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封市区河道及水资源基本情况
登封市区河道及水资源基本情况
【大 中 小】作者:管理员 来源: 时间:2011-07-15 16:44:19 浏览
人次
一、基本情况 1.区域位置
登封市位于中原腹地,地处河南省北中部,距省会郑州70公里,属郑州市辖“五市一县”之一。登封东邻新密,西接伊川,南邻禹州和汝州,北靠巩义和偃师,处在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地区的交界处。目前登封市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包括东城区、中城区及西城区。其中东城区规模约15平方公里(包括东片区10平方公里和产业集聚区)、中城区规模约15平方公里,西城区规模约10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1)地质地貌
登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气候地貌等。区域分为北部山地丘陵区、登封宽谷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三部分。其中深山区占总面积的16.6%,浅山区占30.6%,丘陵占35.7%,平原占17.1%。
(2)气候
登封地处豫西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季历时较短,夏冬季历时较长。春季始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历时60天左右,3月份平均气温7.9℃,5月份平均气温20.8℃,其特点是温度日差大,历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该季节环流不稳定,以致引起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
夏季始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长达三个多月。这时大陆极地寒冷气团减弱,热带海洋暖湿气团北上,降雨量加大。夏季多年平均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达40.5℃。
秋季始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历时2个月之久。该季节晴朗天气居多,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秋季多年平均气温为14.4℃。
冬季始于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历时4个多月。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下,冷气团一次次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冬季多年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1℃。
(3)降水
根据区域内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显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103.2毫米,最小年降水量387.1毫米。一般情况下,冬季各月降水稀少,其中元月份最少,多年平均仅10毫米左右。从二月开始逐月增多,2月至四月平均降水量达94.7毫米,5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60毫米左右,6月份进入汛期,6月份到9月份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426.3毫米,占全年的67.8%,10月到12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占全年的11.9%.(4)径流
年径流受地形、土壤和植被的影响较大,由于登封河道没有外地过境水补给,地面径流主要靠降水。多年平均径流深147.5毫米。
(5)蒸发量
根据登封水文站资料统计,登封市年平均蒸发量1300毫米,5-6月份最大蒸发量为380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29%。12月份到6月份最小蒸发量为105.3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8%。
二、河流水系
通过市区的有三条小型河流:少溪河、书院河及五渡河。各河流基本情况如下:
1.少溪河(少林河)
少溪河又名少林河,位于颍河干流的左侧,流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少溪河发源于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宝丰泉,今梯子沟。经少林寺、郭店、玄天庙和西十里铺以及马庄、耿庄、王村、任村、郭村、北寨于东华镇东北约300米入颍。全长24.1公里。其中流经登封市区长度3.0公里,河道比降由少林水库以上1/45到北寨的1/79, 河床平均宽度70米。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水期全部断流。年平均流量每秒0.05立方米。
2.书院河(双溪河)书院河又名双溪河,位于颍河干流的左侧。发源于太室山南麓。由嵩岳寺和逍遥谷两条溪流在嵩阳书院交汇南下,经登封城东、高庄、玉皇庙、北旨村和河门、石桥入颍河。全长14公里,其中流经市区长度5.0公里,河道比降由书院以上1/21到河门的1/127, 河床平均宽度60米。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泛溢,春冬季完全断流年平均流量每秒0.05立方米。
3.五渡河
五渡河又称焦河(蛟河)。位于颍河干流的左侧,发源于太室山东麓。流经张村、康村、任村、五渡村、竹园,于告成西汇入颍河。全长16.7公里,其中流经登封市区(东区)长度4.0公里。河道比降1/8~1/43,河道平均宽度60米。属季节性河流。年平均流量每秒0.05立方米。
三、水库(市区上游)
目前在市区上游已建成中型水库一座,小型一类水库一座,小型二类水库四座,各水库基本情况如下:
1.少林水库
属中型水库,位于颍河支流少溪河上,控制流域面积41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11月,坝长300米,最大坝高40米,总库容111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44万立方米,死库容56万立方米。1985年正式向市区供水,2008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
2.马庄水库
属小型一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少溪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始建于1977年11月,坝长200米,最大坝高16米,总库容25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6万立方米,死库容13万立方米。1998年7月正式向市区供水,2008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
3.西燕村水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五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始建于1977年11月,坝长195米,最大坝高25米,总库容1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2.6万立方米,死库容14万立方米。2009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4.大塔寺水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书院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10月,坝长110米,最大坝高16米,总库容1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9万立方米,死库容5万立方米.该水库漏水严重,已列入下期除险加固工程计划。
5.卢岩寺水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五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4.1平方公里,始建于1976年12月,坝长218米,最大坝高33米,总库容79.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3万立方米,死库容4万立方米。
6.康村一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五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3月,坝长144米,最大坝高12.7米,总库容16.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9万立方米,死库容0.5万立方米。该水库基本淤平。
四、水资源现况
登封市水资源总量2.4亿立方米,人均390立方米,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1/7。地表水资源1.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0.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4.6%。登封水资源有限,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水体有一定的污染。
登封市没有入境水,地表水主要指降雨形成的径流。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为浅层地下水。嵩山基底的岩石形成于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是那时候大量火山运动、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性主要由震旦纪花岗岩、片麻岩及部分石英岩。由于岩性坚硬、完整,裂隙不发育,造成该地区深层贫水。浅层水的含水层为山前洪积物,含水层厚度为2~5m。同时受季节影响较大,遇干旱季节地下水枯竭。
第二篇:常州市市区河道管理暂行办法
