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

时间:2019-05-12 02: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品】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品】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

第一篇:【精品】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 造假 对策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造假是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中普遍现象,已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领导决策,如何应对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成为近年来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质量要求也越发重要,如何应对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已成为财务管理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信息造假主要表现

(一)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主要表现是通过编造虚假经营业务如编制劳务费、装卸费凭证等;或以非法手段取得原始凭证;或在原会计事项基础上夸大或缩小等等;这些虚假凭证进入记账程序,致使会计信息从源头上失真。

(二)非法设立账簿。私设“小金库”,建立账外账,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专门应付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掩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到偷逃税款、侵占国有资产的非法目的。

(三)会计核算不真实,形成虚假报表。主要表现一是控制利润。如采取虚构或减少经济业务;增加或减少成本计入;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成本,达到人为调节利润和随意计算盈亏的目的。二是进行违规税金核算。为了偷漏税金,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虚拟购销业务购买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发票入账,或编造发票摘要的内容,或将全部为营运收入的发票变造为营运收入和其他款项,以少纳营业税。或虚列职工名册,偷逃个人所得税等等。

二、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分析

会计造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会计人员素质低。一是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物质利益驱使下,采取各种手段伪造、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二是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贫乏,尤其是对会计制度更新不能适时学习,致使财务数据混乱,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三是部分会计人员,屈从领导压力,或受利益驱使,放弃职守,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账外账和“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虚报浮夸,粉饰业绩,隐瞒收入,逃避税收,谋求私利。

(二)制度保障不健全。一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些单位负责人独断专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会计准则不够完善。我国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差,虽然近年来为规范市场运作,出台或修改了一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并且一些法律条文较粗,缺乏可操作性。

(三)监督执行乏力。在我国执行的是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理论完善,但实际运作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会计监督弱化,单位会计受制于领导,只能为领导服务,很多会计人员为了不受到排挤、报复而选择“驱从领导”,致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二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弱化,权责利界线不清,内部监督不能独立发挥其作用,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三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外部监督虽有所作为,但由于诸多监督机关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注重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四是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虽然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审查验证的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五是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不能有效地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造成单位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

(四)惩罚力度不够。我国《刑法》、《会计法》对会计做假行为都作了处罚规定,但执行起来,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不能起到惩戒作用。一是会计造假行为败露后,司法介入欠缺,有时甚至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而放松了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减弱了法律的威慑力;二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刑事处罚,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和刑事处罚。经济处罚由造假单位来承担责任,最终由投资者或股东来承担,致使执法处罚乏力;三是重处罚单位,轻处罚个人。处罚单位,影响的是广大单位职工的利益,对造假主谋单位负责人和执行者会计人员惩处力度不够,很少能影响到造假者的利益,从而助涨了造假者气焰,导致造假者胆大妄为;四是会计造假成本低、风险小使会计造假现象有禁不止,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

三、防范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

(一)增强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从业诚信度

市场经济发展给财会工作增添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财会人员素质愈发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本领,提高贯彻执行政策的水平,可以采取定期培训考核制度,职称晋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等等,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适应会主核算要求。其次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诚信原则、诚信品质,从而建立起防范虚假财务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防止会计信息造假的发生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部门利用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关系,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内部制约机制,防止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1)建立岗位分离制度。形成批准职务与执行职务相分离、执行职务与检查职务相分离、保管职务与记账职务相分离。(2)建立领导负责制度。以防止领导推卸责任而造假。(3)建立独立的监督体系。即成立独立于财务的内部审计、纪检等部门,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目的。(4)建立内部惩罚等规章制度,划分责任,以减少会计工作差错和舞弊等现象

(三)强化外部监督制度,完善账务管理大环境建设

会计处于一个动态的经济、政治及法律外部环境中,完善的外部大环境建设,有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1)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2)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增强其独立性;(3)实行会计委派制和稽查特派员制度;(4)企业的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5)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揭露假账行为,以降低企业整体形象使之不敢造假。(6)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监督、抵制、检举违法会计事项;(7)加大力量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健全法律规范体系,加大会计信息造假的惩处力度

