适用税率]÷[当期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存货-期末存货)×(1+企业平均销售毛利率)]。
结果分析:低于全省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异常。(3)高征低扣企业税负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检测评估所属期高征低扣企业与税负率的相关性。
计算公式:关联指标1:[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
(一)5行小计栏“销售额”-13%税率栏5行“销售额”]÷申报主表(1+5+7+8)行≥8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关联指标2: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19行÷1行≤4%(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关联指标3:评估期所属申报附表二(6+7)行“税额”÷12行“税额”≥7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结果分析:上述三个关联指标同时满足,即为异常。
3、税负率差异幅度分析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是否存在异常。
计算公式:税负率差异幅度=(某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100%。
企业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属于异常。
4、销售收入比对异常
分析目的:以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销售额与损益表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对,发现申报异常。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1+5+7+8-4-6)行数≥损益表1行数。
结果分析:如申报主表销售额小于损益表主营业务收入为异常,但需要进一步判断该企业是否有非增值税应税收入。
5、销售额变动率分析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有无实现销售未计销售收入现象。
计算公式:(1)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2)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可能存在少计收入,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6、退货折让证明单比对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以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具信息发现红字专用发票未认证。计算公式:本评估所属期前四个月企业“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的开具信息没有相关红字专用发票认证信息。
数据来源:(1)“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中双方企业税务登记号、开具日期、金额、税额取自征管系统;
(2)红字专用发票认证数据取自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认证信息。
结果分析:如果在购方企业认证数据中没有比对出与申请开具“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中销方企业税务登记证号、金额、税额完全一致的信息即为异常,但需要进 一步确认销方是否已开出红字专用发票。
7、红字发票开具比例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计算红字专用发票开具比例,分析纳税人有未按规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减少计税销售额的嫌疑。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负数专用发票开具总金额/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开具总金额≥2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数据来源:专用发票开具总金额均取自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结果分析:如果比例高于设定值即为异常。
8、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分析
分析目的:以防伪税控报税信息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此指标应结合专用发票用量和限额进行筛选)
计算公式:
(1)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得出的数值与企业最大开具发票限额相比≥9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2)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数据来源:(1)企业最大开具专用发票限额取自金税发行系统最大开票限额审批信息;
(2)企业“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均取自防伪税控报税信息。
结果分析:同时符合(1)、(2)公式的有虚开专用发票嫌疑。
9、进项税额控制额分析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纳税申报真实性。
计算公式: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农产品13%、海关完税凭证13%或17%、废旧物资10%)。
结果分析: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
10、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以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进项信息发现虚抵进项税额嫌疑。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4栏“税额”/12栏“税额”≥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上述分子可以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5栏“税额”、6栏“税额”、7栏“税额”或8栏“税额”分别代替。
结果分析:符合以上条件的可能有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虚抵进项税额嫌疑,注意审核企业没有自营进口或委托代理进口业务而以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没有收购农产品业务而以农产品收购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利废企业生产、销售的配比情况及运费支付情况。
11、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以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发现纳税人帐外销售嫌疑。
计算公式: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结果分析: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帐外销售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
12、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以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发现纳税人销售未计收入嫌疑。
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结果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等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本企业历史数据或者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要结合其他指标一并使用。
13、业务利润变动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以业务利润变动发现纳税人不计、少计收入嫌疑。
计算公式:(1)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2)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结果分析: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本企业历史数据或者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要结合其他指标一并使用。
14、净资产收益率异常分析
分析目的:以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发现隐瞒收入嫌疑。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其中:平均净资产=(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 结果分析: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要结合其他指标一并使用。
15、销售毛利率变动分析
分析目的:以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销售额与损益表销售成本进行计算,发现申报异 常。
计算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结果分析:销售毛利率变动20%以上的为异常,但要结合纳税人的销售规模来判断。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下降的为异常,纳税人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或多抵进项的问题。
16、其他业务利润分析
分析目的:查看存在其他业务利润的企业的经营业务是否属于应纳增值税的项目,应申报增值税而未能申报。
计算公式:损益表6行“其他业务利润”评估期内累计数>0 结果分析:如计算出的结果大于零,应具体分析该企业的其他业务是否应纳增值税。
17、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分析
分析目的: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
计算公式:(1)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2)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100%。
结果分析: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
18、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分析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情况。
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结果分析:如应收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
19、投入产出评估分析 分析目的: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结果分析: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
20、工(商)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分析目的:对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结果分析: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一般情况下,应纳税额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1。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
分析目的: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
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结果分析: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
21、货物流测算进项税额分析
分析目的:检测纳税申报的进项税额与按货物流测算的进项税额的偏差值(只适用于商贸企业)。
计算公式:申报主表12行(进项税额)之和-{[资产负债表10行(存货本期末数-存货期初数)+损益表2行(销售折扣和折让)]×17%(或13%)+申报附表二8行“税额”}。?
