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林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加强林地保护的措施
浅谈林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加强林地保护的措施
摘要:林地是林业发展的根本,是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和核心。“红线管控、用途管制、林地林用、违法必惩”这十六个字,将是今后林地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林地;保护;耕地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前提,也是保证森林覆盖率指标落实的关键。协调好林地保护与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发展空间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提供空间。
当前林地破坏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林地总量不足、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毁林开垦和征占用等消耗的多是优质林地,现有林地退化明显,修复治理难度大。2009年9月,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作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水田乡镇,特别是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后,由于种水田周期短、经济效益又相对较高,一些农民把致富的主意打在了毁林开水田上,采取扩地边、拱地头等办法,蚕食林地,扩大耕地面积,使林地资源被非法侵占,造成林地流失逆转。林地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处理好林地与耕地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林业人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国家林业局局长强调,林地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和核心任务。46.8亿亩林地红线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红线,是确保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所必须的最小林地面积,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高压线”。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运用底线思维,制定最严格的林地红线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林地红线管理工作,坚决遏制林地过快过多流失的势头,坚实守住国家势头安全的底线。
水田乡镇有的林地地势低洼,受水灾严重,幼林也好、成林也罢,日积月累逐渐涝死。致使森林资源逐渐消耗掉。有的农民采取扩地边、拱地头等办法,蚕食林地,扩大耕地面积。我认为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不是此消彼长状态,而是一个固定值。保护林地面积是一个最基本的林业底线。林地面积保证不了、何谈林业发展。所以保护好现有林地面积不在被侵占势在必行。
2013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西藏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个县(市、旗、区、团)的林地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此次检查利用遥感影像判读,疑似占用林地图斑9851块,抽查1676块,查出违法违规占用林地295项,面积1564.8公顷,其中,建设项目276项、面积623.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6项、面积812.1公顷,毁林开垦13起、面积129.7公顷;移交地方自查疑似占用林地图斑8175块,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林地1118项,面积6748.O公顷。这说明对林地的保护面临的严重形式。
解决办法:在林业主管部门协调下把地势低洼受水涝林地面积置换,异地造林。受水涝林地面积与同等面积不能开水田的耕地置换。受水涝林地用于农民开水田,达到共赢。林地面积不丢失,森林资源也不受损失。农民也受益。进一步提高全民林地保护管理意识,打击非法侵占林地行为,保护现有植树造林成果,以便加强水田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林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加强林地保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意义,切实增强林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广泛宣传,增强依法使用林地意识。坚持舆论先行,要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把法律法规宣传贯穿于清收工作始终,广泛宣传水田区林地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政策,为水田区林地保护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厚的舆论氛围。要送法进村、送法进户,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非法侵占林地的危害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取得全社会对清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一些影响重大的典型案件,要快侦快破,并适时予以公开曝光,树立林业执法权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保护林地意识深入人心。
三是规范程序,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任何建设单位或个人要改变林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征占用林地的有关规定,依法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征占用林地申请。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林地保护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认真向群众宣讲政策,阐明利害,化解矛盾,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凡是主动退还林地,愿意停耕还林的,都要鼓励支持。对无视法律,拒不交还非法占有林地的,查清事实后,凡属行政案件,森林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处罚:凡属刑事案件耍及时移交公、检、法部门。要坚持把依法治林工作贯穿林地保护工作始终,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操作,确保执行政策法律不跑偏,不走样。要严格执法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科学办案,依法办案,坚决杜绝办案过程中的关系案、人情案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对工作中出现的徇私枉法、营私舞弊、推诿扯皮、以罚代刑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林地保护方案
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召开2011年山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会议的预通知,结合我局实际状况,成立了专门领导组,组建了此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制定了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在接省厅召开此项工作会议通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召开了专项会议,进行认真安排部署。成立了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领导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及成果验收等工作。
组 长:王治中 常务副组长:高荣胜
副 组 长:武玉斌 安文山 韩福元 李世广 王晓林
郭小明 梁 鉴 郭玉永 王志强
成 员:梁晓武 刘建荣 梁小明 要经德 贾建忠
辛泽平任建强 闫建民 原海云 王俊彬 武树平李绳庆 马润平安文豹 申维国 李淑辉 王海河 刘钊金 张宝宝 毛建明 王效峰 王俊田 赵显镜 高卫红 罗玉恩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设计队 主 任:刘建荣 副主任:罗玉恩
成 员:林业勘测设计队队员和林场业务技术骨干。
二、规划技术标准及指导思想、编制原则
1、规划技术标准
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山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方案执行。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全面落实《纲要》和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规定林地边界范围,进行保护利用区划,将分类、分级管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优化林地利用配置,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贯彻国务院关于“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政策方针,切实维护林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2)统筹协调。统筹区域林地利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林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整体 优化。