常州市市区河道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06-10-27 来源: 作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区河道的保护管理,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改善和提高市区河道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市区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的河道(包括自然河道、人工水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及其配套设施的整治、利用、保护、开发和与之相关的管理活动。第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
市规划、建设、交通、环保、城管、园林绿化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质量。
第四条 市区河道及配套设施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的原则。第五条 河道防汛和清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等水工程安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检举违反河道管理的行为。
对市区河道管理和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整治
第七条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符合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河道岸线的利用与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
第八条 市区河道专业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河道专业规划编制涉及航道的,应当事先征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其他各类规划编制涉及河道的,应当事先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河道专业规划,制定河道整治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沿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立项的同时,应当将区域内河段的整治项目纳入建设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第十一条 通向河道的排水口高程应当与所在河道水位相协调,与市区河道的流向和河道功能区性质相协调,排水质量应当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二条 因河道整治需要占用土地的,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河道整治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经市政府批准,可用于河道整治工程。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确权,由市国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十三条 市区河道划分为市管河道和区管河道。
关河、澡港河、北塘河、横塘港、东市河、南市河、西市河、北市河、锁桥河、通济河、横塘浜、双桥浜、三井河、高家浜、会馆浜、龙游河、浏塘浜为市管河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他河道为区管河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河道,可委托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根据河道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技术要求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市区河道的管理范围:
(一)有堤防(防洪墙)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堤防(防洪墙)之间的水域、滩地、行洪区、两岸堤防(防洪墙)及护堤地;
(二)无堤防(防洪墙)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水域、滩地及河口两侧5至10米或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设计洪水位确定;
(三)防洪闸(涵洞)、排涝站的工程用地范围为管理范围。
第十五条 确需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驳岸、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单位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前,必须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涉及航道的,还须事先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六条 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施工安排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七条 对于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依照本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法检查;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管理,不得进行损害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活动。
第十八条 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使用。其中,经市政府批准,已由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继续由其使用。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权属不变。
第十九条 在河道内进行疏浚、清障,其疏浚、清障的设计和计划,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涉及航道的,同时须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按规定地点出土,严禁沿途抛泥入河。第二十条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填堵、缩窄原有的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
(二)建设各类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三)取土、采石、采沙、挖坑、爆破、钻探、堆放物料等其他危害河道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毁堤防、护岸、涵闸、泵站、林木草皮等河道工程及水文、通信、测量等设施;
(二)设障阻水,设置鱼簖、鱼罾等阻水捕鱼设施;
(三)从事养殖业(为改善环境,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除外);
(四)倾倒沙石、泥土、垃圾、矿渣等;
(五)倾倒、堆放、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
(六)船只进入市区防洪小区内部河道(防汛、清淤、打捞飘浮物的船只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颁布前,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占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办占用、登记手续。对影响河道工程安全、行洪排涝的,由原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整改或者拆除。
第二十三条 建设跨河、穿河的桥梁、管道、缆线等,其底部标高需满足通航和清淤要求。本办法颁布之前已建的跨河、穿河的桥梁、管道、缆线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有关单位要逐步进行改造。
第四章 开发与利用
第二十四条 确需填堵、缩窄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或者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的,应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第二十五条 需要临时使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地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河道临时利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涉及航道的,应事先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恢复河道原状。逾期不恢复河道原状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占用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管理范围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经过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涉及航道的,还须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必须按规定缴纳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当由交通、规划、国土、建设、园林、环保、城管等部门处理的,从其规定。第二十八条 阻挠、殴打、威胁河道管理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负责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条 河道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本市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摘要]在确保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成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确保水资源能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实现地下水的有序开采,确保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使地下水资源不受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地满足各行各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地下水的需要。
