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国有企业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文章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效益 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绝大部分都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其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随着政府运作的逐步透明化,对这部分资产的监管力度也必将越来越大。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国有资产管理范围。这既是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特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过程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形成方式多样,以财政拨款为主;二是本身为非营利性资产,需要财政部门不断拨款来维持运转;三是其范围在不断调整并逐步明确;四是资产种类不断增多,存量不断增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给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配置和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而导致其使用效率和效益偏低,闲置、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体制上的原因。一方面,在现行体制下,各机关事业单位可以无偿占用、使用房产、地产等国有资产,导致各单位总是想方设法向政府申请划拨土地,申请资金,多占用国有资产,而不顾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从而引发单位之间的互相攀比、竞相扩张,造成单位之间占用非经营性资产极不平衡。另一方面,政府领导和财政部门在审批资金时,没有形成监督约束机制。其次是监管的缺位导致其使用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疏于监管。同时,监管部门变动频繁、监管力量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不力。第三,各使用部门和单位对非经营性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也造成其使用效率低甚至出现利用非经营性资产寻租等腐败现象。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加剧了财政资金供求的矛盾。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按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为国家所有,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进行管理,在具体操作中难以真正有效地实施责权明确的出资人管理职能,这种障碍既是体制性的、也是根本性的,同时也具有普遍性。此外,由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导致国有资产监管事实上处于多头、重复代理体制中,国有资产的监管实际上分散在若干部门,权利、义务和职责不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脱节,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职能很难真正到位。
二是家底不清,管理不善。财政性资金投资形成的公益性资产缺乏有效管理,政府性投资项目及基建工程监管乏力,工程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配置不均,使用不公。长期以来,由于受国有资产部门化、部门管理利益化的驱动,导致部门和单位竞相争项目、争投资。一些单位把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手段在出租、联营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变国家利益为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单位办公用房相当宽裕,但有的单位却无房可用,要财政拨款租借,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效率低下。
四是制度缺失,执行不力。在资产配置及处置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往往也不到位。有些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缺乏统筹考虑和科学决策,有的单位对报废、调出甚至出售的资产不报批、不核减,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虚高。
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把国有资产管理好、营运好,以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各相关部门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二)强化监督,落实责任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抓紧组织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普查与清查,摸清家底,查找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杜绝国有资产部门化、利益化现象。加快整合重组现有国有资产,加大对闲置资产的清理处置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潜在效能。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严格按照标准,从严控制、合理配备。加强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联营和处置收入的管理,做到规范运作。要加强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经营权、冠名权、开发权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实现国有资源的分类集聚。
(三)理顺体制,完善制度
一是成立政府资产运作中心。在条件成熟时,取消单位资产所有权,成立政府资产运作中心,解决部分资产闲置,孳生本位主义的问题。目前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按照法律要求,把土地房产产权在内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一并划入政府资产运作中心,使用单位只拥有使用权。②把闲置资产归入政府资产运作中心,按照政府的“非转经”资产管理规定,统一经营与管理。③因地制宜制订预算单位资产配备体系和标准。④明确政府资产运作中心的责权利,确保国有资产的权益不流失。
二是建立资产统一处置机制。在统一规定下,把资产处置工作纳入到财政工作范畴,通过不断地完善制度,简化程序,使之具有操作性,成为有效地依法处置的机制。①通过行政授权,使成立并运作此项职能的机构权责相对应;②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③强化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管理数据库,掌握来自一线资产的基本情况。
三是搞好非经营性资产的清产核资。关键点是:①要按规定查实盘盈盘亏情况,做好处理事宜,解决和消化存在问题。②把清产核资结果真正落实到日
常财务监管工作中,促使资产流动起来。③针对存在问题,搞好建章立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方虹,刘春平,牛晓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3]毛程连,程北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6).[4]李翠枝.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科技信息,2006,(8)
第二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前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分析了现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期望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可行的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臵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的管理模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财政部公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财政部2006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财政部2006第36号)中明确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和组织实施机关资产管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管理认识观念淡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属国家,作为具体单位只有使用权,且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一些人往往混淆两者关系,有的觉得资产反正都是国家的,那么只要我不贪不拿,使用当不当、账实符不符,与己关系不大;有的将“单位使用”等同于“单位所有”,集所有权与使用权于一身,导致随意处臵情况时有发生,忽略了资产处臵、用途变更等必要的审批管理程序。
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资产增减变化、运行使用的相关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没有建立有效的购臵、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存等相关管理制度。
三外部监管力度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职责分散和多头管理的情况。监管权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不尽相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多部门监管有时往往导致无部门监管。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规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机关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本行政区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主管部门和监督指导部门
产管理部门牵头,各使用部门配合;建立单位内部资产的调配制度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盘活存量,物尽其用。对于能在本单位内部现有资产中调剂使用的,应做到调剂使用,以减少资产闲臵和浪费,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
四是严控资产处置的“总出口”。资产处臵方式包括无偿转让、出售、臵换、报损、报废等。资产处臵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先报批后处臵,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资产处臵收入的管理。国有资产处臵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足额上交财政国库。
五是建立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坚持将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履职尽责、形成合力。监督内容包括:存量资产的安全完整、增量资产的合理配臵、变动资产的严格报批等。
