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1(范文模版)
“财政业务大交流大提升”活动发言
材料
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朱 佳
按照《财政业务大交流大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安排,通过总结自己6年来在国有资产局的工作经历,结合平时在网络、杂志和与外县的交流中得到的一些先进经验、好的做法,浅谈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随着政府投资的逐年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现代化医院、学校、公园不断建成投入,富平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全县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日益庞大,对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如今,单位的国有资产核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弊端,造成了资产流失,因而完善资产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一)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管理基数如此庞大的国有资产,根据财政部35、36号令和省市对国有资产管理印发的各类政策文件,我县先后出台了《富平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富平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富平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富平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与政府采购工作的意见》。通过这些文件的出台,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清查确权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间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要求各单位建立具体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专人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定期检查,责任到人。
(二)动态管理
2009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对全县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全部纳入管理,经过2014年系统升级,现在从最初的单机版变为可以随时查看的网络版,只要在财政内网的电脑上打开系统,就可以实时查看单位的全部资产信息。利用这一平台,对新增资产定期监管,及时录入系统,资产日常的调拨、报废、出租出借、产权登记全部实行网上办理,基本实现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增减变动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各申请资产购置单位资产存量,审批购置事项,严格控制超编、超数额配置,做到家底清,账目明,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便捷化。
(三)全生命周期监督
每一项资产的产生,都要经过购置审批、使用维护修缮和处置三个阶段。长久以来,因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合理、部门间协调不到位等原因,县国有资产局只对资产处置进行监管。单位在购置资产时,由于没有机构对其所要购置的资产的数量、规格、价格与单位的人员编制、现有数量等因素进行审核,超编制、超标准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人员更是本着喜新厌旧、盲目攀比的心理的购置资产,导致大量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严重。2013年,财政局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理顺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流程:在全渭南市率先形成了单位提出申请-国资局审核数量、价格-采购中心实施的新模式,单位购置资产时,国资局根据单位的人员编制、系统存量、业务需求,结合资产配置标准和单位实际情况审批,优先部门内部调剂,实现资产配置标准化,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杜绝超标准配置,构建节约型政府。
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不像企业,资金一旦形成实物就游离于监督之外。加上一些单位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起来比较粗放,重钱轻物,造成资产易坏易损,重复购买,甚至变为私人财产。有的单位只重视采购,不重视管理,实物发给各部门后就不闻不问;有的主管部门对资产调拨、处置程序还不够规范,认为本系统内的资产就由自己说了算,想给谁调拨就给谁调拨,造成很多下属单位的账实不符。
(二)机构不够健全
目前大部分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管理账务,办公室管理实物,由于没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之资产管理工作量大、监管难度大、两部门之间没有相互约束机制,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实物,没有账,账上有,没实物的情况,有的管理人员也只是简单的认为资产不丢失就行,好的留着,损坏的随便处理掉就行,没有考虑如何更精细化的管理;有的大部门人员调动频繁,不办理交接手续等情况。
三、出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培训力度、增强管理意识
首先加大培训是让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管好国有资产是每个人的职责。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只有领导层积极推动对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处置等程序的规范操作,管理人员才能按制度认真实施;其次是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深化管理意识,让其即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又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二)强化机构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单位资产购置、维修、调拨、报废处置和登记资产明细账务等工作。
首先要更加方面首先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其次是加大部门决算和部门资产公开力度,畅通投诉渠道和投诉方式,公开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第三,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中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积极联合监察、审计等部门严肃查处国有资产管理违法案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缺失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缺失与完善
【摘要】本文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及特征,归纳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是确保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和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分布在行政管理、公检司法、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和部队等各个系统,而这些系统是各级政府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不可缺少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社会管理、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等繁重的社会任务。其内在特征为:
(一)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从社会范围来看,非经营性资产主要分布在非生产领域的各种组织中,如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各种人民团体等等。
(二)使用目的的服务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配置于社会的非生产领域,其作用在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不应以营利为目的,只能以服务为根本目的。
(三)资金的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消耗资金的补偿来源和为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扩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的资金来源,不可能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结果中获得,只能来源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转移和各种财政收入的行政、事业费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及其扩张速度,只能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模适度和不断发展为前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节约、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并尽可能地强化国有资产使用者的节约意识和经营核算意识。
(四)占用、使用的无偿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配置在非生产领域,在使用的目的上具有广泛的服务性,因此,这部分国有资产在占用、使用过程中的重点是保证其实物形态的完好无损,以满足顺利、有效地开展行政事业工作的需要。这一点不同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要求,经营性国有资产不仅要保值,而且必须不断增值。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失的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是财政拨款,由行政事业单位占用,不像企业单位的管理,有一整套的会计、实物管理制度,也不像企业一样资产经营与经济效益直接相连。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立法,所以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缺失,具体表现为:
(一)违反财务制度规定,随意增加
开支