[关键词]湛江市区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TV211.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4)-7-256-2
0引言
雷州半岛地区是我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我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困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湛江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市区濒临南海,地表淡水资源贫乏,但地下水资源丰富。目前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70%以上采用地下水作供水水源。市区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孔隙水具有多层结构,全市区地下水总的补给量为95867万m3/a,允许开采资源为60138万m3/a。已开采量为32143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27995万m3/a,开采潜力较大,可采取大量增采对策。
1地下水开采量的规划预测
湛江市区2009年地下水开采总量为32143.36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为6932.01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17871.06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7091.22万m3/a和超深层孔隙承压水249.07万m3/a。通过对市区2015年和2020年总需水量的预测,得知分别为117865.83万m3/a和168375.62万m3/a。而地下水总的允许开采量为60138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21673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25803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10324万m3/a和超深层孔隙承压水2338万m3/a)。为了对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环境加强管理和保护,做到有计划地持续开采。因此,在拟2015年和2020年的供水规划时,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为原则。规划2015年的地下水开采总量34934.77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8820.38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18737.82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6991.44万m3/a和超深层承压水385.12万m3/a;规划2020年的地下水的开采总量38992.58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为11198.97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20188.73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7054.73万m3/a和超深层承压水550.15万m3/a。2020年后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建议维持在2020年水平,即38992.58万m3/a左右。需水量不足部份由地表水补充解决。
2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策的划分
规划对策是依据各区、镇地下水的开采潜力、地质环境、资源开发管理目标等划分的。据《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试行)的统一方案,共划分为五种,详见表1。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根据地下水可增允许开采量的多寡,按上述规划原则和方法,以对策类型为基础,分发展阶段即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进行地下水开采量的增采或调减。
(1)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
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总体上属可中量增采的地下水层,允许开采量为21673万m3/a,已开采量6932.01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14740.99万m3/a,单位面积可增允许开采量10.6 6万m3/a /(km2?a)。本层地下水开采历史悠久,是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一直分散、小量开采,补给充足而迅速,至今未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它不仅是承压水越流补给之源,还是保护承压水不受海水入侵的天然屏障。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环境,在海岸地带要控制本层水的开采。除继续实行分散、小量的开采方式用作农村人畜、小面积农灌和小型工矿生产用水外,要建立海岸的地下水保护带,即沿海岸宽约1km范围实行尽可能少采或停采,其它地段开采井动水位不宜低于海平面,总开采量控制在允许开采量的40%~51%。拟到2015年总开采量比2009年增采1888.37万m3/a,达8820.38万m3/a,到2020年总开采量比2015年增采2378.59万m3/a,达11198.97万m3/a。
(2)中层孔隙承压水
中层孔隙承压水是市区城市供水的主要开采对象之一,本层地下水的开采始于1941年,而大规模开采于五十年代。允许开采量为25803万m3/a,已开采量17871.06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7931.94万m3/a,单位面积可增允许开采量6.21万m3/(km2?a),属可小量增采的地下水层。由于城区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城市供水有逐渐增多的地表水加入,为城市的地下水采补不平衡的调整和对地下水的新需要创造了条件。规划到2015年本层水开采量为18737.82万m3/a,到2020年,开采量达到20188.73万m3/a。
(3)深层孔隙承压水
深层孔隙承压水也是市区集中供水的主要开采对象之一,可作中、大型供水水源地。据2009年资料计算和统计,深层孔隙承压水的允许开采量为10324万m3/a,已开采量为7091.22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3232.78万m3/a,总体上属可小量增采的地下水层。规划到2015年总开采量6991.44万m3/a,到2020年总开采量7054.73万m3/a。
(4)超深层孔隙承压水
超深层孔隙承压水是市区地下低温热水的主要开采对象。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开发利用局限,多为旅游、宾馆、医院和学校等单位洗浴之用,且主要集中在赤坎区和霞山区。允许开采总量2338万m3/a,总的开采仅249.07万m3/a,可增开采量2088.93万m3/a。据开采潜力分析,划分的规划对策类型属可增强开采的地下水层。由于本层水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开采量旅游区最高,宾馆、旅业、学校次之,且年内用水不均匀,难于规划。预计2015年的开采量为385.12万m3/a,预计2020年的开采量为550.15万m3/a。
(5)孔隙承压水
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允许开采量为36127万m3/a,已开采量24962.28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11164.72万m3/a。依开采潜力而划分的开发利用规划对策类型,为可增强开采的且可小量增采的地下水层组合。但各区、镇的规划对策类型,由于双层水量的叠加累积,却引起一些变化,对各规划对策类型不在此一一阐述。
3结语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划,既要考虑开采现状、开采潜力,又要考虑形成条件、地质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调配、采补平衡、充分利用、开源节流,不夺采周边市(县)地下水资源,留有余地,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程娟,孙淑云,聂建平,周林蕻.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水利水电技术.2003(05).[2]靳丰山,段秀铭,寿冀平,颜景生.济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保护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02).[3]郑王琼,揭江,罗树文.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和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项目(雷州半岛地区)2011(12).[4]张国梅.雷州半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东地质,11(1),1996.