六是探索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资产从购臵到处臵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配臵、使用、处臵的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情况,实现实时监管,确保管理更快捷高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尽快形成产权明晰、监督有力、配臵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管理制度,
第三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我国国有资产的35%,在国家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家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公务、进行事业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国有资产帐实不符、管理乏力、流失严重却是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关键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保值增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立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其中,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即国家管理事务的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即从事各种事业活动的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
一是党政部门为了正常运转和履行职能需要而购建和配备的各类国有资产,如设立的各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等。
二是为了社会公共使用而提供的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是政府为社会无偿提供,不仅不能带来任何收入,就连日常维护管理经费也要财政补贴。其具体资产形态主要为:城乡公路、防洪排涝、广场街道、公共照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等项目。
三是低收费和低盈余公共项目的国有资产。如城市供水。、供气、公交和水库等等。
四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项目的国有资产。计划经济时期这些基本是政府补贴的非经营性项目,但市场经济已改变这一现象,近年来已有大量民间资本投入。
五是政府拥有专营权且又有盈利的国有资产项目。如电信网络、交通线路、过境桥隧、水电厂站、停车场所等资源性经营性项目。这些资产本身是政府拥有和控制的专营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含量不断增加,盈利前景不断看好。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获取收入形成的资产。
(1)配置的非生产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的各单位中,如各级党政机关、部队、政法、科学、教育、卫生等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显著的非生产性。
(2)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各项事业能顺利开展,保证整个社会正常运转,支持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营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只能以服务为根本目的。
(3)补偿和扩充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其使用过
1程是一个非生产性消费过程,它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要依靠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和各种财政预算给以补偿。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由于分散管理以及国家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明确的界定产权归属问题,管理体制不顺从理论上来,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财政拨款形成的,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都疏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也就不能准确的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谁管理,怎么样管理的问题,导致产权归属问题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国有资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代表政府行使所有权,而经常把国家拨给的国有资产当作自身的资产来使用,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由哪个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且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都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起因。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不合理,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于国家的供给,在会计核算方面,不具有企业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对于单位的资金需求并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由于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财务预算,资产重复购置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拨给的财政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是非常不科学的,采用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对固定资产计提合理的折旧,这对于预算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资产配置极为不合理,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利用国家的资产制造形象工程,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闲置浪费。
(三)监管不严,管理制度不合理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该进行评估,然后报国家部门审批才能进行处置,但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处置,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到维护社会生活正常化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是承担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重任的主体。国家要做好这种组织管理工作,在全国开展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否则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又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直接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将促进社会朝着进步、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有序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适应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腐败的需要。为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分流、精简机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服务性部门或经营性单位必须从原单位分离出来,由此而带来了大量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问题。事实上,体制改革前就已有一些单位出于利益及诸多因素的考虑,已经通过出租、转让、合伙、开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将本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转化成了经营性资产来进行经营获利。总结经验教训,这个转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监管不力,出现钱权交易、暗箱操作、而滋生腐败现象,造成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流失,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国家的公仆形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改革,也要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改革,只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过分浪费的现状,不使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中国财政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公共财政的建立不仅要求资金方面的分配,而且也强调管理方面的转变,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政府采购,因此,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第三,如果政府想转变自身的职能,就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让事业单位成为自主盈亏的单位,减轻国家的负担,进而达到政府转变职能的目的。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浪费国有资产的现象非常严重,经常成为政府官员贪污舞弊的工具,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根据改革的需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一)严格施行规范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及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和促进各项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财政部已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并已经开始施行。上述办法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派机关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上述办法从管理机构及职责、资产配置及使用、处置、清查、评估、统计、报告、监督、检查、纠纷调处、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了统一规定,这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规范,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结合资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和制度