我国现行的会计方面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有的制度有够细,所以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制订各项会计法规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使会计法规具有可操作性。(1)制定完善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具体认定的法律法规。(2)加大对会计造假惩罚力度,罚款要大到能够在事前遏制萌发造假的动机。(3)增加对会计人员进行保护的机制和环境,摆脱受制于领导局面。(4)提高执法效果,权责分清,惩罚对象和标准准确。

总之,会计信息造假作为当前扰乱会计工作秩序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监督和控制功能,我们全体会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坚决坚持不做假账,立会计之精神,还会计之本色,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二篇: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为了进一步促使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下的良性发展,并净化市场环境,就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去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实现反腐倡廉,并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外部监管视角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旨在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献力。

关键词:外部监管视角;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当前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和影响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成为了当前较为热门的进行的讨论话题,会计信

息质量下降,在金额以及会计主体等方面进行造假等问题更是愈演愈烈,若是不进行及时的治理更是会影响与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主体的利益,那么,基于外部监管视角下来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势在必行。

一、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监督环境的缺失

外部监督环境的缺失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重要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的确有着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审计税务等相关的国家监督部门,以及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中介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在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进行监督过程中却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之外,一些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更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也会处于重复监督或是忽视监督,而且执法的力度不够统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

家整体的监督力度。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一些注册会计师的从业能力良莠不齐,自身素质也是高低不一,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执业方式更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执业水平,也不利于监管部门进一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相关会计法律制定的不完善

相关会计法规制定不完善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我国所制定的会计理论不够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仍有很多方面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业务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在货币计量的基础上更是不能有效的反映客观情况,即使在预计过程中也会出现少预计甚至是不预计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当前《会计法》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违法处罚规定条款制定过程中更是会出现制度漏洞,从而给一些会计的工作中造成了可乘之机,影响了会计信息治理的整体水平。

(三)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缺失

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缺失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等相关违背法律的事情成本较低,这一现象更是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而且还有很多会计处理职业判断为信息失真提出更多的可能,也会造成实际的会计核算结果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折扣减值准备等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加剧了会计的造假。除此之外,当前考取会计资格证的人员逐渐增多,但是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却是良莠不齐,很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缺失,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是工作的疏忽而造成失误,若是严重则会为公司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些会计自身的个人思想素养有待提升,甚至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做出挪用公款等事情,在会计账目上作假,甚至是挪用公款等案件当前在我国更是频繁发生,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理,更是会愈演愈烈,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外部监督的检查力度是提升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审计收费,以及规范行业工作质量等方式来进一步减少会计事务所在行业竞争中出现恶意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避免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基于收费的压力来减少审计成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来不断的完善审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机制,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推行同行业的互相监督制度,以此来扩大整体的检查单位,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检查制度,特别是可以在同行业互查的情况下对双方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监督,从而有效规避注册会计师外部监控难等情况的发生。最后,要充分的发挥出政府监督的最大作用,政府监督主要指的是利用财政,审计,税务等机构来代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事业

单位的会计行为展开监督检查,那么,政府的相关职能机关需要做到依法行政,特别是内部相关的监督部门需要根据会计法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和检查,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为责任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以此来实现政府的监管科学化,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有效地治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相关法律的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建设是当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为了达成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从而促使会计对账目进行调整,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真实的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主要原因便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造成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经常会钻法律的漏洞,那么就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别是要明确规定触犯法律的行为要进一

步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有效地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民事赔偿机制,并加强对违规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吊销营业执照,还要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公示,并追究其民事赔偿的责任,从而提升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也能有效的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再度发生。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当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来有效约束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行为,企业的会计报告都要按照国家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编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业务能力,也能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产生,在进行阶段性的培训后,要对其展开考核,将考核的成果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率,除此之外,在工作中若是发现为了一己私利挪用公款,账目作假的会计要予以辞退,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完善公司治

理结构,保证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三权鼎立,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机制,从而提升决策的精确程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直困扰着政府的监管部门以及外部使用人的重要难题,若是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不仅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更是不利于外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因此,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相关法律的建设、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婷缨.国税视角下的 A 市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2]柏广才.供求关系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商业会计,2014(5):96-98.[3]杜鹃.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对策[J].今日科技,2002(9):46-47.[4]李云东.分析供求关系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23-223.[5]裴华.基于会计外部行为及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J].财会研究,2008(22):29-30.——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三篇:会计信息造假的产生与遏制

