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2 02:4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篇: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XXX,市、县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XX苗族乡党委、XX苗族乡人民政府欢迎XXX、XXX一行前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乡2010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XX苗族乡地处XX县南面,是全县XX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距县城XX公里,长(XX)—长(XX)路贯穿全境,东与XX乡接壤、南抵XX乡、西临XX镇、XX乡、北接XX镇,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全乡平均海拔XXX米,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全乡辖X个行政村,XX个社,XX户,XX人,其中苗族XX户、XX人,占XX%,属典型的苗汉杂居乡镇。全乡有耕地面积XXX亩,林地面积XXX亩,森林覆盖率达XX%,是XX重要的林业发展基地之一。2010年完成GDPXXX万元,增长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增长XX%;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增长XX%;人均纯收入实现XX元,增长XX%。

二、2010年主要成效

(一)农业产业调整有新进展。一是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强化农业科技培训,积极推广良种良法。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XXX吨,人均占有粮食XXX公斤,实现了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农业总产值达XXX万元,增长XX%。二是烤烟产业稳中有升。烤烟一直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乡种植烤烟XX亩,完成烟叶产量XX万元,产值XX万元,荣获2010年市、县烤烟工作先进集体。三是畜禽产业持续发展。以XX、XX肉牛养殖小区示范建设为载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乡肉牛、生猪产业化发

展,养殖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实现牛存栏XX头、出栏XX头;生猪存栏XX头、出栏XX头;小家禽存栏XX余万只,出栏XX万只。大力发展XX乌骨鸡产业,新成立丰岩乌骨鸡专业养殖协会,发展养殖大户XX户,“XX乌骨鸡”的品牌效应得到全面提升。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新加强。一是公路建设方面。去年XX公里的通乡水泥路全面贯通,新硬化通村、社公路XX公里,使全乡的通村水泥路里程达到了XX公里,新建村社机耕道XX公里。二是人饮工程方面。去年实施了XX、XX、XX人饮项目,新建蓄水池XX口,新解决XX余人和XX余头牲畜的安全饮水。在XX关心帮助下的XX万元XX村人饮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了实地勘查和测绘工作,资金已全部到位,开春气候条件符合后将及时启动。三是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投入资金XX万元新建了乡综合文化站,进一步改善了我乡办公条件,为丰富我乡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工业强乡战略有新举措。全乡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十一五”以来,我乡积极创造宽松环境,努力促进招商引资,新引进了XX电站、XX厂等企业。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XX万元,工业入库税金XX万元。新增民营企业XX家,发展个体工商户XX户,规划新建的乡加油站项目正在筹备中。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新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取得可喜成就。2010年,新建了XX小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XX小学附属工程,中心校厕所、围墙等附属工程等;争取项目资金XX多万元,新建了XX中学学生宿舍和食堂。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全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XX中学在全县教育评估排名中名列第二。新建卫生院住院病房一幢,打造精品卫生院一个,新建村级甲级卫生站XX个,全乡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完成新合医疗XXX元,参合率达XX%。

(五)创建平安XX有新成效。全乡连续五年实现了 “零上访”目标,目前为止,没有出现1起进京、到省、市和越级上访事件。2010年,共处理调解矛盾纠纷XX起,无1起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发生,全乡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和谐苗乡得到进一步巩固。今年,还被县上推荐到省里参加“矛盾纠纷大调解先进集体”评选。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全面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创先争优取得阶段性成效。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投资XX万元新建了双河村活动室,使全乡XX个行政村全部有了自己的活动阵地,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

三、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苗族自古能歌善舞、善于酿酒,解放前,家庭酿制的主要是米酒,又叫醪糟酒、浊酒,度数低、甜度高,主要原料是糯米。此外,用高粱、玉米酿造的叫白酒或烧酒,又称老白干。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日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当评论苗族人民的性格时,酒是一个最好的比喻。苗族人纯朴、刚烈、热情,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气质,而包谷烧酒那种清爽、醇香、凝重的口感,更是苗族人民性格的真实写照。此外,饮酒还有敬酒唱酒歌、交杯酒、牛角酒、拦路酒等,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使用牛角酒,例如在跳芦笙和调鼓的大型集会上,开场之前,安排给客人和老人敬酒。苗族宴请和敬酒时有唱酒歌的习俗,唱酒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敬酒人在敬酒时先唱一段歌,表示祝贺和赞颂,唱给谁谁就喝酒;另一种是双方对