(3)因地制宜。全面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立足于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时间问题,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等为手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
(4)科学决策。动员公众参与,做好部门协调,确保规划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5)注重落实。中和运用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多反面的手段,切实提高规划实施的成效。
4、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地方颁布的与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国家和地方林业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
(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4)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5、规划深度
将林地面积和主要规划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将分类、分级结果落实到小班,林地保护利用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主要任务
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分解到乡镇,并落实到山头地块,确定林地保护等级和质量等级;明确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强对县级行政辖区内林地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推进县域林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指导县域林地保护利用的协调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林地保护利用体制机制。
2、工作重点
(1)分析林业保护利用现状
对照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要求,分析县域林地保护利用现状,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找准林业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2)林地供需分析
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为基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利用的要求、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和林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预测规划期内各类林地需求及布局和发展趋势。
(3)提出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和相关政策,预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规模、公共建设投资等的变化趋势,分析林地保 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分析各种有利与不利条件,提出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
(4)确定林地保护利用目标和调控指标
按照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围绕林地保护利用基本战略,提出规划期内县域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林地生产率、重点公益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结构等主要目标及调控指标,还可以根据本县需要,增加林地利用率等其他指标。
(5)落实林地边界
按照规划预期目标,依据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和县级政府确定的后备地资源,以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必要的现地调查,将林地及其利用状况落实到山头地块。林地边界落实按1:1万比例尺(或当地最大地形图比例尺)落实。
(6)确定林地保护利用的区划布局
明确林地保护利用区划布局的指导原则,在衔接省级林地保护利用区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县域林地保护利用区划布局,明确所有林地地块(小班)的森林类别、林地保护利用等级、林地质量等级。
(7)明确林地保护措施
从加强森林保护、严格用途管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差别管理的要求,分别区域、类别、等级设计和确定林地保护具体措施。优先保护森林特别是重点公益林地、一、二级保护林地;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强对现有有林地的保护,防止并减少林地尤其是有林地退化,对现有宜林地和已经退化的林地应制定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措施;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按要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加强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对灾毁林地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理;节约用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并制定森林占补平衡措施;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违法行为,严格限制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或以土地整理的名义占用林地,对已经开垦种植或破坏的林地要制定还林措施;提出补充林地,扩大林地资源的途径和措施,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出提高林地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8)明确林地利用措施
按照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要求,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具体措施,分别区域、类别和林地等级制定利用措施。
按照林地利用潜力和承载能力,提出规划期内可安排实施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工程项目,明确各工程对林地的需求量;分别林地质量等级制定林地利用措施,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重点保障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用地,加强水源涵养林和粮食土产区,沿海防护基干林带等建设,构建生态屏障;通过造林绿化等措施,有效提高林地的利用率。(9)统筹区域管理
根据各县自然地理、资源分布等提出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根据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差别化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政策措施,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科学管理林地。
(10)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围绕各项规划安排,制定经济、社会、法制、行政、技术、队伍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或办法。
关帝林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一月
第三篇:林木保护和林地管理
林木保护管理和
林地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
林木保护管理:
林业局建立了森林保护委员会及相应的林木保护机构,村、屯设专职护林员。护林员的职责是管护林木,制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林木资源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要支持和保护护林员行使正当权力。
各林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每年定期组织林木保护大检查,有关部门要协助林业部门及时查处毁林案件。各林场都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并充分发挥联防组织的作用。
每年三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五日,九月十五日至落大雪时为护林防火期;四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日,为防火戒严期。防火期,禁止在林地内和林缘吸烟、弄火、狩猎。因特殊情况需要烧荒的,须经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但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火期,须凭入山证入山。机动车辆入山须安装防火帽等防火设备。发生火灾,须立即报告并组织力量扑救。发生火灾后,林业局和公安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查清损失。对人为引起的火灾,要依法追究责任。