会计信息造假的产生与遏制

会计法律的实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朱镕基同志 在2001年4月16日视察上海周家会计学院时,亲笔为该校题 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会计不做假账,不仅是会计的职业道 德,同时也是对会计法律责任的起码要求。当前经济秩序中出现 的混乱等不良现象,几乎都与做假账有关。所以,研究会计的法 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是建立良好经济秩序的关键。

一、会计信息造假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近十年来,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计信息造假其 动机是相同的,即为了攫取非法利益。但会计信息造假从其产生 的根源来看,又有其复杂性,认识这点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从 源头上来防范和遏制会计信息造假。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可归 纳为五点:

一是造假个人为了追求非法利益。在会计信息造假中,个 人作案其特点总是要利用个人的工作之便来谋取私利。一种是 非会计人员以假发票多报账,以假发票报不该报的账;另一种 是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有意制造假账,从而攫取非法利益。个人贪污案件多源于此。

二是单位负责人为了谋取部门利益有意制造假账。企业造 假账不外乎是偷税漏税,骗取不当的利益。一般来说,会计人员 不会为单位的利益造假,但单位的负责人为了偷税漏税,就会指 使会计人员制造假账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税务机关每年都 要查处大批偷税漏税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法人实体,通过制造 假账偷税漏税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外还有单位负责人 为了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而制造假账的情况。

三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需求者的主体地位不平等,和双 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会计造假行为。现代企业基本实行了股份 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公司中的持股人就很难了 解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就给虚假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层出不穷,一旦被发现则 以“信息漏报”为借口来蒙混过关。

四是会计信息监督不力。《会计法》规定的会计监督机构是 各级财政部门,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也是一种监督,但审计工 作又往往以监督重大的会计信息造假为主,一些数额不大的会 计信息造假以“自行纠正”为主,结果是导致一些“自行纠正”的 会计信息造假不了了之。会计监督乏力,导致会计信息造假有 了可乘之机。

五是政府中的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所谓“政绩”,得到上级的 “表扬”,不仅纵容会计造假,甚至引导会计造假。但这种“数字 出政绩”的游戏,仍然是一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一句话。会计信息造假仍然是源于对非法利益的追求。

会计信息造假不仅发生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也存 在于公益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中。会计假账无论在宏观上还是 在微观上都危害极深。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危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造假,国家公布的 信息也会不真实,统计数据和会计信息是国家经济决策的主要 依据之一,会计信息造假,会给国家制定经济政策造成障碍,给 国家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

第二。社会危害。在社会领域,会计信息造假直接扰乱了市 场秩序,不仅造成社会信用危机,而且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 素,同时,会计信息造假不仅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而且是违 法乱纪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政治危害。会计信息造假在政治上影响和危害执政 党的执政地位,影响政府的执政威信和执政能力,对党和国家 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会计信息造假关键在法律责任被弱化

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的泛滥,关键是会计法律责任被弱化,法 律责任被弱化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会计管理机制被弱化

我国的会计人员在法律上具有监督责任,即有义务对本单 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制止本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信息 造假产生,从这个角度看,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造假的监督者,这是会计人员的第一重身份;会计人员是单位的受雇者,他必 须听命于企业主的安排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又 往往成为了会计信息的造假者,这种“双重身分”的结果是会计 听命于企业得利,监督企业反有被解雇之忧,会计人员很容易 把监督义务甩在一边。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分反映了我国会 计管理机制的漏洞,其结果当然是会计法律责任被弱化了。会 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导致会计监督相互脱节。2.会计监督被弱化

对会计监督,一般有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个体系。从我国 的情况看,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基本上是一句空话,前面讲的 会计管理机制被弱化实际上就是内部监督弱化,会计人员的利 益是与雇主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会计人员履行内部监督仅仅 是“纸上谈兵”而已。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政府 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是财政厅(局),实际上每年一次的走马观 花大检查,有的甚至只是抽查,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社会监 督主要靠媒体,由于会计的专业性较强,社会监督往往被较强 的会计专业性所拖累。