由于财政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不审查,所以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增加开支,不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做账。如,2003年,进行国有资产年审时,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多提职工福利基金。
(二)管理混乱,处置随意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资产不经审批,自行处置、擅自转让、高评低卖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败坏了党风建设。
(三)重购买、轻管理
对实物资产管理缺乏严格的验收审批、使用和保管制度,责任不落实,造成财产损坏、丢失无人追究的结果。
(四)将节余的资产投入企业
对外投资随意性很大。由于重投入、轻管理,其所投资开办的企业的效益普遍不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一家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光亏损了投入企业的48万元资本金,还承担了539万元的连带责任。
(五)列收列支挪用资金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列收列支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这些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所属单位转拨资金,形成对外投资,挪用专项资金。
(六)将现有的职能转向企业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将现有的职能转向企业,使原本的财政收入转为经营性收入。
三、对国有资产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是由财务处(科)兼管国有资产,财务人员兼职负责这项工作,但兼职财务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还有个别单位把国有资产片面理解为就是固定资产,以人员紧缺为由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
(二)管理手段落后,效能不高
行政手段仍然占主导地位,与市场的调节机制之间尚未有机结合,资产使用的职责机制、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缺乏,许多该处置的资产得不到及时处置。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各单位不断向财政要钱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造成资产的低效使用,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效能及运转效率。
(三)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
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而对资产形成这样一个重要环节缺少有效的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建设滞后于资产质量、数量、结构的变化。有的资产配备办法和标准已沿用多年,有的资产尚无有效的管理办法,没有根据改革发展形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适时建立和完善法规、规章,造成资产管理的不规范。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调剂困难,社会化利用程度低,闲置浪费损失现象严重
一些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使购置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长期被闲置。如有的单位购置计算机后,因其在技术上已经落伍,使用不久就闲置不用;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单位因缺乏资金,买不起设备,政府主管部门又无力进行调剂。行政事(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业单位资产占用上存在的“苦乐不均”和无力把闲置资产“盘活”的状况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重复购置、国家拨付的行政事业费一增再增,但仍不敷需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有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
(一)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除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实施办法》外,还应象制定《预算法》那样,国家应制定一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制定执法细则,进行科学、严密的规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权责统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完善基础管理
主要应建立以下制度:1.建立健全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规范资产管理行为。2.建立对资产质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的台账和报表制度,对国有资产的负债率、风险程度、不良资产、获利能力等质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有偿使用以及收益分配制度,按规定收取占用费,提足折旧,以对资产进行补偿。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应纳入单位综合预算、统一管理。
(三)树立正确的理财思想,克服重收入、轻支出、轻管理的观念
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树立收支管并重、以支促收、以管减支的观念。要像重视收入一样,重视财政开支和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减少财政的各项支出。
(四)建立闲置国有资产调剂市场
通过建立闲置国有资产调剂市场,充分发挥管理国有资产的调配职能。建立闲置国有资产调剂市场,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和服务,调剂余缺、盘活存量,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使存量资产得以发挥最大效率。
(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参照其他行业,实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加强继续教育和证件年鉴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使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人员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在向市场经济转换条件下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还要注意吸收新鲜血液,培养管理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要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六)大力加强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制度,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对于汽车等固定资产的维修及保险等实行定点维修、保险等制度。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进行政府采购;设备的购置支出与国家拨款及固定资产增减是否匹配;创收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其开支用途是否合理合法;是否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票据,制止多头开户,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堵塞账外资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实地抽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违纪,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问题,属于单位内部管理不严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属于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要根据性质给予必要的经济
处罚,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不按规定履行有关报批手续的,依法收缴其有关资产及所得收益。同时,对检查出来的重大典型问题报呈有关领导批准,进行公开曝光,通报批评,真正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前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分析了现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期望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可行的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臵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的管理模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财政部公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财政部2006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财政部2006第36号)中明确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和组织实施机关资产管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管理认识观念淡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属国家,作为具体单位只有使用权,且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一些人往往混淆两者关系,有的觉得资产反正都是国家的,那么只要我不贪不拿,使用当不当、账实符不符,与己关系不大;有的将“单位使用”等同于“单位所有”,集所有权与使用权于一身,导致随意处臵情况时有发生,忽略了资产处臵、用途变更等必要的审批管理程序。
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资产增减变化、运行使用的相关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没有建立有效的购臵、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存等相关管理制度。