各林场负责组织对森林病虫害的检疫和防治工作,具体要求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防护设施,如护林沟、挡车沟、抹牛地、保护架、防火线等。
天然次生林、江河两岸有林地实行封山育林。宜林荒山、荒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实行封山育林。对幼林地要加强管护,及时铲趟、抹芽、定干、合理修枝,禁止在幼林地砍柴和种植高稞爬蔓作物,防止人为破坏。
林地内禁止开垦、采砂、取土、挖窖、垛柴、扒树皮和其他不利林木生长、损坏林木的活动,不得毁坏、盗窃各种林木保护标志。必须加强对牲畜的管理,禁止牧畜进入林地。林政管理
林业局对林木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检查和监督。也相应的建设好林政、林业公安队伍;建立各级护林领导责任制,做到有奖有罚。全民、集体所有的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上级主管部门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其所有权和使用权。
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林业局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地林场处理。在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采伐林木,全民所有的以林场为单位,根据用材林消耗量应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制定年采伐限额,于每年八月底以前逐级上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林木采伐许可证,国营企事业单位及部队、铁路、公路用地内的行道树木和城镇林木更新采伐由其主管部门核发。林业局资源科要及时检查验收采伐迹地。对合格的发给采伐验收证,对不符合伐区作业规定的收缴采伐许可证,中止其采伐,直到改正为止。经检查验收未获得采伐验收证的,不再发给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林种,限期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勘察设计、修筑工程设施、开采矿藏等,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由林业局严格审查,并征求林业主管部门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林地保护管理:.林地的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林地,个人使用的林地,由上级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林业局应当做好本施业区内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林地和个人使用的林地的清查、登记、统计工作,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报上级主管查批准,核发林权证:
(一)林地及林地上林木的权属无争议;
(二)界线清楚、界桩(标)明显,与毗邻单位有认界协议;
(三)面积、四至界线的登记文件和图表资料完备,并同实地吻合。林业局应当将林地清查登记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林场和苗圃、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使用的国有林地,改变其隶属关系的,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争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处理依据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处理国有林地与集体林地所有权争议,以经林业局资源科规定的原设计任务书或者图纸为准;没有原设计任务书或者图纸的,以原来签订的有关合同和协议为准。没有上述凭据的,由林业局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林业局组织并编制本施业区内的林地建设、保护、利用规划,征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实施,并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经批准后的林地建设、保护、利用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报林业局审核并上报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破坏林地。林业局有权对危害、破坏林地的行为进行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林地改变为非林地。确需改变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报批手续。
在林业局施业区内经营的林地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道路或者其他护林设施的,应当逐级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矿、采石、采砂、取土、造墓、修筑工程设施及其他造成毁坏林地的行为。
临时使用林地进行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的,必须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施工中必须采取保护林地的措施,不得造成滑坡、塌陷、水土流失。因上述行为造成林地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恢复种植条件,限期植树造林,依法赔偿损失。逾期不造林的,由林业局组织造林,费用由破坏林地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临时使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禁止在25度以上的陡坡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平原沙区毁坏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已经开垦种植的,应当退耕还林。林业局制订了退耕还林计划,采取鼓励退耕还林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和封山育林区,应当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放牧、砍柴和非抚育性修枝。林业局积极组织非公有制造林,采取鼓励造林的措施,确保造林质量。对保护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业的,应当给予扶持。
鼓励利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废弃地造林。凡利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废弃地造林的,除执行国家和林业局关优惠规定外,并且在勘测、设计、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林地占用和征用
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申请使用林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林地使用申请表》,经林业局逐级审核,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取得《使用林地许可证》后办理相关林业审批手续。申请使用林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林业局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
(一)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
(二)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和地理位置图;
(三)被占用、征用林地的图面资料;
(四)占用、征用林地的协议以及被占用、征用林地单位和个人的林权证复印件;
(五)如需采伐林木,还应当提交采伐林木的书面申请;
(六)其他应当提供的证明文件。占用、征用林地时,由设计院林地、林木价值进行评估或者鉴定。申请使用林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向林业局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森林植被恢复费。
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收取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森林植被恢复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按照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对使用后的林地进行复垦。
严格控制占用、征用林业局施业区内的森林公园、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的林地。确需占用、征用的,必须征得林业局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审核批准手续。
对于非林业建设使用集体林地的,使用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用地申请,按照批准权限,经林业局逐级审核同意后,依照《森林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篇: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
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
(公告第18号)