结果分析:绝对值相差较大则说明纳税申报的进项税额可能偏大,应对进项税额作进一步分析。
22、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分析目的: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
(2)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 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23、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分析
分析目的:如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若低于正常幅度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已入帐,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
(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
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累计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税负率×100%。
本期累计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累计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 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3)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24、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
分析目的: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发现隐匿销售收入等问题。
计算公式:(1)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2)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额×100%。
(3)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结果分析: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等问题。
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25、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分析目的: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发现隐匿销售收入等问题。
计算公式:(1)存货变动率=(本期存货-上年同期存货)/上年同期存货。(2)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3)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结果分析: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第三篇: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专用分析指标两大类,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进行细化和完善。
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算术、加权平均值以及合理变动范围。
算术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税种等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的平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进行确定。
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
1、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对比,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2、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3、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4、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5、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税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6、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累计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7、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五号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评估结果的处理
1、对纳税人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2、对纳税人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3、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4、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审核分析纳税资料的重点
1、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类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低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2、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3、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4、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5、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该审核的其他数据。
一、疑点问题分析
疑点分析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疑点分析指标筛选出异常地区或行业的具体异常企业名单,制定检查方案,下发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的过程。在疑点分析中可选择以下指标,或者根据增值税管理的需要进行扩充或增减,但对于上级国税机关已经确认的应必须选用。
(一)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商业一般纳税人领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异常问题;
(二)一般纳税人(包括工业、商业以及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偏低问题;
(三)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增幅高于销项税额增幅10%以上问题;
(四)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异常问题;
(五)利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抵扣不实问题;
(六)利用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抵扣不实问题;
(七)海关完税凭证抵扣不实问题;
(八)运费发票抵扣不实问题;
(九)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票问题;
(十)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小规模企业问题;
(十一)连续三个月零税申报企业问题;
(十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异常企业问题:
1、税负率小于等于0.5%;
2、销售额与上季度比增长幅度大于等于100%;
3、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其他抵扣凭证(农产品收购凭证、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海关完税凭证、运输发票)抵扣额占全部进项税额比利大于等于60%。
(十三)留抵税额异常企业问题。
二、纳税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及来源
(一)上级部门发布的涉税信息;
(二)征管信息系统存储的各类增值税纳税人的“一户式”信息资料。包括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资格审批、发票领购等基本信息,以 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资料(主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商贸企业增值税进销项税额明细表》)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三)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所采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四小票”数据;