此外,政府官员或政府部门为了一已利益,也会使会计信 息造假泛滥,促进会计法律责任被弱化。3.会计队伍职业道德被弱化

职业道德被弱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涉及到各行各 业,会计行业也与各行各业一样面临职业道德素质整体滑坡的 问题。由于会计人员受雇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升迁与企业的评 价紧密相关,某些会计人员不仅对造假视而不见,甚至还主动 参与造假,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按企业领导不正当的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有意编造会计假帐,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 务素质、道德素质都会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一 旦丧失,会计人员的法律观念就会淡漠。4.法律惩治力被弱化

一是从《会计法》对信息造假的处罚来看,主要是行政处罚 和刑事处罚,而且行政处罚的伸缩范围很宽,《会计法》第四十 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是“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 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 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 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但是,当 单位负责人以权力指使会计人员造假的时候,会计往往被拉出 来承担责任。单位负责人习惯追求行政处罚是最好的结果,笔 者认为这是实施《会计法》过程中的—个漏洞,它为单位负责人 避免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扩大了口子。

二是刑事处罚基本上只针对贪污案件。会计人员为了个人 私利在会计信息上造假基本上是为了贪污,这类案例轻微的可 以采取行政处罚,重的则要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实质上是 针对个人违法,单位违法则多以行政处罚代替。客观情况是,偷 税漏税、骗取政府补贴和为领导政绩服务的会计信息造假的单 位违法越来越普遍,要多于会计人员的个人违法。

三是对会计信息造假缺乏民事责任的追究。民事责任主要体 现了补偿,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资本市场、合资合作、各种契约 关系,基本上都要提供会计信息来举证,会计信息造假往往给对 方造成损失,民事责任就是要造假者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对民事 责任的采用。尽管已经呼声很高,但仍处于一种弱化状态。

三、遏制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

举措,也是反腐倡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民生和 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笔者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遏制会计信息 造假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强化会计人员的自律与应有的法律保护

目前,我国的会计协会组织有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

协会。从总体上看,会计人员都有了自己的组织,但分散在企业 内部的会计人员能加入协会的还不多。笔者认为,凡从事会计 工作的人员都有资格人会,使所有的会计人员都能有自己的组 织,此为其一;其二,协会要重点承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 设,完善自律机制;其三,协会要建立会计人员权利保障机制,特别是当会计人员抵制单位领导信息造假遭到报复后的维权 至关重要,现在单位会计信息造假多与会计人员的无奈有很大 关系;其四,要完善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其五,要承担为社会推 荐会计人员上岗就业的职责,使协会成为会计人员之家。

2.强化法人单位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责任 许多作者在报刊上从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等会计职能分

离;行业组织分业监管;排除外力因素对会计监管执法的干扰; 强化会计人员的自律等方面多有论述,强化法人单位对会计信 息真实性的直接责任是遏制会计信息造假的重要措施。单位会 计信息造假首先是单位负责人要承担直接责任,对会计人员贪 污的会计信息造假。单位负责人要承担监督不力与用人失察的 责任,只有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信息造假的处罚,才能从根本上 消除会计信息造假。

3.强化会计信息内外两个监督机制

对会计信息的监督,笔者认为要从内外监督机制人手,建 立和完善内外两个监督机制。首先是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组 织,在股份制企业中有监事会,监事会的实权往往起不到监督 的作用,笔者认为还要辅以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计监督职责,会 计职能部门提供的会计报告,在监事会审议后要提交给职工代 表大会审议。如果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认为不真实不能通过。有权制止会计报告正式公布。如果单位负责人强行公布虚假会 计信息,实际上是单位负责人在信息造假中恶化了自身的造假 情节,内部监督一定要赋予监督机构相应的职权,否则内部监 督就会流于形式。

在外部监督中,目前县以上政府财政职能机构的职责主要 是会计工作管理和信息造假的事后执法,事前监督则被弱化,笔者认为应重组为“会计监督处(室)”,会计工作管理与会计监 督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不应分离。此外,财政部门应该牵头财 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建立外部 监督机构的协调互通信息的制度,形成强势的监督体系。