以部门管理为基础,结合各自管理及资产的特点,制定与财政管理相结合的、有操作性的资产管理细则及制度。部门管理的职责、任务、方法、手段千差万别,资产管理的运行及管理各不相同,但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却是相同的。因此,有必要根据财政部的统一规定,结合部门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建立各部门、各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监督资产合理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健全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机制、奖罚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全面提高。
(三)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资产监督管理,严格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并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建预算、购建、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建立资产帐表,对资产实物进行分类,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的结存、增减、分布等情况。建立并执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有偿使用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并执行资产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损失赔偿和资产统计的报告制度,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通过资产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监督管理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政府公共资源、无形资产及其他存量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监督审计、严格奖惩,以弥补公共事业投资不足,拓宽资金渠道。同时,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事业发展。
(四)强化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非经营性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有利于充分挖掘资产潜力、盘活资产存量,拓宽筹融资渠道。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不善,也将出现暗箱操作、钱权交易、滋生腐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因此,单位用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建立健全非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必须报经同级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其次,必须通过资产评估,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该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第三,单位必须建立非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制度。包括设立台帐、建立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考核办法。第四,实行非经营性资产的有偿使用制度,收取资产占用费,严格规范资产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之间关系,杜绝化国有为集体、化集体为个人的现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获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廉租房制度完善措施
(一)、完善廉租房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机制。一方面,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尽快健全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目前,我国的征信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采集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个人数据信息库的渐趋完善,相关审核机构在廉租房申请对象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能实行更好的动态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执行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完善廉租房的申请、审批、审核及退出条件。确保廉租房建设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不同地区低收入群体的需要,保证廉租房的分配过程中的公平、透明。
(二)、扩大资金来源。首先,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给予财政支持,保证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吻合。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减少廉租房政策在地方上的阻力。同时监督地方政府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其次,改变单一的政府提供方式,发展多渠道的资金供应方式。
(三)、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将廉租房以及住房保障体系的实施利用状况作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加强地方人大等权利机关的监督工作。同时,中央政府适当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审计系统使资金专款专用,减小廉租房建设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保证廉租房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廉租房政策的目标、制定过程、政府责任等明确规定,使廉租房制度规范化,规范化。保证政府对住房干预的公益性,规范政府干预只能及其行为。
四、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
1王乐夫《略论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 4.2 周自强《国有资产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3李辰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 4 谭维毅《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10 65 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7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事业行政单位重要钱,轻管理,习惯于收收支支,忽视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之各级财政部门对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约机制和监管措施没能真正建立起来,致使数量巨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于无人监管、无人过问的尴尬境地。具体表现为:
⒈实物财产账目不健全,家底不清。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财产账目不健全,甚至无帐可查,虽然我们每年的产权登记要求据实相报,但真正规范运作得很少,准确性不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财产由单位的行政科室代管,人员更换不清点、不交接;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不核销;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不入账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⒉内控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国有财产随意购置、出租、出售、报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缺乏对国有财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⒊对国有财产收益管理不到位,流失严重。对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经济实体,以及“事改企”单位,其创收收入大部分被人头吃掉或为单位职工谋福利,用于资产折旧、维修等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寥寥无几,特别是利用国有非经营性资产搞经营的单位,没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使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使国有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指标难以落实。
⒋对国有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过去一向都是通过上级划拨分配方式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有的已经被单位用于商业开发,也有的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单位干部职工建个人住宅或贷款抵押,使国有资产的产权模糊不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年撤销国资局以后,从上到下各级行政机关国有产管理职能界定不够清晰,职责不明确,认识不统一导致制定制度,开展管理等工作“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财政部门作为真正的管理者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真正管起来。