三外部监管力度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职责分散和多头管理的情况。监管权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不尽相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多部门监管有时往往导致无部门监管。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规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机关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本行政区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主管部门和监督指导部门
产管理部门牵头,各使用部门配合;建立单位内部资产的调配制度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盘活存量,物尽其用。对于能在本单位内部现有资产中调剂使用的,应做到调剂使用,以减少资产闲臵和浪费,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
四是严控资产处置的“总出口”。资产处臵方式包括无偿转让、出售、臵换、报损、报废等。资产处臵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先报批后处臵,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资产处臵收入的管理。国有资产处臵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足额上交财政国库。
五是建立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坚持将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履职尽责、形成合力。监督内容包括:存量资产的安全完整、增量资产的合理配臵、变动资产的严格报批等。
六是探索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资产从购臵到处臵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配臵、使用、处臵的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情况,实现实时监管,确保管理更快捷高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尽快形成产权明晰、监督有力、配臵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管理制度,
第四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我国国有资产的35%,在国家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家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公务、进行事业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国有资产帐实不符、管理乏力、流失严重却是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关键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保值增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立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其中,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即国家管理事务的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即从事各种事业活动的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
一是党政部门为了正常运转和履行职能需要而购建和配备的各类国有资产,如设立的各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等。
二是为了社会公共使用而提供的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是政府为社会无偿提供,不仅不能带来任何收入,就连日常维护管理经费也要财政补贴。其具体资产形态主要为:城乡公路、防洪排涝、广场街道、公共照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等项目。
三是低收费和低盈余公共项目的国有资产。如城市供水。、供气、公交和水库等等。
四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项目的国有资产。计划经济时期这些基本是政府补贴的非经营性项目,但市场经济已改变这一现象,近年来已有大量民间资本投入。
五是政府拥有专营权且又有盈利的国有资产项目。如电信网络、交通线路、过境桥隧、水电厂站、停车场所等资源性经营性项目。这些资产本身是政府拥有和控制的专营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含量不断增加,盈利前景不断看好。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获取收入形成的资产。
(1)配置的非生产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的各单位中,如各级党政机关、部队、政法、科学、教育、卫生等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显著的非生产性。
(2)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各项事业能顺利开展,保证整个社会正常运转,支持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营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只能以服务为根本目的。
(3)补偿和扩充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其使用过
1程是一个非生产性消费过程,它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要依靠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和各种财政预算给以补偿。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由于分散管理以及国家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明确的界定产权归属问题,管理体制不顺从理论上来,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财政拨款形成的,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都疏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也就不能准确的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谁管理,怎么样管理的问题,导致产权归属问题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国有资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代表政府行使所有权,而经常把国家拨给的国有资产当作自身的资产来使用,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由哪个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且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都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起因。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不合理,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于国家的供给,在会计核算方面,不具有企业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对于单位的资金需求并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由于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财务预算,资产重复购置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拨给的财政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是非常不科学的,采用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对固定资产计提合理的折旧,这对于预算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资产配置极为不合理,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利用国家的资产制造形象工程,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闲置浪费。
(三)监管不严,管理制度不合理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该进行评估,然后报国家部门审批才能进行处置,但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处置,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到维护社会生活正常化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是承担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重任的主体。国家要做好这种组织管理工作,在全国开展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否则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又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直接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将促进社会朝着进步、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有序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适应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腐败的需要。为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分流、精简机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服务性部门或经营性单位必须从原单位分离出来,由此而带来了大量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问题。事实上,体制改革前就已有一些单位出于利益及诸多因素的考虑,已经通过出租、转让、合伙、开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将本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转化成了经营性资产来进行经营获利。