(四)国税机关获取的第三方信息资料;
(五)主管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资料。
三、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及使用方法
评估人员可以同时采用以下方法中的任意几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一般不少于两种。对于通过特定疑点确定的纳税评估对象,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评估分析方法。
(一)增值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1、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
(1)用企业存货变动情况测算当期申报销售额
工业企业:本期产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产成品金额+ 本期完工产成品金额-期末库存产成品金额)×(1+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
商业企业:进价核算方式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1-毛利率)
售价核算方式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工业企业测算公式中“期初库存产成品金额+本期完工产成品金额-期末库存产成品金额”计算出的是企业产品销售成本,乘以(1+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计算出企业当期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测算公式中“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对于采用售价核算方式的企业计算出的是本期销售收入;对于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计算出的是本期商品销售成本,除以(1-毛利率)计算出当期销售收入。若测算数大于企业实际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指标提示异常时应注意: ①销售货物未做财务处理或虽作处理但未申报。
正常情况下,企业销售货物而发生的费用与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是配比的。因此,对此问题应重点审查当期《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本月数,计算出本月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同时审查上期《利润表》本月数,计算出上期比率,并进行对比分析,若本月比率突然增高,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②发生视同销售行为而减少的存货未计销项税。
重点审查当期《资负债表》“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对外投资”、“其它业务支出”等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负债表》期末余额进行对比分析,看当期有无增加额。若有,则说明 6 企业可能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③发生非正常损失未作进项税转出。
企业当期减少的存货也可能存在不需做销售、不需计提销项税,而是发生了非正常损失的情况。因此,还应审查《资产负债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数进行对比分析,看当期有无增加额。若有,则应审查《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栏中有无相应数据。若无,则说明企业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已基本明确的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进一步落实。
④以货抵债未计销售收入。企业发生以货抵债业务未按规定作销售处理时,一般通过应付帐款、其它应付款帐户直接冲减库存。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此问题,应审查当期《资产负债表》“应付帐款”、“其它应付款”栏次期末余额,特别是其它应付款,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进行对比分析,看当期有无异常冲减额。若有,还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商)品功用、财务核算特点、流动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流资较少,“其它应付款”、“应付帐款”余额长期较大的企业,而本期又有冲减额,存在此问题的可能性就较大,要在评析结论中说明,将之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⑤以物易物未计销售收入。企业发生“以物易物”这种交易行为,一般不涉及货币资金的流动,只是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发生一定的变化,库存总额不变。从能够掌握企业的资料情况看,只能对商业企 业进行分析。判断有无此行为,应审查《库存商品明细表》,看本期增加的商品中有无超出其经营范围的部分。(2)用企业资金动态测算销售收入是否异常
销售收入测算数=(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其它应税行为收到的资金-“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贷方发生额+“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借方发生额)÷(1+本期销售综合税率)
本期销售综合税率=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不含税收入总额 “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贷方发生额反映的是企业前期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应税行为而在本期收到的货款;“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当期借方发生额反映的是企业本期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应税行为未收到的货款,这两部分货款虽未实际收到,但按政策规定应作销售处理。此公式反映的是企业本期收到的全部资金减去前期销售货物在本期收到的资金,加上本期销售而未收到货款的部分,即为本期全部含税销售收入。
如果测算数大于企业实际申报数(应税销售额+免税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企业收到销售资金不作销售时,一般通过挂往来帐的手段进行隐蔽。因此应重点审查《资产负债表》“其它应付款”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进行对比分析,看本期有无增加额,增加额是否异常。若有,还应结合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①企业直接销售原辅材料、半成品、下脚料等未计销售收入。
根据平时掌握的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分析,如该企业生产的半成品有无独立的功用,有无发生过直接对外销售半成品的情况;企业的经营范围有无转售外购原辅助材料业务,或是否曾经发生过转售业务;若为工业企业,还应看是否属产生大量副产品或下脚料的企业等。若有以上情况,则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将之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②企业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未计销售收入。
按现行政策规定,对销售除啤酒、黄酒外的其他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
2、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评估指标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将税负率与相应的预警值进行比较,低于预警值的要列入疑点范围。
税收负担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涉及进项和销项的方方面面,因此,指标提示异常时,应结合其它指标异常情况和其它评估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
3、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其中:
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
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4、进项税金控制额分析指标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具体分析应注意:(1)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