唱,一唱一答,谁唱输了谁就喝酒。婚嫁时,所唱酒歌,最有特色,并且在各苗族地区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唱腔和歌词。

在民族地区,由于是多民族聚居,多种语言文字的使用,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度。由于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经费难以保证,文体系统办公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滞后,科学决策、信息数据化处理还无从谈起。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大都是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相对封闭。即使是一个民族的聚居地,寨与寨、村与村之间也往往由于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往来。在农闲时节和民族节日中举行一些盛大的民族体育活动,歌舞集会,可为民族间的交流提供社会环境。盛行的有“踩山节”、赶苗场,踩山节一般是在正月初一到初五,有的可以开展到正月十五,要视其地方经济和情况而定;赶苗场是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XX、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至七月举行。无论是踩山节还是赶苗场,人们都载歌载舞,或交流情感,或切磋技艺,开展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民族文化体育活动都以其欢快的娱乐性和广泛的民族性而富有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们克服交通的不便、分散封闭的困难、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汇集到一起来,在欢腾的娱乐活动中交流感情、交流技艺、互相认同,达到民族凝聚的目的。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对少数民族来说,又是一种民族性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历史悠久的“XX苗场”,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苗族同胞特有的节日。但是,还有许多民族文化需要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抢救,比如对苗族民族语言的掌握与应用、对苗族传统民族服饰的认知、对苗族传统民族习俗的传承、对苗族民

间文学与艺术的研究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使一些有价值的、民族性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到更好的交流和传承。

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大都是边穷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经费无法保障,给文化事业发展带来相对艰巨的困难,民族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文化机构不够健全,人才相对匮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强,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现象比较突出。在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反映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环境较落后,加之人口比例小,以至于人才总量偏少,基层人才出现青黄不接,导致少数民族人才缺乏和老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如,我乡XX作为芦笙文化的传承人,没有特殊的津贴和经费以予保障,致使其无法对芦笙文化作进一步的挖掘和培养新人。

五、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建议意见

1、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

2、在尊重各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和管理,支持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活动。

3、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政府提供经费或予以经费资助,大量组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从而保证文化活动的群众广泛参与和民族特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和繁荣。

4、文化遗产保护予以重点倾斜,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

5、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尊重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各民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产方式、技术技艺、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努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不断开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6、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保障,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7、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积极保护和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人和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对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8、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存在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

第二篇: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本站推荐)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以瑶文化为例

金螳螂建筑学院 13级园林 1341403023 冯颖 关键词:繁荣发展 瑶文化 文脉的传承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主流文化日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地位岌岌可危。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和民族的特色。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兼容性,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文化。物质文化指少数民族文化的饮食、衣着、住宅和生产工具。精神文化指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

一、从饮食文化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饮食文化,但是每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瑶家最出名的饮食是瑶家十八酿和瓜箪酒。这两样都是在瑶族重要的节日才会摆出来的菜肴,平时虽然可以吃到一些,但是并不是完整的瑶家十八酿。瑶家十八酿是把猪肉大葱的馅料塞进十八种食材里酿制而成的,然后经过盐、味精等调味烹制而成,味道丰富、鲜美可口。十八种食材是指水豆腐、辣椒、苦瓜、南瓜花、香菇、米豆腐、油炸豆腐、蒜头、茄子、冬瓜、莲藕、魔芋豆腐、竹笋、丝瓜、萝卜、牛耳菜、螺丝、鸡蛋。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豆腐酿。一般家庭大都会水豆腐酿,水豆腐酿最讲究火候的控制;火候控制过高,外面的水豆腐会糊掉,火候过低,里面的馅料估计还没有煮熟。瑶家十八酿花样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风味,而且味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来到江华做客,餐桌上总少不了“十八酿”。

瓜箪酒以杂粮为原料,如玉米粒或碎玉米、小米、旱禾米、红薯丝等混在一起蒸饭,然后将农历八月十五上山采集的山药制成的特种酒曲药粉撒在酒饭里拌匀。拌酒药时对温度特别讲究,因为酒饭由多种杂粮组成,粗细不