总结经验教训,这个转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监管不力,出现钱权交易、暗箱操作、而滋生腐败现象,造成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流失,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国家的公仆形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改革,也要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改革,只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过分浪费的现状,不使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中国财政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公共财政的建立不仅要求资金方面的分配,而且也强调管理方面的转变,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政府采购,因此,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第三,如果政府想转变自身的职能,就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让事业单位成为自主盈亏的单位,减轻国家的负担,进而达到政府转变职能的目的。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浪费国有资产的现象非常严重,经常成为政府官员贪污舞弊的工具,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根据改革的需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一)严格施行规范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及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和促进各项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财政部已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并已经开始施行。上述办法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派机关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上述办法从管理机构及职责、资产配置及使用、处置、清查、评估、统计、报告、监督、检查、纠纷调处、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了统一规定,这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规范,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结合资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和制度
以部门管理为基础,结合各自管理及资产的特点,制定与财政管理相结合的、有操作性的资产管理细则及制度。部门管理的职责、任务、方法、手段千差万别,资产管理的运行及管理各不相同,但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却是相同的。因此,有必要根据财政部的统一规定,结合部门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建立各部门、各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监督资产合理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健全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机制、奖罚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全面提高。
(三)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资产监督管理,严格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并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建预算、购建、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建立资产帐表,对资产实物进行分类,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的结存、增减、分布等情况。建立并执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有偿使用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并执行资产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损失赔偿和资产统计的报告制度,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通过资产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监督管理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政府公共资源、无形资产及其他存量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监督审计、严格奖惩,以弥补公共事业投资不足,拓宽资金渠道。同时,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事业发展。
(四)强化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非经营性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有利于充分挖掘资产潜力、盘活资产存量,拓宽筹融资渠道。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不善,也将出现暗箱操作、钱权交易、滋生腐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因此,单位用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建立健全非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必须报经同级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其次,必须通过资产评估,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该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第三,单位必须建立非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制度。包括设立台帐、建立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考核办法。第四,实行非经营性资产的有偿使用制度,收取资产占用费,严格规范资产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之间关系,杜绝化国有为集体、化集体为个人的现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获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廉租房制度完善措施
(一)、完善廉租房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机制。一方面,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尽快健全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目前,我国的征信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采集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个人数据信息库的渐趋完善,相关审核机构在廉租房申请对象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能实行更好的动态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执行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完善廉租房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条件。确保廉租房建设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不同地区低收入群体的需要,保证廉租房的分配过程中的公平、透明。
(二)、扩大资金来源。首先,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给予财政支持,保证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吻合。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减少廉租房政策在地方上的阻力。同时监督地方政府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其次,改变单一的政府提供方式,发展多渠道的资金供应方式。
(三)、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将廉租房以及住房保障体系的实施利用状况作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加强地方人大等权利机关的监督工作。同时,中央政府适当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审计系统使资金专款专用,减小廉租房建设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保证廉租房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廉租房政策的目标、制定过程、政府责任等明确规定,使廉租房制度规范化,规范化。保证政府对住房干预的公益性,规范政府干预只能及其行为。
四、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
1王乐夫《略论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 4.2 周自强《国有资产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3李辰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 4 谭维毅《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10 65 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7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事业行政单位重要钱,轻管理,习惯于收收支支,忽视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之各级财政部门对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约机制和监管措施没能真正建立起来,致使数量巨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于无人监管、无人过问的尴尬境地。具体表现为:
⒈实物财产账目不健全,家底不清。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财产账目不健全,甚至无帐可查,虽然我们每年的产权登记要求据实相报,但真正规范运作得很少,准确性不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财产由单位的行政科室代管,人员更换不清点、不交接;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不核销;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不入账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⒉内控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国有财产随意购置、出租、出售、报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缺乏对国有财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⒊对国有财产收益管理不到位,流失严重。对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经济实体,以及“事改企”单位,其创收收入大部分被人头吃掉或为单位职工谋福利,用于资产折旧、维修等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寥寥无几,特别是利用国有非经营性资产搞经营的单位,没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使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使国有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指标难以落实。
⒋对国有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过去一向都是通过上级划拨分配方式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有的已经被单位用于商业开发,也有的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单位干部职工建个人住宅或贷款抵押,使国有资产的产权模糊不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年撤销国资局以后,从上到下各级行政机关国有产管理职能界定不够清晰,职责不明确,认识不统一导致制定制度,开展管理等工作“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财政部门作为真正的管理者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真正管起来。
二立法滞后,制度缺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依据的仍然是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年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近年来,财政体制进行了多项改革,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滞后,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规范,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以及社会监控措施不力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三、监督不力,有禁不止。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管理活动的加强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体制不顺、立法滞后等多种原因,致使财政部门作为真正的管理者不到位,没有有效的评价指标和监督措施,存在监督不主动、不经常和监督没办法的现象。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四、重视不够,责任心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办公条件的提高,单位占有、使用的实物财产数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单位财会人员仍然只停留在对资金收支核算上,而忽视对实物财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由国家财政拨款或用国有资产创收收益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无偿使用。这就客观上滋长了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的思想,削弱了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⒈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当好管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为行政事业履行政府职能、完成事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各级财政拨款和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房产所形成。可见,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日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果放任自流,无疑加大财政的负担,把本该用于更为急需的公共支出资金,为行政事业单位国资填补窟窿。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财政部门:一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尽快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台帐,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以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二要充分发挥内设机构如预算、控办、采购办的职能作用,主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程序以加强源头管理。三要适时与事业单位签定国有资产保管、养护责任状,并由他们负责将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科室,量化到人。对因非自然因素,造成财产提前报废损坏或丢失者,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限期修复或负责赔偿。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由财政部门统一管,事业行政单位具体管,基层科室人人管的管理网络。四要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大胆引入奖惩机制,强化国有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拟定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并组织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严格考评,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确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单位”颁发证书,发文公布并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的或行政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增强
财政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⒉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不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对运用国有资产特别是运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事改企”单位和经济实体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一次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组织有评估资格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对以上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核定其价值量,作为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并以此作为占有、使用该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的基础。同时,财政部门要正确引导他们,在提足资产折旧维修费和国有资产保值基金的前提下,其剩余部分再按有关规定进行其他支出。并帮其利用现有人力、财力、物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确保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
⒊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健全购置制度,实行源头控制。单位需要购置财产时,要事先写出申请,作出预算,连同购置财产的详细目录表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凭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对社控商品,须到控购部门办理社控审批手续。
()制定管理细则,加强日常管理。各单位在日常管理中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明确责任,使国有资产领用、借用、占有、使用、保管、交接等过程手续完整,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对非因公损坏或丢失,由责任人负责修理或赔偿。非因公使用或外单位借用,一律收取租金。
()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申报制度。国有资产需要报损、报废、出售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资产报损、报废、出售报告单,并提供所需资料。报财政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退回申报单位一份。申报单位凭批准的数量和金额调整或冲销有关科目。对国有资产的出售,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出售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资产出售的底价,向社会公开拍卖,其拍卖收入收缴财政专户管理,用作国有资产补偿基金。
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财政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的短期培训。主要办好两个班:一是定期举办事业行政单位负责人,单位实体负责人及“事改企”单位厂长经理的国有资产管理学习班,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国有资产的政策、规定,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二是定期举办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班,以提高财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着重讲解国有资产的购置、领用、交还、报废审批以及建立国有资产补偿制度等项管理与核算。对单位经济实体及“事改企”单位着重讲解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估后的账务处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的计算以及创收收益分配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