重点审查当期《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 栏目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对比分析,看本期有无异常增加额,若有,则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疑点问题转下环节落实。
(2)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 重点审查本期《资产负债表》“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对外投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栏次期末余额,并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对比分析,看本期有无异常增加额。若有,再审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栏有无相应数字,若无,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此问题,应在评析结论中说明,作为主要疑点问题转约谈、实地调查环节落实。
另外,还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判断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副产品有无属免税项目的情况,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这部分产品消耗的购进应 作进项税转出。若有,则应审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栏”有无数据,若无,则说明企业有可能存在此问题。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确定
筛选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利润率、行业贡献率和行业税负等数据,结合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经营期、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除按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确定的应进行评估的纳税人外,应对以下纳税人重点予以关注:
1、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纳税人;
2、房地产等重点行业;
3、享受减税、免税且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
4、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额与减免期相比变化异常的纳税人;
5、有审核审批和后续管理事项的纳税人;
6、存在关联交易的纳税人;
7、省、市级所得税重点税源纳税人;
8、其他需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纳税人。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以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提取的数据为基础
(一)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计算公式: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3、市场因素;
4、政策因素等等。
(二)销售(营业)成本率
计算公式: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成本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高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隐瞒收入;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市场因素;
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7、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正确性;
8、政策因素等等。
(三)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
计算公式: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销售(营业)成本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隐瞒收入;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市场因素;
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7、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正确性;
8、政策因素等等。
(四)期间费用收入比值
计算公式:期间费用收入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的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比较,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虚列管理费用;
3、虚列财务费用;
4、虚列营业费用等等。
(五)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
计算公式: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 ×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与基期的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变动情况,以测算期间费用的增减变化。评估期与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虚列管理费用;
3、虚列财务费用;
4、虚列营业费用等等。
(六)利润率
计算公式: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如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隐瞒收入;
5、政策因素;
6、市场因素等等。
(七)利润率差值
计算公式: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基期利润率=基期利润总额/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利润率差值=评估期利润率-基期利润率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如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等等。
(八)所得税贡献率
计算公式: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指标分析:分析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比例情况。该指标与同行业比较,若高于预警值的,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的,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5、市场因素;
6、政策因素;
7、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等等。
(九)所得税贡献率比值
计算公式: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所得税贡献率比值=(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与基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总额比例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所得税贡献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大于 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5、市场因素;
6、政策因素;
7、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等等。
(十)所得税负担率
计算公式:所得税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利润总额)×100%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与同行业水平相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的,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政策因素;
2、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
3、弥补亏损等等。评估企业如为亏损企业,该指标等于零。
(十一)所得税负担率比值 计算公式:
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利润总额)×100%
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负担率比值=(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变化情况,如该指标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政策因素;
2、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
三、纳税评估指标综合评分方法