一、长短不

一、干湿不一,且四时气温不一,如果温度掌握不好,就不可能酿出好酒。拌好酒药后,盛入缸中,压个半实。然后在酒饭中开一个小碗深的酒井,将缸加盖,并保好温。两天后酒即酿成,揭开缸盖,可见“酒井”中已是满满的“香泉”。这时又将酒拌匀,盛入坛中腌放,保存期延长至数月或半年,这酒便是瑶家的“老窖”。饮用时,将酿好的酒从坛中取出,加水用大锅熬煮后再用瓜箪舀出。这瓜箪通常长约50厘米,形状像一个扩大了的弯把烟斗,又如同一段握紧了拳头的臂膀,圆圆的箪头有小碗般大小。细观之,会发现这原来是瑶家房前屋后种植的一种葫芦瓜,成熟后在瓜头上开一个圆口即成。也正因为酒具独特的外形,所以酒才被称为瓜箪酒。瑶胞饮酒豪放、热烈,大家举碗,均须一饮而尽,不容细品慢咽。酒宴开始时,女主人手持瓜箪,依坐序给客人面前的酒碗斟满,男主人便率先站起来举碗,同客人们一饮而尽。女主人再依次给大家斟酒,嘴里用瑶语念叨着“年温年恩一瓜箪”,意思是各位吃这瓜箪酒感觉是浓了还是淡了呢?由于酒仍在大锅里,如果浓了可添水,淡了则可加酒糟,酒精度可随意变化。饮上几碗后,女主人会适时把瓜箪酒的度数再降低一些,以免酒量浅的客人不胜酒力。在瑶家饮“瓜箪酒”时,常可听到“苦年,苦年,再来一瓜箪(瑶语,即好酒,好酒,再来一碗!)”的赞酒声,饮酒的客人们无不连连叫好,沉醉于这瑶家佳酿之中,流连忘返。瑶族人民待客热情,有客上门,即用家酿酒盛情款待,以葫芦瓢作酒杯,因称之“瓜箪酒”。这种酒既吃酒又吃糟,浓郁香醇,清甜宜人。

二、从精神文化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和风俗。在瑶族人民心中,瑶族最盛大的节日要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湖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另据流传在宁远县瑶族地区的传说故事《长鼓舞的来历》说,盘王死后,官家欺压、逼迫瑶胞,中夺瑶山岭土。瑶上告状,禀帖(状纸)总到不了金鸾殿(皇帝)那里。后来,聪明的瑶民想了个办法,把禀贴藏在长鼓里面,闯州过府去打长鼓,表演民族民间技艺。这样,瑶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銮殿,打开长鼓,取出禀贴,才把状告准。以后,过盘王节时,瑶胞就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关于盘王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包括盘瓠说。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娶了三公主为妻。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未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有一次,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追赶一只受伤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伤,跌下山崖死了,尸体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将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蒙上,制成长鼓。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至今瑶族同胞还保留不食狗肉的习惯,而祭盘王也是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三、

第三篇: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分享到:

游啊游旅游网 时间:2011-03-19 09:45: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游啊游 浏览

31次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各少数民旅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护少教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岌展和创新,鼓励各民簇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要内容。新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目前新疆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术支持、社会参与的宝贵格局.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保护和岌展少数民旅语言文字。自治区政府制定实施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各级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加强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民族语文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科研和翻译的人才。在新疆,新闻、出版、广播、电髟、电视等都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4种文字发行,新疆电视台用4种语言播放节目,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5种语言广播,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文宇出版各类图书。新疆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占到70%以上。在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中小学校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七中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4种语言文字授课。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新疆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多种文字的试卷。为保证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政府还组织编写、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研发出“博格达维哈柯文排版系统”、“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新疆2000多种图文排版系统”、“阿拉伯文及多种排版系统”等软件。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共享信息化时代的成果。

第四篇: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

1、价值: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汇合,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并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

首先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交融和集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是中华文化体系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显示和发挥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广博性和统一性。

其次,居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生产方式的各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经济文化方面:秦汉以来在中原地区种植的诸多农作物以及瓜果蔬菜都是由少数民族地区传人的,如菠菜、石榴、高粱和西瓜等。