(2009年9月25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 2009年9月25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公布 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保护,规范林地管理,合理利用林地,保障林业稳定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林地是指林业用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地保护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林地保护的投入,严格限制改变林地用途,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面积总量不减少,逐步增加有林地面积,改善林地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
第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农牧、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林地保护有关的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林业工作机构应当做好本辖区林地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中的违法行为都有制止、检举或者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 林地权属管理
第七条 林地权属管理实行登记发证制度。林地权属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依法登记的林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八条 林地权属登记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申请:
(一)使用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使用跨行政区域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向共同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三)集体所有的林地或者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的,向所在地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第九条 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三)申请登记的林地使用权或者所有权证明文件。
第十条 林地权属发生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由于征收、征用、占用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
申请林地权属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林权证;
(三)林权依法变更或者林地灭失的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 登记机关对符合规定的登记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受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书面说明不受理的理由;对申请材料不全或者有误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二条 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查验其以下内容:
(一)申请登记的林地位置、四至界限、面积等数据是否准确;
(二)林地权属证明材料是否完备、合法有效;
(三)附图中标明的界桩、地物标志与实地是否相符合。
登记机关对前款所规定内容的查验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三条 登记机关对经查验后符合条件的登记申请,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在当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天。公告期满利害关系人对登记申请无异议或者有异议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登记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
第十四条 登记机关对经查验后不符合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并将不予登记的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
公告期内利害关系人对登记申请提出的异议经核实成立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经过登记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
退耕土地还林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颁发林权证。
林权证是确认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凭证。
第十六条 对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有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跨行政区界的争议,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林地及附着物现状。
第三章 林地保护和利用
第十八条 实行林地分类保护制度。林地分为公益林地、商品林地和其他林地。
第十九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林地数量及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其所属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省林地调查和定级等工作。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林地资源清查,依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国有林场、农牧场、工矿企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予以指导。
第二十一条 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林地地力衰退和水土流失。
在坡度5度以上林地整地造林、抚育幼林等,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已经开垦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等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的林地,以及幼龄林林地和未成林林地采取封闭管护措施,禁止放牧。未经批准,不得征收、征用和占用。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保护功能的重点公益林地采取封山(沙、滩)育林等保护措施,禁止破坏林草植被和地貌。
第二十五条 在公益林地内从事开荒、采矿、采石、采砂、取土、建房、建窑、建坟等活动的,应当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未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公益林地内从事采挖野生植物、采脂、挖根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 使用国有林地的,在不改变林地性质、不破坏林地和林木资源的前提下,可以依法转让林地使用权,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依法转让以划拨等方式无偿取得国有林地使用权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林地资产评估后,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国有林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纳林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二十七条 依法承包经营集体林地的,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作为出资、合作条件。
第二十八条 承包经营的集体公益林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等。
农民对承包的集体商品林地可以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和经营收益。
第二十九条 依法确定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林地,连续两年荒芜或者擅自改变为非林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林地使用权。
退耕土地还林地、防沙治沙林地和集体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满可依法继续承包。
第四章 林地的征收、征用和占用
第三十条 林地的征收、征用和占用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管理制度。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林地定额指标,对指标内征收、征用和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批之前提出预审意见。建设项目确需增加林地定额指标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第三十一条 经过预审同意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一)用地单位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并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二)征收、征用或者占用公益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下的,商品林地面积35公顷以下的,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超过以上面积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未被批准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如数退还。