纳税人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是对纳税人遵从税法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此方法是以行业预警值为参照对象,利用纳税人申报资料计算出企业所得税指标体系,并与预警值进行对照,偏差程度越大得分就越高,对分数值达到一定程度的纳税人进入审核分析环节。具体评分步骤包括:
1、按照所列的指标数据,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提取需要测算的数据。
2、纳税人申报差异综合评分采用百分制,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值分配,具体分值如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经验进行调整):
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11 销售(营业)成本率…………………………………… 13 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 9 期间费用收入比值……………………………………… 13 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 9 利润率………………………………………………… 8 利润率差值…………………………………………… 7 所得税贡献率………………………………………… 12 所得税贡献率比值………………………………………8 所得税负担率……………………………………………5 所得税负担率比值………………………………………5
3、计算各企业总分值。先按照指标体系计算出某纳税人每项指标的数值,然后根据计算的数值与预警值的偏离程度来确定该项指标的得分,再将各指标分值汇总,即为该纳税人总得分。具体方法为(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经验进行调整):
偏离程度计算公式为:偏离程度=纳税人某指标数值-该指标预警值/该指标预警值(绝对值)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5%(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1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5%-1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2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10%-2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4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20%-3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6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30%-4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8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40%-50%(含)及以上的,得该项指标总分的100%。
在上述的11项指标中,销售(营业)成本率、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4项指标应测算正偏差;其余7项指标应测算负偏差。(注:减免税企业、农产品收购企业、废旧物资行业的销售(营业)收入比值、销售(营业)成本率、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5项指标应测算正、负双向偏差。)
4、根据纳税评估的异常指标和分值,确定需进入审核分析环节的纳税评估对象。可对总分值进行如下划分:总分值为0-50分的企业,基本无问题;总分值为50-70分的企业,需一般评估;总分值为70 -100分的企业,需重点评估;评估人员可按指标说明中的分析目的确定的分析方向,进行审核分析和核查取证。
四、审核分析的主要内容
1、经营额变化幅度分析;
2、经营额与应纳税额变化幅度的分析;
3、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化分析;
4、负债率变化分析;
5、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增减变化的分析;
6、其他指标(开办费、工资费用、广告费、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捐赠款、职工人数等)分析。
第四篇: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蛛丝马迹藏玄机 〔评估对象〕某某县水利局水利管理服务站,微机代码23569874,税务登记号码为231923w00005000。〔基本情况〕该单位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为公用事业,创办于1968年9月,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某某,财务负责人某某,联系电话789654。征管方式为纯营业税户,征收方式为查帐征收,申报方式为上门申报。该单位注册资本为24元,销售收入为元,帐面利润为元,上年资产总额为元,上年负债总额为元,上年所有者权益总额元,入库地方税金费元,1-10月入库地方税金费
元。
〔确定评估对象的依据〕
根据水利站报送的财务报表和征管信息系统中相关涉税信息资料分析,该单位存在以下疑点:
1、今年1-9月份收入为元,去年全年收入为元,今年与去年相比收入差距较大;
2、今年1-9月份申报地方税额为元,去年申报地方税总额元,今年与去年相比税额差距较大;
3、帐面利润仅元,这与同行业的盈利水平明显不符。根据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将该单位确定为纳税评估对象。
〔评估分析和约谈询问过程〕
一、寻踪觅迹查疑点 评估人员带着疑点,对辖区内某某水利站、某某水利站等同行业进行了走访座谈,详细了解了近两年我县水利工程的总体情况。随后,评估人员又到县水利局和陈集镇政府对陈集水利站近两年的
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陈集水利站近两年的水利工程项目和工程预算金额。评估人员综合多方面信息,初步确定该单位自至今承建县镇水利工程项目8个,工程预算总金额达600万元,而自至今企业实际申报收入只350万元,即使剔除未完工程企业仍然存在隐瞒收入现象。
二、山穷水尽疑无路
评估人员针对该单位少记收入等问题,请他们限期写出纳税评估情况说明,但他们的解释却令人失望。该单位财务负责人对评估人员调查的工程项目都供认不讳,但对隐瞒收入和利润一事却矢口否认,他的解释是:水利站自至今确实承建了8项县镇水利工程,但许多工程没有竣工决算,有的工程甚至还没有完工,工程款仅到位50%左右,凡是已到位的工程款都已经申报缴税了,水利站不存在着隐瞒收入和利润少缴税金。评估人员面对这位财务负责人诚恳的表情,一时也对所调查的信息产生怀疑。
该单位是否正如他所说的一样呢?这的确还需进一步证实。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进一步核实该单位是否存在隐瞒收入现象,评估人员于对该单位进行了实地调查取证。经过两天对该单位三年来的帐册凭证的翻查取证,评估人员发现该单位“其他应付款”项目多,金额大。其中发生往来次数最多的是与陈集镇政府和县水利局的往来,金额都是整数。期未余额也较大。
针对上述新发现问题,评估人员为了不使对方警觉,假装没有发现问题,对该单位财务人员说好象没有发现什么可疑情况。随后,评估人员立即到陈集镇政府和县水利局核实该单位的往来款项,经过核对,评估人员发现该单位隐瞒镇政府工程款45万元,隐瞒县水利局工程款35万元。
带着新的发现,评估人员又一次来到了水利站。当评估人员将所有的证据摆在财务负责人面前时,他一下惊慌得不知
所措。评估人员又对他讲解了有关税收法规,在强大的税法攻势下,该单位财务负责人不得不承认隐瞒收入和利润,偷逃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事实。
评估人员在财务人员的协助下,进一步核对该单位的往来款,通过一天的时间核实,最后确定该单位隐瞒水利工程收入794200元和自来水公司管理费收入元,少申报营业税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元、教育费附加元、印花税元、企业所得税元。同时通过核对,还意外发现该单位少申报房产税少申报元、土地使用税元。
该单位后来积极配合,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如实作出自查补税42591元,滞纳金1302元。〔评定处理〕
对水利站自查申报,评估人员进行认真核对认为:自查申报属实。该单位补税及滞纳金43893元,已申报缴纳入库,并表示今后认真学习《税法》,保证如实
申报、准期缴纳。〔评估启示〕
一、在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夯实基础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力度。在财务核算上,要多对纳税人进行上门辅导,力争使其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在税收管理上,要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掌握行业盈利水平,力争从面上掌握总体情况。
二、加强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降低税务管理的难度。通过税法宣传,使纳税人了解税法,知道如何纳税,哪些情况应纳税,逐步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使他们的积极主动地进行纳税申报。
评估单位:某某地方税务局 评估人员:某某某某
评估日期: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济南市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预缴、清算管理办法》(以下分别简称《征管法》、《条例》、《细则》)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已预缴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管理。