服饰文化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和彩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如胡服、满族的旗袍等。     日常起居和饮食文化。西域的坐具胡床以及面食等,大大改善了中国膳食

文学和史学方面:少数民族文学巨著,如蒙古三大历史文学巨著,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等广为流传,少数民族的积极宗教哲学思想、宗教文学和艺术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音乐舞蹈和戏曲方面:少数民族的乐器、舞蹈和戏剧广为流传,特色鲜明,发展了我国的戏剧艺术 科学和医学方面,少数民族开创了我国数学史上微积分学研究的先声,而医学文献则推动了我国各民族医学事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中,奉行和谐、节制的生活方式,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2、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1)2)3)     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则;既保护又创新;着眼整体;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 措施:

大力抢救、保护了文化遗产,包括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维修了大量少数民族文物古迹;

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发展;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内对外交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

第五篇: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中国计量学院 学期期末论文

酒乡中国之少数民族酒文化

学生姓名 程 仕 海 学号

090120 2125

学生专业 对外 汉语 班级 09对外汉语1班

中国计量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1年12月17日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题目:酒乡中国之少数民族酒文化 目录:一:酒的简单介绍

二:酒与中国

三: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举例说明)

(一)礼仪上,尊敬老人!

(二)在饮酒待客时时,注重和谐而热烈的气氛,体贴入微,礼貌周到

(三)坦诚敬酒而非酒计

(四)重视同乡邻里的友好关系

摘要:酒,为人熟知,酒文化,各具特色,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一无二,中国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深文化的双重结晶,是民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深厚,更显独特。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少数民族酒文化、待客、饮酒、礼仪、酒桌、习俗 正文:

一:酒的简单介绍

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饮酒者到处有之。何为酒,如我们所见,简而言之,一种可以让人兴奋的液体,杯酒下肚,胆倍增大。酒之总类,可谓林立,简单可分为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酒之别称也相当多,如杜康、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等等。所谓不要贪杯,是因为饮酒过多会对人起麻痹作用。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二:酒与中国

如我们所知,中国乃卓立世界大国之林的文明古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也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很重要地位,酒师液体,是一种物质,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众多传统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历史上才会有统治者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中国是酒的王国。也是酒人的乐土,不论男女老少,大奖南北,饮酒之风,延续数千年之多。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同时,酒与中国个大是人紧密相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它的发明者,共推仪狄、杜康。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仪狄,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而杜康之名又盛于仪狄,故仪狄之名则彰而不显。拨开尘封于酒史上的重重迷雾,最早的酒产生于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则是不争的事实。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如此种种,总而言之,酒与中国,中国与酒,有着深厚渊源,故称中国为酒乡,酒都!三: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举例说明)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外,一般都有“无酒不成礼”的传统待客心理,也可以说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然酒与少数民族,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少数民族在酒文化方面又到底是怎么表现的呢?

(一)礼仪上,尊敬老人

尊敬老人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敬老也就表现的各个方面,在少数民族的饮酒文化中更显突出。蒙古族家中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座主席位置上。客人不走,年轻媳妇不能休息,哪怕彻夜畅饮长谈,也得在客厅旁边昕候家长召唤,好随时斟酒、添菜、续茶。满族家中来客,由长辈陪接,晚辈一般不得同席,年轻媳妇侍立在旁,装烟倒酒,端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菜盛饭。锡伯族的年轻人不许和长辈同桌饮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幼有别,不能没大没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礼,对长辈的不敬被视为最丢脸的事。朝鲜族晚辈也不得在长辈面前喝酒,若长辈坚持让小辈喝,小辈也得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表示谢意。锡伯族的年轻人不许和长辈同桌饮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幼有别,不能没大没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礼,对长辈的不敬被视为最丢脸的事。朝鲜族晚辈也不得在长辈面前喝酒,若长辈坚持让小辈喝,小辈也得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表示谢意。傈僳族在年节请客时,在酒席上,父母可以向长辈诉说儿女使他们不满意的事,做儿子的,尤其是做儿媳妇的,总是很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他们听完长辈关于自己的诉说后,便马上出来请求父母公婆原谅自己不懂礼。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概念,社会习俗普遍认为,长辈不论何时何处批评晚辈都是应该的。少数民族饮酒中的敬***俗,从信仰的角度看,也反映在对祖先的崇敬上。例如广西毛南族,请客人吃饭时要请客人坐上席先给客人斟酒夹菜。而客人在端杯饮酒时,须先用手指尖或筷子头蘸点酒,弹洒几滴于地上,表示首先敬献主家的祖宗,然后主客碰杯,说互相祝福的吉祥话。晚辈吃饱饭离席时,要很恭敬地向客人说:“请慢吃!”