4.强化会计信息造假的支付成本

“会计立法要体现国家和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使会计信息 造假者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笔者认为这是非常重要 的,除了前面讲的要善用民事赔偿责任,让会计信息造假者在 经济上得不偿失外,在执法中还要善用行政处罚的最高标准。事实上《会计法》规定的罚款标准太低,与造假祈求谋取的经济 利益差距太大。在《会计法》未修改前,按法规规定行使最高罚 款标准是无可非议的。在行政处罚中,还可以从多方面来处罚 责任人,如取消技术职称的资格,对职业经理人的会计信息造 假取消一定年限的任职资格等。总之,不断地完善我国相关的 法律法规,我国的会计行业才能更规范。会计信息造假才能得 到有效遏制。

遏制会计信息造假是建立健康良好的经济秩序所必须的

第四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群体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进而从现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防治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环境会计失真

会计信息是原始数据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产生的会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和消极因素在会计领域的渗透,使得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防治会计信息的失真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宏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环境

会计管理体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我国的票据管理十分混乱,工作中原始发票不规范,有的甚至是无发票,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来看,一个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会计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聘任或解聘权都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完全依靠会计人员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不现实的。

2.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个层次的会计监督体制,但企业外部监督除了部分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等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绝大多数企业均未进行会计报表的审计,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而行业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对本部门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给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了很大的空隙和机会。

3.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方法的变化不协调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行的信息,而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二)主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单位主管部门和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一些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给单位下达硬性经济指标,以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失真。

2.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应当建帐的单位不建帐,或帐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内部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1

以权谋私等,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属于专业素质不高对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理解偏差,对核算方法掌握不准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是属于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低下,为了迎合领导,无视财经纪律,编制虚假报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于会计核算进程的每一个环节,出于各种不同目的,其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帐外设帐

企业应按《会计法》和《会计制度规范》设立一套完整的记载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帐簿。但是有的企业则设立明暗两套帐。明帐用来记录企业部分经济活动,应付税务机关和审计机关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检查,暗帐则记录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二).帐实不符

出于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自身的会计分录存在重大差错,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错误结论,导致决策失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如某些企业为了向银行贷款,作出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满足银行对企业贷款中财务指标的要求,使其能获得银行贷款,这样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与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就不符了。

(三).虚假的原始收据

虚假的原始收据往往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如某些企业单位开出大头小尾的发票、虚假的盘点表、虚假的入库单、假工资单等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四).会计核算方法本身有人为的因素

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等都受到人为估计的影响。有时甚至偏离了事实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会计报表的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但会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决策的正确性,而且还会严重损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有损我国在世界经济领域活动中的形象,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防范成了当前经济领域里尤为重要的问题,根据已学知识及一些实践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进行防范: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对决策者的约束

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减少和杜绝政府的行政干预;其次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明确企业经营者对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者加强监督和约束。

(二)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执法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会计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违法处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和财政政策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者要依法严肃处理,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核算环节上划清会计责任,制定相应的会计资料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对违反规定、编制和提供虚

假会计资料的责任人员要从严处理。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1.做好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

会计管理的弱化同企业各项内控缺乏或失效有很大关系,要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强各项内控制度建设,严格内部会计程序,并将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与严格会计制度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应当依法实行企业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检查制度。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切实改变社会监督机构弱化、起不到社会监督作用的状况。

3.强化政府监督

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由于财政、审计只负责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只负责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证监委和保荐会只对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就缩小了政府监督检查的范围,也使各执法机构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作用,使执法机构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四)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一方面是拓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人员地位从属性的矛盾,在试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通过确立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地位,保证客观上公正地行使会计职能;另一方面立足长远,构筑会计行业自立组织模式。可建立会计行业协会,由政府授权对所属成员进行业务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通过法规约束、政府指导等措施,指导和扶持会计职业自律组织的健康发展,从而达道预防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目的。