第三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工作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主管地税机关负责。
第四条 纳税人应在房地产单位项目竣工决算后30日内持以下资料到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办理土地增值税税款清算。
(一)房地产开发合同(或房地产开发项目许可证);
(二)土地受让合同(或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文件);
(三)建设项目立项报告批复文件及建设工程规划批复;
(四)税务登记证、土地增值税项目登记表、土地增值税申报表及预缴土地增值税完税凭证;
(五)项目竣工决算资料,以及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与开发转让房地产有关的资料。
第五条“单位项目”,是指纳税人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竣工决算项目”,是指已取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单位工程质量认定合格(优良)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已对该工程的工程成本进行确认、已签署《工程造价结(决)算书》,全部实现销售并且收入、成本和费用已全部准确核算清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税人可以对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申请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纳税人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
(二)纳税人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应自转让合同签定之日起30日内提出清算土地增值税申请。
纳税人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应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提出清算土地增值税申请。
第七条 对纳税人已竣工决算或虽未竣工决算但符合清算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如果纳税人在限期内未提出清算申请且无正当理由,主管地税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报经县(市、区)地方税务局批准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第八条 主管地税机关在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应审核以下内容:
(一)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包括转让土地收入、转让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收入;
(二)扣除项目金额,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费用以及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三)预缴土地增值税情况;
(四)多用途房地产开发项目面积划分情况;
(五)其他需审核的项目。
第九条 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房地产转让收入明显偏低的,主管地税机关有权根据当地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进行核定;
第十条 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扣除项目: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包括:
1、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以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纳税人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金;以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向原土地使用权人实际支付的地价款。
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未支付地价款或不能提供已支付地价款凭据的,不允许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纳税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即纳税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办理有关手续,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有关登记、过户手续费。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指纳税人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
2、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等支出。
3、建筑安装工程费,指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4、基础设施费,包括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
5、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
6、开发间接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产品而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
(三)房地产开发费用。指与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
(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百分之五以内计算扣除。
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
(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百分之十以内计算扣除。
(四)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因转让房地产交纳的教育费附加和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规费、基金,也可视同税金予以扣除,但已列入扣除项目扣除的不得重复计算扣除。
(五)根据《条例》第六条(五)项规定,按本条
(一)、(二)项规定的金额之和,加计百分之二十的扣除。
第十一条 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扣除项目采取正列举的办法,凡本办法第十条未列举的项目支出,均不得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扣除。
第十二条 各级地方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如果是计入房价中向购买方一并收取的,应视为取得房地产转让收入,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时可予以扣除;如果未计入房价中,而在房价之外单独收取的,可以不作为房地产转让收入,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时不予扣除。
第十三条 纳税人成片受让土地使用权后,分期分批开发转让房地产的,其扣除项目金额按以下办法计算:
凡单独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按照转让土地使用权面积占开发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摊其扣除项目金额。凡转让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地上建筑物的,按照转让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占总规划面积的比例计算分摊其扣除项目金额。
第十四条 纳税人已预缴的税款少于清算后应缴税款的,应在主管地税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预缴税款超过清算后应缴税款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办理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抵缴其他纳税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款。第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征管法》、《条例》、《细则》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济南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二ΟΟ四年七月一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