二立法滞后,制度缺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依据的仍然是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年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近年来,财政体制进行了多项改革,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滞后,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规范,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以及社会监控措施不力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三、监督不力,有禁不止。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管理活动的加强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体制不顺、立法滞后等多种原因,致使财政部门作为真正的管理者不到位,没有有效的评价指标和监督措施,存在监督不主动、不经常和监督没办法的现象。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四、重视不够,责任心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办公条件的提高,单位占有、使用的实物财产数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单位财会人员仍然只停留在对资金收支核算上,而忽视对实物财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由国家财政拨款或用国有资产创收收益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无偿使用。这就客观上滋长了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的思想,削弱了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⒈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当好管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为行政事业履行政府职能、完成事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各级财政拨款和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房产所形成。可见,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日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果放任自流,无疑加大财政的负担,把本该用于更为急需的公共支出资金,为行政事业单位国资填补窟窿。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财政部门:一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尽快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台帐,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以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二要充分发挥内设机构如预算、控办、采购办的职能作用,主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程序以加强源头管理。三要适时与事业单位签定国有资产保管、养护责任状,并由他们负责将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科室,量化到人。对因非自然因素,造成财产提前报废损坏或丢失者,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限期修复或负责赔偿。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由财政部门统一管,事业行政单位具体管,基层科室人人管的管理网络。四要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大胆引入奖惩机制,强化国有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拟定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并组织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严格考评,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确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单位”颁发证书,发文公布并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的或行政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增强
财政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⒉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不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对运用国有资产特别是运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事改企”单位和经济实体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一次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组织有评估资格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对以上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核定其价值量,作为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并以此作为占有、使用该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的基础。同时,财政部门要正确引导他们,在提足资产折旧维修费和国有资产保值基金的前提下,其剩余部分再按有关规定进行其他支出。并帮其利用现有人力、财力、物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确保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
⒊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健全购置制度,实行源头控制。单位需要购置财产时,要事先写出申请,作出预算,连同购置财产的详细目录表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凭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对社控商品,须到控购部门办理社控审批手续。
()制定管理细则,加强日常管理。各单位在日常管理中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明确责任,使国有资产领用、借用、占有、使用、保管、交接等过程手续完整,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对非因公损坏或丢失,由责任人负责修理或赔偿。非因公使用或外单位借用,一律收取租金。
()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申报制度。国有资产需要报损、报废、出售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资产报损、报废、出售报告单,并提供所需资料。报财政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退回申报单位一份。申报单位凭批准的数量和金额调整或冲销有关科目。对国有资产的出售,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出售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资产出售的底价,向社会公开拍卖,其拍卖收入收缴财政专户管理,用作国有资产补偿基金。
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财政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的短期培训。主要办好两个班:一是定期举办事业行政单位负责人,单位实体负责人及“事改企”单位厂长经理的国有资产管理学习班,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国有资产的政策、规定,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二是定期举办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班,以提高财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着重讲解国有资产的购置、领用、交还、报废审批以及建立国有资产补偿制度等项管理与核算。对单位经济实体及“事改企”单位着重讲解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估后的账务处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的计算以及创收收益分配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
第五篇:行政管理社会调查论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行政管理社会实践论文:简述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
简述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
摘要:企业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因此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从而推动和保证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
关键词:行政管理 管理效率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1.1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行政管理注重内容和实质
通常,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1.3 企业行政管理要讲究实效
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1.4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2.2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
2.3 有助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其职工也会存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目前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思想上的和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2.4 有助于保证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开展如下工作发挥作用: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三是指挥工作,即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进去,那头成品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特别是不能把自身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还必须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在此情况下,企业管理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类似“法规处”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并无权威;而行政管理部门又被削弱了管理职能,沦为“总务处”。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4.1 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4.2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4.3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4.3.1 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但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4.3.2 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
4.3.3 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也会存在思想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同时,企业也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同政府部们打交道以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面临的思想和实际困难以及企业的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4.3.4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5 结论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杂而不乱,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