第四篇: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2010年2月2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3月1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公布 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中具有通航功能的航道的管理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及河道两岸的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内渔业养殖管理工作。
建设、海事、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应符合市区河网水系规划的要求。
与市区城市河道相关的其他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保护与管理规划相衔接,有关专业部门在编制专业规划前,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市、区两级管理的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扩初、设计、施工等会审会议。
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区管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各类涉河工程项目会审会议。
第九条 市区城市河道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蓄水调水、通航等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畅通。
第十条 市区城市河道上修建桥梁、过河管道缆线和其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防洪要求及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河宽标准。桥梁和过河管线的标高应当符合防洪和通航的要求。市区城市河道的河床底标高应当符合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涉河建设项目实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流经该项目区域范围内河段的整治工程纳入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前款所称的整治工程包括护岸、拓宽、疏浚、沟通、景观绿化及其他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内河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市区城市河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参加。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项目竣工资料应当在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河道接收管理要求,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后,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分别交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为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确定的河道水域、堤防及其绿地控制范围;其中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未明确绿地控制范围的,按照《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中规定的绿地宽度控制范围确定为管理范围。
第十五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加以妥善修缮,并在遵循保护的原则下予以利用。
第十六条 从事跨河、穿河和其他影响市区城市河道功能的建设工程,不得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建设,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第十七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涉河建设项目、河道岸线划定、挖掘、占用、填埋等行为,应当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申报单位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规划意见、立项依据文件、项目总平面图、施工图、施工方案等审批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涉河建设项目。
临时占用、挖掘施工需要占用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期恢复河道原状。因施工期延长确需继续占用河道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取得许可。
第十八条 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及城市河道的在建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管,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安全。对不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和其他技术标准的涉河建设项目,应当督促建设单位限期予以整改。
对市区城市河道范围内设置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阻水设施,分别由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设施设置人予以拆除或迁移。逾期未采取措施的,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组织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设施设置人承担。
第十九条 市区城市河道沿河地块开发建设时,地块上的建筑物、构筑物与河岸线之间的距离应当根据规划要求予以退让。
新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为公共开放绿地;已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逐步改造为公共开放绿地。
与市区城市河道配套建设的沿河公共绿地属于城市河道设施,由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移交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二十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开设经营性场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等活动时,应当符合市区城市河道相关规划要求,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沿河设施整洁完好,并接受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督。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以及向河道水体直接或通过雨水管网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
排污单位需要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的,应当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排放的污水应当经过处理并达到国家、省或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排污单位应当将处理后的生产经营污水纳入城市排污管网。
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应当纳入城市排污管网,不得接入雨水管网。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擅自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管网排放河道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和设置渔网捕捞作业。
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已有渔业和畜禽等养殖项目,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渔业、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合理补偿的方式,收回水产养殖证,减少对市区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
第二十三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
(二)侵占和毁坏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
(三)向市区城市河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等危害水体的行为;
(五)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
(六)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
(七)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
(八)设立洗车点;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
(十)在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
(十一)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
(十二)其他损害、侵占市区城市河道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市区城市河道水面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对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进行规范养护,确保城市河道设施完好。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对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实施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的管理,确保城市河道水体无恶臭、无异色、无异味,符合河道水体功能区划要求。
市区城市河道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分情况,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理:
(一)对由于违法排污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执法管理工作,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二)对由于未及时疏浚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督促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及时予以疏浚。
(三)对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水体调控,并将水体调控工作开展情况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和管理协作机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在查处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时,涉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并将查处信息及时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和投诉的受理方式,便于公众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洁及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监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在30日内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告诉当事人向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及违反水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涉及环境保护、航道管理、农业管理、渔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本办法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的分工,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权限的范围确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由此引起的损失,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排污单位擅自排放生产经营用水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下列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搭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置沉船、船屋、填堵城市河道等阻碍行洪的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的,责令其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毁坏河岸、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渔业养殖生产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从事渔业养殖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尚不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向市区城市河道水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的,责令其立即驶离,当事人不执行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予以强制拖离,拖离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或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垂钓工具,并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立洗车点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畜禽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河道设施,包括河道的河床、水体、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各类建(构)筑物等河道相关设施。