如此这些,都表现出在少数民族酒文化中,敬老是很重要的礼仪,也是他们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饮酒待客时时,注重和谐而热烈的气氛,体贴入微,礼貌周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其独特的待客文化,然对于待客,个民族有其不同的方式。少数民族在以酒待客时显现出了其特色。广西大新县壮族人家,当客人光临时,在饭桌上主人先给客人和自己斟杯酒,主客共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饮交臂酒之后,客人才能随意饮餐。一喝交臂酒,气氛马上就显得很轻松融洽。云南傈僳族和怒族在待客饮酒时,主客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肩膀,脸贴脸把嘴凑在酒碗边,同时仰饮之。至亲好友及贵客光临,或要结为兄弟之谊,皆须如此饮酒,谓之喝“同心酒”。悚傣族又称之为“合杯酒”和“双边酒”。恫族的“团圆酒”气氛更为热烈和谐。大家围桌而坐,每人将自己的酒杯用左手递到右邻的唇边,右手搂他的肩膀,依次形成一个圆圈,主人一声“干杯”,大家同时欢呼一声并饮尽,如此三轮,方可自由敬酒。至此,大家已觉得亲密无间,不仅谈笑风生,而且还有酒歌阵阵。凉山彝族喜欢喝寡酒,即不用下酒菜,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喝。相识者邂逅相遇,买碗酒,或买瓶酒,几个人围圈而蹲,仅用一两只酒杯,或干脆不用酒杯,一人一口轮流喝,称之为喝“转转酒”。若用酒杯,便先从最年长者开始,从右至左,一人一杯,接力轮流,不得轮空,众人用一酒杯,称为“杯杯酒”,谁也不嫌弃谁,同乐同喜。凉山甘洛县有家酿酒的彝族还常饮“杆杆酒”,即酒酿好后,将一根打通节的竹管插入坛中,众人围坛轮流吸饮,酒液吸完了,再掺冷开水入坛直至味淡。土家族也有插竹管于酒坛咂饮的传统,传说起源于明代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时,百姓送行,置酒于道旁,经过酒坛的兵,咂一口,即可前行,不误行军。嘉庆年间鄂西长阳(今民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诗人彭淦在描写此酒俗的竹枝词中说:“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筋;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羌族把这种喝酒法叫做喝“咂酒”,但不是众人一吸管,而是一人一根长而细的吸管,围坛咂酒,在喝酒的过程中还穿插有歌舞。壮族喝咂洒的记载,最早见于《岭外代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书中说,单州钦州壮族村寨,客人至,主人铺席于地,置酒坛于席中,注清水于坛内,插一竹管于坛中,依先宾后主的次序吸饮。饮前由主妇致欢迎词,男女同坛同管,水尽可添.酒乃甜酒。黎族和布依族也喝咂酒,其形式与羌族相似。恫族还有一种交臂酒,是两人并肩或坐或立,一手搂对方肩,一手举杯递到对方唇边,《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同时尽饮。有些饮酒活动,比一般待客更显得情谊深厚。例如黔西南布依族的“打老庚”即是“打老庚”可理解为“结拜兄弟”或结交同年好友。异姓小伙子,不论生辰年月是否相同,只要年龄相差无几,征得父母固意便可约定日子聚饮,结拜为“老庚。”此仪式之后,双方父母即把“打老庚”者都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又如四川黑水县的羌族,同辈同年的年轻人,不论男女皆可“打老庚”,只是男女分别举行活动而已。一般在农历正月择日,同龄人相约,携带酒肉到村寨野外聚餐,大家把鞋带放在一起,轮流去抽,那两人抽到了同一双鞋的两根鞋带,他们就相互结为“老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他俩要同甘苦,共命运,两家人也要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旧时蒙古族民间在结交推心置腹的朋友时,双方要共饮“结盟杯”酒,杯乃饰有彩绸的牛角嵌银杯,非常精美,交臂把盏,一饮而尽,永结友好。我国台湾的高山族排湾人,不仅新婚夫妇要喝“连杯酒”(也叫连欢酒),亲朋好友也要共饮“连杯酒”。连杯酒并非指连饮数杯,而是两个酒杯连在一起。这种酒具像一副担子,木雕彩绘,“担子”两头各雕有一酒杯。斟满酒后,两人比肩而立,各以外侧之手执酒具一端之把手,只能同时举杯同时饮,否则酒就会洒掉,极有象征意义,既表示必须平等(端平),又表示必须同甘共苦(不论生活的酒是甜是苦,我们都得同干)。高山族在喜庆节日里常聚饮狂欢,男女杂坐同乐。最亲近友好者,饮酒时并肩并唇,高举酒具(竹筒、瓢、木杓等〉,倾洒下泻,如仰饮山泉,流入口中,洒到地上,尽情尽兴,大为快乐.4旧中国在海南部分黎族地区(今保亭、琼中、乐东交界处)存在着一种父系血缘家庭组成的社会和生产组织,称之为“合亩制”,黎语原意为“大伙做工”。在这里,有“请客不陪客”的风俗。给客人摆好酒菜,请客人入席后即退出,任由客人吃喝。此俗源自担心客人拘束,便于客人随意吃喝,但是懂得当地风俗的客人,在用餐之后,绝不可把筷子搭在碗上,亦不可把饭碗和酒杯扣在桌上。因为当地习俗认为,筷子的两头颠倒(不是一顺)架在碗上是“抬棺木的杠子”,扣着的碗杯犹如“坟头”。主人待客人礼数周到,客人尊重主人的习俗,因此皆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大喜。东北满族的待客礼仪向来十分周到。旧时客人进餐,都由族中长辈陪同,晚辈不能同席,年轻媳妇手脚麻利,要在一旁侍候。进餐时,由主人给客人斟第一杯酒,喝酒用小蛊,没有碰杯干杯的习惯,古代用大碗喝酒的遗风荡然无存。客人喝酒要在杯底剩点儿,俗称“福底”,预祝主客都总有富足的生活。甘肃裕固族待客时,先敬茶,后敬酒。敬酒讲究敬双杯,其说法与黔东南的苗族一样:“你是双脚进来的,必须喝两杯”。男主人敬过后,女主人接着敬,如果客人不喝,女主人会说:“你瞧不起女人。”接着是孩子敬酒,如果谢绝,小孩也会说:“你看不起小孩。”有时还唱敬酒歌敬酒,唱一支歌敬一杯酒。之所以如此,主要怕客人客气拘礼,不能尽兴。因此,若客人实在不能喝,主人也觉得自己的心意完全尽到了,再不会勉强的。