第三十二条 经过预审同意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临时占用公益林地面积5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临时占用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下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由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20公顷以上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三条 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占用期满后,用地单位应当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用地单位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
第三十四条 申请征收、征用、占用或者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经批准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具体标准按照《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第三十五条 林地经营单位在其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筑其他工程设施,需要将林地转为非林业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是指:
(一)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
(二)贮存种子、苗木、木材的设施;
(三)集材道、运材道;
(四)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木材检疫的设施;
(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基础设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变造林权证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伪造、变造的林权证,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擅自移动或者破坏林地界桩、界标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致使林地毁坏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征收、征用、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超过批准面积或者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征收、征用和占用林地的,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擅自改变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
(二)擅自变更林地权属的;
(三)无权、越权、不按规定程序或者不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审批林地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
四川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林地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林地,指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 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林地的原则,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使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利用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报经有权机关批准后公布实施。
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章 林地保护和利用
第七条 实行林地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确需使用林地的,应尽可能占用保护等级较低的林地。各类林地保护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
按地类依次为宜林荒地、采伐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有林地;
按林种依次为薪碳林地、经济林地、用材林地、防护林地、特用林地;
按公益林等级依次为一般地方公益林、省级公益林、三级国家公益林、二级国家公益林和一级国家公益林;
按起源依次为人工林、天然林。
第八条 依法取得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其他组织,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林地地力衰退和水土流失,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在坡地整地造林、抚育幼林等,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第九条 25度以上的坡地应当用于植树、种草。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划,逐步退耕,植树和种草。
禁止毁林开垦和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复耕。
第十条 严禁毁林采石、采沙、取土。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林地上从事开垦、采石、取土、建房、建窑等改变林地用途的活动。
第十一条 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各项建设工程,应当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林地,做到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实行建设项目分类供地制度。保证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防军工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尽可能满足包括国家和省重大民生和工矿项目、市县级基础设施项目等较重要项目使用林地;严格控制其它一般项目使用林地;严禁向国家禁止建设项目提供林地。
第十三条 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应控制在经批准的占地方案和用地规模范围内。城镇建设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应当符合城镇建设规划,提供规划选址同意书。
第十四条 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应优先选择和最大程度利用未利用地、荒地等土地。确需占用林地的,应优先占用保护等级较低的林地。
第十五条 各项建设工程原则上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林地。确需占用的,应按规定事先征得有关主管机关和部门的同意。
严禁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林地采矿、采石、采沙、取土。采石、采砂、取土等原则上不得占用一级国家公益林地。
第十六条
临时占用林地,原则上不得占用有林地。确需占用的,应进行必要性论证。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拟永久使用林地,应按照不占或少占林地的原则,开展占用林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优化占用林地方案,节约和合理占用林地。
建设地点和占地范围界线已经有权机关批准的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工矿项目、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以及拟使用林地面积低于项目总占地面积10%的项目除外。
第十八条 定点选址无特殊要求和限制的建设项目,以及一般采矿、采石、取土等占用林地项目,应开展定点选址、占用林地面积和种类等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论证。
定点选址已确定而占地范围与平面布局未确定的占用林地项目,应对其占用林地面积和种类等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进行论证。
第三章 林地的占用和征用
第十九条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用林地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项目经依法批准
(二)符合国家产业目录和供地政策;
(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有关专门规划;
(四)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
(五)占用林地地点、面积和种类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二十条 各类工程项目必须占用征用林地或临时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单位法人证明,个人为身份证;