第三十七条 市区城市河道具体范围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水利部
【发布文号】水利部令第35号 【发布日期】2008-11-03 【生效日期】2008-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水利部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35号,2008年11月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三峡水库调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和安全运行的监督,三峡库区水资源和河道的管理以及水行政监督检查等。
前款所称三峡水库调度,是指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调度以及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
第三条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
第四条 水利部负责三峡水库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的监督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水利部的授权,负责三峡水库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工作。
重庆市、湖北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峡库区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三峡库区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商重庆市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划定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
第六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的水行政执法,并按照管理权限,对管辖范围内各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活动。
第七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巡查制度。
第二章 水库调度
第八条 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应当依据经批准的长江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三峡水库洪水调度方案、调度规程、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以及防洪调度指令进行,并服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长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三峡水库的洪水调度方案,应当依据经批准的长江流域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编制,征求重庆市、湖北省以及三峡水库下游有关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意见后,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
第十条 三峡水库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应当依据工程规划设计、经批准的长江流域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三峡水库洪水调度方案以及工程实际状况,由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在兴利服从防洪,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编制,经长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查同意后,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
第十一条 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长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达的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指令,具体负责三峡水库防洪调度的实施。
三峡水库的发电与航运调度应当服从防洪调度。
第十二条 三峡水库的水量调度,应当依据经批准的三峡库区及下游河段水量分配方案(或者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三峡水库调度规程以及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运用计划、水量实时调度指令进行,并服从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调度指挥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三峡水库的水量分配与调度,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注意维持三峡库区及下游河段的合理水位和流量,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第十四条 三峡库区及下游河段水量分配方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商重庆市、湖北省以及三峡水库下游有关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制订,经水利部审查,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组织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编制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运用计划,征求重庆市、湖北省以及三峡水库下游有关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意见后,报水利部批准。
第十六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依据经批准的三峡库区及下游河段水量分配方案(或者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以及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运用计划,下达水量实时调度指令。
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水量实时调度指令,具体负责三峡水库水量调度的实施,并按照水量调度指令做好发电计划的安排。
第十七条 三峡库区及下游河段发生干旱灾害时,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长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实施应急水量调度。
第十八条 三峡水库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时,长江水利委员会和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调度措施。
第十九条 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应当加强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与管理养护,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枢纽工程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做好枢纽工程的养护修理工作。
水利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加强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库区水资源管理
第二十条 直接从三峡库区取用水资源的,应当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向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缴纳水资源费。
依法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并报经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
第二十一条 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由水利部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会同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等拟定三峡库区水功能区划,分别经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由水利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审核,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会同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三峡库区的水域纳污能力,向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库区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同时抄报水利部和环境保护部。
经核定的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是对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二十三条 在三峡库区从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应当符合三峡库区水功能区划的要求,保护水质。
禁止向三峡库区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
在三峡库区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的,应当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
第二十五条 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加强对三峡库区水质状况的监测工作。发现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或者发现水质变化可能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时,应当及时报告水利部和当地人民政府,并向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四章 库区河道管理
第二十六条 在三峡水库管理范围内建设水工程的,应当按照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管理的有关规定,向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申请取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第二十七条 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会同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三峡水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分别征求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意见后报水利部批准。
三峡水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并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相协调。
第二十八条 三峡库区有关城乡规划的岸线近水利用线,由三峡库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经批准的三峡水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确定。
三峡库区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航道整治规划和三峡水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河道岸线的界限,由三峡库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第二十九条 在三峡水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三峡水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
第三十条 在三峡水库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砂活动的,应当按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有关规定,向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申请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缴纳长江河道砂石资源费。
第三十一条 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利用,应当服从三峡水库的防洪安全和工程安全,满足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需要。
第三十二条 在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围垦库区;
(二)倾倒垃圾、渣土;
(三)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四)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
(五)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
(六)其他可能危害水库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凡涉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排弃,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在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五条 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执行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指令或者水量实时调度指令的,由水利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在三峡库区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河道建设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三峡库区,是指三峡水库校核洪水位以下受淹没影响的区域。
本办法所称消落区,是指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的库区土地征用线以下因水库调度运用导致库区临时性出露的陆地。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