(三)坦诚敬酒而非酒计

不同的酒桌,有其不一样的氛围,敬酒也有不同的目的,其中不乏利用酒计将别人灌醉以利己途,然在少数民族酒文化中,敬酒是需谈成而无心计。贵州苗族人家待客,在酒席上每巡给客人敬酒都是双杯,表示主人祝福客人好事成双、福禄双至,也寓有“客人是双脚走来的,仍能双脚走回去”,健康平安。若客人推辞,女主人就会捧杯唱起敬酒歌,直至客人领受他们的祝愿。高山族某些支系,当贵客来访时,部落头人带领青年人在路旁吹奏民间乐器,夹道欢迎,直至主人家中。贵客在屋中高凳上就座,青年男女围贵客歌舞,同时依客人数指派同样数量的年轻人敬酒。他们手捧斟满酒的小葫芦瓢,弓身变腰,将酒由下向上慢慢递到贵客胸前,动作谨慎,态度谦恭,对客人显得十分敬重礼貌。布依族在客人进门入坐后,马上捧出一碗“茶”献客,有经验者不会贸然饮,因为这是以酒当茶,客人只须慢慢吸饮,歇脚缓气即可。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在四川|凉山彝家做客,进门入座后,主人先捧上一碗或一杯酒献客。客人若不是彝族,主人会说:“汉人贵在茶,彝胞贵在酒”。客人可依自己的酒量随意饮多饮少,哪怕仅仅报一小口,主人也很高兴,马上会打羊或杀小猪来待客.谓之“打”羊,是因为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宰杀,而是徒手捏死或以木捧捶死。打牲前要把牲口牵到客人面前请客人过目,以示敬重。若客人谢绝接酒,则有不敬之嫌,主人会感到失望。到藏族家做客,讲究“三口一杯”,即客人接过酒杯(碗)后,先喝一点,主人斟满,再喝一点,主人又斟满,至第三口时干杯。若客人确实不能饮酒,可按藏族习惯以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右上方弹洒三次,表示敬天地神灵、父母长辈和兄弟朋友。主人再不勉强,并会表示欢迎。一般喝完三口一杯之后,客人便可随意饮用。客人起身告辞时,最后得干一杯方合礼节。在喜庆节日里,藏族同胞往往以歌舞劝酒,客人若能唱,要在接过酒杯唱完答谢的酒歌后再饮尽.主人会继续歌舞敬酒,客人若不能再喝,就装出醉了的样子狂歌乱舞一通,表示酒好,忍不住喝多了。众人及主人都会开怀大笑,再不强劝,因为尽兴尽欢的目的已达到了。