2、《使用林地申请表》;
3、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4、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5、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法人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6、建设单位与被征占用林地单位或个人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和安臵补助费协议(临时占用林地除外)。
7、组织机构代码。
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申请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应当提供第2、3、4项材料。
第二十一条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应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规范和本办法规定编写,并按要求经专家评审通过。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应具备国家林业局《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规定的资质要求。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受理使用林地申请后,应根据国家林业局《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规定,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规划)单位进行现场查验,并提交《现场查验报告》。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各类工程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后,应当提供以下上报材料:
1、《现场查验报告》;
2、《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
3、森林植被恢复措施;
4、初审意见文件;
5、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各类工程项目占用或者征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应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低于上述规定数量的,应经省林业厅审核同意。
第二十五条 各类工程项目临时占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上,其他林地面积20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临时占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下,其他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厅审批;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它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由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它林地面积2公顷以下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六条 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需经省林业厅批准;
其它森林经营单位需要占用林地的,需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其他工程设施,需要将林地转为非林业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 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占用期满后,用地单位必须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占用期满后确需继续使用的,应按照占用林地管理规定重新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临时占用林地和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应当用文件形式批准。
第二十九条 农村居民按照规定标准,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修建自用住宅需要占用林地的,应当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用地规划,落实地块,按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市(州)级林业主管部门逐一审查汇总,报经省林业厅审核同意后,由行政村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 经批准占用、征用林地或临时占用林地的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按依法向林业主管部门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被占用、征用林地的林权权利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附着物补偿费、安臵补助费(临时占用林地除外)。
第三十一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按国家规定标准征收。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一)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二)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三)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四)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五)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城市及城市规划区的林地,可按照上述规定标准2倍收取。农村居民按照规定标准,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修建自用住宅占用林地,暂不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国家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永久占用征用林地补偿费按该林地所在行政区域内耕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5倍计算。临时占用林地按临时占用耕地补偿标准的一半计算。
第三十三条 安臵补助费依据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面积,按以下标准计算:人均耕地1亩及以上的,每亩耕地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3倍计算;人均耕地1亩以下的每个安臵人口按前3年每亩平均年产值3倍计算。
第三十四条 林木及附着物补偿费按以下标准计算:
(一)零星林木补偿按各市(州)人民政府每3年修订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以及在执行中各市(州)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物价上涨幅度进行相应调整的标准执行。
(二)成片林木及苗圃地补偿按《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林业厅关于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和林地林木补偿费的通知》(川价字非〔1993〕4号)第四条规定标准计算。
第三十五条 各类工程项目占用征用退耕还林地的,占地单位应将占用退耕还林地已兑现的政策性补助和苗木补助费等退耕还林异地臵换费缴纳给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异地臵换,并将有关补助兑现给新臵换农户。
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依法对辖区内林地保护和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制止破坏和违法使用林地行为。
第三十七条
经批准占用林地的单位、个人和其他组织,应按照规定的用途、地点、面积和范围使用林地。
第三十八条
违反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违法擅自开垦林地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应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应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9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违法使用林地涉嫌犯罪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条 采取欺骗手段骗取使用林地审核和审批同意的,由审核审批机关收回审核和审批文件;已占用林地的,按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同意论处。
第四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越权、不按规定程序、不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审核审批林地,以及林地管理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印发之日起施行。原1991年10月四川省林业厅印发的《四川省林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