(五)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计工作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会计工作越来越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好本单位的各项内控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每一环节都符合会计规范要求,以确保数字真实可靠。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建立以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遵守规范的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制裁,只有这样,会计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蒋尧明200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会计研究1 陈玲、孙静2004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1

段玉峰、孟菲2004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的对策财会研究 5 薛清梅等2004推进公司治理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与会计11 王文莲2004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与根治会计之友6

第五篇: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我国从上世纪末进入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经济飞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财政收支混乱等,集中反映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信息来源。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使国家、集体和个人都蒙受不应有的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对策

第一部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第一节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相关不利经济影响的一种现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其基本组织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因而现代企业会计的特点,集中体现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新会计信息的要求应有别于传统会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会计诚信和满足相关联利益者需求,会计信息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①信息符合相关性原则;②会计信息要符合可验证性;③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传递要符合公正性;④提供的会计信息要符合可定

量性;

二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1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较为严重,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郑百文,再到银广厦等,接连不断的恶性会计造假事件使证券市场频频遭遇“地雷”,使公众丧失了对会计的信任,进而也因为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导致宏观决策错误增多。

2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㈠制造虚假凭证或财务收支手续不齐全,进行转账作弊及费用的虚增开支:采用不实凭证进行报支,假公济私。如利用假发票虚报开支,假公济私,涂改开支凭证;利用记账转账凭证作弊。如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将收到的收入转入往来帐以虚假财产物资注册登记或随意抽走资本等;

(二)随即调节收入、成本,制造虚假盈亏。制造虚假盈亏的目的主要是:一方面为了满足企业或管理者的某种政治上或经济上的目的。如上市资格、配股资格、获取贷款信任等;另一方面是隐匿盈利达到偷逃分红的目的。而制造虚假收入、成本则往往采用以下手段:利用虚假合同和虚假凭证虚增或虚减当期收入,如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制造虚假收入,虚增利润;不按确定的收入原则反映当期收入,如销售实现时不及时入账,销售未实现时而又提前入账;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乱挤成本,造成成本虚增;

(三)制造虚假的会计报表。除前述二项会引起会计报表虚假外,会造成会计报表虚假的原因还有以下几项:账实不符,如账上实物资产未经实地盘点或有意制造虚假数字或债权、债务长期不清及

故意制造虚假数额造成账实不符;报表不按规定填列,账表不符,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合法性失真,技术性失真和故意舞弊

1. 合法性失真,是由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政策等造成的,是我国法

律所允许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

2. 技术性失真是指由于无心的过失和会计人员素质差造成的纯技

术性差错。这类会计信息差错非常明显,容易发现和纠正,危害性也小,只要加强会计内部复核,检查即可。

3. 故意性失真是指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这类会计信息失真在管

理当局指示和操纵下,采用不合规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记录、和报告过程中,故意歪曲篡改、捏造会计事项,使会计信息背离客观事实,以欺诈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达到管理当局的目的——经济、其他利益。

第二节会计信息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失真的会计信息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的导火索。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失真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

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

(二)损害各方利益

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对产品销售收入与成本的确认,有的单位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收入确认数额,增加成本费用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

(三)诱发经济犯罪

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造成秩序混乱,从而诱发经济犯罪。

(四)危害会计人员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会计人员应当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不做假账,诚信做好会计工作,否则,轻者调离会计工作岗位,重者受到法律制裁。

下载【精品】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品】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5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效益;激励与约束机制;治理对策 论文摘要: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影响了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其原因是成本效益、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会计信息的不......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精选五篇)

    摘要 :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客观性 、及 时性 、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 等方面的要 求,其 中客观性也即真实性是对会 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针 对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本文试......

    会计信息治理检查经验交流

    真抓实干 标本兼治 努力开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新局面 西安市财政局近年来,我市以服务财政中心工作为宗旨,以构建大监督为理念,扎实开展财政专项检查,实施内部监督,探索绩效监......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近年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频曝造假丑闻。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1会计信息失真现状...........1 2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与危害.........2 2.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5篇模版)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2013-1-15 16:35 李慧男 摘要:本文就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失真的具体表现,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并对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一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浅析 会计0808刘治江080302226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特别敏感也不足为怪。然而,现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