(四)重视同乡邻里的友好关系

中国人口迁移相当频繁,出门常会遇到子的老乡,也即自己的同乡邻里,他乡遇故知,倍感亲切,这是我们多数人的心理。而在少数民族的酒文化中,同样如此习俗,在饮酒过程中,在不同场合的酒桌上,他们都很重视同乡邻里的友好关系。在贵州水族村寨,往往是一家来客,全寨各家轮流宴请。若客人逗留时间短,无法安排到某些人家去赴宴,就得去赴“见面席”,即到各家的席上露面致谢,尝几口菜就告辞,再到下一家去,有时一天得走遍全寨,满载各家的盛情而归。过去,到广西壮族村寨做客,往往会得到各家的轮流宴请,特别是贵宾,有时一顿饭吃四、五家是常有的事。按壮族习俗,客人是不能推辞的,所以有经验的客人绝不会在第一

《少数名族文化》论文

家就吃得酒足饭饱。谢绝邀请是失礼,喝醉了失态会丢脸。

四:结语

总之,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而在中国酒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在众多不同文化现象中,更具其特色,当然,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各族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不同习俗,酒文化也有细微的差别。作为众多文化现象中的酒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制度的变迁,也会发生变化,会发展,但中国酒文化精神以及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精髓不会改变,它将永远作为文化现象中的明珠存在,大放其光芒。本文只介绍了部分少数民族的饮酒文化,有兴趣者可更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 2《中国国家地理》 3《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 4中华美酒谈——百度文库

5冯敦+西南少数民族酒文化——贵州民族研究 6《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祭祀的酒习俗 7《少数民族酒文化刍论》——何明

下载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XX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题目: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以回族为例 姓名 : 陈 瑞 生 学号 : 11070502018 专业 : 人 文 地 理 学 方向 :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老师 : 陈 亚 颦 院系 : 旅游与......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中国历史上超卓的政治家李世仄易远讲过:“以钢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衰。&rdq《少数仄易远族文明演讲稿》 文章《少数仄易远族文明演讲稿》注释开端>>中国历史上超......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

    湘西,一个神话般的境域 湘西,这个神话一般的境域!能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真是此生之幸!当成长的年岁催促我去闯荡自己的人生之时,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踏出了离开的步伐。我看见,那......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地理学者有责各位同学,诸位老师,大家晚上好!现在我身后的除了我的主题外,还有就是14年5月7日关于穿青人身份被承认的一则消息。虽然目前国家民委还不肯松口,但在......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说过:“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英国大诗人拜伦也说过:“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那么,知其现在,探索未来,让我......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古朴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发展(优秀范文五篇)

    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发展----------------- 以湘西文化传统舞蹈的现状为例【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湘西传统舞蹈现状发展【摘要】中华民族历史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国......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策划书

    “弘扬农大多元文化细品民族特色风情” ----------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 策 划 书 活动目的、时间、地点等--------------3 开幕式-------6 少数民族才艺比赛----10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